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饲料槽怎么做:迈尔圣经人物之撒母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7:18:59

塞缪尔

 

目录

导言

1、转变的世代

塞缪尔记上第一章

2、心里愁苦的妇人

塞缪尔记上一15

3、年轻的利未人

塞缪尔记上第二章

4、神的异象

塞缪尔记上第三章

5、祸不单行

塞缪尔记上第四,五,六章

6、重建的工作

塞缪尔记上七2

7、信心的得胜

塞缪尔记上七1~14

8、帮助之石

塞缪尔记上七12

9、大失所望

塞缪尔记上第七,八章

10、环境的声音

塞缪尔记上第九,十章

11、趁时而作

塞缪尔记上十7

12、内在与外在的争战

塞缪尔记上第十一章

13、不撇弃你们

塞缪尔记上十二22

14、不住的祷告

塞缪尔记上十二16~25

15、扫罗跌倒的原因

塞缪尔记上十三13~14

16、以寡敌众

塞缪尔记上第十四章

17、大试验下的失败

塞缪尔记上十五26

18、不寻常的对话

塞缪尔记上十五12~35

19、“有恶魔从耶和华那里来”

塞缪尔记上十八13~14

20、罪生出死来

塞缪尔记上十八12

21、嫉妒的罪

塞缪尔记上第十八章

22、如阴间的残忍

塞缪尔记上第二十至二十七章

23、辉煌的夕照

塞缪尔记上二十五1

24、隐多珥和基利波

塞缪尔记上第二十八章;历代志上十13

25、尾声

塞缪尔记下一19

 

导言

一个五岁的小孩在礼拜天晚祷中,诚恳的对神说:「求你打发你的圣灵,进入我的心,使我能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这是前一个世代,神所重用的仆人迈尔博士(F.B.Meyer)迈进属天路程的第一步。他母亲很留意的记录了这段话。以后,他几乎每天都重复同样的祷告。

在迈尔博士跑完了世上道路,被主接去前一天,有人问他,经过了那么多年日,他对他的救主有甚么新的认识。他举目向上,说:「没有,就和平常一样,他在我里面,我在他里面。」

这两句话,已充分说明了迈尔博士一生的路程,同时也让人看到他在服事上多结果子的秘诀:稳定的与神紧密同行,不求特别的经历,不讲究高深的道理,只有忠心、诚恳的把主介绍给人。

第十九世纪,神在英语世界中兴起了不少的杰出布道家、奋兴家、解经家、和圣经教师。迈尔是其中较受欢迎的一个。他以「圣经教师」著称,擅于对知识分子的服事。在他同代属灵伟人中,迈尔博士的文学造诣可能无人能出其右,所以他留下了许多文字上的属灵遗产,其中最为特出的,就是本社翻译出版的这一套「圣经人物传」。正因为如此,虽然他息劳已近六十年,但他的信息仍然在英语世界中继续作工。

迈尔博士毕业于伦敦大学,对知识分子特别有负担,终其一生,不断保持他的学生工作。而各地学生也颇喜欢领受他对他们在基督徒生活上的教导。

迈尔博士的牧养教会经历极为广泛,从利物浦到伦敦,都留下他的足迹。慕迪早年在英国的服事,乃是由迈尔博士安排,两人的相处,给迈尔的服事历程,又更往前推进。

迈尔博士也是一个广受欢迎的讲员,经常受邀到不同堂会讲道,自一八八七年起,他是凯锡克(Keswick)大会的经常讲员,对从各地来,在属灵上有追求的圣徒,提供属灵上的帮助和供应。

他与对华的宣教工作也有极深的渊源。前往中国宣教的剑桥七杰中,有两人是他的密友。他们的宣教热诚使迈尔博士极为感动。以后他成为「域外传道会」(Region Beyond Missionary

Union)的主要推动人,积极鼓励海外宣教工作,支持海外宣教士。

不是高深的学问,也不是动人的信息,迈尔的服事最大的特色是他生命的深度。他这个人本身就是一篇信息。有一位多年与他一同服事的同工,描述一件实际发生的事:「有一次聚会,我必须到台前去见迈尔博士,却给两个老人家挡住。他们也拼命往前走。『我们坐到前排去!』我听到其中有一个人说:『能看到讲台上的那个人,即使他不开口讲话,你也会觉得很舒服。』」

他的这位同工又加上一段他自己的看法:「这是对迈尔的丰采最佳的形容。任何讲台,只要迈尔博士坐在那里或站在那里,彷佛就会发出光辉,就有恩福流露出来。他那慈祥的脸孔,正是他内心柔和、谦卑、良善的表露,所以,许多人一见到他,就能进入敬拜的气氛中」。

这也是迈尔博士文字工作的特点。我们可从字里行间,摸触这位以耶稣基督的心为心的属灵伟人生命的深度。

迈尔博士的「圣经人物传」十三册,在英语世界中,历半个多世纪仍然畅销无比。甚至有出版社将其中十二册集成两巨卷发售。中文世界,过去曾有证道出版社出版「伊莱贾」和「彼得」二书。本社为使华人信徒得窥迈尔博士原著全貌,经决定全套翻译出版。香港证道出版社慨允将「伊莱贾」、「彼得」。二书中文版权转让本社,仅此致谢。迈尔博士的「圣经人物传」并没有按照时代先后撰写,也不是依重要性分前后。为方便读者,本社依照圣经年代编排各人物传记之次序。

愿读者能藉此套圣经人物传记,得着属灵上的益处。

                  美国活泉出版社       谨志

                        一九八六年秋

 

1、转变的时代

塞缪尔记上第一章

一个世代的结束,就是另一个世代的开始。这正是本书开始时的光景。从每一方面看来,旧的秩序都正被新的取代。正如初期教会的情形,当时利未制度下的各机构也逐渐被「天上的本物」(来九23)所取代。本书所探讨的故事,也是在这样的时代中开始的。塞缪尔的一生就是神所定的一条界限,将士师时代与戴维王时代划分开来。

在此之前,在希伯来这个国家里,祭司一直被尊为最高的权柄代表。摩西是这个制度的首创者,当然没有人能承袭其职;祭司职分是从亚伦开始,成为世袭的。除此之外,没有别的职位可以代表整个以色列。然而摩西时代并非以祭司制度作为民众的统治者,因为一般祭司很少能同时又符合领袖、统治者所当具备的特殊条件。许多时候,祭司的治理往往渗入了偏见、暴虐,和对人类高贵情操的压抑。祭司职原是为君王职开路的。

路得记末了的几节经文,暗示希伯来政体即将有新的发展。路得记这一个甜美的田园故事,是以一个家谱作结束。这个家谱与亚伦或他的后代没有任何关连。它单独论到犹大支派,却对祭司制度只字未提。很明显的,神的旨意正在向前推进——但向着哪个方向呢?当时神的目标尚未显明,然而我们若根据已成就的事实回顾一切环境,就能看出神的旨意正朝向建立戴维王国的方向移动;往远处看,正朝向一个更深远的目标前进,那就是将一位「人子」,就是那位把祭司,先知,君王身分完美地揉合在一起的救主启示出来。

一、对一个强有力领袖的迫切需求。每一个世代都有同样的呼求——给我们真正的领袖!如果说当时世代的需要尤殷,那么士师记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线索。

当时迦南已被以色列人征服,但原先住在那里的居民并未完全被制服;他们仍盘踞各处。在南方,非利士人控制着五个城市。山上(后来被称为锡安山)的堡垒则被耶布斯人占据,他们顽强抵抗,直到戴维的时代。几乎所有沿海地带,以及以斯德伦平原的要塞都握在迦南人手中。基色小国也仍保持独立,直到埃及王将它征服,曾作嫁奁送给所罗门的王后为止。至于北方疆界地带则残留着几个强国,它们曾在米伦水边被乔舒亚击败,但它们可能只是表面归服以色列而已。「这样耶和华留下各族,不将他们速速赶出……为要试验那不曾知道与迦南争战之事的以色列人,好叫以色列的后代,又知道又学习未曾晓得的战事」(士二23,三1~2)。若不是这些好战的各族被存留,恐怕我们也不会听到基甸,巴拉,耶弗他,参孙,或戴维的事迹。若没有这样的训练,以色列可能已变成孱弱无力、不堪一击的民族,既缺乏骨气,又没有斗志和武力。他们可能像拉亿的居民那样,安居无虑地住在宽阔之地,百物俱全,一无所缺(参:士十八7~10)。

许多时候,我们在世上受的管教和训练也带给我们同样的结果。战祸连年,我们渴求和平;磨擦与不安接踵而至,我们希冀早获安宁;颠沛奔波,我们盼望有一日能安顿下来,然而这些事被允许临到我们,是要考验我们,以明白、学习战事;好叫我们更认识自己,更认识神;好叫我们和下一代能养成更健康、高贵的性格,而不致于好逸恶劳,安闲度日。

以色列人由于远离神,偏离神的律法,加之缺乏有力的中央领导系统,以致于他们不断受异族侵略,且情形日益严重。从亚伦的孙子非尼哈开始,祭司职即明显落入软弱无能的人手中。从一件特殊事例即可证明这一点:以利不是亚伦的长子伊莱贾撒的后裔,而是亚伦的幼子以他玛的后裔。很可能伊莱贾撒这一支的代表无力应付当时的纷扰局面,因此他们被搁置一旁,而由任何有能力挑起重任的人取代。可能以利年轻时确实英勇非凡,所以赢得最高职位;虽然我们后来得知,他晚年时却表现得懦弱无能(代上六4~15,二十四4)。

偶而也会有先知兴起,担任短期的领袖。神「给他们设立士师……但到先知塞缪尔的时候。」「耶和华为他们兴吉士师,就与那士师同在;士师在世的一切日子,耶和华拯救他们脱离仇敌的手;他们因受欺压扰害,就哀声叹气,所以耶和华后悔了(徒十三20;士二18)。在那个黑暗、多灾难的时代,士师的统治只是一线微弱的光。

因此,这个国家可谓内忧外患,交相压迫。没有团结力,没有斗志,没有公认的领袖,他们凭甚么抵挡境内迦南人的骚扰,和边界诸国的侵犯?「那时以色列中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以色列人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以色列人呼求耶和华。」这三个句子不断出现,成了士师记的特色。更甚者,他们在信仰上的联合也极脆弱。举例来说,在提到扫罗家族的名字时,假神巴力的名字就出现了三次(代上八30、33、34)。米迦,路得的故事,但族人拜偶像以及基比亚人的灭绝,都是生动的图画,描绘出当时以色列的孤立,漫无法纪,以及外患连年。

所以以色列人需要新的秩序。用君王权取代祭司权的治理,将整个国家由最后一位祭司带到第一个君王——这项大业需要一个极其坚强、卓越出众的人来担当。不久我们就看到,神用先知塞缪尔,满足了这要求。他没有动用强暴的手段,没有掀起任何惊涛巨浪,就平静地领导以色列子民从一个世代,进入另一个世代。

二、神如何满足这需要。神给人最大的赏赐是透过患难而来的。不论我们从属灵或世俗的范畴看,都会发现任何重大的改革,造福人类的发明,唤醒人心的大奋兴,没有一次不是从痛苦,眼泪,和磨炼中生出的。那些不费力气,平白得来的东西对他人助益甚少。那些定意救自己的人,永远不能拯救人类。若要圣殿建立,戴维必须忍受痛苦;若要神的福音不受犹太人遗传的束缚,保罗的一生必须长经忧患;若要欧洲得到大复兴,胡司(John Huss)这一类的人必须殉道,死在火刑柱上;若要伟大的科学发明被认可,伽利略(Galileo),爱迪生(Edison)等必须长年不眠不休地耗费时间在实验室里;若要伟大的真理宣告出来让世人认识像巴克斯特(Baxter),本仁约翰(John Bunyan)这一类的人必须甘愿受人误解、批评、轻视。神将塞缪尔赐给他百姓之前,哈拿必须先成为灵里忧愁的妇人。

在耶路撒冷以北数哩之处,就是以法莲与便雅悯领土的交界地,座落着拉玛锁非这城。它又被称为拉玛,到了新约时就被称作亚利马太。拉玛琐非的意思是两个拉玛,可能一个是上城,一个是下城,稍后的故事中将提到(撒上九3)。「琐非」这名字使人想到以利加拿的一个祖先苏弗;显然苏弗是举足轻重的人物,所以整个地区以他为名(代上六35;撒上九5)。就在这个山城里,一个婴孩诞生了;他不仅在一生中使这城市成为众人注目的焦点,并且有数百年之久,这城都在整个国家生活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就在参孙的事业接近尾声时,拉玛城内住了一户人家,包括以利加拿和他的两个妻子哈拿(意为「恩惠」)、毘尼拿(意为「珍珠」)。他原先住在以法莲,所以被算作是以法莲支派的人(参:书二十一20)。他有两个妻子,有人认为以利加拿是因哈拿无法生育,才娶第二个妻子;但不管出于甚么原因,这一步替他的家带来无穷后患。拉玛城内的这个家庭从此分争迭生,特别是因为毘尼拿接二连三产子,而哈拿始终无一子半女。哈拿的景况几乎是一个希伯来女子最不幸的事(参:创三十1);她的无法生育使她成为别人讽刺嘲笑的目标。这痛苦还不限于在拉玛城内;每年到了献祭的日子,她的愁苦更达于顶点。根据希伯来人的习俗,每个家庭必须一年上殿里献祭一次,献完祭之后,他们就可分享祭肉;这时候哈拿必须眼睁睁地看着她的对头享有大部分的祭肉,因为毘尼拿儿女众多。这时她的心好像被耶和华的剑刺透一般,她的悲苦几乎难以承担,以致于以利加拿的偏爱也无法使她得安慰(见撒上一5、8)。然而她生命中的喜乐,和这个国家得挽救,就要从这个饱受苦难的灵魂中生出来。

2、心里愁苦的妇人

  塞缪尔记上一15

我们可能会推断,哈拿的无子嗣,以及她对头的冷嘲热讽,是导致她愁苦的仅有原因。她那首高贵的颂歌却证明,她心中满溢着她民族的辉煌传统和希望。由于对周遭漫无法记的混乱光景深感忧心,她有一个极深的渴望,就是将她自己高贵的内涵赋予在孩子身上,使他有朝一日能重振国家日益衰微的声势,将它建立在巩固的基础上。作为一个脆弱的女子,她可能无法超越雅亿、底波拉的成就,但如果她能培养出一个敬虔的孩子,就有希望拯救她的同胞。若神接受这个孩子,使用他来成就神的计划,那么即使她暂时忍受孩子不在身边的痛苦又算得了甚么?她岂不是要得到千倍的报偿吗?通常利未人是在三十岁到四十岁之间献身参与事奉,但如果她能有一个男孩子,她一定要将这孩子的一生都献给神,使他终生不剃发。

当时在示罗的筵席正进行着,哈拿因悲伤而禁食;她似乎再也忍不住了,等她的家人吃喝完毕,她就起身回到会幕的外院。这殿已失去了旧日的光采。可能只有少数的幔子存留,门框旁边摆着一张座椅供大祭司用。「哈拿心里愁苦,就痛痛哭泣,祈祷耶和华。」别人是带着燔祭上去,她却带着一个破碎的心,然而神并不轻看。她未埋怨神,她只是举起试炼的杯,好叫这杯成为救恩之杯。

圣经记载她「不住的祈祷」,接下去我们就来探讨她的祈祷及其后果。

那是全心全意的祈祷。东方人祷告时习惯上是出声的,但哈拿却站在以利座位边(26节)用她的心祈祷;她只动嘴唇,却不出声。这表示她以前已多次这样作,她已学会与神亲密交通的秘诀。那不是无谓地重复,而是灵与灵的交通,是出于极深的需要和渴望;此时此刻完全不需要任何言辞,因为话语不足以表达这种「说不出来的叹息」。

那是使用神的新名之祈祷。她用一个新的称呼「万军之耶和华」向神呼求。似乎对神来说,赐下一个婴孩是轻而易举之事。她求神垂顾她的苦情。她立下誓言,将来她的孩子必献给神的国度和荣耀,她必不以私心占据孩子;她的儿子由初生起就必作拿细耳人,不沾浓酒清酒,不剃头。

那是确切的祈祷。「眷念不忘婢女,赐我一个儿子。」「这是我在耶和华那里求来的。」许多时候我们的祷告未产生果效,是因为我们没有特别的目标。我们好像向空中打拳,而一方面又奇怪为甚么打不到任何东西。许多自称神儿女的人,在离开祷告内室的时候,如果被问及他们从那里得到了甚么宝贵礼物,他们一定张口结舌,无言以对。我们时常只是笼统地求神祝福一切与我们有关的人,却未具体地一一提名。精通祈祷秘诀的圣徒告诉我们,当他们确切地为个人的得救,或他们自己的某种恩赐和福分祷告时,就会看见奇妙的结果产生。

那是毫无保留的祈祷。「在耶和华面前倾心吐意。」哦!如果我们常常效法哈拿的榜样该多好!有时我们向知心好友吐露心中的秘密,事后却后悔不迭;或者我们只将事情的一面告诉神,另一面却隐藏起来。但如果我们敢于将全部心意向他倾吐,不为自己护短,不隐藏任何秘密,事情就要改观。当你伤心欲绝,再也承担不起忧烦、痛苦,似乎一颗心快要被挤碎时,要记住将这些事全然倾倒在他面前(见诗四十二4)。

那是坚忍的祈祷。「哈拿在耶和华面前不住的祈祷。」无论哈拿或我们,都不能说,因为我们的祷告多,所以才蒙神垂听。惟有神把负担放在我们身上,我们才能在不住祷告中等候神,因为除此之外,我们什么都不能作。

那是蒙福的祈祷。以利当时坐在圣殿入口处的座椅上。他很快被哈拿所吸引,虽然哈拿对周围的环境浑然不觉。可能以利最初是留意到她那深沉的悲哀表情,以为她会像其它心灵有重担的人一样,用言语道出她的祈祷来。可是她却只动双唇,不出一声。大祭司想,她一定是喝醉了,就用责备的语气打断她的祷告:「你要醉到几时呢?你不应该喝酒。」这又是一个例证,说明祭司在了解当代人的心灵方面是多么无能为力。以利只是凭眼见而遽下判断,显然神并未向他启示自己的心意。他已落到徒占职位的地步,神的旨意已向他隐藏。

哈拿以极谦卑的态度来回答以利不公平的责备,「主阿,不是这样,我是心里愁苦的妇人,清酒浓酒都没有喝。」她已经饱受折磨,因此这小小的误解并小会凭添她的重担。她甘愿将这误解和其它一切愁苦都卸在神面前;甚至早在以利回答之前,他就知道那位分担人重担的神已经垂听并应允了她的祈求。她已进入祷告的灵里面,她不仅「求」,并且也「支取」。她预见这段话的奥秘:「凡你们祷告所求的,无论是什么,只要信是得着的,就必得着」(可十一24)。早在以利说,「你可以平平安安的回去,愿以色列的神允准你向他所求的」之前,她就知道她已胜过这一切愁苦了,从神来的那出人意外的平安已经充满她的内心。所以她说,「愿婢女在你眼前蒙恩」,就走出去吃饭,「面上再不带愁容了。」

许多时候我们祷告完毕,却仍面带愁容,忧心忡忡。我们未将重担卸给神;或者虽然卸了,却又再取回来。我们和神之间仍然维持原样,没有交换任何东西。我们未能抛弃我们的挂虑,忧愁和罪,将它们留在大能者的手中,从他手中接过喜乐,平安和赞美,来取代原先的愁苦、忧虑。

第二天他们启程返家。「次日清早他们起来,在耶和华面前敬拜,就回拉玛。」然而她成了迥然不同的人!这次前往圣殿的旅行给她带来多么大的改变!她带着何等喜乐的心踏入那原先充满痛苦回忆的家!毘尼拿一定心中纳闷,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使哈拿这样彻头彻尾地改变了;只有以利加拿明白其中奥秘,因为哈拿那不可置疑的信心,他自己的信心也得着坚固。

愁苦的工作。从哈拿的祷告里,我们可以将最后的收获追溯至多年受苦所撒下的种子。只有经历过极大折磨的人,才能倾吐出这样的祷告来。她每一句话所透露出的顺服,谦卑,除了神一无指望,以及对他的国和他的义之单纯渴望,显示这一切都是经过了这愁苦妇人极纤细、温柔的触摸。愁苦替灵魂带来无限美丽。一位女高音声乐家的老师问他的朋友:「你觉得她唱得如何?」他的朋友回答:「唱得好极了;但是如果我来训练她,我会先设法使她的心破碎。」可能多年来藏在你内心的隐痛,失望,沉默的等待,都是必要的,为的是教导你如何祷告,引领你进入单纯的信心里,装备你,使你能产生许多珍贵的恩赐,造福这世界。

哈拿因着信,就得了赏赐。神对她的应许应验了,「耶和华顾念哈拿,哈拿就怀孕;日期满足生了一个儿子,给他起名叫塞缪尔,说,这是我从耶和华那里求来的。」

以利加拿这次上去献年祭时,心中充满一种新的喜乐;另外他也是去还愿的——「献年祭,并还所许的愿。」但哈拿未随行,她留在拉玛直到孩子断奶,可能是三岁左右,因为利未人的孩子三岁时才可以登记并进入神的殿。

最后,将孩子公开献给神的日子终于到了。这对父母带着小孩踏上这段严肃的旅程。作母亲的心中满是赞美。她的心在耶和华里面欢喜,她的灵在她的神里面被高举。乞丐被提升,离开卑贱之地,去断承荣耀的王座。她知道神是她惟一的盘石,她因神所赐的救恩而喜乐。耶和华的慈爱使她福杯满溢,她的灵魂不禁涌出美丽的颂歌来。

不久旅途行尽,耶和华的殿在望。她曾在这里伤心哭泣,也曾在这里恳切祈祷。往事一幕幕出现在脑海里。她对以利说,「从前在你这里站着祈求耶和华的那妇人,就是我,我祈求为要得这孩子,耶和华已将我所求的赐给我了。」

请留意她的话,「从前在你『这里』站着。」我们也常常将过去的经历与某些地点联结在一起。我们在这里受苦,在这里得到新生命,在这里听见神说话。哈拿也是如此。她在伤心之地喜乐;收获的欢欣掩过了旧日的泪痕;蔚兰的天空一扫过去的乌云。

心灵忧伤的人阿,要勇敢坚强!只要按神的旨意受苦,而不是为罪或恶行受苦。要为他的教会,将失丧的世界和沉沦的人受苦!为灵魂忍受生产之痛!为他国度的降临而操练你自己!只要你住在主里面,他要在你的受患难之处,替你披上喜乐的袍子。那流泪撒种的,必欢然收割。

3、年轻的利未人

  塞缪尔记上第二章

史坦利(Dean Stanley)告诉我们,路德马丁(Martin Luther)常常喜欢安静沉思塞缪尔记上的头几章经文,让其中的温柔,来使他在繁忙生活里的急躁情绪得到平衡。确实,每个时代研究圣经的人,都会被这个身穿以弗得的小孩深深吸引。

塞缪尔的母亲每年与丈夫上去献年祭的时候,就带来一件小外袍给他。对这个作母亲的来说,每年一次的会面必然是感情激动,久久难以平息的。他一定是期待又期待,然而短暂的相聚又如何能使他天然的母性得到满足!同时将如此年幼的孩子交给在会幕前伺候的妇人看管,对他而言真是于心不舍。可能那些妇人并不都犯了苟合的罪(见撒上二22)。他们中间可能有一些是女先知,并不离开会幕,他们禁食祈求,昼夜服事神(见路二37)。这些妇人可能负责孩子的起居饮食;至于孩子的教育、研习律法之事,则直接由大祭司担任。

但哈拿仍然从他的牺牲里得到安慰。孩子早年的珍贵回忆常留在她脑海里,那时小塞缪尔童稚的笑语替这个家带来许多生气和欢乐。她也有机会在孩子稚嫩的心灵中撒下种子,有一天当他成人时,这种子就要开花结果。她后来又生了三个儿子,两个女儿。他们也必然从哥哥的神圣事工得到不断的鼓励。哈拿平日一针一线缝着小外袍时,心中一定洋溢着温馨的母爱。

一个母亲的影响。到如今,作母亲的仍在为他们的孩子缝制衣袍,但不是用针线,而是用他们圣洁、高贵的品格;日复一日,在孩子锐利的观察下表露他们的言语,举止,和对神的虔敬。孩子耳濡目染之下,就不知不觉成为他们母亲的样式:或温柔,或粗鲁;或热心属灵的事,或漠不关心;或举止优雅,或粗俗不堪。正如鱼身上的斑点和它栖身之地的色彩近似,鸟儿随着季节改变羽毛的颜色,同样的,小孩子也是身穿用他们母亲的品格,行为,气质所编织的外袍。

「那孩子在祭司以利面前事奉耶和华。」他每晚恬然入梦,对周遭的罪恶浑然不觉。他的虔诚和热诚日益吸引以利的注意。许多证据显示,他正在受装备,将来要成为神与他子民之间的联系,作为界于旧时代与新时代,也就是参孙的乱世与所罗门的太平盛世之间的媒介。

在此请留意以利之子的亵渎与罪行。「以利的两个儿子是恶人,不认识耶和华」(二12)。摩西律法准许祭司取赎罪祭的全部祭肉,以及平安祭物的胸或右肩部分;脂油在坛上烧掉之后,剩余的祭肉则分给献祭的人,和他的儿子,女儿,男仆,女仆,以及城内的利未人(申十二12)。使徒保罗也说过,为圣事劳碌的,吃殿中的物,伺候祭坛的,分领坛上的物,原是合宜的(见林前九13)。

献平安祭时,第一个行动是将血洒在祭坛四周;其次是将祭物内部的脂油烧掉。脂油不可吃,必须用火焚烧。火焰吞噬掉脂油,代表神接纳了献祭者(利三16~17)。这个仪式完成之后,就将祭司当得的分割下,呈献给神;献祭者取得自己的分,就去享受快乐的祭筵。

此刻我们看到以利的儿子露出了贪婪的面目。他们不满足于律法规定的分,就打发仆人,在百姓正煮祭肉的时候,用三齿叉往锅里一插,将锅里的肉取了去。「凡上到示罗的以色列人,他们都是这样看待。」

然而他们仍嫌不足。他们得了胸和右肩的部位之后,又要求献祭者在拿剩余部分去煮之前,把生的肉也给他们。这个行动激起了百姓的愤怒。他们说,「必须先烧脂油,然后你可以随意取肉。」仆人却粗暴地回答,「你立时给我,不然我便抢去。」「如此,这二少年人的罪在耶和华面前甚重了,因为他们使人厌弃给耶和华献祭。」

我们也当反躬自省:作为基督的仆人,我们是否也因所作的事,导致别人憎恶神的名?可能开始时我们是用自己的个性和习惯行事,后来我们的信仰教条或教会事工也叫人跌倒。我曾听过有些人离弃当初坚守的信仰,是因为他们看到某些自称基督徒的人欠账不还,因循回避,不守诺言,难以相处,对同事或仆役苛刻寡恩,暴躁易怒,在商场上欺瞒诈骗。我也听说有人离开基督的教训,是因为有些假的教条违反了他们的道德意识,将天父当作一个冷酷无情的独裁者。因着这些缘故,许多人拒绝福音,远离祈祷的殿。

以利的两个儿子何弗尼和非尼哈不但贪得无餍,并且还在示罗的林间和葡萄园内犯了异教徒最卑劣的罪行。早在远古时代,异教的庆典就与放纵情欲的事有密切关系,但亚伦以下的祭司始终未沾染这一类不洁的事。然而以利的两个儿子却堕落到极点,他们自己虽有妻室,却仍旧与在会幕前伺候的妇人苟合行淫。

丑闻终于传到年老的以利耳中;他从四周的人风闻此事(二22~23),但他并未严严斥责、威吓他们,只是轻描淡写地数落他们,「他就对他们说,你们为何行这样的事呢?我从这百姓听见你们的恶行。」他只是轻责他们,却未严格加以制止。如果以利坚持他大祭司的职权,他可以废止他们二人的祭司职位,但他并未如此作。为此他受到神的惩罚和革职。「耶和华以色列的神说,我曾说,你和你父家必永远行在我面前,现在我却说,决不容你们这样行,因为尊重我的,我必重看他;藐视我的,他必被轻视。」

家庭训练的需要。这个故事让我们看见,那些在教会或世界居重要地位,却忽略自己家庭的人,常常会面临严重后果。我们必须为自己的儿女负责。我们若不制止孩子的恶行,而让他们任意妄为,将来不单单是他们要自食恶果,我们也难逃责罚。情愿我们少作一点教会或世上的工作,也不要让孩子因无人管教而胡作非为,成为我们的羞耻。要记住,初期教会中担任监督职分的人必须具备的条件之—,就是好好管理自己的家。一个人若不会管理自己的家,使孩子端庄顺服,又怎能照管神的教会呢?(提前三4、12)。可能以利没有趁早管教孩子。有智慧的父母是在孩子尚年幼时就开始训练管教。教导孩童走当行的路,就是到老也不偏离。

最重要的,是带领幼小的孩子认识神。那些为他们后代的救恩而祈祷、受苦的人,神必纪念,他不会忘记他们所付出的眼泪和祷告,也不轻看他们的信心。我自己就是在虔诚父母的带领下信主的;我无法肯定自己得救的确切日期,因为神的大爱在我生命的初期就已经照亮我的心,一如夏日晨空的朝阳。我能印证神这段话语的真实:「我加给你的灵,传给你的话,必不离你的口,也不离你后裔与你后裔之后裔的口,从今直到永远」(赛五十九21)。

4、神的异象

  塞缪尔记上第三章

这几章经文的记述里,不时穿插着对小塞缪尔的描写,非常令人感动;特别是他的温柔、天真,与以利二子的放荡恶行,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好像狂风暴雨中响起的甜蜜风铃。

哈拿说,「我……带他上去朝见耶和华,使他永远住在那里。」「就把孩子带上示罗,到了耶和华的殿……那时孩子还小。」「使他终身归于耶和华。于是在那里敬拜耶和华。」「那孩子在祭司以利面前事奉耶和华。」「以利的两个儿子是恶人,不认识耶和华……如此,这二少年人的罪在耶和华面前甚重了,因为他们使人厌弃给耶和华献祭。那时塞缪尔还是孩子,穿着细麻布的祭司袍,侍立在耶和华面前。」「以利年甚老迈,听见他两个儿子待以色列众人的事……然而他们还是不听父亲的话,以致于耶和华想要杀他们。孩子塞缪尔渐渐长大,耶和华与人越发喜爱他。」「有神人来见以利,对他说……我所吩咐献在我居所的祭物,你们为何践踏……童子塞缪尔在以利面前事奉耶和华。」「耶和华对塞缪尔说,我在以色列中必行一件事,叫听见的人都必耳鸣……塞缪尔长大了,耶和华与他同在,使他所说的话,一句都不落空。「从但到别是巴所有的以色列人,都知道耶和华立塞缪尔为先知。」「耶和华又在示罗显现,因为耶和华将自己的话默示塞缪尔,塞缪尔就把这话传遍以色列地。」

