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用冷色调和暖色调:脂肪肝的诊断与治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4 01:16:32

                                                   脂肪肝的概述

         正常人的肝内总脂肪量,约占肝重的5%,内含磷脂、甘油三酯、脂酸、胆固醇及胆固醇脂。

  脂肪肝脂肪量超过5%为轻度脂肪肝,超过10%为中度脂肪肝,超过25% 为重度脂肪肝。当肝内总脂肪量超过30%时,用B超才能检查出来,被B超检查确诊为“脂肪肝”。而脂肪肝患者,总脂量可达40%~50%,有些达60%以上,主要是甘油三酯及脂酸,而磷脂、胆固醇及胆固醇脂只少量增加。脂肪肝治愈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治疗。

  脂肪肝是一种多病因引起的脂肪在肝细胞内异常积累的病理状态。这种病理状态是肝脏对各种损伤产生的最常见反应。
                                                                                                                                                                                 脂肪肝的症状           脂肪肝的临床表现多样,轻度脂肪肝有的仅有疲乏感,而多数脂肪肝患者较胖,故更难发现轻微的自觉症状。中重度脂肪肝有类似慢性肝炎的表现,可有食欲不振、疲倦乏力、恶心、呕吐、体重减轻、肝区或右上腹隐痛等。

  脂肪肝的病人多无自觉症状,或仅有轻度的疲乏、食欲不振、腹胀、嗳气、肝区胀满等感觉。由于患者转氨酶常有持续或反复升高,又有肝脏肿大,易误诊为肝炎,应特别注意鉴别。B超CT均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但确诊仍有赖于肝穿活检。

  肝掌和蜘蛛痣临床检查,75%的患者肝脏轻度肿大,少数病人可出现脾肿大、蜘蛛痣和肝掌。
                                                                                                          脂肪肝形成的原因          1、酒是祸首,长期饮酒,导致酒精中毒,致使肝内脂肪氧化减少,慢性嗜酒者近60%发生脂肪肝,20%~30%最终将发展为肝硬化。

  2、长期摄入高脂饮食或长期大量吃糖、淀粉等碳水化合物,使肝脏脂肪合成过多。

  3、肥胖,缺乏运动,使肝内脂肪输入过多。

  4、糖尿病。

  5、肝炎。

  6、某些药物引起的急性或慢性肝损害。
                                                                                                                                              脂肪肝的临床诊断            脂肪肝的临床表现多样,轻度脂肪肝多无临床症状,易被忽视。据记载,约25%以上的脂肪肝患者临床上可以无症状。有的仅有疲乏感,而多数脂肪肝患者较胖,故更难发现轻微的自觉症状。因此目前脂肪肝病人多于体检时偶然发现。中重度脂肪肝有类似慢性肝炎的表现,可有食欲不振、疲倦乏力、恶心、呕吐、体重减轻、肝区或右上腹隐痛等。肝脏轻度肿大可有触痛,质地稍韧、边缘钝、表面光滑,少数病人可有脾肿大和肝掌。当肝内脂肪沉积过多时,可使肝被膜膨胀、肝韧带牵拉,而引起右上腹剧烈疼痛或压痛、发热、白细胞增多,易误诊为急腹症而作剖腹手术。脂肪囊泡破裂时,脂肪颗粒进入血液也可引起脑、肺血管脂肪栓塞而突然死亡。若肝细胞脂肪堆积压迫肝窦或小胆管时,门静脉血流及胆汁排泄受阻,出现门静脉高压及胆汁淤积。因急性化学物品中毒、药物中毒或急性妊娠期脂肪肝,其临床表现多呈急性或亚急性肝坏死的表现,易与重症肝炎相混淆。此外,脂肪肝病人也常有舌炎、口角炎、皮肤淤斑、四肢麻木、四肢感觉异常等末梢神经炎的改变。少数病人也可有消化道出血、牙龈出血、鼻衄等。重度脂肪肝患者可以有腹水和下肢水肿、电解质紊乱如低钠、低钾血症等,脂肪肝表现多样,遇有诊断困难时,可做肝活检确诊。  脂肪肝常无自觉症状,有些类似轻症肝炎,黄疸少见,如有亦为轻度。通过B超、CT可有辅助诊断意义,确诊必须依靠肝活检。
                                                                                    脂肪肝的分类         结核、细菌性肺炎及败血症等感染时也可发生脂肪肝,病毒性肝炎病人若过分限制活动,加上摄入高糖、高热量饮食,肝细胞脂肪易堆积;接受皮质激素治疗后,脂肪肝更容易发生。        一、按病理学改变程度分类

  根据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程度进行分类,大致有以下四种情况:

   有多少脂肪肝会变成肝癌?

