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迪k10充电需要多少瓦:《大闹天宫》曾被怀疑影射党的领导遭“禁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0 00:24:20

《大闹天宫》曾被怀疑影射党的领导遭“禁演”

发布时间:2012-01-16 09:25 作者:赵妍 字号:大 中 小 点击:3741次   近70岁的万籁鸣被打成“牛鬼蛇神”,其中一罪名即是《大闹天宫》里的“玉皇大帝”影射党的领导,“这样说来,影片中的孙悟空‘大闹天宫’,吓得玉皇大帝逃离了宝座,简直是万死不足以赎其罪了”原画组的男人们在桌子上摆放镜子,只为随时做表情观察自己,绘出更传神的孙大圣。   动画大师严定宪回忆起50年前参与制作动画片《大闹天宫》的往事,简直滔滔不绝:“说来也巧,我们现在聊天的这个房间,就是当年画《大闹天宫》的原动画工作室。”在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接受时代周报记者专访时,这位原《大闹天宫》中设计孙悟空身着“鹅黄上衣虎皮短裙、大红裤子配黑靴”的造型师已近耄耋,却对当年之事记忆犹新、历历在目,“先后大概两年多时间,我们就在这里创作,那时候的条件不能跟现在比,全部是手绘的……”   成立于1959年12月的《大闹天宫》摄制组,在全国“大饥荒”期间完成了影片上集部分的制作,并于1961年播出。彼时的严定宪二十出头,出任原动画组组长,而他新婚的妻子林文肖也在组内。如今,当年的大部分主创人员早已仙去,尚健在的严定宪、林文肖夫妇成为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50年后3D版动画片《大闹天宫》的艺术顾问,并频频在各种宣传场合亮相。但严定宪至今最为津津乐道的,依然是当年制作老版《大闹天宫》的回忆。讲到激动处,他甚至开始模仿“孙悟空”的招牌动作—把手放在眉毛处,四处张望。   万籁鸣:“孙悟空在笑,我却在流泪”   《大闹天宫》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部彩色动画长片,导演是有中国动画界“泰山北斗”之称的、“万氏四兄弟”(老大万籁鸣、老二万古蟾、老三万超尘,老四万涤寰)中的万籁鸣。   “当时‘万氏四兄弟’地位已经相当高。万籁鸣一直希望好好拍下孙悟空、《西游记》,只是由于当时各种原因,找不到投资人给他钱来做。1949年他去了香港,开照相馆,大概是1954年,他又回到了上海,到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当导演。”严定宪回忆说。   自1954年起,万籁鸣在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先后导演了《大红花》、《墙上的画》、《骄傲的将军》等彩色动画短片,但他梦寐以求的还是将《西游记》中最激动人心的“孙悟空大闹天宫”绘制成电影—他从小对《西游记》着迷,尤其喜欢孙悟空这个人物。   事实上,1942年,万籁鸣曾与几位弟弟共同绘制、导演了动画长片《铁扇公主》,主角也是孙悟空,但由于受到当时好莱坞画风的影响,《铁扇公主》中的“尖嘴”孙悟空倒像是中国版的“米老鼠”。“《铁扇公主》这部片子基本上没人看到过,我也是后来从厂里资料室调出来看的。这部片子是硝酸片,不安全,所以借出来放映的时候,放映室要配备灭火器。放着放着齿孔拉不动了就会烧起来,造成了大量损失。”   “《大闹天宫》的制作在当时受到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大力支持。”严定宪说,“万籁鸣之前制作、导演的系列短片的成功给了当时的美影厂厂长盛特伟很大信心,认为人才队伍基本成熟了,他最终同意让万籁鸣筹拍《大闹天宫》”。   为筹拍《大闹天宫》,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几乎调动了所有的精兵强将,全力投入。