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lab的sphere:网络安全:中国输不起的网络战争(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6 15:05:04

  《网络安全:中国输不起的网络战争》

  网络空间的权力与较量

  “网络空间既像城市广场,可以辩论政治,发表演说;又像商业大街,可以逛街购物、消遣娱乐;也像阴暗小巷,滋生罪恶,潜伏危机;还像秘密地道,间谍钻地遁形、窃取情报;更像隐形战场,充满攻防对垒、生死搏杀。”——美国战略和国际问题研究中心2009年3月发布《确保新总统任内网络空间安全》报告正当准备结稿之际,我欣喜地看到美国刚刚出版《网络战争:对国家安全的下一个威胁及应对措施》。书中列举了以色列对叙利亚、美国对伊拉克的战例,指出网络战争是真实的,是超越战场的,而且已经在全球打响。接下来就是浓墨重彩地描述“中国威胁论+阴谋论”:中国向微软索要了操作系统秘密代码,从思科拷贝了路由器硬件结构;中国软硬兼施,彻底掌握了网络战争的核心技术。书中强调,美国已经失掉了网络战争的先机,应该像过去重视核战争一样重视网络战争。该书的合著者之一是我熟知已久的一位老朋友:理查德?克拉克。这个名字,对许多中国人来说很陌生,但在美国却是家喻户晓。他是前美国国防部助理,服务过七届美国总统,担任过乔治?布什、比尔?克林顿两位总统的网络安全特别顾问。我和理查德?克拉克虽远隔重洋、从未谋面,但对网络战争的认知却是英雄所见略同。我们有着类似的经历和感悟,都站在未来世界制高点上来看待网络战争,都对网络空间的威胁有一种危机感。我们都是忠于自己祖国的爱国者,有着共同的理想和追求,都想敲响网络战争的警钟。我们的许多观念不谋而合,都认为网络空间将是下一个战争地带。如果说有不同,那就是各自立场的不同。他是站在美国看中国,字里行间处处把中国视为网络空间的最大威胁;我是站在中国看美国,文章词句处处提醒提防美国的网络空间威胁。这里,我就自己有关网络战争的一些认识进行简单梳理,主要是两大理念:网络权力和网络冷战。

  美国未来学家预言:“计算机网络的建立与普及将彻底改变人类生存及生活的模式。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将拥有整个世界。”当今世界,互联网络就像人的神经系统一样,已经无限地延伸到世界各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角落。随着网络世界对现实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互联网络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国家权力形态——网络权力。什么是网络权力?简单地说就是网络空间的控制权、主导权、话语权。比如,根域名的控制权、ip地址的分配权、国际标准的制定权、网上舆论的话语权。这些网络权力,就像我们呼吸的空气、饮用的清水、吃食的米面一样重要。对一个主权国家来说,网络权力就如同制海权、制空权一样,都是体现国家主权的基本权力。谁掌握了网络权力,谁就掌握了网络空间的主导权;谁失去了网络权力,也就失去了网络疆域的国家主权。可以说,网络权力决定网络战争的胜负,网络空间已经成为兵家夺权的必争之地。2009年11月,美国互联网安全公司迈克菲发布报告《近在眼前:走进网络冷战的时代》。报告的作者是美国国土安全局前顾问保罗?库尔特,他对20多位国际关系、国家安全以及网络安全专家进行采访后完成该报告。报告称,美国、法国等大国正在积蓄力量应对网络战争爆发,正积聚网络攻击武器、实施间谍活动、测试网络系统等,以利用互联网控制战争,“尽管目前还没有看到国与国之间爆发网络大战的迹象,但这些大国都在为建立日益完善的网络攻击武器而努力。许多案例证明,网络战争随时都有可能会爆发,全球网络已经进入网络冷战的时代”。这就是说,现代战争已经开始进入到一种新的冷战形态,即网络战争形态。在网络空间,到处充斥着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交锋与冷战。从近几年的许多网络战争案例看,军事交战、政变革命、暴力骚乱、外交攻略、街头运动、恐怖袭击、间谍暗战、社会恐慌、金融震荡、攻城掠地等领域的较量,处处都能发现网络战争的影子。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发展,网络战争的技术和方式也在迅速发展,已经进步到足以发起一场网络大战的地步。2010年5月,首届世界网络安全峰会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的达拉斯举行。与会各国代表认为,网络攻击将导致新一轮国际矛盾,激发中国、印度、俄罗斯和美国等国家之间相互防卫、相互猜疑,甚至引发网络战争。北约组织设在爱沙尼亚的秘密机构网络防卫合作高级中心,正在对可能出现的网络战争进行预测和评估。

  当今世界,网络战争不再是理论上的假想和推测,而是每天真实地发生在我们身边,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威胁。西班牙《趣味》月刊曾评论说,“古罗马战略家说过:‘想要和平,就准备好战争。’而今‘想要和平,就准备好网络战争。’”网络空间的每一个角落,都可能成为没有硝烟的交战险地。仅以一年来的事情为例,在美国,奥巴马下令暗杀“网络拉登”奥拉基,希拉里“网络自由”演讲吹响网络冷战号角,大力推行全球网络外交,组建强大的网络司令部,社交网站twitter、facebook助推伊朗革命;在欧洲,摩尔多瓦共产党人党败走社交网站,吉尔吉斯斯坦网络情绪诱发第二次“郁金香革命”;在南美洲,古巴遭遇美国政府和网络公司网络制裁,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亲自打网络战;在非洲,“公民社会2.0”计划推动社会运动,苏丹遭遇微软、google中断服务制裁;在亚洲,印度与巴基斯坦网络冲突持续不断,朝鲜半岛打响网络伏击战,泰国前总理他信网上遥控红衫军……一件件、一桩桩,惊险万分、动人心魄,生动地反映出网络战争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如今,以美国为首的网络强国,把互联网作为绝佳的武器和角力的战场,加紧调整和实施网络战争全球战略,开始发起全球网络攻势。2010年5月4日,美国空军公布网络战部队专用徽章。徽章中心部分以一个圆形图案代表地球,交叉围绕地球的是两个椭圆形轨道,代表军用卫星,徽章的两侧是代表美国空军的羽翼。该徽章代表了美国空军网络战部队的三大宗旨,即“向全球投送网络力量”、“从太空控制网络空间”和“通过天、海、空、网络发动全面打击”。美国把互联网作为继陆、海、空、天之后的一个新的战略空间,作为推行其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军事战略的重要平台,通过操控互联网来控制世界。奥巴马政府把网络外交视为“外交箭囊中的一支新箭”,将“信息自由”和“网络安全”作为网络外交的核心理念。美国政府不断向世界推销“网络自由”,强调互联网“信息自由流动”和网上言论自由的价值,宣布美国将把“不受限制的互联网访问作为外交政策的首要任务”。美国还将“网络安全”与国家安全并论,夸大来自中、俄等国的网络威胁,炒作各种版本的“网络威胁论”;还以打击全球网络犯罪、网络恐怖主义为由,强化“先发制人”的网络攻击能力,并对他国发展网络战力进行约束。

  美国把网络战争作为“冷战”的继续,在网络空间可谓劣迹斑斑。美国将互联网作为向不同意识形态国家输送所谓西方价值观和政治制度,向其他西方国家输出美国文化、美式生活方式的重要渠道。利用互联网对中国、伊朗、越南、古巴、委内瑞拉、缅甸等亚洲和拉美国家进行思想文化渗透,制造街头政治,颠覆政权,是美国网络战略的重要意图。美国兰德公司提出“蜂拥而至”战术,即年轻人通过互联网或发送短信联系,蜂拥聚集在一起,听从更迭政权的命令。美国中央情报局提供5000万美元作为活动经费实施“伊朗代理人”计划,帮助伊朗民众越过政府防火墙。美国在中国进行网络间谍活动,资助“网络汉奸”,制造谣言、蛊惑人心、煽动闹事。与传统的战争形态相比,网络战争是一场特殊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交战各方的力量非常不均衡。网络战争是互联网发达国家主导的战争,虽然国家数量不多,但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网络战争也是互联网发达国家和互联网新兴国家之间的战争,大多数互联网落后国家是发达国家的网络殖民地;同时,网络战争又是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战争,为的是获得网络空间更大的权力。可以说,这是一场输不起的战争。不论是在现实世界,还是在虚拟世界,输家将成为永远的奴隶!

