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梦幻祭历届活动:论实事求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7 16:59:05
论实事求是 http://www.yndaily.com  2005年04月07日 11:45 云南日报网

 

                                                                       ■ 丁辉荣

实事求是的内涵

    “实事求是”一语源于《汉书·河间献王传》,原文是“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毛泽东同志采用了这句成语中的形式,吸收了它的朴素的合理的含义,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作了哲学的阐释。他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801页)。这个解释以崭新的内容,使实事求是这一概念获得了新的强大的生命力。

    实事求是虽然只有四个字,但它的内容却是博大精深。它蕴含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全部内容,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辩证唯物主义内容。第一,实事求是包含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恩格斯曾经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说来是本原的,从而归根到底以某种方式承认创世说的人组成唯心主义阵营。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则属于唯物主义的各种学派。现实世界的事物和现象虽然无限复杂,但归根到底,就是两大类,一类是物质现象,一类是精神现象。马克思主义哲学坚定地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物质是本原,而精神、意识则是第二性的,是物质的派生物,是物质的反映。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世界观。毛泽东同志所说的实事求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从客观物质世界及其规律的现实出发,这正是坚持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客观物质世界及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一彻底的唯物主义观点,反对了唯心主义。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在调查研究中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从而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搞好工作。第二,实事求是包含辩证法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不仅认为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而且认为世界处在普遍联系之中,处在永恒的运动、变化、发展之中,而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发展中,有着固有的、内在的客观规律。这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基本观点。毛泽东同志在实事求是中所说的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而我们所要“求”的“是”,就是要“找出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认识客观事物运动发展的内在规律,并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这正是坚持了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和方法,反对了否定事物矛盾运动及其规律的形而上学观点。第三,实事求是包含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是一条“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它特别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强调认识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的辩证过程。它不仅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而且认为,在实践基础上经过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才推动了认识不断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和深化。而实事求是中的“求”,就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的研究、探求的能动过程,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不断循环往复的辩证认识过程。因此,实事求是坚持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灵魂。

    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不仅贯穿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产生过程中,而且贯穿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整个科学理论体系之中。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它们都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都以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为主要特征。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正是由于坚持实事求是,不迷信以前的理论,严格地从当时资本主义发展的实际出发,总结了人类实践经验和科学发展的成果,才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一贯强调、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是实践精神和科学精神的集中体现。毛泽东思想也是坚持实事求是的产物。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正是由于敢于坚持实事求是,打破了城市暴动论的迷信,把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按照中国的实际国情确定自己的战略策略方针,才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邓小平理论继承和发扬了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坚决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主张,大胆地破除了在社会主义问题上长期以来束缚人们的思想和教条观念,从中国的实际国情出发,从当代国际形势出发,才正确解决了如何在一个经济文化都比较落后的国家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的问题。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拓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新境界,是我们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本质。无产阶级政党顺应历史发展的需要而产生,它的历史责任,就是寻找和按照社会发展必然的、固有的内在规律,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推动历史的进步。人民群众最讲实事求是,也最需要实事求是,因为实事求是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我们党之所以能赢得人民群众的真诚拥护,之所以能将亿万人民群众的意志凝聚起来,转化为改造世界、推动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就在于能够始终倡导和坚持实事求是,就在于能够为人民的利益而寻求真理、坚持真理,为人民的利益而认识错误、纠正错误,光明磊落,堂堂正正,没有任何遮掩和作假。

    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一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可以说是一部党和人民在实事求是的旗帜下艰苦奋斗、励精图治的历史。在党的全部理论创造中,实事求是占有崇高的位置;在党的全部实践活动中,实事求是放射着灿烂的光芒。党的成功、人民的胜利,无不得益于实事求是。20多年来,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每一个重大的理论突破,每一项重大政策的调整,每一项改革措施的出台,都是坚持实事求是的结果。同样,每一次挫折,每一次失误,也都源于背离了实事求是。所以说,实事求是是全党一贯高举的旗帜,是最应珍视的经验。