在人物造型、美术设计方面,美影厂聘请了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执教的张光宇、张正宇兄弟二人,张光宇早在上世纪40年代就创作过孙悟空题材的漫画《西游漫记》,对民间艺术、传统艺术研究颇有造诣。美影厂还多次安排摄制组到北京等地出外景,另外特意请来上海交响乐团、上海京剧乐队帮忙录制。   在万籁鸣的回忆录《我与孙悟空》(万籁鸣口述、万国魂执笔,北岳文艺出版社,1986年11月版)中,他这样讲述《大闹天宫》第一次试片时的激动心情:   那天美影厂试片室里挤满了人,每个人都全神贯注,屏声静气,紧盯着荧幕。其中最焦躁不安的人自然是我了。等到室内灯光一暗,耳边立刻响起了乐团管弦齐鸣的伴奏音乐,锣鼓家什锵锵地敲起来,只见远处孙悟空腾空而来,瞬间就到眼前……银幕上的孙悟空演得如此出神入化,试片室中每个人也都看得出神了。我坐在试片室前排的座位上,不禁百感交集,激动不已,止不住热泪盈眶。孙悟空在笑,而我却在流泪……   那时,流着泪的、已经65岁的动画大家万籁鸣万万没有想到,倾毕生梦想而作的《大闹天宫》还将影响他晚年的命运。   设计孙悟空形象最难,要有“山寨大王”的味道   让万籁鸣激动到流泪的《大闹天宫》究竟是如何拍摄而成的?   创作动画犹如建造高层建筑,其“图纸”不同于一般的故事影片,除了要有导演、分镜头剧本,还必须给出“图画台本”,即要把整个影片的故事情节以及主要的人物画像连环画一样一幅幅地画出来,再计算出每一个动作的分秒时间,最后装订成册。   举个例子:孙悟空与哪吒激战正酣,突然他从自己颈后拔下三根毫毛,送往口中一吹,随即便成了三个孙悟空,连真身在一起,四个孙悟空攻击哪吒。这样的一个镜头,在荧幕上只放映5秒钟,但在“图画台本”中,却要画上一百多张画稿。   “《大闹天宫》整部影片的‘图画台本’长达十二本,那要画上多少张连续动作的画稿?准确的数字是七万余张,但这还是上集的画稿数字。”严定宪回忆,其实庞大的画稿数量并不是创作中最难的,设计故事形象与场景才是最考验想象力的部分。此前,《西游记》故事从未搬上过荧幕(《铁扇公主》由于历史原因,几乎无人看过》),故事中的场景和人物已经超出了创作人员的想象范围,因此带来了莫大的创作困难。   1959年底,原画组、设计组等主创十多人背着画架北上采风,遍访故宫(微博)、颐和园、西山碧云寺等,从古代建筑、绘画、雕塑等方面吸取创作灵感。严定宪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大闹天宫》中对天宫背景的绘画灵感,即来源于这一次采风。   “天宫我们谁也没见过,所以汉白玉的栏杆、白色台阶,上面是宫殿,周围白云缠绕,玉帝端坐在里面的场景,就是在故宫采风的时候,忽然顿悟了的。”严定宪对北京冬天的寒冷印象深刻,也对当时一群年轻人在一起的快乐津津乐道,“那时去哪儿都是坐公交车。我还记得,出太阳的时候,大家挤到太和殿门前晒太阳,很苦也很开心。”   几个主要人物的形象设计,由张光宇、张正宇兄弟二人担纲。“现在媒体说《大闹天宫》是水墨画,其实是错的,《大闹天宫》属于装饰画,也是中国画风的一种。张光宇是漫画家,他的画其实很有特点,吸收了庙堂艺术、民间艺术的精髓,”严定宪说,“漫画和动画比较接近,所以请张光宇来设计造型。”   张光宇一共设计了12个造型。“玉皇大帝、太白金星、托塔李天王、哪吒等这些他画得非常好。当时张光宇跟我说,他画的玉皇大帝,主要根据民间灶王菩萨的形象而来;还有托塔李天王,吸收了青铜器的相关造型来画他的盔甲……但他画了三个孙悟空,导演却不太满意。”严定宪说,万籁鸣对人物造型设计的反复推敲很折磨人,“对孙悟空的造型,他的要求是学习京剧艺术的脸谱化,要有装饰性,但又不能太强,不然不适合动画表现。”   严定宪回忆说,当时万导演的身体已经不太好,但人很随和,很重视年轻人的想法,“就算是我这么年轻的人去和他说想法,他都会说‘好,就这么办’,给我的鼓励很大。”正是源于对年轻人的信赖,万籁鸣最终将“孙悟空”的形象设计交给了原画组的这帮年轻人,“因为我是组长,他就跟我说‘严定宪你来搞’!过了好几稿后,他最终提出孙悟空要有‘山寨大王’的味道,可以从少数民族服饰中取其山野气息”。   “《大闹天宫》以前,中国从来没有画过孙悟空这样的形象。我们看过的孙悟空,主要是京剧里的形象或者年画里的形象,但如何让孙悟空动起来,这个没人指点。