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海县旅游景点:蒋经国挥拳打倒暴徒抱得美人归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18 08:06:10
 有舆论称:蒋方良是一个没有声音的人,在蒋介石病逝后的每年“双十节”庆祝大会上,她都出现在阅兵台一角,形单影只,从不抢眼。蒋经国病逝后,她悲怆地坐在轮椅上送葬,终于成为注目焦点。她虽受瞩目,却依然隐秘,不被了解,少有人知道她在台湾如何自处,以及她内心深处的喜怒哀乐。蒋方良不求名利,不揽权势,把一生完全奉献给中国丈夫、儿女。

  蒋方良的俄文原名叫芬娜·伊帕季耶娃·瓦哈列娃(简称芬娜)。对于她的出身有两种说法,一种说蒋方良的娘家原是个大地主,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家产被充公,变成小康之家。一种说蒋方良出生于普通铁路工人之家,从小父母双亡,是苏维埃政府把她抚养大的。18岁那年,她与在苏联乌拉尔重型机械厂工作的中国的铁腕人物蒋介石的长公子蒋经国结下了一世情缘,从而改变了她一生的命运。关于蒋方良与蒋经国的结合,还有一段令人称道的英雄救美佳话。

  蒋经国是1925年底赴苏留学的。那时正值国共两党合作抗击北洋军阀的时期,受新思潮与共产主义宣传的影响,许多有志青年都把赴苏留学当作最有实际意义的一步革命行动。蒋经国是热血青年,自不甘落人后,他多次给父亲写信,要求支持他赴苏留学。蒋介石当时还属国民党左派,标榜“以俄为师”,便答应了他的请求。当然,蒋介石也有自己的考虑,他让蒋经国赴苏学习的主要目的,是想让他学一点政治理论,特别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学说,以便将来对中国作出更大的贡献。

  天有不测风云,正当国共两党合作进行的北伐战争推进到长江中下游之际,蒋介石从背后向革命势力开了一刀,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反共清党政变,致使中国上空乌云翻滚。中苏两国也因此而变恶,蒋介石的长公子被斯大林一度充当人质,送到俄国西伯利亚进行改造。在此期间,蒋经国以极大的工作热情与政绩赢得了同行与苏联当局的信赖,被调到斯夫洛斯克“乌拉尔重型机械厂”任技师,后升任副厂长。

  就在蒋经国任职重型机械长领导期间的一天晚上,他从工厂走回宿舍,当他走到工厂旁边的小树林边时,看到一个彪形壮汉正拦截一位下夜班的青年女工,欲施暴力,意图不轨。蒋经国连忙上前制止,那壮汉见他个子小,不将他放在眼里,大声喝到:“你给我滚开!”

  蒋经国气愤至极,他一言不发,挥拳向大汉猛击,三拳两脚就把大汉打倒了。大汉急忙爬起来跑了,姑娘此时回过神来,非常感激这位尼古拉(蒋经国的俄文名字)厂长。蒋经国问姑娘叫什么名字?姑娘告诉他叫“芬娜”,是刚从技校毕业分到他们厂工作的。这一段英雄救美人的传奇遭遇,使他们暗暗相爱了。

  在以后的日子里,每逢蒋经国到工厂技校上课,芬娜必去听课,并且坐在第一排。在一个周末,勇敢的芬娜主动邀请尼古拉厂长跳舞,舞间她向他表示了真挚的爱,当然,芬娜是在蒋经国危难时刻向他表示爱慕之情,决没有想当中国的“第一夫人”,更没有想到她能够当上中国的“第一夫人”。

   1935年3月,蒋经国与芬娜,这对异国的情人,在苏联党政机关的特别批准下结婚了。婚礼是隆重的,披着雪白礼服的新娘和西装革履的新郎,首先向列宁、斯大林的画像三鞠躬,然后互相鞠躬,信誓旦旦:“相亲相爱,白头到老。”

  对于这段异国恋情滋生的经过,蒋经国在《我在苏联的日子》一书中轻描淡写地这样提及:

  “我在乌拉尔重型机械厂那几年,芬娜是我唯一的朋友,也是我的部属。她最了解我的处境,每逢我遇到困难,她总会表示同情并加以援手。1935年3月,我们终于结婚……”

