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皙是什么意思:阿克苏地区推进安居富民、定居兴牧工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10 06:50:05
阿克苏地区推进安居富民、定居兴牧工程 发布日期:2011年7月12日  

根据阿克苏地区行署阿行署办〔2011〕35号《关于做好2011年度地区政府系统重点课题调研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阿克苏地区畜牧兽医局高度重视调研工作,积极安排各业务部门和各县(市)畜牧兽医局对本县市安居富民、定居兴牧情况进行了调研,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取得了第一手的资料,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牧民定居工作开展情况

阿克苏地区有计划、有规模推行牧民定居是从 20世纪 80年代中期开始的。2005年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来,全地区牧民定居的规划、建设及相关服务设施配套水平有较大的提高。截止目前,全地区有牧民22833户,牧业人口86888人,未定居牧户达12355户47660人;牧民定居、半定居牧户达到10478户,其中:标准定居户2420户,9977人;低标准定居户8058户,29251人(半定居是指仅有简易住房,无草料地无棚圈或草料地面积不足、棚圈简单的牧民),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标准定居的约占15%左右,其余85%的属低水平、初级阶段的定居。因此,全地区将实施定居建设的牧民达到20413户,76911人。

20多年,阿克苏地区尝试了多种牧民定居模式,有“集中定居”、“半定居”、“插花定居”、“移民定居”等,但都有不足。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有的牧民定居工程,虽为每户牧民家庭提供了30-50亩左右的饲草饲料地,但受经济条件限制,牧民定居的标准低,尤其是住房面积小,不适应新时期农牧民的定居需求。如温宿县上世纪90年代开展的定居存在标准偏低,无水、电、路及文化、教育、卫生等配套设施,牧民只是有了住房、棚圈和少量的饲草料地,牧民大部分时间仍外出放牧,生产、生活方式依旧单一,牧民定居的成效不是很明显;二是分散定居的牧户定居点位靠近草饲料地,比较分散,牧民单门独户难以享受公共服务;三是有的只建住房没有饲草料地,且基本的水、电及公共服务设施缺乏,牧民不愿居住,造成房屋闲置,劳民伤财;四是有的虽有住房,但无饲草料地,或有饲草料地却无水源,山口引水无控制性水库,无渠首工程,无引水渠道,导致牧民“定而不居”;五是有的因为无饲草料地而处于“半定居”状态,只有老人、小孩在住房留守,青壮年人口还得赶着牛羊四季游牧,仍未从根本上摆脱“靠天养畜、逐水草而居”的状况。

安居富民工程建设情况

根据调研,我区“安居富民”工程基本由建设部门承担,地区各县(市)安居富民工程已陆续开工。其中:柯坪县畜牧兽医局结合抗震房建设,重点实行“三区分离”建设。按照“三高”、“四不落后”的要求,坚持结合各乡(镇)实际,开展富民安居工程建设。加大房屋改扩建力度,庭院改造建设力度,合理规划庭院布局,地面硬化干净整洁。按照“三区分离”的要求,修建2560户标准羊圈,将生活区、养殖区、种植区合理规划,做到人畜分离,保证人畜生活环境互不受污染,保证环境整洁卫生;沙雅县“安居富民”工程建设任务为3282户,目前已到时位资金4000余万元,拆除危旧房2200余户,开工建设656户,开展安居富民工程培训班8期,培训稳中有降类技术人员3000余人次,通过招标方式预定红砖11450万块、水泥36000吨,发放红砖6680万块、钢筋1206吨、水泥7200吨。