所以只好请教京剧演员。”严定宪回忆万籁鸣导演特意请来“南猴王”郑法祥给大家上课,启发思维。“京剧在舞台上打斗,有属于自己的一套动作,郑法祥老先生当时已经从舞台上退下来,但他提醒我们,孙悟空是猴子,不能画得跟一般侠客那样挺胸抬头,要缩着身体、端着肩膀,这样才有猴样”。   于是,有意思的是,原画组里的男人要在桌上摆镜子,不为对镜贴花黄,只为随时做表情观察自己;原画组里的女人们,则在手里拿棍子,不为强身健体,为的是学使金箍棒、体会画法。更逗的是,当时正在拍电影的上影厂相关人员,还特意带回一只猴子给原画组:“你们要拍《大闹天宫》,这猴子就送给你们吧。”结果这只母猴专咬女人,弄得组里的女人们很害怕,养了一个礼拜后还是送了回去。   齐心努力的结果是《大闹天宫》第一次将孙悟空的具体形象搬到了荧幕上,针对媒体将其称为“齐天大圣之父”的说法,严定宪向时代周报记者进一步说明:“我是在张光宇先生画的三个孙悟空形象上进行了修改,线条更为简单、颜色更为鲜艳。”   从“暂时不放”到蜚声国际   1961年,《大闹天宫》上集问世,获奖无数,好评如潮。《大闹天宫》下集紧接着开始筹拍,但很多上集中的骨干都被抽调到了其他组里,绘制断断续续,严定宪被安排留在了《大闹天宫》剧组。1964年下半年,《大闹天宫》下集终于完成,但得到的指示却是“暂时不放”。   1966年6月,年近70岁的万籁鸣被打成“牛鬼蛇神”,其中一项罪名即是《大闹天宫》里的“玉皇大帝”影射党的领导,“这样说来,影片中的孙悟空‘大闹天宫’,吓得玉皇大帝逃离了宝座,简直是万死不足以赎其罪了”。“受当时政治风潮影响,《大闹天宫》被怀疑是借古讽今,被完全否定。当时为《大闹天宫》绘制的大量手稿都被付诸一炬。”严定宪回忆。   直到1978年左右,《大闹天宫》下集才第一次面对观众公开放映。万籁鸣在《我与孙悟空》里说:   《大闹天宫》上下集在国外广泛放映后,西方影坛和第三世界影坛反映极好,它为祖国赢得了荣誉。当我听到孙悟空“出使”亚欧美,享誉全世界的消息时,我的喜悦既不能用语言形容,也不能用我的画笔来描摹。当一个人的艺术成果得到人们赞赏时,他当然感到幸福和自豪。   万籁鸣的确有“幸福和自豪”的资本。据不完全统计,从1964年孙悟空《大闹天宫》被搬上动画荧幕起,除了在国内普遍地多次放映外,这部动画片曾向44个国家和地区输出、发行和放映(许多国家的电视台放映过该片,包括英国的BBC)。据当时中央文化部电影局统计,《大闹天宫》曾先后参加过捷克斯洛伐克、西班牙、墨西哥、美国、英国、突尼斯、印度、意大利、希腊、法国、厄瓜多尔、葡萄牙、联邦德国等14个国家和地区举办的18个国际电影节展映,并三次获奖,其中包括1978年第22届伦敦电影节的“最佳影片奖”。当时著名的影评人凯恩 拉斯金也对该片做了颇为中肯的评价。   孙悟空蜚声国际,成为世界各地儿童崇拜的偶像。万籁鸣自信地认为,孙悟空在世界动画影坛上的崛起和广为出现,使得美国迪士尼旗下的米老鼠、唐老鸭、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等再不能专擅其美。《大闹天宫》在美国放映后,美国人也很自然地将该片与迪士尼动画放在一起比较。《综艺》周报发表评论说:“《大闹天宫》是最好的动画片。”美联社的报道则说:“美国最感兴趣的是《大闹天宫》,因为这部影片惟妙惟肖,有点像《幻想曲》,但比迪士尼的作品更精彩。美国绝不可能拍出这样的动画片。”   对于《大闹天宫》何以取得如此成功,万籁鸣给出的答案是:美术电影越有儿童情趣,大人孩子就越爱看,如果一切都“大人化”了,大人孩子反而都不爱看。   对话孙悟空形象设计者严定宪:老版《大闹天宫》“锣鼓点太闹”   时代周报:老版《大闹天宫》吸收了大量传统民间艺术?   严定宪:是,不仅是形象设计上,配乐、作曲上也是。作曲家其实是搞西洋音乐的,但他把主题音乐与民间艺术结合起来,用唢呐演奏主题音乐,一下子把观众的情绪调动起来了。我们还专门请了一位京剧院的乐师配乐,他根据情节打板鼓指挥其他锣鼓,因为没办法用乐谱,他是在现场看着动画配锣鼓点的,动画里人物打斗的时候,正好一刀劈下去,他的锣鼓点就要刚好踩在这一点上,“锵”!准得不得了。如果有地方没对准,就重新来。   时代周报:所以这部片子最早放映的时候就反响热烈了?   