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拉瑞亚精金05怎么做:庄子:独坐山林间浅唱低吟的隐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6:22:25
2010-06-09 09:11:02|  分类:国学经典 |字号 订阅



  率性任真,非毁礼法的庄子,妻子死后击盆而歌的庄子,安时处顺,穷通自乐的庄子,晓梦迷蝴蝶的庄子,庄子这个奇怪疯癫智慧的形象,穿越时空携着他无为而治,天人合一的思想带着历史的凄风苦雨向我们走来。
庄子名周,战国蒙人,即今河南商丘人,是即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以其代表作《南华经》阐述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家学说,使道家成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哲学流派。人们称孔子为“圣人”,称庄子为“神人”。他留给后世的那些充满哲理的小故事和寓言,都具有极其浓厚的抒情和浪漫主义色彩。他用故事表达他的思想,语言犀利,奇峰顿起,落崖惊风,时刻见其思想的闪光和智慧的迸发。庄子一生贫困潦倒,却过得异常洒脱。庄子认为人活着没有比快乐更重要的了,这是最高目的。庄子能言善辩,想象力极其丰富,在他的文章里充满了天马行空无所限制的想象,和一针见血尖酸刻薄的嘲讽。鲁迅曾评庄子之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真是至评。
庄子的哲学是生命的哲学,他超越了任何意识形态和知识结构的限制,完全从生命,从自然的本体出发,主张天人合一,站在道的中环和人生的终点观察和反思人生,所以他的思想更具有终极意义。庄子的哲学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哲学,他的观点总让人惊讶之后拍案叫绝。他疯疯癫癫,却有着常人难以理解的大智慧;他遨游于天地之间,与自然合一;他追求人生终极的快乐,以超越万物的高度观察人生;他视功名利禄为粪土,追求理想人格;他“不知悦生,不知恶死”齐一生死的表现、“不逆寡,不雄成,不谟事”顺应时命的态度、“其寝不梦,其觉不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无情无欲的表征,无不显示庄子这个亦庄亦谐的人能“登高不傈、入水不濡、入火不热”。
“养生人间以备万世道德,逍遥齐物以全天地精神”,如果说儒家以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己立则立人,己达则达人”的积极入世,刚健有为这一方面来塑造和影响中华民族的性格的话,那么道家则可以说以追求生命的个体自由,体现生命的本征狂放来塑造和影响中华民族的性格,二者相辅相成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文明。而庄子无疑是集道家思想之大成者。任何思想的形成都离不开作者生活的时代,都会被当时的社会现实打上深深的时代烙印。庄子生于战国时代,这是个转型时期,面对社会动荡不安,生灵涂炭,敏感的知识分子能无动于衷吗?于是,诸子蜂起,百家争鸣。庄子继承了老子以道为本,自然无为,以及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对现实人生的否定的思想,庄子有着我们永远不曾涉及的境界,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有着我们永远也不懂的地方,山穷水尽,柳暗花明。对人世间的种种黑暗和荒唐,庄子冷眼旁观却不能释怀,他思想偏激,以谬抵谬,他以自己的笔锋和世界比谁更荒谬,比谁更无情,谁更无赖,比谁更能做到无所顾忌。
胡文英这样说庄子:“庄子眼极冷,心肠极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悲慨万端。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这是知音之言,极其贴切。庄子凡触及现实,即笔锋犀利,痛斥怒骂;一旦谈到作者的理想人物——道的化身或者体现道家精神的人物,却又用全部的热情,去讴歌去赞美。庄子是个“热肠冷眼大慈悲,傲骨虚心真性情”的人。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先秦诸子,谁不想“一朝权在手,便来把令行”,通过世俗的权利,来杆扛天下,实现自己救世的理想?说来可笑,庄子拒绝了,委婉地拒绝了。机会到来,庄子的心却已冷,这是一个经典的场景,一边是在悠悠濮水边静心垂钓的庄子,心底澄澈,如一汪秋水,与自然融为一体,其乐无穷;一边是恭敬侯命,在仕途上颠沛流离的二位大夫。