  1、单纯性脂肪肝:肝脏的病变只表现为肝细胞的脂肪变性。根据肝细胞脂变范围将脂肪肝分为弥漫性脂肪肝、局灶性脂肪肝,以及弥漫性脂肪肝伴正常肝岛。

  脂肪肝的发病机制复杂,各种致病因素可通过影响以下一个或多个环节导致肝细胞甘油三脂的积聚,形成脂肪肝:

  ①由于高脂肪饮食、高脂血症以及外周脂肪组织分解增加导致游离脂肪酸输送入肝细胞增多。

  ②线粒体功能障碍导致肝细胞消耗游离脂肪酸的氧化磷酸化以及b氧化减少。

  ③肝细胞合成甘油三脂能力增强或从碳水化合物转化为甘油三脂增多,或肝细胞从肝窦乳糜微粒,残核内直接摄取甘油三脂增多。

  ④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合成及分泌减少导致甘油三脂转运出肝细胞发生障碍。

  当①和③进入肝细胞的甘油三脂总量超过②和④消耗和转运的甘油三脂时,甘油三脂在肝脏积聚形成脂肪肝。

  2、脂肪性肝炎:是指在肝细胞脂肪变性基础上发生的肝细胞炎症。据统计,长期大量嗜酒,40%左右会出现这种情况,而非酒精性脂肪肝一般很少发生脂肪性肝炎。

  3、脂肪性肝纤维化:是指在肝细胞周围发生了纤维化改变,纤维化的程度与致病因素是否持续存在以及脂肪肝的严重程度有关。酒精性肝纤维化可发生在单纯性脂肪肝基础上,而非酒精性则是发生在脂肪性肝炎的基础上。肝纤维化继续发展则病变为脂肪性肝硬化。

  4、脂肪性肝硬化:脂肪性肝硬化是脂肪肝病情逐渐发展到晚期的结果。近年来,随著酒精性肝病和非酒精性肝病的增多,脂肪性肝硬化已占到中国肝硬化病因的第二位(第一位是病毒性肝炎及肝硬化)。在酒精性肝炎中肝硬化的发生率为50%以上,少部份非酒精性脂肪肝也会发展成为肝硬化。

  二、按发病原理分类

  1、肥胖性脂肪肝

  肝内脂肪堆积的程度与体重成正比。约30%~50%的肥胖症合并脂肪肝,重度肥胖者脂肪肝病变率高达61%~94%。肥胖人体重得到控制后,其脂肪浸润亦减少或消失。这类脂肪肝的治疗应以调整饮食为主,基本原则为“一适两低”,即适量蛋白、低糖和低脂肪,平时饮食注意清淡,不可过饱,适量新鲜蔬菜和瓜果,限制热量的摄入。同时要加强锻炼,积极减肥,只要体重下降,肝内脂肪浸润即明显好转。

  2、酒精性脂肪肝

  长期嗜酒者肝穿刺活检,75%~95%有脂肪浸润。还有人观察,每天饮酒超过80~160克则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率增长5~25倍。治疗要从限制酒精摄入开始,轻度酒精性脂肪肝只要戒酒4~6周,转氨酶就有可能降低到正常水平。

  3、快速减肥性脂肪肝

  禁食、过分节食或其它快速减轻体重的措施可引起脂肪分解短期内大量增加,消耗肝内谷光甘肽(GSH),使肝内丙二醛和脂质过氧化物大量增加,损伤肝细胞,导致脂肪肝。从已知的研究来看一般通过纯节食减肥或药物减肥一个月体重下降1/10或以上者得脂肪肝的可能性非常大,而且一旦停止体重反弹也会非常快。目前许多年轻人患脂肪肝的原因就是盲目减肥引起的。

  4、营养不良性脂肪肝

  营养不良导致蛋白质缺乏是引起脂肪肝的重要原因,多见于摄食不足或消化障碍,不能合成载脂蛋白,以致甘油三酯积存肝内,形成脂肪肝。如重症营养缺乏病人表现为蛋白质缺乏性水肿,体重减轻,皮肤色素减退和脂肪肝,在给予高蛋白质饮食后,肝内脂肪很快减少;或输入氨基酸后,随着蛋白质合成恢复正常,脂肪肝迅速消除。

  5、糖尿病脂肪肝

  糖尿病患者中约50%可发生脂肪肝,其中以成年病人为多。因为成年后患糖尿病人有50%~80%是肥胖者,其血浆胰岛素水平与血浆脂肪酸增高,脂肪肝变既与肥胖程度有关,又与进食脂肪或糖过多有关。这类病人一方面积极采取病因治疗,另一方面要求低糖低脂肪低热卡及高蛋白饮食,病人脂肪热卡占总热卡的25%以下为宜。

  6、药物性脂肪肝

  某些药物或化学毒物通过抑制蛋白质的合成而致脂肪肝,如四环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嘌呤霉素环已胺吐根硷以及砷、铅、银、汞等。降脂药也可通过干扰脂蛋白的代谢而形成脂肪肝。此类脂肪肝应立即停用该药,必要时辅以支持治疗,直至脂肪肝恢复为止。

