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卷轴5单手测试用剑:[分享]【艾灸常用穴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5 21:24:47
肚脐温灸(1)+视频
[1], 视频: 范氏艾灸//v.youku.com/v_show/id_XMzA3MTY5Njg=.html
脐疗在我国是一种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古老养生之道。神阙穴(俗称肚脐眼)为先天之命蒂,后天之气会,介于中、下焦之间。古为经气之汇,五脏六腑之根本,从脐部给药,有健脾、温肾、回阳救逆,和中理肠,行气利水、散结通滞、强肾调经、保健强身、防治百病的作用!
对于忙碌的现代人来说,工作压力大、熬夜、应酬、饮食习惯种种不良因素造成身体过大的负荷而导致的肥胖、头痛、经痛、腰酸背痛等……为此,特推出温美疗法……
温脐美疗法的简介 :温脐美疗是以保健之重要方法,在自古中医称之为[神阙穴]的肚脐上,用按摩的手法加上耐心地温薰,使各种神经末梢进入活动状态,活化神经、体液及提高自我免疫系统,以达到养生、保健、以预防疾病之效用。 温脐美疗法简单来说就是借着点燃本草之热力,经由本草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温透法,穿透皮下组织,增强微血管循环,使辛凉、辛热、辛温之功效透达全身十二经络,进而增强身体抵抗力,同时也能使细胞功能旺盛。 温脐美疗法可以促进脐部的血液循环,疏通全身的经络,对神阙穴局部能产生药物和刺激作用,可调节神经,增强身体的免疫系统,促进腑府气血运行。奥比世家采用的脐烛是由天然蜂蜡、精制本草制作而成,呈长形圆柱状,配合芳香精油及使用专业的按摩手法,可帮助细胞再生,清除体内深层的毒素,平衡内分泌,减缓压力、延缓衰老,以达到养生、保健、预防疾病之功效。
温脐美疗法的主要功效 :
1强身、健体 :本草性味辛温纯阳,[辛能通窍],对于神经具有、安定之功效,本草温中有补,能通气
血,气血通,增强人体细胞及免疫能力,一周持续二至三次更能促进身体机能,达到抗老化之功效。
1美容、瘦身 :临床经验统计人肥胖原因绝大部分是因为饮食习惯不佳,嗜吃冰凉食品及睡眠品质不良而引起肥胖,实际上70-80%是因为内分泌失调而导致肥胖。肥胖症是指摄取热量比消耗热量多,使体内脂肪组织异常增加之状态。就中医理论来说肥胖症起因于水毒及血毒,又因水分代谢障碍,水气滞留变成肥胖者颇多,主要皆因焦脾胃阳虚,失于运化,津液凝滞所致。所以透过脐疗达到温阳益气、健脾和胃、利水消肿、温补下元、通经活络、改善神经、体液调节和免疫能力,强化内脏及组织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力,达到防病和治病的目的。本草经过薰蒸可调节内分泌,中医认为内分泌属肾水,肥胖原因是水不归位,经内薰脐可调整水归位,自然的达到塑身美体效果。由于身体健康,脸部气色漂亮,自然就达到脸部美容的效果。
其美容瘦身包括;腹部消脂瘦身、通便泻热、排毒去水肿、行气驱风、活血调经、补虚去湿等六个方面。
温脐美疗法的适用范围 :身体肥胖者、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痛经、压力过大皆适用。
温脐美疗法的注意事项
1持续发烧之病人应避免。
2孕妇。
3饭前、后20分钟、洒醉、激烈运动后。
4薰脐时应保持空气流通、并安静身心,使气在全身均匀流通以达四肢末梢。
5董脐结束时注意必须完全熄灭艾条。
肚脐下丹田为人体精、气、神的来源,此疗程乃针对现代男女因压力、紧张拥挤的生活环境因素所引起的自律神经衰退,以及张善荷尔蒙失调、肠胃不适等症状,温热肚脐可医百病、强身补肾。更有排水、排毒、回春更新细胞、减肥、去脂、除宿便等功效。
使用方法:
1、清洁腹部肌肤,去角质后美容师用卵巢保养精油或特定疗效精油进行腹部按摩。
2、将香薰脐疗工具安装好,把黄玉放在肚脐上,脐疗工具放于玉上,然后将点燃的脐疗艾条一头放入脐疗器内。
3、当艾条燃烧完后,取出艾条用脐疗工具的另一头熄灭或用水熄灭,然后给客人用热毛巾清洁皮肤,涂抹护肤乳液。
4、让客人喝杯温热花茶,平衡身体水分及湿度。
5、在使用过程中配合姜精油效果会更好!
