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金装备5审问:喜怒忧思恐,反映五脏功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19 19:55:33
因为情绪变化而致病,在西医多属精神科的范畴,在传统中医的角度来看,七种情绪变化是脏腑功能的活动的表现,也就是说,七情和人体脏腑气血有很大的关连性,原则上,可归纳为喜、怒、忧、思、悲、恐、惊,又因为要对应五脏,将七情归纳为喜、怒、忧、思、恐等五种情绪,悲、惊分别纳入忧、恐。
中医师举例指出,情绪变化和五脏间存在着某种联系性,譬如肝在志为怒,心在志为喜,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这种对应关系,在古籍《黄帝内经》就有记载:「心藏神,肝藏魂,肺藏魄,脾藏意,肾藏志。」由此就可以看出,传统中医针对情志活动跟人体脏腑的生理变化有很深的描述。
中医师进一步指出,每个人都有七情六欲,所以任何情绪过度反应都足以影响人的精神活动,甚至于影响到内分泌,每一种情绪都往往能透过表情、声音、行为表现出来,比方说,当心情高兴时脸上满面笑容,当感到悲哀时脸上愁眉苦脸,当心理忧思不定时脸上焦眉蹙额、愁肠满肚,从这里就能了解到情绪会改变人的容颜,若喜乐无常或悲哀太过,长期下来,恐将引起人体脏腑功能性紊乱,进而气血失调,对身体健康恐怕造成伤害。
古籍《黄帝内经》对情绪伤身就有相关的说法,例如过度喜乐易伤心、神,过度愤怒易伤肝、魂,过度忧思易伤脾、意,过度悲哀易伤肺、魄,过度惊恐易伤肾、精、志。五脏化五气,当五脏受损,人的神、魂、魄、意、志等意识或思维活动将出现障碍,最后导致患者出现一些身心方面的疾病。
过度情绪变化易致病,但情绪致病有很多种,所以必须仔细辨证用药。中医师表示,情绪致病范围相当广,除了不同疾病会有不同证候,所以必须进行辨证论治或脏腑辨证,同时视患者病情加减用药,每个人的药物都因为病情有差异而不太相同。
中医师指出,镇静安神类药物是以安神定志为主,通常会用在心神不宁、阴虚阳亢等症状或病症的患者;清热泻火类药物是以情绪内伤为主要症候,常从热化成火,也就是中医说的「五志过极,皆可化火」的意思,一般会表现出火热内盛的证候,比如躁扰不安宁、容易发怒、心情烦或心急暴燥等皆是。
中医师进一步指出,疏肝解郁类药物是以调畅气机、舒畅情志为主,因为中医认为,肝主疏泄,若因为受到情绪因素而内伤,将促使气机郁滞,影响肝的条达、疏泄等功能,以致于产生情绪不稳,进而出现肝气郁结的现象,同时患者又可看见胸胁出现胀痛等症状。
去痰开窍类药物是用来治疗情绪所引起的疾病,又可分为清热化痰与温化寒痰两类药。由此可见,传统中医用于精神疾病的处方相当多,甚至可以加以分类,每个人也因病情不同而必须加减用药,但中医跟西医的名词、脏器功能、药物治疗目标,两者之间并不能完全互相协调,所以互补长短的机会比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