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omi woods作品介绍:当年,北京郊区农民怎样艰苦奋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18:54:37
标签:

杂谈

当年,北京郊区农民怎样艰苦奋斗

——记1965年的房山县岗上大队

    房山县岗上大队位于房山县东北部一块岗地上,明代成村。历史上十年九旱,粮食亩产只有几十斤。

    1949年12月,村民吴春山组织本村3户贫农办起了全县第一个互助组,1950年,互助组取得了亩产200斤的好收成,是单干户的2倍。

    1952年3月,吴春山组织10户贫农办起了全县第一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以8元钱、6条毛驴腿(1.5头毛驴)起家,靠人拉犁、人担粪,夺得了农业生产大丰收,使合作社有了5000斤粮食的公共积累。

    为筹集资金解决合作社的农田灌溉,社长吴春山带头卖鸡蛋,大家凑了10多元钱,买大绳、柳罐,开始打井和修渠,引水浇地。

    至1964年,社员们靠双手,自力更生,陆续打砖石井27眼,凿石开泉修筑了库容1万立方米的小水库,垒谷坊坝72道,平坡、削岗、闸沟开荒造农田360亩。

    为发展畜牧业,吴春山将自家养的猪赶到合作社,办起了集体猪场;社员用打草、卖柴的钱买了6头毛驴;吴春山用河北省林业厅奖励他的500元钱和卖掉自家的粮食钱,为集体买了1头骡子、2匹马;合作社用副业收入和贷款买了4头牛和几十只羊。

    合作社选爱护牲口、责任心强、有养畜经验的人当饲养员,坚持自繁自养发展大牲畜,3年繁育了5匹马,并逐步建立起一整套畜牧生产的管理制度。

    畜牧生产坚持饲养员与使役员密切合作,6个月的孕畜实行不出远门、不拉重载、不重驮、不拉碾磨、不驾辕。

    为了保证饲料供应,合作社每年在安排生产计划的同时安排饲草、饲料生产。秋收打场时,派专人收管谷糠、玉米果穗皮、玉米秸、豆秸、白薯秧等做饲料,谷秕喂牛、飞糠喂猪。豆秸经过轧劈后垛起,在春季喂骡马,将草沫再过细筛子,喂没牙的老牲口。

    对饲养员和车把式要求必须做到勤添少给、勤拌料清槽、勤饮水;防牲口惊吓、防毒、防草中土、防急喂急饮、防有汗当风等。至1962年,全大队骡、马、牛、驴大牲畜发展到220头。

    1963年始,社长吴春山搬到饲养室住,与饲养员一起照料牲口,为牲口治病、接生。至1965年,全大队每10亩耕地就拥有1头大牲畜。合作社组织了积肥专业队,管理猪圈、厩棚、羊圈和农户厕所,积制农家肥,每年积农家肥1500多万斤,亩施农家肥1000斤以上。

    社长经常教育社员“一日打柴千日烧”,“细水长流”,“花社里的钱也象花自家的钱一样”。

    全大队上上下下精打细算,一条麻袋修修补补使用十几年,最后成了麻袋片还要做补丁用;平时见到一根草、一粒粮、梳理的牲口毛和马鬃都要收集起来,仅牲口毛和马鬃,每年就可卖20多元。

    合作社生产用的犁、耙、耧、绳、家具、筐、篓、囤、牲口箍嘴、铁马掌等,能自修的就自修,能自制的就自制,能不花钱的绝不花。

    大队有计划地培养农民铁匠、木匠、瓦匠和编筐、漏粉、榨油、做豆腐的技术人员,社员们自采荆条编制编筐、篓。大队惟一的1036元购买羊贷款,在1954年即还清。

    1958年,大队将下拨的7500元建猪圈贷款退回,农闲时,组织社员上山采石,仅开支800多元就因陋就简建起80多间猪圈。至1965年,大队还清了建立合作社时社员的全部投资。

    从1949年建立第一个互助组时,互助组就积极组织群众在荒坡荒沟栽树,没有钱买树苗,就到十几里外的大石河边拔些河柳回来栽。

    初级社期间,社员们凑钱买了400斤杨、柳插条,掐段后,栽植在村东的荒沟里。以后社里划片封山,栽植柴树、果树,年年在沟、坡、道边、场院边地、村周围废地植树造林。合作社成立了护林委员会,制定了护林公约,建立了人人造林,人人护林制度。至1965年,大队建造的209间房全部用集体的材树,社员建房大部分也用的是集体的材树,当年全社社员人均有230株材树、140多株果树。

    1964年,全大队粮食亩产403斤,比1957年提高44%,提前实现了《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亩产“过黄河”的粮食生产指标。1958年~1964年,大队累计交售公粮85万斤、皮棉1.86万斤、油料2.12万斤、蔬菜30多万斤,累计发展大牲畜255头。1964年,大队实现总收入132233元,比1957年增长81%。

    1965年,全大队有129户,564人,有耕地1787亩。当年,全大队大部分农户有余粮,家家安了电灯,很多社员户买了新自行车,80%的社员有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