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佐美奈奈护士av番号:上海话考究—上海方言历史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7 11:15:02
上海方言历史题
九十分以上上海人,八十--九十是青浦人,七十--八十嘉定人,七十一下江苏太仓人。
一、单选题:(20×3)
1. 在上海方言中,"烂糊三鲜汤"是指________。
A、讲话云山雾罩,信口开河
B、办事马虎,不负责任
C、对恋爱对象紧追不舍,死缠烂打
D、身体虚弱,精神萎顿
2.在旧上海,人们习惯将南京路称作大马路,将福州路称作四马路,那么二马路、三马路分别为________。
A、北京路、广东路
B、滇池路、圆明园路
C、金陵路、延安东路
D、九江路、汉口路
3. 在上海方言中,"烂熟菠萝蜜"是指________。
A、对某桩事物滚瓜烂熟
B、与某人非常熟捻
C、食物加热超过应有限度
D、参透人生,百无聊赖
4.上海人形容某人未能专注听讲,一般作"伊耳朵忘记在________"。
A、邵万生
B、万有全
C、陆稿荐
D、杜六房
5.典型的旧上海石库门里弄住宅中,亭子间一般位于________的正上方。
A、马桶间
B、后客堂
C、灶披间
D、西厢房
6.在上海方言中,以"老"起首的词汇如:老菜皮、老克拉、老狄克、老八脚、老百脚、老油条、老举三、老嘎嘎、老派里、老娘舅,其中"老"无涉年龄的词汇个数为 ________。
A、5
B、6
C、7
D、8
E、9
F、以上答案都不对
7. 在旧上海方言中,下述唯一不来自于外国语音译的是________。
A、肮三
B、杀老夫
B、水门汀
C、老虎窗
D、吃价
E、老克拉
8. 在旧上海方言中,汽水一般被称作________。
A、印度水
B、挪威水
C、荷兰水
D、东洋水
9.在上海方言中,"蚌壳精"一般是指________。
A、外表冷漠的人
B、容易哭泣的人
C、妖冶惑众的人
D、易感善变的人
10.在上海方言中,形容某人恶劣、刻薄多用"丘"或"六桥",这种说法来源于戏曲文学 中"丘六桥"这一人物,该人物最初来自于________。
A、沪剧《阿必大》
B、滑稽戏《苏州二公差》
C、锡剧《双推磨》
D、弹词《玉蜻蜓》
E、越剧《碧玉簪》
11. 在上海方言中,"法蓝盘"被用来指称人体上________的部位。
A、脸盘 B、腹部C、臀部D、肱二头肌
12.在上海方言中,"装野胡弹"的含义类似于________。
A、王顾左右而言他
B、顾曲周郎
C、顾盼神飞
D、搔首弄姿
13. 在上海方言中,"的笃板"一般是指________。
A、锡剧
B、沪剧(申曲)
C、越剧
D、宁波滩簧
14. 在上海方言中,"舍姆娘"一般是指________。
A、妓女
B、待字闺中的女孩
C、产妇
D、老鸨
15. 在上海方言中,形容某人行动缓慢、反应迟钝一般用________。
A、拖泥带水
B、半幅琅当
C、牵丝攀藤
D、勒煞吊死
16.在上海方言中,"乒令乓琅起"一般是指________。
A、突入其来的灾祸
B、一种象声词
C、兵戎相见
D、一种儿童游戏的伴语
17.在上海市区中,曾被称作"五角场"的除了江湾五角场外,另外一处是指________。
A、董家渡
B、曹家渡
C、打浦桥
D、提篮桥
E、大自鸣钟
F、东新桥
G、棋盘街
18.在上海方言中,"凹门痛"是指________。
A、心脏下、横隔膜上的神经疼痛
B、难以明言的痛楚
C、难以宣泄、刻骨铭心的痛
D、自作孽、不可活的苦痛
19. 曾是海上闻人杜月笙公馆,今被移作________。
A、静安宾 上海话初级考试
1. 在上海方言中,“弹老三”是指
A弹三下 B死翘翘 C排行老三 D一种乐器
2. 在上海方言中,“兜进”是指
A用网兜抓鱼 B肚兜 C放进口袋里 D打落牙齿往肚子里咽
3. 上海人形容喝倒彩、起哄、帮倒忙一般作
A哇啦三四 B吼死 C倒蓬头 D轧三胡
4. 上海话“挑上山”是指
A挑起事端 B挑大梁 C起蓬头 D瞎起劲
5. 在上海方言中,“摆魁劲”是指
A下狠劲 B傲气十足 C使蛮力 D没有一点力气
6. 在上海方言中,“落乔”是指这个人
A很随和 B很落后 C不讲信义 D有点笨
7. 在上海方言中,“硬档”是指
A靠得住 B死要面子 C硬撑 D硬挡了一下
8. 在上海方言中,“绷忒”一般是指
A一种绷床 B受了伤 C没劲 D一拍两散
9. 在上海方言中,“进庙”是指
A做和尚 B去市场 C被抓进公安局 D给某人烧香
10. 在上海方言中,“调频道”被用来指
A换话题 B听收音机 C换个女朋友 D调侃
11. 在上海方言中,“浮尸”是指哪种人?
