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金装备雷电gif:大唐崛起奥秘:贞观之治有怎样的社会基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5 23:31:11
大唐崛起奥秘:贞观之治有怎样的社会基础

2012-01-28 10:21:48

归档在 历史是个商学院 | 浏览 579 次 | 评论 0 条

大唐崛起:在青年一代中重建忠诚
【唐初的发展就是得益于在社会上,首先是在精英阶层、青年一代中间重建忠诚。这就像在激烈残酷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的每一次调整,或每一次重挫后的崛起和振兴,都需要向员工主体作一次重新承诺,不仅仅承诺工资、期权,更重要的是要有在整个管理过程中都将一以贯之,绝不退让的基本价值。】

每当说起唐诗,后世评论家总要称赞那时的人们洋溢着一种“少年精神”,却总是不好意思说当时社会标榜忠义、崇尚功名,似乎那些都属于落后的东西,现在不宜再提倡了。但假使社会上没有一种鄙视萎缩、崇尚作为的强大风气,作为后人的我们又哪里会读到“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文学?
士大夫从魏晋时代就向往着干大事业,其实从陶渊明的文学里就读得出来。这样的向往,与醉酒行歌、白眼看人的举止一样,也都属于对失败政治的必然反映。于是后人读到三国时代王粲的“身服干戈事,岂得念所私”;曹植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晋代阮籍的“临难不顾生,身死魂飞扬”;以及鲍照的“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云云。
只不过“明主”没有出现,乱世倒是一朝接着一朝。到隋朝,就连红拂女的传说都表现出民间对没志气、没前途的人的瞧不起——尽管他们在权力圈子里的地位可以相当显赫。英雄情怀在民间蔓延,如山间雨来,正将引发洪水;大河潮平,正将冲开堤坝;社会的期待,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就看有没有一种取而代之的领导力去为它打开闸门。
贞观之治为社会提供了这样一个重建价值的机会:它使得那些抱有大事业向往的人们(其中还有居住在中原的外族人)得到了施展抱负的机会。所以那时的长安城,不仅代表着世界顶级的生产力,而且也聚集着世界上相当多的人才和智慧;也唯有如此,它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世界帝国的中心。
因而可以说,唐诗中的“少年精神”并不完全是一种自发的社会现象;它也包括领导力上的回应和迎合。倘若没有精神与体制的结合,没有一种政治的渠道,世界历史上又哪里会有大唐帝国?什么“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什么“但令一顾重,不吝百身轻”;什么“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什么“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这些后世人连想都想不到的“傻话”、“疯话”,倘若不是因为政治风气使然,又怎么会从平常人口中道出?

唐初的发展就是得益于在社会上,首先是在精英阶层、青年一代中间重建忠诚。这就像在激烈残酷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的每一次调整,或每一次重挫后的崛起和振兴,都需要向员工主体作一次重新承诺,不仅仅承诺工资、期权,更重要的是要有在整个管理过程中都将一以贯之,绝不退让的基本价值。
1998 年,作为当时全美第三大雇主的联合包裹服务公司(UPS)在罢工风潮刚刚平息后,公司董事会主席、CEO就立即发布内部讲话,承诺要在公司与员工之间重建“忠诚契约”,其要点就是公司创办人“立功者不下岗”的承诺。
每一场艰苦卓绝的奋斗,每一个旭日东升般的开始,在它的背后,都有着一个鼓励青年、崇尚实干、奖励忠诚、标榜英雄的管理故事。人类组织起来创造历史的每一次努力,其实都是一个打造青年英雄团队的过程。
初唐的中国就是这样一个故事:它的建立和兴起,不管后世史家说是靠着这个集团或者那个集团,不管是哪个集团,他们不能仅仅是一个血缘和地域的贵族阶层;他们的代表是,一定是一群上马能征战、下马能歌饮,每一天都洋溢着灿烂笑容的青年武士。
后人都为唐诗里被称为“边塞诗”的马背诗歌或武士文学所感染。有学者计算过,《全唐诗》中边塞诗就占去两千首以上,而军事、军旅题材的更难以计数。 有的写军营生活,如“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有的写惨烈牺牲,如“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有的写军人斗志,如“男儿须展平生志,为国输忠合天地”;有的还包含政策建议,如杜甫的“西蜀地形天下险,安危须仗出群材”;薛涛的“诸将莫贪羌族马,最高层处见边头”,等等。