  网权天下第一章网权:谁控制互联网谁就控制天下

  在制海权、制空权、制天权之后,一个新概念越来越受世人瞩目:制网权。2009年5月30日,古巴、伊朗、叙利亚、苏丹和朝鲜5国用户登录微软msn时出现提示:“810003c1:我们无法为你提供messenger服务”。微软宣布不再为古巴、朝鲜、叙利亚、苏丹和伊朗用户提供msn接入服务,google、雅虎和美国在线也采取了类似措施。微软声明,这是遵守美国政府制裁措施中关于禁止向被制裁国提供或出口软件的规定。在美国禁令解除前,微软不会与制裁名单上的国家有生意往来。这一事件敲响了警钟:互联网并非人们想象中的那么美好。在美国国防战略中,制网权被明确定义为美军需要争夺的五大“制权”之一,美国早已开始大力发展网络攻防能力。未来世界最强大的控制力谁控制了网络,谁就控制现实,这绝不是危言耸听的臆想。随着互联网对现实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它不断从现实生活中获得越来越大的权力。特里比森在科幻小说中曾预言,未来人类将由一个被称做ard的地球智能来照料,它是从一个监测网络发展而来。人类生活的一切,被一种网络力量监控,这种力量就是网络权力,它不仅包括用户数量,还包括信用、安全、语言、技术和文化价值观。当今世界有17亿网民,数量仍在迅速扩大。数百万人同时在线玩网络游戏,数千万人同时在线即时通信,这不仅仅是游戏娱乐,而是从现实世界获得实质性权力。根据科幻小说《雪崩》设计的虚拟社会游戏《第二人生》,拥有数百万注册居民。他们在虚拟世界工作生活,日均交易额超过百万美元,造就了“钟安舍”等百万富翁。世界500强企业纷纷入驻,一些国家设立大使馆,哈佛大学开学堂,路透社设立分社,总统候选人设立竞选分部。虚拟社会使现实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力有了新落点。网络世界,微软掌控着个人电脑软件系统,雅虎把持着互联网门户,搜索引擎被google牢牢盘踞。凭借搜索领域的垄断优势,google轻松进军几乎所有互联网领域。2007年6月,google推出街道视图服务,用户可以模拟走在城市街道上,查看附近饭店,甚至拉近镜头寻找公交车站和路牌以制订出行计划。视角可以360°旋转,画面巨细无遗,路人的一举一动清晰可见,例如几名女子比基尼日光浴,年轻夫妇车站亲密等。任何人只要在网上出现一次,就开始被记录,需求被跟踪,随着上网次数增加,个人行为模式被锁定。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网络搜索猎物。比如,中国人喜欢的“人肉搜索”。在巴黎抢夺金晶火炬者,众网民搜之;四川范老师震中落跑,搜之;“辽宁女”哀悼日辱骂灾民,搜之;“虐猫女”视频激起公愤,搜之;婚外情丈夫致妻自杀,搜之……于是,当事者在现实生活中的本来面目被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无可遁逃地承受众目睽睽的评说甚至讨伐。

  网络权力已经渗入现实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未来,我们或许会看到睢宁之窗(八博)控制即时通信,阿里巴巴控制虚拟经济,新浪控制新闻资讯,当当控制出版发行,盛大控制游戏娱乐,百度决定对每一个名词的解释……曾经的科幻故事正在成为现实美国热播电视剧《24小时》第七季《救赎》一开篇,就描写了恐怖分子通过控制美国联邦航空局的网络,企图制造空难的情节。在很多好莱坞电影中,黑客突然侵入美国指挥系统,瞬间控制美军舰队和战斗机,整个美国陷入一片混乱等情节更是屡见不鲜。火车、汽车由于交通信号灯失灵和信息误导而对开相撞;交易系统被篡改而导致股市崩溃;指挥员与部队失去联系命令无法下达;电视台播放的是敌方领导人号召军队发动推翻现政府的政变,全国一片恐慌……这是美国兰德公司假想的未来网络战争景象。下面是中国某军事论坛一名网友虚构的网络战争情景:2019年9月11日深夜,a国总参谋部大楼外一片宁静,楼内却灯火辉煌。网络司令部几位高级将领围坐一圈,紧紧盯着电子大屏幕,额头渗出一滴滴汗水。两小时前,a国与b国谈判破裂,双方宣布进入战争状态。但双方的网络战争在半月前已经开始,他们做好局部试探,准备随时发动全面攻击。在a国总统宣布战争状态的电视讲话结束后,a国网络部队在第一秒钟开始全方位地网络攻击。“网络保护部队”派出网兵,负责保护a国所有网络系统的安全,防止每分钟数百次对总参谋部的网络攻击;“网络攻击部队”主动向b国发起网络攻击。a军电脑高手第一时间侵入b国网络系统,试图抢占先机。a国“网络攻击部队”成功潜入b军指挥网,实时监控敌军指挥大厅内的一切动向。“立即实施2号计划。”看到屏幕上b军要发动武器系统,a国网络司令部长官发出口令。一瞬间,b军已经准备发射的远程导弹线路全部指向本国境内,导弹架被强迫收起,电子点火系统因程序改变而全部熄灭。b军指挥部一阵惊呼,但a军并没有停止进攻。他们首先激活两年前曾秘密设置在b军指挥网的病毒,使b国境内所有银行、交通、电力、油气等系统全部瘫痪,接着又开启“僵尸电脑”程序,陆续登录b国政府和媒体网站。一时间,b国陷入一片漆黑:加油站停止工作,银行atm机吐不出钱,红绿灯全部失灵,市民看不到电视,电话、手机、广播全部瘫痪,政府和媒体网站只显示着a国国旗……

  b国中招之后,网军马上采取反抗措施。首先切断一切外网,第一时间启动备用军事联络内网系统,将部分公共系统启动手动控制模式,试图将a军的网络打击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另一方面,b国网军利用内网开始逐步恢复军方的指挥系统,修复导弹点火设备,准备发动第二次火力进攻。看到b国强大网络抵御能力,a国总参谋部大楼内,一片死寂。a军想要远程破解b军内网并不难。“启动3号计划。”一声令下,a国几位顶尖级网络高手被请出来。他们在2011年之前因为屡次进行黑客攻击而遭a军逮捕监禁。2012年,a国总统上台后,大力进行网络备战,这些顶级黑客高手被“招安”。经过3小时努力,a国黑客高手终于成功进入b军内网。此时,他们又突然发现b军内网中已经设置可以对a军网络产生致命威胁的病毒,是b军安装的“定时炸弹”,如果不及时排除,病毒可能导致a国网络全面瘫痪。两小时后,病毒终于成功清除,b军内网宣告全面瓦解。b国内外网络以及高端系统又一次被a国控制,b国境内又一次陷入混乱,b军又一次失去了反击能力……几小时后,b国网军发现a国网军已经控制全国各个系统,国内陷入完全混乱。b国政府不得不宣布无条件投降。没有动用一枪一弹,没有发生流血冲突。一场战争,就这样迅速结束。你也许会觉得这只不过是网友凭空想象,永远不会在现实中发生。但事实并非如此。《黑客的战争》的作者美国军事专家詹姆斯f.邓尼根通过大量事例阐述了网络战争形态,对“网络珍珠港事件”发出预警信号:那些由政府控制的网络部队制造的军用计算机软件武器,也可能悄无声息地穿过互联网,藏在普通用户的个人计算机里,正等待着被激活。那些使用永远在线高速连接的用户是网络战士的理想目标。僵尸程序可以通过植入数以千计的家用电脑发动针对军事、商业和政府网站的大规模ddos攻击,将其摧垮。家里的僵尸程序将是互联网上主要的软肋和可预见的未来战场……

