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拉瑞亚猫咪剑: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17:50:06
政府工作报告 作者:   时间:2011-1-23   来源:

 

政 府 工 作 报告

 

——2011年1月23日在宜良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左  广

 

各位代表:

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一五”及2010年工作回顾

“十一五”期间,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下,团结和依靠全县人民,群策群力、攻坚克难、抢抓机遇、奋力拼搏,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取得了较大的成绩。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45.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0.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20.4%。城市品质显著提升,县城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0.4平方公里,县城人口达11万人,城镇化率31.6%。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全县水利化程度达73%,完成农村公路路面硬化178公里、路基改造421公里,通达工程126公里。生态环境不断优化,阳宗海、南盘江水质和环境日趋改善,县城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营,绿化覆盖率达42.7%。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3.9%,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2%;新增城镇就业51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19万人,完成宜良一中迁建,建成38所农村标准化学校、11个乡镇卫生院、8个乡镇文化站、1528套廉租房。发展活力逐步增强,五年共引进外资项目11个,实际到位外资5250.9万美元,引进市外内资项目214个,实际到位内资83.3亿元;通过银行贷款等方式融资31.61亿元。行政效能进一步提升,全县行政审批事项由226项精简到63项,收费项目由90项精简到67项。

    2010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县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123456”发展思路,突出工业突破、园区建设、招商引资和城市开发,加快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全域城镇化进程,圆满完成2010年各项目标任务,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主要体现为“四个四”:

——四个增长。一是地区生产总值保持平稳增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5.8亿元,增长14.8%。二是县级财政收入持续增长。完成县级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84亿元,增长26.4%。三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1.5亿元,增长61.8%。四是群众收入和消费稳步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400元,增长13.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890元,增长12.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9.61亿元,增长18.2%。

——四大突破。一是工业发展取得新突破。完成工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12.5亿元, 增长49.8%;实现工业增加值19.7亿元,增长1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47户,其中亿元以上6户。园区按“一园六片”规划,即以水泥建材为主的凤莱片区、以家具加工为主的大薛营片区、以机械装备制造为主的木龙片区以及东山传统工业片区、龙山农产品加工片区、章堡再生纸加工片区。规划建设面积49.8平方公里,已开发建设4.6平方公里,园区基础设施投入达4.4亿元。二是结构调整取得新突破。三次产业比重为28.8:29.3:41.9,非公经济占全县经济总量达46.5%。旅游业提升显著,九乡风景区成功申报为国家地质公园,举办“中国第二届行业电视文化艺术周暨宜良县2010旅游文化花街节”,实现旅游总收入4.17亿元,增长13%。三是城市开发建设取得新突破。实施城市开发项目13项,计划投资41.17亿元,完成投资9.58亿元。城市主干道通达面积20平方公里,建成高层建筑22幢,在建、拟建155幢。完成东城大道二期、书苑路、客运站片区三条市政道路、汇东路等道路建设。开展城市综合整治,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四是各项改革取得新突破。深化行政管理体制、财政管理体制及农村综合改革,完成政府机构改革工作,撤并、调整设置机构8个,保留设置机构15个,改革后设置政府工作部门25个,管理机构2个。

——四个加快。一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明显加快。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48.29亿元,增长10.4%。完成中低产田改造4万亩,新增花卉种植面积6400亩。完成6万亩粮食高产创建,狗街镇、匡远镇2.5万亩水稻产区,获中国绿色食品基地认证。新培植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户,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35.1%,农产品加工增值2.7亿元。农村土地流转5.2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22.9%。启动狗竹公路修复工程,完成311公里农村公路建设。完成508件农田水利工程和4050件小型水源工程,开工建设202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14个整村推进扶贫项目。二是招商引资借力发展明显加快。引进项目149个,其中:引进市外内资项目143个,实际到位内资25.66亿元,完成市考核目标任务的142.6%;引进外资项目6个,实际到位外资1239.8万美元,完成市考核目标任务的103.3%;争取上级资金8.81亿元。三是生态文明建设明显加快。大力推进“四创两争”工作,全力打造南盘江景观长廊,开展摆衣河综合治理,县城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营。耿家营乡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通过省级验收。万元GDP能耗下降4%。县城新增绿地面积71.49公顷,绿地率达37.7%,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2.8平方米。四是政府自身建设工作明显加快。全面推行政务公开、服务承诺、责任追究、限时办结、并联审批等制度。县长热线接办491件,办结率100%;96128政务信息查询专线接办1035件,满意率98.24%;完成重大事项决策听证21项。

