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拉瑞亚激光剑怎么做:方舟子是这个社会的牛牤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3:00:21

对方舟子韩寒之战小结

                                      林楚方       2012-01-29

         方舟子老师之前提醒我“你还嫌这个坑不够大”,于是被我师兄慕容雪村归为“扑通界”。因为我不点名的质疑了方舟子对韩寒的质疑:“我四年级换班主任,回家我跟爸妈说,‘我们换老师了,居然是个小姑娘’,我爸说,‘你才多大?叫老师小姑娘?’五年级新老师布置作业是摘录一切美好的词、格言、描写,每周摘三页,小学生哪那么多储备?互相抄。我抄过普希金的,忘了有没有屠格涅夫的,但我从没看过他们的书。以上是我身上发生的。”后来方老师说我骑墙(还有刘戈),而且请我们看他对韩寒《求医》一文的质疑,而且“相信你们(我和刘戈)的判断能力”。

其实我不是在骑墙,骑墙的典型应该是这个样子:装不知道;比比姚晨的妈和宋丹丹的妈谁好看,冯小刚闺女和张艺谋闺女谁漂亮,或者宣布自己被敏感不能发微博。骑墙的最怕扯蛋,而最典型的骑墙就是扯淡。那我为什么不能下结论对韩寒代笔没代笔下结论呢?因为我到现在也没法判断。方舟子指出的一些点,韩寒可以自圆其说,甚至我都可以帮韩寒解释。

比如怎么看韩寒父子表述不一致?我觉得在质疑学术问题时这个原则是有效的,但放在生活里就不同了。比如感情很好的夫妻也有闹别扭的时候,你和老婆说“我好爱你啊,我刚才好爽啊”,但要是俩人吵一架,没准转过脸来和朋友会把老婆骂一顿,“爱她?早想离了”。再回到家见到老婆,往往还是那个怂样。有老婆的你们照照镜子吧。但如果将他的两段话连起来会发现,这男的就是个骗子,照照镜子吧朋友,你是不是骗子?而且韩寒的解释是说得通的,谁会记得那么清楚,谁会没事对口型啊。我的一个同事和我说,她觉得韩寒没问题,如果他们说的完全一致,才觉得很可能是统一了口供。

方舟子接下来的质疑说,“你的人生重大事件的问题(新概念作文大赛、《三重门》的写作、语文成绩的好坏等等),岂是‘无关大局的小问题’?”我开始也觉得有道理,但再想想也有问题,首先,这么重大的事件,他们怎么不事先对好台词儿啊,而且“是不是无关大局”是根据当事人对“大局”定义来的。每个人对“大小”的尺度都不一样,你想想是不是?我大学录取通知书拿到的时候,通常说这是人生重大事件吧,我只记得我很兴奋还跳了起来,但跳起来说了什么真不记得了,而我小时候骂了一个脏字被我妈打了一耳光却记得很清楚,那年我才四岁。那么方舟子老师说,“如果一个人及其亲人对一件事的说法不一,反复无常,说谎的可能性就很大。刑侦警察就是这么破案的”,我要纠正一点,在一个很法治的地方,刑侦警察这么做只利于找到破案线索,真正破案还是靠证据,在一个很不法治的地方,警察让你说一样的话,也可以让你说不一样的话。那方舟子老师《对 “天才”韩寒《求医》的医学分析》一文,有没有说服力?我最开始认为很有说服力,还和一个比我资历能力都强大的调查记者交流(绝不是王志安批评的那类调查记者),我说,“方还是抓住了韩无法解释的地方,比如分析求医那篇”,对方说,“父亲生病,回家对儿子说了症状,儿子搬过来写在写自己的小说中,不可?上海人常常说别人小姑娘,无论年龄,就跟北京称人家女孩子一样。我们上大学时就听同学这样称别人。”我确实无话可说了,生活中确实可以发生这样的事情(对话发生在15点49分)。