  2010年1月,英国《每日电讯报》发表文章称,“中国网络战争将为西方关灯”。文章描述:2050年,英中两国的一场外交争端险些升级为全面战争。然而北京并没有发射导弹或派战机摧毁英国境内目标,而是选择了一个更简单的计划击败敌人:把灯给关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下属的黑客组织对英国网络系统发动攻击,几分钟后,英国的发电厂、自来水公司、空中交通管理部门、政府和财政系统全部被关闭。英国试图以核武化的三叉戟导弹还击中国,但由于计算机系统停运被迫放弃发射。国家网络系统瘫痪堪比核毁灭2009年5月29日,奥巴马发表题为《保护美国网络基础设施》的讲话。他说,网络空间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美国人从购物、存款到付账、缴税,样样离不开互联网。美国的政治生活、经济运作、商业活动、公共安全、军事安全和文化娱乐,都依赖庞大而复杂的网络系统,“总之,美国在21世纪的经济繁荣有赖于网络空间安全”。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网络安全直接关系国家安全,网络战争所造成的破坏和损失不亚于一场核战争。网络时代,一个国家的整个军用和民用基础设施越来越依赖于互联网。互联网既可以是一个国家战略资源的倍增器,也会是一个国家战略层面的命门与死穴。一个国家的互联网建设越发达,网络依赖程度越高,受到网络攻击的风险也会越大——最强大的网络优势,往往潜藏着最脆弱的环节。未来战争中,敌对国家完全可以通过摧毁国家经济赖以运转的网络系统,令敌国陷入瘫痪状态。一旦重要的网络系统瘫痪,整个国家安全就面临着崩溃危险。美国退休海军中将、小布什总统的国家情报总监麦康奈将网络战争的危险性与“冷战”时期苏联的核武威胁相提并论。2010年2月,麦康奈在参议院商业、科学和运输委员会举办的网络安全听证会上表示:“如果今天爆发网络战争,我们会战败。我们是最容易被攻击,我们的网络连接密度最高,战败的代价也最大。”民主党参议员洛克菲勒在听证会上说:“国家安全与经济安全都遭受威胁。一场大型的网络攻击可能会使美国重要的基础设施停摆,包括电力网络、电信与金融机构。”美国网络事件后果评估单位总监博格也警告说:“网络攻击已经损害到美国经济,程度比一般认知的严重许多。”麦康奈在听证评论中指出,美国需要一个针对网络的国家政策,类似“冷战”时期的国家政策,当时苏联与核武器对美国与其盟国构成国家存亡威胁。

  如果一个国家核心信息网络,如金融、商贸、交通、通信、军事系统因被攻击而瘫痪,建立在之上的经济体系必然随之瘫痪,后果不亚于用核炸弹直接轰炸国家的重要设施。美国《自然》发表的最新研究表明,互联网正在变得脆弱,并可能酿成重大失误。美国《连线》杂志甚至称,“互联网有可能是历史上最大的失败”。美国曾多次发生网络系统失灵致使通信瘫痪、基础设施损坏、大范围停电、船只停航的重大事故。1992年,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的一条光缆被无意间挖断,所属的4个主要空中交通管制中心关闭35小时,成百上千航班被延误或取消。1996年,世界最大计算机信息服务网络公司——美国联机公司,在正常维护中更换一款新软件后发生故障,造成了大规模服务中断事件,包括众多企业在内的600多万用户19小时无法使用电子邮件、互联网接入等,有的企业遭受了巨大经济损失。2008年3月,英国伦希斯罗机场第五航站楼的电子网络系统在启用当天就发生故障,致使五号航站楼陷入混乱。2009年12月,《华尔街日报》披露,fbi正调查一宗针对花旗集团的网络攻击案,称黑客利用网上售价仅为40美元的“黑色能量”软件盗走了花旗集团子公司数千万美元……网络战争不见硝烟,但杀伤力惊人。有人形象地比喻,“每一次敲击键盘,就等于击发一颗子弹;每一块cpu,就是一架战略轰炸机”。2008年8月,俄罗斯与格鲁吉亚爆发军事冲突。俄罗斯出兵格鲁吉亚前,就对格鲁吉亚政府网站进行协同攻击,导致其服务器因流量过大而瘫痪。幸运的是,格鲁吉亚是网络依赖程度较低的国家,网络攻击只是造成了少许不便。但如果这发生在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就有可能摧毁整个社会运转体系。网络武器威力远超原子弹西方军事家认为,网络战争在几秒钟甚至更短时间内造成的破坏作用不亚于原子弹,成为提升军队作战能力的倍增器。美国兰德公司指出,工业时代的战略战是核战争,信息时代的战略战主要是网络战争。2009年1月,法国海军内部系统一台电脑受病毒入侵,迅速扩散到整个网络,海军全部战斗机因“无法下载飞行指令”而停飞两天。竞相发展病毒等网络武器,已成为世界各国在谈判桌下的另一场暗战。

  互联网把整个世界缠绕在一根网线上,一个程序等于一颗地雷。2002年2月,一名瑞银普惠金融公司的前雇员罗杰杜罗尼奥因对公司奖金发放制度心怀不满,在公司网络里安置了一个逻辑炸弹,使1000多台计算机丢失重要文件,导致公司股票下跌。这给依赖于网络的银行业描述了一个噩梦般的前景。所谓逻辑炸弹,是指在特定逻辑条件满足时,实施破坏的程序。程序触发后造成计算机数据丢失、计算机不能从硬盘或者软盘引导,甚至会使整个系统瘫痪,并出现物理损坏的虚假现象。逻辑炸弹会保持“冬眠”,直到程序逻辑被激活,非常类似地雷。网络战争的另一个武器是间谍软件。它通常和某实用软件放在一起,当用户安装实用软件时,间谍软件悄悄自动安装。间谍软件会记录用户的上网行为习惯并将相关信息反馈给软件安装者。2006年,中国有81%的个人电脑感染过间谍软件,有的电脑感染间谍软件的数目甚至多达25种,80%的企业反映有间谍软件问题。间谍软件的危害甚至比病毒更为严重,成为信息安全的头号杀手。gator、bonzibuddy等间谍软件通常在企业员工的计算机内搜集用户上网习惯的数据、按键习惯及其他信息,并且将之用于发放广告。这些信息会透过网络联机的反向信道(back-channel)发送回广告商的网络服务器,以作市场推广研究甚至不法用途。美国正在研制一种只有手提箱大小的电磁脉冲发生装置,它产生的电磁脉冲可烧毁周围几千米内计算机的电子器件。20世纪90年代开始,美军就在埃格林空军基地秘密进行电磁脉冲炸弹试验。1993年美国利用巡航导弹首次进行非核电磁脉冲弹试验。1999年3月24日北约对南联盟的轰炸中,美国使用了尚在试验的电磁脉冲武器,使南联盟部分地区各种通信设施瘫痪3个多小时。信息化战争是在复杂多变的电磁环境中展开的,组成战场神经网络的电磁平台一旦遭到破坏,就如同巨人被施了定身法,瞬间变成木偶。

  还有一种武器叫高功率微波武器。2003年3月,在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第一次使用微波脉冲炸弹空袭伊拉克国家电视台,造成电视台一度瘫痪。高功率微波是指微波的脉冲峰值功率在100mw以上,频率在0.5~300ghz范围内的电磁脉冲。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正在进行一项称为“定向能战术机载作战”的研究,其中最有作战效力的就是高功率微波无人飞行器,主要用于对付防空导弹、雷达、车辆,烧坏敌方武器关键装置的电子部件。病毒攻击是重要作战手段。病毒通常通过有漏洞或损坏的网络、芯片、扩展卡或外围设备等途径进入和感染计算机,是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方法。黑客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进入敌方层层设防的计算机系统和网络,或植入病毒,或任意窃取、篡改、删除文件与数据,甚至直接控制对方的计算机系统。目前,网络战争的攻击技术包括惯用的中断服务攻击,即通过大量伪指令阻塞计算机服务器,瘫痪军用或者民用网站。美军正积极发展识别攻击的能力,无论攻击者怎样隐藏身份,都能够识别出攻击者,以确保对威胁实施报复。备受关注的网络权力新概念20世纪90年代,以破坏网络与保护网络为主要内容的争夺网权的网络战争诞生。1999年3月29日,南联盟和俄罗斯的网络高手成功侵入美国白宫网站,使该网站当天无法工作。1999年4月4日,贝尔格莱德黑客使用名称为“宏”病毒,对以美国为首北约部队的通信系统进行猛烈攻击,使其一度陷入瘫痪状态并导致指挥系统全部中断。此后,美国海军陆战队带有作战信息的网络邮件服务器也被叫“梅丽莎”的强烈病毒所阻塞,美军“尼米兹”号航空母舰指挥控制系统被迫中断3个多小时。美国著名军事预测学家詹姆斯亚当斯在《下一场世界战争》中曾预言:“在未来的战争中,计算机本身就是武器,前线无处不在,夺取作战空间控制权的不是炮弹和子弹,而是计算机网络里流动的比特和字节。”实际上,这个由不停运动着的0和1组成的庞大的数字河流,如今已经成了美军纵横驰骋的又一块“新大陆”。