——四大进步。一是民生改善取得全面进步。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2.7万人,实现转移就业2.2万人,新增城镇就业138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44%以内。职工养老保险参保率达83%,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0%,新农合参保率达100%。新建廉租住房600套,新建社会救助中心,1.14万人享受低保,发放补助金1480万元。建成农村公益性公墓24个,完成目标任务的267%。二是社会事业发展取得新进步。实施科技富民强县示范工程12项。完成14所、启动8所农村标准化学校建设,宜良一中顺利晋升为省一级完中,宜良高职中创“国重”通过市级评估。完成39个村文化室建设,新建、改扩建133个村卫生室。全县广播覆盖率达99.5%,电视覆盖率达98.8%。三是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进步。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主动接受县政协的民主监督,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复率100%。大力加强“平安宜良”建设,坚持现行命案全破,治安满意率达99.7%,文明县城创建成效明显。四是其他各项工作取得新进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取得阶段性成果,民族、宗教、国防动员、双拥、安全生产、计生、审计、消防、人防、信访、防震减灾、气象、档案等工作不断加强,工青妇、老龄、残疾人等方面工作整体推进,在经济社会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各位代表!“十一五”时期的丰富实践,铸就了宜良和谐发展的新辉煌,宜良正以崭新的面貌,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步伐。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县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协力、攻坚克难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奋斗在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向驻宜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宜良发展的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的困难和问题:经济增长方式仍显粗放,县域经济还比较薄弱,主业体系不够强大,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存在瓶颈,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工作创新意识还要不断提高,抓工作落实的力度还有待加强等等。对此,我们还需更加努力,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二、“十二五”目标任务

“十二五”是建设“昆明东部新城”的重要时期。当前,宜良迎来了几个好的发展机遇,一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随着昆明绕城高速的规划建设,宜良将作为昆明东部交通枢纽上的一个重要节点,连接嵩明和澄江。昆明规划新建的市郊城轨线将通至宜良,这将大幅提升宜良的区位优势。二是滇中经济圈建设。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已明确把滇中经济区作为重点开发地区,并进一步完善扶持政策,加大资金投入、项目倾斜力度,这对地处滇中经济区核心带的宜良来说,为进一步争取国家支持,加快发展创造了条件。三是“桥头堡战略”的实施。宜良是昆明连接南亚、东南亚国际大通道以及连接沿海城市的重要节点,随着“桥头堡”战略的实施,宜良也将成为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前沿。四是承接产业转移。宜良以其优越的区位、便捷的交通、丰富的资源等优势,是产业转移的理想空间。为更好的抓住发展机遇,在“十二五”期间,我们还需着力破解以下几个发展难题:破解增长方式粗放与环保、低碳、集约发展的难题;破解新型工业发展与传统产业比重大、转型任务重的难题;破解财政增幅小、举债负担重与政府投入日趋加大的难题;破解城市建设与土地开发、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商贸业发展不配套的难题;破解城市化进程加快与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农民增收、缩小城乡差距的难题;破解在激烈的区域竞相发展压力下,扩大融资及招商引资成果的难题;破解汤池镇托管后电力、旅游等产业严重弱化与培育新产业、新财源的难题。

今后五年,我们要坚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123456”发展思路,即以实现跨越式发展为发展模式,以打造花乡水城和实现富民强县为发展目标,以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为发展基调,以工业突破、园区建设、招商引资、城市开发为发展重点,以工业强县、农业稳县、旅游活县、科教兴县、环境立县为发展战略,以着眼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商贸旅游现代化、县域城镇化、发展民生化、环境生态化为发展主线,着力打造实力东城、活力东城、宜居东城、品质东城、生态东城、和谐东城,切实把宜良建设成为集高端产业、厚重文化、精致空间、优质环境、清新生态、品质生活于一体的昆明东部新城,建设成为“城在花中卧、水在城中流”的“花乡水城”,建设成为立足昆明、辐射云南、面向全国乃至南亚、东南亚的“旅游胜地、美食王国、休闲天堂”。

“十二五”期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建议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以上;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8%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以内。

(一)打造“花乡水城”。抓好规划引领,实现城乡规划全覆盖。县城规划建设面积扩大到50平方公里,推进全域城镇化。推进狗街、马街、九乡重点城镇建设和旅游小镇建设。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着重发展服务业和商贸业。