他的一生似乎就是一连串洁净,正直,公义的记录。有一个特定的旨意贯穿他一生的岁月,将各事件串连起来。其中没有任何缺口或漏洞;在那个纷扰混乱的世代中,他不曾显露出任何放纵、自私的行为。到了晚年,他能够坦然无惧地站在百姓面前,要他们证明他那毫无玷污的正直:「我已年老发白……我从幼年直到今日,都在你们前面行。「我在这里,你们要在耶和华和他的受膏者面前,给我作见证,我夺过谁的牛,抢过谁的驴,欺负过谁,虐待过谁,从谁手里受过贿赂因而眼瞎呢?若有,我必偿还。众人说,你未曾欺负我们,虐待我们,也未曾从谁手里受过什么」(撒上十二2~4)。

这是一个美丽的生命——有强烈的行政才能,凭着智慧将国家由士师时代,带领到君王统治之下;他那无可指摘的公义和洁净,使他在同时代的人中间出类拔萃,好像阳光照耀的山岭,矗立在众山谷之上。

塞缪尔不是那种讲豫言的先知,他也没有以赛亚的天赋和口才;但他对那时代最大的贡献,在于他树立了圣徒的典范,他使我们想起耶稣的兄弟雅各布,雅各布的洁白袍子代表了他无瑕疵的品格。塞缪尔是旧约的雅各布;因着他高贵的道德和品格,他深深得着百姓的心。

我们也可能被召,去面对一个变动的时代;我们可能必须目睹旧时代的消失,和新时代的来临;可能就在我们的时代中,神要再一次震动这世界,不只是地震动,诸天也要震动,只有那不可摇动的事物才能存留。可能在我们的时代中,古老的标记被废除了,例如示罗那熟悉的会幕,以及以色列人的约柜;但有一样东西永远不会过去,要历久而弥新,那就是无可指摘的品格,和圣洁的生命。「愿你的作为向你仆人显现;愿你的荣耀向他们子孙显明。愿主我们神的荣美,归于我们身上;愿你坚立我们手所作的工;我们手所作的工,愿你坚立」(诗九十16~17)。我们能给我们的国家和时代最高贵的礼物,就是圣洁的品格和无瑕疵的生命,让我们靠着圣灵的能力活出这样的生命,好证明五旬节的神迄今仍然活着。

一、一个年轻心灵的改变。对塞缪尔而言,一次大的改变是必须的,也是迫在眉睫的。到目前为止,他一直是活在他母亲的虔诚生命的影响里。如今他必须离开传统的信心,自己去亲身经历一番。他的信心不能建立在另一个人的见证上,他必须自己去目睹、尝试、触摸那生命之道。神的话语不是经由他人之手,而是必须直接临到他,才能透过他传给以色列人。任何人若渴望并寻求那最好、最丰盛的生命,都可能面临一次改变。或许你自幼生长在虔敬的家庭里,从小就受到福音信仰的熏陶,被教导去祷告并服事神,似乎一开始你就具备蒙福的要素。然而一旦这些因素消失,你是否仍旧将基督当作你生命的实际?很可能神出于对你的慈爱,而打破、摧毁你一直倚赖的那些传统和形式,好叫你自己去体会那永恒而神圣的事,使它们对你个人产生具体的意义。一旦我们长久倚靠的传统,被神的异象所取代时,伟大的时刻就来临了,我们可以像乔布那样说,「我从前风闻有你,现在亲眼看见你。」或者像使徒那样说,「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向着标竿直跑。」

你相信神要靠近你,在基督里将他自己启示给你吗?他要改变你的生命,将它提升到一个崭新的境界,好叫你再遭遇到类似旧环境的问题时,也能从较高的立足点来面对,因为属灵的进程就像螺旋梯子,回到了同一个方位,但却站在较高的层面上。

二、年轻眼目所见的异象。

(1)当神接近他年轻的仆人时,似乎他是在印证这仆人的信心。到目前为止,他的服事只限于一些琐碎杂务,例如开关耶和华殿的门,点燃有七个分枝的灯,每天早上添加纯净的橄榄油;不分受昼夜应年老祭司的呼唤去为他跑腿——塞缪尔忠心地——完成所交待给他的事。他应验了那句话——人在小事上忠心,就必将更大的事指派他。

(2)异像是在即将黎明的时分临到,但「神的灯在神耶和华殿内约柜那里,还没有熄灭」。这孩子三次从睡梦中惊起,听到有轻微,温柔,慈爱的声音呼唤他的名字,以为是以利需要他帮忙,所以三度起身,跑到以利那里,说,「你呼唤我,我在这里。」

当神靠近我们,在我们里面启示他的儿子时,我们常常会有一个倾向,就是急速跑到一个地方,或一个属灵长者那里,以为在那里异象可以得到解释。年轻的信徒很容易说,「只要这个属神的人能回答我的问题,我就一定能得着祝福。」于是他们仓皇地跑来跑去,像塞缪尔一样,跑到以利那里说,「一定是你呼唤我,你能为我解释我所见的异象,和所临到的声音。」

(3)以利对待这孩子的方法极有智慧。他可以俨然以神奥秘的保管者自居,或者警告这孩子不要胡思乱想,或者自己心中萌生嫉妒、怀疑,或者出于骄傲或职位的尊严来教这孩子如何行。但他并未如此作,他没有丝毫表示自尊心受损,相反的,他引领这孩子进入神的同在里,他完全明白圣职的印记已从他身上挪开,将要落在这孩子身上。

如果以利只承袭了祭司职位的各种遗传,他会站在孩子和神中间,倾听孩子的困惑,用自己的影响力来定夺此事。然而这位老祭司未如此作,他只亲切地对塞缪尔说,「你仍去睡吧;若再呼唤你,你就说,耶和华阿,请说,仆人敬听。」

传道人或牧师无权去主宰一个满怀热诚,被神呼唤的门徒,命令他承认一切,或为他提供解决之道;他只能说,「你所需要的远超过我所能给。只有神能满足你。仍去躺下吧!安静等候。让你的灵在他面前静止不动。要等待,因为他一定会再度临到。如果他再呼唤你,你就说,主阿请说,仆人敬听。」

肯培多马(Thomas a Kempis)曾这样说,「主阿,请说,仆人敬听。不要让摩西,或任何其它先知对我说话,我只要你对我说话。你是默示和光照一切先知的;没有先知,你仍然能完美地指示我;而他们若没有了你,就一无用处。」

(4)孩子所得的信息极其严厉。他不敢将异象告诉以利,我们并不以为奇。他仍然以忠心、正直的态度开始一天的工作,照往常一样打开神殿宇的门。他没有冲口说出这可怕的消息。这是另一个线索,让我们认识这孩子的品格。但他错估了以利的个性,他不了解像以利这样的人虽然将面临死亡,但不会埋怨,他只会默默顺从,不为自己作任何辩解;一旦知道最终的结局,就谦卑地回答:「这是出于耶和华,愿他凭自己的意旨而行。」

(5)请留意,耶和华是用他的话语向塞缪尔启示他自己。让我们不从梦或异象,而是从神的话语中去寻找他。若养成习惯只听声音,或只从梦去解释神的信息,是非常有害的。那样作会替幻想、妄想打开一扇大门。最好的方法是打开圣经,以虔敬,谨慎,细密的心读,向神呼喊:「主阿,请说,仆人敬听。」然后响应就会从圣经的每一部分出来,告诉我们一个清楚、确定的信息。「这是我的道路,你要行在其中;这是我的旨意,你要遵照而行;这是我的话语,你要去传扬。」让我们静听神将要说的话。

5、祸不单行

  塞缪尔记上第四,五,六章

第四章至第七章第七节经文的记载虽简略,却是跨越了大约四十年的时间。圣经的作者关于这段时期内塞缪尔的生活细节,和他日增的影响力之记载,相当不全。但是所记的事件都非常有趣,我们必须先对塞缪尔在百姓中间的服事有正确的观念,才能了解这些事件。另外我们也可以看出,不只是在他的时代和我们的时代之间,并且在他的事工和现今极需要的事工之间,也有许多类似之处。

那是一个分裂、混乱的时代。乔舒亚和迦勒去世之后,「后来有别的世代兴起,不知道耶和华,也不知道耶和华为以色列人所行的事(士二10)。没有一个人,或一个支派,能够有权威统一领导、联合百姓,使他们重新敬拜耶和华。整个国家松散如一盘散沙,每一个支派或大城市各自为政,国家的脉息已微弱不堪,我们再度引用圣经的那句话来描述士师时代的光景:「各人任意而行。」

以色列仅余的共同处就是会幕,约柜,和大祭司所代表的意义了。但这些影响力也已微不足道,因为「以色列人……离弃了领他们出埃及地的耶和华、他们列祖的神,去叩拜别神,就是四围列国的神,惹耶和华发怒(士二11~12)。

因此,他们无力阻止邻近列国的一再侵犯。先是东边的亚扪人,然后是从沙漠来的亚玛力人和米甸人,以及西南方的非利士人,他们不断侵袭这块应许之地。神不断兴吉士师,但他们的权柄也是短暂而有限的。大半时候都是他们一死,权柄也随之消失。「耶和华为他们兴吉士师,就与那士师同在;士师在世的一切日子,耶和华拯救他们脱离仇敌的手……及至士师死后,他们就转去行恶,比他们列祖更甚。(士二18~19)

我们的故事特别与迦南地的南部和中部地区有关,虽然那里曾出现参孙的英勇事迹,他们一直是在非利士人的重轭之下受苦。当时非利士人由他们原居的革哩底岛迁徙而来,声势日大,成为希伯来人的一大祸患。

非利士人离开他们自己的疆域和产业,前去掠夺希伯来人的土地。他们在神允许给希伯来人的土地上任意搜刮,将神选民所承受的产业夺为己有——今日这种情景也发生在我们的经历里。非利士人代表不洁的欲望和邪恶的习惯,我们本来已藉神儿子脱离了它们的辖制,但几年之后它们又再反击,从我们这里攻城略地。另外,非利士人也代表那逐渐侵蚀着教会的属世事物,和腐蚀国家的邪恶。魔鬼的攻击从不止息。摧毁和败坏的灵不断地在凿我们的屋顶,撕毁我们的壁纸,推倒我们的墙,趁我们睡觉时在园中撒下稗子。魔鬼就是这样,企图使个人和教会,抵挡心中生命圣灵的律,进而被罪的律所俘掳。

当魔鬼频施巧计,抢去我们的敬拜日,将它变成玩乐之日;或者用各种方式使我们作恶;或用贪爱金钱的欲望取代其它兴趣;或使我们作不当的享乐;或用世俗和奢华来换取基督徒生命中属灵的事物——这时,我们就是面对着非利士人的大军,他们正从低地涌上来,要占领这虔敬和有能力之高地。他们根本无权这样作,但他们却理直气壮地长驱直入;有时我们几乎要灰心丧志了,开始问自己,这样拼命抵抗又有何用?

何苦这样反对他们呢?干脆让步,与他们妥协岂不更好吗?

另外有些时候,我们又像以色列人一样,被迫为了自由作最后的拼斗。

一、无望的尝试。「以色列人出去与非利士人打仗,安营在以便以谢,非利士人安营在亚弗。」从这段记载可知,这场战争是以色列人发动的,因为他们对非利士人所加给他们的重轭已忍无可忍了;但几乎可以确定的是,这场战争发动得很草率,而且缺乏精密的策划。

摩西关于争战的方面曾有明确指示(见申二十章),但显然以色列人在这事例中未遵照此命令。他们既未召来祭司,去征询神的意见,也没有给出征的军队祝福。他们甚至没有征求塞缪尔的看法,虽然那时候他们已开始承认他是耶和华的仆人和先知。他们只是出于一种仇恨和报复的灵,就像长期受主人欺压的奴隶,突然爆发出复仇的火焰一样。

有时我们也是用这种灵去反对那辖制我们的罪。我们已经看见罪所造成的毁坏,和给别人带来的羞耻侮辱;残余的自尊使我们感到羞辱和愤慨,于是我们决心出面还击。我们发誓再也不醉酒,再也不向过去的罪屈膝称臣,我们誓言要恢复自由之身。但一个月之后我们又回到老样子。我们比以色列人好不到那里去,因为我们没有足够的力量和机智去打这一场战争。

以色列人的遭遇相当窘困。他们由于仓促成军,以致不堪一击。有四千人战死沙场。全军弥漫着恐惧和惊吓。这是神的子民不询求他的旨意而贸然出战,所必有的结果。他们为学这项功课所付出的代价是昂贵的,也是必要的;神让他们一而再,再而三的受苦,直到他们学会了这功课。

二、他们是向约柜,而不是向神求救。那天晚上,以色列的长老召开了一次会议(四3)。显然他们将战败的原因,归之于他们与耶和华的关系不良。他们说,「耶和华今日为何使我们败在非利士人面前呢?」他们发觉到先前忽略了他;他们忽然心生一计,认为这样神就不得不站在他们这边,与他们并肩作战了。他们说,「我们不如将耶和华的约柜,从示罗抬到我们这里来,好在我们中间救我们脱离敌人的手。」

他们记起约柜在他们的历史中曾扮演的重要角色;约但河的水在它面前分开;耶利哥的城墙在它面前瓦解。根据摩西的话,约柜向前进时,就代表了耶和华的仇敌要溃败逃逸。他们不了解神是否伸手相助,不是靠物质的象征来决定,而是靠他们的道德和属灵光景来决定。

约柜终于在以利的两个儿子陪同之下,由利未人抬了来。以色列全军大声欢呼。以利恐怕是最不愿意让约柜抬离会幕的,「以利……为神的约柜心里担忧。」但他长期以来一直让步惯了,已无法产生任何阻力;其它人也根本不为此事担心,因为「约柜到了营中,以色列众人就大声欢呼,地便震动」

非利士人由派出的探子得知以色列军欢呼的原因,不禁惧怕起来,因为他们也知道以色列的神与约柜同在,他们心中总是将约柜与「从前在旷野用各样灾殃击打埃及人」的神联想在一起。他们也不知道神的合作必须考虑人的道德光景。他们喊道,「我们有祸了,谁能救我们脱离这些大能之神的手呢?」

神必须对希伯来人和非利士人的物质化观念,作出一个确切的回应。他必须彰显一个事实:如果他们依旧拜外邦的神和亚斯他录,那么单单拥有约柜是无济于事的。其它诸如口诵神圣的话,引用庄严的先例,倚靠圣洁的表记,都是徒然的,除非他们是心清手洁的。「我若心里注重罪孽,主必不听」(诗六十六18)。

非利士人似乎吓得胆破心惊,因为他们相信,他们此番出战,不只是敌对血肉之躯,而且是与那位长期以来领导以色列人不断夸胜的神争战。他们接着又为他们领袖的一番话心里挣扎作难:「非利士人哪,你们要刚强,要作大丈夫,免得作希伯来人的奴仆,如同他们作你们的奴仆一样;你们要作大丈夫与他们争战。」

那悲惨的一天,最后在极可怕的情况下结束。「以色列人败了,各向各家奔逃;被杀的人甚多,以色列的步兵仆倒了三万。」约柜四周遍布尸体,显然希伯来人至死仍企图维护着他们信仰的表记。但他们的努力徒然无效,神的约柜被掳去,以利的两个儿子也被杀了。正如神人早先豫言的,如今终于应验。

当天下午,有一个便雅悯人衣服撕裂,头蒙灰尘,沿着通往示罗的大道奔跑,一路散播战败的消息。他所经之处,就掀起一片喧嚷哀号。他一直跑到大祭司的城示罗。「那人进城报信,合城的人就都呼喊起来。」宁静的夜空,传来尖锐的悲号,因为原先护卫着这不设防城市的军队,在一日之内被击溃,不但损兵折将,甚至连神的约柜也被掳了。

年老目盲的以利当时正忧心忡忡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面向街道。他似乎已豫感到空气中弥漫着不祥的消息。他一听到城中的呼喊声,就立刻焦虑地问身旁的祭司,或利未人,或者一直忠心侍立着的塞缪尔,「这喧嚷是甚么缘故呢?」就在这时候,报信的人出现在这一小群人面前,先向大祭司说明他是谁。以利迫不及待地问:「我儿,事情怎样?」那人没有任何警告或寒喧,就冲口道出可怕的消息:「以色列人在非利士人面前逃跑,民中被杀的甚多,你的两个儿子何弗尼,非尼哈也都死了,并且神的约柜被掳去。」

这位年老的祭司沉默地接受恶耗。前三个消息的打击虽然沉重,尚不至的致命;但「他一题神的约柜,以利就从他的位上往后跌倒,在门旁折断颈项而死」。他的媳妇,就是非尼哈的妻子在生产垂危之际,替初生的婴孩取了一个名字,充分道出了当时情景的险恶。她已成了寡妇,她的公公也忧伤至死;但她觉得最可悲的是,约柜被人掳去,以色列的荣耀已经消失。

然而更大的祸患还在前头。以色列人在仓促之中,将会幕里余下的部分和器皿带走,藏了起来。以下的许多年间,它们被保留在挪伯(撒上二十一1)。在非利士人举兵攻打挪伯以前,这些神圣的物品一直保存得完整无缺。杰里迈亚说,「你们且往示罗去,就是我先前立为我名的居所,察看我因这百姓以色列的罪恶,向那地所行的如何」(耶七12)。这个成为国家生活和敬拜中心有三百年之久的城示罗,以后的遭遇可以从诗篇作者的话语中知其梗概:

他离弃示罗的帐幕,

就是他在人间所搭的帐棚;

又将他的约柜交与人掳去,

将他的荣耀交在敌人手中。

并将他的百姓交与刀剑,

向他的产业发怒。

少年人被火烧灭,

处女也无喜歌。

祭司倒在刀下,

寡妇却不哀哭。               (诗七十八60~64)

三、神可畏的名。我们不必抱着好奇心,去探索约柜的下落。这一部分的历史比较偏重于神如何向邻近列国显明他的真正本性。

除了神在这事上所用的方法之外,再也找不到更好的法子让神的灵将他的圣洁和能力显示给非利士人了。他们从战场凯旋而归,将约柜抬进大衮庙里。他们不仅在这场战争里胜了以色列人,似乎他们也胜过了以色列人的神;他们的神——大衮——似乎能力更大。但他们如果一直坚持这看法,就有大祸临头了。神必须彰显他那独一的,不可侵犯的尊荣;几世纪以前在埃及如此,现今在非利士也如此。他无法让其它假神掠夺他的荣耀,抢走对他的颂赞,因此他任由这些盲目的拜偶像者持错误观念,要在他们自己的领域里对付他们。他们不会对一个先知的信息予以注意。谁若胆敢起来反对全国所拜的大衮,一定会被石头打死;但是当他们连着两天早晨发现大衮像仆倒在耶和华约柜前,并且第二次大衮的头和两手都折断时,他们就不能否认看见的事实所代表的含义。显然这不是出于巧合,而是神的作为,并且他与他们是敌对的。约柜所停留之处,当地的人就生了痔疮,他们被耶和华的手所击打。

当然,我们不能认为神对这些愚昧的人没有爱心;但除此没有其它方法能使他们明白他的真正本性和权柄。神降灾于埃及,不单单是惩罚法老的骄傲自大之罪,并且要迫使埃及人承认他是天上的神,让他们得以一瞥他的伟大。同样的,在这个例子中,大衮像的仆倒,他们身上痛苦的痔疮,庄稼的欠收,都迫使他们大声呼号,上达于天(五12),似乎他们已明白,是一个比大衮更有力,比一切神祗更崇高的神,在对付他们。许多年之后,希伯来的诗人和先知嘲笑异教徒的众神,说他们其实不是神,并且宣扬耶和华才是创造诸天的神;但要学会这个功课,却花费了许多年的光阴,付上无数的痛苦代价和忍耐,最后「一神」的观念方被人接受。

非利士人提到以色列人的神时所表现的虔敬态度,显示出一种新的、较高贵的观念已开始取代他们原先低下的、属物质的观念;他们本来是将耶和华与他们所拜的假神并列看待的。「合城呼号,声音上达于天。」「你们……要归荣耀给以色列的神。」「把耶和华的约柜……送去。」

这是何等崇高的启示,让我们看见神对待人的方法。他渴望得着所有人的敬拜和拥护。为了这个目的,他最终的启示是在他的爱子里面。「只有在父怀里的独生子将他表明出来。」然而在早代,对那些心他昏暗,道德没落的人讲到神的儿子,又有甚么用呢?不!必须按部就班的来。对微弱、病痛的眼睛,必须将光线作一番调整。神必须使用他所爱的人能够了解的语言来对他们说话,正如后来我们的主将手和肋旁给多马看一样,他是使用多马能够领会,并且由他自己所提议的方法。如果非利士人能够明白约翰福音这一类的书,那么神早就会使这一类的书写就,并且差派人交给他们,让他们学习了。但是既然他们无法领会这一类的指示,神只能用偶像的仆倒,约柜所到之处引起的灾难来指示他们,并且使母牛载着约柜,直往伯示麦去。

同样的,住在伯示麦这边境小城里的居民也学到了一个严肃的功课,知道神是圣洁的,他不容许他们以好奇、轻率的态度对待那象征他同在的约柜。像他们那样掀开约柜的盖子,向内探头窥看的举动,是连祭司都被禁止的,更何况他们呢?亚伦的两个儿子在就任祭司职的那一天,就因擅自献上凡火,而被烧灭,那时神就清楚宣告,他在亲近他的人中要显为圣,在众民面前要得荣耀(利十3)。

以色列人也必须在处理会幕的器皿这事上,表现对神的虔敬;利未人在搬运会幕的器具之前,必须先由祭司把一切器具遮盖起来(民一50~51,四5、16)。伯示麦人因擅观约柜,而遭到立即的惩罚;这使得他们体认到神的圣洁和可畏;他们说,「谁能在耶和华这圣洁的神面前侍立呢?」另一方面,约柜被恭敬地抬到伯示麦以南三哩的基列耶琳之后,那城就兴旺起来,五谷丰收。亚比拿达和他的儿子伊莱贾撒也因虔敬看守约柜,他们的家大大蒙福。这显明神本性中慈爱和怜悯的一面,他喜爱与那内心谦卑、敬畏他话语的人同住。

哦!不要存胆怯的心畏惧耶和华,只要以众子的爱和忠心对他;打开你的心,不单单接纳约柜,也接纳神派来作赎罪的子,他要抵偿我们的罪,那遮盖着约柜的施恩座,已洒上了他的血,正好将法柜遮住。

6、重建的工作

  塞缪尔记上七2

当前一章所描述的那些事正在进行时,塞缪尔自己则默默地在作重建的工作。一旦我们受伤,或骨头折损,我们的身体就立刻开始将修复的力量注入,使破损的部分得以恢复。肉体生命如此,属灵生命亦是如此。常常有一种圣洁而温柔的本能,在我们中间动工,在试炼的湍流上搭一座桥,从吞噬陆地的汹涌狂涛里重建新的秩序。确实,重建的工作就像大能之神的工作一样,当以色列人法纪松弛,漫无纲纪时,他就开始在其中为人建立一个生存的居所。

亚弗之役以后的二十年,塞缪尔一直忠心在神面前事奉。非利士人的侵扰似乎缓和下来,他们也撤离了原先占领的以色列境内区域。因此他能宁静而谦虚地为他的祖国劳苦,避免了狂热的管辖和反对。

他似乎定居在拉玛,以与他的童年有紧密连系。这儿是他的总部,年轻人常常聚拢来,听他的教诲,如此形成了最早期的先知学校。他也在这里结婚成家,并生下两个儿子。他们的名字显示了作父亲的心愿,以及他是与神同行的人。他的长子名叫约珥,意思是「耶和华是神」;次子名叫亚比亚,意思是「耶和华是我的父」。虽然塞缪尔的事奉生活中有许多的干扰和不便,例如约柜放在一地,会幕其余的部分放在另一地,许多圣礼和仪式已中断,但他依然能够与神同行,保持忠诚的虔敬生活。或许这就是为甚么神不时要摇动那些已作成的事物之原因,好叫那不可摇动的、看不见的永恒事物能更清楚地显明出来,使人更渴望得着它。

在现今的世代,我们也听到他说,「我要倾覆,倾覆,而又倾覆。」我们看见一些受默示的理论遭到无情的攻击,教会受到毁坏的威胁,古老的教训被人粗鲁地加以质疑;然而真正的信仰要带着不可磨灭的光辉脱颖而出,正如真金由炼炉中被炼净一样,在这同时,让我们和塞缪尔一起说,耶和华是神,耶和华是我的父。让我们紧紧倚靠我们父那永不改变的爱,他以天上和地下无以伦比的爱爱着我们。

塞缪尔知道,在以色列的悲惨光景得到补救,神的愿望得以实现之前,必须先达到两个目标。第一,全国必须从目前的无政府状态中恢复统一。如果每一支派仍旧安于各自为政的现状,各凭己力对抗仇敌,而对邻近支派和整个国家的情形漠不关心,那么想要有效地抵挡异族的侵略是根本不可能的。以色列必须统—,必须对未来的独立和完整有共同的热望。每一个支派可以保持其特色,完成其特定的使命;但为了达到全国的统一和神选民的荣耀,十二个支派应该彼此联合。

这也是我们现今世代的当务之急。教会的分裂成了她最大的致命伤,使她在敌人面前表现得懦弱无能。以法莲嫉妒犹大,犹大恼怒以法莲;他们的共同敌人就从他们互相的控诉、敌对中坐收渔翁之利。我们目睹基督徒在世人的嘲弄面前彼此分争结党,实在是可悲的事。除非我们与所有爱主耶稣的人联合,以基督为元首,强调我们的共同点,容忍他们在阐述真理的方式上与我们不同的地方,否则我们永远无法使别人相信神。

第二,必须将腐蚀国家心脏的异教除去。百姓已离弃他们列祖的神,而去拜腓尼基和非利士人的偶像。巴力和亚斯他录的庙宇遍布各地。全国充斥着不洁与污秽。很明显的,只有用一次普遍的属灵大复兴,才能将百姓从异教崇拜中挽回过来;古代的迦南人就是毁在这些异教手中。

塞缪尔是一个以祷告著名的人。在圣经其它地方也多次提到他求告神的名(撒上九6~9;诗九十九6;耶十五1)。此外,他也是一个无可指摘的人。有人说得好:通常在众人中担任指引、仲裁、调解工作的,都是那些从幼年起即过着洁净、良善生活,并由其中培养出无限能力的人;这种人能回顾他的壮年,青年,和孩童期的生活,而心中了无悔意,他们的生活洁白纯净——这就是塞缪尔的写照。他同时也是一个睿智聪敏之人,他极力呼吁以色列人悔改,诉之于全国的良知,他努力的结果是:「约柜在基列耶琳许久,过了二十年,以色列全家都倾向耶和华。」

注意这里用的两个短句:以色列全家——表示又恢复了从前丧失的合一;倾向耶和华——全国都悔改,并且接着有一个大复兴:「以色列人就除掉诸巴力,和亚斯他录,单单的事奉耶和华。」我们现今的世代和国家中,也需要同样的复兴,重新回转归向神。「耶和华阿,求你在这些年间复兴你的作为,在这些年间显明出来(哈三2)。

7、信心的得胜

  塞缪尔记上七1~14

经过了二十年平静、不受干扰的事奉,塞缪尔终于引领神的百姓开始渴望恢复旧有的合一,这种合一曾经使他们在仇敌面前团结一致;因此他们开始明显地渴慕神。圣经作者告诉我们,以色列全家「都被耶和华吸引」(第二节,修正版旁注)。他们因被耶和华吸引,也就彼此吸引,正如车轮的轴都汇集在中心一样。如果主耶稣是我们生命的中心,那么我们一定会被吸引,与那些尊他居首位的人联结。

第三第四节可以说是概括了塞缪尔这些年间向以色列全家所提出的无数劝告。他遍行各地,呼吁百姓要回转向神,离弃假神,将心归向他们列祖的神,单单事奉他。只要找到一小群肯听的人,他就倾倒出他的祷告和眼泪,严厉谴责他们的罪,要他们真心悔改。他有时站在耶利哥城的历史遗迹上,有时出现在迦密山顶,或示罗,挪伯,希伯仑,向广大的民众作见证,他们深受感动,心生悔恨,结果如他所说,有极多的人归向神。全境各地都有人将偶像拿出来烧毁。哦!今日我们也需要一个塞缪尔,向教会提出警告,要她离弃神所不喜悦的事,并向教会保证,一旦她穿上谦卑与纯洁的美丽袍子,神就会教她脱离非利士人的手。

一、米斯巴会议。我们提到的这个运动最后终于需要一次公开的表明;塞缪尔于是召聚以色列人,来到米斯巴——这城的意思是「守望者」,它是一块高地,其遗址今日仍可在巴勒斯坦中部找到,它比四邻地区高出五百呎,约高出海拔三千呎。在这高地的顶端,也和示罗、基列耶琳一样,有一处高约五、六呎的平台,由岩石中凿出,毫无疑问的,此地便于宣讲。

他们在这一天禁食,正如律法要求赎罪日当作的那样。百姓承认他们的罪,灵里伤痛,谦卑在耶和华面前。另外,他们又行了一个新奇的仪式。他们从邻近的井里打来水,严肃地浇在耶和华面前;后来每逢住棚节,他们也如此行。每当住棚节接近尾声时,圣殿里的祭司就在利未人诗班的陪同下,前往所罗门泉,以金器皿从那里取水,在献晨祭时将水浇在祭坛下,四围身穿白袍的诗班则在一旁高唱以赛亚的诗:「所以你们必从救恩的泉源欢然取水。」我们无法得知,这个仪式是否最早源于塞缪尔的时代。虽然有此可能,但一般人都认为,圣殿所采用的这个浇水仪式是为了纪念以色列人曾从旷野的盘石得水喝,并豫表圣灵的浇灌(约七37~39)。

另外,浇水也可能是表明从他们的内心深处涌流出无限的懊悔和眼泪;他们渴望借着忧伤,洗涤他们的土地,使其脱离过去年日所累积的各种罪恶;或者表明百姓的无助,他那就好像洒在地上的水,无法复收。无论它的意义如何,当塞缪尔作为以色列民的代表,将全国带回到他们列祖的神面前时,这个浇水的仪式确实是一个壮观的景象。这也是塞缪尔壮年期一个重要的行动,因为我们从圣经记载得知,他在一个突然的宣告下,被任命为士师,审判百姓(七6)。

今日神的教会也当如何除去各种邪恶的事啊!因着这些事,教会的见证已受到损害。我们有时听见教会的建筑物传来歌舞、喧哗、拍卖、玩笑的声音,显示教会属灵生活的腐败。如果神的儿女来到另一个米斯巴,承认自己的罪,像以色列民那样说,「我们得罪了耶和华」,教会岂不也要蒙福吗?