  7、妊娠脂肪肝

  多在第一胎妊娠34~40周时发病,病情严重,预后不佳,母婴死亡率分别达80%与70%。临床表现为严重呕吐、黄疸上腹痛等,很难与暴发性病毒肝炎区别。及时终止妊娠可使病情逆转,少数可经自然分娩或剖腹产而脱险。

  8、其他疾病引起的脂肪肝

  结核、细菌性肺炎及败血症等感染时也可发生脂肪肝,病毒性肝炎病人若过分限制活动,加上摄入高糖、高热量饮食,肝细胞脂肪易堆积;接受皮质激素治疗后,脂肪肝更容易发生。控制感染后或去除病因后脂肪肝迅速改善,还有所谓胃肠外高营养性脂肪肝、中毒性脂肪肝、遗传性疾病引起的脂肪肝等。脂肪肝属于一种病理现象,不需要单独作为一种病来治疗,也绝非无药可医。当你发现有脂肪肝时,应及早到医院认真检查,找出病因,对因治疗,绝大多数脂肪肝是可以恢复正常的。

  三、按病理学进程分类

  根据病理学进程,可将脂肪肝分为:

  早期——单纯性脂肪肝。

  中期——脂肪性肝炎。

  晚期——脂肪性肝硬化。
   

                                                                              脂肪肝的中医辩证治疗

 一、肝胃不和、肝气郁结、痰瘀阻络型

  1、临床表现

  肝区胀痛、胸闷不舒、倦怠乏力、善叹息、恶心纳呆,并随着情志变化而增减,肝脏肿大或不肿,舌质暗红、苔薄白腻、脉玄细。

  2、病因病机

  由于情志不舒、肝郁气滞、气滞血瘀、湿痰内停,造成脂肪肝的发生。

  3、治疗原则

  疏肝理气、化痰祛瘀。

  二、脾虚湿盛、痰湿内阻、肝郁血瘀型

  1、临床表现

  右肋胀满、嗳气恶心、食少纳呆、倦怠乏力、大便溏薄、舌质淡红、苔厚白腻、脉濡缓。

  2、病因病机

  由于长嗜食甘肥厚味之品,或着情志失调以及某些疾病因素,使脾失健运,湿浊结聚成痰,肝失疏泄,以致痰湿阻于肝络而成脂肪肝。

  3、治疗原则

  疏肝健脾、祛湿化痰。

  三、痰瘀痹阻、肝肾亏虚、脾失健运型

  1、临床表现

  体型稍胖、头晕目眩、耳鸣健忘、偶有头痛、五心烦热、口干咽燥、失眠多梦、舌红少苔、脉细数。

  2、病因病机

  水不涵木、肝失疏泄、脾虚失于运化、痰瘀痹阻于肝,成为脂肪肝。

  3、治疗原则

  滋肾养肝、活血化淤、清热化痰。

  四、痰瘀互结、气滞血瘀、瘀浊内滞型

  1、临床表现

  原有消渴病、素体阴虚火旺、慢性迁延性肝炎、肋下肿大、质中拒按、纳减乏力、舌质紫暗有瘀斑、苔薄白、脉细涩。

  2、病因病机

  痰湿阻滞、气滞血瘀、痰浊、瘀血痹阻于肝络,致使肝区刺痛胀痛以及脂肪肝的形成。

  3、治疗原则

  益气活血、化痰祛瘀、消肿散结。
 

                                           脂肪肝的药物治疗

            到目前为止,西药尚无防治脂肪肝的有效药物,以中药长期调理性的治疗最好。用一些含有姜黄等中药成分的专业药物,如甘贝尔等,都是不错的。中药中以制何首乌和山楂最好,这两种药能降低血脂,防止胆固醇在肝内沉积。西药常选用保护肝细胞、去脂药物及抗氧化剂等,如维生素B、C、E、卵磷脂、熊去氧胆酸、水飞蓟素、肌苷、辅酶A、还原型谷胱甘肽、牛磺酸、肉毒碱乳清酸盐、肝泰乐,以及某些降脂药物(例如:肝旨清)等等。上述药物虽然很多,但大多仍需要进一步验证其疗效以及安全性,因此,应在医生指导下正确选用,切不可滥用。但一般而言,如果仅仅是脂肪肝,而不是肝性脑病,以上药物中维生素B、C、E、卵磷脂、肌苷、辅酶A、还原型谷胱甘肽、牛磺酸、肉毒碱乳清酸盐等维生素及内源性氨基酸类的药物安全性非常高,而且也不会像联苯双酯类的药物停药后还出现反弹。

                                                                                有效治疗脂肪肝


脂肪肝是指脂肪在肝内的过度蓄积。一旦患了脂肪肝,应如何处置呢?