(二)提升三大产业。全力推进园区“三年倍增、六年跨越”行动计划,按照“一园六片”产业布局,聚集提升水泥、冶金、化工、农特产品加工四大优势产业,提高资源利用率,延伸产业链,助推产业升级,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抓住昆明农业产业东移北扩,建设东部高效农业产业区的发展机遇,构建以优质粮、烟、蔬菜、花卉苗木、果林种植,鸭子、奶牛、水产养殖及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产业带,建设现代农业物流园区,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以昆明打造石安黄金旅游线路、桥头堡建设为契机,以整合县城中心区、九乡风景区、南盘江流域观光区为重点,开发农业观光、温泉、美食资源,发展壮大休闲旅游产业。

(三)加快改革创新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逐步实现政府性融资载体向主体转变。健全国有资产管理、监管、运营体制改革。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升政府服务职能。推进社会力量投入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事业。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大胆改革创新、增强发展活力,在区域竞争中抢占先机,率先赢得发展。

(四)扩大对外开放。突破土地、融资、基础设施配套、服务环境等要素制约,吸引外来投资。加强与周边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全面融入滇中发展极,以交通节点建设为契机,加强对外开放,推进物流、贸易平台建设。  

(五)加强生态建设。以“四创两争”为抓手,促进居民生产生活及思维方式的变革和进步,提升城市品质和文明程度。以水资源保护、城乡生态环境改善、落后产能改造为重点,着重抓好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六)着力改善民生。解决好就业、住房、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学前教育、农村医疗、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保障等工作,解决好城乡基本公共教育、医疗均等化问题,发展文化事业,努力提高群众收入,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

(七)实施人才战略。加大人事制度改革,健全人才培养机制,统筹抓好以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为重点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企业人才提升、高层次人才集聚等工程,吸引人才聚力于宜良经济社会发展事业。

(八)优化发展环境。大力推进“一线工作法”、“目标倒逼制”、“限时办结制”,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转变政府服务职能,提高行政效能,打造“三最四低”发展软环境,加强廉政建设,提高政府公信力。

三、2011年主要工作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做好2011年工作意义重大。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省委八届十次全会、市委九届七次全会、县委十一届十次全会的要求,坚持“123456”发展思路,争科学发展之先,建昆明东部新区;创和谐社会之优,造宜良花乡水成。大力推进城市开发,强力构建新型工业、现代农业、休闲旅游三大产业体系,着力社会建设,改善民生,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十二五”建设迈出坚实的步伐。

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建议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以上;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

完成上述目标任务,要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花乡水城”建设,着力打造宜居宜良

强化规划引领。以建设“昆明东部新城”为核心,按照现代新昆明“一主四辅”的要求和功能定位,规划昆明大都市拓展区,推进《宜良县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的修编工作,规划建设面积扩大到50平方公里。以分担昆明主城功能、承接人口和产业转移,与昆明主城规划衔接,构建“昆明东部新城”的基本空间布局。以东南绕城公路、宜九公路、轨道交通建设为契机,做好功能划分、产业布局、土地利用规划,对城市供水、交通、学校等基础设施配套提前谋划。解决好城区、产业园区、集镇区协调发展的关系。解决好地下、地面、地上相衔接的规划建设问题。构建以县城总体规划为统领的综合规划体系。

加快城市建设。大力实施“县城规模扩张行动”,推进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引入市场化手段,实现城市基础设施投资主体多元化。推进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城区给水管网、纬一路、小狗公路改扩建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老昆石路综合整治,配合完成云桂铁路建设。推进南盘江综合治理暨景观打造、陈所渡桥闸、千亩人工湖、环球水城、体育场馆等项目建设。加快匡山街片区、鱼龙路片区旧城改造。加强城市综合治理,持续做好卫生、交通秩序整治、环境打造等工作,做到县城全覆盖,并逐步向乡镇集镇、农村拓展。加强对道路、公园、广场等设施的维护管理。提升数字城管水平,完善数字管理系统平台。

(二)加快构建三大产业体系

大力发展新型工业。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园区新增建成区面积1000亩,收储土地2000亩,新建标准化厂房3万平方米。推进园区道路、供水、供电、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水泥、冶金等优势产业,拉长产业链、壮大产业群。以今年北古城凤莱工业片区成功申报为省级建材示范基地为契机,大力加快发展建材业,推进红狮二期、金珠二期、盘江水泥技改、强力管桩、预达制管、巨利达整体搬迁等项目,抢抓2013年国家新一轮大开发大建设的先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2户,总数达49户;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8亿元,增长16%;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47.15亿元,增长16%;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开工2个,竣工4个。启动狗街章堡再生纸加工片区开发建设,推进宜良红星兄弟纸业入驻园区。积极争取云铜集团搬迁落户木龙片区。加强对非公经济发展的指导,完成非公经济增加值22.89亿元,增长18%;从业人员达到5.52万人,新增2500人;非公企业户数达到1.5万户,新增800户。