    实事求是是一种美德。作为一种“美德”,实事求是有着丰富的伦理内涵:其一,实事求是是一种公正无私的崇高思想境界。无私才能无畏,出于公心才能主持正义,扬善除恶。只有舍得为坚持真理、伸张正义而自我牺牲的人,才能做到彻底地、始终如一地坚持实事求是。相反,任何偏私心理都会导致对事实和真理的扭曲和背离。其二,实事求是是一种神圣的社会责任感。这种责任感,既是一种道德认识,又是一种道德态度,更是一种道德行为。一个人只有清醒地认识到实事求是的社会意义和不实事求是所产生的严重社会危害,才能把实事求是作为自己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的自觉追求。从这个意义上说,神圣的社会责任感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动力。其三,实事求是是一种勤奋刻苦、锐意进取的敬业精神。坚持实事求是,就是严格按客观规律办事,这是成就一番事业的必要条件。必须看到,实事求是是一个极其复杂、相当艰苦的实践过程,既需要追求和掌握真理,又需要排除各种干扰勇敢地坚持和捍卫真理;既需要学习掌握人类创造的各种知识,又需要面对千差万别、千变万化的客观情况,不断地超越已知,探索未知。所有这一切,都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而缺乏敬业精神、胸无大志、目光短浅、急功近利的人,思想懒惰、贪图安逸、害怕艰苦的人,是不可能自始至终地把实事求是作为自己自觉的追求的。其四,实事求是是一种严肃认真、谦虚谨慎的科学态度,这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表现。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一丝不苟、严肃认真、深入细致地了解客观情况,严谨科学、精益求精地进行分析判断,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地按客观规律办事。有实事求是精神的人,懂得客观情况的复杂性和多变性,深知个人的视野、经验、知识和能力是有限的,所以能够虚心学习,不耻下问,通过自我反思来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其五,实事求是是一种光明磊落、诚实正直的人格操守。实事求是意味着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只有心地纯洁、襟怀坦荡、光明磊落的人,才能做到不说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的假话,不说信口开河、无中生有的谎话,不说无实际意义、不准备实行的空话,不说言不由衷、口是心非的违心话;才能做到言行一致、知行统一,说到做到,丁是丁、卯是卯,重实际、求实效,言必信、行必果;才能不弄虚作假、不矫揉造作,不搞华而不实的花架子,不办知行相悖的违心事和违背事理的昧心事。

    掌握“实际” 勇于“求是”

    事实上,我们党自创立之日起,对于实事求是,都在主张,都在号召,都在提倡,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理论上已成为全党同志的共识。但在80多年的实践中,与实事求是背道而驰的现象仍然不少,在有些时候和有些问题上还比较严重。尽管大多数领导干部都力求解决好这个问题,但在认识和行动上却常常出现偏差。究其症结,主要有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是不会“求”。这里指的是缺乏实事求是的知识和能力。其表现主要有四点:一是学习水平不高,理论功底不厚实。二是思想不解放、僵化。三是调查研究走样变味。四是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第二是不敢“求”。这里指的是缺乏实事求是的勇气和胆略。主要表现是“三怕”:一怕丢人缘。二怕得罪领导和上级机关。三怕承担责任。第三是不愿“求”。这里指的是缺乏实事求是的正确立场和态度。多年来,知行不一,坐而论道,满足于清谈、空喊的现象屡见不鲜,知非而故意为非的现象也不少见。主要表现为:思想上的“偏”,工作上的“假”及行动上的“懒”。要不断提高认识实际的能力和水平,就要努力掌握“实际”,勇于“求是”。

    第一,加强理论学习,注重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正确实践的先导,也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基础条件。在实际工作中,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同样下基层调查,有的能掌握真情,有的不能了解实况;同样分析一个问题,有的能把握问题的实质,有的只能看到现象;同样研究对策,有的可以找到行之有效的措施,有的只能抄抄转转,等等,这些都与个人的理论素养有关。江泽民同志指出:一个政党的成熟,首先是理论上的成熟。

    一个领导干部的成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可以肯定地说,一个理论素养较差的同志,绝对不可能正确把握新时期、新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有效地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因此,坚持实事求是必须提高理论素养。

    首先,要刻苦学习,在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在学习中,要注意防止两种倾向:一种是浅尝辄止。对上级的文件、指示学习不认真、不严肃,文件到手,浮光掠影地翻一翻,只求了解,不求甚解。具体工作一忙就什么也不看不学了。另一种是各取所需。站在地域或业务工作的角度,对自己有利的就接受,否则就不看、不学、不理会,或断章取义“钻空子”。这两种态度都是有害的。

    其次,要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是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理论联系实际,其基本点是:实践必须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否则,实践活动就会失去正确的方向,就会带有盲目性。科学的理论必然从实践中来,为实践服务,并接受实践的检验。理论只有联系实际,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理论如果脱离实际,就会变成僵死的教条,就一钱不值。当前,理论脱离实际的问题不容忽视。有的同志在理论学习中,也讲理论要联系实际,但往往是泛泛地联系多,具体地联系少;联系客观多,联系主观少;联系别人多,联系自己少。这样,势必影响理论联系实际的效果。此外,理论联系实际还必须做到三个结合:要把理论学习与进一步解放思想结合起来,树立创新意识;要把理论学习与改进领导作风结合起来,树立群众意识;要把理论学习与改造思想结合起来,树立全局意识。

