谯读:音:丹韵词音《千古明月》于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2:33:05
',1)">
《文化讲坛》 20120126 丹韵词音《千古明月》
丹韵词音·千古明月
于丹
如果让我们只想一个最典型的中国诗坛上的意象,我们一定会想起头顶上的那一轮明月。想想看,我们背的古圣先贤那些诗,从李太白问“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只”顿下这个酒杯,到苏东坡接起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个中间有过多少追问?我们都知道“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年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在这样的追问中,我们的心在明月的照耀下,不停地在探寻着。有迷茫、有欢喜、有忧伤,一切都被明月照亮。李白在月下说:“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所以他的结论是,“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只有在这一轮中国诗坛的明月前,人心中所有的珍惜都能够被明亮地照射出来。我们每天都迎着旭日东升去上班去工作,你看见的这一轮太阳永远是热烈的、是圆满的,它永远给你光、给你一些能量,可月亮呢?月亮永远给你一些周期性变化,它永远是望朔之间阴晴圆缺变化无定,它给我们的是一种时光悲欢离合里人的平常心,人向太阳学习了进取,所以在这个世界上可以有发奋、有超越;人向明月学会了平常,这样一种平淡的心情,可以去看轻很多是非坎坷,达到自己生命一种真正的逍遥。明月的这种和谐、宁静、婉约、朦胧、淡泊,所有的这些特质不仅仅是审美的,更重要的,他是你一个心灵的映像。这就是中国人为什么爱写明月诗。有一位诗僧说得好“月华澄有象,诗思在无形”,人的诗往往写出来的时候,需要找到一个寄托,正因为月华有象,所以他就在这个上面寄托了他所有的向往。人在小的时候看见明月都是会惊呼的,因为他不确定他看见的是什么。李白说,“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这多像小孩子说的话——天上是个白玉的大盘子吗?哎呀,是不是王母娘娘照的镜子突然挂在天上了?所有的这些想象人长大以后还会给我们惊喜。苏轼说他留宿在九仙山的时候,深夜里被老僧唤醒:“夜半老僧呼客起,云峰缺处涌冰轮。”说,赶紧起来看,一转冰轮渐渐地从山缺处涌起来了。“残霞卷尽出东溟,万古难消一片冰。”这就是人们对于这一轮明月不同质地的推敲、揣测,对它所作的那种描述。我们想想看,在初一、初二,称为朔的这个时段里,我们几乎是看不见月亮的,初二以后细细的一点点月痕,露出它的嫩芽,然后逐渐丰满圆润;直到十五我们称为望的这个时候,它如同冰轮、如同瑶台的镜像,变得那么丰满那么圆润。就在望朔之间周而复始,这就是中国的农历,为什么要以一个月、一个月来相计算,它是一种循环,他是一种不死的精神,大家最经常知道的关于月亮的神话就是嫦娥,嫦娥正是因为吃了长生不死之药所以奔月。在月亮上有一棵婆娑的桂树,吴刚一斧子一斧子地砍着这棵树,砍而复合,砍而复合,所以,整个在月亮上面代表的这种精神,其实都是一种周而复始、流转之中,精神的那种长久,精神的那种轮情。老子说:“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在中国道家文化中,任何东西都是在损益之间相互变化的,这和福祸相依的观念也是一样的,用一种辩证与变化的心情不看待明月,把这样的目光移到时间的时候,我们就知道了怎样去完成内心一些困惑的消解和平衡。也许因为是嫦娥的缘故,月亮又变成了女性的化身,因为它安静、和谐,就是今天,咱们去听,有很多童谣都是在唱太阳公公,但是从月亮姐姐叫到月亮婆婆,月亮一直都是一个女性化身。也许我们每每看着月光的时候都会去揣测,这样一种宁静如水的心情,有什么样女人的心事包含在里面,从《诗经·陈风·月出》这个诗里面说“月出皎兮,佼人僚兮”,就已经把美人和明月挂在了一起。韦庄夸美人,“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不说这个人的眉眼如何,只说她的手腕明亮得如同冰雪一样,整个这个人就像是圆润的一轮明月。最著名的还要说到嫦娥,李白《把酒问月》,“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有谁去陪着寂寞的嫦娥呢?更多情的人是李商隐,他可以用整夜的时光注视着这个迷幻的月亮。“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一个人要用多少时光去等到长河中渐渐星沉月落?他在这样一个耿耿星河欲曙天里面,一直守候着这轮心事去揣测着,嫦娥也有后悔吗?为什么碧海青天夜夜心?它向人间投下的青光到底包含着什么样的心事呢?