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者s201音质怎么样:中国最渴都市北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08:15:35
中国最渴都市北京,在扩张与找水之间有一场非正常的竞赛。

  在中国,一个城市正式提出“水资源储备”这个概念,可谓未雨绸缪。

  这个城市,正是首都北京。

  2011年末,《北京市“十二五”时期重大基础设施发展规划》发布。在这份规划中,供水系统作为最重大基础设施之一,居于重要位置,而“水保障”“水储备”这两个概念屡屡被强调。

  北京勾画了宏伟的供水蓝图——建成10亿立方米“南水北调”水、10亿立方米再生水两大稳定水源,以缓减北京水资源紧缺形势。

  在水资源保障之外,规划还重申“水资源储备”——北京正式提出这个词是在2011年初的《北京“十二五”规划》中——与粮食储备、石油储备等公众熟悉的词语不同,水储备几乎是北京创造出的一个新概念。

  由这两份规划清晰可见,北京并不满足于“南水北调”进京,还将开展海水淡化进京、岩溶水开发,未来还将实施北引黄河工程。原本缺水的北京,在规划中却将成为一个丰水的北京。

  北京缺水由来已久。世界上大国的首都,无不有大江大河作为水源依托,但北京是个例外;中国历史上其他古都也拥有大江大河,北京又是个例外。

  这种例外,让北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1949年之后,北京已出现多次用水危机。为北京找水,是每届北京市政府的头等大事,甚至也是国务院大事之一。在一定程度上,一部现代北京史,就是一部找水史。

  北京市水务局副局长潘安君认为,北京是全世界水源供给最复杂、最艰难的大城市。自2011年5月以来,北京市人均水资源量已降至100立方米以下,不足国际公认的缺水警戒线人均1000立方米的十分之一,成为中国最“渴”的城市。

  近十年间,北京城以规划者难以想像的速度“长大”,常住人口由2000年的1360余万人飙升至2000万人,且增势不减。一场水源与城市规模的博弈还在继续。

  多位受访的资深水利、环境学家认为,这是一场没有尽头的竞赛。真正的问题是,这种竞赛从一开始就不是正常的:一边是北京利用其首都的政治地位低成本发掘新水源;另一边是北京脱离水源承载力超常规发展。

  北京的水问题为何成为大国之都的头等大事?北京找水格局是如何一步步演进至今?北京未来能否走出一边找水一边扩城的怪圈?厘清这些问题,关乎北京未来走向。

  全新北京水格局

  “十二五”期间,北京供水将出现两大新“主力军”:“南水北调”工程供水10亿立方米、再生水供应10亿立方米。这两大“主力军”将为北京供应至少一半的水。理论上,北京地下水可以休养生息了

  至迟到2015年,北京的供水格局将发生巨大变化。《北京市“十二五”时期重大基础设施发展规划》,为公众勾勒出一幅全新的北京水格局。

  在水保障方面,规划提出:到2014年形成“南水北调”、密云水库、官厅水库以及地下水、再生水联合调度的多元化水资源保障体系,缓解水资源紧缺形势。

  北京市最近五年的年用水总量约为35亿立方米。密云水库只能供给不足6亿立方米,再生水供4亿至6亿立方米,其余25亿立方米左右主要来自地下水。

  一位接近北京水务局高层的水务人士向财新《新世纪》形象地解释说,北京“十二五”(2011年至2015年)期间,供水将出现两大新“主力军”:第一支是外援——“南水北调”工程供水10亿立方米;第二支是内援——再生水供应10亿立方米。这两大“主力军”将为北京供应至少一半的水。

  两大“主力军”将极大缓减北京“常规军”——地表水、地下水的压力。两大水库——官厅水库和密云水库——未来每年可供5亿立方米的水,那么地下水只需供10亿立方米,每年可以少采10亿至15亿立方米。北京地下水可以休养生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