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先生命:成功者懂得借力而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3:57:38

成功者懂得借力而行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但出身贫寒、运气不佳、资源短缺……这都不是你的错。领悟借力的思想,学习借力的方法,掌握借力的技巧,从此你便走向成功!

  富人多是借助他人的力量登上成功的巅峰!但凡是成功者,无不是借力的高手,谁敢说,他的成功不需要借力;谁敢说,他的成功中没有借力。他们敢借、能借、会借、善借,从而借出了一片新天地!

  翻开历史,古往今来的成功者,谁也不是一生下来就名声赫赫,一出生就是众人顶礼膜拜的对象。他们大多总习惯于先隐蔽在某些“大山”的后面,借他人之力来笼络各界豪杰,借他人声望来壮大自己的势力,一旦时机成熟,就另起炉灶,或者站着别人的肩膀往上爬,或者反客为主,回头一口把别人吃掉。在做到这一步之前,他们总能习惯夹着尾巴做人,拉一面大旗作虎皮。

  最为典型的是三国时期的曹操。曹操挟天子而令诸侯,东征西伐,很是威风。开口“吾今奉明诏前来讨汝”,闭口“孤近承帝命,奉诏代罪”,于军阀混战中大大占了道义上的便宜。

  不管具体动机如何,拉大旗拉的就是声望和面子。秦末农民起义,项梁不惜代价找到楚怀王的一个孙子,推为楚王,便是想借楚怀王的影响吸引百姓,因为这些人的影响比一般人要大得多,而且也差不多都有了明确的形象定位,顺手拈来是件事半功倍的事。

  借助名人的名气也是许多品牌成功的法宝之一。比如很多公司喜欢聘请名人做形象代言人。比如,汇源果汁也聘请韩国著名影星全智贤作为形象代言人,为其品牌推广摇旗呐喊。

  借力而行,最成功的莫过于长安与福特的合作了。

  2001年11月,长安集团总经理尹家绪到韩国考察汽车工业时,韩国同行告诉了他一个连自己都还不知道的消息:“长安”品牌当时已经被国际汽车制造组织评为世界汽车品牌排名第20位。应该说“长安”的声誉飙升,离不开美国福特这个世界汽车工业巨头。

  事实上,中国汽车工业的国际化进程本身就是海外集团与国内集团合资、合作的过程。在欧美主要国家的汽车市场不断萎缩的形势下,中国汽车产业却连续十几年增长,年产值接近3000亿元,成为世界第8大生产国。正是因为这种与各企业联姻的良性循环势头,使之成为世界大型汽车集团的争夺焦点。因此,尹家绪在上任不久,即开始积极寻求海外合作伙伴。有幸的是,在当时,美国福特公司也在苦苦寻觅着它的“心上人”,而这也正应了一句名言:“有情人终成眷属”。2000年4月25日,长安汽车(集团)公司与福特汽车公司签署了合作开发生产轿车的合作合同。