白居易写《八月十五日》他说“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这样的明月是什么?李商隐的眼中这是嫦娥的后悔,但再白居易的严重这是相隔二千里外,不能到身边的朋友他的心随明月照进了自己的生命,每个人都有他对明月的解释,也都有他对明月的企盼,戴复古在中秋夜可以对明月祈祷:“故人心似中秋月,肯为狂夫照白头”,人间逝水流光,当一件一件事情走远,换来满鬓白发的时候,还有没有故人心似中秋月?还有没有月光如水,肯为自己照耀自己的苍苍白发和自己满满的心事呢?正是因为这样的满而损、损而满,所以盼了那么悠久的一个月之后,最圆满的日子,十五的月圆,就带给了中国人很多心灵的寄托。而年年有月月有的这个十五,最好的意象就是人们印象中的中秋。白居易在他的《中秋月》里说,“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中秋月照的都是什么人呢?你看看他问的这几种人,“谁人陇外久征戍”,那些戍边的久久回不来的人,“何处庭前新别离”,什么人在月光下道别?有多少眷恋相思被明月照彻?有那样的“失宠故姬归院夜”,原来的如花美人在年老色衰失宠之后回到深深院落只有明月相伴,还有那些“没蕃老将上楼时”,那些失去了他自己阵地的老将,在独上楼头的时候,仍披洒着皎皎月光,这都是一些人生失意之人,也许人在得意的时候更多的会去看太阳,而在失意的时候才知道明月入心。这样的中秋月色,白居易说,“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月宫上的那些主人公,他们真知道人间的心事吗?其实只是人间自己有心事,所以才在中秋月夜都被明月勾出来。苏东坡也有同题的《中秋月》,他说:“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这是以一种忐忑的心从暮云沉沉的时候就在盼着,盼啊盼啊,云彩渐渐地收歇下去,清寒之光流溢出来,终于银汉无声,皎皎的月轮升起,面对着这样的美景,他的心居然有那样一丝隐隐的疼痛。因为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不知又在何处,又在何人身边。再见明月的时候,今生的今夜已经永远地流过去了,所以明月照出了一些欢喜,它也照出人生的这种困顿与珍惜。我们今天的流光,日月星辰的更迭对我们来讲都不是那么在乎了,因为也许写这些诗句的诗人,那个时候没有这么好的照明条件,不要说电灯了,那时候连烛光可能都是珍惜的。所以茫茫静夜中,只有皎皎明月它可以直指人心,所以他们才会在明月上有那么多的托付。大家特别熟悉的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整个的长夜里,渐渐的相思都在心中如月光一样浸满了,满满的相思表现出来是什么样子呢?“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把蜡烛吹熄你才会觉得盈盈的月光照得满窗满室,满满的都是这样的一种滋润的月华,所以披起衣服来,在寒冷的月光当中才感到渐渐的白露也升起来了,想要伸手去捧住明月,想要把手中的月光送给那个远远相伴的相牵挂的爱人,但是拢不住月光的时候他才知道“不堪盈手赠”月光原来是不能够掬起来的,那怎么办?还怎么样才能见到这个人呢?“还寝梦佳期”不如离开月光,经过这一轮明月的洗礼悄悄入梦。也许带着月光入梦,你还能够遇见那个人,也许在你的梦中,月光可以满满的盈手,可以捧起来交在她的手心之中。所有的这些牵挂,所有的这些怀念,都是在一个时刻,那就是千古的中秋。
我们今天真的在乎中秋节吗?有时候我想,今天的中秋我们和月饼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多,月饼的品种也越来越丰富,中秋都已经放好几天假期了,大家也有狂欢,但是中秋和明月在一起的缘分越来越少。中秋到底为什么被人这么看重?就是因为一年之中365天只有这一个时刻,只有在深夜这一个时分,它如此圆满,如此皎洁,美得触目惊心,美得让你不忍错过,而又黯然心伤。有一种美,唯其短暂,如同彩云易散、琉璃易碎,所以在它到来的那一刻你才格外地看重。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里面引了《迂叟诗话》中讲的一个小故事,说李长吉——就是李贺——曾经有诗,“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天若有情天亦老,说得这么好,谁能对上来呢?能够对上的也许只有石曼卿的诗,叫做“月如无恨月长圆”,其实这都是多情的人对于苍天明月的一种揣测,说遇到那样一种动心的情形,如果天有情的话,天可能也会沉入此愁渐渐老去。而明月它真的怀恨吗?如同苏东坡的揣测“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为什么人间在离别的时候,你就圆满了呢?难道你也怀情抱恨吗?那么石曼卿说,是了是了,明月也一定是有恨的,“月如无恨月常圆”,如果它要是心中没有它的深情,没有它的怀恨,它如果没有自己隐隐的幽怨,那它为什么不天天夜夜都是圆满的呢?
