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美e药谷 发展历史:评十位院士谈转基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2:49:50

评十位院士谈转基因

2010-03-08 10:53 来源:人民网 共 1 条评论 关键字:转基因,转基因作物,转基因技术

人民网2010年03月04日16:16发表了一篇署名人民网记者冯华的文章《十位院士谈转基因:大力推进生物技术研究与应用》(以下黑色文字为人民网上的原文)。评论:同样只是单方面强调转基因技术的重要性,而没有就“发展转基因作物可能带来的安全性问题”给出任何的信息。

.xmmd .title{color:#104B8F; width:298px; float:left; font-size:14px; line-height:14px; height:13px; text-align:left; margin-left:3px; *margin-left:5px; _margin-left:2px; margin-bottom:12px; overflow:hidden}

  人民网2010年03月04日16:16发表了一篇署名人民网记者冯华的文章《十位院士谈转基因:大力推进生物技术研究与应用》(以下黑色文字为人民网上的原文)。综合地看,本文只想用“权威”吓唬人,而几乎没有提供任何真正有助于消除公众对转基因的种种疑惑的具体信息,请看我的分析。

  转基因生物技术的发展一直受到国内外的高度关注。针对目前公众对发展转基因作物安全提出的一些疑问,我国生物技术和食品安全方面的有关院士发表了意见。

  评论:文章的宗旨清楚――用大专家的言论来解除公众对“发展转基因作物”在安全方面的疑惑。

  袁隆平(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我国杂交水稻之父,现任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虽然中国杂交水稻技术目前在国际上领先,但如果不加强分子育种技术研究,短则5年、长则10年,中国的杂交水稻技术就要落后国际水平了。中国超级稻三期目标研究中正在应用分子技术。袁院士认为,今后利用生物技术开展农作物育种是农业科技的发展方向和必然趋势,转基因技术是分子技术中的一类,因此必须加强转基因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没有技术就没有地位。对待转基因产品,科学慎重的态度并不是拒绝的态度。

  评论:这些话说明了他对于趋势的一些看法,但并没有就“发展转基因作物可能带来的安全性问题”给出任何的信息。

  相反,袁隆平先生的另一些言论也印证,公众对“转基因”疑惑是有道理的,他说:“我个人认为,政府应该特别慎重批准转基因植物商业化。科学家不能完全预知对生物进行转基因改造有可能导致何种突变,而对环境和人造成危害。虽然实验室里非常成熟,但其对人类可能造成的影响,或许要在未来几代人后才会显现。”(引自:中国网-2010全国两会栏目,2010-03-05,《袁隆平:将带头吃转基因大米 为人类发展担风险》)

  在这里,我还想说:搞大众食品研究的人,自己带头吃,这是不是一种“起码的态度”?如果你自己都不敢吃,不愿吃(注意:这不是口味爱好问题),反倒推荐别人吃,这违反起码的道德底线吧?而另一方面,研制人自己吃了,对于相应食品的安全,却并不是足够的科学的证明。

  陈君石(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知名食品安全专家、国际食品添加剂法典委员会主席、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研究所研究员):需要告诉公众有关转基因、转基因作物、转基因生物安全等方面的知识。他认为,天然食品不等于就是安全食品;没有零风险食品存在;转基因食品不构成食品安全问题。他说,一方面转基因食品不含有有毒有害物质,不构成食品安全问题;另一方面,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开发有一整套严格的监督管理程序,在生产方面,也有确定的生产规范和严格的管理要求,这和其他传统产品的生产是一致的。

  评论:这个我已经评论过了,先是回避问题,顾左右而言它,而涉及主题,则是一句断言“转基因食品不构成食品安全问题”,这种笼统的断言本不是“科学家”应该说的话――对比一下世界卫生组织对“转基因食品安全吗?”的回答(其中黑体字是我加的):“不同的转基因生物包括以不同方式插入的各种基因。这意味着应逐案评估各别转基因食品及其安全性,并且不可能就所有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发表总体声明。目前在国际市场上可获得的转基因食品已通过风险评估并且可能不会对人类健康产生危险。此外,在此类食品获得批准的国家普通大众对这些食品的消费未显示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引自:《世界卫生组织关于转基因食品的20个问题》,中国检测资源共享网,2007-06-08,说明来源:国家认监委)

  许智宏(中国科学院院士,前北京大学校长,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研究员。现任国际植物组织培养和生物技术协会主席、UNESCO人与生物圈中国委员会主席):生物科技的重大突破正在迅速孕育和催生新的产业革命,中国生物产业发展大力推进转基因生物品种研发与产业化,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增强中国在高新技术领域核心竞争力、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均具重要战略意义。

  评论:没有就“发展转基因作物可能带来的安全性问题”给出任何的信息。

  李家洋(中国科学院院士、副院长,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面对全球日益严峻的粮食安全问题,可利用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生物农药和新生物制剂研发等,为人类生活带来一场新绿色革命。李院士认为,转基因作物可增加作物的抗性,有效防止病虫害,大大减少化学杀虫剂使用,减少生产成本,降低环境污染和伤害其他昆虫和人畜。同时,也可以培育优良的作物品种,改善土地生产能力。国内外数亿人口食用多年,尚未发现转基因产品对身体健康产生损害;1亿多公顷种植转基因作物未证实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这是不争的事实。

  评论:正因为有许多资料与他所声言的好处和所谓“不争的事实”相反或矛盾,才引发了公众的疑虑。因此,把这样的话再重复一千遍也是毫无意义的,只有面对各项质疑,用科学、实证的方法去证明,才可能得出有意义的结果。