  首先,找出病因,有的放矢采取措施。如长期大量饮酒者应戒酒。营养过剩、肥胖者应严格控制饮食,使体能恢复正常。有脂肪肝的糖尿病人应积极有效地控制血糖。营养不良性脂肪肝患者应适当增加营养,特别是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总之,去除病因才有利于治愈脂肪肝。

  其次,调整饮食结构,提倡高蛋白质、高维生素、低糖、低脂肪饮食。不吃或少吃动物性脂肪、甜食(包括含糖饮料)。多吃青菜、水果和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以及高蛋白质的瘦肉、河鱼、豆制品等,不吃零食,睡前不加餐。

  还有,适当增加运动,促进体内脂肪消耗。每天跑步,每小时至少6公里才能达到减肥效果。仰卧起坐或健身器械锻炼都是很有益的。

  再有,硒被称为重要的“护肝因子”,补硒能让肝脏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达到正常水平,对养肝护肝起到良好作用,硒麦芽粉、五味子为主要原料制成的养肝片,具有免疫调节的保健功能,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作用,有养肝、保肝、护肝作用。

  最后,药物辅助治疗,脂肪肝并不可怕,早期发现积极治疗,一般都能痊愈,且不留后遗症。值得指出的是,脂肪肝的预防工作应从儿童做起,尤其是独生子女,想吃什么就给什么,活动又少,一旦变成“小胖墩”,恐已有脂肪肝了。

                                                                                          脂肪肝要方


           组成 郁金15克,丹参30克,枳实12克,泽泻20克,大黄10克,赤芍15克,虎杖15克,香附15克。

  功效 疏肝化湿,活络泻浊。

  主治 酒精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急性脂肪肝。

  方解 方用郁金、香附疏达肝气兼以活络,丹参、赤芍活络通经兼以凉血,大黄、枳实清泻湿浊,泽泻、虎杖清利湿热。

  用法 水煎服,日1剂。每剂连煎两次,所得药液混合后,共400毫升,上午10时及晚睡前各服200毫升;或将上药共研细末,装入胶囊,日服3次,每次3~4粒。可连服3~6个月。

  加减 肝郁湿浊型可加柴胡12克,青皮12克;湿热内壅型可加半枝莲30克,川楝子15克;虚实相兼型可去大黄,加莲子30克,山药20克,当归15 克,川芎15克;大便干者可加重大黄剂量至30~50克;小便黄者加车前草20克,竹叶12克;肝功异常或乙肝病毒阳性者加蚤休12克,半枝莲30克;脾湿盛,少食脘胀加白术15克,砂仁5克,莲子20克。

  临床应用

  1、本病要在超声影像检查及肝功、血脂、血糖等检验后进行辨证治疗及调养善后。

  2、本病的产生是以湿浊内壅为主,应分清湿浊兼热及湿浊与肝阴虚并存,所以要在辨证前提下注意祛湿浊不可伤肝气,更不要伤及肝阴。对兼肝阴虚的治疗更要注意养肝阴不可助其湿浊

  3、治疗中始终要保持大便的通畅,在不兼肝阴虚的情况下,大黄剂量可适当增加,短期内大便日排泻2~3次,以促进湿浊的清除。

                                                                          自制药膳治疗脂肪肝

     肝脏内的脂肪含量超过肝脏重量(湿重)的5%即称为脂肪肝。脂肪肝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它是由多种因素或疾病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过度堆积的代谢性疾病,是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疾病的过渡阶段。脂肪肝的临床表现多样,轻度脂肪肝的症状,有的仅有疲乏感,而多数脂肪肝患者较胖,故更难发现轻微的自觉症状;或仅有轻度的疲乏、食欲不振、腹胀、嗳气、肝区胀满等感觉。

  患有脂肪肝,可在中医师辨证后,自己在家做一些药膳:

  丹参陈皮膏 丹参100克,陈皮30克,蜂蜜100毫升。丹参、陈皮加水煎,去渣取浓汁,加蜂蜜收膏。每次20毫升,每日2次。此方可活血化瘀、行气祛痰。适用于气滞血瘀型脂肪肝。

  佛手香橼汤 佛手、香橼各6克,白糖适量。佛手、香橼加水煎,去渣取汁加白糖调匀,每日2次。此方可疏肝解郁、理气化痰。适用于肝郁气滞型脂肪。

  丹参山楂蜜饮 丹参、山楂各15克,檀香9克,炙甘草3克,蜂蜜30毫升。四味药加水煎,去渣取汁加蜂蜜,再煎几沸,每日2次。此方可活血化瘀、疏肝健脾。适用于瘀血阻络型脂肪肝。

  陈皮二红饮 陈皮、红花各6克,红枣5枚。水煎,取汁代茶饮。此方可活血化瘀、行气化痰。适用于气滞血瘀型脂肪肝。

                                         中医药治疗脂肪肝

中医辩证治疗:

    1.肝胃不和、肝气郁结、痰瘀阻络型

  (1)临床表现:
 
