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三部曲电影:拯救男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4:30:53

2010年1月,著名青少年教育专家孙云晓和两个儿童心理学博士共同出版了一本名叫《拯救男孩》的图书。这是他们花了一年半时间研究的一部作品,书籍一出版便引发广泛关注,并掀起一场有关“男孩教育”的讨论。书中揭示了当代中国男孩的危机,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全面的危机。孙云晓认为它是0到18岁男孩的父母和老师必读的一本书。

         第一部分:男孩的四大危机         男孩危机的表现是全方位的,其中学业危机、体质危机、心理危机和社会危机表现最为突出,最为引人关注。男孩危机之一:学业危机         、男孩学业:从小学到大学全线告急在大学,女生表现更为突出:       1、奖学金,已是女生的天下。从数据分析来看,不管是国家奖学金还是校内奖学金,不管是一般大学还是重点大学,不管是部属大学还是省属大学,男生在获奖学金比例上具有“压倒性”的劣势。       2、学习成绩,男生逊色不少。       3、女生比例扶摇直上,女生潮席卷众高校。在高中,男生优势渐衰:       1、高考状元,男生比例直线下降,女生比例直线上升。       2、在学习成绩总分上,女生显著高于男生。       3、成绩最好的女生多,成绩最差的男生多。       4、女生的优势科目是男生的两倍。在初中、小学,男生已开始掉队:       1、男生的学习成绩差于女生。       2、男生比女生更不受欢迎。       3、男生比女生更不喜欢学校。       4、北京市小升初推荐优秀生,女生比例显著高于男生。       大量客观的数据和事实告诉我们,男孩在学业上真的落后了,而且是大幅落后,不是某一方面的落后,而是整体性的落后。这确实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因为学业对学龄阶段的男孩极为重要。       二、学业失败,失败的不仅仅是学业       1、学业失败,与好工作无缘。       2、学业失败,与低收入为伴。       3、学业失败,催生脆弱心灵。       4、学业失败,常是犯罪的起点。       学业危机,对男孩的打击实在太大了!对男孩的影响实在太深远了!所以,我们认为,学业危机是男孩的第一危机!男孩危机之二:体质危机         一、男孩体质,令人忧心忡忡

全国性的权威调查数据表明,男孩体质危机是举国性的危机。中国男孩的体质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中国男孩比以前更高了,更重了,但在肺活量、速度和力量指标上却连连下降。

1、中国男孩变“矮”了。我们知道,中国人一代比一代高,中国人的身高在不断增长,怎么变“矮”了呢?2000年,在卫生部、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召开的“中国青少年营养与体质状况座谈会”上,一份《关于中日青少年身高比较的分析报告》显示:与上一辈相比,中国男孩长高了,但与日本男孩相比,中国男孩就变“矮”了!

2、男孩,身体素质持续下降。在身高和体重增长的同时,中国男孩的身体素质和身体机能却在持续下降,这种现象可以总结为三个字:胖无力。

3、男孩,体质健康持续恶化。根据《200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的数据(见表6),中国男孩在营养不良、超重、肥胖发生率方面持续走高,即健康持续恶化。男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二、体质危机,危机男孩一生

1、体育是“童子功”,错过难弥补。男孩体质危机,将威胁到男孩一生的体质状况,因为错过了体质发展的敏感期,将很难弥补。研究指出:在敏感期,体育锻炼对体质的提升最为明显,可以充分发掘个体的运动潜能。如果错过这一体质发育的敏感期,将会贻误终身,即使将来再怎么努力,个体体质也很难有大的提升。儿童青少年时期,是速度、力量、柔韧性和灵活性发展的敏感期,错过这个时期,很多男孩极有可能要用一生来承受体质赢弱的恶果。

2、男孩体质危机,未来堪忧 体质危机,使男孩身体健壮成为泡影,虚有其表,阳刚不够。体质危机,使男孩缺乏承担责任的能力和勇气,体质危机的背后还隐藏着脆弱的心灵。体质危机,使男孩的韧性不足、意志不坚。

三、体质危机,危机的不仅仅是男孩

1、体质危机,威胁国民素质。男孩和女孩,是我们民族的未来,他们的体质状况决定我们民族的体质况,决定了我们民族的素质。如果我们的孩子不及早改变柔弱不堪的体质状况,说不定哪一天,“东亚病夫”的帽子又会重新扣在中国人的头上。

2、体质危机,事关国防安全。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无论中国还是外国,男人都是军队的主力,他们承担保家卫国的重任。男孩体质危机,必将威胁到我们的国防事业。

保卫祖国的领土完整,始终是国民须臾不能忘的使命。没有过硬的体质,空有一腔报国热情,将难堪国防大任。男孩体质危机绝非小事,它事关国防安全。男孩胖无力,危及国家竞争力!龙的传人岂能虚弱!                                              男孩危机之三:心理危机

一、男孩更容易染上各种成瘾行为

不管是网络成瘾还是其他物质成瘾行为上,男孩的比例都远远高于女孩。

二、男孩更容易出现情绪问题,他们的情绪也更脆弱

1、男孩,情感更脆弱。一般认为男性的情感应该是坚强的,但这其实是假象。男孩看似坚强的外表背后,隐藏着脆弱的一面,男孩在情绪、情感上比女孩更脆弱。研究表明,从婴儿时期,男婴比女婴就更容易烦躁。日常生活中的一点点改变或者妈妈、爸爸稍微严厉一些的口吻,都可能是小男孩变得更焦躁不安。父母离婚,男孩受到的情感伤害比女孩更深。父母离婚,男孩往往跟母亲生活在一起,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委员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指出,父母离异,男孩会因缺少父亲的“示范”而变的缺乏阳刚之气,成年后更容易成为所谓的“娘娘腔”。

2、男孩,更不擅长情感表达。

3、男孩情感,受到更多文化束缚。男孩虽然天生情感脆弱,但是他们天生并不缺乏情感表达的能力。那么是什么使一个开朗、热情洋溢的男孩变得不愿表现出自己的情绪?男孩研究专家波拉克给出两点解释:第一个原因是,在培养坚强男孩的过程中,父母或其他成年人使用羞辱的手段,让小男孩为自己的情感表达感到丢脸,特别是对脆弱、害怕与绝望的感觉有罪恶感。第二个原因是男孩与母亲之间的过早情感分离,使男孩的心理受到创伤,从而影响其情感发展。这两点原因,其实背后都是一种文化力量在起作用,那就是社会对男孩的性别偏见。许多人认为男子汉不应该随意表达自己的情绪,“男儿有泪不轻弹”,我们的文化往往对女孩的情感发展给予鼓励而对男孩加以抑制。

三、男孩,更高的心理疾病发生率

男孩的心理危机,还表现在男孩具有更高的心理疾病发生率。众多心理学研究指出,男孩容易患各种疾病,除了抑郁和焦虑以外,男孩在绝大多数常见的心理疾病上的发病率都高于女孩,其中,在儿童青少年阶段最常见的心理病症——多动症、学习障碍、智力障碍、自闭症等疾病上,男孩的发病率远远高于女孩。除此之外,还有这样一些事实提示我们男孩心理危机不容忽视:

1、精神病院里关着的大部分病人是男性;

2、患情感障碍的男孩人数高出女孩4倍多;

3、更多男孩需要服用控制情绪的药物;

4、男孩具有更高的自杀率。在美国,青春期男孩自杀率是女孩的4倍。          男孩危机之四:社会危机

大名鼎鼎的童话大王郑渊洁对现在的男孩一肚子意见:“现在的男人越来越像女人,女人只好揭竿而起,越来越像男人。”不单单郑渊洁,还有许多人表示了类似的看法,认为现在女人越来越刚,男人越来越柔,认为这是一种变相的阴盛阳衰···男孩的社会危机,不仅仅是指男孩的社会形象被负面的报道所包围,还包括男孩的众多社会问题,比如犯罪等等。我们看到,许多男孩:

1、男子汉气质不足。

2、男孩责任感危机。责任感是男人安身立命之本,责任感是一个男孩成为男子汉的晋身之阶。然而,我们看到一些男孩责任心缺失的情况相当严重。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02年的调查,当前少年儿童的不良行为习惯,主要集中在7个方面,而“害怕承担责任”就是其中之一,特别是在做人方面和学习方面,责任心尤为缺失。中国社会调查所(SSIC)在北京、上海、湖南、广东、湖北、辽宁等地对1,000位公众就关于“青少年责任感的问题和公众的看法”进行问卷调查。当被问及“您认为当今青少年的责任感如何时”?13%的被访者表示非常差;32%的被访者表示比较差;29%的被访者表示一般;17%的被访者表示比较好;9%的被访者表示很好。从数据看出,多数公众认为当今青少年的责任感比较差。其中,21.7%的被访者表示,现在有许多青少年根本不知道什么叫“责任”,在面对问题时,只会想让别人对自己负责,从没有想到自己该对别人负责。