  旭日干(中国工程院院士、副院长,兼任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副理事长):转基因生物安全是一个相对概念,它以非转基因生物为参照系来比较两者在安全性方面的差异。从目前国内外的科学研究看,没有发现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在人类食用安全性上存在差别。另一方面,转基因研究应用对基因来源、操作方法和应用环境进行严格控制。目前,经过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获得主管部门批准的转基因生物可以放心使用或食用。

  评论:与前一条类似,在存在许多不同意见的研究资料的情况下说“没有发现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在人类食用安全性上存在差别”,是不是一种武断?,即使对已经批准的部分,世界卫生组织也只敢说“可能不会对人类健康产生危险”,而不敢说你就“放心”吃吧。

  戴景瑞(中国工程院院士,玉米遗传育种专家,现任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教授):我本人前半生基本上是搞常规的、传统的育种,最近20年,既搞传统的、常规育种,又参加现代生物技术研发和应用。我体会是,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在原有的传统技术基础之上增加一种新的技术,可以提高育种的水平,可以使新的品种增加一些传统育种解决不了的性状。

  评论:没有就“发展转基因作物可能带来的安全性问题”给出任何的信息。

  谢华安(中国科学院院士,杂交水稻遗传育种专家,福建农科院前院长):目前,全国各地的科学家跨区域合作,携手作了很多工作,转基因作物研发已经有了非常良好的基础。发展生物技术,与传统优势技术紧密结合,拓宽育种途径,提高育种效率,对突破资源环境约束,壮大民族种业,巩固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和供给水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评论:没有就“发展转基因作物可能带来的安全性问题” 给出任何的信息。同时,而孟山都等几大外国垄断企业对相关技术的控制、国内推广者与他们的联系,正是公众对目前发展转基因粮食可能引发国家粮食安全问题强烈担忧之处。

  杨焕明(中国科学院院士,基因组学家,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尽管现在有各种各样的批评,我仍然毫不犹豫地支持转基因植物和动物。转基因本身没有毒,它们同别的基因有什么相互作用也被研究得一清二楚。

  评论:难得的旗帜鲜明。杨院士的断言:“转基因本身没有毒”,如果理解为“基因”(或基因片段)不是一种有毒物质,则对于“发展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问题”并没有什么帮助,就像金属铬本身无毒之于铬的环境污染问题一样。而“它们同别的基因有什么相互作用也被研究得一清二楚”这个观点(本身非常可疑,参见《易里:张启发院士避而不谈转基因食品的“非预期效应”》)同样无法替代“发展转基因作物可能带来的安全性问题”,比如生态方面的安全性问题。另一方面说,“转基因生物”本来就不是一个确定的有限集合,因此不能综合判定它们“有毒、无毒”,这也就是前面援引的世卫组织的基本态度。

  李宁(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教授):现在关注生物安全的人,绝大部分不熟悉生物安全知识。其实我们自己一口就吃掉成千上万个基因。让人们接受女人不是男人的一根肋骨变出来的,用了1800多年时间。当前面对农业生产中的许多问题,转基因相关的生物技术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对一个民族、对一个国家来讲,这些方法接受得慢一点的话,就会落后。

  评论:同样是回避了实质性问题。为什么像欧洲那么科技、文化“先进”的地方,反而诸多反对呢?让人们接受吸烟有害健康也可以说花了上千年吧?例如,迄今为止,人们对于基因在许多疾病,比如糖尿病、癌症等等方面的作用离一清二楚还很远吧?人类对基因的知识,还远远没到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一切后果尽在掌握之中的“自由王国”境界吧。

  刘旭(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科院副院长,作物育种专家):转基因技术已被列为影响未来全球经济的第三大技术,转基因育种是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新技术。目前,我国已建立了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等主要农作物转基因技术体系,获得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基因上百个和一批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新基因,水稻基因组及重要功能基因克隆研究居世界先进水平,为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作物新品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面对国际上竞争日益激烈的转基因市场,应充分利用转基因新技术培育环境友好、资源节约、有利健康、高产优质的转基因作物品种,在科学评估、依法管理基础上,推进转基因新品种产业化。

  评论:同样只是单方面强调转基因技术的重要性,而没有就“发展转基因作物可能带来的安全性问题”给出任何的信息。

  小结:

  首先就要质疑发出此文的各大媒体:这算是一篇新闻报道吗?这些专家在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之下说出那些言论的?他们那些话,只是所谓“个人意见”,随便说说,还是真正代表某种责任或立场的“表态”?

  然后再看内容:文中罗列出的十人言论,几乎没有解决任何公众对转基因的疑惑。其中一半(五人)的言论,只是单方面强调转基因技术的重要性,而没有就“发展转基因作物可能带来的安全性问题”给出任何的信息。另一半,属于“倾向性”较为明显的,但只是在反复强调“安全”、“没有问题”的断言――而没有针对任何一个具体的疑惑给出实质性的解答。

  不得不说,“断言”不是科学的语言。而在涉及人类饮食安全与生态环境这种顶级重大问题上,这种身份的人出来说话,本应是慎之又慎,世界卫生组织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表态,就是一种样板。袁隆平先生关于“应特别慎重”的那一席话,也值得尊重。

  面对公众的质疑,无论是谁拍上一千遍胸脯,也是没有用的。只有放弃“权+威”,直接面对各项质疑,用科学、实证的方法去论证、解释,把论证的过程、结果摆在大家面前,才可能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新民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