  另据他们的媒人——龄高八十的玛丽亚,在西伯利亚接受台湾记者采访时回忆:少女时代的芬娜不仅面目清丽,走路姿态也特别高雅迷人。这对情侣常去海边游泳,“尼古拉很听芬娜的话,他对她所做的事,也都很满意。”

  就在蒋经国结婚当年12月,芬娜生下了他们的长公子蒋孝文,小名爱伦。翌年,又生下一女,取名蒋孝章。回国后,又于1945年和1948年分别生下了蒋孝武与蒋孝勇。三男一女的文、章、武、勇均为“老总统”蒋介石所赐。

  20世纪30年代末,孝文出生。

  爱伦出生后,使蒋经国“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心灵得到了很大的慰藉,对芬娜更加宠爱。西安事变爆发后,蒋经国心急如焚,向苏联当局数度提出回国申请,均遭拒绝,同时还取消了他候补共产党员的资格,撤销了他的一切职务。此际,芬娜替丈夫担起生计重担。蒋经国在笔记中写道:

  “我的情绪极度低落,朋友亦渐渐远离我。这6个月的艰苦日子,一家3口只靠我妻子的收入维生。我太太有空安慰我的时候,我就尽量松弛一下”。

患难与共时 状似亲母子

  宋美龄与蒋经国都是蒋介石生前最亲近的人,两人的关系决非单纯的蒋家事。由于年龄上只差十三岁,宋美龄似乎一直不敢以母亲自居,蒋经国也只是在遵从父命下保持最起码的礼貌与尊敬。为了让这两个人能和睦相处,蒋介石是花了一番心思的。而在1944年后的一段时间里,这对名义上的母子同心协力辅佐蒋介石倒也患难见真情:宋美龄把对蒋介石的照顾全部寄托给蒋经国,蒋经国也确能尽忠尽孝,甘冒最大危险守护父亲。

  因为生母毛氏的原因,蒋经国对宋美龄这位取母亲之位而代之的女人一开始并无好感。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与宋美龄举行婚礼时,其元配,也就是蒋经国的生母毛福梅依然在奉化溪口老家照顾家事,直到1939年12月,日本飞机轰炸溪口时罹难。对于母亲苦难的一生,蒋经国心中虽然不忍,却又万般无奈。当宋美龄嫁入蒋家,在三十八件蒋经国至宋美龄的函电中只有一件称“母亲大人”,其余均称“蒋夫人”,足见双方有相当大的隔阂。

电话一接通 先叫“姆妈”

  但出于对父亲的尊重,蒋经国对宋美龄表面上还是毕恭毕敬。据1937年至1949年间专门负责蒋介石及党政军机关的电话接转、监听工作的王正元回忆,蒋经国当时对宋美龄是极尊重和孝顺的。每当电话一接通,他总会先恭恭敬敬地用宁波方言喊一声“姆妈”,然后再说:“我是经国呀。”所以宋美龄常在人前人后称赞说:“经国是最讲礼貌的。”

  不仅是对宋美龄,对其他人蒋经国也是十分讲礼。年龄相仿者,如秘书沈昌焕、俞国华、周宏涛、曹圣芬等人,蒋经国在电话里一向都称他们为某某兄,从未直呼其名;蒋经国对父辈长者,如何应钦、张治中、钱大钧等人一律称“伯父”。

  这些都是表面功夫。随着时势转变,蒋经国与宋美龄的关系才真正变得亲密起来。

  当蒋介石因戡乱军事失利引退,宋美龄衔命赴美奔走,图挽狂澜,在蒋介石身边惟一能分痛苦、任劳怨、忠心随侍的亲人就只有蒋经国。于是蒋介石与宋美龄间、宋美龄与蒋经国间,函电频繁。出于对蒋介石的个性知之甚详,许多不便直接函告之事,宋美龄常藉蒋经国代为转报。而在这方面蒋经国一直是做得很出色的。他永远是把最好的一面给蒋介石看,蒋介石自然对他越来越有信心。