所以我依然骑墙,也只能对有把握的领域发言,我也希望每个人都该只对自己有把握的领域发言。所以我很不赞成法学家介入三峡大坝是不是会导致地震干旱,时评家去讨论黄万里学说,我当时的话是,“那不是你们熟悉的战场,你们如果想质疑,只能从程序从合法性等角度说。”比如钱云会事件,当时有教授和专栏作家去搞搞真相,我说“假如辛普森被宣判无罪后,有个在《纽约时报》开专栏的人说:我不同意陪审团的结论。于是他在facebook(应该是推特)上发帖:我要组织《华盛顿邮报》的专栏作家和哈佛大学几个教授一起去搞真相,那他会被美国人当做笑料,如果他真去搞,他在facebook上的名誉非死不可,他多半被当成疯子,至于美国人为什么这么想,具体原因大家都知道的。 我还是相信专业的力量,因为我不太相信跨界发言。”也是那起事件让我觉得吴法天是个好教授,只是后来不知为什么变得过分操蛋。

从我此时判断看,我依然不能确认韩寒是否有人代笔,如果有代笔的话,他会出来举证吗?代笔人的证据才是真正的证据。如果是韩寒父亲代笔,他会大义灭儿子吗?当然也可能,毕竟有2000万哦。我再做一个判断,方舟子老师有强大的理工知识背景,也提供了大量的分析和逻辑,但这些和经验生活中是两个领域,两个领域能否共用一套逻辑?我继续存疑,方舟子老师说手里还有大量的证据,我真的很期待,而且我也不怕掉坑里,掉坑里再爬出来,承认错误做检讨,不丢人。

 

说几个题外话,两个人在辩论中,都遭受了奇怪而脏脏的咒骂,公平地说方舟子受到的更多。我很想讲讲我认识的方舟子。

前天,我和一个很欣赏他的人交流(1月28日凌晨,未经授权不能通名)他说,“方虽下手狠,但我基本肯定方舟子。他是这个社会的牛虻。”我说,“我其实到处和朋友们解释方……我的朋友好多是方的敌人……哎”,他说,“健康的社会必须有这样的人,尽管那么多人不喜欢他,我的朋友圈里也基本都是方的敌人”。我知道方舟子不在乎有敌人有多少敌人,只要别轮铁锤就可以,但我还是希望我的朋友能了解方,并了解方的逻辑,我不断地告诉我的朋友,越和方舟子走近,越觉得他的清澈。我还以我亲身经历来评价过方舟子:确实因为方舟子的存在,我说话变得越来越小心,只是怕犯错。有朋友说,人家方舟子只打有影响力的人的假,我说,你怎么知道我以后没影响力呢?大家想一想,有多少人因为方舟子而不得不改了学历该经历(往真实上去改),在忽悠人的时候要想想,别让方舟子抓住,这在一个假货便地的国家,方舟子的作用怎么形容也不过分吧。有人说他只打苍蝇不打老虎,这种说法有些缺德,你自己不敢打却怂恿方去打,他打过的省部级官员,比任何质疑他的人打的都多,而且在新语丝“立此存照”。有人说他只打右派,他也打过汪晖吧,他也和王小东老师干过吧,指出《中国不高兴》的荒唐吧(对不起两位老师,让你们“躺着中枪”,哦,不好,“躺着中枪”是一句很色情的话)。你看过中国哪个人有这么多的敌人,他是好多“右派”的敌人,也是乌有之乡一些拥趸想除之而后快的人?但谁都有私心,比如他觉得朋友的发言有问题,也会指出,但往往很温和的,我遇到过司马南也遇到过。可如果碰到以前和他交过手的人的问题,他会用很有严厉的文字,这往往会让人觉得难堪,哦,他有病,他像疯子,他变态,他精神不正常,而他看到有人这么攻击他的时候,他会用更严苛的语言回击,然后,又有人说了,他太有病了,他太像疯子了,他太变态了,他精神太不正常了。有一次我的一个朋友对方舟子很感兴趣,于是我带他一起见方舟子,吃完饭沿着万寿路往地铁走的时候,我问他,“你看方舟子像疯子吗,他哪点不正常?”我周围的朋友也都知道我对方舟子的好感,而我也很惭愧,既不能说服方舟子,也不能说服我的朋友,我始终觉得他们之间存在过多的误解,但我知道他们永远做不到一间屋子里。

 

