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 调用函数:把智慧融入到生命的每一个环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4:50:57
2011-07-02 20:56:45|  分类:国学经典 |字号 订阅

谈起孔子,大多数文人都会把他誉为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甚至称之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显然是因为他“德侔天地,道贯古今,删述六经,垂宪万世”的文化圣人。
与庄子比较起来,就一般人的理解而言,孔子的人生及其道德主张具有明显的“入世”成分,就生存智慧相提并论,似乎略逊色于庄子。其实,只要通过《论语》、《孟子》、《史记·孔子世家》和《左传》以及有关孔子传记、传说来看,孔子的生存智慧也是相当高明的。
孔子幼年时极为聪明好学,20岁的时候,学识就已经非常渊博,被当时人称赞为“博学好礼”,并且为人处世相当灵活。从形象特征来看,鲜为人知的是孔子继承了父亲叔梁纥(he)的英勇,身高9尺6寸,按现在标准测量,应该有197厘米以上。他体格健壮、臂力过人,远非后世某些人认为的文弱书生的形象。据民间传说,孔子酒量超凡,但从来不会轻易喝醉,尽管如此,孔子从不以武勇和酒量来傲视于他人。
在孔子所处的时代,士族家庭多学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以此作为谋取仕途的“技能资本”,也就是所谓的“儒业”,而在孔子的眼中,只有小儒才停留于把知识和技能作为进身贵族,谋得职业,获取俸禄的“敲门砖”,真正的君子儒是从所习的六艺中,探讨人生的意义,追溯文化的源流演变,深悟其中要义,掌握是非得失之判。因此,孔子的“志于学”乃是一种超越时代、会通古今之学,在以后的人生历程中,尽管命运多舛,但他却能够把智慧融入到生命的每一个环节!
孔子20左右初入仕途,担任的官职相当卑微,先后从事的“职务”是“委吏”、“乘田”,也就相当于仓库保管员和牛羊放牧的监督员,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如此低微的职业,孔子仍然能够兢兢业业地去做,并且得到世人的绝对认可。
孔子因为志存高远,并且精通礼仪、礼节,使他在20多岁时就能够问政于当时赫赫有名的郯(tan)子,之后又有机会拜会异国国君。
孔子年过30,殆即退出仕途,在家授徒设教,也就开始了工程浩大的教育生涯。当时,许多家境贫寒之人求学孔门,仅仅用一束腌制的干肉都可以充当一年的学费。就是在长达20年的“传道、授业、解惑”中,孔子的智慧得到了极大的发挥,他“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人生充满着睿智。
直到50而知天命,孔子再入仕途,其人生态度由超脱转为积极,相继为鲁国、卫国、宋国乃至楚国辅助朝廷,政绩相当突出。即使晚年的周游列国,仍不改其志,乐在其中。
纵观孔子的人生智慧,大致有五:
一是合理定位自己,安贫乐道。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贵,只求维护道,这并不符合历史事实。孔子也曾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二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以好学著称,对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多才多艺,知识渊博,
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几乎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但孔子自己不这样认为,孔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学无常师,谁有知识,谁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他就拜谁为师,因此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三是直道而行,但求心灵的奢侈。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张直道而行,他曾说:“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史记》载孔子三十多岁时曾问礼于老子,临别时老子赠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这是老子对孔子善意的提醒,也指出了孔子的一些毛病,就是看问题太深刻,讲话太尖锐,伤害了一些有地位的人,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危险。怀着与人为善的理念,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等等,都是他的做人准则,其目的也就是在心灵上得到最大的满足!
四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孔子62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任用,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灰心,仍然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五是多思多量,文行忠信。“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孔子从15有志于学开始,从来没有放松过自己,学与思并用,随时付之于行,因此,他的言行举止都体现出少有的君子风范。',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