  随着网络世界对现实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互联网络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国家权力形态——网络权力,简称网权。1999年,英国政治学家蒂姆乔丹首次从政治学和社会学角度系统阐述了网络权力的概念。约瑟夫奈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信息力的概念,将其视为一种新形式的软权力。2009年,美国国防大学技术和国家安全政策中心,从国家安全角度进行了重新定义,认为网络权力是利用网络空间创造出来的,其作用和影响力超越了其他权力工具。那么,什么是网络权力?简单说就是网络世界的控制权、主导权,比如:根域名的控制权、ip地址的分配权、国际标准的制定权、网上舆论的话语权。这些就像我们呼吸的空气,饮用的清水,吃食的米面一样重要,构成了我们在网络空间的生存基础。这些权力对一个国家来说,如同制海权、制空权、制天权一样,都是体现国家主权的基本权力。美国有关网络权力的理论研究,主要内容有两个:评估网络空间如何影响政治、外交和经济;开发评估网络权力和网络战略影响的模型。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乔治布什的前特别安全顾问理查德克拉克,跟随过七位美国总统。2010年4月,他出版《网络战争:对国家安全的下一个威胁及应对措施》。该书浓墨重彩地描述“中国威胁论+阴谋论”,称中国向微软索要了操作系统秘密代码,从思科拷贝了路由器硬件结构;中国软硬兼施,彻底掌握了网络战争的核心技术;美国网络战争能力只能排第四,前三位分别是朝鲜、伊朗和中国。该书的基调是,美国已经失掉了网络战争的先机,应该像过去重视核战争一样重视网络战争。目前,美国已经明确将网络权力理论作为国家安全战略制定和实施的一个主要依据,意图打造强大的网络实力,在网络空间取得绝对优势。可以说,未来国家竞争和战争的成败胜负,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网络权力的大小。可以说,谁掌握了网络权力,谁就掌握了网络战争的主动权、主导权。

  奥巴马新“核按钮”可关闭互联网美国总统除拥有好莱坞大片中经常出现的“核按钮”外,又将被赋予更多可以“关闭和发动”世界的权力。2009年4月1日,美国参议院提出一项55页的法案,为防范黑客和恐怖分子袭击,要求授予奥巴马总统一项新的权力,即在网络安全出现紧急情况下,总统可以有“出于国家安全考虑,切断任何联邦政府或美国关键基础信息系统或网络”的权力。该法案旨在防御网络威胁,防止利用互联网连接对电网等重要基础设施的攻击。根据法案,任何被国土安全部列为依赖互联网、电话系统和基础信息设施的公司,都将受国土安全部新设的国家网络保安和通信中心指挥。如果法案获得通过,美国总统就有权临时关闭公共和私人网络。美国民主和科学中心(cdt)总裁哈里斯说:“我们确信通信网络和互联网将会被认定为关键的基础设施,因此在国家安全的名义下,总统将有权命令中断它们。”美国总统可以将整个互联网关掉,或命令某些公司(如verizon)去限制或阻止某些通信,这对任何人来说都不是个好消息。法案一旦通过,奥巴马将有权命令google、雅虎等网络搜寻器暂时关闭,其他美国网络服务和宽频供应商也必须遵从,否则将面临巨额罚款。美国参议院有人把这项新的权力,比作前总统布什在“911”恐怖主义袭击事件时,下令禁止一切飞机起飞的权力。

  第二章制网:谁是互联网的真正控制者?

  在工业时代,谁占有了矿山、煤炭、石油、电力和传动机器,谁就控制了世界。在网络时代,一个全新模式开始出现:谁控制互联网,谁就控制世界。当今世界,谁是互联网的最强大控制者?1969年,美国国防部考虑到未来战争的需要,出资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分组交换试验网arpanet,连接美国四所大学。这就是互联网的雏形。在这个基础上,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计算机网络规模和数量迅速发展,扩展至全世界。40多年来,美国掌控着互联网主动脉、握有互联网核心技术,并一直以此控制全球互联网。比如,美国通过对发展中国家所用计算机芯片和关键技术的垄断,控制了这些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等重要部门的神经中枢。美国的互联网特殊地位,对其他国家而言,就像扎在深喉中的一根刺。美国掌握互联网绝对控制权靠着飞机大炮,美国掌控了60年的世界霸权;靠着网络战争,美国霸权可能会维持得更加久远,因为许多网络核心技术比飞机大炮更难以复制。无论是在传统空间、太空空间,还是在网络空间,美国都占据着绝对优势。美国信息技术及应用水平遥遥领先,是世界信息第一强国。1993年9月美国政府率先提出“国家信息基础结构(nii)行动计划”。1994年9月,美国政府纵观全球发展态势,提出建设“全球信息基础设施(gii)的倡议”,涌现出英特尔芯片公司、微软公司、ibm公司等一大批全球信息产业的领头羊。网权争夺需要高水平的软硬件支持,美国在核心技术、人才储备和财政支持上远远超出其他任何国家。从光纤到pc机,从路由器到操作系统,从核心电子器件到基础软件,核心技术大多掌握在美国手中,甚至全球用户都为美国支付带宽费用。绝大多数顶级服务器都在美国境内,美国一旦关闭这些服务器,国际互联网就会成为“无水的自来水管”。2009年10月,微软推出基于指纹识别技术的新一代操作系统windows7,进一步强化了美国对于互联网的绝对控制能力。一旦网络战争爆发,美国可以立即调用强大到可怕的力量,让一个国家瞬间瘫痪。美国在网络空间的决定性权力,远远超出在世界政治、经济中的权力。美国通过网络优势,向其他国家传播思想文化、政治制度,增强软实力。可以说,我们这个世界,从虚拟空间到技术手段,基本都被美国牢牢控制着。全球互联网连接暗藏玄机域名,是对应互联网数字地址(ip地址)的层次结构式网络字符标识,是网络世界的“门牌号”。域名具有全球唯一性、排他性特点,往往与企业名称、商品标识或商标联系在一起,蕴涵着巨大的无形价值。2000年,深圳金智塔软件公司、上海美亚在线、深圳润迅等公司域名先后都受到美国同行“质疑”,声称gameicq、gameicq、cnnews、myicq等域名应归他们所有,要求限时归还。其中,金智塔软件公司的gameicq和gameicq被域名争议仲裁中心裁决给美国在线。可见,美国在网络空间掌握司法裁判的执行权,以及顶级域名分配权。美国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裁判结果难保公平合理,美国一些公司动辄就以诉讼要挟,气焰嚣张。

  这里,先了解一下域名解析过程。国际域名解析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呈树状结构,最基础的称为根域名服务器。域名系统分级管理,域可以划分子域,子域还可以继续划分,如是一级域名,abc是二级域名,abc.def是三级域名。域名系统的解析过程从大范围到小范围,例如对abc.def的解析,先是,再是def,然后是abc.def。最终还得依靠美国根域名服务器来引导。这种域名体制后患无穷。icann(互联网域名与地址管理公司)基于各国对管理域名的要求,增加了一套国家域名系统,以每个国家名称的英文缩写为后缀,如中国为。国家域名系统与国际域名系统是两套独立但可交互的系统,由icann统一管理和分配,但国家域名服务器没有取得根域名服务器地位。域名解析是网络互联互通最基础的环节。一个国家如果连基础环节都无法控制,制网权就岌岌可危。由于历史和技术原因,网络域名与地址的监管一直由美国政府控制的专门机构掌控。1998年9月,美国成立“互联网域名与地址管理公司”(icann)。1998年10月,美国商务部授权icann负责域名和互联网相关技术问题的国际管理,核心是管理互联网根服务器。icann自称是非营利性的私营公司,但事实上是互联网最高管理机构,决定着互联网技术的取舍、网络通信协议的制定、域名和ip地址的分配、域名登记与出售以及相关政策制定,负责分配网域名称、网名的门类标志,如、等,还有代表每个国家名称的两个字母,如.uk、等。icann有一定执法权力,可以把某些网址从互联网中取消,还可以出售并登记域名。比如,只要删去根目录服务器上代表欧盟的域名.eu,欧盟马上就会成为“网上孤岛”。根服务器是互联网运行的“中枢神经”,控制了根服务器,实际上等于掌握了全球互联网的最终控制权。如果用电话网络来比喻,icann就是控制着全世界电话的总机。icann在实际运作中超出职责范围,利用掌握的、数据库牟利,每年仅注册域名一项业务,就可获利10亿美元。icann直接向美国商务部负责,商务部有权随时否决icann的管理权,美国政府才是全球互联网的真正操控者。