  长安与福特联姻当时震动了中国汽车业界。因为业内人士十分清楚,这一“联姻”不仅将使长安集团迅速成长为中国汽车业中的一支主力军,用长安人自己的话说:“重庆长安在中国市场同时也有了发言权。”此前,长安已经与日本铃木开始了合作,但其影响力远不及它与美国福特联手的震动效应大。有人说“长安养育了两个‘女儿’,两个‘女儿’都完成了美满‘姻缘’”。
与外企“联姻”其结果是中国长安开始走出国门。合资后的第二年,长安的出口车就达到了近3000辆的水平,名列当年国内微型汽车企业出口量之最。  如今,长安拥有:“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长安福特汽车有限公司”、“长安铃木汽车有限公司”等七大汽车制造企业。“长安”品牌价值也高达46?18亿元,成为国内小型车行业最有价值的汽车品牌。  长安集团之所以有了今天的辉煌,就是因为长安集团的领导者们把聪慧的头脑用在了“借力”之上,它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之上,完成了以后将成为巨人的先决条件。  对于一个成功者来说,他清楚怎样借力,借谁的力才能补己所短,长己所长。很多人在工作时,常常有多重身份:作为领导者,他的上面可能还有领导;作为上级领导的下属,他还在领导着下属。在他的周围,有上司、有下属、有同事、也有竞争的对手,这些人都应该是自己借力的对象。领导者应该善于把他们团结起来,凝聚在自己周围,作为自己的资源储备。  借上司的“力”。上司的“力”是否好借,这就要看你对上司了解和熟悉的程度。首先要充分了解和熟悉自己的上司。比如其经历、好恶、工作习惯等……精明的上司赏识的都是那些熟悉自己、并能预知自己心境和愿望的下属。  其次,要充分理解上司的真实意图。当你被委以重任时,上级对你说:“好好干啊!”于是你就回答说:“我一定好好干。”似乎如此回答是理所当然的。可是从一开始,你就犯了一个错误,因为你不清楚被拜托的是什么?要好好干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干?干到什么时候?干到什么程度?等等……所以,应该明白上司的真实意图,站在上司的角度考虑问题,在实践的过程中还要经常征求上司的意见和建议。  再次,尽量和上司成为真正的朋友。这要求下属要明白上司的难处,关键时候还要主动站出来做出一些自我牺牲或放弃自己的个人利益,上司自然会认为你够朋友、讲感情、有觉悟,你在他心目中的形象就会更好。  第四,不要喧宾夺主。有些人,有了些权力之后,就自以为大权在握,就不把别人,甚至上司放在眼里。除此以外,还可能会成为上司的打击对象,那么离炒鱿鱼就不远了。  常言道:“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在关键时刻,人生难得机遇,在和上司交往的过程中,应学会利用上司这个盾牌,否则你会永无出头之日。  借同级的“力”。俗话说:“孤掌难鸣。”如果在工作时得不到同事的支持,很多时候是很难有所作为的。当然,作为同事,有时候免不了有利益冲突,比如政治荣誉的归属和经济收益的分配等……这时候,就应该学会谦虚,主动礼让,不要争功,更不要揽利。应主动征求同事对自己工作和作风上的意见和建议,彼此真诚相待。 在借同事之力时,应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与人为善,以诚相待。一个良好的人际环境以及舒适的工作环境,需要和同事们以诚相待、与人为善。当同事取得成绩、得到发展时,应当真诚地祝贺;当同事受到某种挫折或不幸时,应当主动地关心和安慰;当同事遇到困难时,应当积极地帮助和支持。而不能对同事的成绩讥讽挖苦,对同事的不幸幸灾乐祸,对同事的困难置之不理。否则,既会伤害对方的情感,更会影响彼此之间的关系。  其次,在与同事交往中应谨慎言行,多为对方留下一些余地。余地是相互的,留给别人的同时,也留给了自己。这是人与人交往的基本规范和总体要求,也是领导者处理同事之间关系的首要原则。  再次,应各司其职,不专权、不越位。一个人的能力再大,离开大家的配合也会一事无成。不要把自己的长处看得过重,把个人的作用估计得过高。而应对自己的缺点看得多一点,这样就能够随时给自己敲警钟。对待别人,应该强化别人的优点,淡化别人的缺点,而不能以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相比。同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不同性格的人要搞好团结,就要求每个人必须有容人之量。因此要胸怀坦荡,豁达大度,要有容人之量。  第四,多与同事交流、沟通。无论自己处于什么职位,首先需要与同事多沟通,个人的视野和经验毕竟有限,如此,才能避免“独断独行”的印象。当然,同事之间有摩擦是难免的,即使对一件事情有不同的想法,我们也应具有“对事不对人”的原则,及时有效地调解这种关系。有了成绩后,不要骄傲,更不能觉得“高人一等”。  第五,积极与同事配合,互相补力,齐心协力地工作,以求得最佳的整体效应。当同事有困难时,应当热情地帮一把;当同事有问题时,应当尽力地挽救一下;当同事出了差错时,应当主动地弥补一下。而不要视而不见、见而不帮,更不能抱着看“笑话”的态度来“欣赏”同事的困难、问题和差错。因为那种“鼠目寸光”的做法只会害了自己。  借下属的“力”。所谓“士为知己者死。”如果能充分信任下属,那么下属就会受到感动和激励,就会自觉维护上司的威信,全心全意地做好工作。  有些人舍不得向下属分权,这很容易招致下属的不满。而且,下属就像在前线战斗一样,没有足够的动力,怎么能够顺利完成战斗任务呢?“又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这怎么可能呢?  首先,要使下属的才干得到激发,必须对下属放心。有时下属认真负责、大胆工作了,上司却怕捅娄子、惹是非、帮倒忙,于是便想方设法泼冷水,使下属进退两难。此外,还要注意保护下属,若有人告下属的状,不要听风就是雨、随声附和,而要进行仔细调查。若确是下属的问题,就要采取恰当的方式对下属进行批评教育或处理;若是捕风捉影、胡编乱造之言,就要为下属说话,为下属撑腰。只有对下属放心了,下属的才干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其次,适当放手。就是让下属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独立解决问题,在下属分管的工作中不乱插手。但当下属遇到困难时,应主动出谋划策,帮助解决;下属有时候难免出错,此时应给予谅解。放手让下属大胆地去干,千万不能使下属缩手缩脚、左右为难、无所适从,否则久而久之,下属的主动性就会弱化,斗志就会衰退,内在的动力和潜能就发挥不出来,从而造成工作上的低标准、低效率。  第三,对下属放权。放心是放权的真正体现。放权,就是让下属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行使自己的权力,不受任何干涉。放权是对下属的一种锻炼和提高,更是一种培养,只有真正对下属放权,才能充分调动下属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本书精华已为您连载完毕,谢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