温灸具有疏肝胆,沁心脾,馨肺肾,透玄窍,通经络,行气血,展筋骨,除寒湿,散秽浊,避瘟疫的神奇功效。能平衡阴阳、行气活血、化瘀止痛、祛风散寒、清脑宁神、开发智力、提高免疫力、开通闭塞、软坚散结、驱邪扶正、温通气血、散寒补虚、温补元气,调和气血,润泽面色,让人散发健康神采。
灸疗的作用 :艾灸可以治寒、热、虚和实症,均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在古代已为许多著名中医临床家所认识。
艾灸的四大作用:
1、温经散寒,行经通络;
2、扶阳固脱,升阳举陷;
3、泄热拔毒,消瘀散结;
4、防病保健,延年益寿。
艾灸的一般性治疗效应是由两方面构成的:
1、艾灸产生的特殊“药气”所引起的效应。 艾灸时产生的“药气”由灸位的皮表及随呼吸被机体吸收,能起到广谱抗菌、抗病毒及杀灭微生物的作用,也就是说,艾灸有直接“驱邪”的效应。此外,这种“药气”显然还具安神、醒神和通窍的效用。
2、艾灸生火热,其热刺激所引起的效应。 艾灸生热,其适量的热刺激施于适当的灸位(主要是穴位)便产生艾灸最主要的治病效应。
无论实症、热症、虚症、寒症,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在病体体表可以出现一些具“嗜热性”的腧穴,所谓“嗜热性”是指在此施灸,患者会无一例外地感觉舒适。
《医学入门》“虚者灸之使火气助元气也,实者灸之使实邪随火气而发散也;寒者灸之使其气复温气,热者灸之引郁热之气外发,火就燥之义也。”
灸疗,是以艾绒等物燃烧、灼烫或熏熨人体穴位为主要形式的一类治疗方法,可直接刺激神经,经由传导,体內产生抵抗疾病的化学物质,提高病人的免疫力,引发人体自然痊愈的力量。
1、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曾有35处提到艾和艾灸的用途及灸法,“艾灸用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其沉疴之人为康泰,其功大矣”。
2、清代吴亦鼎有专著《神灸经论》;雷丰的专著《灸法秘传》,对灸法的认识和应用更上一层楼。1762年日本后藤省专论灸法《仲介》有“旅行灸三里,健步行如飞”而备加推崇。至今,日本人视灸足三里为养生长寿之道。
艾灸具有开窍醒神,增加心藏搏动量,強心抗休克的作用,能收补精益气,回阳固本之功效,具特有穿透肌肤之效力,可活化細胞调整末稍血管扩张功能,平衡人体阴阳,促进循环系統,具提高白血球及淋巴細胞的活动率,与提升免疫力及人体自愈能力,收到保健防病之功效。即使身体健康狀况良好者,每周溫灸二次,就能让身体机能延缓衰退,防止老化,并保有光泽亮丽而且紅润的肌肤,兼具強健养生与美容塑身之多种功能。








温脐美疗法脐通百脉, 为先天之本源. 对于忙碌的现代人来说,工作压力大、熬夜、应酬、饮食习惯种种不良因素造成身体过大的负荷而导致的肥胖、头痛、经痛、腰酸背痛等……为此,奥比世家特推出温美疗法…… 温脐美疗法的简介温脐美疗是以保健之重要方法,在自古中医称之为 [神阙穴] 的肚脐上,用按摩的手法加上耐心地温薰,使各种神经末梢进入活动状态,活化神经、体液及提高自我免疫系统,以达到养生、保健、以预防疾病之效用。温脐美疗法简单来说就是借着点燃本草之热力,经由本草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温透法,穿透皮下组织,增强微血管循环,使辛凉、辛热、辛温之功效透达全身十二经络,进而增强身体抵抗力,同时也能使细胞功能旺盛。温脐美疗法可以促进脐部的血液循环,疏通全身的经络,对神阙穴局部能产生药物和刺激作用,可调节神经,增强身体的免疫系统,促进腑府气血运行。采用的脐烛是由天然蜂蜡、精制本草制作而成,呈长形圆柱状,配合芳香精油及使用专业的按摩手法,可帮助细胞再生,清除体内深层的毒素,平衡内分泌,减缓压力、延缓衰老,以达到养生、保健、预防疾病之功效。
