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音大全:自然保护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7:52:24

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又被称作自然禁伐禁猎区、自然保护地等。它是一个泛称,实际上,由于建立的目的、要求和本身所具备的条件不同,而有多种类型。广义的自然保护区,不仅包括自然保护区本身,而且包括国家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遗迹地等各种保护地区。不管保护区的类型如何,其总体要求是以保护为主,在不影响保护的前提下,把科学研究、教育、生产和旅游等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它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都得到充分展示。

自然保护区 - 概述

呼玛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的定义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自然保护区,是指受国家法律特殊保护的各种自然区域的总称,不仅包括自然保护区本身,而且包括国家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遗迹地等各种保护地区。狭义的自然保护区,是指以保护特殊生态系统进行科学研究为主要目的而划定的自然保护区,即严格意义的自然保护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第二条定义的“自然保护区”为“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人们通常说的自然保护区是指狭义的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往往是一些珍贵、稀有的动、植物种的集中分布区,候鸟繁殖、越冬或迁徙的停歇地,以及某些饲养动物和栽培植物野生近缘种的集中产地,具有典型性或特殊性的生态系统;也常是风光绮丽的天然风景区,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地质剖面、化石产地或冰川遗迹、岩溶、瀑布、温泉、火山口以及陨石的所在地等。

自然保护区 - 发展历史

世界最早的自然保护区——美国黄石公园人类建立自然保护区已有百余年的历史。19世纪初,德国博物学家洪堡首倡建立天然纪念物以保护自然生态。国际上一般都把1872年经美国政府批准建立的第一个国家公园——黄石公园看作是世界上最早的自然保护区。

20世纪以来自然保护区事业发展很快;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世界范围内成立了许多国际机构,从事自然保护区的宣传、协调和科研等工作,如“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与生物圈计划”等。全世界自然保护区的数量和面积不断增加,并成为一个国家文明与进步的象征之一。德国和日本还划定了具有自然保护性质的景观保护区和天然公园,总面积都占其国土面积的13%以上。

中国古代就有朴素的自然保护思想,例如,《逸周书·大聚篇》就有:“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的记载。官方也有过封禁山林的措施,民间也经常自发地划定一些不准樵采的地域,并制定出若干乡规民约加以管理。此外,所谓“神木”、“风水林”、神山”、“龙山”等,虽带有封建迷信色彩,但客观上却起到了保护自然的作用,有些已具有自然保护区的雏形。
中国建立的第一个自然保护区——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建立自然保护区方面得到了发展。1956年中国建立了第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自然保护区——鼎湖山自然保护区。1988年底,已建立各级自然保护区460处,其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2.4%。到1993年,中国已建成保护区700多处,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80多处。其中吉林省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广东省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四川省卧龙自然保护区、贵州省梵净山自然保护区、福建省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和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自然保护区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与生物圈计划”列为国际生物圈保护区。

截至2005年底,中国自然保护数量已达到2349个(不含港澳台地区),总面积14994.90万km2,约占中国陆地领土面积的14.99%。在现有的自然保护区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43个,占保护区总数的10.34%,地方级保护区中省级自然保护区773个,地市级保护区421个,县级自然保护区912个,初步形成类型比较齐全、布局比较合理、功能比较健全的全国自然保护区网络。
中国自然保护区体系的特点是面积小的保护区多,超过10万公顷的保护区不到50个;保护区管理多元化;多数保护区管理级别低,县市级保护区数量占46%,面积占50.3%。

自然保护区 - 主要类型

卧龙自然保护区中国的自然保护区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地方级自然保护区,地方级又包括省、市、县三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国内外有典型意义、在科学上有重大国际影响或者有特殊科学研究价值的自然保护区,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地方级自然保护区

除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外,其他具有典型意义或者重要科学研究价值的自然保护区列为地方级自然保护区。地方级自然保护区可以分级管理,具体办法由国务院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规定,报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此外,由于建立的目的、要求和本身所具备的条件不同,而有多种类型。按保护类型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生态系统类,保护的是典型地带的生态系统。例如广东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甘肃连古城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为沙生植物群落;吉林查干湖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为湖泊生态系统。

第二类是野生生物类,保护的是珍稀的野生动植物。例如,黑龙江扎龙自然保护区,保护以丹顶鹤为主的珍贵水禽;福建文昌鱼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是文昌鱼;广西上岳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是金花茶。第三类是自然遗迹类,主要保护的是有科研、教育或旅游价值的化石和孢粉产地、火山口、岩溶地貌、地质剖面等。例如,山东山旺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是生物化石产地;湖南张家界森林公园,保护对象是砂岩峰林风景区;黑龙江五大连池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是火山地质地貌。

按保护目的还可以分为:


1、以保护完整的综合自然生态系统为目的的自然保护区。例如以保护温带山地生态系统及自然景观为主的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以保护亚热带生态系统为主的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和保护热带自然生态系统的云南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等。

2、以保护某些珍贵动物资源为主的自然保护区。如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和王朗自然保护区以保护大熊猫为主,黑龙江扎龙和吉林向海自然保护区以保护丹顶鹤为主;四川铁布自然保护区以保护梅花鹿为主等。

