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vs朝鲜:中国企业管理中几个典型的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3:28:47

由於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企业发展历史阶段、管理水平的不同,与国外企业相比,中国企业面临的管理问题和管理重点也是不同的,特别是有些在国外企业看来不是问题的问题,在我们看来却成了问题,甚至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下面举出中国企业中经常出现的几个问题:

1、管理者角色错位,职责不清,总经理做经理的事,经理做员工的事,员工没事了就想着总经理的事。

孔子说:“在其位,谋其政”。可是在中国企业
边,管理者在其位却未谋其政的现象却比较普遍。管理者在提升到新的岗位後依然习惯于原来熟悉的具体工作,总是喜欢越俎代庖,而不知道到底该做什麽不该做什麽。在某家大型高科技通讯企业,总经理常常会深入基层“帮助”员工做事,为了得到当地一个单子,总经理会亲自出马,依靠自己的地位和身份去跟客户谈判,往往会取得成功,但是销售人员并没有学会如何去依靠自身的力量去跟客户谈判,等下一次遇到单子时,销售员又不知道该怎麽办了?只好请求总经理帮助,总经理的销售能力越来越强,销售员的能力却越来越弱,怎麽也提高不上去。

2、同样的错误一错再错,成功的经验没有被传播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工作中出错谁都难免,但是同样的错误犯多次却是不能够容忍的。然而在企业中,这种无法容忍的事情却不少见。有些财务人员粗心大意,经常填错发票,然後就重开一张,在她看来,这不是什麽问题,填完了就去税务局买一本,殊不知,发票是有成本的,特别是发票开错後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寄给对方,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有时甚至会引起双方纠纷,给公司带来不好影响。

很多企业在管理中也摸索了一些做法,但是没有转化成经验进行总结和推广,造成企业每个员工到位後都要自己捉摸,每项业务都得从头做起,企业经验浪费很严重。比如,有些企业每年都要举行声势浩大的庆功会或总结会,在会上总要表彰奖励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但是,对这些单位和个人只是轻描淡写地简单介绍一下业绩,或者是要求个人发表一篇文章来谈谈体会,至於具体是怎麽做的,有什麽好的经验和方法,却没有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总结,员工实际上从他们身上什麽也没有学到。这对公司的资源实际上是一大浪费。

3、做一件工作反复多次,没有正确做事的方法和标准。

很多企业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能有时间一次一次的修改,没时间把事情一次做好。原因很多,有主管的原因,也有员工的原因。最重要的是,没有形成正确的做事方法和标准。有一位经理经常要求员工做事,当员工做完後拿给他看时,他却说,这不是我要的,我要的是另一个,当员工返工回来後,他又说,这还不是我要的,员工实在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原来,是这位元经理的目标在变,当初要求员工做这个,但後来他又变了另一种要求,员工自然会出错了。

4、企业管理缺少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企业往往制定出不少规范,制度,但是执行时却大打折扣,好的制度推不下去。比如,企业推行末位淘汰,下决心要裁人,但是遇到该淘汰的时候,又考虑人情和历史原因,最後还是留在企业不了了知。还有一些企业对员工的行为没有规范要求,只有岗位责任书,员工做事随意性大,没有汇报制度,也没有总结,造成管理者不了解员工的实际情况,对员工缺少督促。销售中有个典型例子,销售员白天出来跑客户,晚上回来跟经理描述一天的经历,但实际上他根本没有去客户,经理也不了解情况,这是因为缺少工作规范,缺少周计画和日报等良好的工作方式,员工的行为因而也得不到保障。
二、 什麽是职业化
自工业革命以来,西方企业经历了数百年的工业化洗礼,尤其是二十世纪初以来,科学管理理论等管理科学与理论的薰陶,西方企业及员工职业化意识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水准,而中国企业工业化起步晚、基础薄弱,管理理论与西方差距比较大,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化运作则是最近几年的事情,因此,由於企业发展历程的先天不足,中国企业与员工对於职业化缺乏足够的认识,树立职业化意识更是无从谈起。

另外,中国人重概念重实质,缺乏对程式和方法的兴趣。西方人办事宁愿损失效率,也不可违背程式与预定的规则这些属於形式上的东西,一切内容必须放在预设的规范化形式中,使内容有了规范化、通用化的特点,比如:麦当劳,就是因为把普通的食品放入一规范的形式内,使其生产公式化、工厂化而扩大了生产规模,提高了效率;而中国人重概念、重内容。一件商品只要内容好、包装差点没关系,“酒香不怕巷子深”;中国人做事不重程式与规则,你做过的事我又去重复做,单个人的效率很高,集体效率就低了。因为人们花费了很多成本去做重复的事情。中国人1+1=0.5;而外国人是0.5+0.5=1;因此,从中国人的行为习惯来看,是与职业化要求相背离的。

职业化不等於高学历,也不等於高职称、高职位,同样也不等於经验丰富的所谓实干家。职业化包括由内而外三个层次的含义:首先从业人员应该体现出一种职业素养,而不是依凭个人兴趣自行其事;其次,从业人员应该掌握相当程度的专业技能;最後,职业化应该有本行业特定的行为规范或行为标准,而且从业人员做事要符合该行为规范或行为标准的要求。如图2-1所示。
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是职业化的基本特徵。欧洲足球队员的职业素养是历来为国人称道的,他们在训练比赛中的一丝不苟的态度,优良的团队合作素质,良好的体育风范,精湛的技术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相对而言,欧洲球员在自我修炼方面的历史文化传统优势,使得他们的人格更加成熟,保证了他们在场上的稳定和理性,这是欧洲足球整体水平高於其他地区的重要原因之一。

职业化最重要的特徵是员工业务行为的规范化要求,即行为标准化,看员工做了什麽,是如何做的。这
举一个IBM公司开会的例子,看看什麽是职业化的工作行为。在IBM,每名召集会议的人在发出会议通知时都有会将会议主题、会议的题目等发给所有与会的人,只要确实必要才会被邀请到会,并将会议资料做成胶片。如果会议的主持人没有一个明确的议题,大家会认为他在浪费自己的时间。因此,每次会议之前,会议召集人需要花足够多的时间准备会议材料,以便提高会议效率,而且在会议结束时一定要达成一个结论,并且将会後的任务分工当场落实下来。并约定下次会议时间或其他处理方式。这样,每次会议都是十分高效的。

英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工业化市场经济国家之一,在历史上,英国曾为自己拥有发达的现代产业、完整的教育培训和资格认证体系,以及高质量的人力资源而骄傲,但是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教育体系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因此,英国政府於八十年代中期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国家职业资格制度,使得英国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在这个制度下,工作现场考核代替了传统的考场考试;应考者实际工作成果代替了传统的试卷、试题;对应试者的全面评估鉴定代替了抽样式的部份检测;持续的培训与考察代替了突击性限时培训与考试。

企业人才的来源不外两个方面:外部招聘和内部培养。从外部情况来看,目前中国人力资源市场对企业职业化人才供给是无力的。即便像人力资源市场比较成熟的美国,企业仍然需要建立自己的职业化管理制度,实施自己的员工职业化培养。

一个企业的职业化队伍不是自然而然成长出来的,而是长期的业务实践逐步培育出来的;职业化建设的过程是长期的,渐进的,而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通过企业建立自身职业化管理机制,培养出适应企业特色的职业化的员工队伍,提升员工能力,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才能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