加快推进现代农业。推进现代农业园区规划修编,规划建设高效蔬菜示范园区、高效花卉苗木示范园区、高效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高效粮食示范园区、特色水果示范园区五个功能区。推进上海东方希望、李烧鸭、西红花酒业、滇王食品、核桃粉厂、方德波尔格花卉、花木城、泛亚种业交易市场等项目建设。启动农产品加工片区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23家,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达110家,年产值突破10亿元,带动全县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40%,带动农户户均增收突破1000元。加快种植业、养殖业发展,新建农产品安全检验监测站。改造提升3个乡镇农贸市场,新建1个农产品批发市场。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大平滩小(一)型水库、柴石滩水库大型灌区建设,启动海马箐水库建设,抓好国家级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和中低产田改造。

积极发展休闲旅游业。完成旅游发展规划修编工作。以“花乡水城”为中心,以九乡风景区、南盘江流域两大片区为重点,推进宜九二级公路、九乡旅游小镇建设。打造南盘江生态旅游带,开发地热资源,提升温泉品牌。打造星级乡村旅游点,推进金泽苑项目建设,办好“烤鸭美食节”、推广“九乡猎神节”,提升宜良的知名度和形象。

(三)全力推进全域城镇化

实施规划全覆盖。大力实施“新城镇建设行动”,构建由1个主城区、2个副城区、5个中心镇和多个中心村构成的“125X”城镇空间布局体系。完成集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完成行政村、保留自然村的村庄规划。坚持城乡统筹,贯彻资源优化配置与节地、节水、节能和节材的方针,因地制宜,编制城镇近期建设规划,对五年内建设目标、发展布局和主要建设项目的实施进行具体安排。编制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的控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公共服务设施及空间环境控制规划。

推进试点工作。推进“三重三置换”和“三区联动”。按照“统规统建”和“城市居住区模式”的原则,以经济发展为动力,以加速农村人口城市化为重点,以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为根本,合理布局试点村建设发展用地,有序推进城市规划区全域城镇化工作。目前已启动的试点村为土桥村、回辉村。土桥村试点纳入东城新区开发建设统筹,结合片区项目开发,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企业参与”的模式,科学布置试点村的生活区、商贸区、产业区等功能分区,使片区改造与城市功能提升有机结合。充分保障试点村民利益,合理补偿,并把试点村民纳入城市社保、户籍、教育、医疗等管理体系,加强技能培训,优先安置试点村民就业,促进自身角色转换和融合。

(四)加快改革创新,扩大对外开放

    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深刻理解“吃饭靠财政、发展靠招商、建设靠融资”的模式,探索转变融资平台的投融资功能,改革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使公司由单纯的融资载体,向具有盈利模式和现金流支撑,举偿债科学的市场主体转型。建立新型融资模式,追求总量均衡与结构协调的双优目标。树立土地、矿产资源资本化运作理念,加强管理,主导土地一级开发,推动“储地—融资—建设”和“储地—整理—出让”两个层次的良性循环。围绕市场化配置土地资源,实施土地整理和项目挂钩,编制《宜良土地整理规划》、《宜良土地整理近期实施规划》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专项规划》。

加快推进对外开放。以创新推动发展,全面扩大对外开放领域,吸引各类生产要素向宜良流动和富集,尽快形成新型工业集聚发展、现代农业规模发展、休闲旅游跨步发展、城市品质大幅提升的以项目带动发展的良好局面。坚持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实施推进责任制,确保招商引资工作再创佳绩。大力加强区域合作,抓住昆明桥头堡建设、滇中经济圈发展机遇,加强与南亚、东南亚及沿海地区的交流与合作,与周边县区相互促进,逐步完善产业配套、功能配套。对具有发展优势的企业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和引导企业积极向外延伸,参与区域竞争。

(五)强化生态文明建设

推进四创两争工作。以“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云南省园林县城、云南省文明县城,争创国家文明县城、国家生态县”为目标,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今年要创建为国家卫生城市和省级森林城市,要启动省文明县城创建申报,完成7个国家级生态乡镇创建申报,完成匡远镇8个省级卫生村创建以及全县54个市级生态村创建。加快城区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城区道路绿化建设,完成退耕还林及人工造林5000亩,封山育林5000亩。