同心协力襄助老蒋

  不过,相较于宋美龄的全心相托,蒋经国一开始还是抱有戒心。直到国民党政策撤到台湾,蒋介石复出,蒋经国也逐渐去除心理上的不平。此后两人彼此关怀,并同心协力襄助蒋介石。

  1975年,蒋介石去世前夕,蒋经国与宋美龄上演了彼此关系最融洽的一幕。据说,病榻中的蒋介石曾多次紧握蒋经国的手说:“孝顺汝母,则余可安心于地下矣!”又以宋美龄的手加于蒋经国手上,叮嘱他“要以孝父之心孝母。”蒋经国敬谨回答:“儿当谨遵父命,过去如此,今日如此,日后亦永远如此。”言罢相对而泣。

  蒋介石去世后宋美龄远赴美国,留下蒋经国一力担起台湾的前途。其间两人也常有函电往来。外人评述,这时蒋经国对宋不但“以母侍之”,亦以“良师待之”。面对如此乖巧的儿子,宋美龄也完全放松,甚至对其落泪哭诉心中的不满。

  据中央社援引一名原解放军退役军人刘宁川称,他曾在福建军区特种部队空军情报科服役,专责搜集台湾军方情报。1979年美国与大陆建交时,他们曾监听到宋美龄与蒋经国的一段电话。当时宋美龄打电话给蒋经国,表示美国背叛了台湾。宋美龄在电话中边说边哭,蒋经国则多番好言安慰。

  还有消息表示,母子二人的互相关心不仅是在场面上,私下里也有。两人一度常互赠礼物,宋美龄赠送的有皮鞋、大衣、放大镜、饼干、糖食等;蒋经国则敬献时果珍馐,包括冬笋、柿子、枇杷、梨、荔枝、肉松、燕窝及水年糕等家乡味食品。

  蒋家抵达台湾后,人丁兴旺,到蒋家第三代时,已成为一个几十口人的大家庭了。蒋介石的孙辈主要有:蒋经国与蒋方良的4个儿女:蒋孝文、蒋孝章(女)、蒋孝武、蒋孝勇;蒋纬国与邱爱伦的儿子蒋孝刚,以及蒋经国与章亚若的一对双胞胎儿子蒋孝严、蒋孝慈,总共7人。若论国民党的“太子党”,首当其冲的就是蒋家第三代--蒋介石的孙辈、蒋经国的子女。

  蒋孝文是蒋氏家族正宗嫡传长孙,人长得仪表堂堂,且聪明过人,蒋介石、蒋经国都曾对他寄予厚望,宠爱有加。然而,天生顽劣的个性,加上祖父的娇惯,蒋孝文非但未能成才,反而变为一个纨绔子弟。

  1949年,国民党兵败大陆,蒋孝文跟随祖父、父亲抵达台湾,入台北成功中学读书。在校期间,蒋孝文调皮依旧,常常夜不归宿,学习成绩一塌糊涂,偏偏蒋经国又望子成龙,每次检查成绩,蒋孝文都要挨训。

  蒋介石对孝文在校学习成绩并不关心,他喜欢这个孙子,是因为孝文喜欢枪支,结果,蒋介石就常常向孙子介绍各种武器的性能,鼓励他去打靶、练枪法,还常常带着他去打猎。因此,从中学时起,只要放学回家,孝文便枪不离手,左右摆弄。

  有一次,孝文回家,钻到蒋介石卫士宿舍把玩爷爷给他的左轮手枪,一名叫李之楚的卫士回室休息,孝文见他进来,便举枪喊道“不许动!”李之楚开玩笑说:“哎,别随便拿枪乱指,会闹出人命的!”话音未落,“砰”的一声,李之楚就倒在血泊中了。孝文吓得不知所措。好在枪弹未击中要害,李之楚被送往医院,捡回了一条命,但留下了终身气喘的痼疾。

  枪击卫士事件发生后,台北朝野一时闹得沸沸扬扬。百般无奈,蒋介石、蒋经国只得将他送往美国,入加州伯克莱商业学校读书,学习企业管理。不过,蒋孝文只身一人来到美国,没了父亲的严格管束,益发自我放纵,为所欲为。1964年,因驾车违章,闹进奥克兰地方法庭,被判罚入狱3天。

