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金装备5怎么退出游戏:鬼、灵魂与多维空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0:43:32
鬼、灵魂与多维空间作者:SilentTree
发表时间:
2008-09-27 17:36:55
更新时间:
2008-09-27 17:36:55
浏览:7717次
主题:学术科学
评论:0篇
地址:211.136.158.*


:::栏目:::
  • 随感
  • 管理咨询
  • 复杂科学
  • 七七八八
  • 学术科学
http://cache.baidu.com/c?m=9f65cb4a8c8507ed4fece763105392230e54f73260d795027fa3c2148e391d1b1026a2a6777f4d5dced27d1360f81528bde73704475e7deee896d65dddbfc276388f536f260b873711d118a9cd4221d565cd1abfa00e96b9e742e5b9a4d1c82255dd52756df1f59c2d0b03ba65e76233f4a7e95f652c07cb9b27648f4e0623885230a14689f7426910f0f0ca5d3cd45bdb7665e4b844c72965c104a56f0c5246b73ab71f505627903e3089342a7296fc2de0&p=8d759a42d39a1dfc57e8d3371e48&user=baidu


鬼、灵魂与多维空间
更新时间:2008-7-7 22:24:07 字数:3650

  普及一下鬼魂的知识。

  要说明灵魂与鬼,我们首先要弄明白我们所生存的空间是由多维空间所组成的。如果仅从现有的三维空间的角度去看待灵魂与鬼的现象,那是无法说明问题的。要解释多维空间是由什么形态而存在的,那么必须借助易经来认识。易经认为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由阴阳两种物质所组成的。唯物论也认为事物是由正反两面所组成的。空间也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其必然也是由阴阳空间所组成的。对于空间不仅要认识到我们已知已觉的阳性空间,而且还要认识到我们还不能直接用肉眼就可观察到的阴性空间。如果用易经的方法来认识阴阳两空间,那么可作如下的描述:阳[1234]阴。1与2表示阳性空间,3与4表示阴性空间。1表示1空间处于阳性空间的正面或阳面,2表示2处于阳性空间的负面或阴面。3表示3处于阴性空间的负面或阳面,4表示4处于阴性空间的正面或阴面。

  〈1.2〉与〈3.4〉表示阴阳两大空间相对应。1与2或3与4表示阳内或阴内有两小空间相对应。

  2与3之间是阴阳两大空间的交界处,两者之间象隔着厚一堵墙,无法轻易通过。但其中并不是完全隔绝的,仍然存在着一个空间隧道。1与2或3与4之间虽也存在一层阻隔,但其阻隔却象竹篱笆一样比较容易通过。总的说来,阴阳空间可明确分出两个大空间4个小空间。当然,实际的多维空间比以上的描述要复杂得多。当我们明白了多维空间的组成形式后,让我们来看看人脑思维中的显意识.潜意识与灵魂是如何与多维空间相对应的。

  显意识在清醒时处于第一空间,睡眠时处于第二空间。潜意识处于第二空间。灵魂处于第三空间。

  当显意识退入第二空间后,一个人就处于睡眠状态。如果显意识在第二空间睡眠时继续产生思维活动,这就会使人产生梦境。潜意识在第二空间的活动若偶尔也反映到睡眠时处于同一空间的显意识,这也能使显意识产生梦境。以上结论都是在催眠实践上获得的。

  当把一个人催眠后也就是把潜意识或灵魂从里边的空间调到了第一空间,此时若未把显意识压入第二空间,那么显意识是清醒的,对其催眠活动就会有完全的记忆,这是一种浅催眠。若把显意识催眠压入第二空间,此时显意识也就无法感知催眠过程,清醒后无记忆,这是一种深催眠。当事后若潜意识或灵魂他们把催眠过程在脑内传递给显意识,这对显意识来说也是一种梦境。当正在催眠时,若让潜意识或灵魂退入第二空间与显意识进行说话交谈,此时显意识在第二空间不由自主地产生语言与思维活动,当显意识清醒后回忆刚才的过程就是一种梦境。总的说来梦境是显意识在第二空间的思维活动及潜意识与灵魂对显意识的意念传递。

  在催眠实践中比较容易把潜意识从第二空间调到第一空间。潜意识若想从第二空间进入第三空间,或灵魂想从第三空间进入第二空间,这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催眠时常遇到的情况是:对每个意识体不作任何空间调动,或仅仅把潜意识调到第一空间,若无任何调动,这在催眠上叫作清醒催眠,通过清醒催眠可借助显意识的语言表达来反映潜意识或灵魂的思想和意愿。显意识被潜意识和灵魂他们当作了传声筒。虽然潜意识与灵魂无法直接来到第一空间,但潜意识与灵魂在里边也是可以通过第一空间的眼睛和耳朵感知我们在外边说的话做的事,所以,显意识或潜意识虽是表达者,其内容有可能是里边人的。许多催眠师在对一些人进行回忆前世的催眠时常常失败,原因是:在深催眠时只调出了潜意识,潜意识并不了解灵魂的前世,当然无法回答,若不能调出灵魂,且灵魂又没有能力利用显意识或潜意识他们来当传声筒,那么灵魂回忆前世的游戏就会失败。若潜意识或灵魂经过特殊方法的训练,短时间内即可拥有一定的能力自由出入阴阳空间。在穿越阴阳空间时都可见到一个黑洞,开头刚学着通过黑洞时由于不熟练,都是一步一步摸着往前走的,待熟练后一会儿即可穿越黑洞。

  当我们基本了解了多维空间的层次与各意识体在各空间的催眠关系后,让我们来给灵魂与鬼下个定义:

  什么叫灵魂?当某个人死后,其大脑思维意识体通过某种渠道重新进入一个新生者的大脑中,这种处在第三空间的意识体我们称之为灵魂。

  为什么许多人在清醒时难以见到鬼,往往在睡眠中反而容易见到鬼呢?因为鬼是处于第二空间的生物,当我们清醒时显意识处于第一空间,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是有一定的阴阳间隔的。

  所以在清醒时是难以见到鬼的。当我们处于睡眠时显意识进入了第二空间,此时显意识与鬼都同时处于第二空间,在相同的空间里显意识当然容易见到鬼。只要明白了空间的多维层次就易理解其中的原因了。

  什么叫鬼?当一个人死后其思维意识体由于某种原因未能进入第四空间仍滞留在第二空间时,或某些意识体从第四空间偶然进入第二空间并让显意识.潜意识或灵魂见到,我们通称为鬼。

  人的死亡仅仅是阳性物质--肉体在第一空间的消失。人的思维意识体是一种很特殊的物质,它可借助阳性或阴性物质而永久独立存在。

  当灵魂重新投入一个新人后其思想状态是比较单纯的,其唯一的目的就是等待显意识发展到一定的质量标准后再一次充实自己。灵魂对于其前世的妻儿老小不论是否在世都已不太关心。

  笔者曾问过多个灵魂是否还想见见其在世的亲人或回老家看看,有的灵魂说想见见看看,有的说不想见不想看;见与不见对他们都已无所谓。想见的话也已没有迫切感,不见也没有伤感。他们对曾经拥有的感情早已消失殆尽。

  人的灵魂是由好几个前世组成的,如果让灵魂回忆前世的内容也是有限度的,当每次灵魂吸收显意识作为自己的一部分时,总要过滤和淘汰一些显意识由一生所积累的思维物质。每个灵魂能记起前世的多寡,还要看灵魂与每次所吸收的显意识的比例关系。有的人能记得很多前世的东西,有的人则很少,这都是正常现象。

  正常死亡的人,其灵魂按自然法则都可直接进入第四空间,并按阴性空间的法则继续轮回或升级。非正常死亡的人其灵魂若滞留在第二空间,会让这些灵魂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半生不熟就没有资格进入第四空间,想重新为人又无路可通。这些鬼在思维质量上大多是次品。这些人的肉体虽然是消失了,可他们却是我们的“同胞”,他们处在第二空间与我们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如果对他们放任自流,没有适当的疏导,那么对我们的现实生活就会产生许多不良的结果。这些鬼在第二空间会对我们正常人进行骚扰.攻击.破坏.引诱和猥亵等。一些能力较强的鬼甚至能进入人的大脑对人进行催眠。

  如:当某个司机正在开车时,前面明明没有路该拐弯了,被鬼催眠后看去仍是康庄大道,结果是车毁人亡;当某对经常吵架的夫妻如有一方闹着要自杀,鬼在旁也会幸灾乐祸,甚至在背后鼓励其赶快自杀;又如有些人在睡梦中常被鬼压得透不过气来,自己又无力反抗,在遭遇这种情况时有时是处于睡眠中,有时感知却非常清醒;常有一些爱光着身子睡觉的女性也较容易受到流氓鬼的猥亵和奸污。鬼在第二空间对我们的侵犯其实例是非常多的,本文不能一一例举。在现实生活中由鬼造成的许多恶性的不明事件还是不能不防的。对于鬼的骚扰不能一概排斥为是一个人的主观臆想。大多数人的显意识无法也无能力从第二空间直接观察到鬼的行为。偶尔有这种能力的人,其所见所闻又得不到人们的共识,可能还会被人认为睁眼说瞎话,甚至被攻击。鬼是我们人类整体中的一部分,其产生与存在肯定有其的必然性,只是他们生存在第二空间不被我们承认而已。

  鬼与灵魂不是一层不变的,鬼在一定的条件下也能投胎为灵魂。鬼的作用对于我们来说是弊大于利。许多人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意外死亡后,肉体是消失了,但其思维意识体仍然存在,其生前的生活轨迹和原有的人际关系突然中断了。若称我们第一空间的人类生活是有序

  有保障的话,那么可称第二空间的鬼生活是无序杂乱的。他们生存的保障是靠第一空间的“垃圾”或一部分“供奉”。鬼相对于人来说就处在了一种最不幸的境地。即不是阳间人也不是阴间人。他们为寻找出路和找替身也就什么坏事都能做出来。他们的不良行为对于我们第一空间的人来说是一种巨大的威胁。