3、以保护珍稀孑遗植物及特有植被类型为目的的自然保护区如广西花坪自然保护区以保护银杉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黑龙江丰林自然保护区及凉水自然保护区以保护红松林为主;福建万木林自然保护区则主要保护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等。

4、以保护自然风景为主的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如四川九寨沟、缙云山自然保护区、江西庐山自然保护区、台湾省的玉山国家公园等。

5、以保护特有的地质剖面及特殊地貌类型为主的自然保护区。如以保护近期火山遗迹和自然景观为主的黑龙江五大连池自然保护区;保护珍贵地质剖面的天津蓟县地质剖面自然保护区;保护重要化石产地的山东临朐山旺万卷生物化石保护区等。

6、以保护沿海自然环境及自然资源为主要目的的自然保护区。主要有台湾省的淡水河口保护区,兰阳、苏花海岸等沿海保护区;海南省的东寨港保护区和清澜港保护区(保护海涂上特有的红树林)等。
由于建立了一系列的自然保护区,中国的大熊猫、金丝猴、坡鹿、扬子鳄等一些珍贵野生动物已得到初步保护,有些种群并得以逐步发展。如安徽的扬子鳄保护区繁殖研究中心在研究扬子鳄的野外习性、人工饲养和人工孵化等方面取得了突破,使人工繁殖扬子鳄几年内发展到1600多只。又如曾经一度从故乡流失的珍奇动物麋鹿已重返故土,并在江苏大丰县和北京南苑等地建立了保护区,以便得到驯养和繁殖,大丰县麋鹿保护区拥有的麋鹿群体居世界第三位。此外,在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的原始林中,发现了原始的喜树林。有些珍稀树种和植物在不同的自然保护区中已得到繁殖和推广。

自然保护区 - 保护方式

卧龙自然保护区中的小熊猫随着人口增多,自然植被减少。保护区不能采用原封不动、任其自然发展的纯保护方式,而应采取自然保护、科研教育、生产相结合的方式,在不影响保护区的自然环境和保护对象的前提下和旅游业相结合。中国的自然保护区内部大多划分成核心区、缓冲区和外围区3个部分。

核心区


核心区是保护区内未经或很少经人为干扰过的自然生态系统的所在,或者是虽然遭受过破坏,但有希望逐步恢复成自然生态系统的地区。该区以保护种源为主,又是取得自然本底信息的所在地,而且还是为保护和监测环境提供评价的来源地。核心区内严禁一切干扰。

缓冲区


缓冲区是指环绕核心区的周围地区。它是试验性和生产性的科研基地,如饲养、繁殖和发展本地特有生物;是对各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等进行研究的地区;也是保护区的主要设施基地和教育基地。

外围区


外围区位于缓冲区周围,是一个多用途的地区。除了开展与缓冲区相类似的工作外,还包括有一定范围的生产活动,还可有少量居民点和旅游设施。

这样,不仅保护了生物资源,而且又成为教育、科研、生产、旅游等多种目的相结合的、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场所。

自然保护区 - 评价指标

天目山自然保护区的竹林自然保护区评价的主要目的在于,一方面,为新建的自然保护区选择地点及确定其分类性质和所属级别,寻找客观的根据和标准,比如通过评价判断其适合建立哪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另一方面是加强对已建好自然保护区的监督与检查,提高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
一般而言,对自然保护区的评价可从生态学、经济学和保护区本身有效管理水平来进行。

生态评价主要包括:1、生物物种的评价;2、生物群落评价;3、生态系统和自然保护区的评价。

经济评价主要包括:1、水资源。多数保护区在涵养水源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包括直接用于饮水、灌溉、发电、发展渔业、工业和免受水旱灾害影响造成的损失与维护水利设施的作用。因此,可通过计算保护区内可能贮存多少水量和可利用数量评价其实际价值;2、物种及其基因资源。自然保护区是物种及其基因资源的宝库,有许多种类可能在食用、药用、工农业原料、遗传材料和美化环境等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在作用;3、生态功能效益。表现在区域气候调节、水源涵养、水土保持、旅游资源等方面;4、科研、文化和教育。自然保护区大多是科研、教育和文化创作的基地。

保护区有效管理水平评价主要包括:1、管理条件的评价;2、管理措施的评价;3、科研基础评价。

自然保护区 - 保护意义

保护自然本底
自然保护区保留了一定面积的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可以为子孙后代留下天然的“本底”。这是利用、改造自然时应遵循的途径,为人们提供评价标准以及预计人类活动将会引起的后果。

贮备物种


保护区是生物物种的贮备地,又可以称为贮备库。它也是拯救濒危生物物种的庇护所。

开辟科研、教育基地


自然保护区是研究各类生态系统自然过程的基本规律、研究物种的生态特性的重要基地,也是环境保护工作中观察生态系统动态平衡、取得监测基准的地方。当然它也是教育实验的好场所。

保留自然界的美学价值


自然界的美景能令人心旷神怡,而且良好的情绪可使人精神焕发,燃起生活和创造的热情。所以自然界的美景是人类健康、灵感和创作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