二、信心的得胜。以色列人聚集的消息传到非利士人耳中,他们就认为这是显明以色列人又想恢复他们的国家生活,于是「非利士的首领就上来要攻击以色列人」(7节)。大军从四方聚集,以色列人有足够的理由恐惧亚弗之役的悲惨往事再度重演。一股惊惶战栗的气氛弥漫着全以色列民。他们只剩下一线生机:神必须起来援助他的百姓,否则他们就成了秋天的枯叶,强风一过境,就被吹得无影踪。懦弱的羊,如何抵挡虎视耽耽的狼群?手无寸铁的农民,如何对抗全副武装的大军?在长期失望、折磨之后,方才开始复兴的国家生活,又如何经得起仇敌的摧折?百姓对塞缪尔说,「愿你不住的为我们呼求耶和华我们的神,救我们脱离非利士人的手。」

这是你我惟一的盼望。你被罪击倒在地,就像以色列被非利士人打倒一样;你在囚室里不断呻吟,好像被捆锁的参孙。眼前似乎一无获救的指望,因为你的道德生命已被罪腐蚀一空,与士师时代的以色列人不分轩桎。你只剩一线希望,那就是离弃罪恶,奉神的名将你一切的自信、自负倾倒在十字架前,接受他的赦免,那么不论试探多大,阻碍多深,罪孽多重,主都要救你脱离敌人之手。

只要在受试探时,被击倒的人肯将他们的灵魂浸在神话语的洁净泉水中,培养一个坚定祷告和信心的灵,主就会为他争战,使他得享平安。

塞缪尔祷告的能力已广为百姓知晓。他们相信他祷告的力量,并且视其为他们自由的保障。只要塞缪尔肯祷告,他们就有得拯救的指望。他们知道他已经祷告了,如今他们要求他不要就此打住。

但是塞缪尔不单单祷告而已。并取来一只羊羔,将它当作全牲的燔祭献给耶和华,表明以色列人甘愿完全顺服神的旨意。在信心和施行拯救之前,必须先有奉献。仅仅除去罪还不够,我们必须把自己完全的、绝对的献给神。祭物要完整,让全人——包括灵、魂、体——都成为神要我们成为的样子。如果我们每日的生活常常失败,那是因为我们属灵生命有了问题。你若不断被非利士人征服,那么一定是你里面的奉献有了瑕疵。

当燔祭的烟仍弥漫空中,千万只眼睛注视着塞缪尔,他的祷告正升向天上的时候,非利士人却逐渐迫近,直逼以色列人而来。你可以想象大军沿着山坡婉蜒而上,包围起这一群毫无防御能力的群众之情景。但突然之间,神的声音响起,回答了先知的祷告。「当日耶和华大发雷声,惊乱非利士人。」虽然以色列人未发一兵一卒,敌军仍仓皇撤退,曳甲而逃。在塞缪尔的示意之下,以色列人出来一路追赶逃散的敌人,击杀他们直到伯甲的下边。约瑟夫(Josephus)记载了另一种情景,益发增加其恐怖:「神用地震摧毁非利士大军;地在他们脚下摇撼,他们无处可站。他们不是跌倒在地,就是落入裂开的地底。」

以色列人一直追到边界伯甲才停下来。伯甲今日被称作「葡萄园的井」

这整个故事对我们有一个重要的信息。只要神的教会除去一切使圣灵担忧的事,只要我们分别为圣,不沾不洁的事物,脱离情欲的败坏,圣灵就要临到我们。主会拯救我们,代替我们与仇敌争战;借着爱我们的主,我们可以得胜有余;我们所要作的只是收集战利品而已。

三、帮助之石。「塞缪尔将一块石头,立在米斯巴和善的中间,给石头起名叫以便以谢,说,到如今耶和华都帮助我们。」就在同一地点,以色列人曾遭受惨烈的失败,并导致约柜被掳(四1)。这是何等奇妙!得胜的故事可以在羞耻溃散之地述说!这岂不带给人甜美的鼓励?当我们转向神的时候,一切失败的耻辱岂不都要在得救的荣光里烟消云散?我们就不再谈论所犯的罪,和罪带来的结果,只述说神和他大能的作为。是的,神的众儿女啊!要确信落败之地可以转换成得胜、崇高、荣耀的地方,你的心可以重新充满赞美,天上也要洋溢着歌颂。我们可以想象许多世代之后,作父亲的带着孩子去瞻仰那块石头,口中念出石上的刻字:「到如今耶和华都帮助我们」,并向孩子述说神的作为,他在这里向百姓所彰显的赦免和恩典,仍将在以后的世世代代中重现。

从那一刻起,塞缪尔在这个国家中的超然地位就得到确立了。他担任士师的期间,非利士人再也不敢侵犯边界。耶和华在他活着的年岁里,始终以大能的手抵挡住非利士人。他们从前掠夺以色列人的城邑,从以革伦直到迦特,都归还给以色列人了。原先与迦南人联盟的亚摩利人也收敛敌意,与以色列人和好(七14)。史班士(DeanSpence)说,「以便以谢的成功,不仅仅是一场军事上的胜利,也是一个表记,显示以色列全国兴起了一个新的灵,它从塞缪尔的时代一直延续到戴维、所罗门,以及希伯来其它贤能的君王统治时期。猜疑、嫉妒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全国一致对于统一的热望。对迦南地旧有偶像的敬拜也从选民中间扫除了;不仅是借着利未支派的服事和监督,并且也透过众先知的新次序,这个国家终于建立起对万军之耶和华的真正、纯洁之敬拜。」

靠着祷告,有何事不能成?祷告不只是能叫天打开或关闭,并且能给那恒心祷告的人,带来超越他那时代的能力,好叫世人知道:能拯救这城的人,不是政治家,不是有学问的人,也不是执政掌权的,乃是那与神同行的人;他的品格和代祷将成为国家自由与生存之所系。

8、帮助之石

   塞缪尔记上七12

    历代以来,世人都一直尝试着将他自己、他生命的历史,与自然界的永久纪念物联结在一起。从这一点,证明了人的渺小和伟大——他的渺小是因为这项努力等于在承认,他的年日有限,他知道他在这世上一无所有,不过是寄居的,是客旅;他的伟大是因为他能对偏僻的幽谷,荒瘠的岩石地,阴暗的山洞,急湍的河流,赋予永垂不朽的意义。因此,世界各古国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与某些意义联结。当你旅行穿过各国,各城时,你会发现每一平方哩的土地,都洋溢着过去世代的气息,有些地方甚至使你忆起一个已消失的种族。

让我们在这石头前暂时伫足,学习一两个功课。因为石头也可以有耳朵,有声音。乔舒亚晚年时曾说,他所立的石头听见了耶和华所吩咐他们的话(书二十四27);并且我们的主也说过,他四周的石头可以呼喊(路十九40)。

一、石头竖立的地点。它站在地面上,见证一场可怕的挫败和灾难。第四章记载,亚弗那场惨败就是在这同一地点发生的。「以色列人出去与非利士人打仗,安营在以便以谢;非利士人安营在亚弗」(四1)。「非利士人将神的约柜从以便以谢抬到亚实突」(五1)。

虽然这地点充满了悲惨、羞耻的回忆,那是百姓和祭司堕落的必然结果,但石头在这里竖立了起来,是神的帮助最强有力的说明。

这对我们是何等的激励!我们也可能此刻来到曾惨遭挫败的战场。一而再,再而三的,我们在道德的争战中与仇敌相遇,然后被打得落荒而逃。我们的希望化为粉碎,我们的旌旗倒在尘土与血迹中。我们下定决心不再让步,但旋即又屈服投降。我们矢志谨守誓言,但转眼间誓言碎为万片。我们不断被仇敌征服,尽管我们拼尽全力,还是败在罪的手下。但不要灰心丧志,你在何处跌倒,就要在何处站起来。因为「主能使他站住」(罗十四4)。你在那里被击败,你就要在那里得胜。你要以喜乐的歌声欢然重踏战场。以便以谢的石头,就是竖立在以弗那致命的战场之上。

二、回顾往事。这块石头将如何述说神带领他百姓的奇妙故事!它回溯这二十年来,先知塞缪尔默默地、不受搅扰地带领着百姓,一步步归回到他们列祖的神面前。它看见从但到别是巴,百姓纷纷除掉巴力和亚斯他录,将假神的祭坛推倒。它又回顾在米斯巴的聚会,以色列人如何将水洒在耶和华面前,并认罪悔改。

它特别回想到所献的燔祭,说明以色列全然的奉献,以及塞缪尔的代求。另外,它也想到那可纪念的一刻,非利士人迫近以色列民时,「耶和华大发雷声,惊乱非利士人,他们就败在以色列人面前。」如果那块石头的心和它的耳、眼一样,刻下了记忆的痕迹,它一定不会忘记以色列人如何追赶惊惶失措的仇敌,一报他们二十年前所受的迫害之仇。

你一生中可曾遭遇同样的情景?这个答案可能依人而异。如果你从上次的失败到如今,一直未有过类似米斯巴的表现,那么我敢说,你的逆境仍一无好转迹象。你过去如何被击败,将来也一定会被击败,除非你在神面前将自己倾倒一空,除掉偶像,全心跟随他。

请容许我引用自己的经验。我必须承认,只要我在内心深处珍藏着不合乎神圣洁旨意的事物,我的生活就是一连串的失败。即使我谨守圣洁生活的礼仪规范,持严肃的信仰,阅读有益的书籍,效果依然不彰。即使有暂时的改善,但仍无济于事。一旦米斯巴的情景反映在灵魂之镜时,落败之地就成了夸胜的战场。但愿读者们深思这一点。你若在屋子的角落或柜子里藏着一条破旧的毯子,就不可能指望房里没有蠹虫。你永远无法立起以便以谢的石头,除非你站在米斯巴的守望塔上,离弃你的罪,和一切不讨主喜悦的事。惟有这样,他才会以大能护庇你。

你或许说,你办不到。邪恶的事物好像毒蛇,紧紧挟住你生命的树干,威胁要将它置之死地。你如何能挖去那些深深吸引你的事物?你觉得离开了那些事物你就活不下去。哦!那正是我们的大医者为拯救你,要从你身上割除的毒瘤。你作不到的,他能替你作。你愿意吗?人类的历史证明,人的意志有时坚硬如铁,不断反抗、抵挡。然而我们有一个可喜的解决之道——将它交给基督,告诉他,你想作的你作不到,祈求他接过你的案子,解决你的难题。

不要疑惑其结果。我们何时将意志交出,他就何时收下;一旦他取去,我们的心就得着安慰,一如内奥米对路得所说的,「女儿阿,你只管安坐等候,看这事怎样成就,因为那人今日不办成这事必不休息。」

三、题字。「到如今耶和华都帮助我们。」这石头一方面是回顾,一方面是前瞻。它似乎是说,神从前如何帮助,将来也要如何帮助。若非神的帮助,它不可能见证这二十年的荣耀结局;并且他所开始的,他岂不完成吗?他在开始建造之前,岂不计算他完成的能力吗?

我们行经人生道路时,让我们谨慎地立起我们的以便以谢石头,好叫新的责任临到,或不可豫知的难处临头时,我们能与纽顿(Newton)一同唱道:

他旧日大爱,使我无法想

灾祸会使他离弃我;

我每逢忆起以便以谢的石头,

就更确信他的恩慈将伴我度难处。

你一生中若只信靠神,借着信心不断从他那里支取恩典,求他成就他已开始的工,你就能不时立起帮助之石,像使徒那样说,「我蒙神的帮助,直到今日还站得住,对着尊贵卑贱老幼作见证。」我们最后立的一块石头,应该是立在河边。我们背向着世上旅居之地,进入永恒的事工里,那时我们将面向神的荣耀,立起一块石头,以无比的满足说,「到如今耶和华都帮助我。」

9、大失所望

  塞缪尔记上第七,八章

对一个人的品格最大之考验,就是失望与明显的失败。当事事顺遂,我们的计划都按部就班地施行时,我们很容易将自己最好的一面表现出来。但我们真正的本相都隐藏在这些美好的光景下面。一旦狂风巨浪直扑而来,四围的人翻脸相向,我们被迫站在前线,敌挡全副武装的世界时,我们的真正面目就露出来了。现在我们要来观察塞缪尔如何面对一个极大的失望。至少我们可以用以前说到乔布的话来描述他,那就是他仍然持守他的纯正。

一、失望如何临到。以便以谢那场大捷之后的二十年,塞缪尔专心一意地建立百姓对大君王——耶和华——的信心;神就是他们的王,对此我们称之为神权政体,虔诚的希伯来人都忠心地接受并喜爱这种安排。

塞缪尔将他的总部和家设在拉玛,这是他曾度过快乐童年的地方。他不时从那里出发,周游各地。他不论到何处,都是以大君王耶和华的代表身分行事。他若不是万军之耶和华的使者和仆人,又是谁呢?他一直强调:以色列人是耶和华的子民,单单归属他,在困惑的时刻从他那里得指示,在争战的日子蒙他拯救。他们不需要王——耶和华就是他们的王;不需要官长,传达神信息的人就是官长;不需要律法,他的话语就是律法。这是一个美丽而具启发性的观念;他遍行以色列全地,所传达的就是这观念,好像一支乐声悠扬的歌曲:「耶和华阿,请说,仆人敬听。」

他也是抱同样的目的,创办先知学校。我们必须将这些学校的兴起归功于塞缪尔对他那时代的睿智认识。当时祭司制度已经式微。以利和他的两个儿子根本未达到神赐给他们祭司职分的真正目的——盼望重新恢复祭司的等次。显然必须再有其它的宗教制度设立。当时时代需要的,是一批在神的律法中受教,适合将神的心意向百姓阐明的人;一代继一代,将有人从他们中间兴起,把他们在暗中所听到的,在明光下述说出来,站在屋顶上宣告神向他们耳语的话。我们发现在伊莱贾和伊莱沙的时代,这一类学校盛极一时——其中有些是塞缪尔一手设立的(十3~5;王下二章)。

塞缪尔不辞劳苦兴建这些学校,只有一个目的。他渴望将他有关神权统治的崇高观念,灌输给他的同胞;除了藉助于这些年轻、热诚的门徒,还有甚么更好的方法呢?他们与这位伟大的智者同住,接受他们所敬仰的圣徒高尚品格的潜移默化,感受到他崇高理想的启发。他们看见他如何在自己的城市里广受老幼尊敬(九6、13);如何以可亲的态度接纳需要他帮助的人(九6);他的祷告如何有能力(七 9,十二18、23);他们深深认为,能与塞缪尔共同为国家生活的复兴而努力,是无上的光荣。

但是塞缪尔的目标因他两个儿子的失败而落空。塞缪尔年纪老迈,他虽然仍担任百姓的训诲师,审理民间案件,但他似乎已力不从心。他奉神的名治理国家,这个担子到后来沉重得使他分身乏术,他只好任命他的两个儿子协助他审理南方的边陲地带民众。然而这项授权最后证明是一次可怕的错误。「他儿子不行他的道,贪图财利,收受贿赂,屈枉正直。」

他们的劣迹败行终于导致灾祸。「以色列的长者都聚集」,显然他们被推选为代表,来到拉玛见塞缪尔,要求他对于他权柄的继承问题,作出更满意、更长远的安排。「对他说,你年纪老迈了,你儿子不行你的道;现在求你为我们立一个王。」

从人的观点看,这个要求非常合情合理。非利士人的前哨正往这国家的中心地带推进(十三3、5);亚扪人的王拿辖则在东面边界形成严重威胁(十一1)。以色列人开始担心,塞缪尔一死,国家可能又要分裂。但另一方面,这个立王的要求也动摇了塞缪尔的盼望,让他看见,他的理想太崇高、太属灵了,远非百姓所能明白和持守。他们无法单单信靠那不可见的君王;他们一定要有代表王权的外在表记。

这是人心普遍的失败。人总是追求感官、视觉的东西。就像以色列人那样喊着说,「为我们作神像,可以在我们前面引路。」人总是要求可看见、可触摸的东西,让他们俯伏敬拜。因此世上一切灵方面的敬拜都有物质化的倾向。人很难相信神是一个灵,必须用心灵和诚实拜他;人很容易陷入辩论里,争论「应当礼拜的地方是在耶路撒冷」,或在「这山上」。

今日某些宗派的光景也是如此。有些教堂仍充满着圣徒的画像,人们在像前面点蜡烛、画十字;似乎大家要求一些可以诉诸感官的事物。事实上,人们也喜爱这些,他们站在人群之中,每一次祈祷之后就有许多的跪拜仪式。但我也看见有些教堂,信徒聚会时眼睛没有什么辉煌的装饰可看,耳朵没有被什么样悦耳的声音吸引,他们的思想就单单集中向神,他们惟一光采夺人的,是高贵的思想。我并不怀疑,人的本性是倾向于要求一些与他们日常经历同一等次的东西。

希伯来书的作者就提醒我们,要对抗这种欲望,我们的心思意念要不断住在主里面。神为我们豫备的,不是那可触摸的山,乃是更确实的圣山锡安;不是一座吸收晨曦和夕照的普通城市,

而是我们可以步行在其街道上的新城——天上的耶路撒冷;不是一群上去过节,拥挤在所罗门殿里的敬拜者,乃是无数的天军,和已经完全之人的灵,我们可以借着每一次的祷告,与他们一同敬拜。

二、塞缪尔如何忍受他的失望。「塞缪尔不喜悦他们说,立一个王治理我们。」他们并不是拒绝他,而是拒绝神;他们不要神作他们的王,治理他们。他们没有抓住塞缪尔的伟大观念。他心中升起的盼望受到了挫折;显然他所珍爱的梦想永无实现的一日了。如果它在以色列失败,就全然失败了——除非神的国度建立,这理想才能维系不坠。

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下,他前往他的避风港,那也是一切心灵破碎、担劳苦重担之人的保障

——「他就祷告耶和华。」

读者中也有多少灰心失望的人!或许有些年轻的妇女在初结婚时,心中充满美丽高尚的盼望,梦想着一个相爱、蒙福的婚姻生活,但如今却因收回的誓言,破碎的应许,以及丧失了的信任和宁静而悲伤。或许有些男子曾怀抱雄心大志,要在商业上一展长才,或在社会上居领导地位,甚至参与国事,企图影响一国大计。或许有些传道人最初被按立作主工时,看见异象,梦想作一个温柔慈爱的牧人,喂养神的羊。然而这些希望随着时日推移而开始幻灭,就像湖上的秀丽倒影,因一阵风吹皱湖面而消失无踪。这些人怎么办?他们要往何处去?破碎的心在哪里可以找到安歇之所?

这些问题没有一定的答案,但塞缪尔的行动可以提供一个建议——他去向耶和华祷告。到神那里去,将一切事告诉他,包括你的希望,努力,和失败。在他脚前倾倒出你的眼泪。他能了解,同情,包扎,医治。他是伟大的医生,要帮助无助者,安慰伤心者。告诉神一切事,是通往平安之路的开始。你因呜咽无法尽述的地方,天父都看见,知道,并要安慰。透过他的慈爱,你就会像一个孩子,在母亲怀里得了安慰。

然后神回答了他的仆人。他总是会回答人的呼求。或许回答的声音极其低沉,几乎听不见,但它一定在那儿。或许初听之下,并不悦耳。它可能辞句严厉,但能使你的得滋润。「应当一无挂虑,只要凡事借着祷告、祈求和感谢,将你们所要的告诉神,神所赐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稣里保守你们的心怀意念。」

三、神的回答和鼓励。塞缪尔将他的痛苦和难处向神陈明,神就清楚回答他,他必须放弃一生所珍爱的理想。这位先知立刻得到一个印象:他必须舍弃崇高的目标,从他的地位跨下来,臣服在一个君王之下。他那位全能的朋友如此说:「你要依从他们的话。」

在此同时,他的悲伤大大得到缓和,因为他发现神与他一同受苦,神心中的悲伤要远胜于他。「他们不是厌弃你,乃是厌弃我。」人若能与神一同经历同样的痛苦、忧伤,是何等的光荣啊!

人心拒绝神,拒绝他的治理,轻看他恩惠的灵,神的心所受的痛苦是极深的。耶稣在世上时,他自己的同胞不接受他,他的兄弟不相信他,他所挚爱的城拒绝来到他护庇的翅膀之下,他所拣选的门徒在紧要关头一哄而散,各自逃命,他岂不伤痛难过?然而他不是单独受苦,看见他的人也看见了父。他教导我们,神不是麻木无感情的;他也像人间的父亲一样,会思念,会忧心,会爱,只是他情感之深、之高,是远超过人类的。先知说,神被人的罪和悖逆所压,就像车子被装满的禾捆所压一样。

四、塞缪尔对待百姓的高贵态度值得我们注意。毫无疑问的,百姓立王的要求一部分是根据申命记第十七章第十四节,那节经文似乎是豫言现今才临到的危机。哈拿的颂歌里确切豫言到,耶和华将力量赐与所立的王,高举受膏者的角(撒上二10)。然而百姓是在冲动、急促的情况下向塞缪尔提出这项要求的。他们没有寻求神的心意,就自作主张;没有与年老的先知商量,就遽下决定。

在这样的情景下,塞缪尔从神那里直接得到指示,他严肃地透过长老向百姓提出反对的意见,并指出由王统治将带来的后果。百姓在这种心情下推举出来的王,一定不能合神的心意。他们所要的王是在外表、能力上都足以与邻国统治者相匹敌的人,而不是一个肯顺服神、忠于摩西律法的人。就照着他们所求的,他们得到了一个这样的王。哦!许多时候神就是根据我们所坚持的己见成全我们。他将我们所求的赐下,却使我们的心灵软弱(诗一〇六15)。

所有邻近诸国王室的奢华浪费之风,都将在以色列诸王的宫中重现。这些君王将强迫少年人为他们赶车、作战、服劳役。又派他们耕种,收割庄稼,并命令他们的妻女作饭烤饼。他们的葡萄园、农田、土地的十分之一都将充公;繁苛的赋税将使百姓不胜负荷。他们将眼睁睁地看着辛苦挣来的血汗钱被王任意挥霍享乐。全地要悔恨哀号,但为时已晚。「那时你们必因所选的王哀求耶和华,耶和华却不应允你们。」

塞缪尔再三的反对、劝阻都罔然无效。「百姓竟不肯听塞缪尔的话,说,不然,我们定要一个王治理我们,使我们像列国一样,有王治理我们,统领我们,为我们争战。」他们只信靠人和武力,他们的心却远离耶和华,结果他们将亲眼看见他们的王仆倒在基利波战场,他们的土地被仇敌践踏,全国陷于存亡危急的关头。

你的心是否也渴望一个王,来减少你本性中的冲突,重组新的次序?你当谨慎,不要用你的眼睛或耳朵或感官的偏好来作选择;要留心你肉体的情欲,眼目的情欲,和今生的骄傲。让神为你所拣选,让那位死在加略山,又被高举为王子、为救主的人,作你的王。他不会向你索取什么,他只会供应你所需。他不会耗尽,只会充满。他的令牌是折断的芦苇,他的座骑是一匹驴驹,他的冠冕是荆棘冠。

塞缪尔看见百姓的心意已定,就叫众人散去,他自己只好尽己力而为了。他遵照神的吩咐去行,这也是他一向的作为。

爱瓦德(Ewald)曾说,「塞缪尔是人类历史上少数的伟大人物之一,这些伟人都是处身于危险困难的时代,以他们品格的力量,和无与伦比的精力,结束了从前一个优越的系统——起初,这样作有违他们自己的心意,但是当他们体会到其必要性时,就全心全力投注其中,不惜自己受苦,遭人迫害,最终建立了一个更理想的系统。」

从塞缪尔早年的岁月,一直到他握有大权的时刻,他都一直努力着要替既存的制度,注以新的生机。但他逐渐发现,他必须放弃进一步的努力,开始另设一个完全不同的机构。这样作的同时,他必须牺牲原有的信念,违反他的判断,舍下他苦心经营的制度。他必须由万人之上的超越地位下来,屈居第二。然而,一旦他了解到别无其它选择时,他就成了新世代最热心、努力的支持者。

爱瓦德又继续说,「如果说戴维一生的丰功伟业比之塞缪尔更显赫的话,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若没有塞缪尔那较不引人注目,却深具影响力的事奉,戴维不可能享有如此耀眼的荣耀;因此接下去一世纪以色列的昌盛繁荣,都必须归功于其真正的起始者——塞缪尔。」

我们的一生中,也可能面临重大的危机,迫使我们辍止手中的工。我们所深爱、并为其备尝艰辛的人,突然背叛我们。他们要求一些其它的东西。我们了解到,此刻必须放手;我们很可能心生怨尤,有所不甘。为什么我们要为别人开路?为什么我们一定得放弃自己的权利,噤声不语?

在这样的时刻,让我们记起塞缪尔的英勇表现;让我们明白,神的旨意正引领我们走在正路上;让我们关心神托付我们看顾的羊群,胜过关心自己;让我们以一切的恩慈和勇气,接纳新的秩序,因为知道我们所牺牲的自己意志,在神的赐福之下,将成为最好的粘合剂,将我们与新的事工相联结。

10、环境的声音

  塞缪尔记上第九,十章

「凡有智慧的,必在这些事上留心;也必思想耶和华的慈爱」(诗一〇七43)。诗人在这段经文里,总结出人类生活的五个画面。旅游者在旷野的漂流,被捆锁者的呻吟,长期饱受病痛折磨之人的康复,水手从惊涛骇浪里获救,在荒野之地生出乐园——若仔细观察,这一切事都见证神在引领、应许、掌权,叫万事互相效力,以成就他完美的计划。

整本圣经中,没有其它处的说明比眼前的这两章经文更多显示出神在我们日常生活的环境里,是何等清楚地彰显他的全能。

那是一个春日的早晨,天方破晓,清纯的曙光在东边天际露出,有三个人从拉玛城的斜坡走下来,出了城门(九27)。这是一个醒目的小团体,除了年迈的先知,还有一个「又健壮,又俊美」的年轻人,他是神所拣选的王,但他自己当时还不知道;此外还有一个仆人。他们一出城门,仆人就被打发先走了,免得他目睹那将扫罗生命带入新里程的庄严仪式。「二人下到城角,塞缪尔对扫罗说,要吩咐仆人先走,你且站在这里,等我将神的话传与你听。」

一、导致这事件的环境。

(1)扫罗父亲基士的几头驴丢了,他可经不起这样的损失。「他就吩咐儿子扫罗说,你带一个仆人去寻找驴。」

他们出发时,根本不知道此番寻找会使他们跋涉如此遥远的路。「扫罗就走过以法莲山地,又过沙利沙地,都没有找着;又过沙淋地,驴也不在那里;又过便雅悯地,还没有找着。」三天过去了,他们拦住每一个客旅探询,又搜索每一条羊肠小道,却一无所获。

那些迷途的驴是值得去寻找的,因为那去寻找他们的人,不久就来到了一个国度面前。朋友啊!要在小事上忠心,神就会将更大的事托付你。你尽心尽力作神目前要你作的工,他就必把更高的事奉托付你。

(2)靠着神的带领,扫罗和仆人发现已置身在约瑟的土地上,他想到父亲此刻一定开始为自己的安全担心了。他说,「我们不如回去,恐怕我父亲不为驴挂心,反为我们担忧。」这番话透露了扫罗性格中善良的要素。大体说来,一个人若顾及、体贴到他亲人的感受,必定会成为爱民的官长。但愿现今那些远离家园的年轻人,也能更多想到倚闾的双亲,他们长期未收到子女的只字词组,必定惴惴不安,眼睛也常因焦虑而湿濡。扫罗三天未归,都恐怕父亲惦念,要是他成年累月音讯全无,他又当怎样想呢?

(3)他们从仆人口袋里找出一舍客勒的四分之一的银子,准备作为送给先知的礼物,主仆二人就往拉玛城去,那城是在山坡上,住家的屋顶在阳光照射下闪闪发亮。他们向几个打水的少女探询,知道塞缪尔正巧在城中,要上邱坛献祭。他们在大马路上与塞缪尔相逢,又听说驴子已经找着了,这些事件都如同路标般,指引他们往该去的地方,在那里,神已经为他们豫备好座位和祭肉。

在这一切环境里,神的手是多么明显!这些事件不可能全属巧合。显而易见的,每一个细节都出于精心设计,目的在将扫罗带至特定的地方,他要在那里肃立,聆听耶和华的话。

如果这些环境是出于他的设计,我们岂能说,其它的环境就不是呢?既然若不是神允许,我们连一根头发都不致脱落,我们怎能说有任何事是太琐碎,以致神不屑一顾呢?虽然有许多事临到我们,是出于恶人的诡计,但这仍然是经过神的许可;我们可以自其中追溯出神的旨意,他要我们受管教或磨炼,因此那些恶人显然是经神允许而来的。他也允许不法之人的手将我们的主杀害了,以成就他永世的计划。我们遭难的日子中,没有一个事件不是在神的计划表上清楚标明的;神是无所不在的,他也是无限的,因此我们不能说,他在某一地点与我们同在,另一地点不与我们同在;或者说他在某一件事上比在另一件事上有能力。我们必须承认,他在我们遭遇的每一个环境中都是一样有能力的。

千万不要忘记那迷失的驴,在街上与先知的不期而遇,口袋里的一个零钱,这些全是神计划里的一部分。眼睛明亮的人应能从其中读出神的笔迹,顺着这些道路前进,好像有天使在前领路一样。神豫备的道路总是通向空的座位和等着享用的祭肉那里。这条路或许漫长遥远,需要付出可观的耐心和精力,但天父绝不会将他忠心顺服的儿女引入绝境,也不会领他们进入荒山野地,任其饥寒交迫而亡。他的道路总是引向一个目的地,而只有锐利的眼睛,警惕的耳朵,顺服的心,才能察觉出神为爱他之人所豫备的事物。

二、扫罗第一次被膏。那晚扫罗宿于塞缪尔家的房顶。先知如此安排,有他特定的用意。当四周安静下来时,他就走向正在沉思的年轻人扫罗,「和扫罗在房顶上说话。」

他长期以来,心中就澎湃着复杂的感慨。他可能一股脑儿地向这年轻人倾倒而出,包括他的希望和担忧——他的希望如何幻灭,他所担心的事又即将发生。或许他也道出自己的挫折,儿子的堕落。他可能向这年轻人耳语,低声说出他如何渴望在此紧要关头能有一个人出现,收拾残局,消弥混乱,照神的方式行事。如此,这位先知极有技巧地唤醒了这个年轻人,他本来可能只是井底之蛙,活在狭窄的环境里,只热衷于牛、羊,庄稼,五谷,只谈论乡野间的琐事,对国家大计毫不关心。

天边初露曙光,他就被塞缪尔叫起。「扫罗在房顶上,塞缪尔呼叫他说,起来吧,我好送你回去」。然后他们下到城角,将仆人打发走了。只剩下他们两人的时候,塞缪尔从怀中拿出一瓶油,浇在扫罗头上,象征将君王的职分赐给他,又与他亲嘴。塞缪尔说,「这不是耶和华膏你作他产业的君吗?」

这是扫罗生命史上伟大的一刻。难怪当「扫罗转身离别塞缪尔」时,神就赐给他「一个新心」。这不是指他悔改、更新,也不是像人重生时有那样巨大的改变,否则他就不会有后来的灭亡。这里是指他从此有了新的目标,生命有了新的意义和观念,有了新的决定和因应之道。另一方面,旧的事都过去了,对他而言一切都成为新的了。

让我们留意其中的差别。我们有时也可能会有一个新的心,被一种强烈的心思吸引,或受到某种新鲜理想的启发;但在迅速萌芽的种子下面,可能有一块坚不可穿透的岩石。这工作只是表面的,正如阳光一出,露水就化为乌有。要确定你是为了永恒而工作。

三、接踵而至的环境。走在神的道路上时,我们当然可以倚靠外在环境的印证。正如我们搭火车旅行,若对自己是否搭对了火车有疑问,最佳之计是去校对火车时间表,看看我们匆匆经过的各站站名,是否出现在这张表上。所以我们若遭遇困难或阻碍,心中升起问号,不知道自己是否行在神的旨意中,这时最保险的方法是观察外面的环境,它会告诉我们是否行得正确。圣经上岂不是记载,「我必使我的众山成为大道」(赛四十九11)吗?