  那一年,美国《新闻周刊》曾以《谁丢面子?》为题,无情揭露了此事。这样,蒋孝文在伯克莱商业学校没有拿到学位,不得不提前离开加州。后来蒋孝文在华盛顿逗留期间,又因向保险公司谎报失窃钻戒一枚,差点酿成大祸。最后,蒋孝文由于屡肇事端,被美国移民局列为“不受欢迎的人”,竟然被驱逐出境……。

  国民党“第一太子”的种种劣迹,曾是台湾社会茶余饭后的第一热门话题。蒋孝文返回台湾后,虽然与徐乃锦结婚,并有了一个女儿蒋友梅,但其顽劣之性仍未收敛,依旧花天酒地,纵情声色,人人为之侧目,将其视为“公害”。

  回台后不久,蒋孝文因为酒后开快车,将一国民党军队的下级军官张惠云碾死。事发之后,蒋孝文竟然让同车的陶锦藩出面,代为受过,私下送给死者家属20万台币了结此案。

  骄奢淫逸的蒋孝文见父亲对自己失望至极,自知无论如何奋斗终不会有什么结果,于是更加意志萎靡,堕落不堪。加上酒色无度,1989年4月14日,身体羸弱的蒋孝文终因喉癌细胞扩散救治无效,在台北去世,终年仅54岁。

  蒋孝章于1936年在苏联出生,取名爱理。第二年,蒋经国与蒋方良就领着她以及比她大一岁的蒋孝文返回了中国。蒋家第二、第三代中,多男少女。从经国、纬国到孝文、孝武、孝勇、孝刚以及章孝严、章孝慈,除了孝章一位千金外,清一色几乎都是男性。所以蒋孝章这个难得的“唯一”在蒋家的地位就格外优越,备受长辈宠爱。

  蒋孝章的启蒙与初等教育是在大陆完成的,1949年以后,又在台湾接受了中等教育,1958年22岁时,孝章赴美国留学接受高等教育。蒋孝章在台湾就读中学期间,由于家世过于显赫,同一年龄层的男孩子都不敢与她接近。后来远赴美国留学,蒋经国对她一人在外实在放心不下,于是就委托从小就在美国生活的台湾“国防部长”俞大维的儿子俞扬和就近关照,然而蒋经国自己也未料到,不久之后,就传来了蒋孝章与俞扬和萌生恋情并私定终身的消息。

  消息传来,确实给台湾“第一家庭”带来了不小的风波。在蒋经国看来,女儿完全可以选择比俞家更好的门婿。如今,蒋孝章与俞扬和相恋并私定终身,蒋经国的计划被完全打乱。更令他失望的是,俞扬和已从国民党空军退役转而经商,这就意味着自己未来的女婿在仕途上可能毫无作为。

  婚后,蒋孝章便定居于美国加州,每年定期携子返台省亲,拜访家人尽享天伦之乐。蒋经国看到木已成舟,也曾多次劝说女婿返回台湾,希望俞扬和能够在政治上有所发展,孰料,女婿每次都说,“谢谢,我对官场没有任何兴趣。”

  诚如俞扬和所言,蒋经国唯一的女婿始终未曾介入台湾政局。尽管如此,他在美国也为台湾工商界兼管一些海外的业务工作,担任“中华航空公司”和“中华造船公司”的技术顾问。虽然他几乎不去台湾,但是俞扬和依然未入美国国籍,仍自视是“'中华民国'的子民。”

  蒋孝武1945年出生于老家奉化,从小心眼多,而且吝啬。蒋介石每每坐在椅子或沙发上看着两个孙子嬉闹时,常对身边的人说:“这个孝武啊,眼睛经常动不动就眨呀眨的,可见他是个计谋多端的'鬼灵精'。”

  随着年龄增长,蒋孝武的性格变得倔强、任性。中学毕业后,孝武曾在凤山陆军军官学校接受过短期军事教育,后进入台湾大学政治系就读。1969年赴德国留学,毕业于慕尼黑政治学院。返回台湾后,于1974年获“中国文化学院中美关系研究所”法学硕士学位。

