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高斯计探头:上海阿婆教我的特殊饮茶方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7:47:55
上海阿婆教我的特殊饮茶方法(2009-10-15 23:32:02)  

    喝茶是中国人生活中最耐人寻味的嗜好。

    据说在海外旅游,到处找地方煮热水泡茶的,一定是中国游客,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要喝茶,白天喝晚上喝,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日复一日,就是喝不够。

    茶文化,带上了神秘的东方色彩,也给人留下了享之不尽的乐趣。

    商榻阿婆茶,当有识之士提出把这个流传了700年的茶文化习俗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起来时,商榻这块藏于深闺的处女地才掀起神秘的面纱,带着自己特有的娇艳走向了世界。

 

 很早以前,中国就把茶树种子传到了世界各国,

茶成为世界上饮用人数最多的饮料,深受人们喜爱。

 

    几抹青青绿茶,越古越好的茶具,壁灶上烧来的开水,水越清洁自然越好,自然的山水,自然的茶,泡出满屋子的清纯、香郁。

    喝茶时,先在桌上放上几碟腌菜、酱瓜、酥豆之类的小吃,作为佐茶菜;街坊的老太太相约从四面八方而来,宾主相互招呼,依次就座。然后大家围着八仙桌,嗑嗑瓜子,喝喝茶,一边做针线,一边聊家常,其乐也融融!

    当然,大家会轮流作东,以表示亲密无隙的姐妹情、街坊谊。

 

农闲时,阿婆们喜欢聚在一起品茶,拉拉家常

 

    阿婆茶在商榻源远流长,流传着很多动人的传说。

    很早以前,淀山湖中有个山,山上有个叫阿蒲的人种植了许多茶树,这个阿蒲为人诚实,心肠好。路经商榻地区时,经常把一些茶叶送给穷苦的乡亲。后来,几经沧桑,淀山湖中的山变成了碧绿的湖水,阿蒲这个人也不知去向。但是吃茶这个习俗在商榻地区传下了,人们为了纪念阿蒲,又把吃茶称为“阿蒲茶”,后来,又演变为“阿婆茶”。

    还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年间,有一天,乾隆皇帝来到商榻时,口干舌燥,精疲力竭,这时,正好看见一些老妈妈坐在一起喝茶,他便上前讨茶喝,因为实在口干得厉害,把“阿婆,喝口茶好吗”,匆忙说成“阿婆,茶”。后来,人们才知道是乾隆皇帝来讨茶,金口玉言,就把阿婆茶的称谓传了下来。

 

 “炖茶”是一种很特色的吃茶方式

 

    商榻人吃“阿婆茶”,吃茶的方式也非常具有传统特色——“炖茶”。

    即用陶罐瓦罐盛水,木柴燃煮,禁忌和金属物品接触,这样可以保证茶的色、香、味俱佳。炖茶均用密封性能好的盖碗。并注意掌握沏茶的时间和水量,首次沏茶,一般只能用少量的开水沏泡。然后迅速将盖子盖上,隔五分钟,再冲入大剂量的开水。

 

    商榻人不讲“喝茶”,而习惯上称之为“吃茶”。

    喝茶习惯也不一般,这种茶每天分“三碗”:上午七八点钟“一碗”,下午二三点钟“一碗”;晚上七八点钟又“一碗”。喝茶人数一般为三五个人,也有一个人“独喝茶”的。喝茶时主人要在桌上盛放几碟腌菜,酱瓜,萝卜干之类,以供喝茶者品尝。

 

吃阿婆茶时,总是会配上几盘点心,以供喝茶时品尝

 

    春天,为了迎接新的一年,人们开始喝“春茶”。茶客们从新年初一开始喝起,一天喝一家,一直喝到这个村子的最后一家,才开始收场,这是一年四季中吃茶最“闹猛”的时期。

    逢上家里嫁女娶媳妇,有“喜茶”,喝茶前,左邻右舍的总要先入新房“道喜”,向新婚夫妇说上几句吉祥如意的话,然后,新娘在婆婆的引领下,为每位来宾敬茶。

    赶上生了贵子,还会有“监生茶”,小孩满月的“剃头茶”,成人节的“寿头茶”,兄弟成家的分家的的“分家茶”,乔迁新居的“进屋茶”,高龄老人做寿的“做寿茶”,子女考上大学的“状元茶”,更有调节处理纠纷的“吃讲茶”。方式繁多,真是茶不醉人,人自醉。

 

和阿婆们一起喝茶  是一种乡村乐趣

 

    近几年来,这里青年人开始盛行起一种较为新鲜的喝茶方式,叫卡拉OK茶座,不仅人数多,而且气氛热烈,给人们劳动之余一种愉快的享受。

    时下,吃“阿婆茶”的茶点也比以前丰富起来,茶桌上多了西瓜子,花生,奶糖,话梅等,“阿婆茶”也更当做了送人的必备礼品之一。

 

                    

                         现代的阿婆茶,不仅讲究传统韵味,还含有现代艺术哪

                  

    商榻“阿婆茶”代表了一种上海独特的传统文化精神。

    尤其在当代社会,物质文明越发展,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就越退化,从心灵“内省”的角度看,已经流传了700年的“阿婆茶”正成为静心品味人情人生的方法。

    来商榻,不妨和上海阿婆们一起饮杯阿婆茶,品尝上海特色茶点,聆听轻轻侬语,感受难忘的水乡韵味。

 _贾云峰_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