A淹死的人 B不务正业的人 C很难看的人 D狡猾的人
12. 在上海方言中,“吃勿落去”一般是指A吃饱了 B搞不定 C吃不消 D不敢想
13. 在上海方言中,“海慰”一般是指A海鲜 B海量 C不愿意 D舒适、实惠
14. 在上海方言中,“空手道”一般是指
A懂功夫的人 B会变戏法的人 C白吃白喝的人 D说空话的人
15. 在上海方言中,“轧苗头”的是指
A锄草 B看风向 C摘嫩叶 D轧黄金
16. 在上海方言中,“夜壶水”是指
A酒 B凉开水 C茶 D尿
17. “拉台面”在上海方言中是指
A要面子 B摆酒席 C唱戏 D谈判
18. “失撇”在上海方言中是指
A失明 B失信 C失败 D失算
19. “条杆”在上海方言中是指
A身段 B旗杆 C擀面杖 D卧底
20. 上海话里“落帽风”是指
A快速的风 B找不到人影 C一种风气 D如影相随  沪语沧桑百年1853年,英国传教士J.Edkins在上海最早系统地发表了他记录的上海话:“黄浦水大来野”,“买拉个米担(拿)来拨是(给了)穷人”。那时的上海归属松江府,上海话很像现在的松江话。
随着城区的扩展,大量迁入上海的移民带来了天南地北的方言。像上海话中的“阿是”来自苏州,“阿拉”来自宁波,“木佬佬”来自杭州,“小把戏”来自苏北。就拿上海的小吃来看,五方佳食的美名由于热闹的夜市开放而融入沪语词汇:宁波的“鸭膀”、“黄泥螺”,苏州的“甘草梅子”、“盐金花菜”,广东的“鱼生粥”,苏北的“麻油馓子”、“脆麻花”,山东的“大饼”,加上本地的“擂沙圆”、“熏肠肚子”、“五香茶叶蛋”等等,可谓五花八门。单说反映上海饼类的名词一下子就增加很多,如“面饼、大饼、羌饼、麻饼、蹋饼、葱油饼、香脆饼、香酥饼、老虎脚爪、蟹壳黄”等。“马路、洋房、自来水、卡车、黄包车、足球、高尔夫球、酒吧、报馆、书局、博物馆、幼稚园、影戏院、俱乐部、雪花膏、牛皮筋、拍纸簿”等等,上海话中一时面熟陌生的名词骤增。
西方现代文化的东渐也带来了许多新词,像“色拉、土司、白兰地、吉普卡、沙发、司的克、水门汀、派司”,形成了本世纪初外来词引进的高潮。与此同时,“十里洋场”上一些腐朽文化也曾污染过沪语,像“燕子窠”里“吹横箫”,“开门堂子”中“打野鸡”,一些黑行为带来了“打白客”、“剥田鸡”、“背娘舅”、“拉皮条”、“放白鸽”、“吃豆腐”等一批词语。上海还一度出现了闻名世界的“洋泾浜话”:“麦克麦克”形容钞票多,“毕的生司”则是身无分文了。在与洋人的交往中,洋人做过沪上店肆的“洋盘”,上海人也有过“吃外国火腿”(足踢)的经历。那些旧词语而今有的随旧事物的消亡成了过眼烟云,有的则一直话到现在,如洋泾浜语“chopsticks(筷子)”就留到英语词典里去了。
繁荣的经济文化和频繁的交往使上海话成为吴语中发展最快的方言,即使一些别的方言中很稳定的常用词也在上海150 年里发生变迁。相当于普通话“很”的副词,沪语中就先后有“野、邪、邪气、交关、穷、老、瞎”好几个,现在“野、邪”都只留在了郊县,“穷”已传给了苏州,上海城区里“伊老好”的“老”占了优势,青年人又说起了“瞎”。“你吃饭没有?”开埠时说“侬饭吃啊末?”后来说:“侬饭阿曾吃?”现在是“侬饭吃了伐?”几经更迭。
