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女卡提粘土人:长宁区六项措施培育党员志愿者工作室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5 23:29:22
上海长宁区活跃在社区的党员志愿者工作室84家,已培育出10个社会组织,李琴工作室、俞静工作室和上海先行民商调台中心、上海青聪泉儿童智能培训中心等,在全市甚至全国都有一定的知名度。近期,长宁区委组织部制定并推行6项措施,进一步加强全区志愿者工作室建设,发挥志愿者工作室在促进社区建设、完善社区管理、补充社区服务中的积极作用。

  加强工作室的人才培养。建立工作室领军人物和专家人才库,开展长宁区‘十佳’工作室领军人物的评选活动;通过完善“双向培养”(把工作室的党员培养成骨干,把工作室骨干培养成党员)机制,探索建立专业化、职业化工作室社工队伍,形成百名工作室社会工作骨干人才;探索工作室志愿者工作枢纽型管理、经常化储备、常态化服务、品牌化培育、项目化配置、信息化支撑、制度化激励的工作模式,扩大工作室志愿者队伍的数量,从2011年起,用三年的时间培育发展工作室总量达到200个,建立一支数千名工作室志愿者队伍;倡导志愿精神和公益服务,形成一支由万名党员为骨干,既有专业优势又热心参与志愿服务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让广大群众受益。

  规范工作室的管理和服务。支持和引导组织形式相同、业务范围相近的工作室,通过资源整合和互补达到一定的规模和条件,登记注册成为社会组织法人。扶持和鼓励不符合现行社会组织登记注册条件的工作室,进入孵化基地,实行备案登记制度,由各街镇及区有关职能部门具体负责实施;制定工作室规范化服务标准,开展工作室星级评估工作,建立健全工作室运作社会化、考核制度化、服务专业化、项目品牌化的“四化”验证体系,定时、定点、定人、定内容的“四定”服务体系,以及服务绩效、项目受益、资金使用及服务对象满意度等项目运作体系,形成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律自治”的管理平台。

  加快推进工作室信息化进程。建立工作室基础信息数据库,纳入长宁区党建信息平台“一网覆盖”;利用上海虹桥志愿服务网平台,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打造工作室组织化、专业化运作社会志愿服务体系,提高工作室的品牌公信力;发挥大口、系统、街镇及工青妇对工作室的指导服务作用,寓管理与服务之中,推动工作室项目化、社会化和市场化自主运作,动员社会捐赠,扩大居民参与,营造社会关注、支持工作室发展的良好氛围。

  明确职责任务,完善工作机制。建议成立由区社工委牵头的志愿者工作室发展推进小组,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工作室培育、管理和扶植;区委组织部主要负责工作室党建和培育发展工作;社工委主要负责工作室领军人物和骨干队伍的培养培训和工作室规范化建设工作;区委宣传部则要做好工作室信息库开发管理和志愿者队伍建设;区财政局主要负责工作室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和定项委托公共服务的资金管理;区民政局(社团局)主要负责工作室备案登记和制定定项委托实施细则和第三方评估办法;各职能部门和街镇要高度重视工作室建设和发展工作,将工作室建设工作纳入部门、街镇和居委会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充分发挥工、青、妇,“凝聚力工程”学会、社会组织联合会等组织对工作室的枢纽式管理作用和资源优势,使其成为工作室培育发展的“孵化基地”。

  加强党建引领,坚持分类指导。以推进区域化大党建工作为抓手,逐步完善工作室党建工作体系,在区委组织部的总牵头下,联合“凝聚力工程”学会、区党员服务中心、区社会组织联合会、社区“三个中心”;加强工作室建设,坚持分类指导,突出建设重点,推动规范有序发展。做大一批成熟度较高的品牌工作室,做实一批公信力较高的公益性工作室;将工作室作为枢纽型和公益性社会组织的主要来源,实行分类指导、跟踪培养,帮助其形成成熟的运作机制,发挥其引领示范作用。

  加大工作室扶持力度,营造良好的培育发展环境。加大政府资助服务项目委托工作室实施的工作力度,在扶植培育社会组织专项资金中,建立工作室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工作室运营补贴、项目补贴和奖励;各级党组织和相关职能部门,在扶植和培育工作室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中,通过人才培养的专项资金、党组织活动经费和相关工作经费等运作,在财力上给工作室必要的支撑。(长宁区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