  有些人以为自杀死亡是一种逃脱,那是非常错误的。如果通过个别有能力的人对自杀者进行追踪采访的话,那么自杀者十有八九是后大悔的,死不如生。其苦衷只是我们不知到吧。

  由于多维空间的关系,处在第一空间层次的我们自身的显意识难以同其他空间层次的潜意识.灵魂.鬼和阴间人自由进行语言或思维交流。多维空间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屏障,阻碍了我们的视野,至今还使我们无法对多维空间有一个完整的认识。本文的目的是给有识>一部分人能够进入多维空间去观察,通过其亲身的经历让人们能够正视多维空间的实际存在,并通过多维空间的角度去正确认识人脑思维的真正来龙去脉,从而给予鬼和灵魂有一个客观的认识。

  

人生的目的
更新时间:2008-7-7 22:24:33 字数:863

  道生人类的目的在于人类能够通过人的真性承受道性,也就是说,人类成为道的生命继承者。

  人的真性是一,展显为一而二,二而一的智性。一是同一,智性的二是相反而同一的阴阳。

  同一的阴阳是不可分离的。同一阴阳展显为理性就变成相反而相合的理性阴阳。

  理性,感性和物性阴阳都是智性下线的相反而相合的两种能力。

  相反而相合的阴阳是同一生命的两种能力,或生命力,在活动时能够分道扬镳各行其是。

  理性阴阳经过无数次的分离与合一,终究会回归于真性的同一生命。

  在理性分合的同时,感性和物性也同步分合,最终与理性阴阳共同回归于真性的生命。

  人生的目的就是从理,感,物三性向智,真二性,或向一,向同一生命,向道的回归。

  ***

  感性的阳性需求和阴性情感是人生的轴心。感性以理性为依据,以物性为工具。

  人的物性阴阳的情况不仅反映在周边的人和物的身上也随着他们所创造的环境而变化。

  物性阴阳有内外之分。内在阴阳主要体现在激素上,外在阴阳体现在身体结构上。

  男女之间的物性需求根本上是感性阴阳合一需求的体现。

  二人的情爱和需求若都达到和谐,感性阴阳就能合一。否则每人都会感到烦恼和痛苦。

  理性对感性的关键作用在于它能指出正确的对象和方法并展示有力的动机。

  阴性直观和阳性推理之间的合作或不合作对感性阴阳合一的成败具有决定性影响。

  基于阴阳全面合一的需要,不仅男女彼此需要,个与人彼此需要,每人也需要人类整体。

  人在心中拥抱人类,他的阴阳才能达到更高的合一境界,才能更接近真性的同一生命。

  人是阳,物是阴。人和物之间的阴阳关系也影响着人自身的阴阳合一。

  浪费资源就是浪费自己阴阳能力的体现。感性阴阳达到某种合一人才能真正关注环保。

  人对于人类和大自然的阳性需求和阴性钟爱越加合一就越逼近人的真性及其道性生命。

  人时时处处都生活在阴阳分裂或合一的过程之中。只有在阴阳彻底合一之时人才能归真。

弟子规
更新时间:2008-7-11 9:24:26 字数:2063

  总叙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入则孝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出则弟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

  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谨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

  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

  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

  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

  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

  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

  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

  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

  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

  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

  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

  信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

  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

  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

  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

  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

  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

  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

  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

  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

  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

  泛爱众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

  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

  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

  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

  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

  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

  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

  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

  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

  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

  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

  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

  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

  亲仁

  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

  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

  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

  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

  余力学文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

  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

  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

  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

  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

  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

  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

  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

  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

  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

  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古德云:‘教儿婴孩,教妇初来’,儿童天真未泯之时,最容易教导,也最需要教导,所谓:先入为主是也。三字经说:‘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如果我们能利用这一段黄金时期,藉由先哲的风范,薰习我们的子弟,引用圣贤的智慧,教导禀性淳良的儿童,那么;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日积月累,必将奠定他一生为人处世、成家立业、幸福成功的基础。关心教育的家长,千万不可轻忽。

  ‘教之道,贵以专’在教导儿童读经的时候,要有耐心,长远心!不可希求速成,特别应注意‘广博不如专精’,是故一部经典,应读诵百至千遍,根基扎得深,果实才芬芳。苏东坡云:‘经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古圣先贤常说:‘经读千遍,其义自见。’孔老夫子读易经至“韦编三绝”,编串书的绳子,断过三次,可见夫子用功之深。

  经书的选择建议以:弟子规、三字经、四书、老庄为主,唐诗三百首为辅,背诵吟唱相互调剂,如能有十数人切磋琢磨,体会出读经之乐,效果更佳。‘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愿与天下为人父母师长者共勉之。祝福您!

孝经
更新时间:2008-7-11 9:29:51 字数:2896

  开宗明义章第一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天子章第二

  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甫刑》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诸侯章第三

  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盖诸侯之孝也。《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卿大夫章第四

  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三者备矣,然后能守其宗庙。盖卿、大夫之孝也。《诗》云:“夙夜匪懈,以事一人。”

  士章第五

  资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故母取其爱,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故以考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禄位,而守其祭祀。盖士之孝也。《诗》云:“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

  庶人章第六

  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

  三才章第七

  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顺天下。是以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陈之德义,而民兴行。先之以敬让,而民不争;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示之以好恶,而民知禁。《诗》云:‘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孝治章第八

  子曰:“昔者明王之孝治天下也,不敢遗小国之臣,而况于公、侯、伯、子、男乎?故得万国之欢心,以事其先王。治国者,不敢侮于鳏寡,而况于士民乎?故得百姓之欢心,以事其先君。治家者,不敢失于臣妾,而况于妻子乎?故得人之欢心,以事其亲。夫然,故生则亲安之,祭则鬼享之。是以天下和平,灾害不生,祸乱不作。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如此。《诗》云:‘有觉德行,四国顺之。’”

  圣治章第九

  曾子曰:“敢问圣人之德,无以加于孝乎?”子曰:“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则周公其人也。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是以四海之内,各以其职来祭。夫圣人之德,又何以加于孝乎?故亲生之膝下,以养父母日严。圣人因严以教敬,因亲以教爱。圣人之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其所因者本也。父子之道,天性也,君臣之义也。父母生之,续莫大焉。君亲临之,厚莫重焉。故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以顺则逆,民无则焉。不在于善,而皆在于凶德,虽得之,君子不贵也。君子则不然,言思可道,行思可乐,德义可尊,作事可法,容止可观,进退可度,以临其民。是以其民畏而爱之,则而象之。故能成其德教,而行其政令。《诗》云:‘淑人君子,其仪不忒。’”

  纪孝行章第十

  子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事亲者,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居上骄则亡,为下而乱则刑,在丑而争则兵。三者不除,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也。”

  五刑章第十一

  子曰:“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要君者无上,非圣人者无法,非孝者无亲。此大乱之道也。”

  广要道章第十二

  子曰:“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礼者,敬而已矣。故敬其父,则子悦;敬其兄,则弟悦;敬其君,则臣悦;敬一人,而千万人悦。所敬者寡,而悦者众,此之谓要道也。”

  广至德章第十三

  子曰:“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见之也。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君者也。《诗》云:‘恺悌君子,民之父母。’非至德,其孰能顺民如此其大者乎!”

  广扬名章第十四

  子曰:“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是以行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矣。”

  谏诤章第十五

  曾子曰:“若夫慈爱、恭敬、安亲、扬名,则闻命矣。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争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

  感应章第十六

  子曰:“昔者明王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长幼顺,故上下治。天地明察,神明彰矣。故虽天子,必有尊也,言有父也;必有先也,言有兄也。宗庙致敬,不忘亲也;修身慎行,恐辱先也。宗庙致敬,鬼神着矣。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

  事君章第十七

  子曰:“君子之事上也,进思尽忠,进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诗》云:‘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丧亲章第十八

  子曰:“孝子之丧亲也,哭不偯,礼无容,言不文,服美不安,闻乐不乐,食旨不甘,此哀戚之情也。三日而食,教民无以死伤生。毁不灭性,此圣人之政也。丧不过三年,示民有终也。为之棺椁衣衾而举之,陈其簠簋而哀戚之;擗踊哭泣,哀以送之;卜其宅兆,而安措之;为之宗庙,以鬼享之;春秋祭祀,以时思之。生事爱敬,死事哀戚,生民之本尽矣,死生之义备矣,孝子之事亲终矣。”

  孝经这部书,据说是曾子问孝于孔子,退而和学生们讨论研究,由学生们记载而成的一部书。吕维祺《孝经或问》中称:‘孝经为何而作也?曰,以阐发明王以孝冶天下之大经大法而作也。’汉书艺文志上说:‘夫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举大者言,故曰孝经。’这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社会上奉为圭皋,人人所应遵守的德目。

  孝经一书,全文共为十八章,将社会上各种阶层的人士——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分为五个层级,而就各人的地位与职业,标示出其实践孝亲的法则与途径。这是自古以来读书人必读的一本书,所以被列为‘十三经’之一。

  

道哲学---终极真理
更新时间:2008-7-7 22:25:12 字数:784

  0是1的终极,1是2及任何数字的终极。把01视为真理,01就是终极真理。

  有别于1的2是1的延伸,所以2不是终极。

  把12视为真理,有别于1的2是真理的延伸,不是终极真理。

  相反而相同的2就是1,但相反而相合的2不是1,而是2合1.

  相反而相同的1可称为同一。相反而相合的2合1可称为合一。

  所谓相同是分离则不复存在,即不可分离的2。相合则是不分离而可分离的2.

