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前奏锁喇独奏:虚拟世界 现实和谐——构建和谐网络社会的路径探幽 - 消费导刊 - 中国科技引文索引数据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2:15:42

虚拟世界 现实和谐——构建和谐网络社会的路径探幽

发布-bianjibu | 查看-309| 发表时间-2009-6-23 转播到腾讯微博

国家级学术期刊,杂志社直征2011年稿件,两天内回复,次月出版,500元一版面,杂志社地址汇款。xfdk@sina.cn 电话01067605557

《消费导刊》(CN11-5052/Z, ISSN 1672-5719)原名《中国轻工业经济》,曾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1992版)(1996版)

黄立坚   长沙学院法学与公共管理系  

[ ]网络社会是现实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并反过来对现实社会产生巨大冲击。网络社会作为虚拟世界,在很多方面有别于现实社会,但追根溯源它仍然是现实社会的延伸,因此探究构建和谐网络社会的路径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解决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网络社会  异同比较  和谐构建  路径探幽

作者简介:黄立坚(1971—),女,汉族,湖南株洲人,长沙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大学德育。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7718日发布的“第二十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表明,截至今年630日,我国我国网民总数达到162亿人,网民数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随着因特网的迅猛发展,网络虚拟空间日益成为人类社会生活、生产和科研全新的天地,引发了人类认知方式、生存方式和交流方式的革新。现代文明社会的进步已离不开网络社会提供的信息资源,通信环境,乃至生产、交换、生活环境。网络虚拟空间已经形成完整的社会形态,成为一个不同于现实社会的网络社会。如何构建和谐的网络社会,是促进网络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也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需要解决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的异同比较

网络社会的严格定义还在争论之中,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和社会模式,网络社会存在于因特网相关的物质载体之上,如计算机、交换机、光缆和电缆、电源线、无线电波等。由世界各地的网民通过因特网组成的网络社会作为客观存在,它既不是物理的,也不是心理的,而是数字化的。网络社会存在明显的社会属性,它满足了构成一个社会的必要条件。即有网民,能共同劳动,可思想交流,能消费,能娱乐。网络作为一个社会,就有了自己的社会意识、社会观念、社会分工、行为准则和法律法规。因此网络虚拟空间可以看作一个独立的网络社会。

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相比,有明显不同的特点。

第一,网络社会的主体是网民,而不是公民。在这里没有国界之分,没有地域之分。一个人无论身处何地,只要能与因特网接通就能进入。第二,网络社会成员的参与无需物质身体到场,而是以言论、行为表明自身的存在。世界各地的网民可以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参与网络社会活动,网络社会是永远活动着的社会。第三,网民完全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需求等心理倾向组成虚拟社区、按照自己的意愿参加社区活动。网络社会正在将全世界的人进行重新组合,第一次使全世界范围内的自组织结构成为可能。第四,网络社会是一个自治社会,没有政治权威,只有民间声望;没有身体惩罚,只有谴责驱逐;没有物质奖励,只有语言表扬。第五,网络社会是一个容易对所有成员进行全方位监控的社会。但是,由于网民数量巨大,全部监控并不容易,由于技术上的原因,匿名性、隐蔽性、自由性仍是网民活动的特点,也是网络社会的魅力所在。第六,网络社会的存在受到技术条件的限制,有其自身的脆弱性,黑客攻击、网络故障、法规限制等都可能引起网络社会大面积的瘫痪或消失。

网络社会尽管异于现实社会,却始终是现实社会的别样表达和延伸。首先,网络社会是现实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网络社会的主体网民来看,网民不能脱离现实的人而独立存在。如果一个人在现实世界中消失,不再参与社会活动,相对应的网民也就停止了在网络社会中的活动。从网络社会的载体来看,网络社会不能脱离现实社会而独立存在。构成因特网的物理设备,如电脑、交换机、光缆或其它网络设备都是现实世界中的物质,是在在现实社会中生产、制造的。网络社会的活动反应也是存在于因特网设备中客观存在的光信号、电磁信号中。从网络社会活动的规律来看,网络社会不能脱离人类社会的活动规律。网络社会的主体――网民的活动,仍然是现实社会中人的活动的客观反应。因此网民的活动规律依赖于人在现实社会中的活动规律。其次,网络社会对现实社会产生了越来越宽泛的影响。一是网民的组成极具代表性。目前我国网民有1亿多,超过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其中18岁以下占15.8%18岁至30岁占55.1%30岁至60岁占28.160岁以上占1%。可以看出,网民往往是现实社会中最活跃的一部分,特别是青少年和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中年人占极大比例。二是网民在网络社会中的活动多种多样,基本反应了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网民活动中最主要的方面有:休闲娱乐、获取信息、学习和知识浏览、社区、论坛与交友、对外通讯和联络、学术研究、获得各种免费资源、网上金融、情感交流需要、网上购物与售物、商务活动、交流个人观点和看法。三是网络社会中的信息传播无论是速度、范围、深度还是影响面都在引导现实社会中的媒体关注方向。近年来,不少社会热点都是先从网络社会中传播开。如南丹煤矿事故、孙志刚事件、北大博士招生事件,印度洋海啸事件。还有一些事件本身就是网络社会的产物,如“芙蓉姐姐”事件。目前九成以上的网民通过网络社会来了解新闻、信息和热点。四是网络经济蓬勃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尽管2000年以来网络经济有所回落,最近又开始升温。20058月提供网络信息搜索服务的百度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上市首日市值40亿美元,超过了以前也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另外三大中国网络公司:网易、新浪、盛大三家公司当天的市值总和。