再说说韩寒,我没有看过三重门,因为几个文学朋友说不值一读,我看书经常参考朋友意见的,后来他写1988,我看了几页也没看下去,但我依然很欣赏韩寒,我不是他的粉丝,好吧,可能是因为骄傲吧,凭什么去粉一个比我小几岁的男生,他又不是她……喜欢韩寒一是因为他的博客,他能在讨好受众同时少犯或不犯错,而且博客表达的观念我大多数认同,包括韩三篇的主旨。他的文字很真诚阳光,就像今天白天的北京。喜欢韩寒还因为我和他有过两次谈话,第一次是在2010年,访谈记录如下:http://blog.ifeng.com/article/6926459.html,那次聊天很开心,我当时和同事说,韩寒在我采访的人里属于非常机智的那种(不过,最机智的是郭德纲,这是我真正粉的人http://blog.ifeng.com/article/8396020.html)。韩寒在不面对镜头的时候,极其放松反应极快,从传播学角度看,绝对是妙语连珠的人。最近那次在年前,我带几个女孩和韩寒一起聊(如果韩寒同意,可以把音频放出来听)。当时也谈了他为什么不上视频,理由和他在博客里的解释一样(这次间隔时间比较短,所以他没忘……),现场数次欢笑。那次聊天中,他的很多关于女人的观点,我出于“政治正确”是不敢认同的,但从男人心理是很向往的。当然也聊了一些政治,只是我觉得那些话题很无趣而已。就他的反应和表达能力来说,配得上他那些博客。完事后我还问几个女孩子,“你们相信韩寒有人代笔吗?”结论当然是“不相信”,我也不相信,但这些都是印象。韩寒有没有人代笔?信者恒信不信者恒不信。有人问我,你和韩寒接触过,你觉得他能写出那些文字来吗?我说,“这怎么打包票啊,我只能说从我接触的韩寒,从概率看,他能写出那些博客来。”但这次争论,我觉得韩寒不对的地方是他面对质疑时的回应,即使从危机公关角度看也是糟糕的。作为公众人物,而且是经常批评公权力和其他公众人物的人,面对质疑时有些失态哦。韩寒和支持者说,“人家都XXXX了,你还让人家保持风度”,是的,就是要保持风度,他对麦田的讽刺就是没有风度。有人说这就是韩寒的风格,不对的,韩寒风格的本质不是嬉笑怒骂,而是他敢于善于质疑权力,背后是的态度是很严肃的。当他自己被质疑时,只能逐条解释,哪怕心里憋着火要掀桌子,也只能耐心解释逐条解释。这才是前后一致的风格前后一致的态度。感觉韩寒后来平和许多,我不知是不是他清醒了,但我依然理解韩寒,人性就这样,谁也别超脱,他以前也是见谁灭谁的主,没遇到过真正强大的质疑力量吧,这次的对手毕竟不一样,对方不和比你文采,只和你拼逻辑。还要说的问题是他的“队友”,比如路金波啊马日拉啊,他们都是很聪明的人,但这次的表现实在是太XXXX。这反而让我坚信韩寒没团队啦,如果有团队估计就是这几个,以这几个人这次的表现,怎么可能把韩寒推到今天这个高度,早露馅了。

其实从我接触看,韩寒和方舟子都不像有团队的,和韩寒的沟通都是和他太太打交道,因为丫很少接电话,连助理也不用。反对方舟子的人说方有团队,要不怎么这么快就找到那么多资料,能同时开辟几个战场,等等。从我和方舟子工作接触看,无论联系采访还是别的,都只能打他电话,他连老婆都不用。我估计他大部分时间都在网上,骨灰级网民了,在我以为互联网是电线的时候,他已经和人打笔战了。

说实话,我想看到方舟子PK任何人,韩寒PK任何人,就是不愿意看到方舟子PK韩寒。你喜欢的两个人打起来了也会觉得不爽。而且方舟子和韩寒思维方式是不一样,一个是严密的理工科逻辑,处理“只有一种可能”的学术问题是没有问题的,一个是生活中的逻辑,往往有多重可能,所以两个人打起来,真是……坐下来,沟通,好不好,无论电视直播还是喝茶聊天?

再说两句正确的废话:

公众人物,必须接受质疑,回应质疑,不该质疑质疑者的动机。

言论自由,哪怕打着言论自由的旗号说疯话,也是言论自由。

最后,如果双方不能坐下来,就请尊重司法,在司法裁判下来之后,我们一起信任和尊重中国的司法好不好?

从今天开始,等待司法结果,也等着方舟子老师接下来的质疑。准备工作,暂不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