经历了天翻地覆的上海方言,积累了许多极为生动的词语,表达十分灵活。如形容圆有“的粒滚圆”,形容脆称“刮辣松脆”,形容烫说“热炙普烫”,形容青为“碧绿生青”。“额角头碰着天花板”极言侥幸之喜,“霉头触到印度国”极言倒霉之重,“门槛精到九十六”极言精明之盛。一大批惯用语如“插外快”、“轧苗头”、“牵头皮”、“打回票”、“触壁脚”、“收骨头”、“卖关子”、“吃空心汤团”等等,往往随口说来,言简意赅。青少年还在不断创造和使用新词,如表贬的“大兴”、“戆脱”,表褒的“乓乓响”、“一只鼎”、“瞎嗲”,海派风味隽永。本世纪末又掀起流行语的高潮,新词层出不穷,只好另文详说了。如今上海话已跟着上海人的足迹流传各地,不但在中国处处可闻,而且远布欧澳日美,传播着大上海的民风和文明。
老虎灶上海俗语。是近代上海出现的新名词。指一种专门兼营熟水、浴堂的低档茶馆。20世纪30年代后,随着上海浴室的增多,上海的老虎灶一般不再经营浴室。至于“老虎灶”一词的出处释法不一,一说是“洋泾浜英语”。因为近代上海出现了大量的西洋建筑,这些建筑一般都设有壁炉,并在屋顶上设有多孔烟囱,屋顶的英文为“R00f”,音谐“老虎”,因此这种将烟囱设在屋顶上的灶就叫做“老虎灶”。而江南传统的民间灶头一般是破墙而出,用料大的熟水店的烟囱必须设在屋顶上,于是熟水店也被称为老虎灶。另一种说法则认为老虎灶得名于其形。以前熟水店的添燃料处设在墙外,墙上设计两小窗口,可以看见灶内的情况,这种灶的灶堂如同虎口,两窗如同虎眼,屋顶的烟囱则如同虎尾,于是被称为“老虎灶”。1906年出版的《沪江商业市景词。老虎灶》:“灶开双眼兽形成,为此争传‘老虎’名;巷口街头炉遍设,卖茶卖水闹声盈。”“沪火炎炎暮复朝,锅储百沸待分销;一钱一勺烹茶水。免得人家灶下烧。”正是旧上海老虎 1 . 在上海方言中,“弹老三”是指
A弹三下 B死翘翘 C排行老三 D一种乐器
2 . 在上海方言中,“兜进”是指
A用网兜抓鱼 B肚兜 C放进口袋里 D打落牙齿往肚子里咽
3 . 上海人形容喝倒彩、起哄、帮倒忙一般作
A哇啦三四 B吼死 C倒蓬头 D轧三胡
4 . 上海话“挑上山”是指
A挑起事端 B挑大梁 C起蓬头 D瞎起劲
5 . 在上海方言中,“摆魁劲”是指
A下狠劲 B傲气十足 C使蛮力 D没有一点力气
6 . 在上海方言中,“落乔”是指这个人
A很随和 B很落后 C不讲信义 D有点笨
7 . 在上海方言中,“硬档”是指
A靠得住 B死要面子 C硬撑 D硬挡了一下
8 . 在上海方言中,”绷忒”一般是指
A一种绷床 B受了伤 C没劲 D一拍两散
9 . 在上海方言中,“进庙”是指
A做和尚 B去市场 C被抓进公安局 D给某人烧香
10 . 在上海方言中,“调频道”被用来指
A换话题 B听收音机 C换个女朋友 D调侃
11 . 在上海方言中,”浮尸”是指哪种人?