  美国可让一个国家瞬间“消失”支撑互联网运转的根服务器共有13个,一个主根服务器设在美国,12个副根服务器中有9个设在美国。如果有一天,美国要对他国搞网络制裁,只需把根域名服务器与二级域名服务器的链接断开,他国网站就处于瘫痪境地,成为“信息孤岛”。如果美国不想让人访问某些域名,就可以屏蔽掉这些域名,使它们的ip地址无法解析,那么这些域名所指向的网站就相当于从网络世界中消失。例如,通过“访问重定向技术”,根服务器的拥有者完全可以将用户对某一重要网址(例如一个银行)的访问转到他所希望的ip地址上去,从而盗取信息。在特定时期,这将对国家安全构成巨大威胁。美国可以通过对根服务器实施特定的技术手段,严重扰乱他国互联网业务的正常进行。伊拉克战争爆发前一个多月,美国总统布什下令有关机构制订针对敌国计算机网络的网络战计划“16号国家安全总统令”。伊拉克战争期间,icann曾以伊拉克局势动荡为由,终止了其国家顶级域名.iq的申请和解析,伊拉克被美国在虚拟世界里干掉。在塔利班政权统治阿富汗时期,icann将.af结尾的域名管理权授予前流亡政府,后来又在2003年转交给由美国支持的阿富汗过渡政府。2004年4月,由于.ly域名瘫痪,导致利比亚从互联网上消失了3天,原因就是有两人对顶级域名管理权问题发生分歧。美国不仅拥有网络域名的专控权和否决权,还拥有世界互联网高速公路的主干线,任何国家和地区的支干线间的通信都要经过美国的主干线。在国际互联网的线路方面,各国也要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美国。比如,亚洲太平洋地区与欧洲间的网上联络就要经由美国。在紧急情况下,美国可以控制任何支干线的交通,理论上可以拒绝任何人访问互联网。美国还可以通过根服务器的特殊地位,对他国境内互联网主机信息进行监控。用户在访问网站时,所发出的域名解析请求中,包含本地域名服务器或主机的相关信息。根服务器可以对这些信息记录统计,有选择地长期进行监测,从中分析出该服务器或主机使用的网络活动范围和特性,还可以了解到一些重要网站的访问量、访问者分布等敏感信息,这对他国信息安全构成威胁。例如,美国可以对某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或科学技术等类别的网站进行流量访问统计,大致分析出该国热门网站分布情况和网民的访问喜好等。

  星条旗遍布互联网版图根据alexa排名,从访问量来说,排名前20位的网站,除了中国的3家网站外,全部都是美国的网站,其中google在世界许多国家都成为访问量第一的网站。全球访问量最大的搜索引擎、最大的门户网站、最大的视频网站、最大的维基网站、最大的博客网站都是美国的网站。可以说,美国的星条旗在插满互联网的每一个领域、每一个角落。国际顶级网站(基本都是美国网站)3/4的网络流量来自国际用户。25个流量最高的美国网站中,有14家吸引的国际用户比本土用户更多,如雅虎、时代华纳、微软、google、ebay等。美国《时代》周刊曾评出2009年50个最佳网站,它们在各个领域都是全球最具影响力,但基本上都是美国网站。网络浏览器软件开发商opera《2009年全球行动上网浏览行为报告》显示,2008年12月使用operamini行动上网的前十大国家和地区为俄罗斯、印度尼西亚、美国、中国大陆、乌克兰、印度、英国、南非、波兰、德国,google、facebook等美国网站是最常到访的网站。至今,美国仍是互联网的主要市场。全球互联网业务量的80%与美国有关;100个被访问最多的网站中有80多个在美国,网上内容70%以上是英语,网络相关产品绝大部分来自美国,网上传播的是美式商业文化和价值观念,庞大的互联网数据库由美国控制,几乎所有互联网运行规则都是由美国制定。虽然中国网站数量位居世界第一,但几乎都是面向国内的中文网站,能被国际社会普遍利用的实际上仅限于美国和英国的网站。而且,美国的搜索引擎很发达,google从语言到搜索规则遵循的都是美国方式。即使在google中文网站,搜索到的英文信息也要远远多于中文信息。互联网上暗设美国陷阱买电脑时,人们大概不会留意:硬盘来自希捷,操作系统来自微软,cpu来自英特尔,交换机来自思科。这些产品的核心技术都掌握在美国手里。在微软操作系统、思科交换机的交换软件甚至打印机软件中,嵌入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后门软件已经不是秘密。互联网和信息产业链上每个环节的关键设备,基本上都由美国公司主宰,到处都是美国布下的陷阱。

  由于掌握核心技术,美国企业在信息技术研发和信息产品制造过程中,就根据政府意图事先做好了日后对全球进行信息控制和制裁的准备。2002年,英国媒体披露了一份美国中央情报局(简称“中情局”)的网络间谍计划。中情局成立了一家高科技公司,以民间身份为幌子,与硅谷高科技公司合作开发能够从网上获取任何内容的间谍软件。在用户安装实用软件时,间谍软件以捆绑方式悄悄地自动安装。中情局还与电信企业合作开发程序,以截听外国互联网通信。通过监控互联网,中情局获得大量有用情报,比如通过互联网获得了伊朗研发核武器的大量图片,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和数据。可以说,自从互联网广泛利用以来,中情局一天也没有停止对它的利用。如今,几乎美国所有大型军工企业都与美国军方情报机构有网络合同,包括诺思罗普格鲁曼公司、通用电气公司、洛克西德马丁公司和雷神公司等。为保存监控获得的情报资料,中情局已经建立了三座录像带图书馆。微软只要在编写windows时留下一个超级特权用户账户,就能以合法用户身份畅通无阻地进入个人操作系统。如“windows95”刚推出时,澳大利亚发现其中有个神秘“黑匣子”,只要进入互联网,它就会悄悄地向微软总部发送信息。美国通过互联网技术交易深深地侵入了中国互联网的中枢神经。比如,中国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电脑主机都是ibm制造的。虽然通信线路的主要部分是中国电信公司控制,但在设计、进口设备等方面,美国的信息技术企业从头至尾参与,发挥着主导作用。软件方面更是如此。美国是软件业头号大王,仅windows操作系统软件就基本垄断了全球操作平台系统市场,word文字处理等软件也占有极大市场份额,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民族软件业遭到排挤。例如,为排挤信息弱国的民族软件业,微软甚至鼓励发展中国家用户使用盗版软件。国际互联网上使用的软件绝大多数是由发达国家开发的,只有它们最清楚软件的核心结构和所有功能,一有必要,可以非常方便地在全球互联网上调用软件相关信息,甚至从事非法活动。