彼得单单听见有声音对他说话,看见一块大布从天而降还不够,他还必须听到哥尼流差来的人站在硝皮匠家门口敲门的声音(徒十章)。在作一切重大决定时,要寻求环境的印证。我们将在下一章里继续探险讨这一点。

11、趁时而作

  塞缪尔记上十7

环境促成塞缪尔秘密膏扫罗为王;接下去神又用特殊、别富意义的环境来印证这个攸关重大的行动。这位年老的先知极其准确地豫言了接下去要发生的事,它们都一一应验了。「当日这一切兆头都应验了。」

(1)首先,在便雅悯境内靠近拉结的坟墓那里,他遇见了两个人,告诉他驴子已经找到,如今他父亲不为驴子挂心,反而担忧儿子的安全,说,「我为儿子怎么才好呢?」这是一个意义深长的证据,证明神的旨意和选择。它指明扫罗从今以后将卸下农务和庄稼的事,专心致力于其它更崇高的事。没有他,驴子仍然能寻回;其它人可以依然故我,照旧生活下去,但对他而言,却有一个国度等在前面,而百姓的心也豫备好迎他为王。虽然他心中仍萦绕着对父亲和家庭的眷恋,但他必须放弃管理他在基比亚的产业,交由他人代理。

这个兆头对于那些感受蒙召要全然去服事神的人,也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如果他们的家庭需要他,去照顾、供应年迈的双亲,或姊妹,妻儿,那么他就不可逃避这项神圣的义务,直到神有妥善的安排为止。使徒保罗对哥林多教会的嘱咐,也是对我们每一个人说的:「各人蒙召的时候是什么身分,仍要守住这身分。」「弟兄们,你们各人蒙召的时候是什么身分,仍要在神面前守住这身分」(林前七20、24)。

神的呼召就像扫罗从塞缪尔口中得到的一样,那么清楚、明确,万无一失。但愿听见的人能忠心、忍耐地等候,直到他的手打开环境的大门。为时不久,系船的缆索就要松开,信息就会以不同的形式出现:「驴已经找着了。」这一类的环境都是不容置疑的确据,印证主的声音正在说话,他的云柱正招呼着我们随其前行。

(2)扫罗满怀惊讶、敬畏继续前行,到了他泊的橡树那里,遇见三个从伯特利去拜神的人;自从亚伯拉罕和雅各布以来,伯特利一直被尊为圣地。

正如塞缪尔所说的,这三个人带着祭物——三只山羊羔,三个饼,一皮袋酒。他们首先依照东方习俗彼此问安;然后又给了他两个饼,这行动似乎是出于内在圣灵的催促,他们感觉所遇到的这人非比寻常,是一个可以和全能神一同享有他们效忠的人物。

这行动寓含的意义何等深远!它岂不是显明神将迫使百姓尊敬他所拣选的王,并且使王所需用的一无匮乏?这岂不是一个确据:他不必为吃什么穿什么忧虑,因为只要他先求神的国和他的义,其它一切都要加给他了。

当神的每一个仆人跨出脚步,踏在顺服路径上时,也必遇见同样的情形。他可能舍下兴隆发达的生意,放弃诱人的高薪;他可能将脚从稳妥的船里跨出,踏在波涛汹涌的水面;或者他像摩西一样,遭人埋怨,说他将那些倚赖他的人赶逐到荒凉的旷野。但是他若忠于神的呼召,就毫无理由后悔,他的食物、饮水会按时得到供应,云柱停留之地,就有吗哪降下;先是乌鸦,然后是寡妇,最后是天使,受命供应他饮食所需;神会在他有生之年照顾他,在他安息时亲手将他埋葬,像他埋葬摩西一样,或者藉助忠信之人的手,如同早期信徒亲手将司提反葬入墓中。

主在世上时,曾就此事给他门徒上了宝贵的一课。有一次,税吏来见彼得,要求他上丁税;彼得无力偿付,只好去见夫子。毫无疑问的,彼得若仍从事打鱼工作,他就无虞担心,凭他劳力的代价,他有足够的能力缴纳丁税;但此刻他身无分文。主说,「你且往海边去钓鱼,把先钓上来的鱼拿起来,开了它的口,必得一块钱,可以拿去给他们,作你我的税银。」彼得曾遵从主的呼召,放弃营生之计,主知道他有责任供应彼得所需,否则他就必须靠己力谋生。他说「作你我的」税银,表明他也有同样的需要。你为主作工,他不会忘记;你当然可以信靠他为你付税,以及尽其它法律上的责任。不要将盼望放在「无定的钱财」(提前六17)上,或今世的财富上,乃要盼望、倚靠那厚赐百物给我们享受的神。

(3)最后,扫罗来到基比亚(见修正译本旁注)。英王钦定译本和修正译本都指出,那里有非利士人的防兵,但其它解经者却认为,塞缪尔不会向扫罗提到这些众所周知的事,因此他们比较喜欢采用「防兵」(garrison)这词的另一个意思,将此句译成:「那见有非利士人设立的建筑物,圆柱或石碑。」或许是非利士人为纪念某次大捷而竖立的。

就在那里,家园已遥遥在望,扫罗遇见一班年轻人,都是塞缪尔建立的先知学校里的成员。他们从邱坛下来,带着鼓、瑟、琴、笛。先知的热情和喜乐洋溢在他们身上。扫罗一看见这支神圣的行列,就大大受感动。在他离家的短短几天之内,他有了剧烈的改变,如今他与这一群素昧生平的人一同受感说话。他灵魂里从未震动过的乐弦,如今有了回应。对神的渴望、对属灵启示的感受、对不可见而永恒事物的感觉,溢满他整个灵魂。「神的灵大大感动他,他就在先知中受感说话。」

我们不必为这句话惊讶。有时我们也可以发现一些人暂时被强烈的宗教情绪感动,但都没有永远脱离他们从前属世的、自私的生活。人可能一时被光照,略尝属天的恩赐,有分于圣灵,在神话语的大能面前肃立,却仍然远离神。一块土地可能饱享雨露滋润,却仍长出荆棘来。种子可以在浅土中滋生发芽,但转眼就会枯萎。腓利到撒玛利亚传道时,西门看见他所言所行,也深受感动,并受了洗,但使徒彼得宣告说,他仍「在苦胆之中,被罪恶捆梆」(徒八23)。

然而,那对扫罗只造成短暂、表面的改变之能力,却能永远为我们所拥有。神的灵能临到、充满我们,住在我们里面,正如当年他临到早代信徒一样。他以一波继一波的能力和恩典降临在我们身上,好叫我们不单单为了特定的事工突然被充满,并且能不断地体会到圣灵的内住,正如小亚西亚高地最初的那一批信徒;如此我们也可以和司提反一样,成为圣灵充满的人(参见徒四8,十三 52,六 5)。

神若呼召我们从事某项特别事工,他一定赐下特别的圣灵恩膏。记得耶和华曾对摩西说,「看哪……乌利的儿子比撒列,我已经题他的名召他。我也以我的灵充满了他,使他有智慧,有聪明,有知识,能作各样的工」(出三十一2~3)。这是普遍的真理。只要有呼召,就必有装备。但我们必须期待这装备,并且支取、运用;如果我们感觉不到它,就必须记得它已经赐下给我们了,我们只管安然踏上豫定的道路。就在采取顺服行动的那一刻,我们会突然明白自己已拥有圣灵的充满,而心中涌出感谢。哦!但愿基督的灵大有能力地降在他一切仆人身上,好叫他们为了现今的世代而装备妥当,有一天主能这样说:「看哪,我的仆人,我所扶持,所拣选,心里所喜悦的,我已将我的灵赐给他,他必将公理传给外邦」(赛四十二1)。

这个年轻农家儿子的转变,使以前熟识他的人大感诧异,他们彼此说,「基士的儿子遇见什么了,扫罗也列在先知中么?」当大数的扫罗加入他曾逼迫的基督徒行列中,或本仁及纽顿成为宣扬神话语的传道人时,也曾激起一陈骚动。其中一个认识扫罗的人豫知了个中因由,当时扫罗与塞缪尔会面的事已开始传扬出去,这人似乎如此说:「他岂不是曾和这个蒙福运动之父——塞缪尔——在一起吗?如果他也分享了一些塞缪尔的恩赐,岂不是一件美事?」

兴奋的热潮过后,扫罗恢复了平静和自制,就上邱坛去了。或许他要安静默想、祷告,以彻底弄明白这几个小时内发生的一连串事件之真正意义。至圣的神阿,在一生最紧要的时刻,我们除了转向你,又能转向谁呢?只有你能明白。

塞缪尔打发走这个惊讶、战兢的年轻客人之前,曾吩咐他要把握时机趁时而为(7节)。神总是会留下余裕,让我们运用自己的常识。环境可能是神设计的,但我们可以善用它,也可能误用它;将它当作踏脚石,或者当作绊脚石。同样的环境可能临到不同的人,但每个人从其中学到的功课却大异其趣。阳光、雨水能产生鲜花、玉米,也能产生野草、稗子。神在引领我们的时候,并不排除我们使用常识判断的必要性,我们仍须谨慎,观前顾后,以察明神的旨意。

我们一生中有许多机会操练我们的判断力,好让神的光透过这判断照射下来,一如阳光毫无拦阻地穿过澄净的玻璃杯。我们不是沉默的、任人驱赶的牛,也不是听由命运安排的动物。只要我们仰望神的引导,就必白白得着;但是我们必须运用他的指引,否则也是一无用处。只有那些接受丰富恩典和公义恩赐的人,才能在生命中作王。

彼得被天使带离监狱的那夜,圣经告诉我们,天使引导着这位恍惚的使徒走过两条街,就离开他去了;彼得这时才如梦初醒,就往马利亚家去。当他困惑不清,半睡半醒,如在梦境时,天使必须小心地看顾、带领他;一旦清晨的凉风使他清醒,他就明白过来,开始用他自己的判断力作决定。

对软弱无力的人,主已经应许赐给他一块白石,就是人的判断力,无疑的那是乌陵和土明

——神荣耀的光辉将透过它而照耀、闪亮。但愿我们以喜乐的心从他手中接过这白石,好使我们能与我们的主一起说,「我的判断(中文圣经作‘审判’)也是公平的,因为我不求自己的意思,只求那差我来者的意思。」

12、内在与外在的争战

  塞缪尔记上第十一章

本章第十一节记录了一次大捷。这是扫罗领导的第一个公开行动,发生在他登基以后的十个月。这次大捷立刻证实了他是神所拣选的,并且止息了一切反对的声音;他此刻站立在他百姓和邻国面前,是一个道道地地的男子汉和君王。

但在本章中,眼光锐利的人可以发现,它记录了另一场看不见的争战。扫罗为以色列打了一场外在的仗,在此之前,他又为自己打了一场院内在的仗。由于他打赢了第一场仗(可能别人看不见这场战争的讯息和记号),他得以在与拿辖争战时昂然挺立。

情形常常是这样的:在一场战争里面,隐藏着另一场战争。当一个人与这世界的罪恶、黑暗争战时,他总是有另一场内在的仗要打,他必须与自己争战,为自己争战。纵观近世许多属灵的伟人,他们都曾因内在的战争而筋疲力尽,他们在打外面的仗时,不得不关上自己的心门,好集中心力对付自己。或许你曾听过基督的精兵痛苦地喃喃自语:「只要我不断打里面的仗,只要我有一块坚土可立足,而不站在我自己这败坏本性和优柔寡断松土上,我就可以轻易地为主争战,征服外在的仇敌。」或许你甚至听到这些伟大的精兵说,「当然最好放弃外在的战争,才能专心一意对付自家的战争。」

然而对我们每一个人而言,这两种战争同时并行是有益的,因为一个人若只与世界的邪恶争战,对内在的战争一无所知,他可能会变得傲慢自大,以为自己超然绝俗,远离一般的罪和试探;另一方面来说,如果我们单单只从事内在的战争,就可能长得不健康,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勇气,萎靡不振。

不!让二者同时进行吧!让我们在可见的外在战场上为神赢得的胜利,补偿我们在内在战争中所感受到的挫败。但愿每个人都明白,如果他里面得胜了,外面也必得胜;如果他里面失败了,外面也会失败。正如扫罗一样,我们在内心中得胜多少,就对拿辖得胜多少。

本章经文有两点饶富趣味,第一,扫罗内在的争战和得胜;第二,扫罗外在的争战和得胜。

一、扫罗内在的争战,冲突,和得胜。

(1)他与骄傲的试探争战。塞缪尔为了及早促成新国度的设立,就将百姓招聚到米斯巴;前面我们已经看过,以色列人曾在那里惨败过,也曾在那里获得一场大捷。这次他们聚集,是为了求神借着掣签,为他们选一个王。他们祷告之后就开始掣签,让神将他的心意显明出来。首先抽出便雅悯支派,然后是这支派里的玛特利族,最后从其中掣出基士的儿子扫罗,但众人却找不着他。他早先从与塞缪尔的谈话里,已经知道自己是神命定的王;先知已将油膏在他头上;他满有君王的威仪,身体比众民高过一头。如果他野心勃勃的话,他一定趁此机会跨步向前,向百姓表明他就是那惟一的王,众民应向他臣服。然而,他们却遍寻不着他。不得已,百姓只好求助于乌陵土明,发现原来他藏在器具中间。

他的羞怯是一种美丽的品质,我们因着扫罗的谦逊而更加欣赏他性格中的纯真。并使我们想起亚他那修(Athanasius),他曾离开亚历山太,以避免被选为该城的主教。另外还有李文斯顿(John Livingston),他得知被选在著名的Kirko’ Shotts教会讲道,就忽忙起身,从另一个方向去,直到数小时之后,神的灵引领他回头,接受那一个蒙福的挑战。凡是自认为不可一世,趾高气扬的人,就必失败;只有那些看别人比自己强,不张扬炫耀的人,神才会使他升高。

(2)有强烈的试探要激他报复。在众民欢呼万岁的时候,有一小撮匪徒却低语:「这人怎能救我们呢?」只要有一个这样的声音,就足以破坏群众的奉承、喝采。哪一个政治家不曾经历同样的感受—— 一句论断批评的话,就破坏了整片欢呼声?那句话必然刺痛了扫罗的心;但他压下了报复的欲望,胜过了它,将报复的冲动踩在脚下。他并非胆怯懦弱之辈,因为同一章记载,他听见雅比人的话,「甚是发怒。」他能够向不义发出烈焰,但在这件事上,他谨慎地节制自己。「扫罗却不理会。」英王钦定译本译成「心平气和」。这句话何等迷人——持守住你的平安,不让它消失,不让它被夺走,不让它被愤怒踩在脚下,反而在人的激怒和冒犯中紧紧持守住内心的平安。「他却心平气和。」

这里旁注的希伯来文更令人讶异。「他却像聋子一样」——他置若罔闻。他确是听见了,每一个字都沉重他敲击着他的心,但他却像聋子一样听若未闻。一个人实在需要极大的能力,才能对毁谤、侮辱、恶毒的言辞装聋作哑,好像没事一样,而将辩驳的工作交给神,相信神迟早会给他一个机会,辩明他的勇气和性情。

如果扫罗听了那些人,并且理会他们的话,他可能陷入一种尴尬、困惑的境地,因为一方面他可能忽视他们的毁谤,而使他蒙上懦夫之名;或者另一方面他注意到他们的轻视,转而以暴戾的行动施以报复,结果失去了民心。他能采取的最佳之策,就是像聋子一样,装作没听见,并且用节制的灵克服报复的灵。

(3)他还有一个试探必须克服,那就是虚荣心。群众散了之后,他从米斯巴回到基比亚。塞缪尔已膏他,并与他亲嘴,向他效忠。一个接一个的兆头不断指明他是神为以色列人所选的王;他曾站在百姓中间接受欢呼,被承认是这地的王;有一群赤胆忠诚的年轻人一路跟随他,用喜乐的歌声伴他回家;他意识到,只要他登高一呼,就可以获得大批人的拥护。然而他回到基比亚,重拾质朴的乡野生活;他手再度扶起犁,有一个月之久,在田间耕作,默想临到他的奇妙际遇,猜想何时神才会为他打开门,使他踏入君王的华丽和威仪中。

这些都是一个伟大心灵真正的要素。我们固然不会忘记基利波的惨败;他如何被恶魔骚扰,并因此导致他一生事业功败垂成;他如何数次抡枪欲刺死戴维;他变得喜怒无常,阴沈忧郁,最后自杀而死。但是至少在这个时候,他年轻的岁月里,他用脚践踏骄傲,保持谦逊的态度;他用脚践踏报复的灵,让神自己为他辩驳;他用脚践踏虚荣心,这也是我们每一个人都会面临的试探,他依旧过着微贱平凡的生活,默默等候神召他出来统治全国的日子。我们不得不佩服他。

你也可能意识到本性中一些美好可喜的要素,但除非你天然的美德被圣灵得着、坚固,它们最终还是无法抵挡这世界的可怕争战。要从你美善的德行中活出救主卓越的生命和荣光来,这样你的品格才不会任意生长,而是被内住的圣灵所建立、塑造。

二、扫罗外在的冲突。一天黄昏,扫罗从田间回来,听见众人充满惊惶、恐惧的哭声。他行近基比亚,就探询原因,「百姓为什么哭呢?」别人将事情原原本本告诉他。在约但河对面,基列境内的基列雅比城,正受着亚扪人的蹂躏;一百年以前亚扪人曾被耶弗他击溃,但他们始终宣称这城是属他们的。这回亚扪人在他们的王拿辖率领之下,集结大军包围基列雅比。雅比众人想尽办法自保,也徒然无功。拿辖以轻蔑的口吻允准他们有一周的时间去求援兵;一周期限截止时,如果援兵未到,城里每个人的右眼就要被剜出,这样他们就形同废人,无战斗力,因为通常作战时左眼都是遮在盾牌后面的。

在绝望中,雅比人差遣使者到便雅悯的基比亚,因为在士师时代,基列雅比人曾拒绝加入歼灭便雅悯人的战争,并且还将四十个女子嫁给便雅悯人为妻。因此基列雅比人和基比亚人之间有血亲关系,在此存亡危急的关头,他们自然想到向基比亚人求援——如果他们都不肯伸手相助,还有谁肯呢?然而基比亚人听了却沮丧惊惶。要在短短几天之内驰兵救援,似乎是不可能的。扫罗住在他们中间,但他们并未指望扫罗能援手。因而他们这一天是在无望和忧戚中度过。

这时,这个已征服自己的人忽然意识到,有一股新的能力在他心中成形。圣经记载说,「扫罗……就被神的灵大大感动。」稍后我们又读到,「耶和华使百姓惧怕。」再下去是,「耶和华在以色列中施行拯救。」

你若对付内在的战争,靠着神的恩典将那容易缠累你的罪践踏在脚下,那么有一天圣灵也要临到你,带给你无比的能力,使你前去成就那本来不可能作成的事。他在你身上动工的同时,也在别人和仇敌的身上作工。

扫罗立刻将他的一双牛杀了,切成块子,差使者将块子传送以色列全境。史卡特(Walter

Scott)告诉我们,古代高地的酋长也使用类似的方法传递战讯。他们宰杀一只牲畜,升起火点燃十字架,然后将十字架浸在牲畜的血里弄熄,再送遍全地,每一个看见的人都有义务迅速赶往战场。

同样的,以色列全境的民也都响应了王的号召。有三十万以色列人和三万犹大人前来,「跟随扫罗和塞缪尔。」他们起初只是一群乌合之众。可能他们是以镰刀和棒子为武器,因为非利士人几乎已将他们所有的武器劫掠一空。但扫罗靠着神的能力数点他们——意指训练、编整、排列;将他们分为三队,在天方破晓时袭击亚扪人。又差使者告诉基列雅比人,救援已在望,雅比人听了不禁雀跃欢喜。当晨曦初照在基列宁静的小丘和山谷时,扫罗亲率三路人马,直逼这个正热烈期待着援兵的小城,攻打尚在酣睡的敌军。亚扪人仓皇应战,措手不及,毫无反击的余地。直到太阳近午,他们已被击散,没有二人同在一处的。这是新王朝一次奇妙的大捷,也是最佳的开头。

你是否在与世界罪恶的争战中失利?那么你必须学会管理自己。要挺身「打那美好的仗」。关于这争战,有几个范围要对付。第一,是环境的外界圈子。我们若有智慧,就当放弃那一直带来试探的交易;从恶人居住的处所搬出来,抛弃不断导使你犯罪的书、刊物、娱乐;断绝那给你带来咒诅的友谊。这是首要之务。要与你的环境保持正确的关系;不要触摸,不要尝试,不要动手;要分别为圣。要不计一切代价从引诱你犯罪的光景中出来。

第二,是习惯的内在圈子。因为我们的环境若像我们的衣服,那么习惯就是我们的皮肤。每一个人都必须单独与自己的习惯争战。这个习惯可能是酗酒,或吸毒,或道德上的污秽;只有神的能力可以打破那束缚你的锁链。这是人一生中第二个大争战。

第三,是与遗传争战。可能你的父亲是一个热情的人,将他承袭自祖先的强烈、热切的欲望遗传给你;可能你的母亲是一个自负、骄傲,或脾气暴躁的人,你从他那里继承了一部分急躁、敏感的性情;你无法保持宁静,无法心平气和,装作充耳未闻。每个人一生中或多或少都要遭遇一些与生俱来的天性争战,这些遗传的素质会使争战益发艰苦。你必须计算、考虑、认识这些素质;然后将基督的坟墓置于你和它们中间,只有透过那已为你受死的基督,去接触它们。向一切遗传死,向首先的亚当死,向你自己死;并且因你已经复活,成为末后亚当的肢体。这样你才能为你的后代,打破这些可怕的遗传素质的辖制。

当你作了这一切,说了这一切,当你外在的环境作了一番调整,靠着神的恩典破除了习惯的捆绑,并且向着遗传死的时候,你就面对面看见你自己内在的城堡。有一些事你必须避免不作,有一些试探你必须坚持抵抗,你也必须将里面的自己钉在十字架上。哦!这是何等孤单的战争!花和草都在搏斗中被践踏,你心灵的血一滴滴淌在地上,你知道你外在生命所拥有的一切若与内在战争的艰苦相比,就算不得什么。成功算甚么?掌声算什么?那与你所承认的挫败相对比的胜利冠冕算什么?我们必须打自己的仗,在基督的能力中得胜。阿们!阿们!没有两个人同在一处处!让我们奋力打那美好的仗,持守住那真正的生命。

13、不撇弃你们

  塞缪尔记上十二22

扫罗解救基列雅比人的消息传遍全地之后,塞缪尔认为这正是巩固扫罗王权的最佳时机。因此他在吉甲召开了一次全民的大会。

吉甲是以色列人过约但河以后第一夜安营的地方,为纪念那次事件而立的十二块石头仍然历历在目。他们曾在这里行割礼,洁净他们在旷野的疏忽,并且守他们在应许之地的第一个逾越节。此刻民众从远、近地方一齐集合到这里,河水在他们脚边迅速流过,流向死海;旧日的伟大回忆萦绕心头,那些往事曾在他们列祖的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他们就在这样的环境中立扫罗为王。扫罗曾在米斯巴被选为王,但他在吉甲才加冕;这是他执掌王权的开始。这个盛大的仪式举行之后,扫罗就和他的子民一同欢喜,在神面前献上平安祭和感恩祭。也就在这时刻,塞缪尔选择放下他出租车师职务——他是最后一位士师,第一位先知。

一、塞缪尔的退休。塞缪尔这最长、最成功的服事,必须有一个结束。次经传道经的作者提到这件事时说,「塞缪尔在长眠之前,曾在神和众百姓面前辩明他的纯洁无罪。」是的,每一个人都有长眠的一天,最幸福的人是那些在他们咽下最后一口气、灵进入最终奖赏之前,能够将他们的手放在心上,对四周最熟识的人说,「至少我这里是清洁的」之人。

这是塞缪尔靠着神的恩典所能作到的。面对着广大的以色列民众,他指着自己苍苍的白发说,「我已年老发白……我从幼年直到今日,都在你们面前行(如同在东方国家,那些牧人都是在羊群的前面行)。」他的事工毫无可指摘之处,为了他自己,和他所代表之神的缘故,他急切地要从百姓那里得到印证,证明他的事工是无可指摘的。因此他声明:「我夺过谁的牛?抢过谁的驴?欺负过谁?虐待过谁?从谁手里受过贿赂因而眼瞎呢?」所有百姓异口同声回答:「你未曾欺负我们,虐待我们,也未曾从谁手里受过什么。」

但这位年老的先知仍不满足;他要百姓在神和王面前起誓;因此他举手向天说,「有耶和华和他的受膏者今日为证。」再一次,百姓异口同声说,「愿他为证。」于是这位老人得了安慰,又加上一句:「从前立摩西、亚伦,又领你们列祖出埃及地的是耶和华。」

哦!但愿今日从事公职的人都能像塞缪尔一样手洁心清!当有一日他们站在耶和华的审判台前,一切的行为记录被一一审察时,就会发现这些位居高职的人并未利用本身职权谋私己之利,他们的手是清洁的,心是纯洁的。一个国家的公职人员若能免于贿赂和营私,这国是有福的,否则他们祖先遗留下来的土地也会因他们蒙羞。

二、他指责百姓的罪。这是一个极佳的机会向百姓指出他们的错处,而一个双手清洁的人才有资格诚恳地指出别人的过错。你在除去弟兄眼中的刺以前,必须确定你自己眼中的梁木已经除去。塞缪尔分几方面向众多的百姓提出呼求,并且壮胆揭露这个国家的罪行,让他们看清自己的本来面目。

首先,他指出他们从前与现今采用的方法之差别。他带领百姓回想以前在埃及的情形。他事实上如此说:你们的祖先在埃及被捆梆,受法老王压迫的时候,你们向耶和华呼求,他就以恩慈回答,施行拯救。而在士师时代,你们最初被西西拉苦待,然后又受非利士人,以及摩押人的攻击,你们再度呼求拯救,耶和华也应允了。但是到了如今,亚扪王拿辖的大军压境,你们不但不恳切祷告,反而坚持要我为你们立一个王。你们为何堕落了呢?为什么三百年前你们出自内心的祷告如今却被忽略呢?岂不是因你们很少祷告,以致丧失了列祖的灵?这就是极大的罪。

我们岂不应该小心谨慎?与其冲动、草率地说,「我们将作这作那,」倒不如耐心等候在神面前,直到他指定解救之道。

第二,他给予过去的历史以新的解释。在百姓这方面,他们指出连年的患难,接踵而至临到他们的国家;亚扪人,非利士人,摩押人,西西拉和其它邻国相继入侵,迫害、压制他们,因此他们想出一条解决之计,就是求立一个王。在塞缪尔这方面,他当然承认百姓不断遭遇患难,但他有另一番解释。他实际上这么说:「你们要求一个王,来止息强敌犯境,但我告诉你们,在另一方面,不管你有没有王,如果你像过去一样继续忘记神,去事奉巴力和亚斯他录,那么不论是你们的王,或所选出的政府,都无法解救你们脱离悲惨的下场。」换句话说,塞缪尔明白指出,他们一切祸患的起源,不在于强敌的出现,而在于他们缺乏单纯的目标和对耶和华的敬畏。

同样,在这里我们也可以学到功课。只要一个教会活在神面前,忠于真理,听从白日的云柱和夜间的火柱引领,教会就不必非要倚靠一个人的领导不可。教会与神的关系正确,神就能代表这个教会。

第三,他向百姓指明,每当他们需要一个人出来时,神总是会适时供应。他似乎这么说:「回顾一下你们的历史!虽然神从未给你们设立王室,历代相传,但他总是在紧急关头兴起一些人来帮助你们。仔细想想——他岂不是兴起摩西和亚伦?他岂没有兴起耶弗他,基甸,和我塞缪尔?看看神如何在黑暗的时刻,响应人的祷告,及时差遣你们所需要的人来!为什么你们还不相信他?你们除了迫切求一个王之外,难道不能等待他为你们成就大事,正如他以前所作的一样?」

最后他又说,「亲爱的同胞,你们确实面对着接二连三的灾难;但你们的信心失败了,你们要求一个可看见的王,却忘了那不可见的耶和华;你们崇尚自己的武力,却忘了神永恒的大能。你们想藏身在新王室的庇护之下,然而神才是你们的王,你们真正的首领,整个国家的治理者。你们应该单单倚靠他。」

我们岂不是也很容易在信心上失足?我们看那可见的,却忘了那不可见的。在阴影笼罩时,空中弥漫着不安,喧闹,和争论,然而在我们感官的薄幕后面,站着那一位戴着冠冕的基督,他正等待要修剪金灯台的灯,将七星拿在他右手中。塞缪尔直言不讳地向百姓指明他们如何远离信心的真根基,而堕落到拜假神和不信的地步;他的这项举动是勇敢,高贵,而正确的。

三、塞缪尔的保证。他将职位移交给扫罗,从此扫罗要作选民的牧者和领袖;他又对付了百姓的失败和堕落,然后他以亲切和蔼的态度说,「耶和华……必因他的大名不撇弃你们。」哦!请将这话铭记于心,让它像袅袅的乐音,沉淀在你灵魂深处。耶和华不撇弃他的子民!他们可能丧失最初的理想,暂时远离旧日单纯的信心根基,但耶和华必因他伟大的名,不撇弃他的子民。

古时的圣徒也不断使用这论据。举例来说,出埃及记第三十二章第十二节,当神因以色列民拜金牛犊而誓言要除灭他们时,摩西壮胆到神面前,他实际上这么说,「耶和华阿,你不能这样作!如果你这样行,你的品格就会受人非难,埃及人会说,『他根本无能为力带领以色列人,他带他们出埃及,却无法完成他已开始的工作!』你不能这样作。这是攸关你名誉的事!」

另外在乔舒亚记第七章第九节,以色列民在艾城的人面前溃散逃走,乔舒亚就俯伏在约柜前呼喊说,「我的神阿!如果你的百姓这样一败涂地,埃及人会怎么说?非利士人会怎么说?迦南列国又怎么说?你要为你的大名怎样行呢?如果你不能将我们带入应许之地,你的大名岂不是在天地面前蒙羞吗?」

然后是以赛亚书第四十八章第九和十一节,以赛亚对付了选民的罪之后,又以神的名对百姓说,「我为我的名暂且忍怒,为我的颂赞,向你容忍,不将你剪除。」「我为自己的缘故必行这事,我焉能使我的名被亵渎,我必不将我的荣耀归给假神。」

在以西结书第二十章,这些醒目的话重复出现了三次:「我却为我名的缘故没有这样行,免得我名在他们所住的列国人眼前被亵渎。」

塞缪尔又说,「耶和华既喜悦选你们作他的子民。」神隐藏他的原因;他爱,是因为他愿意爱。他爱的火焰不需要燃料。这燃烧着的荆棘是不会熄灭的。我们不妨将使徒保罗的话放在这里一起看:「他为我们舍了自己,要赎我们脱离一切罪恶,又洁净我们,特作自己的子民」(多二14)。这个保证可以运用在以下几方面:

(1)个人。神绝不撇弃你。他拣选你,不是因为你的善良、美丽;他也不会因为你未克尽全力而撇弃你。他以慈爱和恩惠选你作他的儿女,不是因你里面有何特殊之处吸引他,乃是因为他要拣选你。或许有一天他会向你解释原因,但目前我们实在猜不出他拣选我们,不选别人的理由。他「喜悦」我们作他的儿女。我们可能曾犯罪得罪他,或与世人掺杂,但神永不撇弃他的儿女。不然的话,他的爱就会受到亵渎,别人会说他的爱不是无限的,这爱在人犯罪到某一程度就停止了,它无法超越罪。另外他的能力也会受到挑战,因为地狱的灵会夸口说,神企图作超过他能力范围之外的事,他没有事先打算要付的代价。

此外他的「永不变」性也会蒙上恶名。整个宇宙会遍传这样的话:他选择一个罪性极大的灵魂,洁净它,爱它,赐福它,然后他改变了初衷。一旦神是善变不定的消息传开来,永恒的宫殿都要震动,天上的宝座将摇摇欲坠,穹苍也会摇幌毁灭。神绝不会将他已在人心里动的工中途放弃。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可以倚靠救恩。神未要求我们付代价,我们的本性对他而言毫无美丽或吸引人之处,因他是看人内心的;我们也不必刻意作什么;他就是定意爱我们,他必须爱到底,在世界面前坚持他的初衷。朋友,神不会撇弃你!