进一步保护环境。着力构建低碳、环保、高效的产业体系,加大对冶金、化工等传统产业的改造,加快生态农业、休闲旅游业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及节能减排工作,确保城镇饮用水源水质稳定达标,有效控制河流水质恶化,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循环利用、回收利用、新能源开发利用。培育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产业。

(六)推进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人才培养。充分发挥企业培养技能人才的主体作用,逐步培养一批适应宜良产业发展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加强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大力支持中等职业教育,有计划地培养各类紧缺技能人才。充分利用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协会以及各类培训、教育基地的带动作用,大力培养各类农村实用人才,加强行政管理人才培养。强化事业单位岗位聘任管理,对全县应实行岗位设置聘任管理的单位达到100%全设置全聘任。

加快人才引进。以昆明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为契机,畅通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发挥宜良经济发展相对优势,结合产业特点,通过“招商引智”、“选才择才”,有计划地引进实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建立健全政府、用人单位和社会合理分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建立人才发展奖励基金,逐步完善人才经费投入机制。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鼓励科技创新,建立发明专利申请基金制度,为发明专利申请和科技成果转化铺路搭桥。

(七)促进社会事业和谐发展 

优先促进就业。以项目拉动和政策扶持为主,充分促进就业。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管理,加大劳动保障执法力度,保护劳动者权益。投入133万元,开发150个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提供有效就业岗位1000个,新增城镇就业人员800人。建立1个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2个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做好“援企稳岗”和招用昆籍失业人员一次性补贴工作。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3万人,实现转移1万人。

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今年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47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8500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6500人,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0%。启动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工伤生育保险统筹。做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前期工作,争取被列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均等化。加快公立医院改革,引导社会力量发展卫生事业。推进新农合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工作,参合率达到50%以上。推进和谐社区建设,重视老龄事业发展。投入3300万元,新建廉租住房300套。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两基”水平,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率达100%,幼儿入园率达90%以上,高中阶段学生入学率达75%以上;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小学生养成教育率达98%以上,中小学生操行评定合格率达100%,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一次性合格率达80%以上。加强教育基础设施投入。新建宜良一中、二中通用技术实验室,二中学生宿舍、食堂。新建特殊教育学校。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民办教育,加快宜良高职中创“国重”改扩建工程,扶持台湘科技学校和昆明南方汽修学校发展,拓展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功能,推进“两后双百”等职业培训。 

推进文化事业发展。加大文化基础设施投入,推进“宜良体育场馆”建设,新建、改扩建文化室25个,启动档案馆、老干部活动中心和规划展览馆建设,做好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保护与传承,做好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加强宜良文物保护,推进20户以下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持续开展“农村移动信息富民工程”,加强文化市场和网吧的监管。

加强科技和信息化建设。重点抓好科技富民强县示范工程,培养1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企业,组织申报科技奖励2项,引导3家企业与高校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基地3个,巩固提升科技示范村20个,培养科技示范户500户,科技培训达5万人,创建“青少年创新实验室”2个,推进信息化建设,城镇宽带覆盖率达100%,扶持两家信息化应用示范企业,公务员电子政务培训实现全覆盖。

强化社会管理。深入开展“平安宜良”、“文明县城”创建活动,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整治,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高防范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加快“和谐宜良”建设,强化基层人民调解工作,矛盾纠纷调处率达100%。解决好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和信访突出问题。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深入开展煤矿、矿山、交通等专项整治活动。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抓好粮油等重要物资市场秩序整顿和储备,有效应对价格波动。开展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工作,继续抓好第六次人口普查,重视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性团体工作。支持老龄工作,发展残疾人事业,落实民族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做好档案、修志、气象、防震减灾等工作。

(八)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加强依法行政。深入推进“法治政府、责任政府、阳光政府、效能政府”建设,继续加强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加大依法行政和依法决策力度,提高干部法律意识,牢固树立依法行政观念,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强化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监督水平,增强监督实效。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和投资环境。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一站式”服务,力争把政务服务中心打造成宜良软环境建设的硬招牌。

加强廉政建设。全面加强公务员思想道德、工作纪律和廉洁从政教育,提高公务员队伍素质。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加强对重要部门、重要岗位、重要环节的监管,牢固树立清正廉洁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在“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我们面临的任务光荣而艰巨,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继往开来、开拓创新,以更大的决心、更有效的举措、更扎实的工作,为加快建设“昆明东部新城”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