  美国“智慧地球”战略威胁世界2009年以来,由美国提出和实施的“智慧地球”(smartearth)战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全球范围攻城掠地。美国的“智慧地球”战略很快引起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不少国家开始重新评估“智慧地球”的可靠性、安全性,以及潜在的国家安全风险。2008年11月6日,ibm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彭明盛在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发表题为《智慧地球:下一代的领导议程》的演讲时,第一次提出“智慧地球”概念。2009年1月28日,美国工商业领袖举行“圆桌会议”,彭明盛正式提出“智慧地球”计划,阐明“智慧地球”的短期和长期战略意义,立刻在美国it界、政界、商界、工业界等领域引起巨大反响。什么是“智慧地球”?“智慧地球”就是强调it技术与社会的融合,把it技术充分运用到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把感应器嵌入地球每个角落的公路、铁路、隧道、桥梁、大坝、管道、电网等建筑和设施中,通过互联网彼此相连成物联网,再通过云计算对物联网进行智能管控,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高度整合。简而言之,“智慧地球”是互联网与物联网的融合。在这次美国工商业领袖“圆桌会议”上,奥巴马发表了讲话,认为“智慧地球”与克林顿的“信息高速公路”战略同等重要,并把“智慧地球”上升为美国国家战略,作为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智慧地球”是刺激美国经济全面复苏,振兴美国经济、确立未来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将带动美国工业向智慧化飞跃,为美国高附加值产品向全球输出提供必要条件,进一步强化美国的技术优势及对全球经济和政治的掌控。“智慧地球”战略包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险恶用心,就是通过“智慧地球”系统,小到控制一台计算机、一台发电机,大到控制一个行业、一个国家,最终控制维系全球经济社会运转的基础设施和生产设备。美国政府认为,“智慧地球”战略对维护美国霸权、强化控制世界,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从近期来看,美国掌握了支撑“智慧地球”的几乎所有核心技术,在全球具有先发优势,通过全球推广“智慧地球”系统可以获得巨额经济利益。从远期来看,“智慧地球”在全球部署完毕之际,就是美国控制全球之时,因为到那时,美国可以随时截取各国智慧系统运行过程中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测量和控制地球上每一个物品的状况,跟踪和影响世界上每一个人的言行。

  “智慧地球”是面向整个世界的全球战略,正如奥巴马所说:“毫无疑问,这就是美国在21世纪保持和夺回竞争优势的方式。”美国已在全球50多个国家布局“智慧地球”战略,其中ibm就参与了1200多个项目。无论是食品安全、制造业和医疗卫生,还是交通、能源和公共事业等领域,都能看到“智慧地球”的应用。从布里斯班、伦敦、新加坡、斯德哥尔摩的智能化交通系统,到香港智慧铁路、无锡ipark软件园,表明“智慧地球”已然全球落地。美国把中国作为实施全球“智慧地球”战略的主要中心,全面部署“智慧地球”中国战略,制订中长远发展计划。2009年2月24日,ibm正式提出“智慧地球赢在中国”计划,明确了“智慧地球”中国战略的十年规划,确定了六大推广领域,即智慧电力、智慧医疗、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银行。这六大领域,都是资源丰富、资金充沛,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行业。“智慧地球”是由互联网、物联网组成的智能科学系统,基础是物联网,核心是云计算。物与物相连的物联网传感信息,需要云计算进行即时处理。物联网的关键是感应和控制技术,云计算的关键是计算和存储技术。这些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都是由美国掌控的。美国不仅拥有物联网、云计算等高端技术专利,还拥有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企业。美国把这些核心技术和科技企业,作为实施“智慧地球”全球战略的重要工具。迄今,全球真正有实力建设物联网、提供云计算的科技企业,只有美国ibm、微软、google等少数大型公司。ibm是全球最大的硬件、软件、it服务器和it融资供应商,是世界上最大的信息工业跨国公司,具备推进“智慧地球”实现的强大能力。现在,ibm、微软等纷纷觊觎中国,抢占中国的物联网、云计算市场。不难想象,一个国家的“智慧地球”系统,如果不能做到自主控制,经济社会运行将面临极大风险。在“智慧地球”空间,一切互联互通,信息无处不再,潜伏着各种威胁。物联网把地球上的所有物品连接起来智能管理,可以控制地球上的每一个物品;云计算把世界上的所有信息集中起来运算存贮,可以控制世界上的每一条信息。可以说,谁控制了物联网、掌控了云计算,谁就掌握了“智慧地球”的控制权。美国把“智慧地球”作为监视和控制整个世界的最佳机器。通过物联网、云计算等系统,美国可以随时随地感知、测量和捕获各个智慧系统运行的所有信息,实时监控一切事物。通过操控“智慧地球”,美国可以将各国政府、非政府组织及公民个人电子设备系统中储存的分散信息与数据集中起来进行分析,实时获知各国经济社会活动状况。

  美国在“智慧地球”运行的关键电子元器件、基础软件、操作系统、骨干路由、数据库系统、大型存储设备等方面,都占据全球垄断地位。美国早已在这些产品和设备的研制过程中,做好了信息控制的秘密准备。而在中国,半导体专利外国企业占85%,电子元器件、专用设备、仪器和器材专利外国企业占70%,无线电传输外国企业占93%,移动通信和传输设备外国企业占90%。如果某些外国设备留有“后门”,被外国企业或政府操纵,后果将不堪设想,许多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将受到严重威胁。不难预见,日益广泛运用的物联网、云计算等智慧系统,将使各种风险互相交织延伸,带来难以预料的安全问题。现有的国家安全防护体系,很难有效应对各类风险叠加后的综合风险。gps升级使中国cdma全网告警2010年1月13日,由美国空军控制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进行系统升级,严重依赖gps授时服务的中国电信cdma网络出现大范围告警。中国电信表示,“这几天,gps正在进行升级维护,cdma现网中部分厂家的基站设备在告警机制设置上,每隔12分钟有一秒钟的丢星现象,现网中出现了大量网络告警”。gps是美国空军主导的定位系统,是向所有用户免费开放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ps发射信号分为军用和民用两种,其中军用信号专供美国军方,民用信号免费开放给全球用户。gps系统的开关掌握在美国手中,美国随时可以扩大信号误差、关闭信号,让几百万平方公里的人员、设备突然“消失”,甚至可以关闭特定区域信号,让gps失灵。例如,1993年7月23日,美国指控中国“银河号”货轮将制造化学武器的原料运往伊朗,制造“银河号”事件。当天,“银河号”上的gps导航设备突然失灵,失去航行方向。直到美军强行搜查后,船上gps才恢复正常。近几年,gps因其强大的定位导航功能,使民用用户数量呈几何级增长,成为众多国家民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国家的政府、专业部门甚至对gps产生了严重依赖。由于中国电信cdma在网络同步实现等方面依赖gps系统,cdma通信基站在工作的切换、漫游等方面都需要gps的精确时间控制。因此,当gps系统升级时,cdma网络就会受到影响。1月13日出现的网络告警,涉及中国绝大多数省份,但并没有引发网络中断和延时,用户没有多大感知。但是,中国电信的外企设备商称,如果gps在72小时内中断授时,电信cdma系统就会全面瘫痪。cdma网络技术要求全网同步,对授时要求非常高。目前,中国自主研发的北斗系统服役星太少,而ptn(分组传送网)技术中1588v2还不能完全做到全网同步,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勉强符合要求。所以说,除了gps外,还很难找到替代品。这次告警事件也表明:中国网络安全的关键技术还掌握在别人手里。中国在通信网络技术上如果完全依赖于美国gps系统,是存在很大安全隐患的。早在中国联通开通cdma时,就曾因为美国gps未授时,出现瘫痪事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缺乏先进的网络同步技术,中国移动自行发展的td-scdma技术也采用gps同步。从2008年3月开始,中国移动启动了“td-scdma系统gps替代方案”等技术工作,探讨采用1588v2替代gps时钟传送技术,并建设ptn传输网,实现gps之外的授时方案。一方面通过有线传输网络传送精确时间同步信号;另一方面利用我国自主发射的北斗卫星作为时间信号源,使用北斗卫星与gps卫星双模授时,互为主备用。最终从时间信号的来源和传输两个方面相结合,彻底摆脱gps依赖。但是,ptn只是解决了网络节点间的时间同步,现有网络节点众多,覆盖范围太大,最终还是需要一个时钟源。而现有通信网络,目前只能普遍选择gps作为时钟源头。