3、男孩社会形象不佳。

4、男孩,更高的暴力与犯罪。尽管不愿意,但我们必须承认:男孩是一个更容易卷入暴力和犯罪的群体。未成年人犯罪被列为环境污染和吸毒贩毒之后的第三大世界公害,而在未成年犯罪群体里面,男孩绝对算得上是主力军。根据《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07》的数据,在我国的工读学校中,男生9090人,女生只有1245人,男生所占比例是女生的7.3倍还多。心理学大量研究证实:男孩具有更高的攻击性。男性比女性有高得多的犯罪潜能。著名的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社会学》曾做过这样的断言:威胁社会秩序的不是暴力和犯罪,而是男人。学者戴特·奥藤有感于男性的高犯罪率,在《男性的失灵》一书中干脆用《犯罪,你的名字是男人》作为其中一章的标题。

 男孩危机其实早已受到关注,自20世纪末以来,众多学者已经撰写了一系列关于“男孩问题”的文章,出版了一些与“男孩危机”相关的图书。这些都说明了一个事实:男孩危机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也不是一个国家两个国家的事情了。男孩危机愈演愈烈,它已经成为世界性现象。男孩,可能更糟糕的未来。随着社会的转型,男性的体力优势逐渐消失,男性在传统社会所扮演的提供者和保护着角色也变得越来越无关紧要了。2004年,英国牛津大学人类遗传学教授布赖恩·塞克斯推出了有关男性染色体Y染色体研究的新书《亚当的诅咒》。在书中塞克斯教授对男人和他们脆弱的Y染色体做了悲哀的审视,把Y染色体看作是正在衰败的基因的墓地。塞克斯教授认为:从进化的角度来看,男性的Y染色体比X染色体更脆弱,Y染色体本身比女性的X染色体更不稳定,更容易发生基因变异,其发生病变的可能性是女性的染色体细胞的10~15倍。而且由于Y染色体形单影只,它没有机会与其他染色体混合,不能利用有性生殖提供的机遇与其他染色体交换DNA,Y染色体也无法自行修复基因变异带来的损伤。这些不利因素将导致Y染色体会随着人类的进化而逐步退化。根据Y染色体逐步消亡的速度计算,塞克斯教授还作了一个非常大胆的预测:大约125000年后,Y染色体将会彻底失去功能,这意味着男性将从地球上灭绝。另外随着无性生殖技术的发展,女性将有可能完全不依赖男性“单性生殖”,精子将失去用武之地,男性的独特价值将会进一步衰落。由于中国的男女性别失调,中国男孩成年后将不得不面临“婚恋”危机。

无数事实已经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

1、男孩已经深陷危机;

2、男孩危机不是将来时,而是“现在进行时”;

3、男孩危机不是单一危机,而是全面性危机,男孩在学业、体质、心理和社会等方面均深陷危机。

男孩危机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危机,我们的未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拯救男孩的成败。了解这些危机,直面这些危机,这是拯救男孩的前提和基础。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我们都必须接受这个事实。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改变,才能拯救男孩于重重危机。    

             第二部分:男孩危机的三大成因

我们认为,是错误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流行文化等因素误导了当代男孩,使他们陷入成长的泥潭而难以自拔!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流行文化的失误是男孩危机的三大主因、三大元凶。除此之外,下面一些原因也对男孩危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城市生活不利于男孩;过于女性化的生活环境;性别刻板印象对男孩不利;社会对男孩更苛刻;男孩所面临的诱惑更多;社会转型对男孩的挑战。                            男孩危机,其实是教育危机

一、现代学校教育,对男孩发展更不利

 1、学校教育,偏离了教育的核心目标。现代教育制度,是一种工业化教育制度,工业化时代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决定了现代的学校制度和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校被深深地烙上了工业化的印记。学校是工厂,教室是流水线,学生则成为流水线上的产品。不管他们的天性如何,不论男孩还是女孩,孩子们被相同的教育模式规范教育成同一类型的人。现代学校教育对孩子来说,越来越成为一种被强迫从事的艰苦劳动,而不是充满乐趣的身体和心智成长过程。

2、学校教育,漠视性别差异。男孩与女孩在许多方面存在性别差异,但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忽视了性别差异的存在及其影响。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上学开始的那一天起,男孩在读写能力发育上就比女孩晚两年。这些发育上的差异往往使男孩被视作笨或迟钝,这使他们从一年级开始就讨厌学校。在现在的学校,学习常常是一种模式化的智力活动,活泼好动的男孩身体被固定在座位上,天马行空的精神世界更无处张扬;不管男孩的身体和心理发展速度与女孩有多大的不同,他们的优势智能又表现在多么不同的方面,他们只能与女孩在同样的年龄以同样的进度学习同样的内容。

3、教育更应该像“农业”。教育家叶圣陶认为受教育的人跟种子一样,全都是有生命的,能自己发于自己成长的;给他们充分的合适的条件,他们就能成为有用之才。所谓办教育,最重要的就是给受教育者提供充分的何时条件。

在利益的诱惑和驱动下,学校被绑上了应试教育的战车,这是造成男孩危机的体制性根源。我们都渴望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我们的教育要培养的人也应是具有个性、充满活力的个体,而不应是批量生产的规模化产品。男孩与女孩、男人与女人的差异,无疑是这个世界最美的风景。教育的目标不应是抹平这些差异,而应在尊重天性的基础上,因材因性施教,促进每个人自由健康的发展,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男孩、女孩的公平发展。

二、应试教育愈演愈烈,男孩危机雪上加霜

1、教育“新四化”,男孩深受其害。“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可以说是最能盅惑人心的教育宣传,它让无数父母深感焦虑。这一观念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升学压力下移,学校教育被人为提前,具体表现为“教育新四化”——幼儿教育小学化、小学教育中学化,中学教育大学化,大学教育幼儿化。幼儿教育小学化、小学教育中学化对男孩更具杀伤力,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恶果之一就是让男孩从一开始就畏惧学校、讨厌学习。小学教育中学化,小学奥数培训,甚至已经把初中,甚至高中才可能学到的内容提前灌输到了男孩脑袋里。孙云晓曾说,对绝大多数孩子来说,学习奥数的过程就是反复证明自己是个傻瓜的过程。奥数在中国的泛滥,绝不意味着科学的振兴,而是文明的堕落。让许多男孩过早在学业上掉队,最终丧失了在学业上追平女孩的机会。

2、实践体验不足,男孩优势遭到忽视、敌视。在应试教育的高压之下,教育教学主要围绕着考试指挥棒展开,教育学的内容大都放在考试科目上,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毫无疑问,今天学校里最受重视的科目是语文、数学和外语,实验课、体育课等往往不受重视,课外活动更是可有可无。对于男孩子来说,他的学习更倚重体验,缺乏体验使男孩对枯燥的单纯书本学习和知识学习丧失兴趣,从而危及到他们的学业表现。男孩的学习方式跟女孩的学习方式是不一样的。对全国10个省市3737名中小学生学习状况的调查表明:男生更倾向于动手实验和操作的学习方式,女生更倾向于文字及语言类的学习方式。男生更喜欢用电脑这种学习方式,男生更喜欢“实验”,而女生更喜欢通过“读课外书”、“聊天”来学习。精力更为充沛的男孩更倾向于以身体运动和参与体验的方式学习。而我们的学校教育往往否定男孩的学习方式。

3、单一评价方式,男生深感挫败。应试教育以升学考试为中心,它对学生的评价必然集中在学习成绩、考试分数上。考试,特别是中考和高考需要的是死记硬背书本知识,它并不适合那些活泼好动、长于动手操作的男生。

“差生”现象是中国教育的一个顽疾。九年义务教育本是国民素质教育,是合格的教育,是让人人成功的教育,却在许多地方被扭曲为精英选拔的教育、淘汰的教育。给中学生戴上“差生”的帽子,是一个天大的冤假错案,当孩子自认为自己是差生时,这种自我否定倾向有可能让他们一生都生活在阴影里,甚至一辈子抬不起头来。拯救男孩,需要全社会尽快摒弃“差生”的观念及称谓,因为谁叫孩子“差生”就等于谁向孩子捅刀子。

三、男教师缺乏、男孩损失大过女孩

男孩们为何显得柔弱、娇气?这与他们从幼儿园到初中所处的学校环境不无关系,在性格发展的关键时期,男孩子们基本都处于女教师的影响圈内。
      1、男教师,对男孩更有帮助。教育专家彼得·维斯特在《男生需要男教师的五大理由》一文中认为:有充足的理由证明,男教师的存在将给我们的课堂和运动场带来不同,他们将以女教师所不能的方式给男生提供帮助。