转瞬即逝,圆满让人怀念,但是有时候那种盈亏之间的变化也让人咏叹。吕本中在《采桑子》里面,说了一种很矛盾的心情:“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一个女孩子的口吻,怨她的情人,哎呀,你怎么不像月亮,你看月亮对我多好,我走到南北东西,任何地方我都能看见它,它对我只有相随从来没有别离。但是反过来又说:“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待得团圆是几时?”心中又开始又一种怨恨,说我又恨你就如同搂头的明月一样,刚刚期待着圆满了,你又变得亏损了,亏损到几乎看不见,再逐渐逐渐去等待下一轮的圆满,你什么时候才能够让我等到永远都是团圆而不再有缺损的时候呢?这种“恨君不似江楼月”“恨君却似江楼月”,为什么能有这样的情怀?就是因为一轮江头明月,他的流转之间包含了我们所有的心事。你觉得明月吝啬吗?它真的吝啬,因为每月只圆那一天,一年这十二天只有中秋最满。但是你再想想,月光慷慨吗?月光也真的慷慨,其实它夜夜相随,不管你是不是意识到它的存在,不管你不管你是不是愿意去向它注目,不管你愿意不愿意去向它寄情。
也许看月亮会给我们一种启发,平时的忙忙碌碌,人忙的都是眼前的衣食住行,我们的心事忽略多久了呢?那些让我们自己真正成为自己的梦想、心愿、遗憾、怅惘,它们还在吗?也许你看到明月的时候才知道,还是苏东坡在《前赤壁赋》里说得好:“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如果我们的心愿意跟着明月一起走,盈亏之间你的心都在的话,明月就可以见证古今,明月就可以见证我们的魂魄。
我们从小的时候都背王昌龄的边塞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我们今天念起“秦时明月汉时关”这七个字,那种万古长风扑面而来,呼啸之气还是隐约能够感受得到。明月有时候在一个地方千年走马,可能见证了不同的沧桑历练。比如说提起明月与地方的关联,中国人都会想起扬州这样一个让人浮想联翩的地方。徐凝在《忆扬州》里说:“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就这一句诗,一下子让扬州如此奢侈地垄断了二分明月。明月扬州在才子杜牧那里曾经有“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那是一个什么样的时节,在那样的袅袅秋风中,到处都是明月繁盛,到处都是浪漫情思。箫声袅袅,整个那样的入水月夜,今天还会浮现在我们的眼前。可是,走到南宋的时候,姜白石过扬州写下《扬州慢》,想起当年的“杜郎俊赏”,想,就算是杜牧,“算而今重到须惊”,他还能看见今天的扬州吗?他当年写的那些“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在今天都已经找不到了,今天能够找到什么呢?“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水还在,月还在,但月已经是冷月,水已经是寒波,寒波冷月照耀着当年的繁盛,红花还在,“念桥边红药,年年年知为谁生”,繁盛的芍药花灿灿烂烂地开在那里,这样的花与月到底是为谁繁华呢?
