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金装备5潜行服怎么用:回顾:李宇春"无知"现陋象于丹"无畏"见尴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7:55:48

回顾:李宇春"无知"现陋象  于丹"无畏"见尴尬

2007年08月03日14:21  来源:人民网文化频道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留言 论坛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现场有记者问李宇春,会不会觉得自己身上的流行元素与草堂高雅的文化氛围不太适合,李宇春当场黑脸表示,“我不觉得两者有什么矛盾,选择草堂开记者会不是我的主意,我一切都只是听从公司的安排。”(资料图片)
  [编者按]:《文化批评》栏目以文化的视觉快速及时地审视、评价社会现象及热点事件,在各种文化现象和事件中发出自己的声音,并影响文化界,最终成为新闻界颇具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栏目。
  工作日内每天推出一篇。每逢周末,以上周刊发稿件的访问量和网友留言数量为指标汇总排列,以飨网友。欢迎大家阅读并赐稿。稿件要求短小犀利、字数以1000字上下为宜。进入《文化批评》栏目。


   1、《李宇春刘晓庆"无知"闹笑话凸现的陋象》近年来,明星们因缺乏古典文化知识或闹笑话之事,并非一回两回了。例如,歌星蔡依林接受采访时被问“三国历史”,她表示不知道三国是哪三国,让人啼笑皆非。而歌手李玟更离谱,曾问某唱片公司主管“《满江红》这首歌的歌词是谁写的?”,在听到“岳飞”的回答后更有惊人一语:“我可不可以请岳飞帮我写歌?”
  明星们集体的"无知"闹笑话其实就是一面放大镜,它放大并凸现了当下社会的文娱陋象,以及人在名利面前的浮躁心态。“无知”的背后是“无奈”,文娱界一些潜规则若然不破,明星“无知”闹笑话之势还将继续。

   2、《把大家闺秀变成际花 "于丹们"的文化价值?》:一股“经典阅读热”席卷全国,从《论语》而到《庄子》,由《史记》而至《三国》等解读之版本在各大书店备受读者青睐。还得感谢央视《百家讲坛》和“于丹们”。表面上国学已经火热、传统文化备受青睐,可仔细想来却不尽然。各书店受青睐的并不是《论语》等正宗元典原著,也不是经典学术注释,而只是被“心得”、被“我读”了以后的《论语》《庄子》,是被“于丹们”已经嚼过的甘蔗。很多读者买回去大多都不看《论语》等之文言原话,而是重复去嚼“于丹们”嚼过的东西,结果真正的《论语》等元典意思皆“时髦现代化”,正如古代的大家闺秀被打扮成现代时尚交际花。


  用商业手段来体现文化价值成了一些文化人的观点,认为文化的传播可以通过商业实施,文化的尊严也是通过商业手段来体现。然而文化的价值究竟何在?一本好书,一本包含深刻思想、能够促进人的好书,并不是用畅销来衡量的,而是看能不能真正给予读者以启发和领悟,能不能影响读者的价值观。

   3、《"古惑仔"李白?学术界还有多少惊人语》: 吃软饭、打群架、混黑社会、梦想是在闹市拿刀砍人……这样的古惑仔形象,能和“诗仙”李白画上等号吗? 为了能一夜成名,对历史、对传统文学等的解读,当下所谓的专家学者有了多少的惊人之语?前有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妙口品三国,品出粉丝无数;后有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其另类解读论语,红遍学术界内外;还有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公然说大才子司马相如劫财劫色、涉嫌包二奶的论断,引来学者哗然。如今,资历尚浅的北大博士檀作文,不但说李白吃软饭,还拿出诗来证明李白混过黑道、打过群架……显而易见,学术界语出惊人者都能一夜成名了,甚至赚得钵盆盈满。这或许就是学术界语出惊人者不断涌现之动力所在。
 

  古有“语不惊人死不休”,今有“语出惊人易成名”,到底学术界还有多少惊人之语?

  4、《于丹被称"女孔子" 是日本人无畏无知?》:在儒学氛围十足的日本,于丹却能够凭薄薄一本曲解论语思想的《心得》就被称为"女孔子"!我不知道于丹自己咋看,不过我却要叹问:难道真是日本人胆大到无畏思想贫乏到无知?
 

   把于丹叫作“女孔子”,要么无畏,无畏中国的传统文化,没有丝毫尊重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敬意,于无畏中予以调侃,调侃的是于丹如同戏台的演员竟在现实生活也如同演戏。要么无知,无知的是对中国文化没有丝毫了解,无知的是对文化精神没有丝毫认识,于无知中予以嘲笑,嘲笑的是于丹如同三岁孩童敢于满口无忌的要拿下空中月亮。而于丹自己也是无知中而无畏,无知的是没有真正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就敢满口胡言敢以孔子、庄子来解读,无畏的是她由于受到金钱的迷惑敢于无畏去忽视文化的价值,敢去曲解元典而图自己之名利。 

   5、《写作当副业 韩寒郭敬明缘何"炮轰"文联作协?》:近日,其代表人物韩寒在自己的博客上“炮轰”作协,他认为,作协的存在是造成中国一直没有特别好的文学作品出现的罪魁,并建议文联学习妇联的改革之道,应该“保护一直处于弱势的文艺工作者”。甚至声称,“如果我去了就能当主席,我就去,我下一秒就把作协给解散了。郭敬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则表示,对加入文联不“感冒”,直言如今经商已经成自己的乐趣。
 

  “80后”作家何以够胆冷看文联作协?在笔者想来,无非有以下三个方面因素。一是,“80后”作家自己有“门路”底气足,当初依赖成名的写作反倒成了消闲的“副业”。二是,文联、作协的权威地位已经下滑,未能走在时代前列,难以实现“文学招安”。三是,文坛发展多元分化,商业手段炒作、包装轻而易举,让青春写手扩大了生存空间。“80后”作家有敢向文联、作协叫板的“胆量”,是有其社会发展的偶然性与必然性。或者,在激辩回应“炮轰”的同时,我们的文坛自身该反思反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