安居富民、牧民定居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是健全机构,强化组织保障。各县市都成立了安居富民、定居兴牧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制定相关制度和规划(方案),定期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现场会、推进会等,及时分解任务,明确各单位职责,研究解决工程建设中存在问题,为实施“两大工程”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是加大宣传,抓好技能培训。结合“科技之冬”、“科技三下乡”等活动,采取设立广播电视专栏、入户宣讲、发放宣传资料、设立宣传咨询台等方式,广泛宣传实施安居富民、定居兴牧工程的意义、政策等,激发农牧民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充分发挥各级党校、农牧民实用技术培训基地作用,对乡镇领导、村干部、质监人员、建筑工匠、建房户进行安全常识等知识的培训,确保工程质量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三是科学规划,突出地域特色。坚持规划先行,以经济实用为原则,对安居富民工程式实施统一规划。对村庄布点规划、庭院改造方案等进行编制,按照“统一规划、因地制宜、试点带动、分布实施、整体推进”的原则,建设示范点,突出特色、打造样板,示范带动全县安居富民、定居兴牧工程快速推进。

四、加大畜牧基础设施建设和畜牧适用技术推广力度。在实施牧民定居兴牧工程同时,我们加大了以牲畜棚圈和养殖小区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大力推广冷季温棚养畜和舍饲圈养等养殖适用新技术,提高养殖效益。不断促进养殖业向大户集中,向小区发展,走规模化养殖的路子,提高饲养规模和经济效益。

五、实行牧民定居工程和草原建设相结合,加快畜牧业发展。为促进农牧区经济同步发展,认真研究和实施加快牧区经济发展工作,把实施牧民定居工程、草原建设和转变牧区生产方式有机结合,加大建设工作力度,提升牧民定居档次,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一是积极实施以草定畜工作,改变生态环境,保证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从2008年开始阿克苏地区实行了禁牧休牧、以草定蓄工作;二是加大人工饲草料建设步伐,按照牧民人均10亩地的标准,实施饲草料基地建设,实现减牧不减收,推行现代畜牧业的发展;三是安排技术人员确定技术指标,对牧民的种植、养殖等生产活动进行跟踪服务,把服务绩效与技术考核和职称评聘挂钩。

安居富民、牧民定居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是牧区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与全地区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水平的差距不断拉大。牧民定居草料地不足是制约牧民定居的瓶颈,而水利设施薄弱又是制约草料地开发建设的根本原因。

二是牧区经营方式落后,产业结构单一、牧民增收难。还没有摆脱“靠天养畜”、“逐水草而居”的落后状况,生产方式落后。牧区以牛羊养殖为主,耕地少,二、三产业发展滞后,牧民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户均资源量少,畜产品生产量和质量较低,牧民只能满足自身的需求和维持简单的再生产,增收渠道狭窄。

三是牧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少。近年来,国家、自治区退牧还草、牧民定居工程等项目大多向北疆倾斜,对南疆牧区投入少,“有房无地、有地无水、有畜无草、棚圈简易、饲草料不足”等现象普遍存在,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未从根本上解决牧民定居生活问题。

四是牧区生产生活条件改善难。草场作为主要生产资料,要改善提高,投入大,以牧民的能力无法改善;生活上处于游牧状态,民生改善的投入少,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公共服务滞后。

五是原有牧民定居点后续建设滞后。一是草料地不足,牲畜无限发展,草畜矛盾突出。二是牧民定居后续产业扶持发展力度不够。三是牧民定居配套公共设施建设有待加强。四是牧民双语培训和劳动技能培训工作滞后,影响了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

六是各级政府财政经济基础薄弱,建设资金匮乏,加之上级补助资金尚未完全到位,影响安居富民工程开工建设进度。

七是新的居民点规划无可避免地将占用少部分耕地、果园,在土地管理、征用等方面协调处理难度大。

八是由于宣传工作还不够深入,农牧民对国家实施安居富民、定居兴牧政策不够了解,国家补助资金到位前持观望态度,造成建设资金筹集难。

富民安居、牧民定居工作重点
  一是以新建牧民住房建设为重点,配套建设高标准优质饲草料基地,建设生产、生活、文化、医疗等配套建设。

二是以转变牧民生产经营方式为重点,大力推行种植和养殖实用技术,增强生产发展能力,实现种草养畜的有效结合,持续增加牧民收入。

三是以劳务输出和技能培训为重点,完善劳务输出和实用技术全程培训、就业技能定点培训全程跟踪服务制度,拓展劳务输出,力争搬迁定居牧民每户有一个明白人、有一人外出务工。