2、男生,学习更依赖于教师。《中国教师报》2007年7月30日曾刊登了《调查发现:男生学习更依赖于教师》一文,引述了英国教育的监督机构——教育标准局的研究报告:之所以男生在几乎所有的科目上成绩都不如女孩,是因为男孩比女孩对教师更挑剔。
男孩危机,更是父母危机

一、父教缺失,让男孩的成长更危险

1、父教缺失,对男孩具有破坏性影响。美国总统奥巴马亲身体验到父教缺席的影响,在2009年父亲节前夕,他说出了这样一句话:“父爱缺失在孩子心中留下的空洞,任何政府都无力填补。”众多证据早已表明,父教缺失对男孩成长具有破坏性的影响。父教缺失会让男孩终身“缺钙”。我们的社会所推崇和需要的男性风格,比如宽容大度的胸怀、坚强果断的行事作风、对女性的尊重和体贴等等,往往只有通过父亲和儿子的积极关系才能得以传承。儿子是在对父亲的动作行为和男性风格的模仿中逐渐长大成为男人的。父亲角色是母亲永远无法替代的。心理学家认为:“父亲的出现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对培养孩子有一种特别的能力”,“失去父爱是人类感情发展的一种缺陷和不平衡。”父教缺失会给男孩的成长投射下了阴影,并有可能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违法犯罪就是其中之一。对于父教缺失与男孩犯罪之间的关系,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威廉·波拉克这样解释:在没有父亲的情况下,缺乏对孩子的纪律教育和监督,缺乏教育孩子怎样做男人的机会。父亲在帮助男孩控制自己的情感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如果没有父亲的指导和带领,男孩遭受的挫折常常导致各种暴力行为和其他各种反社会行为。

2、父教缺失,疏忽责任。儿童的学习是观察性学习,儿童从父亲的身上观察什么是男人、什么是丈夫、什么是父亲。儿童从母亲的身上观察什么是女人、什么是妻子、什么是母亲。儿童从父母身上观察什么是爱情和婚姻,男人和女人怎么样合作。因此,父母是对孩子影响最为长久也最为深刻的榜样,父亲是对男孩成长起决定性作用的人。2008年,中日韩美四国的研究者联合开展的一项研究证实,即使在正常家庭中,父亲也已经远离了孩子的情感中心,中国高中生将父亲选作第六倾诉对象,排在同性朋友、母亲、异性朋友、兄弟姐妹甚至网友之后,其他三国的高中生也仅将父亲视为第五倾诉对象。在男孩的成长过程中,一些父亲由于离异或其他原因而导致父教缺失;更多的父亲虽是完整家庭的一员,但实际上却没尽到父亲教养的责任,他们的孩子同样陷入成长危机。我们把这些现象统称为“父教缺失”。

当个负责人的父亲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整个社会通过许多方式隔绝了父亲参与子女的教育。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性别分工仍然制约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使父亲对养育孩子的事情敬而远之,漠不关心;社会的工作结构和政策制度也在强化父母角色的差,将教育孩子的职责指向母亲,使父亲对孩子教育投入的时间相对减少;另外,传统的“严父慈母”刻板印象也降低了父亲对孩子表达关爱的意愿和能力。这种文化的影响如此强大,所以我们看到远离孩子的教育并不是个别父亲的选择,而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二、母亲“溺爱”,让男孩永远长不大

溺爱实际上是一种软暴力,是一种失去理智的行为,是极端自私的表现。溺爱是在爱的名义下行自私之实,溺爱的目的是使孩子依赖父母。溺爱不是真正的爱,真正的爱是理解和尊重,以恰当的教育促进孩子的成长。溺爱有两个主要特征:一是过分满足,不考虑孩子的要求合不合理,无原则地予以满足;二是过度保护,不愿意让孩子面对困难,遇到问题包办代替。溺爱使培养成为男子汉的理想成为泡影。

1、溺爱,让脆弱的男孩更软弱。我们的男孩就像幼蝶一样,要成长为真正的男子汉,一定要经过痛苦的挣扎。如果在成长的过程中,由于母亲的溺爱而人为地剥夺了他们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机会,剥夺了他们磨炼和完善自己的机会,就会使男孩在心理上感觉自己软弱无能。在这个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中,这样的男孩连自身的生存都有可能成为问题。

2、溺爱,让男孩的爱心更稀缺。溺爱与爱心培养背道而驰,溺爱的结果往往会扼杀男孩的爱心。当妈妈身体不舒服或生病时,小男孩也会本能地表示关心:“妈妈,您怎么啦?您哪里不舒服?”许多妈妈的反应是:“儿子,我没事,死不了,不用管我,你玩你的”,甚至不顾自己的身体,硬撑着给孩子做饭。一次两次,当次数多了,本来就不够敏感的男孩就会理所当然地认为妈妈是“铁打”的,舒不舒服,生不生病,都不用别人关心,他的爱心就会逐渐萎缩。当父母年迈体衰多病时,需要孩子奉献孝心时,他们会发现儿子是一个对父母漠不关心、没有爱心的孩子,后悔为时已晚。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很好的培养孩子爱心的机会,却被溺爱变成了训练孩子麻木不仁的过程,父母往往用自己的爱心辛辛苦苦的摧毁了孩子的爱心。

3、溺爱,让男孩更不受欢迎。溺爱常常会使男孩自视甚高、自我中心。在家里,父母围绕着男孩转,他成为小皇帝,习惯了众星捧月般的待遇,走出家门以后,他仍然希望得到同样的待遇,时时处处只为自己着想,只考虑自己的利益,有意无意的冒犯别人,这样的男孩往往最不受欢迎。人际关系的建立是个双向的过程,要获取,必须付出。被溺爱的男孩已经习惯了单向的索取,他会认为他人的关心和帮助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这样的男孩不知道需要付出,更不知道该付出什么,如何付出,他不可能有什么好的人际关系。被溺爱的男孩,人际交往的范围往往很小,局限于父母与家庭,缺乏与人交流的体验,人际交往的能力很差。一旦在与别人交往中遇到挫折,他们就会很自然的退缩回父母的怀抱,形成恶性循环:越缺乏交往的能力,就越不愿意与人交往,越不愿意与人交往,就越缺乏人际交往的能力。长此以往,还会形成孤僻、内向的性格。

父母的爱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沐浴着父母之爱的孩子,心灵能得以健全发展。但是,今天,许多父母却走向了两个极端:一些父亲疏于或完全放弃了对儿子的关怀,一些母亲用不健康的爱把儿子紧紧包裹。在这样的环境中,千万男孩的心智受到了损害。                                                                         男孩危机,还是流行文化危机

一、选秀风行导致性别混乱

2004年,《超级女声》横空出世,吸引无数眼球,开创了内地选秀的先河。2007年,《快乐男生》粉墨登场,进一步炒火了选秀之风。众电视台一哄而上,争食选秀这块大商业蛋糕,连一向“高高在上”的央视也利用《梦想中国》这个平台打开了“海选”的大门。除此之外,上海的东方卫视,不仅推出动感十足的《我型我秀》,还趁热打铁推出了第一个面向全国的男性选秀节目《加油好男儿》。中国大地,选秀之风,此起彼伏,它充斥着校园,充斥着老百姓饭桌的谈资,也充斥了儿童青少年的头脑。还有现在很火的小沈阳,以“男扮女装”的表演成为众多人模仿的对象。我们的选秀选出了什么?男孩不像男孩,女孩不像女孩。

我们感觉到:女人越来越刚,男人越来越柔;女的超级无敌,男的快乐就好!难道这是个超女软男泛滥的时代?选秀的背后,其实是一股中性化风潮。这种男孩不像男孩,女孩不像女孩的现象,现在美其名曰“中性化”,并已演变为一种文化思潮,有愈演愈烈之势。选秀文化的流行,阴盛阳衰的出现,正是这种文化思潮的体现。

选秀文化盛行,阴盛阳衰,让许多人对有可能引发的性别混论感到焦虑:童话大王郑渊洁:“‘超女’男性化,‘超男’女性化,我们距离无性繁殖不远了。愚预言,由清一色女性组成的评审团评选出的‘好男儿’,无需做变性手术,即可直接跨界。”“80后”作家韩寒:“‘超女’选出来一个‘男’的,‘好男儿’选出来一个‘女’的。”网络上有人这样调侃:“我们发现街上分不清楚性别的年轻人越来越多,长头发的男孩子若不是有喉结真以为他是女的,平头的姑娘若不是胸前驼峰还不知道她是女的。”心理咨询人员观察到:走进咨询室里咨询性困惑的男孩多了,对自己性取向感到混乱的人多了。越来越多的父母:对自己男孩的性取向感到感到担心。选秀文化,可谓是商业社会和媒体制造出来的怪胎,此风长行,后果将很严重。选秀文化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某种形式的性别混乱:男孩越来越“娘娘腔”,男孩越来越缺乏阳刚,排骨男越来越多,肌肉男越来越少。在性别形成过程中,模仿是一个重要途径,在缺乏正确榜样的情况下,许多男孩直接把这些所谓“好男儿”作为模仿的榜样,直接复制他们的外部特征,因而阳刚不再,阴柔有余。我们一定要警醒:对男孩来讲,所谓的中性化,更多的是男孩女性化,其危害甚深甚广。