  道作为无和有,或0123都是彼此相反而相同的,就是说,道是拥有阴阳两极的同一体。

  道生宇宙就像同一体穿上合一体,外面看去是合一体,里面却是同一体。

  宇宙可分离的合一性衍生于道不可分离的同一性并以道的同一性为指标。

  道哲学所阐述的是01终极真理,和阐述2合1合一体的哲学不可同日而语。

  西方哲学主要是以合一体为对象,因为西方哲人不能理解相反的阴阳两极也可以相同。

  对西方哲学而言,哪里发现相反两面,哪里就必须否定其中一面。

  西方科学从经验角度推测宇宙合一体,与其哲学从形而上角度推测宇宙合一体一脉相承。

  ***

  西方哲学单凭逻辑推理无法跨越合一的范畴抵达同一的领域。这表明逻辑推理的局限性。

  相反,道哲学之所以能够达到同一的道就是因为中华哲人充分地利用了直观的悟性。

  直观认识的是对象整体或一,而一最终就是同一,就是反映实在的真,就是终极真的道。

  道哲学阐述的就是终极真理。这并非说,每样有关道哲学的讲法都有同等价值。

  道哲学既然拥有终极真理,西方哲学和科学只能在道哲学的框架下得到完全的发展。

  善于直观是中华文化中的一块瑰宝。这块瑰宝内最珍贵的部分就是道哲学。

  道哲学今天需要借助逻辑推理建立成为体系,以便系统地解释道并给西方指出一条思路。

道法自然与人法自然
更新时间:2008-7-8 6:32:32 字数:761

  什么是自然?有生于无,复归于无,或无变有,有变无,就是自然。

  接受或融入变化就是法自然。道,作为无和有,融入自己的变化,所以说,道法自然。

  无和有之间的变化不属于因果关系,因为因和果是相反而不同的,而无和有是相反而相同的。

  因果关系是有限事物在变化中产生的先后关系。人接受因在变化中产生的果就是法自然。

  若人能进入无有而融入无有变化的境界就超越因果而与道共法自然。

  ***

  万物的因果关系有两种:一种是大自然的因产生果,一种是人为的因产生果。

  天灾就是大自然的因产生的果,天灾的发生也有人为的因素。人祸则纯粹是人之所为。

  天灾造成伤亡和损失。天灾和伤亡损失是既成事实,接受与否改变不了现实。

  生还的受害者面对伤害损失的挑战而不气馁,就是法自然,而人法自然就是道法自然的体现。

  在道家思想的熏陶之下,国人多有法自然的能力而在天灾面前磨炼自己一贯的信念。

  灾区之外的同胞也接受大自然的挑战,伺机体现源于人性和同胞情的爱心,伸出无私的援手。

  全体同胞,无论是受灾人还是非受灾人都毅然接受大地震所造成的苦果坚持实现人法自然。

  ***

  中华儿女法自然的心境是空前的,也可说是用不可避免的空前的灾难换来的。

  人总有一死,总有这样或那样的磨难,但极少能产生像今天这样影响深远的效果。

  人法自然事实上是紧密地与道大能之德合作,是在某种程度上体现道性:这是非同小可的作为。

  这种表现在中国轰然崛起的今天具有特殊的实质和象征意义。摆在中国眼前的是驱散黑暗的光明。

  中华古老而常新的道德开始崭露头角照亮全世界!

  在道法自然面前扪心自问,有什么由变化而来的果是不自然的,是不能接受或融入的?

直观和推理面对本质和表象
更新时间:2008-7-8 17:38:51 字数:749

  无形的事物本质在三维空间显现出来就是表象。人们看见表象时是否也看见本质?

  其实,人是先看见事物本质再看见事物本质的表象,或更好说,听到本质之后看见表象。

  直观与事物之声共振听到事物本质之音。心中之音就是意,而意就是直观的真。

  对直观而言,本质就是一性的真,其中的阴阳彼此相同,是同一的而不是合一的。

  三维空间基本上是二性的,甚至是量性的。事物的本质不隶属于二性量性的三维空间。

  首次见到某人,心中会泛起某人可靠或不可靠的意念。这就是直观所听到的本质之音。

  直观有深有浅,若泛起的意念是老实或不老实,那就表明直观更深入了一层。

  感性的直觉和理性的直观往往同时进行,以致人们把直观和直觉混为一谈。

  直观超越三维空间作用于一性的本质,但经过一道桥梁可以通往作用于三维空间的推理。

  本属阴性的直观,相对于推理,便成阳性;本属阳性的推理相对于直观,便成阴性。

  直观将本质一分二交予推理,本性属阳的推理在二合一中倾向于一分二,以致造成谬误。

  若推理用本属三维空间的语言正确地描述本质的表象,人就也可以通过表象认识本质。

  本质和表象属于两个空间,彼此不能取代,就如阴阳不能彼此取代一样。

  直观认识本质。推理认识表象。表象是本质的展现。同样,推理是直观的展现。

  人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事物都是表象。人自然地生活在表象之中,听让表象随意激荡。

  人在认识过程中首先认识的是事物的本质,却对事物的表象感到兴趣而不愿离去。

  推理所揭示的表象能够满足人的物性需要。但直观所掌握的本质能够满足人的理性需要。

  其实,事物本质只是相对的本质。只有道是一切事物的绝对的本质。道才是理性的依归。

物体与道的真爱
更新时间:2008-7-8 17:40:46 字数:791

  道是可信之言,即真言,或实话。

  真言的内容是真请,或真爱,而真爱是真实而有条理的邀请,或授受。

  真是阳,请是阴。真呼中吸,请吸中呼。呼中吸体现于授中受,吸中呼体现于受中授。

  道的真实而有条理的授受变成真实而有条理的授受之物。

  真实而有条理之物通过自己内在的授受变成真实而有条理的也可以授受的万物。

  各类形体的万物及其能量都充满着道的真爱。道的真爱就是物体的终极本性。

  人类虚假而紊乱地授受物体造成物体本性的扭曲和物体的混乱,最终危害人类。

  ***

  买卖是物体的授受,卖家授含有能量的物体,受含有能量的金钱。而买家授钱受货。

  卖家授货不仅受钱也设法受买家的信任。买家受货不仅授钱也授予卖家自己的满意。

  物体金钱的授受是物的真实而有条理授受的体现,但人可以把它变成虚假而紊乱的授受。

  包括金钱在内的物体遭到虚假而紊乱授受的玷污会对肇事者予以报复。

  害人利己的心受到应得的惩处,人会回到道的实话实说上来,在买卖中表达一些真爱。

  夫妻之间的授受是溶液般感情的授受。

  丈夫对妻子的授中受中充满体贴,不仅双方感到幸福而且可以锁住妻子的心。

  妻子对丈夫的受中授中想到对方,不仅双方感到幸福也可以增强丈夫的活力。

  自我中心的丈夫或妻子在相互的感情授受中破坏道的真爱就会遭受情感方面相应的痛苦。

  两人谈话是通过振动的气体进行授中受和受中授的心声交流。

  说话的人在授中受中不但说出自己的心声也准备聆听对方的心声。

  听话的人在受中授中不但聆听对方的心声也基本肯定对方的心声。

  只说不听或听而不予基本肯定就扭曲了声音和气体真爱的本性,给自己和对方造成混乱。

  道的真爱已展现在物体之中,真爱能否活现在人类日常生活彼此的授受之中决定于人。

在道的光芒中
更新时间:2008-7-8 17:41:46 字数:687

  道是光,人类是道的光芒。道所拥有的一切都赋予了人类,人类就是无限的有限。

  人类就生活在道光之内,岂能片刻离开道而仍旧生活或存在!

