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光蘑菇澳大利亚:Ignatian Spirituality Space: Sharing: Basic C...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15:46:03
依納爵靈修的基本特色
董澤龍
為基督徒而言,教會的靈修傳統都是帶領人認識耶穌基督,並與天主結合。這單純的目標卻由於聖神豐富的神恩、歷史特有的氛圍、個人的氣質及對天主的了解,塑造了不同的靈修學派。聖依納爵在其獨特的皈依經驗中,對天主如何帶領人逐步登堂入室有很深的洞察,寫下「神操」一書。其中要旨是邀請信徒在靜獨中,透過聖經去默觀天主與人的奧妙,因而對自我,世界及天主有深切的認識。這樣才能有效地分辨及回應天主賦予的使命。當然,這內心的旅程需要人自己去經歷及操練,更高妙的理論及解說不啻是紙上談兵。不過,明瞭一些基本條件及特色還是有一點啟迪的價值,在操練時作為參考。
1. 留意情感的起伏,多於理智的推敲
在「神操」中,一些字眼如『仔細玩味』(relish),『神慰』(consolation),『神枯』(desolation)及『神聖的渴望』(holy desires)等是很關鍵的。默想聖經或作生活的反省,當然要用理智明白其中的道理或得失。但信徒若只止於此,效益是不大的。例如默想耶穌寬恕人的表樣及要求,我們可以明瞭其意義及價值,設法追隨,甚至給自己定下一些「應該」作為目標。但若忽略自己在衝突的人際關係中那份痛苦(anguish),不去玩味或細嚼由這痛苦所引發種種錯亂的偏情(inordinate attachment),神枯等的事實及過去的經驗,如逃避,發洩憤怒,否認憤怒,或悲傷失望等情緒,我們的定志是沒有力量的。嚴重一點,更可能只是自欺欺人吧了。
2. 開放及慷慨的心胸
依納爵的座右銘是『愈顯主榮』。『愈』表示更加,不自足於已為天主做了甚麼。今天信仰中的人學告訴我們,人是要不斷走向超越自己,才算是回應天主的召叫。亞巴郎七十歲了,天主還要他重新出發,成就一偉大的民族,這經驗是希伯來—基督信仰的典範。我們的成長經驗會造就了某些待人處事方式,生活型態及價值觀等,例如內向,喜歡書本,埋首電腦,拚命賺錢等。但這些型態不一定時時刻刻都適當地回應天主的召叫。我們要有開放的心及能力隨時作出調整及改變,以回應別人及環境的需要,這才是天主更大的光榮。內向的習慣可能要暫時放下,而主動 地向有需要的陌生人展示親切的歡迎,寒暄問暖一番。不然,執著於某種型態及習慣就成了一己的救生網,這就是舊約關於罪的主題:崇拜偶像及心硬,人在其中找到自己的歸宿及安全感,但代價是忘記及得罪於天,一己的生命力亦隨之萎縮。當然,能時常恰到好處作出適當的調整及改變是對自己的挑戰,這就是在神操中不斷祈求的恩寵—慷慨大方的心,為了『愈顯主榮』,不吝嗇於放下一己所執著的。
3. 常懷感恩之情
這似是老生常談:人要感謝造物的恩賜及祝福,好像變成了某種責任的代名詞,共實不然。在靈修生活中,人要明白感恩不是造就天主,而是造就人自己。感恩大概有兩個層面:一種是具體的,人在一簞食,一瓢飲中突然意會到人間之愛(原來是來自父親的汗,母親的淚),進入造物之愛,本身就是一意識的提昇,抗拒及戰勝了孤獨及自憐自傷的誘惑。另一種是態度的,意謂在任何境遇上,都相信及傾向體會上主的臨在。在逆境中,這份氣質尤其重要,人有限的知識及經驗不能立刻明瞭事態的意義及價值,於是內心傾向抗拒及失望。但感恩的態度造就人去等待天主的時機顯露,在久旱中仍期待甘雨。耶穌是最好的例子:祂常懷著對父感恩之情,造就了祂在苦難中等待復活及救恩的完成。
4. 分辨神類
依納爵相信人的精神生活不是中立的,它常在善惡間徘徊及抉擇,人若不留意或了解這些精神狀態,單靠外在的準則或信念是不夠,甚至是有害的。例如服務團體,某人付出不少心力,這行為是值得尊重及推崇的。但若他因別人的冷淡或不足而驕傲、或自憐、或心灰意冷,或對人諸多批評,他就要留意這精神狀態是甚麼意思,是導引他走近天主,還是遠離天主?這樣做不是去懷疑為別人服務的信念,而是去分辨出是甚麼相反的勢力阻礙這理想的達成。反過來說,若人發現內在的渴望想放棄金錢或事業,而專心於傳福音工作,他需要留意是否有從天主而來的神慰,賦予肯定及支持,他才有力量勇敢前進,克服種種的犧牲及困難。當然,分辨神類要知道一些基本準則,這留待大家在做神操中當下地體味及了解吧。
5. 同行者
傳統稱之為『指導神師』或『避靜神師』。若人間的智慧及旅程需要老師及嚮導,更何況是走向天主的旅程;其崎嶇幽暗之處,不足為外人道。依納爵在祈禱中曾完全被傷心失望所籠罩,竟有尋死的衝動 ,所以他明白單靠自己的危險。同行者意謂在靈修生活中已有相當的學識及經驗,能陪伴做神操的人逐漸明白自己的經歷,幫他細嚼善惡兩股勢力的臨在及分別。在正確的方向上給予適當的鼓勵,在錯誤中給予指正,在猶疑中予以忍耐,在恐懼中予以安慰,在退縮中邀請開放及信賴。其中關鍵之處是做神操者對同行者的開放及信任,能分享祈禱中種種內心的光景及個人的歷史。這樣,去分辨天主的旨意及克服錯亂的偏情就能事半功倍。
整體而言,依納爵邀請人在萬事萬物中找到天主的臨在。因此,人是行動 中的靜觀者。一方面他肯定現世的價值,鼓勵人積極地在其中活動及作出貢獻,跟悲觀避世沾不上份兒;但另一方面,人在這一切活動 不能畫地自限,陶醉於現世的成就,而是在其中默觀天主的臨在,祂無條件的愛,及聖意,並能爽快、活潑地回應,馬革裹屍,在所不辭,從而愈顯主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