四是以巩固提高搬迁定居成果为重点,加大边远山区牧民搬迁定居点的扶持力度,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发展社会公益事业,逐步将其建成牧民搬迁定居的示范点。
  五是以天然草场保护为重点,加大天然草场“轮牧、休牧、禁牧”力度,加快建设草料基地,增加牧民户均草料地面积,缓解天然草场载畜压力,逐步改善牧区生态环境。
  六是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为重点,进一步规范土地、草场流转程序,鼓励生产资料占有量少的牧民合法流转草场后搬迁定居,延长插花安置牧民的土地流转期限,促进土地、草场向种养殖大户流转集中,提高规模生产效益。

对策及建议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根据工程建设需要,及时调整充实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建立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相关单位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二是统一规划布局、科学安排进度。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做好2011年阿克苏地区安居富民、定居兴牧工程的整体规划。

三是加强物资贮备,培养自建队伍。通过集中采购,公开招标、开放市场、行政干预、加强监管等方式降低建材成本;积极做好工程所需红砖、钢筋、水泥、木材等建材的储备工作,同时建议上级部门提供砖木结构施工图,切实减轻农牧建房压力。制定《2011年富民安居工程培训计划》和《培训操作表》,采取“短、频、快”的方法,一方面抓好工程监管、技术人员的专业培训,另一方面要抓好农民工培训,对有一定技能和劳动能力的农牧民进行砌筑工、木工、钢筋工、装饰装修工、水暖电工等技术工种的技能培训,打造一批高素质的本土施工队伍,降低人工成本。

四是多方筹集资金、强化监督管理。通过向上级争取一点、对口援助一点、财政补贴一点、社会捐助一点、农户自筹一点等方式,多方面筹集资金、整理合资源、捆绑使用,为工程建设提供财力保障。

五是实施产业带动、力促增收富民。继续加快六大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严格按照“保粮、强棉、管果、扩畜、拓草、建大棚、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搞好劳务创收”的农业农村发展思路,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努力提高以粮、棉为主的种植业的单产和品质,保证农民收入稳步增长的同时,以“林果业管理增效年”为抓手,做大做强林果业,积极发展牛羊育肥等增收项目;结合安居富民工程的实施,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加大对特色产品种植、养殖、民族手工制作、劳动技能的培训,大力开展农家乐、牧家乐、特色观光游、民族传统手工制造等富民项目,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达到富民目的。 

六是切实加大定居牧民的科技、经营管理方面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牧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建议各级政府要把牧区牧民的科技培训作为作为牧民改行后发展的长期性重点工作来抓,并把牧民科技培训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七是千方百计,多上水利项目。按照“定居先定草,定草先定畜”的原则,结合阿克苏地区饲草料地严重不足的实际,加强水利项目建设,是彻底解决阿克苏地区牧民定居工程的根本。 

八是因地制宜,农牧结合,大力发展饲草料基地建设。通过结合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围绕现代畜牧业建设调优种植业,大力推进农牧结合,在水土光热资源条件具备、容易建成见效的区域,扩大青贮玉米、苜蓿等优质饲草料的种植面积,大力发展人工种草,定居牧民分配得到的土地50%以上必须种植高效饲草、饲料作物,以此满足牲畜冷季舍饲的需要。

九是加大投入,落实牧民定居优惠政策。抢抓国家加快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利时机,将牧民定居、牧区水利、退牧还草、优质饲草料基地建设、兴边富民、移民搬迁、道路交通、土地整理、抗震安居、扶贫开发、教育卫生以及世行贷款等各方面资金整合捆绑用于牧民定居建设。同时,从财政划出一定专项资金,与上缴财政部分的草原补偿费、退牧还草节余资金、企业捐助等资金汇集建立牧民定居基金,重点加强水电林路、文化教育卫生和饲草料基地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用于购买良种牲畜、优质牧草籽种、青贮窖建设、种养殖实用技能培训等补助。同时,建立牧民定居贫困牧民帮扶制度,安排各级部门部门和单位每年联系1-3户定居牧民,开展帮扶,促其定居,加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