  人类的心无论想什么,要什么,人类的手无论拿什么,都不外是道的光芒。

  道的光芒就是真言,就是对人类发出邀请的真言,就是送给人类作为信物的真言。

  光和光芒是一体的两面,光是阳,光芒是阴。恩赐者的道是阳,受惠者的人类是阴。

  道的真言,邀请和信物是阳,人类心中对真言的直观,对真请的爱慕和手对信物的攫取是阴。

  人类直观聆听道的真言及其邀请而向往爱慕,并攫取道表白真请的信物。

  道的真言的光芒就是万物或一切事物。

  凡是人类在日常生活中所想到的,所需要的,所喜爱的,所向往的,都是道真言的光芒。

  直观,爱慕和攫取是阴。相对于直观,爱慕和攫取的推理,欲望和语言是阳。

  阴内蕴含着阳:直观内蕴含着推理,爱慕内蕴含着欲望,攫取内蕴含着语言。

  阴阳是相辅相成的。人类阴性的功能是接受道的赐予,但阴没有阳的主导不能发挥作用。

  人直观真言需要用推理阐明真言中的理才能打动阳性的欲望。

  有了阳性的欲望才能掀起阴性爱慕的心。

  在社会生活中,攫取不能脱离语言的支撑而独立存在。所以阴性的攫取需要阳性语言的支撑。

  光芒就是光。人类见到光芒就是见到光,人类认识真理就是认识道。

  日常生活中的事物都是道的真理,都是道真实邀请的柬帖,都是表达道真实邀请的信物。

  人类都隐隐约约知道一切都是道的展显,一般却没有意识到那一切就是道的光芒,就是道。

道的生命,生命力和生活
更新时间:2008-7-8 17:42:15 字数:664

  道是实质的有,所以是可信的真。可信的真所展示的实质的有就是道的生命。

  反映道的生命的真是道的无限意识的“我”。

  “我”要展现自己而照镜子。在镜中“我”看见与“我“同一的“你“,”我“看见自己。

  “我“和”你“是同一存在,并非两个存在或不同的物。“我“在镜中所看见的只能是自己。

  在镜中,“我”变“你”,“你”显示“我”;“你”变“我”,“我”显示“你”。

  “我”是恍惚中的物,“你”是恍惚中的象。“你“是镜中的存在,同样,象也是镜中的存在。

  “我““你”互变,同样,物象互变。“我”和“你”是同一的,同样,物和象也是同一的。

  若“我”是生命,“你”就是“我”展现的生命力,生命和生命力就是同一的。

  生活是生命通过生命力的展现。所以道的生命,生命力和生活都是同一的。

  “我”是物,“你”是象,“我”和“你”互变就是物和象互变,而互变就是能动。

  物和镜中象的互变就是道的能动。镜中的象所显示的能动就是物的能动:能动的象显示着物。

  道的生命所展现的生活正是能动的象中所显示的物。可见,道的生命和生活事实上是同一的。

  道之物是真“我“。”我“请”你“,”你“应”我“,请和应就是道的互变能动。

  物和象之间的互变能动向外延伸并展显“我“”你“之间的互变能动于万物。

  道的同一生命,生命力和生活不仅在道内恒常不变,在万物内也恒常不变。

  但道的生命,生命力和生活中同一的真和请却无时无刻不在互变:道不变中变,变中不变。

原始与断代
更新时间:2008-7-9 6:36:41 字数:2801

  在《混屯七鉴》中,科学家看到的是另一种思维模式,似乎现代科学知识都可以包含在古老的《易经》中,同时此书的开头也引用了《庄子·应帝王》。易学智慧为什么被引用在这本科学著作里?这里我引出这样一系列问题,是什么给了中国人这样的智慧?古老智慧的起源在哪里?文明曾经发达过吗?这样的问题似乎在说明现代必须依靠古代智慧,但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因为西方科学就是这样说的,那么西方科学家为什么回头重视起我们东方文化?还有那些与之相伴的文化。原始人的洪水结束了这些文明先驱?柏拉图曾在《亚特兰地斯》中讲述了那些文明曾经存在的繁荣景象,并在许多传说和神话都存在着相关“证据”,如果那些古代文明是高超的,那现代思维和科技又算是什么?半原始与原始状态的文明中是否夹杂着另一种文明,并对现有文明产生了相互渗透的影响?历史给我们一些信息,对古文明的一些信息,人类文明就短短五千年的历史中,记录了军事,科技,文化,传说,神话等耳熟能详的东西,但似乎人们了解的只有历史中原始社会的愚昧状态,那时人们是否真的没有科学知识,虽然他们对太阳,星星有所崇拜,而且也对人有崇拜,但为什么会有帝王的出现?帝王的出现本身就是一种图腾崇拜,但似乎也跟奴隶制度有关,其实也是早期间对神崇拜的成果,在神的崇拜中朦胧表示了万物有灵论,以及那些代表童话中的拟人,然而现代量子学似乎也担当了万物有灵论的角色,科学就是那么奇怪,在还没有了解古人智慧(尤其是史前智慧)就“自定义”了,其实古人所持有的崇拜并没有错,且关于许多诸神下凡的传说是否也说明那时有非常优越的民族,不是身体强壮就是有超人智慧,或者就是有魔力的人,因此才会称他们为神,天子之类,宗教和神秘性都“居住”在哪里,是什么让我们发展了理性,神佛是什么?传说又是什么?道教是什么?史前人类文明史在什么时候被拦腰切断?神秘性总在某些文明中传唱着,他们的历史,这也就是“史前”文明现象,起源于东方。古希腊人似乎就是古埃及人的兄弟,也从中可以从古希腊人在美洲文明和地中海文明找到源头,但总的来说那些文明代表这那个曾有过的时代文明,其中有埃及文明,古希腊文明,东亚文明,中美洲文明。玛雅文明是被神秘化的文明,其中包括了他们的天文,数学,宗教,文化,艺术,历法和象形文字,如果一个原始文明有如此发达的系统,那么这本身就可以是一个奇迹,数学是可以算一种科学系统的学科,但玛雅人却可以在没有科学基础上“玩数”,而绝非形式逻辑这种抽象化的“计数”方式,这种“玩数”就体现在他们超群的建筑成就上,他们会看星象,也有天文学知识,除此还有对自然秩序的认识和管理,玛雅居民对各种野生植物性状了如直掌,然而直到奴隶制度的出现破坏了玛雅社会的古典面貌,战俘,孤儿,犯罪者和人贩子贩来的人口沦为了奴隶,有的甚至作为人祭牺牲,买卖制度使得奴隶制度更加滋长,和谐的文明中突然体现出了一个“统治集团”,就是权利的代表,在公元10 世纪,玛雅古典文明从地球上终结了,玛雅文明的辉煌一去不复返,就在后古典时期的浮雕上,艺术性明显不如古典时期,文明中断被一些考古学者认为是农民造反,自然灾害,战争,秘传文明失传等因素,但谜底却没有一个被揭晓,现代玛雅人使用的玛雅语言已经和他们的祖先没有结构上的联系了,而中国的奇书,巫书《山海经》却找出了玛雅人的巫师,祭司们秘传“底本”。只是中国人稍稍幸运些,相传大禹等这些圣王贤用文字整理记录了《山海经》,并相传了“八仙过海”的神话(似乎也是关于洪水的传说),而玛雅人却只留在了他们的头脑中,在那里,美丽的象形文字和壁画往往跟《易经》的图形相联系,但在数学方面却和埃及文明相类似,相隔遥远的文明为何有如此相似之处,而且同时都伴随着一个事实,消失和失落。从人类学角度说,蒙古人似乎就是玛雅人,人种学说中国人和玛雅人有一个共同的祖先,那么是美洲人从东方迁徙还是东方人迁徙到美洲呢?史前文明无法考证,史前期有距今25000年的空白区,前古典期,也是中国公元前1500年,前期也就是公元时期,然而就是公元900年后,玛雅文明从黄金岁月,城邦林立而变成了废墟。一直到之后殖民时期,西班牙殖民者用二三十年就征服了美洲文明,才使码雅文化知识彻底失传。至今,古希腊文明一直是来自东方世界的西方摇篮,他们文化风格与埃及人别无二致,有人说西方文明的摇篮在古希腊,但这不是对众多哲学家出自古希腊的一种赌注,古希腊文明其实并没有失落,失落代表的是文字形式,传说就代替了文字,也是在特洛伊神话传说中的体现,其中10年征战有如我国的“三国”与“水浒”,在大量传说中,许多文明似乎相继消失在浩大的战争历史中,但宗教却为何保留了下来?古罗马文明和犹太人有着千丝万蓼的关系,在文化里头却联系着古希腊文化因子,也许这也可以解释现代意大利人喜欢音乐和艺术的起源,古罗马已经不存在,古罗马文化的辉煌也不在了,从以色列民族被赶出罗马时,美的追求(宗教,体育,艺术)开始衰落。古埃及人是黑白混居的人种,其中有大量犹太人和阿拉伯人的混居,但在古王国时期的埃及人就开始建造金字塔,并且一些大祭司都有一定的官职,但原始巫师却在农民中形成,古代埃及文化对古希腊文化的形成尤为重要,这是因为希腊人崇拜埃及文化祭司和巫师和智慧,几乎所有神的名字都是埃及传过去的,那时希腊人曾与埃及文化交融,事实上也担当了埃及文明传承者的角色,不过埃及文明也如闪电一般消失了,全世界的科学家都没有得出结论,在柏拉图的记载中,亚特兰地斯这个名词却给了一个可能性解释,也就是解释和推测出埃及人曾经历过一场规模巨大的洪水,而在亚特兰地斯文明的猜想中,考古学家用地质学来推算大陆板块,并从中得出这块大陆的可能性,这块处在大西洋的土地也被大洪水冲没了,这正犹如《圣经》中所描述的诺亚方洲的神话,是否那些文明曾经经历了战争,洪水的洗礼?如果真是这样,那么这些仅仅是在《创世纪》中所得出的真象吗?文明真有断代的话,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大西洋里发生过什么,金字塔,十字架,象形文字,伊甸园都是什么东西,怎么对古老文明中的超群智慧去评述?这不可能是原始愚昧状态时期可以达到的,到如今只有华夏文明和古印度文化是历史中唯一被保存相对完善的“史前文明”,那么从某中意义上,现代文明,包括艺术,科学,宗教,哲学都是他们的传承,从现代文明对古人在思维模式上,人类却在退步,并且因为人类文明最终被工业文明所过渡了,它是无机领域对人类文明的新篇章,文化门槛已经无法从新炻器文化开端相比拟,那只是从公元前3500年以来所建立的各种更高级文化整体文化模式以及伴随着它的那些已与更高级文化有关且并肩存在的各种原始和半原始的文化和人类精神。

  