  肝区胀痛、胸闷不舒、倦怠乏力、善叹息、恶心纳呆,并随着情志变化而增减,肝脏肿大或不肿,舌质暗红、苔薄白腻、脉玄细。

  (2)病因病机:
 
  由于情志不舒、肝郁气滞、气滞血瘀、湿痰内停,造成脂肪肝的发生。

  (3)治疗原则:
 
  疏肝理气、化痰祛瘀。
 
    2.脾虚湿盛、痰湿内阻、肝郁血瘀型

  (1)临床表现:
 
  右肋胀满、嗳气恶心、食少纳呆、倦怠乏力、大便溏薄、舌质淡红、苔厚白腻、脉濡缓。
 
  (2)病因病机:

  由于长嗜食甘肥厚味之品,或着情志失调以及某些疾病因素,使脾失健运,湿浊结聚成痰,肝失疏泄,以致痰湿阻于肝络而成脂肪肝。

  (3)治疗原则:
 
    疏肝健脾、祛湿化痰。

    3.痰瘀痹阻、肝肾亏虚、脾失健运型

  (1)临床表现:

  体型稍胖、头晕目眩、耳鸣健忘、偶有头痛、五心烦热、口干咽燥、失眠多梦、舌红少苔、脉细数。
 
  (2)病因病机:
 
  水不涵木、肝失疏泄、脾虚失于运化、痰瘀痹阻于肝,成为脂肪肝。
 
  (3)治疗原则:
 
  滋肾养肝、活血化淤、清热化痰。
 
    4.痰瘀互结、气滞血瘀、瘀浊内滞型

  (1)临床表现:
 
  原有消渴病、素体阴虚火旺、慢性迁延性肝炎、肋下肿大、质中拒按、纳减乏力、舌质紫暗有瘀斑、苔薄白、脉细涩。

  (2)病因病机:

  痰湿阻滞、气滞血瘀、痰浊、瘀血痹阻于肝络,致使肝区刺痛胀痛以及脂肪肝的形成。

  (3)治疗原则:
 
    益气活血、化痰祛瘀、消肿散结。

    中医药治疗:

    (1)肝郁气滞:胁肋胀痛,胸脘不舒,时太息,恶心纳呆,腹胀乏力,大便不畅,舌质淡红、苔白,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健脾和胃。
 
    方药:柴胡、白芍各12克,枳壳、香附、虎杖、陈皮、川楝子、郁金、莱菔于各10克,山楂12克,甘草6克。
 
    (2)痰湿内阻:右胁隐痛,脘腹胀满,恶心欲吐,痰涎壅盛,头困身重,舌胖大、苔白腻,脉象弦滑。
 
    治法:化痰拈湿,理气和中。

    方药:苍术10克、陈皮10克、半夏10克、茯苓12克、皂角刺10克、胆南星10克、柴胡12克、白芍12克、香附10克、枳实12克。

    (3)气虚血淤:胁下刺痛,腹部胀满,气短乏力,神疲肢倦,红缕血痣。舌质淡紫、边有淤魔,脉象细涩无力。

    治法:健脾益气,疏肝化淤。

    方药:枳实10克、白术15克、党参15克、黄芪15克、茯苓10克、柴胡10克、三棱10克、赤芍10克、丹参10克、三七粉3克、山楂30克、虎杖10克。

    脂肪肝食疗:

  脂肪肝病人可辅以下列食疗方法。
 
  1.何首乌粥取何首乌20克,粳米50克,大枣2枚。将何首乌洗净晒干,打碎备用,再将粳米、红枣加清水600毫升,放入锅内煮成稀粥,兑入何首乌末搅匀,文火煮数沸,早晨空腹温热服食。

  2.赤小豆鲤鱼汤取赤小豆150克,鲤鱼1条(约500克),玫瑰花6克。将鲤鱼活杀去肠杂,与余两味加水适量,共煮至烂熟。去花调味,分2~3次服食。

  3.菠菜蛋汤取菠菜200克,鸡蛋2只。将菠菜洗净,人锅内煸炒,加水适量,煮沸后,打入鸡蛋,加盐、味精调味,佐餐。

  4.灵芝河蚌煮冰糖取灵芝20克,蚌肉250克,冰糖60克。将河蚌去壳取肉,用清水洗净待用。灵芝入沙锅加水煎煮约1小时,取浓汁加入蚌肉再煮,放入冰糖,待溶化即成,饮汤吃肉。

 

  5.兔肉煨山药取兔肉500克,怀山药50克,盐少许。将兔肉洗净切块,与怀山药共煮,沸后改用文火煨,直至烂熟,饮汤吃肉。

    防止脂肪肝的9种食物:
 
