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尔斯的记忆 地狱钟声:教育公平:国外的探索与经验——日本:试行“多元尺度”的公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13:49:50
到底是让学生进入同样的学校更公平?还是依据学生特点选择不同学校更公平?择校,带来的是激发活力还是会抵消过去几十年为教育公平付出的努力?日本正在探索之中。

 

 日本:试行“多元尺度”的公平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日本政府保证了充足的义务教育经费,使各校教学条件、教学设施达到了规范化;高度集权的中央教学管理,使每个学生能够学到统一、规范的教学内容;执行严格的就近入学制度,保障了每个适龄学生的教育机会均等,最终实现了“平等教育”。

  但进入20世纪末,日本现行的公立中小学普遍存在教育荒废、学生虐待与受虐待现象、旷课逃学、成绩低下等严重的教育问题,缺乏吸引学生的魅力,加上私立学校在升学竞争中的优势地位,导致公立学校在教育质量方面的信誉下降,学生不愿上公立学校,公立学校产生了生存危机。因此,日本教育界提出在公立中小学实行学校选择制度(以下简称“择校制”),激发学校教育活力,解决各种严重的学校问题。

  1997年日本文部省发布了《关于通学区域制度的弹性运用的通知》,允许各地区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实施。东京都品川区率先在2000年开始在公立小学实施“择校制”,2001年在初中开始实施该制度。东京都的日野市、丰岛区、足立区、江东区紧随其后。其他地区也都纷纷酝酿准备在近两三年内实施“择校制”。有学者声称,日本学校改革即将迎来“择校时代”。

  自实施“择校制”以来,日本教育界对此进行了激烈的争论。反对“择校制”的学者认为:

  第一,在公共教育制度中,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导入竞争机制,会破坏教育的公共性与共同性,产生“升学竞争的激化”、“学校排名竞争化”、“升学竞争的低龄化”等严重后果,加大学校之间的差距,产生薄弱学校和重点学校的两极分化,侵害教育机会的均等。

  第二,在初中和小学阶段实施“择校制”,会导致家长和学生过早的根据个人的学习成绩、兴趣爱好对将来的职业志向以及升学类型等方面做出选择,这也将会侵害教育系统的机会均等。

  第三,没有必要将导入“择校制”作为教育改革的“催化剂”。教育改革应该提倡在原有学校的基础上自觉地进行学校建设。创建特色学校应该围绕平等、效率、共生和自我实现的四个基本原则运行。平等、效率、共生是构成社会一系列制度的基本价值原理,而自我实现的价值,应该在上述制度原则的支持下,在日常的生活实践中就可以实现和提高。

  赞成“择校制”的学者认为:

  实行“择校制”,能够使日本传统的国家主义教育向重视与个性相适应的教育改革的方向快速转变。从教育公平的观点来看,倡导“择校制”的理念,是建立“多元尺度”的公平,即以追求每个个体的独特个性或每一种文化自身的发展权利为特征的“多元尺度”,与传统教育的“一元尺度”的公平相比,“多元尺度”更能体现教育公平。

  实行“择校制”,引进竞争机制,能够促进公立学校制度重建和改革,激活学校多样化的教育改革实验,使学校更为开放,从而改善和提高教育质量。尤其是从“一元尺度”价值的选择基准逐渐向“多元尺度”价值基准转化过程中,实行“择校制”更能激发学校教师的教育积极性、创造性,促进重视个性教育质量的改善与提高。

  实行“择校制”,能够在父母、教育专家、教职员工之间重建一种参与、协作的新型人际关系,激发教师教育的创造性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全面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

  目前日本在实行“择校制”过程中,为避免入学人数过于集中在传统的“好学校”和声誉良好的学校,采取了以下应对措施:

  第一,规定每所学校招收学区外学生的人数。若申请入学的学生数超出规定人数,则采取抽签方式决定。

  第二,要求小规模学校办特色学校。如办个别学习推进校,根据每一个儿童、学生的基本的学习能力,对教学内容和授课时间进行适当的安排,并灵活运用各类人员作为学习辅导者,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此外,办学科担任制推进校、小学初中一贯制教育推进校、国际理解教育推进校、公开授课推进校等。与此同时,学校教师与父母、社区居民一起齐心协力对改善学校教育方法、教育质量进行积极探讨,受到家长和学生的好评,促进了学校自身的积极改进,这也正是实施学校选择制度的一个重要目的。

  第三,采用标准的多样化,抑制过分集中校的产生。父母对学校进行选择的过程中,学校以多元价值为指导,并为他们提供多样的、有效的特色学校进行选择。

 

  可以看出,日本的“择校制”已在逐渐试行、摸索,人们希望能够寻求有效措施来发挥该制度的正面作用和抑制该制度的负面作用。(孙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