所以明月有的时候,当你穿在流光之中去看,就知道为什么在中国诗坛的上空,千古不肯陨落就是这一轮明月。它有太多太多的心事,它有太多太多的记忆,当我们看遍了沧桑困顿之后,最后我们还是要把心托付给月光,最终消融。只有月光融心事,不管古今往来穿梭有多少激情澎湃,有多少豪杰梦想,最终那“一樽还酹江月”,就消融了所有的故事。现在我们的时间,在太阳底下工作的时候多,在月亮底下流连的时光少,其实现在当月亮挂在天空的时候我们在做什么呢?有人在加班,更多的人休闲在看电视,有人可能在吃饭应酬,有人可能在聊天谈生意,也有些人可能就在上网,在虚拟空间中跟网友聊着自己的心情。但是我想,真正还愿意在城市那些水泥丛林的间隙中静静地去追寻一轮明月、去想想它如何见证古今的人,真的是越来越少了,因为我们不看明月了,所以那些千古心事离我们也远了。
明月见证了时光,它还可以穿越距离。可以完成很多的寄托,这就是中国人为什么爱说“明月千里寄相思”。多少人明月怀乡,多少人明月思亲。杜甫也曾经写过《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为什么露从今夜才白?为什么月在故乡才明?这是一个深深秋月夜,就在这样的一个乱离之世中,觉得这样的一轮明月虽然天涯海角都在望着,但是最好的月光还在家乡。月光在那个时候对人为什么如此重要?也许因为那个时候他们没有e-mail,他们上不了MSN,他们没有那么多的通讯手段,他们也不能发手机的短信,所以他们就在乎明月吗?还是因为那个时候的人心比我们更沉静、更细腻、更温婉呢?要是说起来的话,那个时候的战乱、动荡、饥荒都比今天要多很多,但是他们为什么还有心情去爱明月呢?也许人信任明月的时候,明月就会承载人的托付,人忽略了明月的时候,明月与人间就断了这份牵挂。那个时候的人对明月托付得多么重,因为他们知道人在分散之时所有的心情,只有寄托在暮光里。
杜甫牵挂的不仅仅有他的弟兄,还有他的妻儿,所以他知道在他的老家鄜州,当中秋月圆的时候,只有妻子带着孩子在闺中独看,他远远地想着他们,想着他们的情形,【月夜.杜甫】“今夜鄜州月 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他对自己的妻子说:我能想出来你现在一个人看月的心情,你不容易,孩子们还小,不懂得什么是离愁别恨,你孤单地站在那里,我透过迷茫的月光能够看见“香雾云鬓湿 清辉玉臂寒”深深的秋露打湿了你的鬓角,冷冷的月光洒在你的身上,你的心中也应该有薄薄的寒意吧,而我不能为你披一件衣裳,所有的憧憬都是在“何时倚虚幌 双照泪痕干”什么时候这一轮明月可以照着我们两个人推窗遥望,那个时候月光照在我们的脸上,也许泪水就真的干透了,看看这是一番什么样的托付。
我有时候读古人的明月诗,总是会深深地进入他们的那种感动里,就是因为他们真的是用情,他们真的是相信。王安石在《泊船瓜洲》的时候问“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明月照见家乡的时候,是人最想回去的时刻,明月照彻自己的心事,也照彻了自己一颗心想要的那些寄托。
《春江花月夜》里,写到了那样的相思明月夜,“谁家今夜扁舟子 休息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 应照离人妆镜台”想一想这样的一个满月之夜,到处都有人在客途之上的扁舟客自,但是也一定会有某一处相思明月楼在为他默默等待,但是这样远远的时刻,月光不是喜人的,反而是恼人的,想想那个闺中默默等待的人怎么样去面对这个明月呢?它照的是离人妆镜台啊,所谓女为悦己者容,她的的爱人不在身边,她的妆镜台必然是冷落的,所以明月映照在上面,明月恼人,那烦恼一起呢,她就想要把明月给遮住,先把窗帘转下来了,看一看管用吗?“玉户帘中卷不去”不管用,那好,月光不走我走,自己拿上那个捣衣砧去水边,结果一捣,衣砧上,看看月光又扑洒过来了,用手很恼怒地拂掉,但是它又铺满了,叫做“捣衣砧上拂还来”既然月光怎么都挥洒不去,那不如跟它商量商量,让它替自己托付一点心事吧,“此时想望不相闻 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既然月色恼人不去,那就问一问它,你愿意让我的心托付在月光上,流照在他的身上吗?这个地方离得远,远到了“鸿雁长飞光不度”,鸿雁传书送不到了,那么水中,在鱼跃起花纹的时候,好像写满了我的心事。想一想这样的别情是哀怨的,但是这样的别情又如此美丽,其实我们生命中有很多美丽的忧伤是可堪玩味的,人既然这一生,总要经历很多的伤痛,那么不如让伤痛上也有自己心情的一番美丽。