  一、首选对肝脏没有毒性的药食兼用食品,如山楂、制何首乌、雪莲果等,因需长期服用,可以服用含有这些成分的制成品,如嵩山首乌茶之类。

  二、 燕麦 含极丰富的亚油酸和丰富的皂甙素,可降低血清胆固酸、甘油三酯。
 
  三、玉米 含丰富的钙、硒、卵磷脂、维生素E等,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
 
  四、海带 含丰富的牛磺酸,可降低血及胆汗中的胆固醇;食物纤维褐藻酸,可以抑制胆固醇的吸收,促进其排泄。

  五、大蒜含硫化物的混合物,可减少血中胆固醇,阻止血栓形成,有助于增加高密度脂蛋白含量。
 
  六、苹果 含有丰富的钾,可排出体内多余的钠盐,维持正常的血压。

  六、牛奶 因含有较多的钙质,能抑制人体内胆固醇合成酶的活性,可减少人体内胆固醇的吸收。
 
  七、洋葱 所含的烯丙二硫化物和硫氨基酸,不仅具有杀菌功能,还可降低人体血脂,防止动脉硬化;可激活纤维蛋白的活性成分,能有效地防止血管内血栓的形成;前列腺素A对人体也有较好的降压作用。

  八、甘薯 能中和体内因过多食用肉食和蛋类所产生的守多的酸,保持人体酸碱平衡。甘薯含有较多的纤维素,能吸收胃肠中较多的水分,润滑消化道,起通便作用,并可将肠道内过多的脂肪、糖、毒素排出体外,起到降脂作用。
 
  此外,胡萝卜、花生、葵花籽、山楂、无花果等也可以起到降脂作用,脂肪肝患者不妨经常选食。

                                                                         通过舌觉辨治脂肪肝

中医认为主要包括舌味觉改变及舌部的冷、热、痛、痒等异常感觉,从舌觉异常辨病对指导临床有重要意义。

  舌觉异常是指舌的自我感觉异常,其内容包括化学性感觉(如苦、甜、咸等)及舌的物理性感觉(如痛、冷、腻等)。中医认为主要包括舌味觉改变及舌部的冷、热、痛、痒等异常感觉,从舌觉异常辨病对指导临床有重要意义。笔者从舌觉异常辨治脂肪肝多例,略有体会。

  一、舌苦

  自觉舌有苦味,共诊36例,均为血脂偏高及b超证实为脂肪肝者。临床多有腹胀胁痛,眩晕耳鸣,或大便秘结,咽干口燥,舌白腻或黄腻,脉弦滑,但多数仅有口苦便秘,余症缺失。盖苦为胆味,与肝之疏泄有关;苦属火,火盛则口苦。《素问?痿论》:“肝气热,则胆泄口苦……”,《灵枢?胀论》:“胆胀者,胁下痛胀,口中苦。”治当清利肝胆、疏肝解郁,龙胆泻肝汤加减:柴胡、当归、泽泻、黄芩、栀子、草决明、大黄、白芍、郁金、川楝子、公英、败酱草、山楂、莱菔子。以上病例用药后略有好转,经2~4个月治疗全部治愈。

  二、舌甘

  自觉舌上有甜味,共治29例,均经血脂及b超确诊。临床多有脘腹胀痛,不思饮食,呕吐恶心,面色淡黄,或便溏不爽,身体困倦,舌白腻或厚,脉缓或濡,但亦有症状不明显,仅舌感甜味者。舌甘甜多为湿浊上泛,与脾关系密切。脾喜燥恶湿,湿易困脾,气机被阻,血脂失于正常运化,积于血中为痰为瘀,痹阻于肝,发为脂肪肝。治当芳香化浊,方选三仁汤、茵陈蒿汤化裁:杏仁、苡仁、白蔻仁、厚朴、半夏、云苓、佩兰、茵陈、滑石、大黄、当归、草决明、郁金、赤芍、通草、豆卷、藿香。疗程2~3个月,均痊愈。

  三、舌淡

  口中自觉无味,即味觉减退,或味觉迟钝不敏锐,多与脾胃失于健运有关。《灵枢?脉度》:“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中医临证备要?口唇症状》云:“口淡无味,饮食不香”。临床常见胁腹胀满,食欲不振,或吐或泻,四肢倦怠,嗳气时作,舌白或腻,脉缓或细弱,共诊31例,均经血脂及b超检查确诊。治当健脾益气,方选参苓白术散、异功散加减:党参、茯苓、白术、陈皮、山药、扁豆、苡仁、砂仁、木香、当归、草决明、山楂、莱菔子、枳实、荷叶。经2~4个月治疗,27例痊愈,4例好转。

  四、舌酸

  自觉舌上及口中时有酸味,但无酸水泛出,共诊治18例,均由血脂和b超确诊。多由脾运失常,食滞不化,或暴食伤脾,食积肠胃,肝脾不和,浊气上泛所致。虞抟《医学正传》说:“亦有脾胃气弱木乘土位而口酸者”,肝胃不和,气滞湿阻,痰停血瘀,痹阻肝络,故见脘腹时痛,胁胀欲呕,嗳气嘈杂,大便不调或腹痛下利秽浊,舌厚腻或黄,脉弦滑或沉实。治以攻积导滞、行气消痞,方选枳实导滞丸、木香槟榔丸化裁:大黄、枳实、神曲、麦芽、山楂、云苓、木香、槟榔、陈皮、黄芩、泽泻、黄连、莪术、三棱、砂仁、当归、草决明、荷叶、香附、郁金。治疗1~3个月均治愈。

