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玩具厂外发手工活:家常菜.韭菜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7:24:16

家常菜.韭菜花

刘守安标签:

家常

韭菜

辣香

美味

分类: 家乡风味

  韭菜花是我儿时家乡餐桌上的又一道就食,当然也是美食。而事实上作为就食的韭菜花并不是指田野里自然生长着的韭菜花,而是人们用韭菜花精心加工制成的一种类似于酱但不是酱的就食,当然也可以理解成是外地人说的韭菜花酱。

  秋天到来。蓝天白云下的家乡菜园子,成片的韭菜花白中透绿,竞相开放。走进菜园,一股带有原始的香辣味道扑面而来。收获韭菜花的季节到了。不过,采摘韭菜花要选择最好时机。采得过早,韭菜花尚未成熟,味道不够,与韭菜叶无异;采得太晚,韭菜花结出黑籽,韭菜莛枯萎变黄,也就没法再吃了。虽然家乡俗话有“麦熟一晌,草熟一秋”之说,可韭菜的最佳花期,不过在一周左右。

  我家韭菜花的制作比较简单:我妈总是把从生产队分来的一篮子韭菜花择一下,把太老已经结出黑籽的挑出去,洗净晾干;再放到案板上用切菜刀拦(简单的切)几下;然后设法将其粉碎。有时直接用刀剁,有时用蒜棰在蒜罐捣,有时则用擀面杖在案板上擀,我想我妈三种方式都用,可能和韭菜花的嫩与老有关系,总之都是要捣碎成泥。最后放在一个小坛子或者瓦罐里,封上坛口或者罐口,放到干燥阴凉处,一坛韭菜花就算做成了。

  遇条件好时,还会往里边加些佐料,比如辣椒、生姜、大料等,当然加这些只为提味,不可放多,放多了会喧宾夺主,也就失去的韭菜花的本来味道。但有一点,老家做韭菜花时从来不放油,不放鸭梨、苹果等任何的水果,省钱又去油腻。每当我妈做制韭菜花时,奶奶总是在一边叹气说,先前做韭菜花都是用石碾子轧的,现在队里就分给这么一丁点儿,还不够洇碾盘的呢!

  新做韭成的菜花,大约过上一周时间就可以食用了。无论是吃贴饼子、蒸窝头等家常饭,还是改善生活吃烙大饼、擀面汤,夹上些许的韭菜花,都会叫人感觉脆嫩鲜美,咸淡适口,韭香四溢,大饱口福,为农家餐桌上不可多得的一道美味。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与朋友相约到火锅城涮羊肉,或者吃早点时要一碗豆腐脑儿或者老豆腐,韭菜花都是不可多得、而且不可替代的调料。

  想我家乡地处华北平原腹地,纬度高,无霜期短,只有夏秋才能有韭菜。家乡父老秋天做下韭菜花,密封保存起来,长久保鲜,一年四季都可食用。

  长大念了几本书,知道了《诗经.豳风七月》有“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杜甫有诗“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黄庭坚有诗“韭菜照春盘,菰白媚秋菜”;王千秋有词“韭黄犹短,玉指呵寒剪”等等。我妈在秋天制作韭菜花时的情景,我爹在十冬腊月从天津带回黄芽韭过年的情景也就常常浮现在脑海里。深深体会到我国食韭之风历史悠久,并千古传承。我对家乡韭菜、特别是韭菜花的喜爱之情也就更加深厚。

  后来到城里工作,经常从超市买回一瓶韭菜花放在冰箱里。一瓶吃完再买新的,当然,有时买上一瓶一年也吃不上一次,但从来没有间断过。也许是超市的韭菜花掺进了太多韭菜或者白菜的绿叶,也许是研磨得过于精细,也许是颜色泛黄并不好看,总之是每每入口,无论从滋味、色泽、还是口感都不是家乡韭菜花的那种滋味。就常常感叹人心不古,此花非彼花了。

  我在廊坊市水利局工作时,有一位老司机师傅叫刘自贵,他驾个车走南闯北,见多识广。说起韭菜花时,他却别有一番理论:别说现在的韭菜花里掺了菜叶子,就是现在的韭菜还有一点过去的韭菜味吗?黄瓜和南瓜嫁接变成南瓜味,韭菜中在温室大棚不见阳光,不经风吹雨打,能有什么正道的滋味。将来有机会拉你到山沟里去转转,自己采些野韭菜花回来尝尝,那叫一个“蹿”。

  我调省里工作后,经常出入我省西部太行山和北部燕山山区,但由于工作忙,行程安排总是来去匆匆,也就没有把野韭菜花的事放在心上。今年秋天我们在保定的易县安排了一个会议,在西凌园区的满族村外边,见不少身着民族服装的满族姑娘围在一个大碾盘旁,在用碾子轧着什么,走近看看,她们正在排队碾轧自家的韭菜花,说是从刚刚山上采下的。看那一筐筐排列在石碾旁的韭菜花,白中透着绿色,碾盘上的半成品碧青湛绿,散发着野性的香辣气息,与我小时候的感觉真地是一模一样。

  虽然家乡有“男不吃韭,女不吃耦”和“韭是穿肠散”的旧说,意思是男人属阳,而韭为大阳,阳阳相克,男人吃了夏天的六月韭可能会受用不了,会腹泻闹肚子。但家乡人还是认为,常吃韭菜能生津开胃,增强食欲,补肾壮阳,强肢健体。再加上韭菜花那独特而诱人的韭香辣味,家乡人也就年年制作韭菜花,乐此不疲;餐餐食用韭菜花,食而不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