(2)教会。为什么神不会撇弃以色列?因为这选民是神要列国效法的典范;因此他必须继续建造以色列,使他设立的典范不致粉碎;他必须透过以色列将其它国家带到同样的层次。若是神弃绝了以色列,他又如何能指望这世界更新呢?

教会的情形也一样。教会里面可能有许多失败和不义必须加以纠正。但神不会因为他的不完全而将她赶逐出去。他要修剪、洁净教会;直到她能完成他的理想,成为他完美的新妇。

(3)国家。我们的国家不能再继续沉迷于物质主义和不敬虔里。神无法任由她落到不道德、败坏的境地,他不能允许她步上罗马,希腊的后尘,也不会撇弃他一直赐福的百姓。为了他名的缘故,他不能这样作。我相信迟早他要借着一次属灵的复兴,使我们重拾起初的爱。

(4)世界。神不会撇弃这世界,虽然它充满了假冒为善、污秽,不义,和罪。它沾满了神子和圣徒的血迹。无数高贵灵魂的泪水将它濡湿。但它在群星中仍煜煜发光;它是一个范本,要向全宇宙显明神将如何对待一个堕落的世界和败坏的族类。神不会撇弃我们的地球,有一天我们将看见她闪耀在乐园的明光中,被一尘不染的澄澈空气所包围。她的大地和海洋将再度恢复纯净。是的,人类将从长期辖制他们的罪和邪恶中出来,穿上清洁,爱,和真理的洁白衣服。「耶和华既喜悦选你们作他的子民,就必因他的大名不撇弃你们。」

14、不住的祷告

  塞缪尔记上十二16~25

塞缪尔结束了他作为希伯来国家之士师和领袖的公开事工;这段时期的情景是他一生中最美好的片段。如果他年轻时就去世,他在他国家的记录和历史上所占的地位就要低微得多;我们对他品格的敬佩也要为之减少。很自然的,他会发现从他原先显赫的地位退下来,去启开一个他并不赞成的王朝,实非易事。他认为以色列人要求王,就等于放弃了以神作他们的王之光荣。但他按捺住心中强烈的反对,尽最大的力量帮助这个国家踏上他们所选择的新道路,极谨慎地挑选一个王,并且不顾个人情感上的痛苦,在新、旧两个次序之间架上一座桥梁。

我们观看这段吉甲大会和确立扫罗为王的记录,就会发现它一再重复提到塞缪尔在祷告上的能力。他似乎是他那个世代的诺克斯(John Knox),不论在治国之才和祷告上都大有能力。他整个事工都浸浴在祷告的灵里。

吕诺斯爵士(Sir Joshua Reynolds)描述说,塞缪尔从幼看起就知道祈求神向他说话,他敏捷的耳朵随时准备好抓住神的每一个微小声音。诗篇里提到,塞缪尔是那些求告神的名并蒙应允的人之一(诗九十九6)。先知杰里迈亚为他的百姓代求时,也提及塞缪尔的祷告能力(耶十五1)。所有以色列人都知道耶和华的这位先知为他们所作的无数呼求。在他们身陷患难时,他的祷告成了他们的拯救;在与敌军作战时,他的祷告使他们大获全胜(撒上七8,八6)。在他和神中间,有一条敞开的道路,所以神的思想能进入他心里;他再以热切的渴望反应回去。

一、塞缪尔为雷和雨祷告。人心都想要看到神的「证明」。每一个世代都有弯曲刚愎的人寻求神迹,这样作是证明人远离了光的源头,属灵的眼睛瞎了。如果我们的本性实现了神的理想,我们就能从极寻常的事件——晨曦的微光,夏日的清晨,林间的露水,明媚的春光,遍山的花朵中看见神(徒十四17)。然而灵魂的眼睛瞎了,人看不见神每一天经过这世界所留下的足迹。先知说,「耶和华阿,你的手高举,他们仍然不看」(赛二十六11)。

由于人无法在寂静、平常的生活中看出神的同在,所以就要求神用令人惊讶的现象来证明他在说话。他们对天上差来的使者说,「给我们看一些异常的、惊人的现象,这样我们才相信你的话。「单单细微的声音还不够。我们必须看到旋风、火焰、闪电才行。这样我们才知道神借着你说话,才相信你口所出的话是真实的。」

塞缪尔知道这一点,可能他自己也渴望神来印证他的话。神所托付的仆人若能确知他们是行在神的旨意中,就可以甘心长年在各样的艰难、反对中服事神。「到了献晚祭的时候,先知伊莱贾近前来,说,『亚伯拉罕,艾萨克,以色列的神,耶和华阿,求你今日使人知道你是以色列的神,也知道我是你的仆人,又是奉你的命行这一切事』」(王上十八36)。因此,在紧要关头塞缪尔的这位继承者之一来到神面前,他的话同样表达出塞缪尔在那重大时刻心中的思想。他已经卸下职责,交给继任者扫罗;他也指出了百姓的罪,警告他们若不顺服必遭重罚;如今他盼望他们听到另一个声音,来印证他所说的话,使他们铭记不忘。

就在这样的思想之下,他以一个宣告来结束他的劝诫和呼吁:「现在你们要站住,看耶和华在你们眼前要行一件大事。这不是割麦子的时候么?我求告耶和华,他必打雷降雨,使你们又知道又看出,你们求立王的事,是在耶和华面前犯大罪了。」

麦子收割期是从五月中旬到六月中旬,这时期在巴勒斯坦几乎不见雨迹,因此,应这位年老先知呼召而来的雷雨是极不寻常的,足以印证他的宣告是从神来的。

有人认为这一类的事只属于旧约故事的范畴,现今已不再出现;但我不这么想。有时候大自然比我们想象的更有感情,因为它的美丽或可怖都不过是一层面纱,后面隐藏着全能者自己。若不是神应允他仆人的呼求,我们又如何解释,当西班牙舰队严重威胁着基督教英国的自由时,突然在英国沿岸起的大暴风?若不是天上反对教皇制度的矫饰、虚假,我们又如何解释在宣告「教皇无误论」的那一天中午,梵蒂冈骤然被一片漆黑笼罩的现象?

然而神还有其它印证的方法,是神仆人可以倚靠的。保罗和巴拿巴曾在以哥念住了多日,放胆靠主讲道,「证明他的恩道。」希伯来书的作者将这些早代福音使者的经验归纳起来,说到神救恩的大信息如何被听见的人证实,「神又按自己的旨意,用神迹奇事,和百般的异能,并圣灵的恩赐,同他们作见证」(来二4)。

我们必须感谢圣灵的见证,他的声音是为神一切忠信仆人豫备的,正如雷雨是为塞缪尔豫备的。圣灵的能力是圣徒最锐不可当的武器。使徒们说,「我们为这事作见证;神赐给顺从之人的圣灵,也为这事作见证」(徒五32)。最伟大的使徒保罗也说,「我们的福音传到你们那里,不独在乎言语,也在乎权能,和圣灵,并充足的信心」(帖前一5)。

但愿与我同工的都能明白这一点——今日圣灵也在教会里面,他豫备好要为一切靠主名说出的话作见证,他使人为罪,为义,为审判,自己责备自己;因此听见我们讲道的人,他们的信心不是建立在人的智慧上,而是在神的大能上,神为他们作见证,并赐他们圣灵(林前二1~4;徒十五8)。

这是今天我们讲道时所缺乏的。我们满怀热忱、信心去讲,却未充分寻求并倚靠从神来的见证;我们不明白保惠师的交通与教导,我们的听众心中听不见他的声音,也无法相信我们所说的是从神来的真理。但愿我们热切的心只有一个盼望:「父阿,愿你荣耀你的名。」就会从天上有声音说,「我已经荣耀了我的名,还要再荣耀。」或许站在旁边的人会说,「打雷了。」另外有人说,「有天使对他说话」(约十二28~29)。

神阿!赐给我们这样的祷告能力,所以当我们祷告时,你将在「隐密处」应允,并且赐下雷和雨来。

二、塞缪尔不断地代求。百姓看到雷雨,不禁恐惧害怕,急忙求塞缪尔为他们祷告。他们担心自己的生命和财产不保,所以央求他代求。「求你为仆人们祷告耶和华你的神,免得我们死亡。」他们用「你的」神,似乎暗示他们自觉不配享有古代的特权,也就是不配被称为选民。这位年老的先见被他们的请求所感动,他也相信神打雷降雨的目的只在印证他的话,他就安慰他们不要惧怕,并且勉励他们不要偏离耶和华,去拜那不能救人的假神。他向他们保证,耶和华必不撇弃他们。最后他说出这一句惊人的话:「至于我,断不停止为你们祷告,以致得罪耶和华。」

塞缪尔知道,祷告是属灵的行动。我们在身体范围内所运用的精力,在属灵范围内就成了祷告。常有人说,「工作就是祷告。」或许反过来说更贴切:「祷告就是工作。」雅各布说,「义人祈祷所发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所以当以巴弗再也无法用他的言语和工作帮助歌罗西人时,他就在祷告中竭力为他们祈求(西四12)。

塞缪尔已不能再像往日那样,为百姓付出他的精力。他受年纪老迈的限制,加上新国王取代了他出租车师职分,使他不必像以前那样工作,但他将这一切力量换成另一种方法帮助百姓。光可转成热,水可转成水蒸气。从今以后,神的圣徒之祷告,就如同一大营军兵的武力。

祷告之于灵魂,就像望远镜之于眼睛,脚踏车之于双足,电话之于声音,蒸气机之于手一样,可以扩大、增加人的力量,因为祷告将我们与神的大能连在一起,它可以触及开关,使永恒而无量的属灵能力涌流出来。祷告有力的人是大有能力的,因为他学会了用神的力量工作。朋友阿!为什么不将你的手指放在那永生能力的开关上?只要你一按,能力就应声而来。你若只安于低层次的天然和智识力量,却让属灵的、最高的能力搁置一旁,是何等愚不可及啊!

塞缪尔认为祷告是从神来的本能。对他而言,拦阻里面祷告的感动就是罪。他说,「我断不停止祷告,以致得罪耶和华。」

让我们明白,我们可能和别人一样说,不管合不合理,人们都会祷告,人都有祷告的本能。这种冲动似乎是人的一部分。它可能不是持续的,只有圣徒不断停留在祷告的灵里。但有的时候,当属灵的本能在我们里面搅动时,我们就开始祷告。因此祷告不单单是祈求,它也是圣灵的动工。我们意识到自己的限制,就想要超越这限制而达于无限。所以在每一个真实的祷告里,都有许多东西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圣灵亲自用说不出的叹息为我们祷告。」

如果我们阻碍这种不管是为自己或别人祷告的感动,就是违反了我们最高贵的本性,使神的灵担忧,得罪了神。不祷告不仅显示昏愚、败坏了的本性,并且它本身就是罪,必须向神认罪,靠主的宝血洗净。当我们响应里面卑微的要求时,我们就再一次被基督的宝血吸引到神面前,发现我们心中那自然地、自由地兴起的祷告就像一个泉源,由深不可测的永恒源头倾注而出。祷告是人对神的回应,将我们领受的属天恩雨再回流向神。

塞缪尔视祷告为一种托付。他不再担任士师,但他觉得整个国家的福祉仍交在他手中,如果他不用祷告来维持、延续这国的命脉,他就是国家的叛徒。他一定常常退到一旁,如同摩西退到山上,我们的主退到环绕加利利海的山上一样,用呼喊倾倒出他的灵魂,以眼泪为他的兄弟,骨肉之亲,就是以色列人祷告;神已将他的拣选,荣耀,约,律法,和应许赐给以色列人。他和保罗一样,里面有极沉重的担子,心里时常伤痛。每当非利士人入侵,蹂躏国土,欺凌百姓时,他的心也碎为万片。扫罗未能实现他的理想,更促使他在神面前切切祷告,求他拯救以色列的王和百姓。下一章我们看到的胜利,必然和他的恳求有关。

这是我们都当效法的榜样。今日教会当自问:她是否能倚靠圣灵能力新的彰显?这个问题完全有赖另一个问题来决定:「可不可能使整个教会屈膝祷告?」如果这话使你觉得沉重,那么让我们一齐切切求,用能使天地震动的祷告向神呼求,求他将古时他向列祖所作的大事,就是大的复兴,赐给我们。

15、扫罗跌倒的原因

  塞缪尔记上十三13~14

本章是一个悲剧故事,因为它记录的一段历史,证明扫罗不适合作一个王室的开创者。如果他通过了这次试验,毫无疑问的,他不仅仅是以色列的第一个君王,而且也成为一王室的先祖,那么整个选民的历史都将为之改观。但是不久我们就看见,虽然一开始他的王国似乎兴盛一时,但显然它缺乏长久、持续的要素,支持以色列长期对抗外族的侵略和内在的腐败。

让我们来仔细观察这故事,不仅因为它与神百姓的历史息息相关,并且因为它充满了教训,可以给我们作为借镜。塞缪尔离弃扫罗,转向戴维时曾说,「耶和华已经寻着一个合他心意的人。」因此,从某方面来说,扫罗这时已不再是「合神心意」的人。我们要谨慎思想其中原因,以免重踏他的覆辙。

本章所记载的这段可悲历史相当怵目,好像晴朗的晨空忽然乌云密布,原先美好的应许顿时濒临破碎。神的选民面对数目远超过他们几倍的非利士大军的入侵,而陷入不可言喻的恐慌中。第六节说,以色列百姓见情况危急,就藏在山洞,丛林,石穴和坑中;有些人甚至在极度窘困时,不惜抛弃祖先留下的土地,渡过约但河逃走。至于跟随扫罗和乔纳单的人,也是战兢不已(7节)。一种恐惧的气氛弥漫在全民中;古代这个国家的精神已经式微;似乎他们再也无法奋起迎战非利士人,就像羊在一群凶恶的狼面前束手无策一样。

圣经也告诉我们非利士大军的数目,他们正倾尽全力要一举歼灭以色列人;相形之下,跟随扫罗和乔纳单的人数就微不足道了(3节)。我们可以想见惊慌的使者匆忙跑来向扫罗报信,将非利士人形容得好像海边的沙那样多不可数。

第十九节进一步描述百姓的可悲境遇:以色列全地竟然没有一个铁匠,希伯来人要打造农具,必须下到非利士人那里,免得希伯来人自制武器。在选民的历史上,没有一个时刻比这时更绝望无助了。

在此紧要关头,扫罗似乎将他的军队从密抹撤退,转到吉甲安营;吉甲是以色列人当初在乔舒亚带领下渡过约但河,落脚的第一个地方,他们曾在那里行割礼。吉甲位处高地,因此随时暴露在非利士人的攻击下;似乎扫罗在这里安营,他英勇的儿子乔纳单则随时监视非利士人的动静。

扫罗和他的兵士留在吉甲的这段日子,他的手下人数一天天减少。有些人渡过约但河逃亡,有些则藏在山洞或角落里。

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扫罗这时不起身奋力一战?他为什么一再拖延,以致手下纷纷逃走?这里面隐含着一个故事——要了解它,我们必须往回读一两章圣经的记载。在塞缪尔记上第十章第八节,塞缪尔清晨与扫罗谈话,膏他为王时,曾告诉扫罗,他一生的危机将在吉甲发生,这豫言如今应验了。「你当在我以先下到吉甲,我也必下到那里献燔祭和平安祭;你要等候七日,等我到了那里,指示你当行的事。」

一、扫罗的错误。三年前,当他跨入一生中最伟大的机会以前,他所得到的这个命令包括了两件事,每一件都是一次严重的试验。

第一,要试验他是否能作神的仆人;不是独断专制的君王,任凭已意制定策略,而是神的仆人,从先知的口中领受治国的方法,成为神权柄的代表。

第二,要试验他是否能控制自己暴躁的天性,把缰绳勒在自己的嘴上,好好地节制自己。

就是这禁令,使扫罗在吉甲一天天等下去。我们可以想象他的谋士和勇士每天环绕着他,怂恿、催促他采取行动。他们岂不会向他指出在密抹安营的非利士人,其数目之多正如暴风雨前席卷而来的乌云?他们岂不会告诉他,除非他立刻行动,否则他祖先的产业都会在侵袭开始之前就被瓜分无余?他们岂不会指着日益减少的人手说,起来!采取行动!与其坐以待毙,还不如轰轰烈烈战死在非利士人手中呢!

但他一天天等下去。「扫罗照着塞缪尔所定的日期,等了七日,塞缪尔还没有来到吉甲,百姓也离开扫罗散去了。」似乎时间已不允许他再多留下去。他想塞缪尔一定忘了所定之约,不然就是在离开拉玛前来吉甲的路上遇到了麻烦,被非利士人截住了,他只要再多等大约半小时的工夫(因为献燔祭和平安祭不需要太长的时间),就不致前功尽弃,但他不愿意再继续等,就对一旁的祭司说,“把燔祭和平安祭带到我这里来。”刚献完燔祭,塞缪尔就到了。」

如果当时有人站在岩石顶端向谷底眺望,远远望见年老先知的身影蹒跚行近,而警告王说,「塞缪尔来了!」那该多好!但没有人提醒他,他只能靠内心的警告和自制。这显示出他没有用完全的信心等候神。他小心地维持外在的礼仪,但欠缺了虔敬的灵和信心。如果他的后继者和他同出一辙,以色列的亡国就指日可待了。因此他的王位不能再继续下去。

这里教我们一个非常严肃的功课:一个合神心意的人,就是在大小事上都顺服神,等候神直到最后关头的人;他胆敢站在日益减少的阵营里,面对节节逼近的灾难,由于他尚未从神那里得到出发的命令,他就站立不动,直到不久之后从神得到命令。

许多敬虔的人在回顾过去时都记得他们也曾有一些时刻,不知当何去何从。里面有安静、亲切的声音,命令他们等候、信靠;但许多其它的声音在四周尖锐地吼叫,要他们采取行动。于是属于信心、顺服的微小声音沉寂下来,冲动的言语脱口而出,鲁莽的行为一发不可收拾。待事过境迁,塞缪尔来了,我们又开始自责自怨,「唉!如果当时我知道神就在近处,我就不会那样作了;我真是可恶!为甚么我不多等一下呢?」塞缪尔总是在最后一分钟来到,但要等候到那时刻是何等困难!主的门徒说:「主阿,救我们,我们丧命喇。耶稣说,你们这小信的人哪,为什么胆怯呢?」神没有给我们胆怯的心,他只给我们刚强,仁爱,节制的灵。

人会因长期等待而疲倦,似乎神的应允太慢了。神大能的计划过程是绕着一个宽广的轨道进行。对他来说,千年如一日,但他的来临好像清晨,好像春天,好像千年。「他出现确如晨光,他必临到我们像甘雨,像滋润田地的春雨(何六3)。

二、扫罗不坦白的答辩。请留意扫罗对塞缪尔的解释。他说,「我心里说,恐怕我没有祷告耶和华,非利士人下到吉甲攻击我,我就勉强献上燔祭。」这话当然不真诚。他归罪于环境,事实上他这么说,「是环境逼我如此;我并不想这样作,实在是迫不得已。非利士人马上就要来了,我手中的杖已被夺走,我不得不遵从那压在我身上的灾难所发出之声音。」他的说词使我们想起亚伦的话,「他们就给了我,我把金环扔在火中,这牛犊便出来了。」

我们都可能用同样的语调说话。当我们说出粗鲁的话,作出莽撞的事,不肯顺服,眼见我们生命的楼阁倒塌,或毁在我们愚行带来的火焰里,那时我们就说,「是环境逼我如此;我不得不作,我是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被迫这样作的。」

朋友!你比环境,事物,和邪恶的谋士更强大。在神眼中,你是已加冠的王;你要统治,而不是被辖制;你只要顺服神,抵挡一切使你屈居轭下的企图。要奋起,免得神说你的王位必不长久。

三、留意这里的选择。塞缪尔奉神的名回答扫罗,「耶和华已经寻着一个合他心意的人。」在耶西家里,神已豫备了一个童子,他能够信靠神,并且不急躁行事。请听听这个合神心意的人多年之后所说的话,「我曾耐性等候耶和华,他垂听我的呼求。他从祸坑里,从淤泥中,把我拉上来,使我的脚立在盘石上,使我脚步稳当。他使我口唱新歌,就是赞美我们神的话;许多人必看见而惧怕,并要倚靠耶和华。那倚靠耶和华,不理会狂傲和偏向虚假之辈的,这人便见有福。(诗四十1~4)。

要等候,等候主的时间。让你的心停止狂跳,你的脉搏不再震动着感情的狂涛。现在冒然行动,只会使最高的盼望落空,将神的计划搅乱。要耐心等候神,静立不动,直到看见他的拯救。他的仆人已从小径那头走来;他的脚步或许不如我们希望的那样快速,但他会适时到达,不会太早,但也绝不会太迟。当我们的心几乎要跌倒,盼望几乎要消失时,神的使者就及时到达。「主已经近了!」朋友,要等待,要仰望神,因为神不会在豫定的时刻以前来,他也不会在那时刻以后才来。

当他来时,将有欢呼取代眼泪,收割取代耕种;蓝天取代乌云;无尽蒙福、喜乐的日子将使你忘记过去一切的耻辱和苦难。

16、以寡敌众

  塞缪尔记上第十四章

只是两个年轻人,心中澎湃着爱国的情操,和对神引领的信靠——在他们,何事不能成呢?

乔纳单是神真正的勇士,他代表了基督徒一些最高贵的品格。他是一个毫无畏惧、无可指摘的战士。他行为正直,言语洁净,忠于人类爱的最高要求;虽然他并不知道基督,但他的所作所为都是效法基督的样式。他的品格好像明亮的背景,对照出他父亲的可悲光景。

约但河边有一个长达十二哩的山谷,延伸向巴勒斯坦中部的山丘,一直到达地中海沿岸。从峡道顶端两哩处,约在耶路撒冷北部八哩处,两边的崖壁变得非常陡峭,几乎可以互相触及。

峭壁之间只有极狭隘的通路,偶见野羊的足迹,人类几乎难以攀援。北脊伸出一个几乎垂直的危岩,形成三处丘顶,称作「播薛」,意思是「阳光照耀」,因为它整天映照着东方的太阳;至于南方,几码距离之外,被称作「西尼」,意思是「黄绿色」,因为它终年位于阴影下。非利士人安营的密抹,即与前者相对,而小乡村迦巴则与南峰西尼相对。那时扫罗已从约但平原撤离他的军队,以便监督敌军的动静。

两军相峙究竟多久,我们无法得知;我们也不能猜测如果没有乔纳单这一次英勇的行动,局面会如何演变;但至少有一点可以确定,就是以色列已经军心涣散。聚集在米矶仑石榴树下跟随扫罗的人最多不过六百,而且他们的武器简陋,只有棒、棍。

乔纳单深深被手下兵士的懒散所激怒。另一方面,他也被从神来的信心所鼓舞,在圣灵的带领下,他采取了英勇的行动,最后导致以色列人的胜利和得拯救。

一、乔纳单进入神的旨意里。对他而言,神不可能撇弃他的选民,或收回他的约。他既然应许,难道他不能成就?以色列人岂不是他自己拣选的民吗?他岂不是将他们从世上选召出来,好叫他们将神的真理向列国显明吗?他岂不是将迦南地作为永不撤回的礼物,送给他们吗?过去年岁间他奇妙的引领岂不是神旨意的最佳印证?因此,眼前的光景绝不是出于神的旨意!全能神的旨意必然与非利士人侵入应许之地的举动相抵触,他正等待着一些相信他的人与他的旨意联合,那时拯救必然会临到。

另一方面,扫罗可不这么想。他不回顾光辉的过去。他日夜眼睛所见,耳朵所闻,使他灰心丧志,没有力量振作起来,倚靠神的应许。塞缪尔不久以前所作的退休宣告,好像坟口的重石,紧紧将他锁在绝望里。

我们在今世的生活中,当心灵、肉体面对各样邪恶——如贪饮,赌博,不洁,耽于宴乐——这些都是我们这世代的非利士人时,最重要的是将目光移开,仰望神,他已借着十字架上救主的宝血,将他的旨意显露了。当然,主的宝血绝没有白流。神的大能要成就十字架所豫表的救赎。人子已经显明他能毁灭魔鬼的一切工作。他既不会失败,也不会灰心,直到他实现神的旨意。那些像乔纳单一样能超越艰难时刻,与永生事物相交的人是有福的,他们带着一切软弱、无助与神同行,他要在这世上建立公义和审判。

二、他谦卑下来,成为神的器皿。神总是透过人工作。他召我们与他相交,好使神的水流能透过人的管子流出去。他可以使饼倍增,但他需要人的手将饼分出去。他使死人复活,但人必须辊开墓石,敲开封墓的灰泥。他吸引大数的扫罗,但必须有一些受苦的圣徒用言语、耐心,去驱使这懦怯的人悔改。神总是在寻找一些相信的人,他们将一手接过他的能力和恩典,一手转给别人。他拣选这些人,要借着他们彰显他的大能。那些对属天的催迫保持敏感,又不违背天上来的异象之人是有福的。

乔纳单是蒙福的人之一,这一类人对神的事极其敏感,就如视网膜之于光,肌肉之于神经一样。「有一日扫罗的儿子乔纳单,对拿他兵器的少年人说,我们不如过到那边,到非利士人的防营那里去。」这里又加上一句动人的话,「他没有告诉父亲。」很可能这两个少年人是在破晓时分,众人仍沉睡时悄悄溜出去的。神的旨意搅动着这位年轻王子的灵,他在话语中也透露了一丝线索:「或者耶和华为我们施展能力,因为耶和华使人得胜,不在乎人多人少。」

请留意乔纳单所强调的重点。他对自己有极小的信心,对神却有极大的信心。他的心等候耶和华,他将一切盼望集中在神身上,期待从他恩慈的帮助里得着伟大的报偿。他惟一渴望的,就是作神谦卑的器皿,透过他,神将成就大事。这正是神所要的——不是我们的力量,而是我们的软弱,这软弱要使我们在绝望中转向他;不是我们的庞大军队,而是一两个蒙拣选的人,他们胆敢向他求大的事。有人说神站在人多势众的一方,此纯属无稽之谈。向来历史显示,许多扭转世界局面的运动,都是神借着个人完成的,他们并没有出类拔萃的天分,但他们愿意全然降服在神的旨意面前。

我特别要向年轻的读者呼吁——将自己向神降服。神将在这世上纠正错误,击打暴君,带给人类平安和幸福;但他需要器皿和工具,就是一批清洁,纯净,真实,可靠,从肉体的捆绑里得释放,全然顺服他,任他差遣的人。不管你像乔纳单一样出身高贵,或者像替他拿兵器的人那样出身寒微,这些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他要用你成就大事。

扫罗这位被拣选的王,却缺乏如此的异象和信心。他不留心听神的声音,只倚赖祭司的代求(19节和36节)。他的言语、行动显示,得胜要靠他和手下人的努力;他甚至禁止众人吃林中的野蜜,等于阻绝神的供应,完全将神排除事外。难道神会因为他的百姓用杖蘸蜜放入口中尝,就不拯救他们吗?扫罗起了这个无意义的咒,虽然目的在节省时间,使人民专心作战,但实际上却适得其反;他这样作显明他心中全然没有他那高贵儿子的看法——神要借着人工作,向他的仇敌施审判。

