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rac delta function:传统旗袍手艺濒临失传 老师傅说:太遭罪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3:20:15

旗袍本是以前旗人的服饰,独独在上海滩发扬光大,从上世纪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是近代中国女装最美丽的时代,而三十年代又可谓这一段时间的顶峰,“中国时装”的概念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全世界家喻户晓、并被称为“Chinese dress”的旗袍(海派旗袍)实际上是北方服饰文化和南方地域特色的“中和”,这种加入了西式服饰裁剪和修身效果的海派旗袍,有种被更广泛女性接受的特别美感,“旗袍穿起来最显身材”。

上海的旗袍定制店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到如今从未消失过。从张爱玲偏爱的猩红配翠绿到张曼玉的《花样年华》,定制的旗袍让每个女人为之心驰神往。当年张爱玲在所有人穿灰蓝工装的作协会议上穿着旗袍赴会,上演了一出绝妙的“成衣秀”,她也一定去过当年的翰艺,或者是长乐路上徜徉。

独树一帜

他们一直坚持纯手工制作

褚宏生回忆,老上海的裁缝店竞争激烈,各家都在细节上做文章。单一种“抢针刺绣”技法,就分出正抢、反抢、叠抢三种针法。缠好一枚精美的盘扣,往往得花上熟练裁缝三个小时。时令、年龄不同,旗袍上搭配的盘扣不同,春节配“如意扣”“凤凰扣”,老太太做生日配“寿字扣”,年轻女子喜欢简单柔美的“兰花扣”“盘香扣”。讲究的客人,会要求随着月份变化而更改旗袍上盘扣的花型,一年12变。比如宋美龄,往往一种料子的旗袍,就要做12件,每件的盘扣都不同。就连如今看似朴素的裙摆滚边,在传统的技法里也要滚上三四道,要讲究里外“一马莲叶宽”,手工细缝,一分五一针,针脚宽度绝对要一样,一道工序花上一天工夫是常事,极尽繁复。

褚宏生告诉记者:“那时没有机器,全靠手工做。一件普通的旗袍最快也要做上一个星期。”到了上世纪70年代,旗袍开始使用拉链,省去了手工做扣子的时间,制作时间大大加快。再后来,许多店铺开始用缝纫机给客人做旗袍,速度与以前更不能相比了。但是,褚宏生却要求自己的徒弟们坚持手工制作。“机器踩出来的衣服硬梆梆的,体现不出女性柔美的气质”,老裁缝拿一件旗袍比划着,“人手才能缝出圆润的感觉。”

“工艺上的复杂显示了当时老上海对旗袍的讲究,女人们对服装的品位和那个时候手艺人的高超技艺。”朱进友这样说。

大师眼中

哪种女人穿旗袍最好看

褚宏生对旗袍最有发言权,问他心目中什么样的女人穿旗袍最好看,他想了想,“身高在1米6到1米65之间,上半身一定不能比下半身短,最重要的是三围一定要很清楚,千万别太瘦,旗袍是体现女性曲线和丰腴的,不是以瘦为美的东西……还有……做旗袍和穿旗袍格外注重3个点:胸、腰,以及行内称为‘浪腰’的后腰最细处。提高腰线,可以掩饰女人最恨的小肚子,降低一些,则能把那些天生很‘S’的女人勾勒得更为玲珑。料子薄,臀围要略紧一紧,厚重的织锦缎,要略微留些空隙。”媒体曾这样评论:要知道自己的身材真正好不好,穿旗袍就是终极考试。一种说法是,上海人讲女孩生得美,叫做“卖相好”,而看一个女人“卖相”好不好,就要看她穿上旗袍的样子。

“要紧的是人。”张爱玲如是说。“要紧的还是你真正喜欢不喜欢旗袍,喜欢不喜欢这种手工编制的另一层皮肤。”褚宏生如是说。

后代改行

“太遭罪,娃娃还是做别的吧”

现在,褚宏生已不再准备收徒,关门徒弟朱进友也说不让自己的子女再从事这个行当,“太辛苦,太遭罪,娃娃们还是做别的吧。”老上海最后的传统旗袍大师,正面临手艺“失传”的危险。我们赶在上海世博会闭幕前的一段时间去探访褚宏生和最后的老上海传统旗袍技法,就是想通过这些残留的民艺物事,始终提醒我们的过去和现在:生活在其中,美学在其上。

而对于93岁的褚宏生来说,“旗袍大师”的称呼他并不接受,“我就是个做旗袍的,现在连旗袍都做不了了,就只能帮别人量身,我不辛苦,不忐忑,不亏欠我的这77年,这就是我最好的人生状态……”现在,褚老爷子的太太和儿子都已经过世,孙子在做驾驶员,三个孙女有的做教师,有的是公司职员……重孙女又刚刚考上南京大学,这是一个委婉柔和的家庭,自然而然地成为上海这座城市的一部分,他们都没有选择褚宏生引以为傲的旗袍定制行业,据说是“都没有兴趣劳心劳肺地钻研这门太过细致的手艺活”——没人再愿意追问那些过往的生老病死,疼痛艰辛——幸好,褚宏生和他的旗袍手艺都还在。

显然,如此简单自然的生活状态已经渐渐远离我们的当下:为生活而耕作,为美感而鞠躬、抬头,并不压抑物质需要,也不贪婪的行为,恰是生活之“中和”,而此中产生的,必定会承袭天然的优良味道,我们寻找这种味道,也明白其困顿的处境。“匠人”,褚宏生说自己就是做了一辈子旗袍的“匠人”,其生活也许并不具备与器物(旗袍)相称的美感,他们以毕生心力沿袭传统工艺,却已寻不回传统中自给自足的平心静气。也许,这就是我们时代造成的尴尬。匠艺的复兴,才是这个温和年代之本。

 

传统海派旗袍的26个细节

褚宏生利索地把皮尺从自己脖子上拽下来,在顾客脖子上轻轻一揽,接口处,伸入食指留出些许空隙,又稍稍往外一滑。别小看这一揽一滑,即便略有差错,旗袍硬硬的高领也会让人“受罪”——现在,褚宏生的职责就是专门为客人“量身”,这看似简单的一量,却是旗袍制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也是褚宏生一辈子练就的手艺。

采访的间隙,一位新加坡太太正好抱着10多件旗袍进来要改,翰艺旗袍店的特点就是根据客人身材的变化可以随时对旗袍进行手工修改。旗袍最讲究“可身”,多一分则肥,少一分则窄。做一件旗袍,需要量衣长、袖长、前腰部、后腰部等26个尺寸,这是传统海派旗袍的正统做法。褚宏生眼不花、手不抖,皮尺在客人身上上下翻飞,不一会儿,整套数据一应俱全,他眯起眼睛,脑海里已勾画出成衣的模样。

有一次巩俐特意安排自己的助理过来找褚宏生做旗袍,可她又不能亲自来,助理抱歉,只拿出一张巩俐穿旗袍的照片,他要褚师傅光靠目测给巩俐做衣服!在获取了相关资料数据以后,再结合巩俐本人的气质和材料偏好,褚宏生硬是做出了一件让巩俐感到非常合身的海派旗袍!

如今,每天早上10点半到晚上7点,褚宏生都会在店里,从没有礼拜天的概念。一件普通的旗袍手工制作需要半个月,带绣花的则至少需要3个月,翰艺旗袍店上次接了个单子,要做一件龙袍,由于绣花的部分实在太多,又要按照传统方式手工绣制,整整花了师傅们两年多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