严定宪:其实现在看起来还是有一些缺陷的,当时最早放映后其实也已经有一些(负面)意见,主要是锣鼓点太闹了,但可以原谅,因为大闹天宫就是要“闹”嘛!现在看来,有些锣鼓点要保留,有些要减弱。冷兵器的打击声也没有,都让锣鼓点占掉了,孙悟空跳到水里,水浪声也没有。当时想不到那么多,用了锣鼓点后激起了战斗的味道,但对观众产生了什么效果却没想到。   时代周报:老版《大闹天宫》投入了多少资金?   严定宪:那时不是商品经济,因为是长片,中影公司也不让厂里吃亏,都是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统购包销。这是第一部长片,投入总的结算后,还适当地给了一些盈利。当时也没有票房、成本之说,大家都是领工资,我是88.5元一个月,算比较高的,因为科班出身。片子完成后估算,120多分钟的《大闹天宫》,收购价应该近100万元人民币,相当于现在的数千万元。  时代周报:请来的专家、民间艺术家也是领工资吗?   严定宪:拿稿酬。具体的数字我不知道,但应该不多。“文革”结束后,我请工艺美院的院长设计《哪吒闹海》,也就给他几百块钱的造型费,那是很多年前了。后来请名人专家来,(费用)我就不清楚了。不过这次我听说,新版请了明星来配音,也是一分钱都没给的。   在当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请那些画家、美术家做设计,他们都是当一件很大的事情来做的。电影是大众媒体,一个画家开一个画展,有几万人去看是不得了了,一部电影是几亿人看啊。这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画家、设计家会在自己的绘画风格上更提高一步,再有名的画家到厂里来都听导演的,一定达到你的要求,甚至比你想的还要丰富。我以前有一部作品《两个小孔雀》,请了一位云南画家来设计造型,只给他几百块钱的酬金,他想尽办法要画好。他当时在云南的住宿条件非常差,很小一个房间,也没有卫生间,后来《两个小孔雀》一放映,云南的领导听说是上海曾经请过去的画家,立刻让下面的单位“管管”,给他分了一套房子。   时代周报:有名的画家在早年是很热衷于动画事业的。   严定宪:张光宇、张正宇、韩美林都是大画家,都到这里来帮我们设计过形象,不会说因为钱少而不来。以前美术片为何艺术风格那么丰富?一个故事适合哪个画家的风格,他就来帮你,真是增光添彩!假使没有那么多有名的画家设计出那些经典的人物,或者只是抄袭其他国家的动画,《大闹天宫》不会有那么大的影响力。从“暂时不放”到蜚声国际   1961年,《大闹天宫》上集问世,获奖无数,好评如潮。《大闹天宫》下集紧接着开始筹拍,但很多上集中的骨干都被抽调到了其他组里,绘制断断续续,严定宪被安排留在了《大闹天宫》剧组。1964年下半年,《大闹天宫》下集终于完成,但得到的指示却是“暂时不放”。   1966年6月,年近70岁的万籁鸣被打成“牛鬼蛇神”,其中一项罪名即是《大闹天宫》里的“玉皇大帝”影射党的领导,“这样说来,影片中的孙悟空‘大闹天宫’,吓得玉皇大帝逃离了宝座,简直是万死不足以赎其罪了”。“受当时政治风潮影响,《大闹天宫》被怀疑是借古讽今,被完全否定。当时为《大闹天宫》绘制的大量手稿都被付诸一炬。”严定宪回忆。   直到1978年左右,《大闹天宫》下集才第一次面对观众公开放映。万籁鸣在《我与孙悟空》里说:   《大闹天宫》上下集在国外广泛放映后,西方影坛和第三世界影坛反映极好,它为祖国赢得了荣誉。当我听到孙悟空“出使”亚欧美,享誉全世界的消息时,我的喜悦既不能用语言形容,也不能用我的画笔来描摹。当一个人的艺术成果得到人们赞赏时,他当然感到幸福和自豪。   万籁鸣的确有“幸福和自豪”的资本。据不完全统计,从1964年孙悟空《大闹天宫》被搬上动画荧幕起,除了在国内普遍地多次放映外,这部动画片曾向44个国家和地区输出、发行和放映(许多国家的电视台放映过该片,包括英国的BBC)。据当时中央文化部电影局统计,《大闹天宫》曾先后参加过捷克斯洛伐克、西班牙、墨西哥、美国、英国、突尼斯、印度、意大利、希腊、法国、厄瓜多尔、葡萄牙、联邦德国等14个国家和地区举办的18个国际电影节展映,并三次获奖,其中包括1978年第22届伦敦电影节的“最佳影片奖”。