A淹死的人 B不务正业的人 C很难看的人 D狡猾的人
12 . 在上海方言中,“吃勿落去”一般是指
A吃饱了 B搞不定 C吃不消 D不敢想
13 . 在上海方言中,”海慰”一般是指
A海鲜 B海量 C不愿意 D舒适、实惠
14 . 在上海方言中,“空手道”一般是指
A懂功夫的人 B会变戏法的人 C白吃白喝的人 D说空话的人
15 . 在上海方言中,“轧苗头”的是指
A锄草 B看风向 C摘嫩叶 D轧黄金
16 . 在上海方言中,“夜壶水”是指
A酒 B凉开水 C茶 D尿
17 . “拉台面”在上海方言中是指
A要面子 B摆酒席 C唱戏 D谈判
18 . “失撇”在上海方言中是指
A失明 B失信 C失败 D失算
19 . “条杆”在上海方言中是指
A身段 B旗杆 C擀面杖 D卧底
20 . 上海话里“落帽风”是指
A快速的风 B找不到人影 C一种风气 D如影相随  “上海闲话能变化,但不能消失,它们富于个性,是上海这座城市文化、历史、发展的见证。”上海大学语言研究中心主任钱乃荣说,现在,上海方言正经历第二次转折。
今年3月,一部上海方言大词典将交稿,与此同时,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传出消息,上海将由复旦大学牵头,兴建一个上海方言库,“阿拉闲话”正在掀起又一波热潮。
但在采访的过程中,钱乃荣始终强调,上海方言和普通话,两者没有冲突,它们的关系是互补双赢、和而不同。
上海话最会造新词
钱乃荣说,自元代到清代开埠以前,上海一直是松江府一个三级小县城。上海方言是松江方言在黄浦江流域的一个变体,长期发展缓慢。上海话的大变化是1843年以后。那一年,上海开埠。
由于迅速都市化,上海经济发展,海纳百川,上海话在松江话系统的方言基础上,取得长足的发展。变化最快有两个时期,第一个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它淘汰了松江话系统中一些使用地域过于狭隘的词语,大量吸收了国内外语言的精华,使旧上海话改观为新上海话。
“当时,上海人见一样新生事物就造一个新名词。不少商业活动,在上海话里有了许多词语。”钱乃荣说,如“饭碗头”、“卷铺盖”、“撬边”。还有大量商业词语引申到日常生活中来,如“卖相”、“吃价”、“现开销”、“讲斤头”、“打回票”、“掂斤两”、“真生活”、“耳朵打八折”、“勿是生意经”等。
由于思想的活跃,还产生了大量的惯用语,如“出风头、牵头皮、收骨头、淘浆糊、七荤八素、死蟹一只、勒杀吊死、牵丝扳藤、吃空心汤团、开年礼拜九、悬空八只脚、门槛精到九十六”等等。
部分词语输入“国语”
这时,上海话成为一种对都市文化非常有表现力的方言。不但如此,它还汇集了江南人生活中各种细腻的词汇,如烹调食物,用火制作方法的所有动词:“烧、炒、煎、蒸、炖、笃、焖、煸、烘、汆、溜、熬、爆、脍、炸、扣、烤”等。
上海话吸收了江浙语言的一些词语,尤其是苏州话和宁波话,一跃成为汉语三大方言(北京话、上海话、广州话)之一。此外,大量上海话新词传入了当时的“国语”,如:“自来水、电灯泡、马路、洋房、书局、报馆、博物馆、足球、高尔夫球、黄包车、三轮车、雪花膏、橡皮筋、沙发、马达、课程、咖啡、白兰地、啤酒、麦克风、敲竹杠、出洋相、小儿科”等等,这些词语,现在还保留在我们的普通话中。
上海将有方言大词典
“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是上海话的第二次变化高潮,或许也是转折。其中得失,令人也叹也喜,也悲也思。”钱乃荣说。
这段时期中,青年一代又新造、流传许多贴近生活的流行语,但由于一些原因,上海话中一些有用的方言词在这一代中出现断层和流失。钱乃荣说,他本人在大学生中做过一项调查:在上世纪80年代,几乎人人将上海话当成惯用语。而在最近一次50多个大学生的调查显示,已有三分之一以上不会说了,大致知道但自己不说的更多。
为此,钱乃荣一直笔耕不辍,今年3月,一部上海方言大词典将交稿,是他的导师许宝华、汤珍珠教授和他一起编撰。此前数月,他又有一本上海话最新流行语2500条出版。