二、构建和谐网络社会的现实紧迫性

网络社会对现实社会的挑战和冲击,影响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网络社会要达到这样的和谐程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第一,网络社会的法治建设刚刚起步。网络社会活动一般存在很强的匿名性和隐蔽性。利用网络社会的匿名性和隐蔽性进行违法犯罪越来越多。网民、网络服务提供者、网络信息提供者在网络社会的权利和义务大多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黑客入侵、病毒泛滥会给网民和网络社会组织带来财产损失。网络作品著作权的归属,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还在争论之中。绝对自由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盛行。网络社会刚刚形成,网络社会的立法,目前还处于探讨的阶段。在中国,目前不仅网络社会法律是一个新事物,而且就连网络社会也还是很新的事物。从法律的角度研究网络,规范网络行为,保护网络社会的发展,还需要一个过程。我们目前正处在这个过程的探索和初始阶段。其中的问题还没有充分显示,而法律又有着相对的稳定性,因此可以预计网络社会的法治建设还有一个很长的过程。

第二,网络社会的道德观念还处于较低水平。网络社会是一个无中心的资源共享、多元价值共存的社会,各种道德的非道德的和不道德的信息充斥网络空间,建立在现实社会基础上的传统道德规范不能适应网络环境而受到严峻挑战和巨大冲击,使其约束力明显下降甚至形同虚设。扬州大学烹饪学院一项问卷调查表明,有三分之二的中小学生认为,上网可以不讲诚信,可以互相欺骗。多数学生表示自己曾经在网上欺骗别人,心里并没有不安,因为自己也曾经或正在被人欺骗。对于成年人来说,由于在网络社会可以用不同身份与别人交流,而不用担心被揭露,很难保证大多数人有自制力能以现实社会的道德规范来要求自己。

第三,网络社会中的思想观念五花八门,没有形成健康向上的主流,整体略显颓废。在网络社区的各大论坛中,只要涉及社会现象,不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网民的反应大多偏激,充满误解。特别是一些网络文学作品,其中所蕴涵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值得我们关注和担忧。《第一次亲密接触》、《告别薇安》这些有名的网络文学作品中都呈现出一种另样的气氛。而网络社会中的“名人”,从木子美到竹影青瞳,从流氓燕到芙蓉姐姐,是应该成为网络社会关注的主要焦点还是另类观念的泛滥,还值得我们认真思索。

第四,网络社会没有明显的空间和时间限制,难以抵挡反动、落后、不健康内容的侵蚀。由于技术上的原因,网民都在一个非常自由的环境下接收和传播信息,使得有用与无用、正确与错误、先进和落后的各种信息充斥网络,淫秽、色情、暴力、丑恶内容广为流传。随处可见的黄色网页和极力宣扬资本主义落后价值取向的西方文化的渗透,造成了网民特别是青少年网民是非观念模糊、道德意识下降、社会责任感弱化,民族观念和爱国主义思想淡漠。平等、友爱、公平、正义、纪律、诚信,这些和谐社会思想观念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三、构建和谐网络社会的路径探幽