三、乔纳单倚靠神,神也未使他失望。信心是一种不屈不挠的能力,我们可以从它得到无穷的力量和帮助,这是一般人生活中难以触及的。我们已说过,平常人只有两个键盘,但我们有三个。他们运用身体和智力,但我们还多了属灵和永恒的能力。因此我们可以借助这更大的能力成就同样的结果,并且作得更好,正如电力强过马力,蒸气胜过人力一样。

这两个年轻人下了陡壁,就商量好一个记号,来证明他们是否真的行在神旨意里。一个人初次踏上信心之旅时,心中都会渴望看见一些记号,证明他没有误入歧途。神果然借着非利士防兵的话,赐给了他们所求的记号;防兵的话带着嘲讽的意味,暗示希伯来人的胆怯(11节)。他们说,「希伯来人从所藏的洞穴里出来了。」「防兵对乔纳单和拿兵器的人说,你们上到这里来,我们有一件事指示你们(或作:我们愿意认识你们)。」

这是神给的记号,向他们保证耶和华已将非利士人交在以色列人手中(10节)。借着信心,人可以得到神的回答。「我们一切所求的,就从他得着。」只要我们完成祷告的惟一条件,这是最重要、却常被忽略的:「凡你们祷告祈求的,无论是什么,只要信是得着的,就必得着。(可十一24)。

信靠神的人必不致羞愧。两个年轻的便雅悯人上到非利士人那里,就用他们的兵器将二十个非利士人杀倒于地;从天上来的恐慌立即弥漫整个军营,防兵和掠兵个个战兢不已。非利士人并不知道他们眼前的这两个人只是单枪匹马而来。他们以为面对的是成千上万英勇善战的勇士。骤然之间,他们在极度恐慌下竟然怀疑自己的同胞战友是敌军。「非利士人用刀互相击杀,大大惶乱。」在此同时,原先跟随非利士军的希伯来人也倒戈相向;那藏在以法莲山地的以色列人,听说非利士人逃跑,就出来紧紧的追杀他们。

扫罗在基比亚的守望兵,远远看见非利士人溃不成军,四处窜逃。他毫不延误,立刻和手下的人动身追赶。非利士人奔往山谷,穿过伯亚文,伯和仑,直到非利士边界亚雅仑谷。他们所经过之处,当地的人都起来,加入追赶的行列,以致逃窜的非利士人一路减少,成千的尸体迤逦在荒野道路上。这是神回应乔纳单的信心,而为他选民成就的事。

扫罗禁止手下吃喝的不智禁令,导致可怕的结果,首先是军队极其疲惫,其次是众人在饥不择食的情况下,急忙将所夺的牛羊宰了吃,而未将肉上的血清除。更糟的是,那天晚上扫罗向神求问,是否可以下去追赶非利士人,神都不回答他。人的罪使神静默不开口。扫罗己经接触到稍后搅扰他心灵的疑惑和黑暗,他明白他们中间必然有隐而未现的罪。他不反省自己心中的罪,反而怪罪百姓。最后掣签掣出他和乔纳单来,扫罗甚至因他那阴沈的咒言而打算牺牲他的长子。

但百姓救了乔纳单。他们哀求说,「乔纳单在以色列人中这样大行拯救,岂可使他死呢?断乎不可!我们指着永生的耶和华起誓,连他的一根头发也不可落地,因为他今日与神一同作事。」当然,这件事主要是他们两人引起的;但只能归咎扫罗。他不仅错失了他一生最大的机会,并且已经将自己浸在不信,嫉妒,和易怒中;虽然他仍值壮年,他生命的日头却已偏西了。

17、大试验下的失败

  塞缪尔记上十五26

死海沿岸有许多布满盐粒的树干残枝,它们原先都是高贵的木材,却被连根拔起,由激湍的约但河水从加利利高原带向峡道的低洼处;这些罗列在岸边的树干树枝使我们想起一些人,神计划用他们来结果子,或提供遮荫处,但他们没有实现最初被造的目的,于是就被连根拔起,冲到死海里。

读到圣经这几页关于这事的记载时,我们很难不感慨扫罗早年的兴旺光景竟然已成过眼烟云;这位当年站在百姓面前,亟思要为祖国有一番作为的王,如今却被圣经作者描述为丧失生命目的、使命失败的人,好像一个器皿被造物主所丢弃。

本章记载扫罗最后一次被遗弃的故事;在此之前,他就已受到警告,但这次终于临到他了。

一、神的命令所带来的试验。「现在你要去击打亚玛力人,灭尽他们所有的,不可怜惜他们,将男女,孩童,吃奶的,并牛,羊,骆驼,和驴尽行杀死」(3节)。

这个命令是前一章所记载事件之后数年发出的;在这些年间,扫罗碰到许多令他鼓舞的事。原先战兢跟随他的人,已增加成为一支庞大的军队,在押尼珥率领下,训练有素,装备精良。他也打了无数次胜仗,不论是对摩押人,和东边的亚扪人,或南边的以东人,北边的琐巴人,都是所战皆捷,无往不利。显然他也建立了可观的财富和地位,因为我们看见他在宫中为自己、乔纳单、押尼珥设有席位,四周卫士环绕;他的话语就是律法。这个在艰难环境下诞生的王国已开始在国际间引人注目,扫罗也能和诸王分庭抗礼,他的地位和武力都不得不叫迦南各邻国对他另眼相看。

就在这时刻,重大的试验临到他,正如试验常常发生在我们飞黄腾达的时候。在暖和的夏日,我们最要提防食物腐烂和细菌传染;在兴旺、昌盛的日子,人往往不察觉试验就在身旁。如果你最近没有遭遇特殊的逆境,如果你事事顺遂,生活安逸,如果你原先崎岖的道路如今变得平坦易行——那么你得当心;因为在你意料不到的时刻,人子就会来临,召你到审判台前。

我们留意到,这个重大的试验也给扫罗一次机会,补救过去的失败。几年前,神在吉甲已借着塞缪尔的口告诉他,他的国度并不长久;但神并未宣判要免去他个人的王位,似乎这最后一次试验是神给他的一个机会,让他抹除从前的失败和过犯,重拾他已丧失的福祉。

我们犯下一些可悲的、看来无挽回余地的错误时,神常常会临到我们。他要给我们另一次机会,来补救过去的缺失,正如我们的主在客西马尼园对他的门徒说,「现在你们仍然睡觉安歇吧。」过了一会,他又加上一句:「起来,我们走吧。」似乎他又给他们一个新的机会,让他们分担他所受的苦。

神的命令包括灭尽亚玛力人。「灭尽」一词亦可译成「奉献」。乔舒亚记里常出现这词,是针迦南地那些罪恶满溢的诸城而言。在一个「被奉献」的城市中,一切男女,孩童,牲畜都必须杀死,只有经过火炼净的珍贵金属可以保留(民三十一21~23)。在这样彻底的毁灭之后,亚玛力人的名字就从世上被铲除了。

亚玛力人和以色列人之间的仇恨可以追溯到许多年以前。「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时候,在路上亚玛力人怎样待他们,怎样抵挡他们,我都没忘」(2节)。你或许还记得,摩西曾筑了一座坛,起名叫「耶和华尼西」,意思是「耶和华是我的旌旗」;因为他说过,耶和华必世世代代与亚玛力人争战,直到他将以色列的这仇敌灭绝为止(出十七16)。许多世纪过去了,这个誓言一直未应验,直到现今,命令来了:「去击打亚玛力人!」

初看之下,神对扫罗下的这个命令似乎相当可怕;但另一方面,从第十八节可以看出,亚玛力人是一个作恶多端的民族,「你去击打那些犯罪的亚玛力人,将他们灭绝净尽。」另外我们从第三十三节得知,亚玛力王亚甲常常用刀使妇人丧子。可见亚玛力人生性残酷,时常盗掠,侵犯犹大的南疆。因此,为了神选民的安全起见,将亚玛力人的声势翦除,将他们的利爪拔去,是绝对必要的。

即使在今世,神也设立他的审判台,正如主耶稣在他离世前最后一次讲道中说,人子在他显荣耀的时刻要坐在宝座上,列国将聚集他脚前,他要将绵羊和山羊分别出来。这番话毫无疑问的是指那个大日子将发生的事,那时王要召列国列邦,万民万族到他台前,他将宣告他的奖赏。但我们千万不可以认为,列国的审判全部都要等到那末后的一日。在世界历史上,列国已不断站在基督的台前。尼尼微曾站在那里,巴比伦也曾站在那里,还有希腊,罗马,西班牙,法国,今日英国也站在他的台前。各国相继得到他们的报偿——灭亡,进入难以挽回的毁灭中。

亚玛力人也站在神的台前,被衡量一番,发现他们有亏损。神宣判他们的刑罚,于是扫罗奉命执行。但我们必须记住,扫罗一举歼灭亚玛力人,只不过是加速他们腐化灭亡的过程,因为神已经命定,一旦我们犯罪,违反真理、洁净和公义,腐化就会立刻在我们里面滋生。如果亚玛力人未受扫罗和其大军的击打,他们百姓心中已萌生的恶也必导致整个国家的败亡。有人说,我们大城市中那些受邪恶影响的家庭,不出五代整个家族就必从世上消失;家庭如此,国家也如此。因此,我们可以说,神的这项举动是有怜悯的,他一举扫除这个国家,对亚玛力人好,对四邻受其腐蚀的国家也有益处。

二、有保留的顺服。第九节说,「扫罗和百姓却怜惜亚甲。」扫罗在提拉因点数军队,共有步兵二十万,犹大人一万。他们来到亚玛力的京城,那城可能位于希伯仑稍南的地方。

他们在谷中设下埋伏,又通知一向与他们友好的基尼人速速离去,然后发动攻击,杀尽城中的男女老幼,从哈腓拉直到埃及附近的书珥;除了亚甲和少数逃脱的人,以及一些上好的牲畜、美物之外,整个国家被扫除得片甲不留。

扫罗凯旋而归,在迦密立了纪念碑,又转身下到吉甲,要在那里献祭,或许也打算在那里瓜分他们保留下来的战利品,而神早先已嘱咐他不可存留任何掳物。「扫罗和百姓却怜惜亚甲,也爱惜上好的牛,羊,牛犊,羊羔,并一切美物,不肯灭绝;凡下贱瘦弱的,尽都杀了。」

不论他们保留那些东西的动机是出于贪心,或者如扫罗在第二十四节所言,是出于惧怕百姓,而听从人的声音,未顺服神的声音;我们无法断定,但我们可以从第十九节塞缪尔责备扫罗的话,得到一些线索,他说,「你为何……急忙掳掠财物?」这里的表达法和第十四章第三十二节一样,那里告诉我们,百姓在饥饿难熬之下,急忙将掳来的牛羊宰杀,连肉带血一起吃了。这种描述可以显示扫罗和以色列人的特质。必然是贪婪的心在作祟,他们在急躁之下,一切的原则和良知都抛诸脑后了。

这对我们亦饶富意义。我们预备好要遵行神的命令,到了一个地步就停在那儿。一旦接触到「上好的美物」,我们就划地自限,拒绝进一步的顺服。我们的艾萨克还在祭坛上,我们却听从里面微小的声音,叫我们停下手来。我们愿意为宣教事工放弃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我们的金钱,而不是儿女;放弃那些显然不好的,不该有的,却不是那深深吸引着我们的自我放纵。只要保留住自己,我们不惜放弃别的一切。我们常常向神讨价还价,只要他允许我们保留亚甲和上好的掳物,我们就甘愿听从他的旨意。

这故事甚至还有更深一层的意义。整本圣经中,亚玛力人都代表肉体,他们是以扫的后裔,以扫为了口腹之欲,曾不惜卖掉他的长子名分。保留亚玛力人上好的财物,就等于保留罪恶的根,如一些看似合乎真理的享受,一些深受人喜爱的罪。对我们而言,亚甲必然代表邪恶的兴旺,它存在我们每个人里面,令我们沾沾自喜;保留亚甲就是怜悯自己,免除或掩饰我们的失败,宽恕我们不断犯的罪。

你的情形是否如此?你愿意将心里橱柜的每一把钥匙交给基督;只除了一支自己保留;但那个柜子包括了你最喜欢犯的罪,因为你已经找到了成串的借口,你打算除了这把钥匙,其它都完全献上。亚拿尼西和撒非喇就是这样为自己保留一部分价银,结果从教会的行列中被剔除。

令人惊讶的是,扫罗后来在基利波战场就是死在一个亚玛力人手中(撒下一1~10)。这是何等不寻常的事!里面的教训不点自明!如果我们为自己保留什么,不肯毅然决然割去那引起我们犯罪的右手或脚,有一天我们必灭亡在那一只手中。我们所珍爱的享受会导致我们行出不义之事。爱我们的神豫先看见了前面的危险,他要求我们立刻不容情面地将敌人摧毁;但我们怜惜亚甲,以致违背神的命令,不久我们将倒在攻击者的刀下,用鲜血浸润四周的绿地,我们的冠冕也必被取下,戴到别人头上。

塞缪尔不久之后就来到,说出神的宣判:「你既厌弃耶和华的命令,耶和华也厌弃你作王。」

18、不寻常的对话

  塞缪尔记上十五12~35

一天夜里,耶和华向塞缪尔说话,告诉他扫罗不顺服神的事;他说,「我立扫罗为王,我后悔了,因为他转去不跟从我,不遵守我的命令。」

神要求人完全顺服,一旦人不听从,其结果是,他似乎改变心意,感到后悔,但这只是表面如此。事实上,神不会后悔或改变他的旨意。人可能使他的计划受拦阻,但全能的神却会藉其它方法成就他的计划。

风可能稳定地朝同一方向吹,只要我们顺着它走,它将带我们到天家;但我们也可能调过头,逆着风向走,那么我们的生活就会受到极大的影响,似乎神已改变旨意——这改变是我们引起的,因为原先我们与他的旨意一齐行动,如今由于不顺服或不信,我们就不断与他的旨意对抗。

神可曾在夜深人静时向你低语,告诉你他的秘密?神如果能信任一个人到一地步,将他对他仆人的失败所感到的悲伤,向这人吐露,要求他与他一同儆醒,这人是何等有福!「我所要作的事,岂可瞒着亚伯拉罕呢?」

塞缪尔忠实的灵深受感动。圣经说他「甚忧愁」——这是一种义愤,因为神将如此严肃的责任托付他,他满怀希望要去解救他的百姓,而他竟然无法达成所愿。每一个忠于神的人,当看见神的旨意受拦阻,他的恩典被忽略,他在他仆人面前敞开的门竟因人一些不顺服的行动而关闭时,必然也会气愤填膺。塞缪尔不仅忧愁,他甚至「终夜哀求耶和华」。哦!很多时候我们的朋友也因眼见我们里面的堕落而不得安息,苦苦向神哀求。这是人能替另一个人提供的最珍贵之服事。只要我们的朋友一直将我们的事带到神面前,为我们哀求,并且情愿自己受咒诅也不愿我们灭亡,那么我们还有希望。今日有多少为人子女的,在外过着放荡不检的生活,但当他独处,或卧病在床时,想到遥远之处,他的母亲正不断为他祷告,他的心就得了安慰;或许他暗地里盼望,母亲的祷告能帮助他抵挡情欲的猛烈火焰。

塞缪尔跋涉十五里路去见扫罗。有人告诉他,扫罗到了迦密,在那里立了纪念碑,又下到吉甲去了,于是塞缪尔前去见他。有一版本告诉我们,当时扫罗正在向耶和华献祭;就在那里,发生了这段不寻常的对话。

扫罗:扫罗先开始说话,他看见先知走近,立刻假装殷勤地问候说,「愿耶和华赐福与你。」然后又洋洋自得地加上一句:「耶和华的命令我已遵守了。」虽然我们不知道扫罗究竟是盲目了,不明白自己堕落有多深,或者他只是要掩盖自己的罪,企图欺骗先知,但至少这句话——「愿耶和华赐福与你」从他咀里说出来,又是在这样的时刻,真是极不悦耳。这使我们想起一些人,他们在商场用语中掺入宗教词汇,以为这样就可以使人不提防他藏在道德外表下的真相。犹大就是用一个亲吻出卖他的主。俗话说,「明枪易躲,暗箭难防。」确是如此。

塞缪尔:那时候羊叫牛鸣的声音随风传入老先知的耳中,表明附近一定有一大量牛羊。当一个人正大声矢言行善时,忽然想不到的事发生了,这是相当尴尬的,羊叫牛鸣暴露了他的虚假。我记得有一次一位宗教学的教授告诉我,他如何全然被洁净,脱离了一切偶像;正当他说得起劲时,我闻到他的气息里有很浓的香烟味。我并不是反对人抽烟,我一直觉得自己没有权去谴责那些神没有绝对禁止的嗜好。对于这一类的事,我们的责任是考虑基督徒在这些事上应持怎样的原则,以应用在我们的生活上。但是,当这位教授继续高谈阔论他如何全然得拯救时,我很自然地提高了警觉,因为我在他的气息里,侦测出那被保留下来的牛羊。塞缪尔以悲伤而带讽刺的语气说,「我耳中听到有羊叫,牛鸣,是从那里来的呢?」

扫罗:王将他的责任一股脑儿推到百姓身上,「这是百姓从亚玛力人那里带来的,因为他们爱惜上好的牛羊,要献与耶和华你的神。」请留意他特别强调「你的」神,诡诈地用这词企图安抚先知,「其余的我们都灭尽了。」将一切错都归咎百姓,实在不是一个王者的风范,这样的借口也不会被接受。

塞缪尔:为了阻止王继续在言词上堕落,塞缪尔打断他的话说,「你住口吧,等我将耶和华昨夜向我所说的话告诉你。」于是先知从过去说起,提醒扫罗,他原本出身寒微,不敢承担神交付他的重大责任。又提醒他是如何被立为王,以色列的神如何将他的权柄赐予他,要求他作神的代理人。神要他前去灭绝亚玛力人,这行动是由神确定的。然而扫罗却出于贪心,急忙掳掠财物,违背神的命令。他这种饿虎扑羊的举动在耶和华眼中被看为恶。

扫罗:王重述他脆弱的借口:「我实在听从了耶和华的命令,行了耶和华所差遣我行的路,擒了亚玛力王亚甲来,灭尽了亚玛力人。百姓却在所当灭的物中,取了最好的牛羊,要在吉甲献与耶和华你的神。」他似乎这么说,「你冤枉了我。你若再等一会儿,就能看见我这不顺服行动的结果。」他甚至可能欺骗自己,促使自己认为他到吉甲的目的就是为了将掳物献祭,这样他在发现自己正滑向不利地位的时候可以自我安慰一番。

塞缪尔:神的这位使者回答王的说词时,道出了圣经开头数卷书里最伟大的句子,它是先知书里许多类似句子的雏型,几个世纪之后,我们的主也用不同的方式重复这句话;「耶和华喜悦燔祭和平安祭,岂如喜悦人听从他的话呢?听命胜于献祭,顺从胜于公羊的脂油。」不论塞缪尔暗示他献祭的动机是什么,毫无疑问的,到目前为止他至少已经违背了神的命令;事实上,他灵魂里整个态度是悖逆、不顺服的,因此他的思想和道路就与神背道而驰。

老先知将外面一层帘幕掀去之后,就直接指出里面的罪。他说,「悖逆的罪与行邪术的罪相等;顽梗的罪与拜虚神和偶像的罪相同。」这些罪都是普世所斥责,义人所轻看的;在神眼中,扫罗的罪与其无分轩轾。于是这位先知用锐利的眼光望着王,以神的代表之威严,向他宣告弃绝的最后判决,「你既厌弃耶和华的命令,耶和华也厌弃你作王。」

扫罗:一霎时之间,王体会到自身的情势危急;他发出呼喊——那不是出于懊悔,而是企图逃避公义;不是恨恶自己的罪,而是害怕面临的后果;他不惜任何代价,要保住自己的王位;他担心万一他手下的人发现他和先知中间有了裂痕或嫌隙,将对他产生不利的结果——他畏缩地对先知说,「我有罪了;我因惧怕百姓,听从他们的话,就违背了耶和华的命令,和你的言语。现在求你赦免我的罪,同我回去,我好敬拜耶和华。」

人说「我有罪了」,这中间可以有很大的差别。浪子以颤抖的声音说出这句话时,不是因为他惧怕罪的后果,而是因他从父亲脸上的表情,和他慈目中含着的泪光中,看见了罪的可憎。然而扫罗畏惧罪的后果甚于罪本身,他以为这样说可以改变先知宣告的刑罚,好像塞缪尔有权赦免或拒绝赦免一样,他说,「求你赦免我的罪。」

塞缪尔:先知看出了他的遁词。他知道扫罗的悔改不是真心的,他只是想用言词哄骗先知,所以塞缪尔转身打算离出。扫罗不禁大感恐慌,他担心塞缪尔一走,他不但立刻失去一个朋友,并且也会失去全民的尊敬。他急忙上前,抓住塞缪尔的衣襟;由于用力过猛,衣襟就撕断了。塞缪尔感觉衣襟断裂,就回过头对他说,「如此,今日耶和华使以色列国与你断绝,将这国赐与比你更好的人。」扫罗企图拉回他,似乎这样作就能挽回神的判决,对于这举动,先知实际上这么说:「要记住,以色列的大能者既不说谎,也不后悔;他的判决是无可改变的。他的话一出口,就绝不收回。不论你如何痛哭流涕,苦苦哀求,也改变不了他的心意。」

即使在这一刻,如果扫罗真心俯在神脚前祈求赦免,他还是会被接纳,被赦免的。作为一个君王,他的王位可以被废除,但他这个人还是可以蒙赦免。然而在我们的一生中,也有许多时候是,踏出的脚步再也收不回来,采取的立场再也不容改变,导致的后果再也不会更动。

扫罗:王又重复一句:「我有罪了!」但他真正的含义在接下去的话里揭露了出来,「虽然如此,求你在我百姓的长老,和以色列人面前抬举我,同我回去,我好敬拜耶和华你的神。」他真正关心的是在百姓面前的地位、面子,他情愿承认自己的错,以换回塞缪尔的友情。

塞缪尔终于留下来,这样长老就不会察觉任何异状,百姓也不会知道神已废弃了他们的王,免得继承他王位的人尚未准备妥当之前,这个国家就陷于分崩离析。因此塞缪尔留了下来。这两人一同敬拜耶和华,但这中间的对比何等强烈!一边是最黑暗的夜晚,另一边是最光明的白昼。一边是被弃绝的王,另一边是神所拣选的忠仆。一边是即将受咒诅,被恶魔扰乱,最后死在基利波的王;另一边是有无限美德的先知,他无瑕疵的品格如明光照耀,直到回归他父神的家那日。

最后,老先知将亚玛力的王亚甲召到面前,亚甲「欢欢喜喜的」前来,以为他的性命就此保住了;他心里说,「死亡的苦难必定过去了。」这时塞缪尔从公义激发出力量,拿过身边的刀,将亚甲杀死在耶和华面前——这象征圣洁绝不给肉体留地步;使徒保罗警告我们,「不要为肉体安排,去放纵私欲。」对于亚玛力人,我们不可给他们留任何地步。

但愿神帮助我们,对这个故事有更深入的看见。不论何时,天父在我们的生命中放下一个重大试验时,让我们不惜任何代价去听从他。你若不能遵从,就不能对别人发命令。你若不顺服,就不适合作神手中的工具。如果凿子不是货真价实的,雕刻者就不敢将它紧握手中。但愿我们相机行事,用智能把握每一个机会,好叫神充分使用我们;更重要的是,我们就不会被他弃绝。

19、『有恶魔从耶和华那里来』

  塞缪尔记上十六13~14

每位一流的画家和诗人都知道在作品中运用对比的效果——例如用阴暗的背景衬托出美丽明亮的主题。圣经也用这种方法来强调其重点。圣经第一章描述世界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就在这背景衬托下,光诞生了,映照过无涯的空虚;在一片混沌中,产生了井然有序的美丽宇宙。圣经最后一卷书——启示录,也是一卷文学作品,它再度使用了对比的方法,从狂风暴雨、多灾多难的世界中,我们将被带到天上,那里有一大群人,身穿白袍,头戴金冠,手中拿着代表胜利的棕榈叶,在完全和平的气氛下,齐声高唱永生之歌。与地上巴比伦悖逆的教会相对照的,是羔羊的新妇,由天而降的耶路撒冷,她已为婚礼妆扮整齐。整本圣经中,你都可以不断看到一些极伟大的对比。

塞缪尔记也有同样的特色。开头几章与前面士师的放纵、漫无法纪成强烈对比;另外以利的儿子之暴虐横行,也是一个背景,与其对衬的是跪在神面前安静祷告的孩童塞缪尔。在对比之下,益发显出这孩子的祷告是何等美丽珍贵。如今塞缪尔记上快结束的地方,这时的扫罗如同破损的船只残骸撞击着岩岸,就从雷声轰然、闪电四射的空中,神启示了他新拣选的王,是一个合神心意的人,这个年轻俊美的孩子将从所牧的羊群中被召出来,作以色列的牧人。与以利的儿子相对照的,是塞缪尔;与扫罗的被废弃相对照的,是戴维的被膏。对比的原则贯穿整本圣经,除开它的高贵,神圣之外,从人的文学艺术角度看,这原则也是极出色、美丽的。

一、美好应许的清晨。「塞缪尔哀求耶和华。」他日夜为扫罗代祷,期望能拦阻扫罗犯罪,以免导致可怕的后果。但神使他明白,这样的祷告是徒然的。似乎扫罗已作了致命的选择,犯下了死罪。现今不是祷告,而是行动的时刻了。神的灵吩咐塞缪尔到伯利恒去,在耶西的众子里膏立一个作王。塞缪尔听了大惊,说,扫罗若得知此事,必然会置他于死地。但神的灵命令他去,并要他一手拿着油,一手带着牛犊。于是他横越犹大的丘陵地带,到了伯利恒;这城位于山麓,不久以前波阿斯和路得曾在此相遇。路得记的故事仍然像露水一样新鲜,流传在这一带地方。

他进了这小城,长老都战战兢兢出来迎接他;这样一位伟大的先知事先毫无通知就骤然来,是相当不寻常的事。他们问他是否为平安来的。先知回答说,「为平安来的。」于是他们匆匆豫备献祭的宴席。但在他献完祭,到祭肉豫备好这中间必然有一段时间,塞缪尔就暂时前往耶西家访问;耶西是伯利恒的人,家道丰实,魁梧英勇。就在他家里,避开王室的眼目,戴维一生的事业揭开了序幕。

耶西健壮高大的儿子一个一个走过塞缪尔面前,老先知注视着他们俊美壮硕的身材,心想他们中间任何一个都可能是神拣选的王。但全能的神告诉他,这一次不是用外表来衡量、定夺,而是靠内心的王者品质来决定谁作王。所有儿子都经过了,只有一个放羊的小儿子尚未回来。塞缪尔想,可能因为他是最年幼、最小的,神就选他作王。除非这孩子被召来,他无法开始与众人吃祭肉。就在这时,戴维匆匆跑了进来,他两颊通红,发梢飞扬,澄澈的双眼闪耀着纯洁和真诚。戴维来到老先知面前,这是新时代的黎明,更佳时代的开始,希伯来伟大王室的里程碑;最重要的,他是神所喜悦的。就在他众兄长围观下,塞缪尔用角中的油膏了他。这个举动象征着神将以内在的恩典,伴随着外在的记号,因为我们从圣经知道,从那一天起,神的灵临到这个年轻的孩子,浇灌他,充满他,所以他能在圣灵的大能中迎接他一生的事工,成为以色列最甜美的歌唱者,神百姓的牧人,和所罗门所建圣殿的开创者。

或许你没有出众的外表,特殊的环境,来显明你内在的真正王权;但你若诚心来到神面前,他将启示你是他的儿子,是属他的祭司和君王。但愿这时刻圣灵临到你!你能从至圣的那一位接受恩膏。神的圣灵是灵魂的真正膏油,他能浇灌你,这样你就可以说,「主的灵在我身上,因为他用膏膏我。」

二、阴暗的下午。我们与戴维度过灿烂的早晨,如今来到扫罗的下午。一个是青年,生命正迈入极盛期,满有盼望;另一个是气数将尽的王,残缺的生命被阴影笼罩着。

请留意,每当圣灵说到神的灵临到戴维时,接着就是「耶和华的灵离开扫罗」。这并不一定意味着扫罗的灵命已完全熄灭,但他作王治国所需的一切特殊能力都已被撤走了。我们知道,一个人在这世上所作成的工,不是单单靠他的才能,智慧,或神赐给他的天然恩赐,而且是靠一些更超越的东西——属灵的能力,是神的灵为了某一特殊职事而赐下的,只要保持住这品格,这能力就会继续下去;一旦品格开始败坏,堕落,远离神的旨意,那么我们祖先所称为「恩膏」的奥秘能力,也就是圣经中所谓「神的灵」,似乎就消失了,正如香水暴露在空气中,香味逐渐淡褪一样。扫罗也这样丧失了那使他能抵挡仇敌、治理王国的特殊能力。

其次,我们有一种奇妙的能力,将我们的天然向神的灵敞开,他是连络的媒介,能把一切美德,力量,神的生命注入到灵、魂、体内,他可以敏锐人的心思,儆醒人心,提升并洁净整个道德生命。另外我们也有一种可怕的能力,向充斥灵界的邪灵,污鬼的灵屈服。我们初次诞生在这世上时,里面的殿堂尚未被占据,那是一处质朴的圣所;然而日转月移,每个人都必须选择他要那一种灵内住。有些人靠着神的恩典,将他们的本性敞开,接取神所赐最宝贵的福气,就是祂自己;另外有些人和犹大一样,「撒但入了他的心。」或者像扫罗,「耶和华的灵离开扫罗,有恶魔从耶和华那里来扰乱他。」许多时候人的举止显示是被邪灵所居住、占据、充满;很可能有些人极端酗酒,放纵情欲,嫉妒仇恨,都是因为被邪灵所附。在对付发疯的人时,最好将这道理铭记于心,我们要学习主对付污鬼所附之人的方法,来对付饱受折磨的人,那就是吩咐污鬼出去。

「有恶魔从耶和华那里来。」这话是千真万确的。为了正确地解释这句话,我们必须记住,在希伯来文体中,为了加强语气,常常将神允许的事,说成神作了这事。此处亦然。神不会被魔鬼试探,他也不试探任何人,但他容许我们被撒但试探(伯一 6~12;路二十二31)。我们的主被圣灵领到旷野,在那里他也受魔鬼的试探,他教导我们祈求远离那死荫的幽谷,但是生命中必要的管教和训练还是会以别的方式临到。

因此我们读到有恶魔「从耶和华那里来」扰乱扫罗时,必须明白这是因为扫罗拒绝圣灵所动的善工和影响,固执地选择悖逆之途,神别无选择,只好任由他邪恶的心作工。属灵的屏障挪走了,就没有什么能拦阻撒但进入他里面,正如日后撒但长驱直入犹大里面一样。罗马书第一章三度重复同一个严肃的词,神「任凭」他们存邪僻的心(罗一24、26、28)。

三、闪过阴暗天际的惊人亮光。塞缪尔记下第二十一章第二节说,「这基遍人不是以色列人,乃是亚摩利人中所剩的;以色列人曾向他们起誓,不杀灭他们;扫罗却为以色列人和犹大人发热心,想要杀灭他们。」扫罗因塞缪尔的话深受打击,废除王位的宣判使他辗转不安,他灵魂开始搅动,想要作一些讨神欢心的事,来挽回神的判决。扫罗心里明白,他因保留掳物,没有顺服神,那么他为何不借着另一次大发热心的举动,来挽回大局呢?他承认自己失败了,他想设法补救。既然他在神命令的事上失败,他岂不是可以在神未命令的事上有一番表现吗?他岂不能恢复一些古老的诫命,以出人意外的顺服来遵守这些命令吗?