二、对双性化理论的误读

为什么选秀文化会盛行?为什么中性潮会流行?在某种程度上,这跟人们对一个当前影响甚广的理论——双性化理论的误读有关。从双性化理论的起源来看,它本来是一个与性别刻板印象(性别歧视)作斗争的理论。双性化理论认为双性化是一种最为理想的性别模式,它集合了男性和女性的性别优点,双性化个体在各种条件下比性别典型者(男性化、女性化)做得更好,在心理健康、自尊、自我评价、受同伴欢迎、适应能力等方面都优于单性化者。本姆认为:“中性化”可以说是“无性化”,是社会性别最不突出的一类群体,它没有显著的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因此,本来是个很好的理念——男女相互学习,有助于男女两性摆脱传统文化对性别的束缚,但到了中国,“双性化”却被许多人误读为“中性化”,被扭曲了。

三、“性别哲学”有问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丁钢等人认为,以政治学意义的平等观念取代了教育学意义上的平等观念,从而导致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使男女生之间的界限变得比较模糊,加之其它因素,最终造成了对男生发展权利的部分剥夺和发展机会方面的不平等。正是由于人为忽视了自然的性别差异,所以,我们往往关注女孩的平等受教育权,而无意之中忽视了男孩,男孩成为一个被人遗忘的群体,其危机不断恶化而不为人所关注。我们现行的性别哲学背后可能隐藏着这样一种认识,即性别是可以人为塑造的。实践表明,这种认识是有问题的,这违背了性别形成的规律。性别形成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环境对性别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要以尊重遗传为前提。实际上,性别是人类的第一类别。性别作为一种客观存在,我们无法消灭它,我们只能接受它,正视它的影响。

      第三部分:我们该怎样拯救男孩?   拯救男孩,从发现男孩做起

一、接受现实:更脆弱的男孩

1、更脆弱的生命

2、更脆弱的情感

二、耐心等待:暂时落后的男孩

1、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落后。在儿童青少年时期,男孩的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都落后于女孩。直到青少年晚期,男孩的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才能赶上女孩,与女孩并驾齐驱。我们发现,许多男孩,只是由于暂时发育落后而影响学业成绩,就被打入差生的行列,被强行扣上学业失败的帽子。这样做,对晚熟的男孩极为不公平!这样做的恶果,就是许多男孩在小小的年纪,就对学业失去了信心,对自己丧失了信心。这种打击会影响男孩的一生。如果父母和教育者能把男孩的暂时落后看作是正常现象,那么男孩将来一定能赶得上女孩。

2、生理落后的男孩。身体与动作落后,一般来说,一名刚出生的女婴的身体机能和一名出生6个星期的男婴不相上下。大脑和神经系统落后。

3、心理落后的男孩。英国学者Geoff Harman对男孩的心理落后提供了量化结论:在11岁时,男生口语能力、读写能力和计算能力的发育水平分别比女生晚11、12和6个月。自制力落后,男孩大脑中控制冲动的区域——大脑额叶发育得更缓慢,所以,我们经常会看到小男孩比小女孩更淘气。到了幼儿园或小学,男孩难以像女孩那样安静地坐着听老师讲话,他们上课时小动作更多,更容易违反纪律。言语落后,女孩大脑额叶与颞叶中的布洛卡区和韦尔尼克区——大脑中主要的语言中枢,比男孩发育得更早,因此,女孩获得语言、发展言语技能的年龄较男孩更早,女孩通常比男孩更早开始说话。有研究表明,10个月大的女孩有半数能说出3个单词,而10个月大的男孩有半数只能说出1个单词。到16个月大时,半数的女孩可以说56个单词,而半数的男孩只能说出28个单词。除了语词数量上的优势以外,女孩在发音的准确性和流畅性上也优于男孩。

三、学会欣赏:不一样的男孩

1、不一样的生理。男孩和女孩有不一样的激素水平。男孩和女孩有不一样的大脑。研究发现:女性的胼胝体多于男性,女性两半球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女性胼胝体尾部呈球状,男性胼胝体尾部大致呈圆柱形。女性胼胝体后1/5的部位多呈球形,而男性的多呈管状。男性大脑更加单侧化,而女性大脑是双侧化,两半球发展较为均衡。男性大脑的含水量更大,充满着更多的液体。女性的大脑比男性要多出15%的灰色物质,而男性的大脑含有更多的白色物质。

2、不一样的心理。与女孩相比,男孩在发展的脆弱性、言语能力以及情感表达三个方面处于劣势。男孩的优势主要表现为他的视觉/空间能力以及与之相关的数学能力等方面。

3、不同于女孩的独特男孩心理。这些男孩不同于女孩的特点,它们有时候是男孩的优势,有时候又变成男孩的劣势。男孩更好动、活动性水平更高;男孩更高的攻击性;男孩更叛逆、更不顺从;男孩男孩更喜欢竞争;男孩更喜欢冒险。
        男孩就像玻璃或瓷器,看起来很坚硬,实际上却是易碎品。男孩与女孩之间存在诸多不同,这些不同大都是男孩的特点,而不是缺点。我们要学会把男孩的“不同”转化为男孩的“资产”,而不要看做“负债”。这是我们拯救男孩的重要原则。     
拯救男孩,父母是第一责任人

一、父亲:从男孩到男子汉的引路人

1、父爱与母爱不同。美国《父母》杂志这样总结父亲的独特之处:1.父亲跟母亲是不同的;2.父亲更爱与孩子玩闹;3.父亲对孩子的推动作用更大;4.父亲使用的语言更复杂;5.父亲对孩子的约束更多;6.父亲使孩子更社会化,为他走进现实世界做准备;7.介绍男人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行为;8.父亲支持妻子;9.父亲更会帮助孩子发挥潜能。长期以来,我们总是习惯强调母爱的力量,强调母爱最崇高,但事实上,父爱的力量同样伟大。就像一只鸟两只翅膀、一个人两条腿一样,母爱和父爱是缺一不可,无法替代的。

2、父爱的独特价值。众多研究表明,父亲在孩子发展的许多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父爱对男孩的发展具有以下价值:孩子智力发展的特殊催化剂;帮助孩子形成积极的个性品质;提高孩子的交往能力。正因为父亲教育的独特价值,教育孩子,绝对不只是母亲的事情,父亲同样承担着巨大的责任。养不教,父之过,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父亲绝不应该缺席。
       3、父亲对男孩“更重要
。父亲是儿子生命中最重要的男人,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父亲塑造了一个男子汉的形象,也是最重要的榜样形象。                    父亲是儿子的第一个男子汉榜样。父亲是男孩男子汉气质的源泉,男孩的男子汉气质主要是通过模仿父亲获得的。父亲对男孩性别角色的形成、性别行为的塑造以及性别社会化的完成发挥着至为关键的影响。男孩对男性的认识,是从父亲开始的。从父亲身上,男孩学习如何举手投足,如何待人接物,如何关爱女性。研究发现,充满男子汉气慨的男孩,其父亲的教养行为往往是果断的、具有权威性的。相反,如果父亲在家里是软弱无能的、母亲具有支配性的,那么,男孩对男性的性别认同就会受到严重伤害,男孩会表现出过多的女性化气质。那些攻击性行为很高的男孩,往往有一个软弱、不起作用的父亲,而那些害羞、自卑的男孩,其父亲大多行为专横,对男孩漠不关心。模仿是男孩性别角色形成的基本途径。父亲提供一种男性的基本模式,男孩通过观察与模仿学习男人如何待人接物,如何处理问题。心理学家麦克·闵尼的研究结果指出:与那些一星期内接触父亲不到6小时的男孩相比,每天与父亲接触不少于2小时的男孩,更有男子汉气质,他们所从事的活动更开放,他们更具有进取精神,也更愿意去冒险。父亲是男孩的玩伴,习惯用男性特有的力度和行为风格对男孩产生特殊的吸引力。父亲的养育方式更有利于培养男子汉气质:独立、勇敢、坚强、责任;对于弥补男孩男子汉气质不足、独立性不够、胆小怕事等弱点,父教更是一剂良药。                   父亲的养育方式更符合男孩发展的需。父亲的养育方式往往跟母亲是不一样的。母亲给予孩子更多的是稳定性和安全感,父亲给予孩子更多的变化性和多样性。在亲子互动上,母亲更多的是与孩子进行身体接触和语言交流,而父亲则更多是通过身体运动和孩子进行游戏交流。当面临冲突时,母亲倾向于迁就孩子,而父亲则更注重“立规矩”。在孩子遇到困难时,母亲倾向于立刻帮助孩子,而父亲却往往迫使孩子去发挥自己的智慧、能力,从而在意志品质上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得到充分锻炼。总之,父亲在培育男孩的男子汉气概,在培养男孩的独立、负责、冒险进取精神,在培育男孩的强健体魄方面发挥着更大的作用。                                                  父亲和儿子一样,他们都属于男。男人和女人或许来自不同的星球,只有男性才能从根本上去理解另外一位男性。儿子成长中所面对的难题,极有可能是父亲小时候曾经的困惑。父亲成长的经历与经验,更有可能成为儿子解决问题的钥匙。父亲和儿子有几乎同样的大脑结构,他们的体内涌动着同样的雄性激素。父亲的视角更能贴近儿子的视角,也只有父亲能理解在儿子血液中澎湃的雄性激素对他意味着什么,理解什么是性,什么是爱。

