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配滤波器的相位:情钟大禹山(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0:14:18

2007-11-01 09:58:17|  分类: 直抒心声 |字号 订阅

         有朋友问,大禹山因何得名?说实话,还真说不明白。不过可以引出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个大学的教授---名和姓就不便提及了,成立一个叫什么“《山海经》研究会”,有一个说法就是:大禹出生在我们集安。前几年这个教授经常来这儿讲学,到处发论文资料,在宾馆前挂出横幅宣传。论文还很多,左引旁证,论据凿然.

         我第一次看到这些资料觉得好笑,研讨会也没去听。认为是一些人编造故事,故意提高和炒作我们市的知名度,用以促进旅游事业。可是当我认真看了这些论文,也有些半信半疑了。大体论据是:

         大禹的祖父叫颛顼(音:专须),10岁来到东北,辅佐少昊,娶阿甸之女生伯鲧,号若阳。若阳娶有莘氏女修己,生大禹于大禹山,山因人而得名。

        《史记·夏本记》记载,鲧与修己“祈于高禖”而生禹,故又名高密。大禹娶涂山氏之女曰女娲,生启;《太康地纪》记载:“涂山氏合婚于台桑之野”,这说明:涂山氏为有邰氏家族成员;其地正是今集安市财源镇甲乙川之涂山,在台上镇之南。

         又,《满洲古迹遗闻》记载,古城门上有“禹山古都”古匾,说明山是古名,城是古城,由此可见,禹山的地名语言是一个历史活化石。东北文物考古证明,早期夏文化在东北确有遗迹;大禹治水来到东北。可以断定禹山与大禹有着必然的联系。

         大禹山南山腰发现了夏母的象形文字碑。文字史证明,夏初使用的象形文字,碑的象形字破译又是夏母,象形字证明是夏代,文字本身又是夏母,这块碑确认为夏母碑是毫无疑问的。大禹山前出土了新石器晚期、青铜器早期的文物(见集安文物志),证明是夏代初期文物,与夏母碑证明时代一致。说明夏代夏母族在禹山一带。夏母碑与石器文物都在禹山下,这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历史的、整体的、有机的组合。这就可以得出禹山名的来历,是大禹出生之地。

         《山海经·大荒北经》记载有“北齐之国,姜姓”。大荒北经的地理在北方;“北齐之国”就是东北的长白山区,北齐国王叫“阿莘”(参)王,就是有莘(参)氏家族,姜姓就是神农炎帝之后。据夏禹的后人写的《吴越春秋》记载:“有莘(参)氏女修已得薏苡而吞之生禹”。大禹的母亲是有莘(参)氏女,就是北齐之国,姜姓。在集安,有新开河古人参产地,农耕打制的石器文物可以证明,距大禹山约40公里。夏母碑与有莘(参)氏家族之女互相印证。大禹的母亲生活在集安是有根据的。

         当然,我不懂考古。这一说法是假说还是结论,也无从得知。是否得到主流专家的认可和学术界的肯定,那就更不得而知了。不过我想,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被确认和肯定,否则,我们这儿就热闹得象开锅了。

        有一点是肯定的,大禹是不是出生在这里,并不影响大禹山在我们心目中的位置,因为它是家乡的山。无论冠以什么概念,它都仍然那么壮观、美丽,神秘异常。就象各位博友也爱自己家乡的山和水一样,那种乡土情结,时时萦绕着你的思绪、你的梦境。
                                       大禹峰高刺破天,山名出处有人传。
                                       开坛著述无邪谬,掩卷凝思是怪谈。
                                       不为新说添好景,总留旧梦绕心田。
                                       茶余乘兴攀高古,何必家乡出圣贤。

转发至微博 0人  |  分享到:          阅读(46)| 评论(0)| 引用 (0) |举报    王翰尊书法欣赏  情钟大禹山(3)

相关文章

最近读者

登录后,您可以在此留下足迹。 懿枚 淮水之客 xl1w2l3x 豆腐花 糊涂的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