  蒋孝武在台湾社会谋求发展之时,正值蒋孝文身染恶疾、病魔缠身、几乎成了废人,因此蒋家上下均把未来的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蒋孝武从德国留学归来后,蒋经国首先安排他进入素不为人所重的文化事业系统磨练,一则树立形象,二来也测试一下“孺子”是否“可教”。

 
蒋孝武第一任妻子汪长诗

  为使蒋孝武尽快进入所应扮演的角色,蒋经国还在蒋孝武1969年刚刚从德国归来后不久,就安插他在国民党党务部门见习,熟悉情况。从主持台湾“中央广播电台”工作开始,蒋孝武就开始涉足国民党的情报系统。

  到1976年,蒋经国又安排他出任“国安会议”执行秘书一职,更是直接进入到台湾情报系统的核心层面。当年蒋介石就是循此“快捷方式”,授权蒋经国一步步“接班”的。

  但是,“蒋经国时代”毕竟不等于“蒋介石时代”,蒋经国不可能像往昔其父扶植他那般明目张胆地培养蒋孝武放手抓权,而蒋孝武无论就阅历、经验或是素质、才干而言,与其父、其祖相比,都不能同日而语,他在政治上极不成熟,有待磨砺之处甚多。

  1984年,台湾政坛发生了一件大事:蒋孝武自作主张,秘密策划台湾情报机关与黑社会连手,刺杀了撰写《蒋经国传》的作家江南,在台湾引发了一场“政治大地震”,使“蒋经国时代”苦心经营的“民主”与“法治”形象,毁于一旦。

  为了平息事态,蒋经国只好于1986年将蒋孝武外放出岛,让他远赴新加坡,“屈就”台湾的国民党“政权”驻新加坡商务代表团“副代表”之职,岛内所兼各职一并免除。从此而后,蒋孝武一蹶不振,其政治生命事实上已告结束。1991年6月,蒋孝武因急性心脏衰竭,施救无效而猝逝。

 商海沉浮蒋孝勇

  “三太子”蒋孝勇,是蒋介石几个孙子中最得老蒋宠爱的一个。读完小学、初中后,根据蒋介石的意愿,蒋经国把他送进了相当于高中程度的凤山陆军军官学校的预备班,以后又直接升入正式班,接受高等军事教育。

  按照正常情况,蒋孝勇应该是1972年的那一班毕业,然而,他却被迫中途辍学。原因是蒋孝勇在一次野外训练中脚部受了重伤,久治不愈,再也无法适应部队生活。这一意外事件对一心想在蒋家第三代中培养出一个“职业军人”的蒋介石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蒋孝勇从军校出来后,蒋经国有意让他在经济领域发展,没有安排他直接涉足政治,结果,短短十数年的时间,蒋孝勇就蹿升至国民党“党营”生产事业单位的“领班”级人物,并在台湾工商界占据着举足轻重的显赫之位。

  当然,蒋经国也深知,他的这两个儿子,无论是蒋孝武,还是蒋孝勇,在政治上都还十分稚嫩,缺乏磨练,一时很难成“大气”。所以,蒋经国一直有意识地抑制他们在政治权力圈里过早出头,以防他们“得意忘形”,自毁前程。国民党“十二次全体大会”时,蒋经国把他们从中央委员的候选人名单中删除,就是一个明证。尤其是对于蒋孝勇,蒋经国总是告诫他专注于工商业,做出令人信服的成绩以后,再考虑在政界的发展。

  1988年,蒋经国因病去世。继任中国国民党主席和“总统”的李登辉,对台湾政治体制实施了“本土化”和“非蒋化”的重大改革。面对台湾岛内对蒋氏家族日甚一日的批评浪潮,蒋家第三代“硕果仅存”的实力派人物蒋孝勇,于1989年3月决定急流勇退,举家迁离台湾,远避加拿大,以后又辗转移居美国。对于蒋孝勇的出走,台湾舆论界普遍认为,这是蒋家王朝根拔台湾、“家天下”气数尽散的表现。

  1997年1月,蒋孝勇终因恶疾不治,告别亲人而去,年仅49岁。戴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