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化煮沸锅:新一轮全球经济调整的原因与趋势分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5:52:19


  一、对当前全球经济调整形势的基本判断

  综合近期各国政府、国际机构和经济学家的观点,对今后的世界经济走势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一是当前世界经济下滑属于正常的周期性调整,尽管次贷危机尚未见底,但随着美国救市政策的实施,特别是各国货币、财政政策的协同调整,世界经济有望度过今明两年的调整期,自2009年底或者2010年初重拾升势;二是次贷危机将继续蔓延,金融危机将逐步扩散为全球性的经济衰退乃至萧条。由于流动性过剩和房地产部门是这场危机最重要的推动因素,而住房市场的调整周期相对漫长,次贷危机所导致的全球信贷紧缩短期内难以改变。因此,美国住房市场的衰退将可能持续到2010年,全球经济调整所需时间大致相仿;三是当前世界经济下滑与通货膨胀抬头并非一个短期现象,而是一种十分深刻和相对漫长的周期性调整,是全球化发展到新阶段的集中体现和必然要求,必然将引起全球经济资源的配置能力、配置方向、财富积累和分布能力的重新调整和变化。

  二、导致新一轮全球经济调整的主要原因

  综合各方观点来看,次贷危机和商品价格上涨只是引发当前全球经济调整的导火索和表象因素,导致调整的深层次原因来源于近20年来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素的变化,包括新技术扩散效应减弱、全球化红利递减、全球流动性过剩以及全球不平衡难以持续等。

  (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技术创新和扩散效应开始衰减。20世9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技术革命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势不可挡的科技创新狂潮,引领生产力和生产方式发生着深刻而重大的变革,使世界经济进入高增长和低通胀的“黄金”发展时期。但这股强劲的增长动力经过10多年在全球化和各行业中的渗透,开始步入“扩散效应”的衰退期,生产效率增速开始下降,对世界经济的拉动作用开始减弱。这一趋势在全球技术创新的“领头羊”美国表现尤为明显。

  (二)全球化进入新阶段,“红利效应”递减,挑战更严峻。近30年来,全球化将中国、印度、巴西等广大发展中国家卷入了国际分工的浪潮中,使人才、资本、资源在全世界范围内重新进行优化配置,创造出巨大的“全球化红利”,世界经济在新世纪以来出现“高增长、低通胀”的黄金期。但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入新阶段,市场国际化以及专业化的基本完成,“全球化红利”进入递减阶段。

  (三)世界经济不平衡问题出现逆转迹象。近年来的全球经济不平衡是指当前全球经济中美国的大量经常性项目逆差和中国、日本、俄罗斯和其他石油生产国的大量经常性项目顺差。有观点认为,近五年来世界不平衡问题出现极度恶化的趋势,但这种趋势不可能进一步持续。因为在以纸币本位的后布雷顿森林体系中,不平衡的扩大必将意味着以美元为主体货币的国际流动性过剩,而过剩的流动性必须寻找其载体和恰当的释放渠道,这决定了各种金融泡沫、房地产泡沫以及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就成为必然现象。世界经济必须通过不平衡两极各自的储蓄——消费结构的调整来逆向调整全球的不平衡。

  (四)次贷危机将引发国际金融体系和经济格局的大幅调整。次贷危机除了对当前美国和全球经济造成严重冲击外,也必将引发现有国际金融体系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大幅调整。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在过去10年间,世界金融业的高增长率主要由两部发动机驱使:廉价信贷和金融创新。次贷危机使金融创新遭受重创,随着美国对金融创新中所蕴含的风险进行重新评估、定价,也意味着美国金融体系的结构性调整;第二,次贷危机导致了全球银行业并购重组和重新洗牌,在此基础上,全球金融业将出现强化监管的趋势,有可能催生全球金融新格局;第三,次贷危机可能削弱美元和美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对全球经济格局带来影响,印度、巴西等新兴市场国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将加深;第四,次贷危机造成银行信用与市场信心崩溃,导致欧美各地信用环境的进一步紧缩,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会努力控制风险、留住资本,使资本市场上无钱可借,银行间的同业拆借业务几乎停滞。新一轮信贷紧缩已经开始而且会越演越烈,势必会加深全球经济调整的深度。

  三、全球经济调整的主要趋势及对策建议

  (一)贸易保护主义可能出现抬头趋势。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动荡,引起失业剧增、收入下降。与此同时,全球化进入新阶段,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开始走向国际市场,与发达国家跨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展开竞争,贸易摩擦和竞争将更加激烈。在此情况下,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有可能出现抬头迹象。对此,应保持良好心态,一方面积极促进国内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出口产品质量,优化出口市场结构,另一方面,以务实外交为指导思想,加强国际间的沟通与协调,努力打破区域贸易壁垒,营造一个良好的国际贸易环境,积极鼓励与支持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在此过程中,要警惕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三副面具:知识产权、碳排放和金融开放。

  (二)全球信贷环境进一步趋紧,资本流动方向发生变化。次贷危机造成的银行信用与市场信心崩溃短时间内难以恢复,全球信贷环境将进一步趋紧,新一轮信贷紧缩已开始而且有可能会越演越烈。今后几年,我国资本流入比以前可能有所减少,这可能会对我国经济带来一定负面影响。而且,如果全球信贷紧缩状况不断恶化,部分资金可能会从我国股市流出,影响股市稳定。在此情况下,建议暂缓人民币升值步伐,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使经济增长从依靠外需和要素投入增长拉动,转变到以内需扩大、技术创新、市场和管理创新的轨道上来。

  (三)国际贸易增长将出现萎缩势头。短期来看,世界经济下行,国际市场需求将随之降温。中长期来看,次贷危机的爆发,证明了美国以过度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将不能持续,对国际市场需求将随之下调。在此情况下,我国一方面应针对国际市场需求,积极调整出口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寻求出口市场的多元化,减轻美国需求变化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另一方面要大力启动内需,积极培育国内消费市场,减少经济增长对出口的依赖。

  (四)全球金融体系将展开新一轮调整。当前这场源于次贷危机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是全球经济在长期繁荣背后所掩盖的市场风险的集中爆发,这对我国金融业的发展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应积极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在对外开放金融业的同时,警惕中心国家的金融危机风波蔓延,保障金融市场稳定,探索新的金融市场信息披露制度,提高金融产品和金融市场的透明度,积极防范衍生品市场风险。同时,也可借此调整之机加大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

  (五)各国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新技术的开发利用方面的竞争将更加激烈。随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技术扩散效应的衰减,我国应在消化和吸收现有新科技技术上,立足自主创新,加强新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空间技术、海洋开发技术和航天技术等新兴技术群的研发和投入,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技术产业。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