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电凝好还是激光好:农村包围城市:中国便宜智能手机打动美国穷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9 07:47:07

农村包围城市:中国便宜智能手机打动美国穷人

  • 我来说两句(66人参与)
2012年01月28日09:50 来源:中国经济网
  • 打印

  在美国《华尔街日报》的网站上,输入“Huawei(华为)”一词进行搜索,从2010年1月15日到2012年1月18日(《华尔街日报》网站能搜索的最长时限是两年)共有337条结果,几乎都是关于华为在海外扩张的新闻。从搜索结果可以看到,华为海外扩张覆盖了五大洲,既有印度、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等不发达国家,也有美国、德国、英国等传统经济强国。

  这家全球极负声望的美国财经媒体,给了华为这家中国企业前所未有的重点关注。另外3家中国的“世界品牌”——“Haier(海尔)”、“ZTE(中兴)”和“Lenovo(联想)”在该网站上的新闻条数,分别是42、160和316。跟报道华为在世界范围内的“大动作”以及由此引发的争议不同,有关这3家的报道内容通常只是产品信息。

  用时下最流行的一句话来说就是,“美国人是有多爱华为?”其实不然。从2008年开始,华为在美国先后进行了4次收购,出价均最高,但均以失败告终。

  于是,华为吸取了教训,不再在美国市场上谈“收购”,甚至在去年年底宣称“计划缩减”被美国视为“眼中钉”的伊朗业务。也许正因如此,当华为低价智能手机在美国市场上热销时,《华尔街日报》给了其久违的正面评价:“它们(指华为低价智能手机)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美国低收入家庭迅速用上了智能手机,同时也让这个美国阶层实现了手机上网。”

  “Huawei”一词似乎没几个西方人能念得出来

  美国圣地亚哥一家廉价手机服务供应商的销售人员诺玛 梅嘉在去年10月一个生意清淡的晚上抱怨说,手机运营商Cricket Wireless开在街对面的营业厅门庭若市,把她的客户全抢走了。那个营业厅的亮点,就是在出售一款新型的低价智能手机——中国电信设备生产商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制造的低价手机。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华为价廉物美的智能手机,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美国低收入家庭迅速用上了智能手机,同时也让这个美国阶层实现了手机上网。最新数据显示,华为手机已在2011年底跻身美国智能手机销售排行的第7名。

  的确,如果没有一部能查邮件、发微博、上网甚至消费的智能手机,似乎有落伍之嫌。以苹果iPhone为行业领航的智能手机,是目前移动通信业的发展趋势。但苹果等品牌价格不菲,而近3年来的金融动荡让很多西方消费者将目光转向中国品牌——华为。

  随着电信运营商把目光投向美国电信业最后几个增长来源之一——让低收入消费者使用智能手机,华为眼疾手快地“奉上”了一些最便宜的手机。

  据研究机构Gartner Inc.统计,在截至去年9月30日的一年里,华为全球市场份额从1.3%增至2.4%,几乎增加了一倍,其增长是因为吞蚀了诺基亚等企业的市场份额。同样在截至去年9月30日的一年里,诺基亚虽在低端手机市场中仍占据主导地位,但市场份额却从28.2%跌至23.9%。

  就目前而言,华为的手机产品一半以上都是卖给家庭收入在3.5万美元或以下的人群,NPD数据统计公司说这个收入阶层占智能手机购买总人数的比例仅为1/4。另据皮尤研究中心去年的一项调查发现,低收入智能手机拥有者使用手机作为主要上网工具的可能性,远高于其他用户。

  美国手机服务提供商MetroPCS的总裁汤姆 凯斯,前不久在和分析人士谈到其公司新提供的手机依赖华为的产品时开玩笑说,他的护照里有中国签证。

  看上去华为手机在美国市场的业绩蒸蒸日上,但这个品牌在美国消费者那里几乎没有任何认知度——“Huawei”一词似乎没有几个西方人能念得出来。在《华尔街日报》的采访中,一些顾客甚至将“Huawei”误说成“Hawaii(夏威夷)”、“Maui(毛伊:夏威夷的一个岛屿)”。

  有趣的是,这和上世纪60年代日本三菱公司(Mitsubishi)刚刚进入美国市场时候的情形,几乎一模一样。不过Mitsubishi今天已是全球家喻户晓的品牌,所有人都能准确地叫出这个绕口的日本名字。