秋冬季节逐渐到来,气温也逐渐下降,很多身体比较虚寒的民众常会觉得手脚冰冷,晚上睡觉棉被盖再多,袜子穿得再厚,一样不容易温暖。对于此类体质的民众,不妨使用薰脐疗法,可以有效改善体质,让冰冷的手重拾温暖,让苍白的脸红润起来。薰脐疗法是属于中医灸法的一种,其主要功能是温通经络、调和气血。早在两千年前,人们就发现温灸疗法有预防疾病,增强体质的作用。现代研究证明灸法可以提高健康状态、调整脏腑机能、促进新陈代谢、激化免疫功能。古人配合节气养生,往往选择在秋天灸疗,以使冬天不怕冷,其使用的穴位分布全身,但以脐部的效果最好。
肚脐,穴名神阙,即神气升降出入,变化消长的地方,属奇经八脉中“任脉”中的一个重要穴位。任脉与督脉、冲脉、带脉等相连,总任全身气血。内通十二经脉、五脏六腑,外联皮肉筋骨、四肢百骸,故肚脐和诸经百脉相通,阴阳相继,起着调节各脏腑生理活动的作用,从传统医学理论来看,脐部给药有利于归经,药物得以循经直达病所,达到驱除病邪、扶助正气、康复机体的目的。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肚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为腹壁最后闭合处,脐部表皮角质层脆弱,屏障功能最弱,药物最易穿透弥散,且皮下无脂肪组织,皮肤各筋膜、腹膜直接相连,脐部皮肤除微循环外,脐下腹膜还布有丰富的静脉网,兼之脐部凹陷形成小窝,药物敷贴后形成自然的闭合状态,药物得以较长时间存放,这些均利于药物穿透皮肤而被吸收入血,进入血液回圈及淋巴免疫系统,发挥药物的全身治疗作用。 再者脐部布有第十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在皮肤中脐部神经敏感度最高,药物通过刺激神阙穴周围的神经,通过神经、体液的作用而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消化、生殖、精神、心血管机能等各个系统,从而改善各组织器官功能,达到防治疾病的作用。
使用薰脐疗法时医师会先选择适当药物,例如川芎、生姜、木香、丁香、大黄、肉桂等活血理气药材,研成细末,搅拌成膏状,适当涂在肚脐上,然后将点燃的艾灸放在上面,必要时还可辅助红外线灯,藉其热力,使药效渗透经络,而达到效果。 薰脐疗法除可改善气血循环,使手脚不再冰冷,由于也促进了腹腔内的淋巴循环,所以能提升免疫功能,对于有过敏体质者,常打喷嚏、流鼻水等情形,也有所改善。
此外,女性易有痛经困扰者,以薰脐调节、增强气血后,痛经问题也可减少,还能让气色、肤质也变好;而容易腹泻、便秘等肠胃不适,以及遗尿、频尿的人,薰脐也有帮助;气血循环不好的人,晚上阳气不入阴,也较不易睡好,常会失眠、焦虑、多梦,藉由薰脐也能让阴阳调和,睡眠品质变好。另一项薰脐的好处是,大腹便便、虚胖、中广的体质,因灸疗时能让腹部的肌肉紧张收缩,所以兼有“缩小腹”的功能。
使用薰脐疗法时有些要点需要注意:
. 卫生署认定属于医疗行为,应由中医师执行或护理人员在中医师指示下进行。
. 确定无咽喉不适或咽痛、发烧的病情发生,才可以使用,以免薰后发炎现象更为恶化。
. 对体质燥热、皮肤敏感、容易口干舌燥的人,未必适合,而有糖尿病、中风或感冒发烧者,也不宜用;如果使用后出现口干、目涩、烦躁等上火症状,应暂停治疗。
. 对于脐部皮肤有伤口、孕妇、感冒、发烧、细菌感染等体内有发炎反应的病人,罹患严重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或感觉神经末梢迟钝的人,老人、小孩等自我照顾能力较差的人,以及对中草药过敏特殊体质者也不适合薰脐。