  第三章权变:谁制胜互联网谁就制胜未来

  当今世界190多个国家边界的形成,经过了无数次战争。有人预言,互联网上的权力分配,也将经过野蛮的冲突,经历霸权与反霸权的反复争斗。现在,美国正利用互联网,实现新的霸权。世界各国在美国超强网络霸权面前猛醒,纷纷要求美国交出控制权,谋求自己的网络权力。权变反击的时代已经到来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曾写道,每当你上网、发邮件或下载音乐时,背后有一个看不见的力量在运作,确保你链接上你想去的网站、邮箱和数据库。这个强大的力量叫什么?美国政府。美国政府在网权上的霸权优势,对于其他国家来说,犹如一柄始终高悬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而网权也正成为各军事强国争夺的制高地,网络军备赛正加紧展开。继2009年6月23日美国宣布成立网络司令部后,6月25日,英国出台首个国家网络安全战略,成立网络安全办公室和网络安全行动中心。韩国也效仿美国成立网络司令部。

  哈佛大学互联网及社会研究中心副主任约查本克勒说:“在许多涉及自己核心利益的条款方面,美国发号施令的能力已被削弱了,互联网也是其中之一,我们需要调整并适应这一点。与之前相比,我们在军事上变弱,经济上变差,技术上也不那么独特了。虽然我们还是强大的竞争者,但已不再是控制方。”近年来,尽管印度与美国在外交上一直很热,但印度政府一直主张通过联合国或国际电信联盟统一管理互联网。印度专家说:“美国政治学家肯尼思华尔兹给大国下了一个通俗易懂的定义——当一国对别国的影响大于别国对自己的影响时,该国才是大国。”在信息社会,如果一国不能对信息进行控制,它不仅不是大国,甚至连一个主权国家都算不上。如果互联网控制权操纵在别国手里,信息安全毫无安全可言。要成为一个真正大国,必须把网权掌握在手里,否则只能永远听命于人。美国领先优势正逐渐消失2009年6月,由美国国家安全局组织的黑客竞赛吸引了来自全球的黑客,他们在算法编码和各种测试上角逐,最终进入决赛的70人中,有20名中国人、10名俄罗斯人,仅有2名美国人。美国国家科学院警告说,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领导地位源于科学和技术基础,这些基础正在慢慢削弱,而其他国家正在加强。尽管美国的科学和技术水平在全球仍然首屈一指,但是这种情况可能不会持续太久,领先地位正在受到挑战。按照全球网民人口计算,美国互联网的优势地位已经下降。2006年之前,美国网民占全球网民的三分之二,但现在已经下降到小于五分之一。国际行业组织broadbandforum报告显示:2009年全球新增1660万条宽带线路,总线路达到4.292亿条。其中,中国宽带线路为8808万条,排名首位,成为全球第一大宽带国;美国为8396万条,位居第二;日本为3063万条,位居第三;排名第四至第十的依次为德国、法国、英国、韩国、意大利、巴西和加拿大。中国网民总数、宽带网民数、国家cn域名数,三项指标继续稳居世界第一。美国网络技术供应商akamai发布的《2009年第三季度互联网现状报告》显示:韩国平均网速为14.6mbps,是世界平均网速的7倍;位居第二的是日本,平均网速为7.9mbps;其后依次是香港(7.6mbps)、罗马尼亚(6.2mbps)、瑞典(5.7mbps);美国仅为3.9mbps,位列第18位。

  在互联网发展的前30年,大多数互联网数据都流经美国,甚至他国国内两个地区之间交换数据也要途经美国。但现在这种情况开始改变。越来越多的互联网流量不再通过美国中转,美国的“中心点”优势正在消失。明尼苏达大学教授安德鲁奥德泽科说:“我们发明了互联网,但我们无法将之保密。十年前,美国承载着全球70%的互联网流量,现在已经跌至25%。”信息流动中心点的消逝意味着,即使是国家实力不占优势,也能进行信息输出,对他国产生潜在影响;同时,每个信息传播的节点更容易拥有同等传播地位,大国的信息生产与传播优势正被削弱。一些互联网新兴国家,如中国、印度,都在向下一代互联网技术投入巨资。互联网领域的许多投资、创新和利润都开始流向美国以外的公司。虽然进出美国的国际流量仍在快速增长,但许多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发展得更快。美国renesys监控isp的数据对互联网增长排名显示,最近三年的前三甲分别是意大利tiscali、中国电信和日本kddi,而排名下滑的全部是美国公司:verizon、savvis、at&t、qwest、cogent和abovenet。2009年4月,全球顶级商学院insead与世界经济论坛联合发布《2008—2009年全球信息技术报告》,报告显示:丹麦与瑞典位居榜首,美国名列其后;新加坡、瑞士及其他北欧国家与荷兰、加拿大均位列前十名;中国上升11位越居第46名,领跑“金砖四国”。2010年3月,《澳大利亚人报》发表文章“中国要主导网络文化”称,中国将成为塑造互联网面貌的主要力量,取代美国成为数字世界的导航灯。美国公关公司福莱国际传播咨询公司研究显示,中国人每周平均接触媒体34小时,其中互联网和电子邮件的使用最多,占总时间的56%。中国拥有互联网和电子邮件的最大使用人群,即使是互联网发展程度落后于其他国家,也会因其庞大的市场规模而影响互联网的发展方式。在搜索、通信、电子商务、发布消息和移动互联网5大使用领域,中国的用户使用数量都是第一名。传统上占主导地位的美国、英国和德国,已经开始落后。随着大量潜在移动电话用户的出现,印度有可能和中国一起共同塑造世界互联网的面貌。

  争先恐后争夺网络管理权美国独掌互联网根服务器的状况,越来越让许多国家担忧和不满。有国家认为,美国政府通过icann掌握域名系统最终控制权,造成了域名地址分配不均等诸多问题,而且域名管理牵涉国家主权和国家安全问题。虽然美国将其他国家的域名解析授权给了当事国,但域名最终控制权实际还在美国手中。包括欧盟在内的部分发达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呼吁,美国应将制定相关域名政策的权力移交给联合国,或者以国际合作的模式共同管理,比如在联合国框架下新设一个管理机构。欧盟称,国际互联网是全球共享资源,理应由各个国家共同管理。但美国就好像在现实世界中想要充当世界警察和法官一样,对网络世界依然采取强硬态度,按照自己的意图制定规则,保持特权,充当世界网管。2005年6月30日,美国政府在声明中表示,美国要无限期保留对互联网根服务器的监管。声明称,根服务器交给联合国管理或由各国政府合作管理将会妨碍信息自由流动,互联网容易被滥用,全球监管更难展开。同年7月,布什说,为保持“安全与稳定”,美国将“继续扮演这一历史角色”。美国政府的行政和立法部门团结一致,决心把网络管理权牢牢控制在手中。其实,美国继续把持互联网监控权,既是出于其巨大的经济、外交、安全利益及保持信息技术优势的考虑,也是不想让它落入其他国家手中以挑战美国。在2005年年底的突尼斯信息峰会上,激烈进行着一场争夺互联网控制权的斗争。互联网究竟由谁来管理、怎样管理,成为最具争议性的议题。美国以维护互联网安全为由坚持继续掌管互联网,遭到许多与会国代表批评。50多个国家的首脑和来自全球149个国家的1.1万名代表再次向美国的网络霸权发起冲击。在这次峰会上,通过了解决互联网发展不平衡和互联网国际化的多项草案。非洲国家对他们被信息社会边缘化感到不满,普遍要求改变现状。塞内加尔总统瓦德和尼日利亚总统奥巴桑乔等的发言充满火药味,强烈呼吁打破不合理的格局,对互联网进行国际监控,实施国际化管理。两位总统还极力要求成立一个总额为5.5亿欧元的“数字基金”,资助发展中国家的信息化普及和发展,打破目前互联网由美国商务部下属机构管理的局面。印度、巴西、伊朗等发展中国家明确表示反对由任何单一国家和机构控制互联网,毫不避讳地发表声明说:“就互联网的管理而言,概括起来就5个字:缺乏合法性。在我们的数字空间里,不能就一个国家说了算。”