他脑中浮起两项这一类的命令。第一个命令是以色列人进入应许之地时,神曾要求他们灭绝当地一切人。但基遍人例外,因为他们曾与乔舒亚立约,乔舒亚起誓不杀他们(书九章)。因此基遍人几世纪以来一直住在以色列民中间,几乎已成为这个国家的一部分。然而扫罗却想为神大发热心,竟然不顾先祖与基遍人所立的约,背弃以色列人要保护并尊重基遍人的生命和财产之誓言,伸手加害他们——这个举动导致后来扫罗家遭受报复。或许你记得,许多年后基遍人为了报仇,而将利斯巴为扫罗生的两个儿子,以及扫罗的五个孙子,吊死在树上,一任他们的尸体被风吹雨淋(撒下二十一章)。第二个命令清楚记在律法书上,就是禁止行巫术和交鬼(出二十二18)。扫罗于是大力取缔这一类的人,虽然他心里还是相信他们——因为他晚年时曾改装去见交鬼的妇人,求他指点迷津。扫罗为了表现对神的热心,开始迫害他们。

在发出诏书的同时,他的心也开始受到腐蚀。当时他的声势日隆,像其它的王一样,他也戴着华丽的冠冕,在他死后,曾有人将他的冠冕由基利波战场拿到戴维那里。他治理下的国家也日益富足,因为他使以色列的女子得以穿朱红色的美衣,佩戴黄金妆饰(撒下一24)。从他给儿子们的命名里可以发现,他一方面敬拜耶和华,一方面又掺杂了对巴力的敬拜。他效法邻国君王的榜样,大娶嫔妃。因此他虽然一方面为神大发热心,实际上另一方面他却越来越堕落。

扫罗不是惟一的例子。新约中就可举出两个类似的例子。一个是使徒所说的以色列人,「他们向神有热心,但不是按着真知识;因为不知道神的义,想要立自己的义,就不服神的义了」(罗十2~3)。另一个是更有名的便雅悯人,与扫罗同名的使徒保罗,他告诉我们,他曾为神大发热心去迫害教会(徒二十二3~4)。

这岂不是我们自己的经历吗?一个人受到良心的责备,很容易自我安慰说,「我可以热心别的事来作补偿。」我们想藉一些补偿的工作来冲淡失败的结果。那是出于热心,但是假的;是热心,但是一股奇怪的火焰;是热心,但是从自己里面来的;是热心,但目的是为自己,不是为神;那种热心不是基于对神和他所造之人的爱而产生的。

这正是我们的写照,无人能否认。它好像一面镜子,我们每个人可以从其中看到自己的脸孔。圣经是属神的书,因为它是讲到人的书;它没有时间限制;它是灵魂的镜子,因为人总是能从前人的经历中看到他自己。

若我们暂时将视线从扫罗转移到今日那垂顾着我们的慈颜;那怜悯我们的心;那深爱着我们的基督。我们也曾悖逆他,亏负他,没有遵行他的命令,但在这些伤痕里包含着赦免,他慈爱的心里满是饶恕。求他涂抹过去。但愿圣灵能在我们心灵的祭坛上燃起热心的火,这火永远不会熄灭,将为他的荣耀而燃烧,并且炼净我们的本性,使我们成为他的活祭。

20、罪生出死来

  塞缪尔记上十八12

用使徒雅各布那一段论到罪的起源和滋长过程的经文(雅一14~15),来描述扫罗晚年的历史,是最恰当不过的。圣经作者告诉我们,扫罗开始向邪灵屈服之后,就立刻叙述接下去的步骤,早先的轻忽发展成为鲁莽的情感,使这位君王一而再,再而三地触犯神的律法。许多人都是这样,一旦开始在某一点上悖逆神,早晚他要在所有的事上悖逆神。第一个罪就好像让一滴水渗入,它逐渐腐蚀堤防,不久之后,排山倒海而来的潮水将吞噬整个地面。

这个时候,扫罗正因塞缪尔宣告废除他王位的判决而郁闷不已。戴维终于有机会与扫罗见面。事情是这样:

扫罗的沮丧和消沉日益严重;最后他的仆人——传说是以东人多益——建议,不妨试试藉音乐来抒解他的情绪。他们说,「现在有恶魔从神那里来扰乱你。我们的主可以吩咐面前的臣仆,找一个善于弹琴的来,等神那里来的恶魔临到你身上的时候,使他用手弹琴,你就好了。」

王立刻采纳这个建议。一个少年人提到戴维的名字,他可能是戴维的同乡,曾在家乡遇见耶西的儿子,甚至可能曾与戴维坐在同一位拉比脚前受教。这位年轻的牧人戴维具有王所欠缺的一些优美气质。他善于弹琴,在看顾父亲的羊群时,常常有英勇的表现,因而远近驰名。他有精明的判断力,和流利的口才。他容貌俊美,举止高雅。与神其它的仆人一样,戴维的天然资质在圣灵的恩膏和内住之下,被带到更完美的境地。就如将一点星火从普通的空气中移入一个装满氧气的瓶内,或是一块常年的受北极冰寒之苦的小岛,脱离了冰天雪地的北极,漂流到南方的海洋里,在热带温暖的阳光照射下,所有深埋在地里的种子都骤然发芽,长成一片状观而艳丽的花海。

那少年人对戴维的一番描述,深得扫罗欢心,他立刻差人去见耶西,要他将戴维送过来。王旨是刻不容缓的,耶西就把自己农场里的产品驮在驴上,交给他的小儿子,打发他踏上这一条艰苦的道路。「戴维到了扫罗那里,就侍立在扫罗面前,扫罗甚喜爱他。」只要扫罗一被忧郁侵扰,心中被绝望罩上一层乌云,「从神那里来的恶魔临到扫罗身上的时候」,戴维就被召来,弹奏他的竖琴,扫罗旋即感到舒畅爽快,恶魔也离了他。

布朗宁(Robert Browning)曾以美妙的想象力,为我们描述戴维如何以音乐平静王纷乱的心,驱走王的郁闷:他如何唱出山谷间的情景,羊群聚集在清澈的水边,然后它们又被赶到牧草地,啃嚼细嫩的青草。一会儿他的音乐描述边界的斗争,一会儿又转到少女欢迎凯旋亲人的歌咏。有时乐声激昂,述说暴风雨的来袭,雷声隆隆,冰雹急降,不久雨过天晴,音符渐渐平息,大地重新浸浴在安详里。风声悄悄穿过树梢,越过草原,穹苍述说神的荣耀,赞美他手所作的工。这位年轻的诗人尽情啜饮着他年轻生命所滴流出的琼浆玉液。

戴维的音乐显然成功地抒解了王阴暗的情绪,后代的西班牙王腓利五世也曾藉助于一位著名弹奏者的音乐,而医治了他疯癫的病。扫罗发病的次数越来越少,他对戴维的需要也日渐减低,可能他另有宠爱的人,就把戴维淡忘了。或许王受损害的脑,使他没有多久就把这个曾受他喜爱,为他拿兵器,甚至治愈他疾病的少年人忘得一乾二净。

这种情形维持多久,我们不知道,但接着一连串事件,又把扫罗和戴维拉到一种更近、更可悲的关系里。非利士人一直对于希伯来人挣脱长久以来所负的轭这件事怀恨于心,经过迦南地南疆一连串的突击和骚扰之后,他们终于决定大举入侵。非利士大军越过边界,穿过山谷,集结在犹大的梭哥,安营在以弗大悯,这地名的含义是「血疆」,可能指这里曾发生过可怕而惨烈的战争。山谷宽而敞露,绵延三哩之长,中间被一个大山涧隔开,冬天时涧水涨满及岸,夏季则干涸见底。在峡谷前面,是陡峭的岩壁,有十到十二呎深,形成自然的天险,难怪两军在此对峙四十天,谁也不敢冒然横越山谷和山涧。

戴维和歌利亚交手的事,属于戴维的生平一部分,我们在另一本圣经人物传记「戴维——牧人,诗人,君王」中有详细论述,现在我们只谈与扫罗有关的部分。

非利士的巨人名叫歌利亚,意思是「闪亮的盔甲」。他昂首阔步出来,甚至敢靠近希伯来人的战线。他头戴铜盔,身穿厚重的铠甲,腿上有铜护膝,手里拿着枪,身侧配戴着剑,对以色列军骂阵,向他们挑战。这时扫罗和他的军士一样,战兢恐惧,不知如何是好。圣经记载他「极其害怕」(11节)。虽然他是神选立的王,早年曾满有单纯信心发出的能力,但他的不顺服已使他的能力消退,如今他和别人一样软弱懦怯。顺服和信心是一体的两面;你若顺服,就能相信;你若相信,就能顺服。希伯来书第四章里,这两个词甚至可以互换。一个对神有信心的人可以在战争中勇气倍增,击溃千百倍仇敌。一人可以抵挡千人,两人可以使数千人败逃。哦!要防备不顺服的心,它能带来战兢懦怯,使人觉得草木皆兵。扫罗面对歌利亚的辱骂诽谤,他大可以抓住神的应许,接受挑战,昂然出阵迎敌。

最后,戴维被带到扫罗面前,这位少年勇士洋溢着英勇的信心,定意要只身去与那非利士人作战,扫罗费尽口舌想打消他的决心。「你不能去与那非利士人战斗。」在他看来,能力的来源不外是经验(33节),或战衣,铜盔(38~39节)他完全不明白戴维述说他如何打死熊和狮子这段话的重点。扫罗认为这些只是出于超然的本领和体力,却未体会戴维是在述说耶和华拯救的大能(37节)。这位年轻的诗人已经在对自己说:

耶和华是我的亮光,是我的拯救;

我还怕谁呢?

耶和华是我性命的保障;

我还惧谁呢?                                                        (诗二十七1)

然而这样的宣告,对王来说好像一团谜。他心灵的眼睛已盲瞎,无法看见。他毫不明白信心能打开新的能力源头,以神的权柄触摸大自然的运行,这能力仿佛成群天使,环绕着被围困的信徒。

戴维出阵,去攻击非利士人,这时扫罗问他的元帅押尼珥,「那少年人是谁的儿子?你可以问问那幼年人是谁的儿子。」不久之后,戴维拎着非利士人的头回来时,王又问他,「少年人哪,你是谁的儿子?」扫罗似乎想将戴维的成功归于遗传。他想,「当然啦,这少年人出自名门,他的血脉里必然流着迦勒或乔舒亚的血液,他一定是希伯来最精华的门室之后裔。」今世之子就是用这角度来衡量信心的儿女。他总是分析他成功的因素,然后找出一些原因。他对于神能为信他之人所成就的事毫无概念。

扫罗和戴维打败非利士人之后,凯旋归来,百姓拥挤着来欢迎王师;妇女们身着鲜艳的衣饰,在他们面前舞蹈唱和:

扫罗杀死千千,

戴维杀死万万。

顷刻之间,嫉妒的怒火从王的心底燃起。他想到戴维可能就是塞缪尔提到的那另一个人,就是神指定要继承自己王位的人。这个聪明的战士,满有神的亮光和百姓的爱戴,他究竟想从我这里夺走什么?「扫罗甚发怒,不喜悦这话,就说……只剩下王位没有给他了。」

「从这日起,扫罗就怒视戴维。」他对戴维一切的爱和佩服都转变成苦毒愤恨。人类爱心的奶变酸了。他旧日的疾病又复发,而且变本加厉;从战场回来那一日起,似乎他整个本性突然之间完全向邪灵敞开,使他产生欲置人于死地的仇恨。在盛怒和狂乱之下,他竟然轮起身边的枪,向坐在他前面的戴维掷去。不止一次,这致命的武器两度飞过空中,但戴维都闪过了。他对扫罗灵魂深处的嫉妒火焰尚未察觉。

然而扫罗基于国家的利益,不得不立戴维作战士。从此,刀剑取代了竖琴;戴维南征北伐,连连立功,他逐渐成为巩固王权的主要人物,也日益受到举国的喜爱。「扫罗无论差遣戴维往何处去,他都作事精明。」就在他声誉日隆之际,扫罗的妒意更浓厚了。

让我们在罪初发迹时就小心对付,因为罪细小的痕迹在空中游荡,就如瘟疫的病菌播散出来一样,早晚会致人于死。这时我们要将罪带到基督面前,求他对付,在他的教恩里操练你的信心。「求你拦阻仆人,不犯任意妄为的罪;不容这罪辖制我,我便完全,免犯大罪。」

21、嫉妒的罪

  塞缪尔记上第十八章

人类最可怕的罪之一,就是嫉妒。它生出许多最黑暗、污秽的罪行,使我们人类的历史为之蒙羞。刻划在历史墙壁上的人物中,没有一个角色比以色列第一位君王更生动,更值得我们借镜了。

一、嫉护替魔鬼打开门户。在扫罗的例子中,这中间没有间隔多久。当扫罗听妇女的歌唱,他心中第一次升起妒意时,邪灵立刻就临到了他。

我们相信,神在人类的灵魂和空中的邪灵,就是「天空属灵气的恶魔」(弗六12)中间,筑了一道坚不可摧的墙。不管多凶恶的邪灵都无法从他那一边攻破障碍;但人即可能自己打破这一边的墙。每一次我们在思想或行动上对试探屈服,我们就粉碎了自己的屏障,暴露在魔鬼的恶势力下,他要利用我们犯罪的欲望,以不洁的情欲填满它。

侵入扫罗的邪灵被记载为是「从耶和华那里来」的——我们只能将其解释作:是神允许它来的,这可悲的结果揭露了宇宙间一个不变的定律。如果一个人试探他自己的灵魂,神就无法救他免于必然临到的后果。你若谨守使用火的规则,火就会像奴隶一样任你使唤——这是神的心意;但反过来说,你若不遵守这规则,火就会无情地吞噬你的塔,宫殿,财产,家园——这也是神的心意。人一旦背叛圣灵,他就会转过来成为人的仇敌,与人争战。有人说,「神要怎样对待我们,要看我们怎样对待他。」你若顺风而行,就可以得风力之助;你若逆风前进,必然速度大减,举步维艰。

「对慈爱的人,你显出你的慈爱,

对完全的人,你显出你的完全,

对纯洁的人,你显出你的纯洁,

对往前进的人,你显出你正往前迈进。」

二、嫉妒使自己受亏损。戴维突然之间成为百姓的宠儿。他几乎一夜之间,跃上众人瞩目的焦点地位。「以色列和犹大众人都爱戴维」(16节)。以色列和犹大民族由于共同喜爱平易近人的戴维,而摒弃了几代以来的夙怨。不但如此,连王室的人也爱戴他。他领兵作战,不论被差往何地,他都作事精明,「众百姓和扫罗的臣仆」喜悦他,甚至乔纳单也用一种超过男女之间的爱来爱他;扫罗的女儿米甲也对戴维有爱慕之情。这位纯洁、聪明的年轻人必然对所有接触到他的人产生一种说不出的影响力。

除此之外,耶和华显然与他同在。请留意圣经的记载如何不断触及这一点,「扫罗惧怕戴维,因为耶和华离开自己,与戴维同在」(12节)。「戴维作事无不精明;耶和华也与他同在」(14节)。「扫罗见耶和华与戴维同在」(28节)。

另外,戴维作事「精明」(5节);「作事无不精明」(14节);连扫罗都对他的精明也得敬畏三分(15节);他比扫罗的臣仆作事精明,因此他的名被人尊重(30节)。

在这种情况下,扫罗如果好好使用戴维作他的左右手,该是何等明智之举!他若坦白承认戴维是神指定的继位者,又是合神心意的人,他大可以用戴维来重建他已丧失的声望。当然,扭转神的选择是不可能的,但他可以延长最后判决的来临。他若将自己的前途和家庭与这位忠心服事国家和王室的年轻人联合在一起,必然更容易取得民心。这是经而易举的事。但扫罗却未如此作,他容许自己愤怒的情绪高涨,转成炽热伤人的火焰,直到最后将他自己的生命和他的一家焚毁。

我们有些较高层次的情感是可以借着某些顾虑(例如顾到自己的利益和名声)而加以控制的;但嫉妒却不属于此类。嫉妒是出于整个心灵的情感。我曾见过许多次,由于嫉妒滋生的复仇心,导使许多美满的家庭,鼎盛的事业,亲人的幸福和财富,神的事工,多年建立的名声被牺牲,毁于一旦。

三、嫉妒极擅长采用各种不同的诡计。它的形状变化多端。有时它采用小剑,其刀口极细微,使你不察觉,直到被划伤之后你才恍然大悟。有时它用的是短棍,用凶狠的一击当头一棒。或用毒杯,或用奸诈的诡计,置人于毁灭之途——这些都是嫉妒常采用的方法。

我们试着从历史上追溯它的踪迹。首先,扫罗在恶魔侵扰下,企图用自己的手夺走戴维的性命。他知道他可以为此将此举动归咎于他的神智不清,所以他理直气壮地两度轮枪,欲刺死这位想要替他驱除恶魔的音乐家。

然后他又设计将戴维置于极危险的地位,指派他前往边界,担任危险的任务。他原先许下诺言,要将他的长女米拉嫁始任何打败歌利亚的人,如今他出于阴谋,又附加上一个条件:「扫罗对戴维说,我将大女儿米拉,给你为妻;只要你为我奋勇,为耶和华争战。」圣经的作者接着立刻掀开帘幕,让我们看见当时闪过这邪恶之人脑际的念头——「扫罗心里说,我不好亲手害他,要藉非利士人的手害他。」我们不知道这个诱惑是否促使戴维去行了一些英勇的事,但扫罗未遵守诺言却不是因为戴维未有一番作为,他出尔反尔,竟将米拉给了米何拉人亚得列为妻。

扫罗诡计未得逞,他又心生一计,这次他用次女米甲为饵,引诱毫不知情的戴维去与非利士人作战。他所定下的聘礼是一百个非利士人的阳皮,他要臣仆在私底下与戴维的谈话里透露他的要求,并渲染作王女婿的好处。他的臣仆必然以为扫罗真心要戴维成为他家里的一分子,显然扫罗在玩一套遮人眼目的把戏。一方面,他的仆人真正相信他喜爱戴维,一心要纳戴维为女婿;另一方面,「扫罗的意思要使戴维丧在非利士人的手里。」

他的计谋再度失败,似乎在神的保守下戴维有着惊人的生命力;这时扫罗才对他的儿子乔纳单和他所有臣仆明言,他要杀戴维;他后来又有一次用枪想刺戴维,由于用力过猛,枪钉在墙上。当夜戴维就逃跑了,扫罗先是追到他家,然后又追到塞缪尔位于拿约的家(见十九章)。

嫉妒萌生报复。当一位妻子嫉妒另一个女人;一位主任牧师嫉妒他年轻的助手;一个人嫉妒另一个比他有影响力的人——无可避免的,嫉火中烧的那人就自用尽一切狠毒的言词,冷酷的眼光,不正当的行动,来发泄心中的怒火。

四、对无辜之人的嫉妒无法扭转神的心意。嫉妒所发出的每一个行动,都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扫罗企图重振声威,巩固他的王位,结果却恰恰相反。

再来看看戴维。扫罗设计要让他丧命沙场,然而靠着神的保守,王的每一条诡计都未得逞,反而促使戴维名声远扬。戴维若奉命率兵出征,他所到之处无不势如破竹;他若被禁止与王接近,得以自由出入在百姓中间,就广受众人喜爱(十八13、15)。他若被差去杀非利士人,他不只杀一百,而是杀两百,他的名益发为人尊重(30节)。如果扫罗怂恿乔纳单杀戴维,他只是驱使自己的儿子与戴维建立更深厚的友谊。每一件出于恶意的事,最后都使戴维蒙受其利。刺向这年轻人的枪好像回飞棒,最后又飞向当初投掷它的手。咒诅别人的,反遭受咒诅。扫罗掘坑陷害人,结果自己却陷了下去。

任何心存嫉妒的人若好好思想这个故事,必然能明白,设诡计去陷害那些被指定接替自己地位的人,结果是无济于事的。巴勒可以贿赂巴兰去咒诅以色列人,但他怎能咒诅神未曾咒诅的?他如何抵挡神未曾抵挡的?

生命中总是会有尼麦息斯(Nemesis,希腊的复仇女神)出现,将箭射回最初发射的恶者身上。神不会将他的戴维交付在无情的扫罗手中。他会兴起乔纳单提出警告,促使米甲助他潜逃,胜过邪恶者神秘的影响力,并且止息仇敌和复仇者的攻击。

22、如阴间之残忍

  塞缪尔记上第二十至二十七章

嫉妒是毫无顾忌的,它破坏最神圣的事物时一点也不踌躇。它的脚步冷酷无情,它会践踏家庭关系,友情,忠心,和敬拜神的真诚。一旦嫉妒之火被燃烧起来,就没有一样东西能逃过其火焰的焚烧。虽然在基督徒中间,它很少会导致杀人的举动,但借着闲言闲语,耸肩的举动,鬼祟的神情,别具含义的问话,它仍然可以摧毁夫妻,儿女,朋友之间的和平。

家庭生活是人类生命中最神圣的一部分。它是从灵与灵的契合开始的,使两人成为一体;然后生出蒙福的儿女,以花朵妆饰这世界,使人类永远年轻。在戴维的例子里,他的家完全是扫罗一手安排的。扫罗的女儿米甲爱慕戴维,有人告诉扫罗,他听了甚是欢喜,就将女儿给戴维为妻。这两个年轻人彼此相悦,虽然后来两人的情感疏远了。至少戴维躲过扫罗投掷的枪之后,第一个想到的避难所就是他和米甲建立的家;他心想:我岳父至少会尊重他的女儿吧!然而扫罗照样差人去窥探他,要等天亮杀他,此情此景表达在戴维后来写的诗篇里(五十九篇)

我的神阿,求你救我脱离仇敌,

把我安置在高处,

得脱那些起来攻击我的人。

求你救我脱离作孽的人,

和喜爱流人血的人。

因为他们埋伏,要害我的命,

有能力的人聚集来攻击我;

耶和华阿,这不是为我的过犯,

也不是为我的罪愆。

米甲太了解他的父亲了,他不敢信任他,所以他以妇人特有的警觉提醒丈夫,并助他从窗户逃走。扫罗连他自己女儿的家庭都不顾惜,而将它初生的火光吹熄。

仅次于家庭的,第二个重要部分是敬拜的圣所。它和家庭不是并立,而是相辅相成。我们的家好像前厅,我们穿过它,得以进入神的家。

扫罗的例子显示,嫉妒会毫无忌惮地摧毁圣所的范围,就如它摧毁家庭一样。戴维匆忙地向塞缪尔述说所发生的事,他心中悲伤地体会到,扫罗企图使他丧命,不是因扫罗脑子受损,神智不清,而是出于邪恶的意志。为「安全起见,塞缪尔领他到拿约,在那里有一群年轻人正在接受先知职事的训练,他们满有圣灵的能力。他们居住之处似乎充满了圣灵的同在。

扫罗三度打发人去拿约缉捉戴维,但差去的人都未完成使命,最后扫罗只好亲自出马。他到了西沽的大井边,专横地向人打听戴维和塞缪尔的居处。有人告诉了他,他就直往拿约去;但他一到达那里,就受圣灵感动,脱下王袍,生平第二次在恍惚状熊下俯倒于地,如此有一昼一夜之久。

我们读这段记录时,很自然会想起韦斯利(John Wesley)生平中的一些事迹,记载中说:「一次韦斯利在布理斯托(Bristol)讲道,有一位年轻妇女陷入极大的震动下,另外还有五、六人也同她一样。她的母亲当晚也在场,她曾为有关她女儿的丑闻备受困扰,但那天她也接着仆倒于地,甚至短暂失去知觉;聚会后她与女儿相偕离去,满心欢喜。从前出言诽谤的人都不断被感动,大声求神怜悯,有许多人俯伏在地,状如死人。有一位贵格会的人警告旁观者说,这种奇异的景象只是出于感情的冲动和幻觉,结果他话还没说完,自己也被看不见的手击倒。」当然这里提到的事件和扫罗的经历在结果上有很大的差别。在韦斯利的例子中,那是一种蒙福的属灵经历,其结果是内心和生命的改变。至于扫罗,这经验好像清晨的露水,出现片时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不管这经历的性质是属于身体的,心灵的,或属灵的,它都是短暂的,而且使他陷入更糟的情况,因为接下去他的嫉妒甚至威胁到他儿子乔纳单的性命。

在嫉妒之火面前,扫罗的父爱和作父亲的骄傲已经干涸了,而已扭曲成另一种可怕的感情。乔纳单是人类最高贵的典范,他真正具有王子的资质。不管在任何时代,即使是最浪漫的武士时代,他都可以卓然独立,被公认是最正义的勇士。他无论在宫中,在战场,都如明星闪耀。他兼具优雅高尚和勇敢善战的气质。百性爱戴他,并曾一度救他免于扫罗的杀害;他是那时代青年男女的榜样,行事精明,交友真诚,作事果断;作为扫罗的儿子,他有十足的理由让父亲以他为荣。然而扫罗却不看重这些,在他的天平上,对戴维的嫉妒远远重过对儿子的爱。戴维在哀歌里歌颂乔纳单「比鹰更快,比狮子还强」,但扫罗却出于报复心,而想牺牲这么一个儿子。

扫罗心中的火山终于在每月月初的宴席上爆发了。那是初二日,像前一天一样,戴维的座位仍空着。扫罗向乔纳单探询戴维缺席的原因,他用「耶西的儿子」称呼戴维,显然有藐视其出身的意味,并且故意忽略他与王室的关系。当王得知这两个年轻人事先已协议作此安排时,他怒不可遏,不但咒诅乔纳单的母亲,甚至下令捉拿戴维,他在急怒之下竟然轮枪要刺自己的儿子。「于是乔纳单气忿忿的从席上起来,在这初二日没有吃饭,他因见父亲羞辱戴维,就为戴维愁烦。」

嫉妒可以使人不加思索就冒然采纳最阴险的建议。接下去的一章(二十一章)记载了一个例证。戴维逃到挪伯,那里有大祭司亚希米勒负责献祭的事。他看见戴维单枪匹马前来,不禁心生怀疑,但戴维以巧妙的回答释除了他心中的疑团,于是他们用陈设饼款待王的女婿,又将他所杀死的歌利亚的那刀给他,并用以弗得为他求问神。

这消息传入扫罗耳中。接下去的几个月,他都安营在基比亚的「高地」(见旁注),等候有关戴维的消息,他好随时率领他手下那群便雅悯人组成的军队出击,捉拿并击杀戴维。他似乎已将国家大事搁置一旁,只一心要逞自己的复仇私心。至于律法的公布、执行,人民的诉讼、疆土的捍卫——这一切他都置之不顾,直到他惟一的目的达成为止。

他在心情躁闷下向众人发怨言(嫉妒常常使人以被害者的语调说话),埋怨他们都结党敌对他,无人关心他,连他的儿子也与戴维连手害他,每一个人都指望他早日败亡,他们好从耶西儿子手中得奖赏。这顿脾气发得毫无道理。难怪雅各布断言舌头是「从地狱里点着的火」。此处是最贴切的例证。妒火中烧会使人胡乱攻击,而毫不顾及人类最宝贵的忠心和爱。众人受到这顿责备都沉默以对,这时多益告诉扫罗他前些日子在挪伯的所见所闻,那时他在帐幕里履行某种仪式,恰巧看见亚希米勒在招待戴维(撒上二十一7)。

多益诡诈的陈述立刻使王的怀疑心从众人转移到祭司。挪伯离基比亚不远;没有多久,亚希米勒和他父亲的全家,就是以利家中所有担任祭司的男子,都被带到王面前。扫罗用过度的辱骂指责他们全体与戴维勾结,想要推翻他的宝座;他一点不留意亚希米勒的申辩。这位祭司解释说,虽然他作了王指责他的那些事,例如将食物和刀给戴维等,但他这样作是无辜的。他一直以为戴维是王最忠心的仆人,因为他常常被王指派秘密的任务,并且代表王向神求问,因此祭司这样作只是在服事王和他的仆人。然而早在亚希米勒开口申辩之前,王的主意已打定。他里面的恶魔控制着他,他冷面无情他宣告:「亚希米勒阿,你和你父的全家都是该死的。」

王左右的侍卫不敢执行杀死祭司的命令;但以东人多益是个外国人,没有这些顾忌,他就放手去杀那些毫无反抗能力的祭司,直到他们的尸体堆积如山,白色的袍子被鲜血染红。

这是极懦弱的行为。消息传遍全国,必然到处引起震惊和恐慌。所有义人必然感觉到社会的根基正摇摇欲坚,生命和自由都缺乏保障,因为他们的王显然已陷于狂乱。那辖制他的暗流正将他加速推向灭亡:发狂的头脑导致腐败的心,最后只有毁灭一途。

这也是我们的鉴戒,我们千万不可给魔鬼第一个机会,免得机会导致行动,行动一再重复就成了习惯,习惯又形成品格的一部分,最后难逃灭亡的命运。

然而嫉妒也会引致强烈的悔恨。这是从圣灵来的责备,他不愿意任何灵魂在毫无警告的光景下坠入阴间。扫罗同样被卷入这强大的悔恨漩涡里。

在较早的时候,乔纳单曾提醒他的父亲,戴维是如何忠心耿耿服事王,扫罗听了为之动容,心里柔软下来,起誓不杀戴维(十九1~7)。

又有一次,在死海西岸的野羊泉(隐基底)附近,戴维保全了扫罗的性命,拒绝伸手加害神所膏的王,并且控制住四周跃跃欲试的跟随者,不让他们伤害扫罗。扫罗发现之后深受感动,他放声大哭,充分流露他早年的慷慨豪气。他说,「人若遇见仇敌,岂肯放他平安无事的去呢?愿耶和华因你今日向我所行的,以善报你」(二十四19)。