大文豪张说五十多岁上还受中央政府派遣处理边务。第一年解决与契丹的纠纷;第二年率20 从骑,出使西域各部,平息事端;第三年讨伐反叛,招抚党项;第四年再讨叛军余孽;数年后,以时无强敌为由奏请裁军20 万,达统管军力的三分之一。如此业绩,后世官场上的那些酥骨头又怎能相比?他的一首名作就是记录的这段生活:
去年六月西河西,今年六月北河北。沙场碛路何为尔,重气轻生知许国。人生在世能几时?壮年征战发入丝。会待安边报明主,作颂封山也未迟。(张说《巡边在河北作》)
一些文化人为了证明自己的忠诚,竟狂热到希望参军作战,甚至不惜牺牲生命。是否有点帝国主义的味道?是否有点冒傻气?这个问题,现代人、未来人尽可争论下去。(一些左派青年还会愤愤然地说:“他们有谁代表人民啊!”一些自由派人士也会不屑地说:“真是连一点儿自我意识也没有啊!”)但作为一个组织,如果缺少了忠诚,必然就无法有效运转。就像一部机器,不论如何的精致或如何强大,缺少了动力,剩下的就只能是惯性。


当不少美国人仍期待为一家大企业长期供职,直至退休的时候,德鲁克却预言,未来的企业组织不再会是这样,它将分化为一部分中坚分子和数量众多、可随时调整的一般员工。
时至今日,从美国到中国,企业都为了控制成本,已让临时工占到员工结构的很大比例。如何调动企业中坚分子的积极性和“少年精神”,将成为后现代组织管理的一个重大考验。德鲁克说:“组织不是一种工具,它可以是价值观的体现,或者是经营风格的标志”;“组织最主要的是社会性的、人文的,因此,其目的必须是让人们扬长避短,发挥优势”。这些话,似乎也暗示着企业部分员工团队的精英化。
从事组织和领导力研究的美国心理学家米哈雷·齐克岑米哈伊(Mihaly Scikszentmihalyi)在他的著作里曾满怀景仰引用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前CEO 诺曼·奥古斯丁( Norman Augustine)的一段话:
我永远都要争取成功。我对成功的定义就是把一种对世界的贡献……以及从事这种工作的一种幸福感结合起来。你必须从自己正在从事的工作里获得愉快。如果不能,你的感觉就不会好。第二呢,你还得有一种贡献感,那就是自己从事的工作也是一种贡献,一种值得付出努力的东西……如果没有幸福感也没有贡献感,那很可能你的工作就没什么意义了。
但请别忘记,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是干什么的?它是全球首屈一指的军火公司,为美国的每一场战争提供最精密的伤人武器。奥古斯丁本人则仕而优则商,之前出任过美国陆军部的副部长。这样的CEO也可以说是现代版的美国勇士。读到此,谁又能说中国、中国企业就可以不再培养自己的少年精神?
开创一个成功的事业,必须要有一个成功的组织。而经营一个成功的组织,就必须首先为它注入一种伟大的精神。这种精神,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精髓。

 ———————————————————————————————————
     本文原载拙著《历史是个商学院》第七章“人的管理:青年”(全书第60篇)。
本书官方主页:http://hmba.info/
当当网六五折促销中: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2591814



0 您可能也喜欢: 从人性高度坚定实施政改,在物质崛起基础上补上社会、政治课 中国崛起奥秘之管见 社会发展的奥秘何在(一) 社会发展的奥秘何在(二) 《解读南亚硅谷崛起的奥秘》 (透视印度三)上一篇 << 《孙子兵法》为什么不用到纽约时…      下一篇 >> 唐玄宗身边的“奸臣”是怎样造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