  欧盟作为美国传统盟友,以往在许多重要问题上都给予美国大力支持,不过在这次峰会上,欧盟决定不再支持美国,与其他国家一起呼吁成立一个更大的国际组织监管互联网。欧盟提出两项大胆改革建议:一是成立一个新的论坛,负责制定互联网的公共政策;二是设立由各国政府参与的“合作模式”,一起管理互联网。为阻挠突尼斯峰会关于互联网根服务器监管的建议,时任美国国务卿赖斯写信给当时欧盟轮值主席英国外长表示:美国重视互联网管理权,支持icann管理和协调互联网;私营管理模式可保证互联网的安全和稳定,建立新的政府间管理体系可能成为互联网发展的障碍。与此同时,美国国会以423票对0票通过决议,要求美国政府明确向世界表明,美国控制互联网的权利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美国加州共和党议员约翰杜立特甚至说:“美国发明了互联网。它是我们送给世界的礼物,美国的纳税人为其提供了资金,联合国想拿走这个礼物,以增加其权力的举动必须被阻止。”2009年5月4日,欧盟信息社会和媒体事务委员维维亚娜雷丁呼吁将全球互联网管理机构私有化,提高管理水平,使其更加透明,更加负责任。国际互联网名称和编号分配公司应当是一个完全独立和私有化的机构,另外还应有一个对其进行司法监督的机构和一个供政府讨论互联网管理政策和安全问题的多边论坛。雷丁建议建立一个由12个成员组成的g12多边论坛,其中8名成员分别来自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和非洲,3名成员来自亚洲和大洋洲,另一名成员为国际互联网名称和编号分配公司主席。这一论坛至少每两年举行一次会议,国际组织可以以观察员的身份参加论坛的活动。美国迫于各国压力,同意成立一个论坛,但影响力到底有多大还很难说。非拉丁文域名启用的胜利网络域名诞生于1983年。域名组成仅限于26个拉丁字母、10个阿拉伯数字和1个连字符。网络域名则由2个或2个以上的词构成,中间由点号隔开,最后边的词称做顶级域名。目前,全球域名体系建立在两种类型的顶级域名基础上:一类被称为通用顶级域名,主要包括和等,现在共有21个;另一类是建立在国家和地区缩略语基础上的非通用域名,如(中国)或.fr(法国)等,它们每个对应一个国家或地区,现有200多个。然而,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拼写规则,发音相同的词语有时意思也不同,仅用拉丁字母域名有明显缺陷,域名重复率太高。以中文域名和网址为例,人名“张衡”与“张恒”不同,但用拉丁文字母拼写却没有区别。

  2009年10月30日,icann在第36次理事会上决定,互联网可使用中文、阿拉伯文和韩文等非拉丁字母文字注册域名。人们可以完全使用本国语言输入网址,不必包含拉丁文字母。在全球17亿网民中,一半以上使用的是非拉丁文字,这项变革意义重大。届时,即使不懂拉丁文字母,网民也可使用本国语言轻松上网,全球网民数量很可能会大幅增加。域名系统在被英语独霸25年之后,迎来包括中文在内的世界各大语种顶级域名时代,互联网应用上的最后一座英文堡垒被攻破。根据这项决定,icann从2009年11月16日起接受非拉丁文字母域名注册申请。域名变更将分步实施,带有国家代码的域名将率先“变身”,如将“”转变为“.中国”。最终,所有类型域名都将完成语言转化。2010年4月22日,中国提交的简、繁体“.中国”域名国际申请通过了互联网名称与编号分配机构的快速通道评审,这有力维护了全球根域名系统领域的中国主权完整和形象统一。中国网民只需在地址栏内输入“新华通讯社.中国”等中文域名,即可登录网站浏览。在浏览器地址栏中,“.”和“。”是完全等效的,无须再进行输入法切换。“.中国”域名全球启用后,注册“中文”域名,将自动获得对应的“中文.中国”域名,并可同步升级至“中国域名”全球根域名系统注册库,实现全球互联网的访问。例如,收发邮件的地址可以是“张三@互联网中心.中国”。2010年5月6日,埃及国家电信管理局向境内基础服务商tedata、沃达丰数据和link发放“.”(.埃及)阿拉伯文顶级域名经营牌照,埃及成为首个使用全阿拉伯文域名的国家。不懂英语的阿拉伯网民只需在网络浏览器地址栏直接输入阿拉伯文即可访问网站,这将促进互联网阿拉伯文内容的增长。全球约有3亿人说阿拉伯语,但此前网上阿拉伯文内容不到1%。5月13日,俄罗斯国家域名协调中心宣布,俄罗斯首批两个使用俄文“.россия”(.俄罗斯)顶级域名网站(“президентский.россия”和“правительство.россия”)已开始运行。

  与此同时,icann不得不在全球推进“新通用顶级域名”计划,修改互联网通用顶级域名的申请规则,将之前严格限制的顶级域名申请条件改为“任何已成立且有存续资格的公司、组织或机构都可以申请新gtld”。按照新计划,全球新通用顶级域名种类将会增加数百种,而此前仅有、、.org等21种。这意味着,全球范围内几乎所有大中型企业、机构、组织均有申请新通用顶级域名的权利。新域名规则变革将改变全球互联网格局。“诸侯国”围剿美国搜索引擎全球拥有搜索引擎核心技术的国家不多,搜索引擎因其高资金、高技术门槛,垄断现象十分突出。美国comscore公司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12月,google全球市场份额为68%,高居榜首,搜索次数为878亿次,同比增长58%。雅虎位居第二,市场份额为7%,搜索次数为94亿次,同比增长13%。百度排名第三,市场份额为6.5%,搜索次数为85亿次,同比增长7%。微软排名第四,市场份额为3%,搜索次数为41亿次,同比涨幅高达70%。排名第五至第十位的依次为ebay、nhn、yandex、facebook、ask和阿里巴巴。掌握了搜索引擎,就掌握了提供资讯甚至答案的权力,进而产生政治、经济和社会驱动力。美国搜索引擎仍然占据绝对优势,出于搜索安全和经济利益考虑,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打造本国搜索引擎。俄罗斯的搜索引擎yandex约占据俄语市场的62.8%,google占21.9%。2008年年初,yandex位列全球十大搜索网站第九位。但是yandex由外资控制,股东是荷兰yandexn.v.公司,类似中国百度被美国资本控制。2009年年底开始,俄罗斯大众传媒与通讯部开始讨论yandex和rambler搜索引擎的替代方案。2010年年初,俄总统办公厅副主任苏尔科夫提出建设全球首个国家搜索引擎,没有外资参与,重在维护俄罗斯利益。新搜索引擎将致力于满足国家需要,如安全接入、过滤内容等。俄罗斯政府认为,搜索引擎是一种影响公众舆论的手段,纳入“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符合国家利益。

  2009年12月,土耳其政府发起anaposta计划,建立一个国家搜索引擎,并为每一个土耳其人建立一个国家电子邮件系统。2010年2月初,伊朗宣布建立国家电子邮件系统,以绕过google的电子邮件系统。德、法、英等国的搜索引擎市场也几乎被美国占领,但经过多年努力,情况正在发生变化。早在2005年4月,法国总统希拉克和德国总理施罗德就宣布,要建立名为“quaero”的欧盟搜索引擎。但施罗德大选失利后,德国退出该计划。2007年,德国宣布独立开发新一代搜索引擎“特修斯”。“特修斯”是希腊神话中的英雄,他杀死了人身牛头的恶兽米诺牛,靠着一个线团走出米诺斯王的庞大迷宫。德国将“特修斯”定为5年的“旗舰项目”,投资9000万欧元,与工商业界的投资相当。项目邀请了30个大型公司、组织以及研究机构,包括西门子、sap等。有了本国搜索引擎,德国就不用担心在文化、政治上被国外“任意摆布”。2010年1月,法国文化部长宣布计划,开发一款足以与google图书搜索库进行竞争的产品,取名gallica的扫描文档数据库将成为该计划的基础。早在2006年6月,法国就推出搜索引擎geoportail,提供法国国内详细地图资料和各种尺寸比例的精确地图,可以辨认地面50厘米以上物体。该搜索引擎使用40万幅卫星图片和3700幅地图照片,由法国国家地理研究所每5年实施一次更新,推出首日访问量就达500万人次。英国正在研发全新的搜索引擎,通过理解提问者的问题,可以精确搜索到答案。2010年4月,英国搜索引擎zoombu正式上线,利用点对点(邮政编码)进行旅游搜索。通过网站显示的不同交通方式,包括飞机、铁路和出租车,用户可以得到“最快”、“最便宜”或“最环保”的搜索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