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塑料脚套:双城人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0 09:47:34
雙城人文 / 王冠吾 

吾雙設治,約在前清咸豐道光年間,據吉林通志記載,奏案極多,以係仿古屯田制,計劃規模詳盡,井然有序,全國縣治中,無一可與並駕齊驅者。其設治籌備之初,有兩公所,一為東官所,一為西官所,俗稱東單城子,西單城子,雙城之命名相傳即由此也,縣城位于全縣中央地區,成完整正方形,闢有南北,東西兩大街,中心區為十字街,各寬均六十尺以上,縣城內分為四隅,曰東南隅,西南隅,東北隅,西北隅,各隅亦設有二道街及寬長巷道若干,街道筆直,設有東西南北四大城門,城門之宏壯,亦為全國縣城之僅見者。

縣城四圍,設有一百廿個旗屯,其第一部份,計四十單位,名曰陳營子又曰陳屯,指撥京旗民丁居住。第二部份八十單位,名曰新營子,又曰新屯,指撥漢軍旗民丁居住,其中有所謂窩堡者,多由旗屯浮丁居住,圍繞兩大旗屯之外,為圈荒地帶,多為一般民丁居住,但無如旗屯民丁有固定之產業也,陳營子京旗所住與新營子所住,各分為八旗,惟由東官所,又分為東官所南四旗,北四旗。西官所亦分為南四旗北四旗,而與陳營子有別,由各屯之分佈,設有縣道、屯道,由縣道至屯道,頭頭是道,犬牙交錯,按圖索驥,由一屯可通達其他乙百十九個屯,至為便捷。

所謂八旗,即正黃、廂黃、正紅、廂紅、正藍、廂藍、正白、廂白,而八旗旗屯每五個屯為一組織單位,例如正黃旗頭屯、正黃旗二屯、正黃旗三屯、正黃旗四屯、正黃旗五屯,餘均類稱之,每屯原撥民丁廿四戶,屯分三街,曰前街、腰街、後街,每街八戶,每戶住房基地寬二百尺長四百尺,以二百尺建住宅,二百尺作場園,但前街住宅場園,其間隔一街道,即場園在前,住宅居後,而腰街住宅區場園區均各僅二百尺,則在屯外兩邊,東有八百尺,為腰街東四戶場園,西有八百尺,為腰街西四戶場園,後街南北四百尺,則相連貫,因而住戶以後街為較便也。三街八戶中間,有一大街,直通三街,為屯中主街,而腰街前街左右四戶,每兩戶中間,亦均設有較小街,但後街無之,腰街左右四戶中間,各有官井乙口,另外住戶亦有自鑿私井者,但供水不取值,輿官井相同,每街東西四戶。在設治之初,均置牛具乙付,及車馬碾磨耕具齊全,以為四戶共用,每戶各配給土地卅響(土向),每響十畝,而此四戶之耕地,則均阡陌相連,俾耕種時使用牛具便利,每屯之邊,均有深壕,嗣有在壕內加建屯牆四門,以為防匪之用,壕外圍繞全屯,亦有寬闊大街,全屯為一完整之方形,乙百廿旗屯,均如是也。五屯之分布,成一梅花形,其中頭屯為廿八戶,以一戶之住宅區建一官學,頭屯居中,其西北曰二屯,西南曰三屯,東南曰四屯,東北曰五屯,各屯相距均在二、三里左右,其間大道之外,又在田中設有毛道(即小道),以能雞犬相聞,藉收守望相助之效,管理五個屯者,曰卡什達,管理一個屯者:曰屯達,凡事均能緊密聯繫,每五個屯與另五個屯之相距,均不出六、七里,近縣城者約五、六里,遠者約五、六十里,星羅棋布,無虞匪患,而窩堡圈荒住戶,雖無具體組織,但亦受一百廿旗屯一切影響,此為各旗屯設置之形勢也。

如前所述,當設治之初,已將各屯民丁住宅農具道路耕地,先子分別完成配給,始行經由各有關地方,指撥京旗民丁與漢軍旗民丁,前往居住,是此種屯田設縣之設置,確已作到寓兵於農,兵農合一之效,以係勻田而耕,無極富極貧之差,誠為一久遠大規模之計劃。