不久之后扫罗再度出发寻索戴维,安营在哈基拉山的南麓;由于戴维的宽厚仁慈,他的性命再一次被保住,免于死在枪下。这一次扫罗当着全营的人说,「我是胡涂人,大大错了。」「我儿戴维,你可以回来,因你今日看我的性命为宝贵,我必不再加害于你」(二十六章)。

可悲的是,每一次他的悔恨都持续不久,无法在他心里产生任何永久性的改变。嫉妒好像火山,仍然埋在他灵魂深处,一等到机会就爆发火焰。他可以宣告说,「我儿戴维,愿你得福;你必作大事,也必得胜。」但戴维不敢信任他,他在心里说,「必有一日我死在扫罗手里,不如逃奔非利士地去」(撒上二十七1)。

然而这几章经文也说明了一个克服嫉妒的例子。毫无疑问的,扫罗的家人都清楚知道扫罗心中的猜测和顾虑,特别是乔纳单。早在扫罗警告他,只要耶西的儿子在世一日,他的国度就会不保。之前,乔纳单已经告诉他的朋友戴维,他知道耶和华的时刻将到,他要从地上剪除戴维的仇敌(见二十14~15,30~31)。扫罗在西弗的旷野寻索戴维,乔纳单前来见戴维,坚固他的心;他对戴维说,「不要惧怕,我父扫罗的手,必不加害于你;你必作以色列的王,我也作你的宰相;这事我父扫罗知道了」(二十三17)。

事实上,神拣选戴维作王,受影响最大的不是扫罗,而是乔纳单。这表示乔纳单再也无望继承王位。尽管他广获民心,受人敬重,却再也没有机会登上宝座。然而没有一点嫉妒的乌云污染他纯洁的、属天的爱,或将其阴影投射在他澄净、晶莹的平安之湖上。完全的爱可以驱除仇恨;经上记载说,他「爱戴维如同爱自己的性命」

你若受试探去嫉妒,千万不要让这种堕落的情感在你里面酝酿、滋长,而要起来对付它,倾尽全力对抗它。要坚持去爱你开始产生妒意的人。你以爱去回答嫉妒的试探。爱包含在行动中,而不单是感觉里;爱不只是一种情感,也是舍己、服事的行动。

找出你所嫉妒的人。要提高警觉,言语柔和,行事仁厚。什么时候你感觉要冲口说出诽谤的话,在它们脱口而出之前要赶紧勒住,改换成温和的言词。什么时候你发现自己就要口出苛刻的批评或不屑的傲语,那么赶紧脱离现场,去作别的有益之事。用良善征服邪恶,以爱克服仇恨。不要等待去「感觉」仁爱,而要立刻真诚去行动。最重要的是避免冷漠。试着设身处地去为对方着想,了解他的忧虑,试探,和困苦;与对方建立亲密的关系,并且常常将自己当作活祭献给神。相信神必听你的祷告,他的圣灵要与你同工,一同抵挡那企图夺走你心中平安的仇敌;那位使你渴望得完全救赎的神,已豫备好要在你里面动工,引领你去行讨他喜悦的事。

23、辉煌的夕照

  塞缪尔记上二十五1

塞缪尔终于来到了他人生旅途的终点,被葬在他自己的坟墓里。虽然他最后数年都在退休状态中度过(一方面因他已年老力衰,另一方面因为扫罗王与他之间存着嫌隙),但他从未失去百姓对他的敬爱和尊重。最后,神使他所爱之仆人安息的消息传遍了全国,举国为他举哀,从北方的但,到南方边界的别是巴,「以色列众人聚集,为他哀哭,将他葬在拉玛。」

约瑟夫在圣经的记载之外,加上了一段饶富意义的话:「百姓对他的道德之推崇和估价,可以从他们的哀悼表现出来;葬礼的盛大隆重正足以显示全国百姓对他的爱。他被葬在自己的故乡,众人为他哀哭;死去的不是一个平常人或陌生人,而是与他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的人。他是一个义人,秉性仁慈,与神有亲密的关系。」

他留在同时代人心目中的印象,久久不消失。圣经一而再,再而三的提到他。

历代志上第九章第二十二节指出,他奠下了利未人从事圣洁的制度之根基,后来这制度在戴维和所罗门手中渐臻于完善。

同书第二十六章第二十七、二十八节记载他开始储存、预备建耶和华圣殿的财物,这些在所罗门执政时得以派上用场。

历代志下第三十五章第十八节指出塞缪尔在世时制定并实行守逾越节。

诗篇第九十九篇第六节和杰里迈亚书第十五章第一节都纪念到他不断的代求。

使徒行传第三章第二十四节和第十三章第二十节的记载显示,他的一生和他的事工在以色列民的历史上留下了醒目卓越的指标。

希伯来书第十一章第三十三节将他列入信心伟人的行列。「若要一一细说……塞缪尔……的事,时候就不够了。他们因着信……行了公义。」

一、他蒙福的生命。虽然塞缪尔一生的事业遭遇重重困难,但其中必然也充满了许多使他蒙福的因素。

他是一个长于祷告的人。这是他所秉持的凭借。不论是为他的百姓,他的王,非利士人的入侵,或扫罗的悔改,他从未停止祷告——他认为停止祷告就是犯罪。他曾在一个重要场合如此宣告:「至于我,断不停止为你们祷告,以致得罪耶和华。」多少个无眠的夜晚,他流泪为这个他亲手膏立,又将治国大任托付其手的王祷告(撒上十五11、35,十六1)。

究竟这世界从我们的祷告蒙福多呢,还是从我们的工作蒙福多?这个答案恐怕要等到永世才揭晓。但看起来似乎那些不断倾倒出代祷和代求的人,他们的服事最有果效。他们好像巍峨的高山,上达云霄,四季不歇的泉水沿山坡而下,四围是彩虹的光圈,将肥沃的山土带至平原。

一位颇具口才的作家说,任何书籍若与在内室祈祷时说出但未写成的书比较起来,都会变得枯燥平淡。放逐者的祷告!殉道者的祷告!宣教士的祷告!改革宗的祷告!这些人的叹息,呻吟,喃喃低语,或者会被世人忘记,但神绝不忘记!如果天使将每一句祷告一一接住,并且再从天上掷回人间,将是何等壮观的景象!有那一篇史诗堪与这些从人类心灵深处倾倒入神耳中的词句相比?然而这些祷告都能产生果效。雅各布说,义人的祷告是大有功效的(雅五16)。从圣洁灵魂发出的力量,借着祷告就形成宇宙间一股不可摧毁的能力,与神牢不可分,和他的能力结合在一起,对于这样的人,世上没有难成的事。

让我们花更多时间祷告,让我们渴求自己的名字也列在那些求告主名的人中间。让我们过着祷告的生活,好叫别人在我们的代求里得到庇护,正如扫罗与塞缪尔的关系一样。

塞缪尔另一个特点是心意专一。他可以公开自白于百姓,而毫不畏惧任何严谨的审察(撒上十二3)。自他幼年起,他纯洁、天真的异象,就和以利家的邪恶形成鲜明的对比;终其一生他的事工都是无瑕无疵,无可指摘的。他惟一深切关注的,就是百姓的福祉。为此他无私地贡献出自己,因此当他发现他必须从百姓中退出,去支持另一个人时,他经历了一生中最悲痛的时刻。临到他国家的灾难只有使他更与神亲近,将他与同胞更紧密地系在一起;但是当他看见百姓要他放弃领导的地位时,就需要神的恩惠和他里面特殊的高贵资质,去泰然处之。再一次,他生命内在的律——无私——克服了一切;他开始去寻找最佳的继任人选,然后谦卑地从他位高权重的地位退下来。

就是这种美丽的谦卑态度和单纯的心志,使他赢得百姓的尊敬和爱戴。我们可由他的品格推断他如何明白神的心意。人若要全身发光,他的眼目必须单纯。

我们若全然浸浴在单一的情感中——渴望别人得救,以彰显神的荣耀——我们就会忘记自己,甘愿居次要的地位,甘心默默无闻,从舞台上的聚光灯之焦点退出,退到寂静无人过问的角落。

塞缪尔也谨慎地建立一些制度。当时全国漫无章法,他首先奠定新国度的基础。紧接着他一一着手各样建设。他花许多时间和精神在先知学校上,另外他巡回各处,审断诉讼,又数度召开全民大会,向百姓提出呼吁,这些行动终于导致了百姓的团结和合一。

在你的一生中作一些有益的事吧!不要将时间浪费在批评别人上,为四周的根基大业付出你的一分心力,有一天新耶路撒冷将建立在这根基上。批评别人不但与人无益,无法帮助他改进,反而使他很快就效法我们的样子。我很欣赏一个友人的榜样。他并没有因邻人的庭院杂草丛生而口出恶言,他只是尽心修剪,整理自己的院子,将其维护得美仑美奂,结果他的左邻右舍,甚至附近的街坊都起而效之,使整条街的街景为之改观。

塞缪尔是最初的一批先知之—,也是界于以色列人定居巴勒斯坦,和所罗门统治以色列这两个时期中间的桥梁,因着他的热心和力量,以及他自幼到老与神亲密的交通,他赢得百姓最高的敬意;难怪他们其中的一位——虽然他无法体会塞缪尔崇高的品德,但他从塞缪尔受惠最多——在最潦倒无助的一刻,四周的人都背弃他的时候,转向已离世的塞缪尔求救,「请你上来。」

二、他蒙福的离世。死亡不是一个状态,而是一个过程;不是一处居所,而是一条通道;不是定居之处,而是跨越鸿沟的桥梁。没有人真正死去。我们应该说那些经过死荫幽谷的人只是暂时离开,他们仍活在另一边。「神原不是死人的神,乃是活人的神;因为在他那里,人都是活的」(路二十38)。那些「死人」并不是死了。我们称为「死了的人」,只是通过死亡进入另一个生命的型态中。他们脱下了地上的帐幕,但他们的灵进入另外的景象和活动中,无论是福是祸;他们若被召重返物质世界时,就必须离开那边的光景,「你为什么搅扰我,招我上来呢?」

记得使徒保罗如何描述死亡吗?他称之为离世(提后四6)。他采用了航海术语,意思是船只起碇,一只船解开缆绳,不是要抵达港口,而是要扬帆远去,离开港口,前往海洋另一岸的港口。

    诗人但尼生(Tennyson)的诗表达了同样的思想:

夕阳西沉,暮星初起,

我闻清楚呼召;

当我扬帆出航,

但愿没有任何哭泣哀号。

因我将驶过时空,

海浪带我渐行渐远,

直到我跨过界限,

与我的舵手面对面。

这就是死亡。它是灵魂从港口附近的平静水面出发,航向永恒大海洋的怀抱,那里有浩瀚无涯的空间,容灵魂去一探最遥远的海岸线,抵达那蒙福之地的金色海岸。

我一位朋友曾引用诗人哈特(Bret Harte)的诗,来描述我们另两位友人的死;这首诗极优美而贴切地表达了一个人界于两种生命中间时的心境,知道肉体的生命若比起离世与基督同在的福气,就不足留恋了。

遥远之处,风起云涌,

我见大门发光闪耀;

又闻海湾里出航船只,

传来阵阵欢乐歌声。

我忆起加利利海上的步履声,

曾替黑夜带来如许安慰,

我正等待出发命令,

以踏上那等候着我的船只。

使徒彼得谈到他自己的死时所用的那一个词,和变像山上摩西、伊莱贾与主论及他将要在耶路撒冷成就之事所用的词一模一样。「在我去世以后」(彼后一15);「谈论耶稣去世的事」(路九31)。「去世」一词的希腊文是exodos。整本新约圣经里这词另外只出现过一次,是提到以色列百姓「出」埃及(来十一22)。

在这种观念下,死是出去,不是进来。它是开端。死如果是结束,它不过是结束一个受奴役、痛苦的生命,然后打开一条道路,通向另一个世界,在那里灵魂脱离了一切限制,可以自由自在的发展。

死不足惧。对大多数的灵魂而言,他们对死的行动和出生一样没有多大感受。死亡所需要的不过是敲碎脆弱的外壳,卷起薄薄的帘子,松开生命的金弦。很可能我们会惊讶地发现,天堂已经在我们四周,我们在世上的旅程中(远在我们离世之前),已经来到了锡安山,已经走在新耶路撒冷的街道上,与无数的天军和义人的灵联合在一起了。

我们的主严正地宣告了他的头衔「复活和生命」。他已粉碎死亡,用生命和不朽照亮、贯穿他的福音。他如今留给我们的,不是臆测,推断,模棱两可的工作。我们知道死后还有生命,因为有人在他复活之后曾亲眼见过他。其中一人说,「他在犹太人之地,并耶路撒冷所行的一切事,有我们作见证;他们竟把他挂在木头上杀了。第三日神叫他复活,显现出来,不是显给众人看,乃是显给神豫先所拣选为他作见证的人看,就是我们这些在他从死里复活以后,和他同吃同喝的人」(徒十39~41)。

是的,他活着;因他活着,我们也将活着。他去,是为我们在父家里豫备住处,他将要再来,接我们到他那里去,他在那里,我们也在那里。在那个世界中,我们将亲眼见到他的容颜,他的名要写在我们的额上,我们将与其它的灵一同执行他所吩咐的工作,倾听他的声音。「他的仆人都要事奉他。」我想即使是现今,摩西和亚伦仍在他的祭司行列中,而塞缪尔也在那些求告他名的人中。

24、隐多珥和基利波

  塞缪尔记上第二十八章;历代志上十13

自从戴维用甩石击毙歌利亚,非利士人在以色列人追杀之下逃到以弗大悯,已经有许多年了。如今非利士人重整旗鼓,欲雪前耻,并且企图恢复他们对以斯德伦平原的控制权。这平原位于伯拉河谷诸富庶城市,和尼罗河丰饶产地之间,是联络两地的枢纽。握有这条通道,就有权对往来货物征税,因此非利士人极欲收复此地。他们集中火力,纠合大军,在耶斯列以北三哩的书念扎营,后来接待先知伊莱沙的妇人就是住在这城中。

扫罗仓促之间整军,安营在基利波山麓,距离敌军约四哩。有一位学者描述道:「青绿的平原从基顺河延伸向基利波山麓,进入较低的高原地以后就逐渐扩展,但多是石地,草木不生。在平原后面,突起许多尖锐的山丘,大约有五、六百呎高,表面灰白色,尽属不毛之地,仅有的植物就是巴勒斯坦春天常见的灌木丛橡树,和山藜,以及野花。」

扫罗放眼望去,只见遍山遍野都是敌军,不禁吓得魂飞魄散。他将非利士人的精良装备和以色列的矛、机弦作一对照,就「惧怕,心中发颤」。从前他由信心而来的勇气已不复见,因为神已经撤回他的同在。他的灵魂笼罩在一片绝望的阴影里。他可以像乔布那样说,「我往前行,他不在那里;往后退,也不能见他。他在左边行事,我却不能看见;在右边隐藏,我也不能见他。(伯二十三8~9)。我们不久将看到一连串的悲剧发生,都是导源于此。长期以来他一直藐视、抗拒神的管理,如今神离他而去,他落入「管辖这幽暗世界」者的手中;因着某种奥秘的目的,这些邪灵被允许去攻击人。

他确实先向耶和华求问,或许这是多年来头一遭,但他没有认罪悔改,只是出于恐惧、绝望而发的哀鸣。因此「耶和华却不藉梦,或乌陵,或先知,回答他」。「我若心里注重罪孽,主必不听。」

一、隐多珥。稍早我们看见,「扫罗曾在国内不容有交鬼的和行巫术的人。」他这样作,或许是因他意识到神的灵在催逼他,或者是因他想安抚里面的良知——人们犯罪而不安时,往往会企图藉别的激烈行动来作一番弥补,以安慰自己的良心。扫罗如今自己也去找交鬼的人,他似乎一点不觉得自己在触犯法纲;他想,既然他向天求救无门,那么转向阴间求援也是无可厚非的。

在书念以南二哩,就是非利士军营的背面,有一小村庄——隐多珥。玛拿西人曾企图将这一带的旧有居民赶逐出去而徒劳无功;这些人是古代迦南人的后裔,其中有一个妇人,自称能将死去之人的灵魂招上来。她这样声称是毫无依据的。她可以借着腹语术或戏法,来模仿那些似乎是从另一世界上来之人的声音和姿态。除此之外,我们也相信在任何时代,包括现代通灵术,魔鬼都与行巫术和通灵的人有来往,答应他们的召唤。

扫罗在心力交瘁之下,由两位心腹陪同(传统上都认为是押尼珥和亚玛撒),夜里出发,穿过平原,绕道小黑门的东边,最后平安来到交鬼妇人的家。在黑暗中,那妇人一下子认不出这个形容枯槁、要求为他招魂的人是谁。

起先他对此要求颇感犹豫,还提醒扫罗,她的行业所冒的风险,如果她依言行事,可能为此丧命。「你知道扫罗从国中剪除交鬼的和行巫术的;你为何陷害我的性命,使我死呢?」(撒上二十八9)。

扫罗立刻指着他所背叛的耶和华起誓,她必不致受罚。「我指着永生的耶和华起誓,你必不因这事受刑」(撒上二十八10)。

妇人得到保证之后,就询问他要招谁上来。当王用疲惫、嘶哑的声音低沉道出塞缪尔的名字时,她一定大吃一样。

她要扫罗退到一旁,就开始喃喃念起咒文来。她的准备工作尚未完成之前,似乎神已经介入了这事,将他忠心的仆人从另一世界送回来,所以这妇人无法为此事自居其功。「妇人看见塞缪尔。」

她看见塞缪尔的同时,就立刻认出了扫罗的身分。在惊慌失措之际,她冲口对扫罗叫道:「你为什么欺哄我呢?」或许她在情绪激动下,被赋予某种超自然的洞察力;我们称之为「能看到异地事物的能力」(clairvoyance);或许塞缪尔的外表有某些鲜明而实际的特征,使她将这位先知与王连想在一起;或许王在急切之下趋身细看,而不慎将脸上的遮巾和掩饰的服装掉落地上。不论如何,扫罗的身分暴露了,那妇人惊恐地喊道:「你是扫罗!」

扫罗再一次向她提供保证,并要求她道出所见的实情。

「我看见有神从地里上来,」她回答说。

扫罗催促她作更详细的描述,因为她虽然与扫罗同处一室,却看见了扫罗所无法看见的神秘景象。她说,「有一个老人上来,身穿长衣。」「扫罗知道是塞缪尔,就屈身,脸伏于地下拜。」

接下去的对话相当令人震惊和感动。我比较倾向于相信这段对话并未经交鬼妇人作中介。神允许先知和扫罗说话,正如后来摩西和伊莱贾与我们的主谈论将在耶路撒冷成就的事一样。似乎这段交谈是王和他先前的朋友之间实际发生的。你认为即使在那时刻,扫罗若流泪向神认罪,神仍然会动慈心回答他吗?当然会;但没有任何迹象显示他有一丝悔意。

塞缪尔不待扫罗开口,就悲戚地告诉王,即使他已离世,王仍用不当的举动使他的灵不得安息,他似乎无法忍受再被召回与王谈话。「你为什么搅扰我,招我上来呢?」

扫罗的回答充满绝望。「我甚窘急,因为非利士人攻击我,神也离开我,不再藉先知,或梦,回答我;因此请你上来,好指示我应当怎样行。」

但先知嘴里未吐出任何安慰之语。如果主人已拒绝伸手相助,向仆人求救亦无济于事。一味逃避神站在戴维一边的事实,抵挡神所赐福的王,是徒劳无功的。接二连三临到扫罗的不幸只是因为他在亚玛力人的事上不听从神。如今他又行交鬼的事,更是罪上加罪。这时刻,再也没有什么能阻止他最终的败亡。他既种了,就必收割;既失败了,就要灭亡。因此塞缪尔对他明言,耶和华要将以色列和他一起交在非利士人手中,明天扫罗和其众子都要进入诸灵的世界;希伯来大军必惨遭溃败,全国将陷于极悲惨的境界。

扫罗闻言,惊惧而仆倒在地。他已因前几日的禁食、守望而软弱无力;这一晚的事件更使他六神无主,神经濒于崩溃。那交鬼妇人原本硬如铁石的心肠都因他而生出怜悯。她眼见王所遭受的打击、痛苦,不禁动了慈心。她请求王进食。如今她不是求王的怜悯,而是反过来怜悯王「容我在你面前摆上一点食物;你吃了,可以有气力行路。」

起初扫罗拒绝进食。他似乎永远不能从地上爬起来了;他所有人性的光荣和尊严都已倾倒在那里了。「但他的仆人,和妇人,再三劝他,他才听了他们的话,从地上起来,坐在床上」。(撒上二十八23)。当他坐在那里,等候妇人备饭的时候,他心中浮过怎样的回忆啊!他岂不还记得他登基的那一日;基列雅比事件;非利士人连连的侵扰;百姓对他的爱戴?但一步一步的,他看见自己如何从阳光普照的山顶,走向阴暗的谷底,那里只有急湍奔流,岩石交错。他好像一个即将溺毙的人,前尘往事历历在目。他和仆人吃了牛犊和无酵饼之后,就起身连夜赶回营中。

二、基利波。次日,两军的布阵略有改变。非利士人将军营向西移至亚弗;以色列军则从基利波高地下来,安营在耶斯列的泉旁(撒上二十九1)。

不久两军交手。希伯来人非但未奋力对抗披坚执锐的敌人,反而弃甲曳兵而逃。历史家记载基利波一带伏尸遍野,血流成河(见撒上三十一1旁注)

扫罗和乔纳单犹作最后的挣扎:

乔纳单的弓箭,非流敌人的血不退缩,

扫罗的刀剑,非剖勇士的油不收回。

但大势已去,无可挽回。非利士人「势派甚大」(撒上三十一3)。扫罗四周的兵士一 一仆倒;以色列全军覆没。然后非利士人开始集中火力来追杀扫罗;由于他铜盔上仍戴着冠冕,手臂上闪耀着王家的镯子,所以目标明显。「扫罗被弓箭手追上,射伤甚重。」他知道如果自己被生擒,会面对怎样的命运。非利士人会对他百般凌辱,使他受尽折磨而死;与其这样,他倒不如速求一死。扫罗「就吩咐拿他兵器的人说,你拔出刀来,将我刺死,免得那些未受割礼的人来刺我,凌辱我」(撒上三十一4)。

但拿兵器的人不敢伸手加害他的王,于是扫罗将自己的刀紧紧插在地上,然后伏在刀口,尖锐的刀刃直刺入他的心脏。

根据后来那个亚玛力少年人向戴维所作的报告,似乎扫罗并未立即毙命;他要求这少年人再给他致命的一刀。「他说,请你来将我杀死,因为痛苦抓住我,我的生命尚存。」当然也有一个可能是,这亚玛力人的话都是一片胡言,目的在讨戴维欢心;因为圣经又记载说,「拿兵器的人见扫罗已死,也伏在刀上死了」(撒上三十一5)。

基利波的这一日,是以色列历史上难以磨灭的痛苦记号。「扫罗和他三个儿子,与拿他兵器的人,以及跟随他的人,都一同死亡。」次日非利士人来剥死者的衣服,发现扫罗和他三个儿子的尸体,就割下他们的首级,剥下军装,抬尸游街,最后将尸身钉在伯珊的城墙上。消息传开之后,附近城镇、村落的以色列人立刻抛弃家园,渡约但河逃亡。盗匪四处横行,全国一片烽火。消息传到基比亚,导致了米非波设的意外事件。「扫罗和乔纳单死亡的消息从耶斯列传到的时候,他才五岁;他乳母抱着他逃跑,因为跑得太急,孩子掉在地上,腿就瘸了」(撒下四4)。

这时,一件英勇的行动稍减了这场灾难带来的沈郁色彩。基列雅比人没有忘记扫罗早年曾如何解救他们;因此他们现今略施回报,其中有些勇士连夜赶路,去将扫罗及其三子的尸体从城墙上取下,送到雅比,用火烧了,将骸骨埋在「雅比的垂丝柳树下」,并且为这个曾灿烂一时的王朝之凋落而举哀。

一个人若像扫罗或犹大那样抵挡神到底,是很可怕的事。我们或许也觉得他愚不可及;为他的鲁莽吃惊;为他的执迷不悟叹息;但我们也可能陷入同样的迷途,被恶所胜。我们同样可能重拾以前曾严禁自己去作的事,或习惯,友谊。我们很容易后退,自取灭亡。如果一个人意识到贪婪的邪恶,而决心抵挡对金钱的贪爱之心,但没有多久又容许它侵入他的灵魂;如果一个人曾经被口腹之欲所奴役,他了解到个中的危险性,而开始节制自己,但过一阵子又逐渐故态复萌;如果一个人决心脱离不敬虔的生活,开始诚恳去考虑到自己的灵魂,但不久之后却又堕入歧途——这些人岂不是和扫罗一样吗?他明明严禁交鬼,却又出现在交鬼妇人的家中向她求助。这样的人就像无水的井,和暴风前的云,借用使徒的话说,只有永远的黑暗为他们存留。「倘若他们因认识主救主耶稣基督,得以脱离世上的污秽,后来又在其中被缠住制服,他们末后的景况,就比先前更不好了。他们晓得义路,竟背弃了传给他们的圣命,倒不如不晓得为妙」(彼后二20~21)。

25、尾声

  塞缪尔记下一19

戴维为哀悼基利波山发生的悲剧,而写的一首感人肺腑的悲歌,起名「弓歌」,充满哀伤的情感和发人深省的力量。似乎歌唱的人已经忘记了这位善妒的王所带给他的那段颠沛流离的艰苦岁月;经过了这么多年的逃亡生涯,他仍然保持着音乐家和牧人的本色;他歌咏王的尊荣和权力。

「以色列阿,你尊荣者在山上被杀;

大英雄何竟死亡!」

「扫罗和乔纳单,活时相悦相爱,

死时也不分离。」

戴维的歌使我们想到神的爱。它提醒我们神曾经这样说,「我要宽恕他们的不义,不再纪念他们的罪愆」(来八12)。此处我们看见,早在基督徒时代之前,就有一种爱,是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忍耐,永不止息的;它在一切过去的回忆外,镶上一轮光圈;它只想到那些高贵、美丽的部分,而不计较一切低贱、不堪的部分。

因此我们又不得不想到以色列的第一个王扫罗,他就是使徒所说要严加提防,免得与他们同归于一类的人之一,这些人曾因某种崇高而神圣的目的被神拣选,但他们未实现神最初的旨意,以致从他们的服事岗位上被撤离,好像失了味的盐,最后被丢在外面,任人践踏。

这是一件严肃的事。扫罗刚起步时,拥有最光明、灿烂的前程;但他的结局却是最凄凉可悲的。同样的遭遇也可能临到我们,除非我们儆醒,祷告,谦卑与神同行。

我们无法忘记「天路历程」中所记载那个关在铁笼里的人。他说,「从前我是一个很出色的教授,不但自以为如此,人们也都以为如此。那时我走天路,一帆风顺,以为一定能到天城,心中就很快乐。起初我还儆醒小心,后来渐渐松懈,又放纵私欲,得罪了真道之光和神之恩;我又得罪了圣灵,圣灵就离我而去;我引鬼入室,鬼竟跟随我不肯离去。我惹恼了神,神就离弃了我,又使我的心变成坚硬,即使要悔改也不能了。」基督徒说,「不错,这真是可怕!愿神帮助我儆醒小心,常常祷告,使我不致踏上这人的覆辙!」

一个越害怕落入这光景的人,越不容易跌倒。那位说「主阿,是我吗?」的门徒,他心中谦卑,知道自己不可靠,这样的人绝不会出卖神子,将他钉在十字架上。

扫罗王朝的兴衰,隐含了极深的意义。他似乎代表今世的王,它曾经是路西弗,是早晨之子,被神指派作代表去管理他的产业;他从高处坠落,不仅使一些光明、美丽的灵被绊倒,与他一同坠落,又使他四周的人都受到毁灭性的影响。在这几点上,扫罗和撒但有近多相似之处。他们都曾备受宠爱,有极光明的开始,都被指定去治理神的产业;二者皆不顺服,刚愎自负,骄傲自大;他们都从重要的位置坠落下来,而且将别人也一起拖下水,留下无穷祸患。两者都被他们国度中兴起的另一国度所取代。在扫罗的例子中,取代他的是戴维;在撒但的例子中,取代他的是那存到永远、永不废除的新国度。

戴维凭着英勇的灵和严整的纪律,率领那一群聚在亚杜兰洞的兵士,由最绝望的环境下打出一条通路,最后赢得整个国土;他那慷慨、高贵的品格和他的对手扫罗的品格,形成多么尖锐的对比!他被王追赶、逼迫的情形,和人子一生被撒但憎恨、敌对的情形又是多么类似啊!

尽管扫罗千方百计要拦阻神的计划,但耶和华将他的王安立在锡安山上,因此他得以高声宣告神赐他宝座的命令。同样的,神对我们主的计划也必须坚立,尽管魔鬼和世人极力阻扰。神的儿子命定要作人的王。他的国度现今是隐藏的,是一个奥秘;他的跟随者在世人的眼目中也不显眼,他的王国尚未完全显现。但它将要来,在它建立之前,它的仇敌要被除灭。因为这世界也有一个基利波战场,只有在最后一场战争打完了,黑暗的势力被摇动,永不再复起,我们才会听到有大声音如吹号说,「哈利路亚,这世界的国度已成了我们的神和基督的国度,他要作王直到永远。」

「所以我们既得了不能震动的国,就当感恩,照神所喜悦的,用虔诚敬畏的心事奉神。因为我们的神乃是烈火」(来十二28~29)。

扫罗的统治几乎不值一顾,除非我们能在其表面之下,发现戴维王国的初迹和形成的经过;戴维被命定要将永恒的种子撒遍全世界。同样的,我们可能对恶者的势力所造成的影响感到泄气灰心,岂不知在众王的日子,天上的神要建立一个王国,是永不会毁灭,也不会落入任何人手的;它要击碎列国,惟有它必永远站立(见但二4)。

因此,「先知塞缪尔」实际上是介于参孙出租车师时代和戴维的君王时代之间的桥梁。圣经有两卷书以他为名,这是饶具意义的,表明在那个重要的过渡阶段中,每一事件都受到塞缪尔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