思考的宇宙
更新时间:2008-7-9 6:38:59 字数:4193

  思考的宇宙引子:自人类诞生以来,人们对宇宙的探求从未停止过,今天我们虽然对宇宙的诸多“事件”已经有了相当深刻的认识,但是仍在大量的领域里存在未知数。我们发现:许多对“事件”的表述并非都十分完备,在此看是这样,在彼看却非完全那样,甚至是两样的。真可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因此,有必要从另一角度来重新审视我们的宇宙。先从以下领域简要谈谈人们对宇宙的认识:(一)哲学层面:先哲们将世界划分为“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或称“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而中华先人则认为是“心”“物”一元的世界。由此形成了唯心、唯物、天人合一等宇宙观,并据此来研究与认识世界的本原及其演化规律。唯心派认为:宇宙是“上帝”创立的,人类社会由“神”主宰,由“真主”作安排,万物皆“唯心所变”。至于如何创立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又为何这般模样?我们皆无法完备表述,有些还赋予了“人格”特性,甚至认为世界由“万能”的“主”来决定。不过人们却发现诸多“事件”并非为原先所想,然则“精神” 却又深刻影响着事物的变化,因此,我们只有这么说:“精神”的确存在着,宇宙的“事件”并非只由“精神”所决定。唯物派则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精神”是“物质”的产物,是“事件”的反映。虽然对客观世界大量的物理“事件”的运动变化能作较为精确的描述,但是对于“精神”的产生及变化的表述却不完备,特别是对生命现象更难于给出合理的解释,生物的运动并非只由物理定律来表述。据此,我们确信:世界既是“心”的,也是“物”的,“心”“物”共同影响和确定着我们的世界。(二)科学层面:目前主流把科学分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人们试图由“物质”的观点来认识“自然”的宇宙。宏观上,在膨胀的宇宙中,发现了星体、星系、类星体、黑洞等诸多“事件”,暗物质也在探求之中;微观上,“物质”由基本粒子构成,微观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宇宙间有各种 “场”,宇宙具有时空结构,每个“事件”均与之密切关联。大尺度的行为主要通过广义相对论来描述,而基本粒子的微观行为则由量子力学加以表述,这两种理论均能对各自领域的行为给出了足够精确的预言,然而至今两者尚未能协调统一,因此,我们只能说:两者都是在各自领域内相当正确的部分理论。关于人类社会科学的理论则是解析人类社会的各种形式与现象,诸如社会的组成、结构、行为、思想等,大家知道人类社会具有组织团体性,人类行为遵循一定的准则,否则就不会有国家、党派等各种社会团体的存在,也没有思想、道德、伦理、法律、宪章等这些,为何需有它们?如何表述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趋势,人们在深究!然而我们确信,人类社会行为是具有其表述方式的。(三)生命层面:生命形式是宇宙间最为复杂的“事件”,我们知道,任何生物均由“基因”来表述,而生物的多样性又说明了生命的运动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联,这正是物种的产生与消亡的要素,生命的延续又说明了生物具有遗传性与变异性。大家公认:生命的个体(个体生物)均是一个完整的运动系统结构,自身的运动有其规律,它在人体科学上得到了准确的描述,西方医学通过对人体生理指标作定量、定性的准确分析来对病体作局部的处理,而中医则是对人体系统作出了整体的辨证论治,两者均对人类的诸多疾病的治疗富有成效。因此,我们这么说:生命的运动有其自身的结构规律,生物的变异与进化是其自身运动与环境互为作用的结果。以上表明:宇宙间变幻莫测的诸多“事件”在特定的层面上,人们的认识已经相当完备。然而,人们更希望谋求“大统一”。爱因斯坦追求的“统一场论”虽未能完成,但却导致了“大统一理论”的产生,也使霍金在探求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的协调统一。而玻尔的“并协原理”却可追朔到三千多年前的《易经》,人们发现:古老的经典《易经》竟是如此的熟悉与陌生,许许多多均与其有惊人的巧合,莱布尼兹惊叹“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图和次序图与他的二进制理论是如此的吻合”,玻尔更是认为他的“并协原理”即是太极图的互补性思想;更令人惊叹的是:生命的基因的遗传密码表与伏羲的六十四卦图竟是同一符合系统,由《易经》推出的密码表竟发现原遗传密码表的缺陷,对于高等生物的变异情况,全都可以给出解释。泡利认为:东西方是互补并协的,人类思想总在两极中摆动。卡普拉断言:未来世界的文化模式是一个东西方文化平衡的文化,是一个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平衡的文化模式。李约瑟则把现代科学定义为:中国的有机论和西方的机械论之间的一种协调和统一。普里高津将耗散结构“对自然界的描述非常接近中国关于自然界中的自组织与和谐的传统观点”。另外,协同论、突变论、系统论、超循环论、混沌论、分形论等均与中国太极思想相吻合。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观点:宇宙是 “心”“物”统一体,宇宙的一切“事件”是“心”“物”的并协,《周易》是“心”“物”宇宙的结构与法则的代数关系符号系统。宇宙间的万事万物皆是“心” “物”相互作用关系的呈示,“一阴一阳”为宇宙的根本规律,“太极”为宇宙之本原,阴阳之道《周易》与宇宙的生成、演化及运动变化的时空结构相同构,而宇宙的诸“事件”均与《周易》符号模型同态。因而《周易》是人文社会、“自然”宇宙及宇宙生命的“大道”。解读:下面我们据此来审视宇宙的“事件”:(一) “自然”层面:从大尺度到微观世界,我们均发现“阴阳”二元力量及它们的相互作用,因而我们今天看到“物”的宇宙的膨胀、万有引力、星体、基本粒子等诸 “事件”及相互关联的“场”,它们呈示出二元能量“发散势”与“集中势”的相互作用关系,“势”的改变即呈示“能量”,这使我们能看到物质的聚变与裂变能量。两“势”的作用也让我们看到:极度的“集中势”“事件”黑洞来自星系中心、类星体等大质量、高密度的天体区域,并产生出高能辐射及宇宙膨胀的哈勃红移现象。极度的“发散势”的膨胀宇宙的“虚空”中弥漫着“3k”辐射及有尘埃粒子的“非真空”,另外,两“势”的变化也使我们看到了让正、反粒子湮灭的“集中势”的改变而呈示为发散性能量“辐射”,在高能状态下而由于“发散势”的改变也可转化为集中性能量“聚合”生成正、反粒子对,这些正是由于两“势”的并协作用的呈示。它们均是两“势”的极端结构关系,正因为如此,“集中势”的极点—自由的“夸克”以及“发散势”的极点—宇宙的“虚空”我们均无法达到,这正是我们至今未能找到暗物质的缘故。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宇宙更多呈示出的是两“势”并协的一段“平衡”与“不平衡”的关系结构,这也正是我们目前既能看到了星体、基本粒子等诸“事件”的时空关系的“物质”结构又能看到其时空关系的“波动”结构,它们通过星系结构、太阳系行星系统结构及行星的卫星系统结构(两种系统结构满足提丢斯—彼得定则)等呈示出来。这些正是《周易》所表述的宇宙“大道”,也印证了玻尔的并协互补性思想。(二)社会层面:纵观整个人类社会,社会的熵值在由大变小,从“无序”逐渐变为“有序”,在不断进行“分”与“合”,这使人类逐步走向“文明”的社会,作为个体的人也由“自然”的人变为 “社会”的人。这些皆是“心”“物”并协作用的呈示,通过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观念、道德、法律、组织、团体等范畴展现出社会的诸多“事件”,这些均让我们看到了“心”“物”两性及“阴、阳”二元能量的关系,“心”的“有序集中势”使人类形成了社会的“共识”,从而产生有社会的组织团体、共同的文化、思想、观念、道德、准则等,而“无序发散势”又使社会存在“差异”,从而社会具有多样性,存在不同的社会行为结构关系,这正是“心”“物”的并协,通过两“势”的能量的共同作用,使我们看到了社会的诸多“事件”,不均衡的两“势”结构使社会呈现出冲突性“事件”,这是我们看到的不安定的社会结构秩序,而当两“势”均衡时才使我们看到稳定的社会结构—“和平共处”的人类社会。人类社会总在“阴”“阳”两极中摆动,社会的变化结构由《周易》完整表述,这是“象数”的社会展现,也是“义理”的深刻内涵—社会结构趋势的“大道”。“心”的“集中势”通过“物”的“有序”流动让人类社会步入了高度发达文明的“信息”社会,它对“自然”的影响力在增加,当它转化为“发散势”释放时,则体现为对“社会”及“自然环境”产生深刻的作用与影响。这正是我们看到的高度发达的人类社会在对自然环境所造成的加速的变化影响。因此,人类社会必须与“自然界”的自组织和谐统一,社会的结构秩序必须是“自洽”的,这是我们需要的“心”“物”并协平衡的范式。这些均与卡普拉的 “断言”及普里高津的“非常接近”相吻合。(三)生命层面:生命呈示出“心”“物”并协作用关系的整体结构系统,生物的结构均由“基因”加以表述,“遗传密码表”与《周易》伏羲先天图同构,并给出了“心”“物”的时空结构关系。生物的行为由“自身的结构关系”与“环境”共同作用影响,展现为生物的遗传性与变异性,让我们看到了物种的产生与消亡,这正是“心”“物”并协“阴、阳”两势平衡与摆动的结果。“佛”为“心”之本序,它展示同构的“心”“物”的“自洽性”—自然法则,这是“有序集中势”,它的作用呈现于“物”的和谐自洽运动,使生物具有“佛性”;而“无序发散势”则使世界呈现出缤纷大千,这是生物的多样性—“众生”,生命体为“心”“物”并协的平衡结构系统,两“势”的作用与变化,呈现为“生命的自身运动”与“环境”并协而产生新的平衡结构—生物的 “进化”。宇宙间最复杂的“事件”—“人”,是“心”物”并协作用关系的高度典范,其“精神”的“有序”更具“佛性”,人的生命时空结构由《周易》加以表述,《周易》给出了人的动态结构模型,是“心”“物”并协关系的大道,这在“中医”的理论与实践中得以充分的展现,也使我们看到《周易》的“象数”与“义理”的并协平行。《周易》 “类万物之情”,是描述生命的代数关系结构,是宇宙“心”“物”时空关系的“常则”。因而让我们看到了诸多与《周易》的种种惊人的巧合及《周易》之神奇功用。结论:我们确信:宇宙是“心”“物”并协统一体的宇宙,“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附:此篇是运用大量学者的研究成果的结晶,它属于全人类。

  

三花聚顶和五气朝元
更新时间:2008-7-9 17:33:56 字数:1822

  道家所谓“炼精化气”的气是什么东西?中国医学所谓的“气血”的气和“中风”的风,是否都同道家所讲的这个“气”字一样?这些都是很重要的问题。汉代以后的中国医学,大都把气流的风和人体呼吸的气混而为一,这也是有问题的。不过这些问题都是个别的专论,现在从本题范围会讨论它,一时也讲不完。前文曾经提到,暂且借用现代科学术语的“生命能”,作为解释气的概念。换言之,也就是要学习静坐和修证健康长寿术的人们,不要把人体口鼻呼吸的气,以及大气中的空气,就当作道家或密宗所谓的气。否则,统统落在生理的感受范围,错把神经和肌肉的反应当作是“真气”的流行,那是一个严重的误解。

  退而言之,如果只把肺部的呼吸和生理反应的作用,当作炼气的成果,那么综罗道家、密宗、瑜伽术等的各种大同小异的炼气方法,至少有几十种甚至一百种之多。虽然无可否认的,人体生理上的口鼻呼吸,以及部份其他器官和皮肤呼吸的作用,是修炼的基本动作和工具,但不能误认为这就是静坐养生或道家丹法的真谛。

  照道家养生的修炼方法,真正达到“炼精化气”的程度,那是什么景象呢?这便须要留意道家所流行的两句术语,所谓“三花聚顶”“五气朝元”。“三花”与 “五气”,都是比喻的代名词。三花即是“精”“气”“神”。“五气”,便是心、肝、脾、肺、肾或另用五行的代号,即是金、木、水、火、土等;至于印度的瑜伽术中,却以上行气、下行气、中行气、左行气、右行气等叫做五气。名词不同,实际上都是共通的。聚顶的顶,当然是指头顶的“宫会穴”,也就是道家所谓的 “泥洹宫”,密宗所谓的“顶轮”和“梵穴轮”的连带关系。不过朝元的“元”,却有不同的说法:有些根据医学经脉穴道的观念,便说这个“元”是指“关元穴” 的部位,也就是一般所谓的“下丹田”,有些人却认为这个“元”是指“会阴穴”,也就是密宗和瑜伽术所谓的“海底”。谁是谁非,从来就无确证,除非真是修炼到家的神仙肯出来当场指证,或许可息此一争端。不过,从学理和中国文字学的诠解,以及经验的求证。我们认为这个“元”字与本源的源字通用。换言之,所谓 “元”,便是指原来的本位现象而已,所谓“五气朝元”,也就是说人体内部的腑脏之气,各归原来的本位,充满、和谐、均衡而没有窒塞。我们简略地从学理上解释过这两句话的意义以后,再从实证的现象来作说明。

