数码宝贝x程序是什么:论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04:28:12

论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2011年05月15日16:28  

  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简新华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经济发展新阶段的城市化问题》(批准号01BJL026)于2001年立项,2004年2月结项,其最终成果为《论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课题组主要成员有:刘传江、钟水映、成德宁、侯伟丽、魏珊、陈志祥。现将该成果的主要内容摘编如下:

  在跨入新世纪之际,我国提出了必须从自己的国情出发,走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的重大战略方针。中国的城镇化为什么不能照搬别国的城市化模式,要有自己的特色?什么是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具体包括哪些内容,有什么不同的特征,怎样走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这些都是真正贯彻落实“走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的战略方针必须正确回答和解决的基本问题。但迄今为止,对这些问题的认识仍然比较简单、肤浅和空洞,对其中部分问题的看法还存在较大的分歧,缺乏全面、系统、深入、具体的论述,该成果试图弥补这方面的不足,以发展城镇化道路的理论,促进中国特色的城镇化更快更好地实现。

  一、城市化与城市化道路

  城市化或城镇化(Urbanization)是指第二、第三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人口不断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使城镇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城镇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向农村扩散、城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向农村普及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城市化与工业化一样,是任何国家由贫穷落后走向发达繁荣的必由之路。城市化是工业化的必然趋势、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因素、市场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第三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知识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反过来城市化又极大地促进工业化、经济市场化和现代化的发展,但并非所有的城市化都有益无害,都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城市化的后果得失,或利弊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市化道路的正确与否、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合理与否。

  城市化或城镇化道路是指实现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原则和方式,所要解决的是怎样实现城市化的问题。具体来讲,城市化道路的内容主要包括城市化发展模式的选择、城市化类型的选择、城市化动力和实现机制的选择及城市发展方式的选择。不同的城市化道路、不同类型的城市化发展模式会产生极不相同的经济社会效果。世界各国城市化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走什么样的城市化道路,怎样实现城市化,是决定城市化快慢和成败的关键。只有选择合理的城市化道路,才能更快更好地实现城市化,避免或减少“城市病”、农村凋敝、城乡差别扩大、城市剥削农村、城乡对立等社会问题的发生,促进工业化和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建国以来的中国城镇化现状

  从新中国成立开始,我国就非常重视、大力推动工业化,并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但是与工业化相比,城镇化却始终不被重视,甚至存在着否定城镇化的倾向,使得城镇化长期滞后于工业化。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在于:对城市化认识上的偏差、传统工业化道路的缺陷、以往城镇化道路的弊端和制度上的障碍。长期滞后的城镇化,存在许多弊端:延缓工业化进程、无益于农业现代化、抑制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就业的扩大、妨碍经济结构的优化、阻碍城市功能发挥和城市文明普及、不能更好地发展市场经济和发挥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作用、不利于扩大需求、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国内外城镇化道路的经验总结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现代化的建设、工业化的推进、经济结构的优化、二元经济结构的根本转变、“三农”问题的解决、扩大内需、增加就业、市场经济的发展、跟上世界知识经济发展的步伐、全面推进社会可持续发展,都要求加快城镇化的进程,改变城镇化滞后的局面。怎样才能有效推进城镇化,在实现工业化的同时实现城镇化呢?国内外的实践证明,必须选择正确的城镇化道路。中国过去走的是一条由政府发动和推进,忽视民间力量,排斥市场作用的城镇化道路,是一条不适应工业化要求、严格限制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发展的城镇化道路。这是造成城镇化滞后的重要原因之一,肯定不能再走下去了。西方发达国家走的是城市化与工业化基本同步、先是集中型城市化、后转向分散型城市化、通过市场机制主要由民间推进实现的城市化道路。虽然在工业化的同时成功地实现了城市化,但也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并走过弯路,曾经导致尖锐的城乡对立,产生过严重的“城市病”。加上时代已经发生变化,国情也不同,中国不能照搬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道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不少发展中国家走过的超越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片面发展、牺牲农业和农村、造成严重“城市病”、形成“过度城市化”的城市化道路,中国更是不能走。经济的知识化、信息化、全球化,中国的国情和新型工业化道路决定新世纪的中国必须走一条新的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四、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的内容和特征

  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应该是一条城镇化与工业化、现代化适度同步发展、城镇化形式多元化、集中型城镇化与分散型城镇化相结合,据点式城镇化与网络式城镇化相结合,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市场推动、政府导向、政府发动型城镇化与民间发动型城镇化相结合,自上而下城镇化与自下而上城镇化相结合,城市发展方式多样化和合理化、以内涵方式为主的路子。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的提出及其特征表明,我国的城镇化道路及对城镇化的认识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在对待城镇化的态度上,由害怕、否定、排斥城镇化转向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在城镇化发展模式上,由滞后城镇化转向适度同步城镇化;在城镇化的类型上,由严格限制大城市发展、强调分散型的小城镇化转向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在城镇化的动力和实现机制上,由政府包办、计划推进转向政府导向、市场推进、注重发挥民间力量的作用。

  五、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的战略措施

  要真正走好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更快更好地实现城镇化,还必须采取以下战略措施:

  1、走出误区,调整城镇化发展战略。中国正确的城市化发展战略,应该是合理发展大城市,积极发展中等城市,适当发展小城镇。除了特大城市的规模应适当控制外,大、中、小城市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应加快发展。大城市并不必然产生严重的“城市病”,中国还要发展大城市。中国大城市存在的水、电供应紧张、交通堵塞、住房拥挤、环境、卫生“脏、乱、差”等方面的问题,主要不是由于人多,而是城市建设和管理落后,因而主要的方针不应是消极地限制人口,而应是积极地发展城市建设,加强科学的城市管理。中国的城市化不应是小城镇化,小城镇化只是一个重要战略措施,适当发展大、中城市才是大战略,甚至是更经济、更有效的措施。发展大、中城市必须综合考虑水资源、交通、市场、产业等因素,合理规划城镇的布局和建设。发展小城镇的关键在于繁荣小城镇经济,把引导乡镇企业合理集聚、完善农村市场体系、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等与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使小城镇有产业和市场支撑,特别必须注意不能用行政命令的办法发展小城镇,应该在政府的引导下主要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建设小城镇,不能一哄而起、遍地开花,避免唱“空城计”,防止有城无市、有镇无产、城镇“空壳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布局、协调发展。2、创新制度,消除城镇化的障碍。改革就业制度、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土地制度。3、转变农村工业化战略,促进城镇化发展。必须转变“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非城市化的农村工业化战略、农村剩余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的方针,采取“离土又离乡、进厂又进城”的使农村工业化与农村城镇化能够适度同步发展的战略,实行农村剩余劳动力以远迁异地转移为主的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