构建和谐网络社会的目标是要培养网民理性的民主法治意识,引领健康的社会思想和文化发展方向,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和精神生活水平。网络社会是现实社会的一部分,有着和现实社会相似的发展变化规律,也有网络社会独有的特点。此中凸显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的异同,方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一,发挥网络多媒体信息的特点,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占领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 在网络社会中,一切活动通过声音、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媒体来进行。网络信息的多媒体特性,有着传统信息无法比拟的优势。特别是网络社会交流方便,促进了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增加了各种思想观念的传播渠道。网络信息的这种优势既可以起到重要的建设作用,也可能成为一种不可小视的破坏力量。在网络信息传播中,网络媒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相关主管部门应当要求网络媒体传播先进文化,凝聚力量,促进社会活力;也可以要求网络媒体促进信息公开、开展监督,维护社会公正,推动社会有序发展;还可以要求网络媒体在舆论监控,民意收集,舒缓矛盾,安定社会上起重要作用。但网络媒体大多是商业机构,社会责任与商业利益多少有冲突之处。目前我国有影响的网络媒体,主要由民间商业机构经营,许多还是境外上市公司。除了对这些网络媒体坚持管理和引导外,在建设非盈利性的网络媒体方面,应加快步子,加大力度。国外有影响的政党和民间团体都有利用网络来宣传和扩大影响。如美国的民主党和共和党都建立了网站,大张旗鼓的宣扬各自的政治主张。中国国民党也有自己的对外宣传窗口。而敌对势力和邪教组织更是利用网络的无界性和匿名性,千方百计进行渗透,破坏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我们也可以利用网络社会,在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上发挥重要作用。

第二,切实加强网络社会的法制和思想道德建设。我国网民占公民总数的一成,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针对这一群体的立法工作却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目前与网络社会相关的法律法规有了一些,但条目林散,内容不全。应该制定以加强网络社会和谐发展为目的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网民、网络服务提供商、网络信息提供组织的法律约束力。在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网民的道德感普遍弱化,诚信友爱受到严重挑战。根据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观点,人的道德发展有一个从无律到他律,最后发展到自律的过程。在网络社会中,他律因素已经不存在或很少,网民必须具有自律精神才能做出道德行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网民道德自律。一是提高网络道德认知水平,规范网络道德,通过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制定相应的网络道德行为规范;二是重视网民道德情感、信念和意志的培养和教育;三是规范网络道德行为习惯。除了网民道德自律外,还要建立一套伦理制度,通过集体行动和技术手段对网络社会中有悖伦理道德的恶行进行处罚,对善行予以肯定,对为善的主体予以鼓励和奖赏。

第三,客观评价、利用和发展网络语言。网络语言是从网络社会发展起来的一种语言时尚,突出的表现为网络群体约定俗成并迅速流行开来的诸如网络缩略语、网络流行语,以及网络习俗符号。究其本质,是经网民形成的一种适应网络信息交流活动需要的工具。网络语言在青少年群体中有着特别的地位,能够使用网络语言就能以时尚、新潮自居,因此理解网络语言有时候是进入青少年内心世界的钥匙。目前一些网络语言也在现实社会中流行。网络语言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渗透力、推进并改变着人们现实的语言生活,成为当今我国进入数字化信息时代的一种十分现实、生动的写照。我们无能拒绝也无法排斥网络语言,纵观历史,每一种新文化的兴起,都会带来一些新的词汇。比如股市语言“熊市”、“牛市”,足球语言“雄起”,都早已深入人心。因此,对于网络语言,我们应采取和网络社会舆论建设、法律和道德建设不一样的方式,以一种开放的胸襟,引导其发展。如果那些网络语言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自然会为大家所接受,成为优秀文化中的新的组成部分。

第四,重视网络社会在青少年中的影响,加强青少年网民的监管和教育。青少年网民在网络社会中有着相当大的比例,有相当大的影响,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调查表明,城镇中小学生中95%上网。新鲜的网络社会体验对青少年极具吸引力,过渡沉溺于虚拟的网络社会中必然带来一系列问题。一是网络社会还处于初级阶段,不完善、不成熟,加上法律和道德规范不健全,网络社会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和负面作用日渐凸现。二是网络社会中信息量呈爆炸式增长,各种信息鱼龙混杂,让分辨力较差的青少年无所适从,心绪不宁,造成了思想混乱。三是网络社会带来虚拟的人际关系,青少年很难把握其与现实社会中人际关系的区别,导致不同程度的心理和行为问题。网络社会的发展是现实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不可抵挡的时代潮流。因此对青少年网民,不能简单的采用封堵的方法,而是要注意疏导,利用网络社会的特点,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端正上网动机。同时,利用法律的、道德的、技术的手段,及时清除网上垃圾,避免其对青少年的污染,塑造完美人格。

 

参考文献

[1]曼纽尔·卡斯特,网络社会的崛起[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4]金镇,张继兰,网络信息传播与和谐社会关系研究[J],现代情报,2006,(7

[5]张品良,网络传播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J],理论与改革,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