  “三花聚顶”的景象:静坐到达精化为气的阶段。奇经八脉的通畅情况,犹如以往所说,已一步步获得了实证。从此渐渐到达忘去身体的感觉,周身如婴儿似的柔和轻软,非常安适妥贴,若存若亡。此时,唯一还有感觉的便是头脑的反应。再渐渐的静定下去,眼前的目光便有返照的现象。到此忽然会进入几同完全忘我的境界,只有头顶“泥洹宫”“百会穴”部分,感觉如天窗的开启,如阳光的透射,豁然开朗而呈现无比的清凉之感。犹如乘虚而下的一股清虚之气,下降而遍洒及于全身。道家丹经所谓的 “醍醐灌顶”,便是形容这种境界。不过,到此程度,最怕的是学理不明,观念不清,内心如果存有丝毫的幻想,或潜意识中存有强烈的宗教意识,可能便会心神出窍;如果再配合其他的幻觉;便有许多类似神秘性的景象出现了。对此种种境象,必须要一一扫除,不落筌蹄才为究竟。

  “五气朝元”的景象:由于以上所讲“三花聚顶”景象的呈现,或者在同一时间,或在稍息之后,忽然感觉呼吸之气自然地完全停止,周身绵软,不藉后天的呼吸而温暖怡适,平时所谓的内呼吸(丹田的呼吸这时也自然的停止了。只是过了很长的一段时间,偶然的需要极其轻微的呼吸一次。此时有如在风和日丽的景象中,微风不动,水波不兴,身心内外,天地人物,无一而非安于“中和”的本位,更不知道有我身的存在或无我身的存在,这些平时的感觉和思想,统统都自然地去得无影无踪了。

  静坐或修道的实际工夫,如果真能做到如上所讲“三花聚顶” “五气朝元”的情况。那么,炼精化气的基础工作,可以说是告一段落。不过,这种基础,可不能偶一而止的,必须要“持盈保泰”,恒常如此,而且可以自由作主的要如此便如此才算数。倘使在静坐的过程中,偶然有过一次类似经验、瞎猫撞到死老鼠、一见永不再见,那就不足为是。但从此要进到“炼气化神”的境界,就必须和“道”的观念结合,并非只属于静坐工夫的范围了。

  

元神与识神
更新时间:2008-7-11 15:27:40 字数:2446

  这里借用"神"这个词来说明生命构成的深刻性。神,在古文化里是一种人无法认识的可以控制人行为的超自然力量,这里在解说元神和识神的同时也破解这种超自然力量的内在机理。

  一、元神

  元神的来源无极界,是无极界灵质体的分体。

  元神来自无极界。在无极界,由于无极质内部没有极性,所以无极质的感觉是灵性感觉。无极质的灵性是没有差别的,灵质的能量和灵力都相同,所以整个无极界虽然具有极高的灵质能量,但是没有势能,所以没有运动,没有声、光、形、色等,寂静不动。无极界的这种特性,使灵质体虽然有极敏的灵性,但是却不能感觉自己的存在。另一方面,无极界的寂静特性和灵质体的高敏灵性,使每个灵质体的任何一丝灵动,整个无极界所有的灵质体都会感觉到,因此每个灵质体都不会随意发出任何灵动,不可以干扰整个无极界的寂静性。

  元神的主体是无极界的灵质体,元神的任何感觉,元神的主体都能感觉到。元神喜纯好静的特性就是元神主体在无极界的特性。元神作为无极界灵质体的分体,可以在宇宙中运动,可以感觉宇宙空间中丰富的物质特性以及物质运动的千变万化,元神主体在无极界也能感觉到,这种感觉即不会干扰无极界的寂静性,又可以使灵质主体享受到高灵性生存的乐趣,这是元神从主体分离出来在宇宙中生存的根本意义。

  宇宙是有极物构成的,元神灵力极大,具有创造有极物的灵力和能量,可以进出任何宇宙空间和有极物体,可以控制任何宇宙空间和有极物体的运动,所以任何宇宙空间和有极物的玄机能量都不能破坏元神本体,都不能损害元神。但是,元神也不能独立在宇宙空间中活动,因为元神一动就会发出灵力,元神的强大灵力会破坏宇宙空间和有极物体的运动玄机。因此,元神要在宇宙中活动,就必须居住在元神自制的特殊有极玄机体中,这种玄机体可以锁住元神的灵力,这样元神在宇宙中活动才不会破坏宇宙空间的玄机。另一方面,元神如果曝露在宇宙空间中,空间的玄机使空间中的物质产生强烈的运动,元神在这种物质运动的冲涮中会受不了,因为元神本质上是喜纯好静的,所以也要呆在有极物玄机体中才能安神。在一般情况下,元神是居住在具有活性的生命体内,元神可以借用生命体的活动性在宇宙空间中活动。

  二、识神

  识神是在身体大脑中形成的可以控制生命体行为的意识体。生命体从诞生那一刻起就不断地用身体(包括肌肤和神经)和感官接收天地间各种事物的信息能量,包括风云、光影、阴晴、冷暖和声音,在人类生命体中还会不断接受人文事物,特别是大量地接受知识和生活教导,在大脑里积累了很多知识信息和事物信息。大脑具有特殊的生物性信息加工功能,大离功能与信息能量之间产生能量旋机,形成大脑思维,不断复制、演化、创造和提炼新的信息,使大脑内的信息迅速膨胀,信息能量也随之增大,形成信息能量场,具有能量感应性。这种感应性不断增强,又产生在大脑中,最终与大脑机能一起合成了具有分辨功能和控制身体功能的意识体,这就是识神。 www.taoismcn.com

  识神是由大脑机能和大脑储存的信息能量决定的,有什么样的大脑机能,有什么样的信息能量储存,就衍生出什么样的识神。动物有动物的识神,人类有人类的识神。人类的大脑机能比动物的大脑机能的生物性能更强更好,所以能吸收的信息能量比动物吸收的种类多、信息量更大,所衍生识神的生物性更高级,识神的意识性和意识力更强。但是,识神无论怎么强,都受到大脑机能和储存信息的制约,人的思想会千差万别,也不会产生超出大脑机能的思维能力,不会产生超越所储存知识信息以外的思维能力,所以人的思想必然局限在大脑机能和所储存的知识范围内。识神与大脑机能混成,是生命体的有机构成,人的情感、欲望等都与识神密切相关,都在识神的作用和控制下发生,所以人的识神具有情感和欲望的因素。当人的大脑机能受到损坏时,识神就会随之受到损坏;当人脑储存的知识信息发生系统紊乱时,识神同样会发生意识紊乱。这两种情况是造成人的精神和行为状态异常的根源。当人的生命终结时,大脑机能丧失,人的识神也同时毁灭。

  三、元神与识神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元神只进入人体中。人体的识神产生在大脑中,它能够以意识力控制大脑机能,从而控制身体行为。元神来自于身体之外,是高能灵体,比识神的意识力强大。但是,识神是大脑机能与知识信息合成的,当识神的意识力非常强大时,大脑机能和身体行为完全由识神控制,元神与大脑无法沟通,发挥不了灵性作用。由于元神是高灵意识体,具有灵性,而识神只是意识体,没有灵性,当大脑完全被识神控制时,思维就缺乏灵性。有时候识神活动太累歇息一会儿时,元神得以接触大脑信息并控制大脑,就会发出灵性意识,这就是人们感受到的"灵感"。

  元神随胎儿一起来到世间,封闭在身体内,不能直接接触事物,也不懂事物属性,需要身体通过各种方式在大脑中储存一定的知识和信息,元神才能对这些知识和信息作出灵性判断。但是,大脑在积累知识和信息时又会产生识神,因此在识神没有形成前是元神在控制大脑,由于知识和信息太少而出现行为盲然,表现为行为幼稚,在知识和信息积累起来后识神又形成了,阻碍甚至控制了元神与大脑的沟通,表现为意识加强了,但是灵性减弱甚至丧失了。这就是元神会迷失的根本原因,我们看到的书呆子正是缺乏灵性的典型的识神行为。

  识神会产生和控制人的情感和欲望,当人的情感和欲望很强烈时,识神会被玄晕,严重时会丧失识神的意识和理性。元神在识神控制大脑和生命行为时,对情感和欲望没有控制力。当元神恢复对大脑和生命行为的控制时,元神有能力控制情感和欲望。但是,元神控制大脑和生命行为的前提条件是灭掉识神,掌握生命控制权,这需要经过生命修炼才能达到,这就是千年来人类存在生命修炼现象的根本原因。

  