当时著名的影评人凯恩 拉斯金也对该片做了颇为中肯的评价。   孙悟空蜚声国际,成为世界各地儿童崇拜的偶像。万籁鸣自信地认为,孙悟空在世界动画影坛上的崛起和广为出现,使得美国迪士尼旗下的米老鼠、唐老鸭、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等再不能专擅其美。《大闹天宫》在美国放映后,美国人也很自然地将该片与迪士尼动画放在一起比较。《综艺》周报发表评论说:“《大闹天宫》是最好的动画片。”美联社的报道则说:“美国最感兴趣的是《大闹天宫》,因为这部影片惟妙惟肖,有点像《幻想曲》,但比迪士尼的作品更精彩。美国绝不可能拍出这样的动画片。”   对于《大闹天宫》何以取得如此成功,万籁鸣给出的答案是:美术电影越有儿童情趣,大人孩子就越爱看,如果一切都“大人化”了,大人孩子反而都不爱看。   对话孙悟空形象设计者严定宪:老版《大闹天宫》“锣鼓点太闹”   时代周报:老版《大闹天宫》吸收了大量传统民间艺术?   严定宪:是,不仅是形象设计上,配乐、作曲上也是。作曲家其实是搞西洋音乐的,但他把主题音乐与民间艺术结合起来,用唢呐演奏主题音乐,一下子把观众的情绪调动起来了。我们还专门请了一位京剧院的乐师配乐,他根据情节打板鼓指挥其他锣鼓,因为没办法用乐谱,他是在现场看着动画配锣鼓点的,动画里人物打斗的时候,正好一刀劈下去,他的锣鼓点就要刚好踩在这一点上,“锵”!准得不得了。如果有地方没对准,就重新来。   时代周报:所以这部片子最早放映的时候就反响热烈了?   严定宪:其实现在看起来还是有一些缺陷的,当时最早放映后其实也已经有一些(负面)意见,主要是锣鼓点太闹了,但可以原谅,因为大闹天宫就是要“闹”嘛!现在看来,有些锣鼓点要保留,有些要减弱。冷兵器的打击声也没有,都让锣鼓点占掉了,孙悟空跳到水里,水浪声也没有。当时想不到那么多,用了锣鼓点后激起了战斗的味道,但对观众产生了什么效果却没想到。   时代周报:老版《大闹天宫》投入了多少资金?   严定宪:那时不是商品经济,因为是长片,中影公司也不让厂里吃亏,都是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统购包销。这是第一部长片,投入总的结算后,还适当地给了一些盈利。当时也没有票房、成本之说,大家都是领工资,我是88.5元一个月,算比较高的,因为科班出身。片子完成后估算,120多分钟的《大闹天宫》,收购价应该近100万元人民币,相当于现在的数千万元。   时代周报:请来的专家、民间艺术家也是领工资吗?   严定宪:拿稿酬。具体的数字我不知道,但应该不多。“文革”结束后,我请工艺美院的院长设计《哪吒闹海》,也就给他几百块钱的造型费,那是很多年前了。后来请名人专家来,(费用)我就不清楚了。不过这次我听说,新版请了明星来配音,也是一分钱都没给的。   在当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请那些画家、美术家做设计,他们都是当一件很大的事情来做的。电影是大众媒体,一个画家开一个画展,有几万人去看是不得了了,一部电影是几亿人看啊。这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画家、设计家会在自己的绘画风格上更提高一步,再有名的画家到厂里来都听导演的,一定达到你的要求,甚至比你想的还要丰富。我以前有一部作品《两个小孔雀》,请了一位云南画家来设计造型,只给他几百块钱的酬金,他想尽办法要画好。他当时在云南的住宿条件非常差,很小一个房间,也没有卫生间,后来《两个小孔雀》一放映,云南的领导听说是上海曾经请过去的画家,立刻让下面的单位“管管”,给他分了一套房子。   时代周报:有名的画家在早年是很热衷于动画事业的。   严定宪:张光宇、张正宇、韩美林都是大画家,都到这里来帮我们设计过形象,不会说因为钱少而不来。以前美术片为何艺术风格那么丰富?一个故事适合哪个画家的风格,他就来帮你,真是增光添彩!假使没有那么多有名的画家设计出那些经典的人物,或者只是抄袭其他国家的动画,《大闹天宫》不会有那么大的影响力。
来源: 时代周报 | 责任编辑:程仕才 推荐内容
  • 《大闹天宫》曾被怀疑影射党的领导遭“禁演”