. 平日容易有皮肤过敏者,宜先将药物涂抹少量于手肘内侧30分钟后,观察其反应,如有痒、肿、红、痛等发炎现象时,应禁用此药。
. 要注意室内的适当通风,以免产生头晕、头痛等缺氧现象。
. 不宜饭后半到一小时内或空腹施行脐疗法。为了避免烫伤,千万不要迷信越热效果越好,艾草应与皮肤保持适当距离,温热度也要在可忍受的范围,一次灸10-15分钟,若有疼痛、灼热感,应立即移除,否则过热除了会烫伤外,也会造成皮肤出现色素沉淀。
[分享]【艾灸常用穴位】
[分享]【艾灸常用穴位】超多图超详细  Post By:2009-4-5 22:49:00
输入关键字查阅相关内容 输入您的搜索字词 提交搜索表单 Web www.mayueling.com
◆灸身柱穴
身柱穴属督脉,在项后第三胸椎与第四胸椎之间。身柱有理肺气,补虚损,解疗毒,宁神志的功效。
灸身柱能温补元阳,调和气血,促进青少年的生长发育,现代研究认为,灸身柱可以调节人的神经系统,可以防止神经衰弱,失眠症,头痛的发作,可以防止疲劳,促进肌体体力的恢复。灸身柱对小儿的胃肠道疾病,如消化不良,吐乳,泄泻,食欲不振等有防治作用。此外,对精神萎靡、夜哭,呼吸系统的哮喘、气管炎、百日咳、感冒、肺炎等都有防治作用。《养生一言草》载:小儿每月灸身柱、天枢,可保无病。
◆灸大椎穴
大椎穴属督脉,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之间,大椎穴又名百劳穴,是督脉、手足三阳经、阳维脉之会,有“诸阳之会”和“阳脉之海”之称。此穴有解表、疏风、散寒,温阳、通阳、清心、宁神、健脑、消除疲劳、增强体质、强壮全身的作用,现代研究发现艾灸大椎穴,可增加淋巴细胞的数量,提高淋巴细胞的转化率和E一玫瑰花环形成率,具有提高机体细胞免疫的功能。艾灸此穴,可用于老年人项背畏寒,用脑过度引起的疲劳、头胀、头晕,伏案或低头过度引起的项强不适、颈椎病,血管紧张性头痛等。
大椎穴还有明显的退热作用,艾灸大椎穴,能防治感冒、气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还可用于肺气肿、哮喘的防治。
◆灸中脘穴
中脘穴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中脘穴有调胃补气、化湿和中、降逆止呕的作用。《甲乙经》载:“胃胀者腹满胃脘痛,鼻闻焦臭妨于食,大便难,中脘主之,亦取章门。”又载:“伤忧思气积,中脘主之。”《玉龙歌》说:“黄疽四肢无力,中脘、足三里。”实验观察发现,艾灸小白鼠“中脘”穴,能增加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艾灸中脘穴后能使胃的蠕动增强,幽门立即开放,胃下缘轻度提高,空肠黏膜皱襞增深、肠动力增强。艾灸中院有利于提高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和增强人的抵抗力,对于胃脘胀痛、呕吐、呢逆、吞酸、食欲不振等有较好疗效。
◆灸关元穴