“方言,是各地本土文化的基础,能让中华民族语言文化保持多元化,更加灿烂。上海话,是这个城市本土的民俗和文化表现。”钱乃荣说,因此,上海闲话,在普通话基本得到推广的情形下,应该提出和注意保护,上海话能变化,但不能消失。
■沪语探源上海话源自少数民族语言
基本路线:长江以南百越话+来自北方的汉语→吴语,不断南下(春秋战国时期)→传到上海(战国时)→开始发展,融合周边方言(三国时)→现在的上海话
上海话的前身是什么?它是怎样逐步形成、固定成我们现在熟悉的上海话呢?上海师范大学著名语言学家潘悟云给出了答案。
潘悟云说,其实上海话的老祖宗是“百越话”。
百越族是一个少数民族,早在三国以前,长江以南地区遍布百越族的族人,一直延伸到越南。百越族的“百越话”可以说是上海话的前身,但真正促使上海话形成的,还是汉族人。
中原地区的汉族人本来生活在北方的黄河流域,到了春秋战国时,由于北方连年战乱,一些北方的汉族人举家迁徙到南方,在这个过程中,百越族的“百越话”和汉族的汉语相互融合,形成了一种新的语言,因为当时的吴国多使用这种语言,所以被称作吴语。
三国时,东吴的孙权确立了汉语的主体地位。从此,汉语系的语言蓬勃发展,吴语也不例外。从三国至今的漫长岁月中,上海话不可避免地受到周边地区方言的影响  1.宁波话的“黄狗”是:
(2分)
A.专门指黄颜色的狗 B.指打手 C.狗的统称 D.快死的狗
2.关于上海话的“白相”,以下那个说法是错误的:(2分)
A.宁波话中,相同的意思叫“那乌” B.是纪录旧上海的黑白相片 C.跟苏州话和嘉兴话的含义相同 D.“白相”的相是看的意思
3.上海话“辣拉火车高头”是说:(2分)
A.站在火车车顶 B.在火车站 C.在火车里 D.在火车头里
4.关于上海话“老虫”的说法,正确的有:(2分)
A.“老虫”是指老虎 B.与“夜狗”含义一样 C.是一种蛇 D.形容人很脏
5.关于越剧,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2分)
A.越剧是用越方言唱的,所以叫“越剧” B.听得懂锡剧的群众一般也听得懂越剧 C.越剧唱词的“新”应该读作sin D.越剧唱词不是江浙群众的口语,而是经过加工的书面语
6.老上海话中的“洒度”是指:
(2分)
A.浇水 B.一种水平仪 C.酒的度数 D.吃力,累
7.现代吴方言中,以下不会出现的句子是:
(2分)
A.吾卿一道归去 B.咱从无锡去苏州 C.伊昨日讨娘子 D.本书借吾
8.以下不是吴方言父亲的称唿(2分)
A.阿爸 B.阿爹 C.爷 D.老豆
9.在吴方言中,“晴”和“请”的声母是否一样?(2分)
A.相同 B.不同 C.有些地方相同,有些地方不同
单选题:
1.上海话里通常管“今天”叫(10分)
A.今日 B.今夜 C.今朝 D.今天
2.上海话里通常管“昨天”叫(10分)
A.昨日 B.昨夜 C.昨朝 D.昨天
3.上海话里“你”的读音为
([]中为国际音标)(10分)
A.nong B.ou C.yi D.[ne]
4.上海话里“二十二”的读音和上海话中 ____ 相同(10分)
A.尼石而 B.而尼 C.难石而 D.难尼
5.现代上海话中,下列哪个字的发音和其他不同?(10分)
A.鹿 B.六 C.陆 D.露
6.同上,下列哪个字的发音和其他不同?(10分)
A.王 B.望 C.黄 D.横
单选填空题:
1.“侬只小赤佬!”其中“赤佬”可以用 ___ 代替。(5分)
A.垃三 B.瘪三 C.猪头三 D.肮三
2.“阿拉夜饭吃格是油焖落苏。”落苏就是 ___ 。(5分)
A.番茄 B.西红柿 C.茄子 D.萝卜
3.“真倒霉,又被黄牛斩了一刀。”这里,黄牛可能是 ___ 。(5分)
A.屠夫 B.黄色的牛 C.票贩子 D.穿着黄色牛仔服的人
4.“辰光不多了,叫部叉头吧!”叉头是指 ___ 。(5分)
A.出租车 B.面包车 C.直升飞机 D.摩托车
5.“伊老坍板格。”坍板可以用 ____ 代替。(5分)
A.丘 B.洋盘 C.十三点 D.贼忒兮兮
6.哪句是错误的?(5分)
A.侬阿是搭错了? B.侬搭错是伐? C.阿搭错啦侬? D.侬是搭错伐?