    近70岁的万籁鸣被打成牛鬼蛇神,其中一罪名即是《大闹天宫》里的玉皇大帝影射党的领导...

  • “联俄容共”让孙中山晚年陷入精神分裂

    1924年1月,国民党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孙中山在大会开幕辞中说:此次国民党改组...

  • 徐敬亚:燃烧的中国诗歌版图

    图说:《这一代》创刊号,武汉,1979年。 听到诗歌地理几个字,一幅辽阔的中国诗歌版...

  • 张贤亮:文革时最高指示到了劳动群众那儿变成

    本文摘自《亲历历史》,张贤亮、杨宪益等,中信出版社 原题:美丽 摘要:文革时,上面...

  • 散木:“九一三”事件激发出的政治诗词

    原题: 政治诗词九一三 1971年9月13日,发生了共和国历史上罕见的一件大事,曾被称为...

  • 袁鹰:活在人心便永生——追忆几次听胡耀邦同

    1989年4月15日,胡耀邦同志病逝,噩耗如晴天霹雳,引起亿万炎黄儿女的哀伤和悲愤。三...

七日排行
  • 毛泽东:等我死后,人家得把江青
  • 周昂:中南海旧事
  • 《大闹天宫》曾被怀疑影射党的领
  • 解密“七千人大会”:毛泽东为何
  • 建国时国号争论: 现国号并非唯
  • 杨尚昆谈自己“文革”前为何被调
  • 丁东:校车援外与耿飚告状
  • 金同小:中国人权白皮书是如何扬
  • 丁晓平:为何“打倒胡乔木”大字
  • 朱鸿召:整风运动中的萧军斗殴事
最新文章
  • 丁晓平:为何“打倒胡乔木”大字
  • 江东晛:“大屋顶”建筑始末
  • 朱鸿召:整风运动中的萧军斗殴事
  • 《大闹天宫》曾被怀疑影射党的领
  • 解密“七千人大会”:毛泽东为何
  • 毛泽东:等我死后,人家得把江青
  • 周昂:中南海旧事
  • 王仕琪:北洋舰队访日刺激日本大
  • 梁瑞敏:日本关东大地震与中国朝
  • 杨尚昆谈自己“文革”前为何被调
相关文章
  • 邓小平谈民主:为什么“文革”悲剧只会出现在中国?
  • 张恒、徐臻、王菲宇:中南海在学什么
  • 乔海燕:不许怀疑──“九一三事件”回忆
  • 郑彦英:与刘少奇专案组副组长同行
  • 高锴:关于党的领导——1982年宪法的重要修正
  • 纪坡民忆中南海往事:刘少奇、朱德日子过得最紧巴
  • 党组织要聚精会神地抓党的建设
  • 在改革中前进
  • 李方祥:关于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领导地位的争议和史实辨证
  • 何方:遵义会议后中共最高领导人不是毛泽东,而是张闻天
  • 1961年“高校六十条”
  • 雷颐:一位“红色老报人”的回忆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