道家修炼七说
更新时间:2008-7-14 17:41:58 字数:4652

  道家修炼七说

  生不知来处,生的事大;死不知去处,死的事大。遍尘世之人,来固糊涂,死亦糊涂,所以轮回不息,常入恶趣,真可痛惜。凡在同道者,既进祖师之门户,当穷生死之根由。倘若虚度岁月,打混过日,他时腊月三十日到来,阎王老子打算饭钱,却将何物承当?吃下十方口债,无功消受,来世若不变驴变马,即是作猪作羊,此是决定不易之事。须是闲时办下,忙时用得着。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圣贤仙佛,不是天上降下的,不是地上长出的。同一父母胞胎,同一骨肉肢体,皆由凡夫而入圣基。莫道仙佛有种,自暴自弃。或曰:神仙还要神仙做,那个凡夫作神仙?此话甚是糊涂,既是神仙,则必不在轮回中来;既在轮回中来,则必不是神仙。有等愚人,执着这话以为凭证,自迷迷人,当入拔舌地狱。噫!世间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易曰:穷理尽性,以至於命。是了性了命,必先要穷究性命之理,性命之理通彻,方能了得性命。若性命之理不明,认不得性命是何物,而欲了性了命,了个甚么?世间学人,心地不明,才进门户,便装神仙;才遇高人,便强求道。终日横作乱为,混吃混喝,口说杂话,脚走魔路,东荡西游,以苦为乐,未有一时在生死上留心,妄想高人一言半语提出尘世,不费功夫立地成仙。似此举止,纵然老子下界,钟吕对面,亦无益也。果是真正学道之人,不可如此。先将世事一笔勾消,把生死二字贴在额头上,时时步步与我不离,以生死为一大事,然后穷究性命根源。若一毫道理穷不彻,即一毫性命做不稳。知的一分,做的一分;知的十分,做的十分。古来祖师,大慈大悲,丹经子书,千百譬喻,流传世间。盖欲人人成道,个个了真。其中药物火候、作用法则无不俱备,奈何学人糊涂,不自辨别,费不得心思,下不的功夫,所以难悟难解。反说大道不在纸上。作孽作孽。又有一等假道学,得些顽空事业,死下功夫,数十年后见些假境界,有些小效验,说凶道吉,自谓成道。或有人以丹经询问,茫然无知。不惟不知,而且毁谤。更有一等愚人,见人看经书,即便憎恶訾诮,一唱百和,将当年祖师慈悲之苦心,反为后世迷徒之话柄。若丹经无用,则祖师不宜多事,传於后世,既传后世,则祖师性命大道,即在是矣。倘若古人丹经虚假,后人口说是真,则是后人成道者大胜於古人矣。试看前代各家祖师,明理之后,有数月而大成者,有三二年而大成者,甚至十数年成道,即谓成之晚。后世修行人,有此成道之速乎?前代祖师成道之后,处处开坛,方方演教。或隐於仕宦,为国家出力,或混於厘市,积功累行。隐显莫测,变化随心。后世成道者,有此神通乎?前代祖师成道之后,有拔宅飞升者,有跨鹤冲举者,有在此处示终,又在彼处显化者,如此等类,不可枚举。后世成道者,有此显化乎?看今思古,则古人法言道语不可不穷也明矣。但性命之理,前人细明之,而穷理之法,前人罕言之。至南居士闻师香风,不敢自私,但愿人人明道,个个积功,故不惜两片皮,别开一辙,为好学者通一线之路,庶乎自下学而上达,不至虚度岁月,空过浮生矣。人生秉性,清浊不一,学问深浅不等,若执一法而行,则聪明有学问者可知,愚钝无学问者难晓矣。今立二法,各自量力而行,久必有得。如人秉性聪明,兼之字义通达,不可不看经书。古人著书传世,言不空发,字不妄下。一言一字,大有妙义。然经书混杂,真假难别,每有好事者,托古人名号,凭心著作,惑乱正道。久之以讹传讹,不知谁是谁非。古今多少英雄,不遇真师,多被[耳*(业/用)]过,空空一世,到老无成,可不叹诸。故看经书,须要看人共知共晓者。如道德、阴符、南华、文始、参同、悟真、西游等书。千真万真,须拣取一部看之,不可乱看,亦不可先看注解。当细看正文,盖注解内邪正相杂,多有不得真传,以意猜度,妄评妄解者。若不识真假,一入圈套,终身难出,不如不看。看书之法,须要先将正文熟读万遍,再逐节辨别实理。一句一字,不可轻放。不可在话头上读念,亦莫在一身上下,有形有象处揣摸,亦莫在幻身精气神上着意。须要离过此身,更莫向身外猜疑。盖性命根源,在未生身以前;夺造化,在生身受气之初。古人多一言双关,须要费无穷心思,以有象参无象,以有形体无形,依法日日穷究,时时穷究,刻刻穷究,功夫不缺,日久猛勇的钻破元关,始知太极阴阳五行四象八卦,皆我天赋实理;铅汞砂银龙虎龟蛇药物炉鼎,皆我现成物料。再遇真正明师,整纲提领,成仙了道,其事最易。悟真云:赫赫金丹一日成。真实不虚也。此乃聪明通文之人穷理之法。至於秉性愚蠢,不通文义,须当先立志气,振发精神,抱一个不明道理,至死方休的念头。又须静想,自己本是凡夫,要作圣贤,与天地争权,岂是等闲能到?如此存心,自然诸尘不染,志气常存,再打并消夜炼睡。就将这个消夜作个穷究,细想消夜作甚,若是消睡,消到没睡时作何结果,不是消睡,又当怎的,必其中另有大事。不分昼夜,穷来穷去,不管他得力不得力,能悟不能悟,吃饭也如此,撒尿也如此,出恭也如此,有人骂也如此,有人打也如此,有人杀也如此,至於患难疾病,无不如此。一直穷去,穷到莫可穷处,包管磕着撞着,脑后一捶,忽然踏破天外天,认得身外身矣。再遇明师口授金丹大道,点化凡躯,如猫扑鼠,实不难也。同道知音,如或未得真传,先当穷理,脚踏实地用功。纵然大事不明,旁门邪道也难欺瞒。即福缘不大,天年尽时,亦不为恶趣牵连。回首分明,来世决生於大富大贵之家。才出头来,道根不昧,一闻百悟。巧遇良缘,决了大道。

  你我说

  世人每见一物,与人争论你的我的,是不过以此皮囊幻身相隔,分彼我耳。抑思到的腊月三十日,三寸气断、两眼无光时,直亭亭的,到底我在何处?谛思静想,此幻身亦属於你,原不是我,何得以彼此皮囊隔碍为你我乎?太上云:吾之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佛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盖有身则有患,无身则无患。一切常人,认此梦幻泡影之身为真实,所以有贪嗔痴爱,有酒色财气,有七情六欲等等无明障碍。修行人若知的此身为吾大患,则外其身而身存,空即是色,色即是空,可许学道,可许明道,可许行道。道包性命,性命一气,是谓真空。天地有坏,真空不坏。道至真空,露出本来法身,不为天地所拘束,不为阴阳所陶铸,方是真我,方是真身。彼认幻身为真我者,岂不愚哉?

  结缘说

  天缘人缘,修道人俱要结下。然结天缘,必须先结人缘;结人缘,即所以结天缘。如何是结人缘?施德不望报,有怨而不计,看人最高,视己最下,施药舍茶,修桥补路。有骂我者,笑应之;有打我者,喜受之;有长我者,以父兄视之;有少我者,以子弟视之。即如妇女,有年老者,以母姐视之;有年少者,以妹女视之。虽有恶人,其奈我何?古云:呼我以牛,应之以牛;呼我以马,应之以马者,即是此意。如此结缘,人与我无缘者,即有缘;有缘者,缘愈深。人缘结就,天缘可得,学道修道,自有鬼神暗中扶持,逢凶化吉,遇危得安。否则,人缘且不能,天缘如何得?昔长春真人,福缘浅薄,也曾尝粪过,也曾饿死过,也曾三年炼魔,强受几日供养,水晶塔子倒过,后磻溪下苦,受尽多少磨砺,受尽无限耻辱。及道成,为王者师、帝者师,处处开坛、方方演教,其福缘前后天地悬隔,七真之内,惟祖缘最大。若非结缘,安能有大缘?即紫清真人,也曾受人喝骂,三丰真人,也曾受尽旁人骂,无非结缘之故。三翁乃神仙之耳目,全真之领袖,未成道之先尚且苦己利人,忍辱遭谤,后之学人,何不三思!

  随缘说

  食禄因缘,各有分济,不得妄想强求。祖师教吃歹的,不得贪图吃好的,若分外强求,则必削福;祖师教吃好的,不得执着专吃歹的,忍饥受饿。此何以故?其间有因缘在。但吃好的,亦不可忘了吃歹的。修行人若肯听天由命,随缘度日,遇缘时,美味佳肴;淡泊时,疏水箪瓢。谋道不谋食,苦力前进,积功累行,祖师暗里自有安排,不肯教饿坏真正修行人。非实心为性命者,祖师不管。www.taoismcn.com

  法财说

  大道不远,法财现成,知而行之,立登道岸。后人不得真传,有猜闺丹,用财置鼎者;有猜烧炼,用财买药者;此等之辈,毁谤圣道,紊乱仙经,欺己欺人,永堕拔舌地狱。殊不知法是法,财是财,用财以济法,用法以全财,法财两用,性命双修之道也。但所谓财者,非金银之财,乃三宝之财;法者,非符咒之法,乃神运之法。法也财也,皆实理实行,虚空中之造化,非世间有形有象之物,愚人何得以凡财目之耶?古来祖师间有用财者,如抱朴子闻道二十年,家无积蓄,难了大事;紫贤弃僧还俗,倚巨富大力者为之;此二老何以用财?此中必有秘密,非得口传心授者不能知。果是用世财也,紫贤寻外护可也。如抱朴子乃宦途中来者,何以又叹无财?况五祖七真皆不用世财而登天仙之位,其用世财之说亦从法财中来。后人被财之一字所迷,往往认世财而弃法财,故耽误大事也。

  真种说

  元始悬一宝珠,大如黍米,在虚空之中。这颗珠无形无象,非色非空,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大小不拘,隐显不测。人若识得,种在乾家,养在坤户,水火烹煎,熔化成熟,取而服之,实腹长生。但不知同道中人会种否,会养否?如能会的,急须下手,莫待年久黍蛊,作不得种子,充不得饥渴,临时手忙脚乱,无处借贷,只落的袖手而去,岂不是枉在世间走了一场?学者可不自审乎?