当然,父亲对男孩“更重要”这种说法,并不是要否定母亲在男孩养育过程中的重要性,我们只是想强调父亲在培育男孩的男子汉气概方面发挥着母亲无法比拟的作用,父亲是男孩成长为男子汉的引路人。

4、如何成为儿子的好父。                                          态度决定一切。父亲们首先要端正态度,要认识到当个好父亲是一种无上荣耀,要有勇气突破传统的性别刻板印象,改变传统的养育态度,把教养孩子视为父亲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责任。                                                                 当好儿子的榜样。孩子是通过观察榜样进行学习的。父亲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都会自动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父亲是男孩生命中出现的第一个男人,父亲的气质、男子汉气慨,是男孩对男性的最初理解。父亲角色中所蕴含着男性特有的气质,如刚毅、果断、勇敢、自制和责任等等,无一不被男孩看在眼中,记在心里,并逐渐内化为自己男性气质的一部分。有一位称职的父亲在身边,男孩的健康成长就有了保障。如果一直陪伴在身边,那么父亲就会成为男孩心目中的英雄,给他力量,给他信心,给他指引。如果这个英雄不存在,就很容易在男孩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留下心理空白,就会给男子汉气概的发展留下阴影。每一位父亲,请您记住这样一句话:“没有哪个男人比蹲下去帮助孩子的时候站得更高。”                                                    好“爸爸”需要大量的时。爸爸的称号是孩子给予的,“爸爸”这个称号跟孩子是同龄的。好爸爸的起点是孩子出生第一天。有关儿童发展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从孩子一出生,父亲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就开始建立了。出生6周时,婴儿就能分辨出父亲和母亲声音的差别,8周时,婴儿就能够分辩出母亲和父亲照料方法的差异,而且,令许多研究者和妈妈们感到大惑不解的是,大多数婴儿先会叫“爸爸”,而不是妈妈,这让许多辛辛苦苦抚育孩子的妈妈感到不满。要想成为一个好父亲,就要从儿子出生第一天起,舍得投入时间去养育他、教育他。为了儿子的成长,父亲要甘于做出一定的牺牲,甚至比较巨大的牺牲,因为儿子的成长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

儿童时期,是一个人可塑性最强的时期,是心理发展的关键期,也是父子关系形成的关键期。可以作这样一个比喻:在儿童时期,父亲每1个单位的投入,他在将来可以有10倍的回报;如果错过这个时期,当孩子长大成人,父亲再多的投入,也可能收获甚少或没有收获。二、母亲:男孩的“安全岛”和“放飞基地”1、养育男孩,对母亲是一种挑。母亲的优势:培养男孩,母亲具有天然的生理优势,那就是生养育一体。与父亲相比,母亲与男孩有更多的身体接触,母亲的爱抚让男孩感到安全。除了生理优势,母亲还有后天的社会优势。母亲是男孩了解异性的第一渠道,用弗洛伊德的话说就是:母亲是“独特的、无可比拟的、最强烈的、一生无可替代的第一个爱的对象,是将来两性之间爱情关系的模范”。男孩对母亲的印象是他将来处理异性关系的基础,将影响他对女性的看法,并将对他未来的婚姻关系产生深远影响。与父亲相比,母亲更敏感,更具爱心,对男孩的照顾更为细心,母亲更擅于言语沟通与交流。母亲的劣势:母亲最大的劣势,又是她与儿子最大的不同,就是母亲跟男孩分属于不同的性别世界。美国女心理学家伊夫琳·S·巴索夫认为,对母亲而言,教育儿子意味着艰辛的付出。因为“母亲和儿子之间缺乏相同性和一致性,母子之间更多的只是一种对异性的感受。”母亲与儿子之间除了性别差异以外,还存在年龄差异。正是由于性别和年龄的双重差异,加大了母亲与男孩的距离,使母亲很难真正理解男孩的行为。养育男孩,母亲面临双重挑战,要克服两大障碍:性别鸿沟和代际鸿沟。母亲的第二大劣势,就是母亲容易溺爱孩子。2、母亲如何做,才能培养真正的男子汉?母亲不能单纯依靠母爱本能去培养男孩,还需要更高层次的智慧引导。关爱,但不溺爱。有相当多的父母存在一种看法,那就是为了让小男孩变成坚强的小男子汉,应该减少对男孩的关爱。这其实是一种误解。毫无疑问,男孩需要母亲足够的关爱,但关爱应当是理性的,毫无节制的关爱就会演变为溺爱,而溺爱对孩子有百害而无一利,因溺爱而导致的悲剧数不胜数。什么才是真正的爱?有原则的关爱才是真正的母爱,严慈相济的关爱才是真正的母爱。真正的母爱是为了男孩的未来考虑,要考虑他是一个独立的人,将来要承担责任的人,这是母爱的真正起点,这样的母爱才能与弱化男孩的“溺爱”区分开来。爸爸是妈妈最好的“合作伙伴。母亲们首先应该认识到:母亲再能干,也无法代替父亲的作用。聪明的母亲应该知道:父亲在男孩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父亲在塑造男孩的男子汉气质方面具有比母亲更重要的作用。父亲是男子汉气质的加油站,父亲是男子汉气质的养成所。明智的母亲,应该想办法让父亲回到男孩的生活中来,让爸爸成为教养男孩的“合作伙伴”,发挥他独特的价值和影响,让儿子顺利成长为男子汉。要发挥父亲的作用,母亲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积极维护父亲的正面形象。明智的母亲会积极维护父亲的正面形象,让儿子有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男性榜样。母亲是儿子与父亲之间的一座桥梁,男子汉气质正是顺着这座桥梁由父亲传递给儿子。其次,母亲要主动“撤退”。做父亲的能力是需要逐渐培养的。母亲可以把一些自己不擅长、而对男孩发展非常重要的任务交给丈夫。对母亲来说,让父亲加入到男孩的教养之中来,绝对是明智之举。父母共同培养的孩子,将会全面继承父母的优点,充满阳刚之气,成为真正的男子汉。3、“放养”育出好男孩。男孩就像玻璃,本性脆弱,而男子汉就像玻璃钢,既刚硬又有韧劲。男孩成长为男子汉就像玻璃转化为玻璃钢,是千锤百炼的结果。一个真正的男子汉,绝对不可能躺在母亲的怀抱里长大。一个离不开母亲的男孩,永远长不大,不会有什么出息。一个明智的母亲会懂得:好男孩是“放养”出来的。母亲们,一定要谨防溺爱陷阱,只有放手、放飞,男孩才能在风雨中历练成为真正的男子汉。如何放养磨练男孩?有人总结为五个应该:该碰的钉子让他碰;该绕的弯让他绕;该受的苦累让他受;该动的脑子让他动;该受的批评让他受。
拯救男孩,学校该怎么做?
    