明月是这样心情最好的装点,当分离在物理时空上,变成不可改变的事实时候,明月也许在心理的时空上,完成了一种交流和寄托。谁说明月不能对人生做出补偿呢?还是那句话,你信任它,它就接受你的托付,所以李太白说得好,“人攀明月不可得 月行却与人相随”在他的心里明月从未远离,所以他在送王昌龄走的时候,就真诚地跟他说“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我知道你去的地方远,但是没关系,我的心在月色上,它会跟着你走的,这样说起来,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明月,我们一生看见的是天空上同一轮月吗?其实月光的温度、月亮的形状、月色的温暖或者月下的寒冷,对每个人来讲都不一样,《古诗十九首》上就曾经说“明月何皎皎 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 揽衣起徘徊”他说明月扰人 照在了我的床上,所以我的心中烦恼,全都被它勾连起来了,明月皎皎,这是我看见的烦恼心事的起源。而李白这个爱月亮的人,你能想象月亮在他那里是何等辽阔吗?李白的《关山月》说“明月出天山 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 吹度玉门关”这是浩瀚的明月。
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在这样一个难耐的时刻再见明月“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彻夜不眠的人在早晨看一看镜子已经鬓偏白发,这是因为在一个漫漫的长夜,他熬过来,月光的那份凄寒淋淋地注入到他的心上,他知道这一别离“蓬山此去无多路”只有托付“青鸟殷勤为探看”这样的月光凄寒是入心的,这样的月光凄寒是能够铭入骨髓的。
所以范仲淹也曾经说“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 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 化作相思泪”有明月在高楼,人不敢登临,因为酒入愁肠化成的就是点点相思。
苏东坡在做黄州团练副使的时候,那几年蹉跎心事辗转,也曾经在缺月之夜,夜不成寐,看到“缺月挂疏桐”听见“漏断人初静”而他孤单一人“谁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他就象是失群落雁一样,在这个地方一直在找着自己一个栖息托身的安顿之所,所以“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这样的夜晚,就算是缺月那一点点月光也同样可以入心。
也有人的月光壮怀激烈,岳飞在他的《满江红》里回首他的平生,最经典的概括就是这两句“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云和月见证了一个英雄的生平,照亮了一个英雄的心愿,在那样的家国江山,天翻地覆的那种浩荡经历之中,云和月永远相伴,是最好的他的功碑,是最好的他的铭刻,所以到底什么是一轮明月呢?“思苦自看明月苦 人愁不是月华愁”其实真的是月亮有愁吗?“人愁不是月华愁”。
人如果真的和明月相融相伴,你会发现月光不是一个外在的点缀,月光不是我们谈论时候的一个由头,月光其实是一种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一个人真想唤醒明月的时候,明月就会常相伴随。
李白那么爱明月,他在明月之中到底能够完成什么样的交流呢?我们从小的时候都熟悉他的《月下独酌》李白不是没有他自己的忧思、没有他的孤单,他也有过“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的时候,但是这位飞仙了不起的地方,就在那一瞬,他可以天真地举杯去邀约明月,而瞬间月光照影,他与明月和影像成了三人,“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 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 行乐须及春”就算是你们不懂喝酒,暂且来相伴又有什么关系呢?来、来、来“我歌月徘徊 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 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 相期邈云汉”就算是这样的翩翩起舞,零乱的光影一时分散了,你相信人与明月终将相逢吗?如果我们由此约定,在渺渺云汉之上,你要相信有一天我们会重新团聚的,李白天真、李白欢畅,李白对明月的信任比别人要强很多,所以明月也特别钟情李太白这位诗仙,所有的交流,所有的信任都是相互的,人与人相约如此,人与明月当然也是如此。
