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豆充电家里能充吗:学者:批判马寅初导致“多生三亿”说法没有根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2:48:19

学者:批判马寅初导致“多生三亿”说法没有根据

2012年01月29日 08:23
来源:文汇读书周报 作者:金冲及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核心提示:建国后的第一次人口增长高峰在1952-1957年,在批判马寅初之前;第二次人口增长高峰在1962-1967年,人口大幅度增长并不是随“批判马寅初”而来,是经过二十年增长了三亿。“错批一个”而“多生三亿”的说法并没有事实根据,却十分流行。

本文来源:《文汇读书周报》2012年1月6日第07版,作者:金冲及 系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原题:用事实说话,叙述改革开放的来龙去脉——读《历史转折三部曲》

《前奏》、《决战》、《新路》这套书的题目叫“历史转折三部曲”。历史学界、一般群众,特别关心历史转折时刻。为什么呢?因为这个时刻和一般的情况不一样。在这个时刻前后,打破旧的格局,打开一个新的局面,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各种矛盾在转折时期表现得格外尖锐、格外复杂,容易引起人们更多的兴趣。讲人物的话,转折时期的人物,最容易表现出一些人的特点、本质。因为历史转折为人物提供一个客观的背景。比如二十世纪中国三次历史性巨变,前两次都是革命,第三次也可以叫革命,那是不同性质的革命。为什么在这个时刻一定要发生这场革命,根本的原因是客观的历史进程。这种客观的历史进程积累了那么多矛盾,当时,也存在着解决这些矛盾的可能性,也就是具备了解决矛盾的条件。没有这些条件,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也不可能解决各自面临的问题。有了这种客观条件,能否把可能性变成现实性?这时候,伟大人物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没有他们也有可能实现转折,但要多等待一些时间。所以对历史转折时期,人们都会感兴趣。

这套书的特点,是用事实说话,文字流畅,图文并茂,考虑到普及的要求。中国人对历史特别感兴趣,电视、小报上关于这方面的内容,看的人多,传播得快。党史界、国史界却容易忽视这个问题。结果严肃的历史著述往往只在专业圈子里循环,倒不如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影响广泛。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党史工作会议上说,对噪音要给以回答。要回答噪音,就要解决大众化的问题,就要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以前我和逄先知同志支持王朝柱等同志搞电视连续剧,题材包括长征、抗战、解放战争等,写到毛泽东、周恩来等领袖人物。为什么呢?我们感到,辛辛苦苦写出大部头的著作,花费了很长时间,看的人却很有限。但电视片就有上亿人看。

用事实说话,这一点确实很重要。讲完历史事实之后,再画龙点睛说几句。写传记也是这样,首先用事实来说话。看完巴金的《家》,就感觉封建大家庭实在是惨无人道,摧残青年。他讲了事实,并没有空洞地说教。司马迁撰写《史记》也是讲事实。国内外敌对势力对中国进行攻击,指责共产党怎么样怎么样。我们说你讲的根本不是事实,事实是怎么样的,它的根据是什么。用不着上纲,就可以驳倒他们的谬论。

举个例子说,有一种说法,叫“错批一个,多生三亿”,流传很广。这话前一句是对的,后一句错了。多生三亿这个数字哪里来的?不符合事实嘛!许涤新主编的《当代中国的人口》有详细数据。1953年,新中国第一次人口普查,实际结果大陆不是通常所说的4。5亿人,而是5。9亿人。同年8月,邓小平就讲控制人口问题。周恩来、刘少奇、陈云等人也讲控制人口问题。马寅初也十分重视人口问题,并做大量调查,并于1957年7月公开发表《新人口论》。毛泽东在1957年也讲,生育也要规划,生育也不能无政府主义。1957年2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讲节制生育的问题。8月20日,陈云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中国人多,必须提倡节制生育。1962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认真提倡计划生育的指示》。1964年,国务院成立了计划生育委员会。1971年,在毛泽东和周恩来的直接关怀下,国务院批发文件,提出了在第四个五年计划时期的人口增长规划。1973年7月,毛泽东又建议成立国务院计划生育领导小组。1975年11月,毛泽东说,生产要搞上去,人口要降下来。

1958、1959年,康生、陈伯达批了马寅初。这当然是错误的。那两年的生育率并没有上升。中国人口在解放前4.5亿人。1954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是6亿多一点,那是把华侨、港澳台计算在内。十年后,中国人口在1964年超过7亿,以后,1969年超过8亿,1974年超过9亿人。也就是说,“文化大革命”前,包括错批马寅初前后,是十年间增加一个亿,大体在“文化大革命”的混乱期间才成为每五年增加一个亿。

建国后的第一次人口增长高峰在1952-1957年,在批判马寅初之前;第二次人口增长高峰在1962-1967年,人口大幅度增长并不是随“批判马寅初”而来,是经过二十年增长了三亿。“错批一个”而“多生三亿”的说法并没有事实根据,却十分流行。像这类问题,都需要“用事实说话”来回答。

“三部曲”叙述了改革开放的来龙去脉。“文革”结束后这个时期,矛盾复杂,问题成山。党中央不仅很好解决了这些矛盾,同时开辟出一条新路。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仅四年。三中全会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一个中心”、“一个基本点”都有了。在理论务虚会上,邓小平作《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报告,又提出了第二个基本点。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明确了总的道路。仅仅三四年,就探索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这是一百年不能动摇的东西,是了不起的事情。“三部曲”对这个过程作了很好的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