一、尊重性别差异。
    我们的学校,包括所有领导和教师,都应该有这样一种意识,那就是男孩和女孩是不一样的。我们必须学会理解并尊重这种性别差异,而不是忽视、漠视,甚至企图消灭它。 
二、重视男孩兴趣与女孩相比,男孩是兴趣型动物。男孩不是不愿意读书,而是往往不愿去读那些他不感兴趣的书。男孩不是不喜欢体育锻炼,而是往往因为他们不愿意单调的重复一些枯燥的肢体动作。男孩需要对抗、竞争和刺激,这些是他们兴趣的表现形式。如果我们找到了男孩的兴趣点,如果我们能够利用男孩的兴趣,男孩其实一样爱读书、爱运动。兴趣是男孩教育的切入点。要改变男孩危机的现状,就要多动动脑筋,去寻找男孩的兴趣。
    三、改革评价机制——发掘男孩的优点

学校教育在评价机制上有诸多不利于男孩的因素,让男孩优势不优,劣势更劣。男孩孩子身上的很多特点,是优点,还是缺点,往往在于我们如何看待它。如果我们在考试中增多一些动手的、操作的、推理的、想像力的内容,如果我们在考试形式上更加多元、更加灵活,如果我们能够更加全面、更为客观地评价学生的表现和发展,那么我们就有希望看到,有更多男孩的特点与优势在校园中得到展现和认可,就可以帮助更多的男孩找回自信,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四、改革教学方式——让课程动起来
       男孩往往更喜欢体验式学习,例如男孩们可以通过数手指来学习数学,可以在池塘边用手用眼睛来学习生物,这样的方式,对他们更适合。相比较而言,女孩倾向于听觉型学习,男孩倾向于运动型学习。既然我们已经了解了男孩的学习方式,那么我们的学校就应该着力改变以往的强调单纯知识传授的教学方式,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让他们有更多接触大自然的机会,去了解真实的世界,这对男孩有利,对女孩也有利。

五、分性别教学——值得一试
       既然男孩与女孩在诸多方面存在差异,那么分性别教学是一个自然而然的想法。有些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已经认识到这一点,如北京市教委要求从2008年秋季学期起,所有初中的体育课都将实行男女分班。虽然对于分性别教学,仍有不同的意见,但这是一个值得尝试的做法。如果运用得当,它不但有利于男孩的发展,也有利于女孩的发展。北京市一些中学(如十四中、五十七中)的经验就很值得借鉴。早在2001年,上海市第八中学就开始尝试分性别教学,在高一年级中,各选出男女学生48人,实行男女同校但分班教学的新模式。2002年,北京工业大学附属中学也尝试实行男女分班教学的模式,将高一年级新生分为五个男生班和五个女生班,各占一个楼层进行教学。著名教育学家吕型伟先生认为,男女同校分班教学既能按性别教学,又有与异性接触交流的机会与环境。当然,分性别教学法能否成功取决于许多因素,比如,学校是否已经做好充分的准备,教师的教学方式是否能因性别不同的确有所差异等等。

六、晚入学一年——送给男孩的最好礼物
    鉴于男孩发育落后的事实,晚入学一年对男孩来说也许更有利。澳大利亚学者史蒂夫·比达尔夫建议:男孩比女孩晚一年入学,让男孩支配精细动作的运动神经和认知技能有更充足的时间发育,人为缩小男孩和女孩的发育差距,使男孩跟女孩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曼哈顿另外一所小学的校长贝特西·纽厄尔认为:“晚入学一年是送给男孩的最好礼物。”我们的学校一定要认识到,“早”并一定好,如果把教育比作为一场人生竞赛,那么教育不是短跑,而是长跑,谁笑得最后,谁笑得最甜。学校和父母们可以认真权衡一下:与其让男孩过早入学而遭受失败打击,还不如晚一点入学,让男孩准备得更充分一些。男孩晚入学一点,学校需要勇气,学校要说服男孩的父母有相当大的难度,因为今天不少父母在孩子教育问题上所持的观点是——尽早入学,赢在起跑线上。在入学之前,学校和父母可以对男孩作一个简单的判断,了解他的动作发展、语言和智力发展状况,最终做出是否暂缓入学的建议。是否晚一年入学,并非一概而论,这样做比按历法年龄入学复杂的多,这也需要我们不断的尝试与探索。

拯救男孩,政府能做什么?
       父母能拯救的是一个个男孩,学校能拯救的是一个个学校,只有政府有能力从全局上遏制男孩危机的进一步加剧,从根本上解决男孩的危机问题。我们还要认识到:男孩和女孩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不一样的,拯救男孩并不会危及到女孩的利益,并不会为危及到女孩的平等受教育权 。在保证女孩特别是偏远农村地区女童享受平等教育的受教育权的同时,我们必须关注男孩在各方面的危机表现,特别是男孩的学业危机。我们要两条腿走路,把解决女孩受教育平等权与男孩危机等同视之,不可偏废,更不能顾此失彼。

一、拯救男孩,他国之经验
    1、政府相关部门要重视男孩危机的现象,深刻认识男孩危机所带来的诸多危害,提升男孩危机的问题层次。

2、政府部门要采取有力行动来研究男孩危机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二、切实提高男教师比例

性别不同,教师的教学方式也会有差异。因此,改变中小学女教师占绝大多数的状况,切实提高男教师的比例不失为拯救男孩的重要举措。鉴于男教师对男孩成长和教育的独特作用,我们的政府也有必要切实采取措施,提高中小学男教师比例。第一、在舆论引导上,要提高教师的地位。要营造有利于男教师进入中小学教师行业的良好氛围,要让全社会认识到男教师在我们教育体系中的独特价值和作用。通过舆论宣传,让越来越多优秀男大学生认同中小学教师职业,并愿意投身于中小学教育事业。第二、各地中小学招聘、选拨教师,以及师范学校录取学生时,要注意保持适当的男生比例。第三,切实提高中小学教师待遇。

三、创造条件,让父亲担起责任

政府可以通过舆论倡导,让广大父亲认识到他们对于男孩的独特而重要的价值,让父亲愿意投身到父亲角色上。政府也要创造一定的客观条件,让父亲有时间、有精力去承担他的责任。此外,政府还要支持和引导一些社会组织来鼓励父亲参与孩子教育。

第四部分:造就新时代的“男子汉”——1R4Q

虽然在选秀风潮的影响下,一些人的审美标准发生了扭曲,但在可预见的将来,男子汉气概对男孩依然非常重要。当然,男子汉气概并不等同于大男子主义。大男子主义是封建残余,是与男女平等的时代潮流相悖的。男子汉气概并非自动生成,一个男孩绝不意味着将来的男子汉。男孩只是男子汉的泥坯和雏形,要成为男子汉,他需要我们的指引,需要我们的榜样示范,需要我们有目的、有计划的塑造。为了造就真正的新时代的男子汉,拯救男孩的行动需要进一步聚焦。我们认为,要从小培养五个极端重要的男子汉品质——1R4Q:     责任——responsibility;智商——IQ;体商——BQ;情商——EQ;逆商——AQ。其中责任是造就新时代男子汉的基石。责任心基础不牢,其他品质就成为了花拳绣腿、空中楼阁。没有责任心,其他一切都等于零。智商、体商、情商和逆商就像四支利箭,直指男孩的学业危机、体质危机、心理危机、社会危机。1R4Q构成了一座金光闪闪的金字塔,我们的目标“男子汉”高居塔尖,4Q像四根擎天大柱撑起男子汉,而基础则是责任。                                        培养负责任的男孩
       一、男孩,意味着更大的责任

当危险到来时,人们自然会想到:男人在哪里?在灾难面前,男人承担更大的责任,他要首先把生的机会让给妇女和儿童。在战争之时,男人更要承担起保家卫国的责任,这是他们义不容辞的义务。男性承担更大的责任和义务,这是他们的生理优势所决定的,是人类长期进化的结果,是近代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责任——男子汉的根基

作为年幼的男性、未来男子汉的雏形,一个男孩,必须从小学会承担责任,因为在他的身上,必将肩负起家庭、社会的责任,这是无法逃避的。责任心在男孩的生长过程中,发挥着无比重要的价值。美国品德教育联合会主席麦克唐纳曾说:“能力不足、责任可补;责任不够,能力无法补;能力有限,责任无限。”比尔·盖茨说:“你可以不伟大,但不可以没有责任心”。责任感是做人的基础。要想男孩成为一个好人,就应当教育他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国家民族负责,对生活的地球负责。责任感是成才的基础。任何聪明才智,只有建立在强烈的责任心的基础上,才能迸发出耀眼的火花,否则只能徒具其表。对于男孩,责任意味着将来:对自己负责的男孩,将来是有出息的男孩;对家庭负责的男孩,将来是有爱心的男孩;对社会负责的男孩,将来是有作为的男孩。一个男孩,如果没有强烈的责任意识,他就不可能成长为真正的男子汉,他将来也难当大任。

三、如何培养男孩的责任心?
       责任心是培养起来的,是从小锻炼出来的。培养男孩的责任心,应该从三个方面着手,这就是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