这轮明月从大唐的李白一直流转到张孝祥那里,张孝祥在过洞庭的时候也很不容易,那也是他在广西做了一年的知府之后,受谄言挑拨,贬官要北还,从岭南回来的路上恰恰遇到了中秋,过湖南洞庭湖,放眼望去“洞庭青草近中秋 更无一点风色”中秋的时候,那个湖面就一定是那么清澈吗?更无一点风痕吗?但是一个人心静,他眼前看出的湖水,可以更无一点风色,以这样的坦荡,一叶扁舟不觉孤单,反而会说“玉鉴琼田三万顷 著我扁舟一叶”这样如同玉鉴琼田,像玉做的田野一样,三万顷辽阔,就我这一叶扁舟,我是何等自由啊,这一片自由可以看见“明河共影”,可以看见“素月分辉”,照见自己“表里俱澄澈”,当这一瞬与明月银河相互照应的时候,他心中的欢喜“悠然心会 妙处难与君说”,这句话带给我们的幽幽感动,就是一个人在贬官的路上,恰逢中秋,没有捶胸顿足的哭号,没有怨天尤人的悲慨,对明月入心的那份寄托,有一种悠然心会,觉得此番曼妙,我难以用语言给你们传达,千载之后,他幽幽的诗词还在那里,我们能够悠然心会吗?看一看当年的张孝祥多么不容易,“应念岭表经年”我在两广这个地方待了这么一年,今天我被谄言离间,但是我知道我的内心是什么样子呢?“孤光自照 肝胆皆冰雪”即使有一天我的生命中没有这一轮中秋月,明月已经在我的肺腑深处,可以孤光自照了,我有生命自己的光芒,照彻自己的五脏六腑,所以我知道我是肝胆皆冰雪,中国人为什么会喜欢一片冰心在玉壶呢?一个人如果苍天可见,此心朗朗,他就有冰清玉洁,就有明月在心,所以他说,以我这样的一个人格,尽管今天我,“短发萧骚襟袖冷”但是我仍然可以“稳泛沧溟空阔”我一个人在这里,还是有一份稳健心情,此一刻,“每逢佳节倍思亲”家家都在遍宴宾客,中秋那是中国的团圆节,这个贬官回朝的张孝祥,谁是他的宾客呢?他抬头看见北斗七星的形状,宛如一把大勺子,低头看见了西江水,他说“尽挹西江 细斟北斗 万象为宾客”我就用这把大勺子舀尽西江水,遍宴山川,一切都是我座上的宾客,“此一刻 扣舷独啸 不知今夕何夕”这样的一个时刻,天青月朗 生命浩荡,在苍天溟海之间,我扣击船舷 仰天长啸,这样的好日子不知今夕何夕,其实这首诗词我之所以特别喜欢,是因为他写出我们生命中有明月,你可以有一种什么样的境界,人在这个世间与人有缘,与山水有缘,与日月同样有缘,一个真正懂明月,爱明月的人,明月是可以作为你生命支撑的,你也可以祈祷,在花间邀约明月的时候,我歌月徘徊 我舞影凌乱,当你愿意去跟明月起舞的时候,明月永远都在,所以人学会与明月相逢、与明月相知,学会让明月入心入怀,让月光照彻生命,这是一种成长。
《五灯会元》上说“见山不是山 见水何曾别 山河与大地 都是一轮月”这是一首禅悟很深的偈子,见山不是山吗?到最后你会知道见山还是山。见水不是水吗?到后来你会知道见水何曾别?山河与大地都是一轮月,想要找到答案吗?都在一轮满月中,你去看那个月亮吧,为什么说“千江有水千江月 万里无云万里天”一个人对什么事情,真正有在乎、有计较,甚至有所纠结的时候,心似千江水,千江有水千江映月,天上只一个月亮,事情只能一点,但是你走在何处,见到何人,想起来的都是这一件事,心如千江水,映着一轮月,但是一旦你的心思放开放下呢,万里无云万里天,心如万里长天不挂一丝云彩,所以对月亮的理解,这是生命中的彻悟,月亮真正是空的吗?月光中含着什么样的丰满与实在呢?《五灯会元》上有一句话说得好,叫做“满船空载月明归”如果说我们划着一艘船,船看着是空空的,但同时又是满满的,什么叫做满船空载,你能满船空载什么呀?你只能载动一样东西,那就是明月,把月光载入你的船舱,看不见,但你知道它的圆满,这就叫满船空载月明归。
有的时候我们在生命中的成长,也是如此,走过这一生,我们可能会积累了自己名片上的头衔,会积累了自己工资里的财富,会积累了那些看得见的朋友,还有身边相伴的亲人,所有这一切是看得见的,但是看不见的,我们能带走的有什么呢?人生这一路上,满船空载月明归,如果真的能够看清明月的这一切,也就真像诗僧寒山说的那样,“圆满光华不磨莹 挂在青天是我心”,他说,你看看,那一轮圆满光华,没有丝毫磨损的挂在天空的是什么?你管它叫明月吗?我不是,我告诉你,那是我的心,其实每一个生命都有自己的明月,每一个生命都有自己的阴晴圆缺,尽管明月照穿了我们很多离愁别恨,但是最后你想一想,还是欧阳修说得好,“人生自是有情痴 此恨不关风与月”人生多情,无关风月,岁月只是转移了我们的情仇、我们的离恨,给了我们一份安顿,给了我们一种寄托,其实明月这个意象高悬在中国诗坛的上空,中国人亘古而今保持着对它一种温柔的狂热,就是因为它对我们每一个人都很公平,入心入怀,可以成为我们生命中恒久相伴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