    第二,加强调查研究,努力掌握实际。调查研究是正确认识世界,从而有效改造世界的前提,也是坚持实事求是的首要步骤。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它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过程。而实现这一过程的重要方法,就是调查研究。首先,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离不开调查研究。其次,实现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也离不开调查研究。只有通过调查研究,才能在理性认识回到实践中,并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检验理性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才能依据实践检验来修正、补充、丰富和深化这一认识。没有调查研究,就会把理性认识变成教条,就不能有效地实现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调查研究要做到“六实”:一要“有实心”。下基层调查研究不能满足于下去了多少人,住了多少天,搞了多少调查,转发了多少材料;更不能图形式、凑热闹,应把主要心思用在想人民所想、解人民所难、急人民所急、帮人民所需上。二要“到实地”。就是要确实下得去、蹲得住;确实人在基层,心在基层,真正深入到群众中间去。去农村要到村到户,去工厂要到车间班组,直接听取基层干部和群众的呼声,了解他们在想什么,盼什么,欢迎什么,反对什么,有何忧,有何乐。三要“知实情”。有些同志到基层调查,总是高高在上令众人敬而远之,或知而不言,或言而不尽。这样的调查,不会有什么效果,了解情况难以全面、深入,甚至可能是虚假的。这是调查研究的大忌。四要“说实话”。调查研究不仅要取得真实准确的材料,而且要有如实反映情况的胆识。要敢讲真话,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有喜报喜,有忧报忧,不怕暴露矛盾和问题,不怕得罪人,也要勇于通过调查来纠正自己原来的片面认识或错误认识。要把实事求是、尊重事实的原则贯穿于调查研究的全过程。五要“办实事”。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可有的同志下基层爱挑挑拣拣,挑好的地方下,拣见效快的事情办,显眼的工作做得多,不显眼的工作做得少。实际上,人民群众对各级领导和机关干部下基层,欢迎帮助搞有形的建设,更欢迎帮助解决一些无形的、见效慢的,而又是管长远、起大作用的问题。六要“讲实效”。有的同志下基层一提办实事,就给钱给物,甚至突破计划;有些基层自己能解决的问题,机关的同志也要插上一手,以图虚名;有的只重视抓物质建设的实事,忽视抓“精神”建设的实事。结果常常出力不小,但事倍功半,效果不好。好的效益,应该体现在解决基层的现实问题与未来发展问题上,体现在帮助基层提高自身的发展能力上。

    第三,注重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努力掌握“求是”的方法和技巧。这里的关键是要学会系统地、全面地分析和处理问题,把握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种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规律,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在对立面的统一中把握对立面”。(《列宁全集》第38卷第97页)。具体来讲:一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列宁指出:“要真正认识事物,就必须把握、研究它的一切方面,一切联系和‘中介’。我们决不会完全做到这一点,但是,全面性的要求可以使我们防止错误和防止僵化。”(《列宁选集》第4卷第453页)。我们工作中失误的教训也充分证明,不注意事物的联系,提倡一个方面的时候,就把这个方面强调得过了头,为了在某一个方面作出成绩,不顾其他方面,甚至损坏其他方面,这样的问题很多,教训非常深刻。二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一方面,必须用历史的观点看问题。对任何事物都要把它放在一定历史环境、历史条件下进行考察,不仅要了解它的现状,还要了解它的过去,从而预见它的未来,这样我们就可以发现和把握事物自身的规律性,增加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必须用发展的观点看人看事物。事物是发展的,认识事物不能有绝对化的观点,不能有一成不变的观点,不能把人把事物看死了。如果客观事物已经发生了变化,还是用老办法来对付它,就一定要碰壁和吃亏了。三要坚持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矛盾对立的一面,也要看到矛盾统一的一面;不仅要把握矛盾体系中的根本矛盾,也要把握矛盾体系中的非根本矛盾;不仅要把握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而且也要把握非主要矛盾、矛盾的非主要方面;既要看到事物运动发展的内因,也要看到事物运动发展的外因。在工作中要正视矛盾,勇于揭短;抓住主要矛盾,突出工作重点;坚持“两点论”,学会统筹兼顾。四是坚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列宁说:“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马克思主义的灵魂: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列宁选集》第4卷第213页)。怎样才能做到具体分析具体情况呢?其一,要全面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其二,要历史地考察事物。其三,要把握事物的历史联系。列宁指出:“在社会科学问题上有一种最可靠的方法,他是真正养成正确分析这个问题的本领而不致淹没在一大堆细节或大量争执意见之中所必须的,对于用科学眼光分析这个问题来说是最重要的,那就是不要忘记基本的历史联系,考察每个问题都要看某种现象在历史上怎样产生,在发展中经过了哪些阶段,并根据它的这种发展去考察这一事物现在是怎样的。”(《列宁全集》第37卷第61页)。对事物的具体分析,就是要通过分析它的过去,掌握它的发展规律,以说明它的现在。其四,要对事物进行具体的矛盾分析。