  五、舌咸

  自觉舌上有咸味,甚则有咸味痰涎排出,共诊治23例。咸味入肾,一般说来舌咸多与肾虚或寒水上泛有关。如《通俗伤寒论》说:“口咸吐白沫者,肾水上泛”,《张氏医通》认为:“口咸,肾液上乘也”;口咸也与七情、五味太过有关:“夫口之多病……或见酸、苦、甘、辛、咸味,原其所因,未有不因七情烦扰、五味过伤所致”(《医学正传?口病》)。脂肪肝发病多以中年和老年前期为多,此时往往处于生理性肾虚状态,或因劳神过度,生活无序,脏腑功能受损,久必及肾。肾精亏虚,阴阳失衡,水不涵木温土,血脂失于正常运化,形成高脂血症,痹阻于肝。常见腰膝酸软,失眠健忘,耳鸣耳聋,胁腹痞满。若肾阳虚者见畏寒肢冷,遗精早泄,性欲淡漠,或伴面目浮肿。治当温阳补肾,方用右归丸加减:熟地、菟丝子、杜仲、肉桂、制附子、山药、枸杞子、山萸肉、制首乌、香附、枳实、山楂、荷叶、桑寄生、女贞子、鹿角胶。若肾阴虚见心烦失眠,潮热盗汗,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或数,治当滋补肾阴,用左归丸化裁:熟地、丹皮、山萸肉、山药、泽泻、山楂、龟胶、菟丝子、女贞子、旱莲草、天冬、莱菔子、当归、枳实、荷叶。以上病例2~4个月后全部治愈。

 

  六、舌辛

  自觉舌上有辣味,或麻辣或腥味,临床少见,诊治4例,均由血脂与b超确诊。以心胆不宁,无形气火夹痰浊为主,符合脂肪肝发病机理。《通俗伤寒论》:“口辛者,肺热入胃”,朱丹溪说:“肺热口辛,宜甘桔汤、泻白散”。临床见脘腹痞满,胸闷气短,或痰涎壅盛,不能平卧,甚则面目浮肿,大便不实,舌质暗苔薄腻,脉弦滑。治当泻肺清热、疏肝和胃,方选泻白散、柴胡疏肝散加减:黄芩、半夏、桑白皮、地骨皮、陈皮、莱菔子、白芥子、香附、郁金、川楝子、草决明、泽泻、山楂。以上4例1~3个月均治愈。
  
  七、舌灼热疼痛

  舌上有火烧样疼痛感,诊治6例,多因火邪内盛所致。常与舌尖红赤、口舌生疮同时出现,酒精性脂肪肝多有此种舌觉。常伴胸脘闷热,呕恶少食,大便秘结,目赤头昏,舌红少苔或干燥缺津,脉弦细或洪大。治当清热解毒、疏肝泻痞,方选白虎汤、凉膈散加减:生石膏、知母、生地、白芍、大黄、栀子、泽泻、赤芍、丹皮。以此进退,其中5例2个月后治愈,1例3个月后好转。

  八、舌麻

  指舌麻木而感觉减退,甚则刮、戳、搔其舌,麻感仍不解,共诊治7例。舌麻多血虚、肝风、痰阻等,《辨舌指南》说:“舌麻者,血虚也。麻木而伸不出者,内风挟痰也……皆宜柔润、养血、熄风。挟痰者,兼豁痰、宣痰”。若脂肪肝兼血虚,乃因心绪烦扰,忧思暴怒,阴血暗耗也,常见头晕目花,心悸健忘,盗汗虚热,面色暗黄,舌苔薄白,舌质淡或有齿痕,脉细缓或细数。治当养血通络,方选四物汤、二至丸加减:熟地、当地、白芍、川芎、女贞子、旱莲草、制首乌、草决明、枳实、泽泻、山萸肉、山楂。若夹痰者,倦怠乏力、脘腹痞满、呕恶少眠,舌苔薄腻,脉弦滑。治当化痰解郁,方选逍遥散、温阳汤化裁:柴胡、当归、云苓、白术、郁金、半夏、竹茹、枳实、陈皮、黄芩、莱菔子、白芥子、山楂、大黄、香附、草决明、槟榔。

  九、舌胀

  自觉舌体肿胀,但未必见舌体增大,诊治9例。脂肪肝患者多有肝郁气滞,日久化火,木火上炎,故有舌胀之感。常伴失眠心悸,胸胁满闷,或心下痞硬,嗳气频作,舌淡苔薄,脉弦有力。治当疏肝理气、清泻热结,方用大柴胡汤、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黄芩、白芍、半夏、枳实、大黄、香附、郁金、川芎、陈皮、黄连、连翘、莱菔子、草决明、山楂。以上9例1~4个月均治愈。

