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饭店转让:一个回应加一个道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6 05:37:59

一个回应加一个道歉

(2012-01-28 23:53:15) 转载标签:

方舟子

三重门

知识面

拉丁语

莎士比亚全集

杂谈

我的回应

 

张放

 

 

    有人告诉我《三重门》作者的博客里说到了我,我于是去看了一下。

   

    既然说到我,那我就在此做个应答。算是某种解释。简单地想了一下,写出下面的字句:

 

 

    你的文章用“团伙”一词开篇,然后再冠以“发泄私愤”“有罪推论”到“丧心病狂”,这就已经不再是学术讨论,而是在将这场辩论,升级为文革语言,有使之成为语言战争的风险,并最终会在粉丝中发酵。客观上会使得一些粉丝,像过狂欢节一样,向对方投掷语言暴力炸弹。这只能将所有焦点模糊掉,会使这场有意义的辩论,变而为一次娱乐总动员。

 

    说自己十三年前就挖好了一个坑,这应该是你的某种戏言。

 

    其实,方舟子质疑你到底是不是1999年出版的那本书、《书店》及其它作品的真实作者,我到目前为止,看不出来有什么不对。我从最开始,也只是因为看到方舟子质疑,才从网络上找到《三重门》来翻阅。

 

    坦率地说,不读不知道,一读还真吓了我一大跳。我从事出版二十几年,也算看过了无数所谓名家的书稿,以及一些还不是很有名的作者们的书稿。所以,看到百页之后,当发现这是一本文字功底十分老道,行文风格让人不由想起钱钟书的《围城》的书时,也很希望知道此书的真正作者是谁。而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这百多页里,知识面涵盖之宽广:社会知识面、中国古典文学知识面、中国古诗经翻译到外国的真实情况、中国国学知识面、莎士比亚全集、西方哲学知识面、西方美学知识面、1998年之前的中国美学界知识面、英语知识面、英语诗歌知识面、中国朦胧诗知识面等等都有深浅程度不一的涉及。此外,在你的另部作品里,还秀了拉丁语知识面。

 

    试想,假如身边就有一个16岁甚至15岁半的孩子,一下子能将如此宽的知识范围内的东西都拿来为自己所使用,创作第一部小说,我承认,这肯定就是个奇迹。作者那无疑就是天才。

 

    最让我感到有兴趣的,并不是方舟子所写的那些,而是这本书里的英语部分。

 

    2010年6月,你接受境外媒体采访时的英语水准,给我留下很深印象。所以,当我一行行一页页地看着《三重门》里英语不断出现时,我凭二十多年的英语专家级水准的经验(不好意思,在此秀一下,没有故意炫耀的意思:我自己曾编撰了四部英英英汉大词典,翻译了一些文学作品),就知道,你的英语口语水准应该处于初级阶段(可以看我一小时前挂到微博里的你接受采访时的视频),而且我曾教英语近十年时间,所以也就对你的英语单词量包括对拉丁语等方面的掌握,有个基本判断。

 

    能做到这一点,很简单。就如同听一个钢琴演奏者弹琴,行家一听就基本上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因此,当看到《三重门》里越来多的英语方面的知识,被随心所欲地使用来使用去时,我知道,对这本书的作者应该进行质疑:至少我到现在为止认为,你不应该是此书的惟一作者。应该有很强大的外力的帮助,这其中也当然包括加工润色。其实,一本书有加工有润色,这是太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但我想,你之所以不能这么说,可能问题是出在了你之前把话说得太满的方面,才使得此事不太好有台阶下了。

 

    其实,有谁会真在意你说的什么几千万的事情呢?那不就是一说吗?

 

    实际上,我的困惑还不仅仅止于此。你想想,你17岁就出版了它,根据1999年出版一本书的通常周期来算,写成此书时,你的年龄应该是在16岁。那么,再大胆推测一下,从构思到下笔到修改(至少修改一次吧!我不明白你为什么要秀一下你从来不改的本领。天下哪有不修改稿子的事情呢?),时间恐怕还要再往前推。正是因为这么计算,从这里开始,我就更支持方舟子对《三重门》等作品的作者的真实身份的质疑了。

 

    想一下:一年365年,去掉睡觉吃饭拉屎等必须的时间,打个80折吧,就是说,此书从开始酝酿到下笔写,那时你才15岁半。问题也就出在了这里。一个15岁半的青少年,是如何获取了如此广博的社会知识、中国古典文学知识、中国古诗经翻译到外国的真实情况、中国国学知识、莎士比亚全集(部分)、西方哲学知识、西方美学知识、1998年之前的中国美学界知识、英语知识、英语诗歌知识、中国朦胧诗知识,以及拉丁语知识呢?

 

    于是,我发了微博,并开始客观上加入了方舟子质疑的一边,用你的话说,就是“团伙”。

 

    实际上,如果粉丝对我不是谩骂与羞辱的话,我也不会太介意。但事情就这么一点一点地杠上了。我还真就想对此事研究一下。结果我发现:《三重门》作者对社会知识、中国古典文学知识、中国国学知识、莎士比亚全集(部分)、西方哲学知识、西方美学知识、英语知识、英语诗歌知识、中国朦胧诗知识,以及拉丁语知识的运用,并不像一些粉丝所说的那样,如高一生只是泛泛地了解并秀了一下,说不出太多的所以然来。

 

    其实《三重门》作者对上述知识的使用上,用“信手拈来”,“随心所欲”来形容更为恰当。也就是说,作者绝对不是表层意义上地、像高一生那样地泛泛地了解上述知识面里的知识,并非为了秀而秀。正相反,作者的知识储备,显然还远不仅止于此。更大胆一点说,是有着更宽泛的阅读量的,像拿小水杯从一个大桶里舀水一样自如。也正如此,才会给人一种作者是成年人的判断。因此,我到此时为止,支持方舟子的质疑的逻辑是正确的。

 

    最后,给你道个歉:你所说的挖坑的地方,我的确理解不对,在这地方,我的分析出现了明显的错误。在此,给你表示诚挚的道歉。也希望你不要把这场讨论,理解为是团伙作案,更不是什么“发泄私愤”“有罪推论”到“丧心病狂”。其实,谁胜谁输,哪怕最后没有输赢,我仍然认为,这场大讨论很有必要。

 

张放

 

2012年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