    第四,倡导务实风气,根治形式主义。首先,要从思想上彻底清除形式主义的影响。一要摒弃个人名利思想。斤斤计较个人利益,只考虑个人的前途出路,把干工作看成是给个人脸上贴金,是不能坚持实事求是的重要原因。二要强化长远意识。具有坚定的信念、远大的理想,是对党的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要埋头干好那些虽然榜上无名,但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十分重要的事;干那些虽然不易看到,但基层干部群众普遍欢迎的事;干那些一时难以见效,但对长远建设有意义的事;干那些虽然与个人名利无直接关系,但对革命事业有利的事。三要强化大局观念。只有大局在胸,才能审时度势,看清事物发展的趋势,及时作出正确的决策。在当前推进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强化大局观念尤为紧迫、必要。其次,要倡导求真务实的风气。这是坚持实事求是最重要的一点。要注重强化重实践、重实绩的观念,不看说的怎么样,而看干的怎么样;不仅看工作过程,更要看实际效果,坚决治“虚”打“假”,在全社会树立求真务实的良好风气,坚决纠正和克服图虚名、弄虚作假的不良现象。对因搞形式出了问题的单位和个人,要以党纪国法论处,追查责任,切实改变那种名曰“集体负责”而实则无人负责的现象。再次,要克服工作漂浮问题。这个问题很重要,它是坚持实事求是、根治形式主义的当务之急。

    第五,深化对实事求是的认识,切实增强坚持实事求是的政治勇气。实践证明,一个人要做到实事求是并非易事,这种优良品格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党性修养过程,需要从多方面努力:一要提高对实事求是优良品格的认识。每一位领导干部,都应该紧密结合历史和现实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认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不断克服和纠正对实事求是的各种模糊认识和错误观念,并通过在生活实践中坚持实事求是获得积极的人生体验,让实事求是成为自己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自觉的人生追求。二要不唯上。“唯上”是违背实事求是精神的,它不懂得上级正确的政策、决议之所以正确,是因为这些政策、决议来自人民群众的实践,是主观对客观的正确反映,只是以一种先验的观点看待这些政策和决议;不懂得上级领导也会有失误,而把上级的东西,包括某些过时的、甚至经过实践检验证明是错了的东西还当作绝对真理加以固守;也不懂得实际生活是丰富多彩而又变动不定的,不从实际出发,贯彻上级的政策、决议时毫无创造性、灵活性,只知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它,盲目地照搬红头文件和书本上的东西。不“唯上”,并不排斥对上负责,而是要尊重上级的意见,理解上级的意图,维护上级的威信,执行上级的决议,并且以党的事业为重,实事求是地向上级反映情况。三要不“唯书”。不“唯书”,就是不从书本出发。写在书里的东西,与从嘴里说出的话在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两样;尤其是随着出版的自由和出版业的发达,再也不像古时候那样,只有经典之作才刻印刊行。孟子尚且说过:“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妙语选》第101页)更何况现在的人,根本没有必要迷信书上写的东西,做书本的奴隶。如果说,书上的东西,在相当长一个历史时期曾经代表着权威的意见,那么,现在书本上的东西,就只不过是一家之言,实在是没有什么可迷信的。任何人只有抱着虚心学习而不迷信的态度,才能真正做到开卷有益。四要坚决反对个人主义。个人主义违背唯物史观的基本要求,一切从个人出发,不尊重群众,不深入群众,把个人意愿和个人利益放在群众意愿和利益之上,甚至以牺牲群众的利益来换取个人私利。个人主义完全背离党的宗旨,是妨碍实事求是的最大障碍,是影响党的事业发展的一大祸害,必须坚决反对。

    第六,坚持实事求是,必须把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与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有机地统一起来。实事求是要求领导干部必须充分发挥个人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它在本质上排斥那种人云亦云、唯命是从、照抄照搬的做法。但也必须明确,坚持实事求是,必须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任何个人的力量毕竟都是有限的。作为一个领导班子,要发挥好领导作用,必须善于集思广益,统一思想,统一行动。而民主集中制则是保证按照实事求是原则实现思想和行动统一的最有效的组织制度。

    在党的历史上,凡是坚持民主集中制比较好的时候,也是坚持实事求是比较好的时候;而当民主集中制受到破坏的时候,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也往往会同时受到破坏。这清楚地表明,坚持民主集中制是坚持实事求是必不可少的组织保证。

    作者:中共云南省委政策研究室主任

   (责任编辑 徐丽霞)[社会主义论坛 第4期 2005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