7.哪种说法不合乎通常用法?(5分)
A.侬当我洋盘啊? B.侬当我冲头啊? C.侬当我屈死啊? D.侬当我戆大啊?
8.“伊拉专门斩洋葱头。”这句话的意思可能是 ___(5分)
A.他们是加工洋葱的专家。 B.他们敲了一个叫洋葱头的人一笔竹杠。 C.他们既是洋盘也是冲头。 D.他们专骗外国人的钱。
单选题:
1.上海话里的“棺材板”是一种(4分)
A.家具样式 B.昆虫 C.刑具 D.骂人的话
2.上海话里与“曾经沧海难为水”最对应的是(4分)
A.老吃老骗 B.老偷老骗 C.老吃老做 D.老吃老喝
3.上海话里形容“出师不利”的形象化说法为(4分)
A.啊噜啊噜 B.啊兀啊兀 C.啊咕啊咕 D.啊扑啊扑
4.上海话中,下列哪个短语的含义和其他不同?(4分)
A.台老三 B.翘辫子 C.到提篮桥去 D.到铁板新村去
5.上海话中可替代下句中“好歹”一词的像声词是
“好歹我们也认识这么多年了!”(4分)
A.PaPa B.PangPang C.PaoPao D.PanPan
6.上海话中与“金刚钻”相对的是(4分)
A.阿三头 B.阿疴卵 C.阿诈里 D.阿屈死
7.“捣浆煳”在旧上海的原意是指(4分)
A.烹饪中的勾芡 B.混水摸鱼 C.蹂躏雏妓 D.股票交易中跟峰
8.“四马路的女人”在上海话中指(4分)
A.蛮横无礼的女人 B.见过世面的女人 C.失身柳巷的女人 D.猥祟卑鄙的女人
9.上海话里的“包脚布”常常指一种(4分)
A.外国进口布料 B.街头小报 C.限制你自由的人 D.面食
多选题:
1.在上海话中,“我受骗了!”可以用 ____ 代替。(5分)
我中刀了! 我上伊老当了! 我被噱进了! 我闷掉了!
2.在上海话中,下列____ 短语中的“老”没有年华逝去的意思。(5分)
老甲鱼 老屁眼 老鬼 老蟹
3.以下短语不是上海人用来嘲讽近视眼的为 ____ 。(5分)
嘎梁 横梁 木梁 书蠹头
4.不是“读者文摘”标准沪语发音为 ____ 注:[e]为国际音标(5分)
毒责文责 毒Z[e]文Z[e] 毒Z[e]文责 毒责文Z[e]
5.在父亲训斥儿子时,下列哪些说法不能最好地替代北方人所说的“我揍你!”?(5分)
我拷侬! 我喇一记! 我打侬! 我请侬吃生活!
6.吴地方言中,表意为“总共”的副词有(5分)
夯拨郎当 角落山门 一天世界 一塌刮子
7.上海话中“吃的洋籼米”这句话的下半句不是(5分)
发的糍饭嗲 发的糯米嗲 发的糖糕嗲 发的油条嗲
8.上海话中形容倒楣的短语是(5分)
额角头碰到棺材板 霉头触到哈尔滨 霉遭星 额角头碰到天花板
是非题:
1.在上海话中“我吃他的干醋”与“我吃他的老酸”不是相同的含义。(5分)
A.是 B.否
2.上海话中“横竖横”的歇后语为“拆牛棚”。(5分)
A.是 B.否
3.上海话中形容诋毁别人的做法为“戳bi脚”、形容被老师罚站为“立bi角”、形容亲子遗传为“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掘bi洞”中的"bi"是同一个字。(5分)
A.是 B.否
4.旧上海话中“鸟”的一般发音为“Diao”。(5分)
A.是 B.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