关元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下3寸。该穴为小肠之“募穴”,足三阴经、任脉之会,一身元气之所在。别名“丹田”。《难经·六十六难》集注中杨玄操说:“丹田者,人之根本也,精神之所藏,五气之根元,太子之府也。”中医学认为,关元其部位为真阳所居、化生精气之处。艾灸关元能使清阳上升,浊阴下降,元阳温暖,血液充盈,能培肾固本,补气回阳,通调冲任、理气活血。艾灸关元,能治积冷,男子疝气,梦遗淋浊,女子瘕聚,经产带下,诸虚百损。现代研究发现:艾灸关元可使血液动力学改变,对心肌具有正变力性作用,从而使得每博指数(SI)和左心室搏做功指数(LVSWI)稳定增加。艾灸关元还可改变动脉血氧运输量,有增加利用氧的作用,能增加机体代偿能力,防止缺氧加重和延缓休克的发展。艾灸关元可防治遗尿、尿频,隆闭、少腹胀痛,脱肛、疝气、遗精,白浊、阳痿、早泄,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崩漏、恶露不尽、不孕,中风脱证、虚劳赢瘦等。
◆灸气海穴
气海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下1.5寸。灸气海有延年益寿、养生保健的作用。据们《旧唐书》卷一百六十五载,柳公度年八十余,步履轻便,当有人问其养生之术时,他说:“吾初无术,但未尝以元气作喜怒,气海常温耳。”灸气海能生发和培补元气,滋荣百脉,益肾固精,保健强身,解除疲劳等。据《窦材灸法》记载:“上消病,日饮水三至五升,及心肺壅热,又吃冷物,伤肺肾之气……春灸气海,秋灸关元三百壮,口生津液。"认为灸气海能预防xxx。日本代田文志(现代日本针灸学家)认为用艾灸气海可预防阑尾炎,他说:为顿挫阑尾炎而灸  20~3O 壮。
现代研究认为:艾灸气海穴可防治下腹部疼痛、大便不通、泄痢不止,遗尿、遗精、阳痿、滑精,闭经、崩漏、带下、子宫脱垂,中风脱证、脘腹胀痛、气喘、疝气,失眠、神经衰弱、肠炎等。
◆灸神阙穴
神阙(肚脐)属任脉经.又名脐中。艾灸神阙穴,有温补元气,健运脾胃,固脱复苏之功效。现代研究发现,艾灸实验性关节炎大白鼠的神阙穴,其炎症区坏死程度及细胞浸润明显减轻,隔盐灸正常小白鼠的神阙穴,其杀伤细胞活性,在24小时内迅速升高,72小时至120小时复原,若间日连续灸,则活性升高可维持更长的时间。
灸神阙还能治泄泻、便血及病后大便不通。据《窦材灸法》载:“肠癖下血,久不止,此饮食冷物,损大肠气也,灸神阙穴三百壮;虚劳人及病后大艾灸神阙穴,对泄泻、绕脐腹痛、脱肛、中风脱证、角弓反张、产后尿潴留、慢性腹泻、皮肤瘙痒、荨麻疹有效好的防治作用。
◆灸足三里穴
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位于小腿的前外侧,在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足三里是胃经的主要穴位.具有调理脾胃.健运脾阳,温中散寒,补中益气,调和气血.宣通气机,导气下行,补虚强身的作用。《甲乙经》载:“五脏六腑之胀,皆取三里,三里者,胀之要穴。”《外台科要》载:凡人年三十以上,若不灸三里,令人气上眼暗,所以三里下气也。《医说》羹:若要安.三里莫要干。《针灸大成》载:中风预防灸,若有中风先兆时“便宜急企三里绝骨四处,各三壮”,“春交夏时,夏交秋时.俱宜灸.常令二足(足二里)有灸疮为妙。《江间式心身锻炼法》载:“无病长寿法.每月必有十日灸足三里穴,寿至二百余岁。”现代研究认为艾灸足三里穴.能调节高血压病初期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降血压的作用.能使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下降,可以改善血液出黏滞度.并有扩张血管,降低血液凝聚的作用,可以预防脑血管意外的发生。艾灸足三里,还能增强消化吸收能力,改善铜、锌代谢.减少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生。
