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n5刷flyme:正月初七是“人日” 吃七宝羹祈福纳吉 2012.01.28.. BZRXZ zhuantie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0:53:19
正月初七是“人日” 吃七宝羹祈福纳吉
2012.01.28..  BZRXZ   zhuantie
新华网天津1月28日电(记者周润健、蔡玉高)1月29日是农历正月初七。民俗专家介绍说,正月初七,传说是人的生日,中国民间叫做“人日”“人日节”或“人胜节”。作为古老节日,“人日”在我国至少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
天津社科院教授王来华介绍说,传说远古时期地上并没有生物,于是女娲在七天内每日创造出一种生物,前六天创造出了鸡、狗、猪、羊、牛和马,到了第七天才创造出了人,这就是人类的起源。后来人们将这几种生物的生日移到了农历一年的开头几天,正月初一为鸡日,初二为狗日,初三为猪日,初四为羊日,初五为牛日,初六为马日,初七为人日,并在相应的日子里举行纪念活动,这就是“人日节”的来历。
相传这一天如果天气晴好、人事和悦,就意味着新的一年里人丁兴旺、吉祥平安。若恰巧在这一天有孕妇分娩则更为喜庆。
民俗专家进一步介绍说,我国从汉代开始就有“人日节”的习俗,魏晋时已十分流行。隋唐时期,人们相当重视“人日”,不仅仅专用作祈祥祝安,又衍添了一层思亲念友的气氛,如为思念故友,唐代高适写下了“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的佳句。
人类的繁衍至关重要,所以人们对“人日节”特别重视,这就形成了众多节日活动。在江南一代,“人日”习俗是以七种菜做成羹作为节令食品。“羹”与“更”谐音,意味着更新之意。如果说元旦代表一元复始,万象更新,那么“人日”就是代表人类生活的更新。
除了食菜羹之外,“人日”还要戴华胜。《荆楚岁时记》中说:“正月初七为人日,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鬓。又造华胜以相遗。”意思是说,人们在正月初七这天,用五彩的丝织品剪成人形,或把金属箔刻成人形,贴在屏风上。妇女还要把这种剪刻的人形戴在头髻上,作装饰避邪。因此,“人日”也称“人胜节”。
此外,在我国一些地区还有“捞鱼生(类似吃生鱼片)”的习俗,寓意越捞越高、步步高升。一些地方在这天还有吃面条的习俗,寓意着用面条缠住岁月的双腿,取长寿之意。
王来华表示,在古代社会,“人日节”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祈福纳吉和求平保安的愿望以及对“人”本身的尊重。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技术的进步,当人类能把握自己的命运时,“人日节”在人们的实际生活中慢慢地消逝了,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企盼和一些习俗还是被保留下来了。
除夕:“守岁”度年关 “压岁”保平安


新华网天津1月22日电(记者周润健、蔡玉高)“红红火火过大年”。23日是农历正月初一春节。春节是全年的第一个重大节日,有道是“百节年为首”,民间俗称“过年”或“过大年”。那么,“春节”为何又叫“过大年”呢?民俗专家给予了解释。
天津社科院教授王来华介绍说,每年农历十二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半夜子时过后,春节就算正式到来了。春节从起源上来看,是由古代的丰收祭祀活动演变来的。《说文解字》中说:“年,谷熟也。”上古以作物成熟为时间标志,后来历法知识进步,根据天象、物候来确定四季循环的起点与终点,年成为一年四季的时间总称。
由于一年之中分为四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谷物多少意味着年景的好坏,因而,收获五谷称“有年”,丰收称“大有年”,亦称“丰年”。“过年”或“过大年”的意思就是庆祝五谷丰登。五谷皆熟为有年,五谷皆大熟为大有年。
另外,从“年”字的古写法来看,也印证了这一点。“年”的古写,上半从“禾”,下半很像一个“千”字,禾是庄稼,千是人字的变形,“禾”与“人”重叠像负禾的样子,表示一年一度的丰收。
王来华表示,我国古代民间虽然早已有过年的风俗,但那时并不叫做春节。古时春节曾专指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后来改为夏历正月初一(即农历正月初一),被视为农历年的开始,即为岁首。
作为中国第一大传统节日,从腊八“吃粥”到正月十五“闹元宵”,历时一个多月,春节期间的习俗活动众多,内涵异常丰富,充分体现出人们“祈福纳吉”的美好愿望。2006年,“春节”民俗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民俗专家:年夜饭体现中国人伦理情感


新华网天津1月21日电(记者周润健、蔡玉高)22日,除夕。作为春节的一项重要习俗,当晚,所有的中国人都要吃年夜饭。民俗专家表示,年夜饭充分体现了中国人的伦理情感。它既深藏着对祖先、神明及万物的感激和虔诚,又表达了对亲情、乡情的眷恋和怀念,同时也深含辞旧迎新之意。
天津社科院教授王来华介绍说,年夜饭又称“团圆饭”“合家欢”“年更饭”“分岁筵”,在中国传统社会里是人们一年中的最丰盛的一顿饭,也是年节中的重要习俗。俗话说“一年不赶,赶三十晚”,身在异地的人千里万里朝家赶,赶的就是一顿年夜饭。即使赶不回来的人,在吃年夜饭时家人也要给他留一个席位,摆着碗筷,表示他回家和家人团圆了。当年要是有老人去世,也要在桌上摆上一副碗筷,以寄托哀思。
除夕夜,人们将丰盛的饭菜摆满一桌,合家团聚,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盛馔,也是享受那份欢乐团圆的亲情。王来华表示,尽管各地年夜饭的菜品不尽相同,但年夜饭中的菜品都有一定的寓意,人们都将一年的美好祝愿寄寓在了节日食品中,希望在新的一年万事顺意。年夜饭的上菜数量要成双,喻好事成双。菜肴中一般都有丸子一类,象征合家团圆;桌上要有鸡和鱼,鸡谐音“吉”,寓吉祥如意,鱼谐音“余”,意年年有余。
按民间习俗,吃年夜饭有很多忌讳,要多说吉利话讨口彩,忌讳说晦气话。说话时要说“多”“余”“有”“好”“发”之类的话,禁止说“破”“死”“不够”之类的话。要是不小心打破碗碟,要说“碎碎(岁岁)平安”。
民俗专家表示,作为家庭的盛宴,年夜饭充分体现了中国人的伦理情感,人们在一言一行、一饭一菜中寄寓了美好的愿望,希望来年事事顺心,吉祥如意。现如今,人们对年夜饭的兴趣虽然没有古代浓烈,但吃年夜饭仍然是人们过年的头等大事,人们仍在新旧时间更替中对未来寄托着希冀和祈盼,追求合家团圆这一美好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