1、对自己负责。责任心的培养有一个起点,那就是先要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成功的基础,连自己都管理不好的人,无法承担更大的责任。要想成为一个负责任的男子汉,就要让男孩学会承担责任,首先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抓住机会,让孩子对自己负。卢梭主张:让儿童凭自己的直接经验去接受教育,体会自己所犯错误的自然后果,从而学会如何行为、如何做事。逼男孩对自己负责。如果男孩已经依赖成性、不愿对自己负责,那么父母需要采取坚决的做法。“逼才是爱”,父母要勇于要求孩子承担自己的责任。比如:童话大王郑渊洁说过“男孩,我只养你到十八;女孩,我养你到八十。”于是在儿子郑亚旗十八岁之后,郑渊洁就切断了对儿子的一切经济支持,住他的房就要给他交房租,用他的水就要给他交水费,用他的电就要给他交电费,郑亚旗也从十八岁就开始自己独立养活自己。还有一位父亲周建湘,写了一本书《我只养你到十八岁》讲述他让十三岁的儿子退学,将十八岁的儿子推出家门,要他自立门户,独立承担生存的压力。还有一位父亲郝麦收,他与儿子郝丁签订《亲子双向自立协议》,亲子之间的双向自立协议是分清两代责任的约定。协议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郝丁承担的责任,第一条是他自力承担受高等教育的经费,第二条自力谋业、自己创业,第三条是自力结婚成家,第四条是自己培育子女;父母承担的这些是第二部分,第一条是养老费和医疗费自我储蓄,第二条是日常生活和患病生活的自我料理,第三条是精神文化生活的自我丰富,第四条是回归事宜的自我办理。签协议人:父代郝麦收孙子芬。子代郝丁1996年9月18日。

2、对家庭负责。每一位男孩身上都寄托着家庭对他的无限期望,要成长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男孩要学会对家庭负责、对生养他的父母负责。爱心应该是双向的,父母应该让男孩知道他对家庭,对父母还负有责任。对家庭负责的意愿和能力,是从小培养起来的。放手让孩子承担一定的家庭责任,这极有可能为孩子将来的发展打下一生的基础。父母过于强大,男孩就可能会愈加软弱。父母包办代替,其实是剥夺了男孩为家庭承担责任的机会,不利于男子汉气慨的获得。为了让男孩坚强起来,父母有时要心“狠”一点,让男孩在承担责任中磨练自己、成长自己。

3、对社会负责。每一位男孩除了肩负家庭的期望之外,他更属于社会。一个真正想有作为的人,必须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古今中外,无数仁人志士,正是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驱使下,为国家、为民族、为人类而奋斗不止。宋朝的范仲淹,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来表达自己的社会责任感,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在南开中学读书时就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一个人的社会责任感,就是他的志向,就是他克服困难的勇气与韧性,就是他生生不息、奋斗不止的动力之源。

责任使人成长,责任使人超越。责任就像钙,没有社会责任的男孩永远难以担当大任。      拯救男孩学业,提高男孩智商

一、宽容男孩学业的“暂时落后”

学业危机是男孩的第一危机。很多男孩由于学业表现不佳,而被父母和老师放弃,这对他们的心理发展和未来生活均造成了严重伤害。因此,拯救男孩必须尽力帮助他们提高学业表现,要让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充满信心。我们要宽容男孩学业的“暂时落后”,不放弃对男孩的希望。只要男孩不丧失信心,他的学业落后就只是暂时的。宽容,表示我们对男孩有信心,我们还要把这种信心通过各种途径传递给男孩,让男孩产生改变的期望。到青少年期,一旦男孩的生理成熟和心理成熟追赶上女孩,男孩就可以有机会在学业上与女孩并驾齐驱。

二、帮助男孩的学业弱项

男孩在语言类课程上处于弱势,尤其是阅读,这需要引起高度关注。我们可以把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作为起点,帮助男孩提高在语言类科目上的成绩。通过不断的阅读尝试,我们会逐渐发现男孩的阅读兴趣所在。以兴趣为起点,提升男孩的阅读能力,然后再慢慢扩展到男孩的学业课程上来。

三、创造适合男孩的学习环境

男孩在生理和心理上与女孩不同,男孩的学习环境要求跟女孩存在不同。男孩表现出更高的活动性水平,活动往往是男孩擅长的学习方式,男孩的大脑更习惯于空间类、机械类的活动,因此男孩需要更大的活动空间。当男孩被长时间局限在狭窄的空间(如教室或座位上)时,往往会表现得坐立不安,往往更容易违反课堂纪律。国外曾有幼儿园接受了专家建议,在拓展了男孩的活动空间以后,男孩的违纪行为减少了。鉴于此,学校应尽可能给男孩创造较大的活动空间。如果室内空间有限,那么可以增加更多的户外学习和活动的时间。在家里,父母也要通过合理的空间利用,尽量创造一个更大的学习和活动空间。当孩子学习时,保证有充足的光线照明。

四、谨慎对待多动症

男孩更容易被诊断为多动症,有数据显示男孩和女孩患多动症的比例是7︰1。经验也告诉我们,男孩也比女孩好动,男孩更容易因多动而违反纪律,所以父母和教师往往把男孩的“多动”跟“多动症”联系在一起,建议一些上课经常违反纪律的好动男孩去医院作多动症的鉴定,而这些男孩极有可能被鉴定机构(出于经济利益)鉴定为多动症。这里面,有很多误读的成份,把男孩的“多动”误解为多动症,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为了推卸责任而把那些经常违反纪律的孩子鉴定为多动症的做法,更是道德的沦丧。父母应尽量选择非药物的方式来帮助多动症男孩,如游戏治疗等等。            运动提升男孩体商

一、运动拯救男子汉

BQ,体质商数,简称为体商,指男孩身体的健康与强壮程度。运动能提高男孩的体商,并能拯救男孩的体质危机,这是因为:
    1、运动是男孩的天性。

2、运动造就男孩雄魂。

3、体育运动:男孩受益良多。运动,让男孩更强壮;运动,健体也健心;运动,让男孩更守纪律;运动,让男孩更具韧性;运动,让男孩更好地适应集体与社会。

二、提高男孩的BQ

1、重视男孩的体质健康。著名小学教育家斯霞说:“智育不好出次品,体育不好出废品,德育不好出危险品”。我们需要四肢发达、头脑丰富的男孩。学业绝不是男孩的全部,我们还要高度重视男孩的体质健康。要想让男孩真正有所成就,先让他在运动场上把身体本钱攒足!

2、把运动看作男孩的天性。运动是男孩的天性,这是雄性激素决定的。男孩就应该多进行体育运动,但在今天应试教育占主导的体制下,男孩的运动天性被忽视了,体育锻炼被冷落了,特别是在中小学越来越没有地位。

3、让男孩喜欢上运动。运动对男孩如此重要,我们就要想法设法让男孩喜欢上运动,要让男孩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让兴趣和习惯成为男孩运动的推动力。父母可以试试下面的做法:(1)和孩子一起观看体育比赛。(2)教孩子几种球类活动。(3)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提高情商,帮助男孩应对情感危机

一、正视男孩情感健康

不管是父母,还是教师,一定要树立这样的认识,那就是情感对男孩同样重要。丰富的情感并非女孩的专利,它同样应该为广大男孩所有。我们要重视男孩的情感健康,因为男孩是男人之父,今天情感孤独的男孩就会变成明天孤独痛苦的男人。今天不知道如何表达愤怒的男孩明天可能就会因为愤怒而毁掉别人,也葬送自己。情商,即情绪智力,指个体监控自己及他人的情绪和情感,并识别、利用这些信息调控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情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清晰地理解自己的情绪,准确地把握他人的情绪;(2)有效调节和控制自己与他人的情绪;(3)运用情绪来引导和促进思维。情商对一个人的发展非常重要。许多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未来成就的大小,起决定作用的是情商。美国心理博士戈尔曼在其名作《情绪智力》一书中明确提出:“真正决定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关键是情商而非智商”。

二、改变对男孩情绪的偏见
       在男孩的情感危机中,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们传统的文化认为男孩应该是勇敢的、坚强的,因此并不鼓励男孩的情绪反应,尤其是一些消极的情绪反应,如害怕、恐惧等等。这其实是一种文化偏见,是另一种形式的性别歧视。这种文化偏见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男孩在情感方面处于不利地位,男孩往往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消极情绪,从而给个人生活和事业埋下隐患。要提高男孩的情商,就要先改变对男孩情绪的偏见。第一,要学会接受男孩的消极情绪。情绪是人的一种自然的、本能的反应。人不是机器人,主要是因为人类有情绪、有情感。正是不同的情绪表现使我们的世界五彩斑斓。我们要接受男孩的情绪,尤其是要学会接受男孩的消极情绪反应,把它看作为男孩对社会的一种正常反应。第二,对男孩更宽容一些。我们知道,男孩的情感天性脆弱,男孩的情绪表达和调控能力弱于女孩,所以,对男孩的情绪反应,我们不妨更宽容一些。