这让我们很容易想起距庄子七百多年前渭水边上垂钓的姜太公——渭水垂钓,意在文王。庄子这时问了一个问题,楚国水田里的乌龟,它们是愿意到楚王那里,让楚王用精致的竹箱装着它,用丝绸的巾饰覆盖它,珍藏在宗庙里,用死来换取“留骨而贵”呢,还是愿意拖着尾巴在泥水里自由自在地活着?二位大夫回答说:“宁愿拖着尾巴在泥水中活着。”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这是记载在《秋水》篇中的故事,菩提达摩东来,只为寻一个不受人惑的人,古往今来,不受人惑者,庄子乃第一人也!在一个文化屈从权势的传统中,庄子无疑是一株卓然挺立的大树,在月凉如水的山林中现出一种不可企及、令人敬畏的尊严。这在主张出世的儒学思想占统治地位的封建社会中,无疑给了那些不得志的文人义士一个心灵上温馨港湾,一个可以休憩的家园,进而对国人的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庄子一部《南华经》,道出了对人类的怜悯,他幻化无方,意出尘外,似无情而最有情,似坚强而实脆弱,鬼话连篇,却充满了大智慧。庄子是个“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睨于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的神人。人类总是在不停地进步,可是在进步的同时,人类也在不停地丢失一些原本最纯最真的东西。我们需要庄子,庄子是与自然与本真走的最近的思想家,在他那里蝉、麻雀、斑鸠、甲鱼、虾都会说话,还都会讲故事、辩道理;在他诙谐的笔下,许多哲学深奥的思想、观点都轻松生动地表现出来。人对世界,对宇宙万物了解多少呢,蓦然回首,感觉一切都是云在青山月在楼,天街夜色如水。庄子认为人只有和宇宙、自然合为一体,才能感受到那真的明澈,真的深玄,那是一个可以让智者沉吟,贤者神驰的境界。庄子说:“夫大道不称,不辩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谦,大勇不忮。”这在我们当今这个浮躁的社会是多么至纯至真的智慧,庄子是大智之人,古往今来,世人大都被红尘所累,摆脱不了功名利禄的牵绊,难以活出自我,而庄子做到了。他的文章思想有一种与自然宇宙融为一体的磅礴气势,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魄力。
现代社会的心理疾病较之以往更多更花样百出。人类的最大悖论在于往往搬起石头去砸自己的脚,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的,这块石头就是割舍不下的生活,难以摆脱的欲望。一个人的生命也许是这样度过的:他们以哭声宣告来到这个世界,然后在亲人的哭声中离开这个世界,苦难是人面临的巨大挑战,人们试图以各种方式去回应它。人间有多少种苦难,就有多少种关于苦难的思考:是要天长地久还是要曾经拥有?是清净无为还是强健进取?是看破红尘还是奋身而入?是规矩清明还是浑浑噩噩?自古“悲苦之词易写,欢愉之词难工”,悲苦的人生体验要远远胜过对欢愉的感受。幸福的生活是相似的,但不幸的生活却各有各的不幸。“天下有至乐有无哉?”庄子说有,这要首先弄清苦难的根源,人生的苦难一方面因为本性被压抑而不得抒发,另一方面因为本性被名利欲望所遮蔽而丧失。一个人能否幸福,并不取决于他所处的社会是否完美,也不取决于他的社会地位和财产,这些都是身外之物,而是取决于他的心态,他是否看淡了生死,是否和自然宇宙合为一体。所以说庄子的人生观是唯心的,但他不满现实,无情揭露,反叛传统,肆意妄为的笔锋,以及其出世的心态和与宇宙天人合一的思想,还是安慰了历代的失意文人。
他亦庄亦谐,出于对黑暗现实的孤愤,深刻地批评了维持现存秩序的儒家思想,他期望世人摒弃狭隘的功利观,去追求一种高雅的超然世外的精神生活。作为一位正直的士人,庄子对普通民众的苦难境遇无限同情也有切身体会,对上层社会的荒唐虚伪既有深刻认识又充满极度仇恨。他不甘寂寞,积极投入百家争鸣的时代洪流中,用批判的武器抨击时事,讥讽荒谬。世人笑他太疯癫,他笑世人看不穿。
庄子是独坐于山林中低声而歌的隐士,是疯疯癫癫的智者,是极端偏执率性而为的孩子,是贫困潦倒的落魄文士,是在夕阳西下的古道上踽踽独行的孤独老人。
庄子在中国历史上无疑是个特立独行的人物,他给中国的文明史抹上了重重的华彩的一笔。庄子是永远也解析不完的,哲理的彻悟,诗词的浪漫,杂文的犀利尽现于庄子。
现在是社会思潮出现大的改观时期,物质的极大丰富在一定程度上不合理地拔高了人类的思想承受能力,很多社会问题都在不断涌现,人们出现了信仰的缺失,庄子的思想无疑给生存压力日益加大的我们一剂定心药。我想这也是于丹的解说庄子能盛行的原因之一吧。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