前清太平天國之役(俗謂征長毛),西北討回之役,當時因雙城民丁,均從挑兵制度,應挑多數民丁參加,因此具有軍功者極多,其最著者,封有兩將軍,在縣城內均設有將軍府,通稱為前府後府,前府吳將軍,後府托將軍,將軍府門前建有排樓,門之左右建有石獅,院落森嚴,一般民丁,望而卻步。其餘軍職,如馬步全營傳冀長,而軍功封有輕騎都尉,雲騎尉,騎都尉協領佐領等等,不勝枚舉,因是旗民民丁少年時,咸以習武為榮,但文事農業,並未因此而廢,在此乙百廿旗屯之外,又在縣屬東南拉林地方,設有倉場,通稱為拉林倉,並設有廿四個旗屯,亦分八旗,唯每旗只設三個旗屯而已,民丁均為京旗,初設協領官,管理倉務,倉糧屯集,年有增加移換,既為屯田,戰鬥體之一部份,又具備荒賑濟之效。在協傾之外,並有副都統高級武官之設置,統制八旗子弟服從兵役,有富將軍名陞字貴卿者,即為拉林人,署理伊犁將軍奉天副都統,拉林最先不歸雙城管轄,而設治亦早,在前清乾隆年間,至光緒年間,始劃為雙城之一部份,成為雙城最大重鎮,而雙城設治,係以拉林設治制度為藍本,更擴而充之,美而化之,後來居上,頗承當時朝野之重視。

雙城南西北三方,臨松花江流域為界,東方稍近山區,為一大平原,中東鐵路縱貫全縣,水陸交通便利,商業發達,截至清末民初,全縣可耕之田,巳達六十萬響(每響十畝),膏腴之田,則在五十萬響以上,只西所南四旗各屯,約有五、六萬響,遇雨水稍多之年,則歉收些許,雙城一向雨水調合,荒旱極少,盛產大豆、高粱、小麥等,每年冬季,雙城火車站(又曰北站),堆集如山?待運外銷,雙城又曰雙城堡,人常譽之為保土,即無荒歉之謂耳。亦有謂雙城命名,由土名雙城堡而定,尚不知確否。

清末甲午庚子之後,全縣文風興起,人才輩出,此實啟由知府阮公懷先生,惟時吉林省中學尚未設置,而雙城府中學,即先開創,教育培植,成為一預備學校,其後外出留學者,多由此校造就而成,城內建有魁星樓乙座,亦即人文鼎盛之徵象也,此外設有兩衙門,一為西衙門俗稱民衙門,亦即知府衙門,掌管全鯀一切民財建教各政,一為東衙門俗稱旗衙門,亦即協領衙門,鄉賢莫院長柳忱之尊人明海先生即曾任協領有年(後曾任副都統),掌管旗籍民丁升遷、遞補,並新陳屯京旗與漢軍旗地籍問題,所謂十八響三畝三,與十一響六畝七事件也,糾紛甚多,入民國後,始由買賣而解決矣。

吾縣人文之盛,可由幾事徵之,民二召集之舊國會兩院議員八百餘人,雙城竟有八人當選,在吉林本省當選者,莫德惠、高露天、楊振春、楊繩祖四人,由黑龍江選出者為王文璞、劉振聲、田美峰、姚介忱四人,全國一千六百縣,平均兩縣可佔一人,而吾雙一縣竟估八人之多,人多稱之。又民十至民廿年間,以至抗戰初期,莫德惠先生由北政府農商部長轉任奉天省長,翟文選先生由東三省鹽運使又續轉任奉天省長;又民十八抗俄札蘭諾爾之役,韓光第將軍在土尾巴山陣亡殉國,而抗日之役,唐聚五將軍又在冀北陣亡殉國,兩省長兩將軍之光榮事蹟,先後映暉,無不人人稱讚。九一八之前余適為遼寧東豐縣宰,返雙掃墓,便中考查。雙城學生在國內外讀大學者四、五百名,而讀中學者,高達三,四千人,同時在國內各省現任縣長者,則有余(遼寧東豐)與莫松岫(河北望都)、王治瀾、(黑龍江肇東)趙則民、(遼寧懷德)韓樹業、(黑龍江鐵驪)蔡家聲,(河南修武)安英伯、(河北欒縣)王禹欽(吉林敦化)等亦達八人之多,此又可與民初國會議員八人先後媲美也。尤可道者,吉林富俊將軍松岩,蒙古正黃旗繙譯進土,四任吉林將軍二十餘年,嗣為文華殿大學土,諡文誠,吾鄉尊為富老中堂,其致家書中敘述不辭長途跋涉,兩次親赴雙城堡,實地查看設治情形,重視此事,可以概見。是其對設治計劃之周,建設之佳,考察之詳,與夫阮公懷知府之努力興學,造就青年,甘棠遺愛,厥功之偉,各具千秋,吾雙人民迄今不忘。今者物阜民豐,甲于吉林全省各縣,而車站辦公房等處,均為宮毆式建築,輝煌壯麗,馳名遐邇,稱為模範縣,可以當之無愧,得非吾雙邦家之光,閭里之榮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