三、引导男孩认识情感世界
       要提高男孩的情商,就要帮助男孩认识情绪情感,通过教育使男孩摆脱对自己情感世界的无知。我们的目的,是让男孩充分认识到情绪世界的丰富。一个人只有真正认识了情绪,才能逐渐学会如何管理情绪。

四、鼓励男孩的情绪表达

受文化偏见的影响,许多父母和教师往往不鼓励男孩的情绪表达,错误地把男孩的情绪表达看成“娘娘腔”,这是一种文化偏见,对男孩的情绪健康不利。要鼓励男孩的情绪表达,不妨这样做:在与男孩交流时,多使用一些描述情绪的词;注意男孩的情绪变化,引导男孩描述自己的情绪及其变化;接受男孩的消极情绪表达,当男孩表现出不高兴、生气,甚至愤怒时,要学会接纳这种情绪,把这看成男孩的一种本能。

五、帮助男孩学会情绪管理

让男孩摆脱情感危机,还要让男孩掌握管理情绪的方法,学会管理情绪,这是终极目的。通过改变自己的认知来改变情绪体验,这是情绪管理当中最常用的方法。除了改变认知以外,还有其它一些帮助男孩管理情绪的方法,如呼吸调节法、语言暗示法、目标转移法、表情调解法等等。一旦我们教会男孩掌握管理情绪的方法和技巧,男孩就会不断享受良好情绪带来的红利,就会避免消极情绪的危害,从情感危机中走出来。
提高逆商,造就韧性男孩

 AQ,逆商指数,简称逆商。所谓“逆商”,就是如何认识逆境和战胜逆境的能力,即我们常说的抗挫折能力。逆商,就是韧性,是磨练出来的。男孩成长为男子汉就像由铁变钢的过程。男孩如铁,只有经过生活的磨砺,才能去除身上柔弱胆小的气质,成长为刚柔相济、百折不挠、顶天立地的男子汉。男孩是男人的坯子,只有经过磨练才能成为有韧性的男子汉。

一、男孩的生活注定充满挑战

当男孩成长为男人时,他将面临更多的挑战,职场的竞争、婚恋的选择等等无一不是人生的挑战。在将来,随着男性传统优势(如体力)的逐渐丧失,整个男性群体都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古人云,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因此,让孩子去体验真正的生活,要孩子在磨练中成长,要孩子品尝生活的挫折,这是万分必要的。

二、韧性是磨练出来的

1、男子汉是磨练出来的。古今中外,那些真正为人类做出贡献的英雄人物,哪一个不是经历千锤百炼,才成就其伟大事业的。自古英雄多磨难,纨绔子弟少伟男。

2、磨练,谁也不能替代。父母有一种本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少受些痛苦。许多父母,宁愿自己受再多的苦,也不愿让孩子受一丁点的累。但是,父母要知道,对男孩的爱,若是以剥夺他的成长机会为代价,就不是爱子,而是害子。越是过度保护,男孩就越是脆弱。磨练,是男孩成长为男子汉的手段,是男孩向男子汉的晋身之阶、必经之路。磨练,就像蛹化羽蝶,是谁也代替不了的。病马肥死,乐不思蜀,刘阿斗的悲剧我们一定不要重演!

三、磨练男孩的韧性,提高男孩“逆商”

1、告诉男孩,挫折并不可怕。人天生就有趋利避害的本能,会无意识逃避那种令人痛苦的事情。但痛苦是人生的一部分,不如意事常八九,如果不接受它,一生都是痛苦的,如果接受它、战胜它,人生就会豁然开朗。磨练男孩,就应该从小让他知道,困难和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逃避这些困难和挫折。

2、给男孩磨练的机会。我们知道,现在许多男孩之所以脆弱,之所以缺乏韧性,正是由于缺乏磨练。父母一定要清楚的认识这一点,把生活中磨练的机会还给孩子。父母不用刻意去制造磨难,生活本身就有大量磨练孩子的机会。父母可以鼓励并监督孩子坚持做一些他应该做、却不愿意去做的事情,比如坚持体育锻炼,让男孩体会到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滋味。父母还可以让男孩走出家门校门,如参加夏令营、冬令营、远足、爬山等活动,在活动中磨练自信与坚强。只要心存磨练男孩的意识,父母不难发现:生活中遍地都是磨练的机会。

3、“逼“男孩磨练。人天生具有好逸恶劳的本性,男孩也不例外。有时候,父母需要狠狠心,逼男孩磨练,在磨练中增强男孩的韧性。

不管对富人,还是穷人,我们的生活中不乏磨练男孩的机会,关键在于父母怎么做。为了将来,磨练您的男孩吧!

孙云晓给男孩父母的十六条建议:

1. 男孩比女孩发育晚,但男孩并不比女孩差,父母要发现男孩的优势。

2. 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男孩发育比女孩晚,父母可以考虑让男孩晚一年上学。

3. 教育男孩不只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好父母比老师更重要。

4. 父亲是男孩的第一个男子汉榜样,请多花时间跟儿子在一起,但是请注意,质量比数量更重要。

5. 多陪孩子聊聊天,多倾听,少训斥。

6. 多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爬山、钓鱼等都是男孩喜欢的好项目。

7. 运动是男孩的天性,请帮助男孩养成至少一个运动习惯。

 8. 母爱是男孩的“安全基地”,但要记得适时“放飞”,男孩需要“放养。

9. 再好的母亲也不能代替代父亲的作用。

10. 了解并尊重男孩的学习方式,多给男孩创造动手的机会,男孩更喜欢用动作来学习

11. 给男孩选择课外书的自由,让他先从读自己喜欢的书开始,养成阅读的习惯。

12. 无论在家里还是学校,男孩身边不能都是女性,男孩需要有足够多的成年男性作为榜样。

13. 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增加男孩承担责任的机会。可以从自我管理做起,逐渐让他承担起自己应负的责任。

14. 男孩更需要学习如何表达情绪,当男孩恐惧或愤怒时,不要教训他,要鼓励和引导他说出自己的感受。

15. 要告诉男孩,与别人发生矛盾的时候,除了动手打架之外,还有更好的解决手段。

16. 酸甜苦辣都是营养,别剥夺孩子品尝“苦”和“辣”的机会,男孩需要磨练。父母要敢于对孩子说不,培养男孩的抗挫折能力。

男孩危机其实是教育危机,以升学考试为中心的应试教育倾向,是男孩成长危机中最为凶猛的杀手,并因此而加剧了所有危机对于男孩的伤害。应试教育就是拿同一个标准去评价所有的孩子,不管男孩还是女孩。男孩和女孩不同,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却常常漠视男孩和女孩的差异:一是应试教育忽视男孩发育落后的事实。二是应试教育忽视了男孩与女孩不同的学习方式。三是应试教育限制了男孩的成长需要。毫无疑问,男孩危机不仅仅是男孩教育的危机,而是整个教育体制的危机。当然,应试教育对男孩和女孩都不利,但与女孩相比,男孩更容易成为应试教育的牺牲品。当以升学考试为中心的应试教育严重扭曲学校教育方向而难以一时改变的时候,家庭教育的作用变得格外重要了。也就是说,如果父母接受素质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家庭教育就可能是一种“护根”的教育;如果父母信奉应试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家庭教育就可能是一种“拔根”的教育。“护根”还是“拔根”等于说是捍卫童年还是摧残童年。

可以说,男孩危机也是父母危机。正如性别教育专家迈克尔·古里安博士所认为的:导致男孩危机最主要的原因是父母普遍将儿子的教育托付给学校这种工业化体系,而放弃了自己的责任。但是,孙云晓始终相信,爱能改变一切。当父母们和教师们真正意识到男孩危机的时候,如果有足够的爱心,他们会采取行动来改变现状。那么,父母和教师具体该怎样拯救男孩呢?孙云晓认为最需要的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有以下三条:一是改变对男孩的态度;二是充分发挥父亲的作用;三是把男孩教育与运动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他相信,只要坚持做到这样三条,每个男孩都会是健康的、快乐的、向上的,成为真正的男子汉大有希望。当我们的男孩成为强悍的富有责任感和竞争力的男子汉时,不仅仅有利于自己有利于社会,也会让女孩深受其益。这些,正是《拯救男孩》一书探讨最为深入的内容。让男孩晚上学一年是父母能做的事情,是缓解男孩危机的一个最容易做到的事情。但是,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关键是要确立“因性施教”的原则。要因材施教和因性施教并重,这是重大的教育原则。坚持这样一个教育原则,才可能实现以人为本的科学教育。

女孩更需要拯救,因为男尊女卑的严重倾向远远没有改变。我们之所以写《拯救男孩》是因为男孩成长同样有危机,但这种危机被普遍地忽略了,甚至忽略到近乎无知的地步。我们完全赞同朱永新教授的观点:“需要拯救的也不仅是男孩,更加需要拯救的,是我们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