  十病九恶说

  同道中惜性命者,欲要学道,先须学人,学人成就,学道有望。学人之法,先要知十病九恶为截路空亡,乃修行人之魔障,若不狠力抉去,终是大患。何为十病?第一病:看不破世事,妄想神仙,是糊涂病也。第二病:利名心重,见财起意,隔绝道念,是懢贪病也。第三病:偶遇高人,妄想即时明道,耐不的琢磨,是性急病也。第四病:自不学好,自不立志,年久不悟,反怨师不提拔,是欺心病也。第五病:见他人学道聪明,日有进益,师家见喜,自己不及,故意搬弄是非,败人好事,是嫉妬病也。第六病:始而出家,勇猛精进,日久不见功效,即生退念,半途而废,是自弃病也。第七病:见他人看经书通达,自己不会,反生毁谤,是愚拙病也。第八病:口贪滋味,不爱淡泊,常生烦恼,是馋痨病也。第九病:守些旁门功夫,自负有道,即遇真人,不肯低头聆教,是高傲病也。第十病:依自己学问识见,略记几宗公案,强猜几句丹经,自谓大悟大彻,目空四海,再不求人,是自满病也。何为九恶?第一恶:师言不遵,阳奉阴违,多诈多谎,外装老成,内藏鬼谲,只图哄骗真诀,不思至诚感格,是奸诈恶也。第二恶:抱个旁门功夫,自己受伤,不知退悔,又以错传错,陷害他人,是阴毒恶也。第三恶:以烧炼采战之术,迷人不义,引人作孽,是冤业恶也。第四恶:因衣食逼廹,或借修造,骗化十方;或弄邪术,假装神仙;或妖言鬼语,迷哄妇女;或见富贵子弟,拐骗出家;或遇老幼道者,欺压凌辱;是败教恶也。第五恶:以十方血汗耍钱赌赙,以农夫米面饮酒换肉,是忍心恶也。第六恶:高人见我不正,不肯度引,背地毁谤,议论是非,是毒口恶也。第七恶:募缘化斋,窥看妇女,故意斗口,是淫欲恶也。第八恶:生平不务本分,诈称好人,哄人供养,是伤天恶也。第九恶:自己有过,同道人劝勉,不知自改,反结雠恨。或动烟火,任性争闹,是纵性恶也。若人於此十病九恶打的过去者,方是真正学人,圣贤暗中提携,决定闻道。如犯一条,即在教门中一世,终无进益处。(如有不周之处望各位谅解,我的不是争对任何人只是修炼的一点心得)

  

古代着作论述 (先秦 · 汉)
更新时间:2008-7-20 17:27:27 字数:2221

  先秦

  周易

  简称《易》,分经与传两部分。传说由伏羲、周文王、孔子演络共同完成此书。它原是占筮之书,但它的丰富哲学内涵使它成为儒家群书之首。书中认为阴阳二气相互作用,是产生万物的根本,与气功内炼要求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目的相通。书中阐述了气功意念入静的道理。后世气功家尤其是内丹家,十分重视该书。东汉·魏伯阳等人依据《周易》原理,结合黄帝、老子的学说,以及炼丹的经验,著成“万古丹经王”——《周易参同契》以及北宋·张伯瑞著的《悟真篇》均用卦象来说明内炼过程。后世内丹养炼的书,在理论上很少有离开易象来描述的。可以说《周易》的哲学思想是炼养内丹的原头。

  老子

  道家经典著作。分为八十一章。又名《道德经》、《老子五千文》。为周·李耳著。书中提出以“道”为核心的哲学体系,主张清静无为、贵柔、守雌、返朴归真、顺其自然,含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以养生的道理解释治国,以治国的道理指导养生,融汇了古代气功学说的精华,被后人尊为气功经典。北宋·张伯瑞在《悟真篇》中说:“《阴符》宝字愈三百,《道德》灵文止五千。今古上仙无限数,尽从此处达真诠。”《老子》说:“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载形魄抱一,能无离乎”等。这些论述已成为气功实践的指导思想。尽管后世功法千变万化,但基本要点乃与《老子》相同。

  庄子

  道家经典著作。为周·庄周撰。又称《南华真经》,全书三十三篇,多以寓言阐述哲理,其中也有不少关于气功的论述。如“踵息”、“心斋”、“坐忘”、“缘督以为经”、“吹喣呼吸,吐故纳新”等等,对后世影响较大。

  列子

  道家经典著作。为周·列御寇撰。又称《冲虚至德真经》,全书八篇。以“至虚”、“终天”的思想家为本,其宗旨与《老子》、《庄子》相同。书中很多阐述与气功养生有关,为后世气功重视。

  管子

  为周·管仲撰。实系稷下学派论著的大汇编,全书七十六篇,内容庞杂,其中《心术》、《内业》等篇与气功有关。书中的精气学说,对气功养生有一定影响。

  黄帝内经

  中医经典著作。为黄帝撰。全书分《灵枢》与《素问》两大部分,各八十一篇。以问答形式阐述中国医学的基本理论。其学术思想,基本上是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对于生命运动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疾病的成因等都有精辟的论述,其摄生学说与气功养生的关系更为密切。《素问》中的《上古天真论》,《四气调神大论》以及《灵枢》中的《本神》等篇,提倡“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任为“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为中国医学和气功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阴符经

  道教经典著作。传为黄帝撰。全称为《黄帝阴符经》一篇。该书自唐代李筌公开传播以来,就受到道教学者的重视,各以心得注解,今存四十余种注本。书中某些论述对气功养生有指导意义。

  行气玉佩铭

  气功养生名篇。为战国传世实物上的铭文,共四十四字。全文描述了炼气功时,内气运行的全过程,相当系统完整。

  汉

  养生方

  气功养生著作。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出土。全书分四篇,即《十问》、《合阴阳方》、《杂禁方》《天下至道谈》。内容以养生、服食、吐纳、房中为主,而尤以“房中”为详细,是研究气功养生的可贵资料。

  却谷食气篇

  气功服气辟谷名篇。马王堆西汉古幕出土。全篇四百字。专门研究解绍服气辟谷,方法具体,并任为加服药饵,有相辅相成作用。

  淮南子

  西汉道家思想代表作。为西汉·刘安等人撰。又名《淮南鸿烈》,二十一篇。此书是对西汉前期道家思想的总结。在养生方面,发展了道家清静无为的学说,可供气功研究之用。

  周易参同契

  炼丹经典著作。东汉·魏伯阳等撰。全书三篇,附《鼎器歌》一首。该书汇通“易”学理论、“黄”、“老”学说与炼丹经验,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炼丹体系。后世炼丹者无一能出其范围,故称“万古丹经王”,是公认的气功内丹术的经典著作。书中论述了炼丹的三大要素:鼎炉、药物、火侯。以乾卦与坤卦代表鼎炉,以坎卦与离卦代表药物,以屯卦与蒙卦等六十卦代表火侯,药物则杂用黑白、金水、龙虎、魂魄等隐名,火侯又参用纳甲之法,真谓“词韵皆古,奥雅难通”。该书有四十多个注本,流传较广的有五代·彭晓的《周易参同契分章通真义》、宋·朱熹的《周易参同契考异》、元·陈至虚的《周易参同契分章注》、清·董德宁的《周易参同契正义》等。其中以董氏注文平实易懂,是入门者的良好读本。

  太平经

  道教早期经典著作。原书一百七十卷,今存五十七卷。东汉·于吉等著。该书阐述了精、气、神三者合一的长生不死的神仙思想,以及天、地、人三者合一的治国方法。此经内容庞杂,无所不包,对后世气功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大安般守意经

  禅观经典著作。两卷。东汉·安世高译。为最早传入中国的佛教修习禅观典籍之一。主要内容为论述数息、相随、止、观还、净等六事,以及与三十七道品之关系。书中十分重视数息法,提出了“四相”之说,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古代着作论述 (晋 · 南北朝 )
更新时间:2008-7-25 21:21:30 字数:1624

  晋

  黄庭经

  道教气功经典着作。书分三种:《黄庭内景经》、《黄庭外景经》、《黄庭中景经》,各一卷。《内景经》成书于西晋太康年间,《外景经》成书于东晋年间,《中景经》约成书于南北朝间,是在“内”、“外”两经的基础上综合加工而成。《黄庭经》提出的“三黄庭”、“三丹田”之说,渊源于《太平经》的“三元合一”论。黄庭即上丹田,于身指脑,为百神之主宰;中黄庭即中丹田,于身指心,为脏腑之根本;下黄庭即下丹田,于身指脐下关元穴,为阴阳之门户、精气之命脉。只要如法存想黄庭,养炼丹田,就能固精全气,长生久世。具体做法三经各有不同。

  抱朴子内篇

  道教仙学经典着作。二十卷。东晋·葛洪撰。次书包括道教理论、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等内容,为道教仙学集成之作。书中阐述了长生不老学说,提供了先秦以来各类内炼养生方法。其中有关气功的内容,集中地反映在《对俗》、《至理》、《释滞》、《杂应》、《地真》等篇章中。明代的刊本《抱朴子内篇》,末附《别旨》一卷,专述吐故导引,为气功专篇,极有参考价值。

  灵剑子

  气功导引着作。一卷。东晋·许逊撰。书中以四季配五脏,设计了一十六个姿式,主合成一套完整的动功功法。每个姿式详述具体炼法及功效,简单易行。许氏另撰《灵剑子引导子午记卷》,为站式功法,共有八个姿式,又称八段锦。

  达摩多罗禅经

  禅观经典着作。二卷。东晋佛陀跋陀罗译。全书共一十七章,阐述禅观的修炼。书中“方便道”主要指数息观和不净观,“胜道”主要指心识、行持上的变化,“退、进、住”分别是指习禅上的退步、进步、定止。这些内容可作研究气功的参考。

  南北朝

  上清握中诀

  道教养炼着作。三卷。梁·陶弘景撰。汇道教上清派的炼养法诀,举凡存私、内视、守一、吐纳、导引等法均有记载,是研究道教气功的重要参考资料。

  养性延命录

  道教气功养生代表作。两卷。梁·陶弘景撰。全书分六篇:教戒、食戒、杂戒忌禳害祈善、服气疗病、导引按摩、御女损益。食戒篇介绍饮食宜忌,杂戒篇介绍起居言行宜忌,服气篇介绍吐纳咽津,导引篇介绍动功锻炼,御女篇介绍房中卫生。书中介绍的五禽戏为最早的文献记载。

  正一法文修真旨要

  道教炼养着作。一卷。南北朝时着作。作者轶名。书中载有存思、服气、导引等多种功法,并主张辩证施功,以治疾病。书中对诊断、病理也有叙述,对后世的医疗气功颇有启发。

  太上老君养生诀

  气功养生着作。一卷。南北朝时着作。托名华佗传授吴晋作。主要内容为五禽戏的具体炼法,六字气诀结合脏腑的论述及其详细的炼法,统论养生的重要性和日常养生的 
上一篇 下一篇 展开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推荐 转载 写信问候 返回目录 快速返回 我的百宝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