  十、舌涩

  指舌上有食生柿子的感觉,多与舌燥同时出现,主要为燥热伤津所致,共诊治14例。脏腑阳热偏盛,气火上逆,或燥热伤津,致舌干涩。陈无择《三因方?口病证治篇》说:“烦、燥则涩”;清代唐容川《血证论?口舌》中指出:“舌涩是风热,通圣散去芒硝、大黄治之”。脂肪肝见舌涩与肾虚失衡,主水及气化功能失调有关。此时水不涵木,脾失运化,津液不布,痰浊、血瘀痹阻血络。常见咽干口燥,胁胀而痛,午后潮热,或耳鸣耳聋,大便秘结,舌红少苔或中剥为地图舌,脉细或弦。治当滋阴润燥、化痰解郁,方选增液汤、逍遥散化裁:玄参、生地、麦冬、石斛、北沙参、当归、白芍、柴胡、栀子、天冬、陈皮、香附、郁金、草决明、荷叶、竹叶。以上病例均于1~4个月间改善或痊愈。

                                      中医食疗 吃走脂肪肝

     形成脂肪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与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膳食高脂高蛋白、饮酒增多、运动量减少而导致的肥胖以及血脂异常有关。另外,肝炎、胆囊炎、胆石症、高血压及家族遗传亦与之有密切关系。

  患了脂肪肝,不必惊慌失措。通过调整生活习惯和科学饮食,包括戒酒、 多吃高纤维、低胆固醇的食物,加强运动锻炼,控制体重以及合理治疗,脂肪肝是可以治愈的。

  不良习惯,首先改正

  戒酒首先必须戒酒,以促进脂肪肝的好转。

  少吃内脏避免食用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内脏、鸡皮等。

  忌食辛辣如辣椒、胡椒、咖喱。

  少喝肉汤肉汤、鸡汤、鱼汤等含氮浸出物高的食物要尽量避免。

  限制食盐每日以6克为宜。

  控制用油不吃动物油,植物油用量也要限制。

  营养摄入,严格计算

  控制热量脂肪肝患者按体重计算,每日的热能供应要控制在每千克体重120千焦左右。每千克体重每日可摄入蛋白质1。2~1。5克,脂肪0。5~0。8克,糖类2~4克。

  减肥肥胖的脂肪肝患者应着重减肥,节制饮食是关键,每日的热能供应控制在每千克体重90千焦左右。但必须注意体重不可下降太快,一般每月体重降低1。5~2千克为宜。

  调脂佳品,多多益善

  下列食品能调节血脂,“吃掉”肝内脂肪,脂肪肝患者宜多多选用。

  燕麦含有极丰富的亚油酸和丰富的皂甙素,不但可降低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还具有通便的功效,对糖尿病患者减肥也很有效。

  银耳含丰富的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微量元素、胶质及对人体十分有益的银耳多糖。银耳多糖不仅能改善人的肝、肾功能,还能降低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促进肝脏蛋白质的合成,增强人体的免疫力。

  洋葱内含烯丙基二硫化物和硫氨基酸,不仅具有杀菌的功能,还可调节人体血脂,抵抗动脉粥样硬化;还含有能激活纤维蛋白的活性成分,可有效地防止血管内血栓的形成;含有前列腺素A,有良好的降血压作用。常吃洋葱,可防治脂肪肝、心脑血管病的发生。

  牛奶含有较多的钙质,能抑制人体内胆固醇合成酶的活性,可减少人体内胆固醇的吸收,从而起到防治脂肪肝的功效。

  海带含丰富的牛磺酸,可降低血及胆汁中的胆固醇;还含有食物纤维褐藻酸,可以抑制胆固醇的吸收,促进其排泄。

  玉米含丰富的钙、硒、卵磷脂和维生素E等,均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

  大蒜含硫化物的混合物,可减少血中胆固醇,阻止血栓形成,有助于增加高密度脂蛋白。

  绞股蓝含有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以及几十种皂甙,能抑制肝过氧化脂质的增加,调节脂肪代谢,保护肝脏。

  此外,胡萝卜、蕃薯、苹果、菇类、黑木耳、黄豆芽、花生、葵花子、无花果、柠檬等食物都可起到调脂作用,脂肪肝患者不妨经常选食。

  食疗药膳,佐餐常伴

  祖国医学对脂肪肝的食疗也有颇多研究,以下的食疗方有良好的消脂减肥功效。

  荷叶首乌粥大张新鲜荷叶切细,加首乌15克,橘皮12克,水煎后取汁,分2~3次服用。

  泽泻乌龙茶泽泻15克,乌龙茶3克,先将泽泻加水煮沸20分钟,取汁冲泡乌龙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