  国际化道路采取“农村包围城市”战略

  两万元人民币起家,成立于1988年的华为,如今已是世界第二大通讯设备制造商,也是为数不多的中国“世界品牌”。华为的国际化道路采取了“农村包围城市”战略。首先,华为在国内生产总值较低的东南亚及拉美国家建立销售网络。在这些欠发达市场占领先机后,它又逐渐向较富裕的中东国家展开攻势。最终,华为将目标锁定在发达国家,并在这些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分得一杯羹。

  在品牌国际化的道路上,华为成了多家跨国企业的设备供应商,比如IBM、英特尔、微软、摩托罗拉等都和华为有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些行业巨擘也给华为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借鉴机会,使华为的运营管理更国际化。不仅如此,华为也不惜花重金聘请知名管理咨询公司,来协助其制定长期策略。

  科技创新和价格优势,也许是华为在短时间内成为通讯设备及方案领域强手的最主要原因。在公司设立之初,华为的研发投入只占到销售额的很小份额。但如果想和诸如诺基亚、摩托罗拉之类的大企业竞争,就必须在不降低产品性能的同时,提供价格优势。目前,华为和主要竞争对手的销售额,及研发投入的差距正在缩小。

  在研发方面,华为还有一个高招就是“反向创新”——将为发展中国家设计的科技创新,介绍到发达国家来。在给发展中国家设计通讯基础设施建设时,成本控制非常重要。因此,给发展中国家的方案效率往往更具优势。

  比如华为在给印度设计无线网络站时,就大大提高了技术利用效率,最终该技术被欧洲通讯企业购买采用。在2008年,华为成为全世界申请专利数最多的企业。同年,它在挪威奥斯陆成为世界上第一家赢得4G设备生产合同的企业。这都显示出华为的科技优势和价格优势。美国《商业周刊》当年把华为誉为“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公司之一。在西方商学院的教科书里,华为也常被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企业成为全球跨国企业的典型成功案例。

  不难想象,当华为成为一家能用低价提供世界一流设备和服务的公司时,发达国家在这个领域的霸主地位就会受到严重威胁。这些威胁不仅在于华为的技术和价格竞争,还在于谁能来占领未开垦市场的先机。很显然华为在新兴市场的优势无可比拟。

  隐形贸易壁垒和“在中国根本不存在”的各种被诉理由,让华为在海外很受伤

  但是,作为高科技产业的通讯业,通常也具有较高的隐形贸易壁垒。比如美国就以“保护数据安全和国家安全”为由,为难华为在美国的市场化进程。尽管华为在世界范围的光纤领域具有24%的市场占有率,在北美它只取得0.9%。

  在2008年,华为也因“数据安全”被迫放弃用22亿美元竞标收购一家美国高科技企业3Com。而美国和伊朗之间的危机,也给华为的北美业务蒙上阴影,因为美国指责华为向伊朗提供通讯技术。美国商务部取消了华为为美国警察、消防以及医疗部门,提供急救无线网络技术的资格。但实际上,很多西方公司如诺基亚和西门子在伊朗的业务也都非常活跃。

  另一方面,华为及很多其他中国企业也都因为在国际市场经验不足,屡吃官司。这也显示出中国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些问题。中国企业的管理模式与管理经验,和上个世纪相比,都具有了历史性飞跃;但和西方国家相比,我国法律基础还是相当不健全。因此从中国走出的企业,法律意识还比较淡薄。有的公司缺乏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意识, 也有的公司用中国的“常规”来接轨世界,反而频遭起诉。

  比如最近华为英国分公司的一名英籍员工,就因种族歧视理由起诉了华为,原因是华为在英国雇佣的中国籍员工太多,而英国法律不允许企业因为种族、肤色、性别和年龄等原因,对任何一个员工产生偏好。这也显示出我国企业在国际化时,对当地尤其是对发达国家法律体系理解的缺失。

  英国霍金路伟律师事务所称,中国企业在法律服务方面的投入极少,约是美国公司的2%。因此当中国公司来到法律制度较健全的西方国家时,常常会因为各种缘由被起诉。而这些被起诉的理由,在中国根本不存在。

  在21世纪,几乎所有中国制造企业都希望走向 “中国创造”。创造和制造虽仅一字之差,给企业、员工、经济及环境带来的影响却天壤之别。苹果iPhone和iPad背面赫然写着“加利福尼亚州设计,中国组装”。这短短一句话背后的含义,是中国工人夜以继日的工作,仅拿到1.8%的利润。为此,华为在英国伦敦成立了设计中心,因为欧洲有很多年轻又有创意的设计师,这对提高华为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很有必要。 (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