艾灸足三里,对消化系统的胃肠功能低下、食欲不振,消化吸收不良、急慢性胃炎、口腔及胃溃疡、胃下垂、腹泻、便秘,对心脑血管系统的高血压、低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绞痛、脑血管意外,对呼吸系统的感冒、肺结核,对泌尿生殖系统的尿频遗尿、小便不通、遗精,阳痿、早泄等也均有防治作用。艾灸足三里还能增强体力,解除疲劳,调节神经,有较强的延缓衰老的作用,是养生保健的重要方法。
◆灸三阴交穴
三阴交属足太阴脾经,位于小腿内侧,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内后缘。三阴交是足三阴经(脾经、肾经、肝经)的交会穴,对肝、脾、肾三脏的疾病有防治作用,具有健脾和胃化湿,疏肝益肾,调经血,主生殖的功能。中医学文献记载,三阴交能主脾胃虚弱,心腹胀满,不思饮食,痹痛身重,四肢不举,腹胀肠鸣,溏泄,小便不利,疝气,梦遗失精,脐下痛不可忍,漏血不止,月水不止等。《甲乙经》载:足下热胫痛,不能久立,湿痹不能行,三阴交主之。《外台秘要》集验:灸丈夫梦泄法,灸足内踝上名三阴交二七壮。
《千金要方》载:内踝上3寸绝骨宛宛中灸五十壮。主咳逆,虚劳寒损、忧恚,筋骨挛痛…疵气、痔血……凡二十二种病,皆当灸之也。《眼科锦囊》载:上睑低垂轻证者,灸三阴交。
现代医学认为灸三阴交可以防治夜尿增多,小便不利,膀胱炎,急、慢性肾炎,睾丸炎,阳痿,遗精,遗尿,月经不调,经闭崩漏,产后血晕。艾灸三阴交对神经系统的失眠、神经衰弱、心悸,心脑血管方面的冠心病、高血压,消化系统的脾胃虚弱、肠鸣腹胀、泄泻、消化不良、腹痛、便血、便秘等都有防治作用。
其他美容穴位

























艾灸基本手法视频
艾灸疏通经络的作用是其它方法不可比拟的,所以也完全可以用于癌症的康复保健,只要方法得当,一切疑难杂症都可以迎刃而解。
艾灸
马氏温灸法值得推广
温灸,马氏,推广
马氏温灸法》温灸治疗步骤:
温灸治疗第一步:(温灸治疗若无证可辩,可按温灸治疗第二步施灸)
辨证施灸。(顿挫阴阳,先辨寒热体症)
体寒者:喜热恶寒,手足发凉、无汗、睡恣蜷卧、怕冷、喜多穿衣服,多盖被怕风,舌淡苔薄白,脉弱迟缓象,先灸中部,通调腑气。
拟方:
中脘
足三里(双),灸25分钟  脐灸30分钟
期门(双)灸30分钟,太冲(双)灸25分钟  脐灸30分钟
下脘 天枢(双)气海 各灸30分钟  脐灸30分钟
关元 曲骨各灸30分钟 三阴交(双) 灸25分钟 脐灸30分钟
内关(双)照海(双)各灸25分钟  脐灸30分钟
根据具体情况,可循环灸1—3个疗程
(每日一组穴,五日灸完,为一个疗程)
体热者:喜凉恶热易出汗,手足发热,喜穿薄衣,喜赤背,喜风,喜少盖被,舌红苔黄白脉,洪实数象,先灸四肢,引热下行。
拟方:
中脘
足三里(双)各灸30分钟
脐灸30分钟
环跳(双)阳陵泉(双)各灸25分钟
脐灸30分钟
风市(双)申脉(双)各灸25分钟
脐灸30分钟
肩隅(双)曲池(双)各灸25分钟
脐灸30分钟
风池(双)绝骨(双)各灸25分钟
脐灸30分钟
根据具体情况,可循环灸1—3个疗程 (每日灸一组,五日灸完,为一个疗程)
对于年老体弱、久病体虚或每日食量太少,全天总食量不足半斤者等等,在施灸时,其时间应各减十分钟(30改25,25改15)待改善后,再按原时间灸之。
温灸治疗第二步:(温灸治疗第一步2-3个疗程后,开始温灸治疗第二步)
辨病施灸(整体同步调节)
三焦俞(双)
脾俞(双)
环跳(双)
阳陵泉(双)
中脘、足三里(双)

肝俞(双)
胆俞(双)
章门(双)
期门(双)
太冲(双)
患处

三焦俞(双)
脾俞(双)风市(双)关元、曲骨、申脉(双)
患处

肺俞(双)
神道
命门、大肠俞(双)
尺泽(双)
昆俞(双)
患处

三焦俞(双)
脾俞(双)
肩隅(双)曲池(双)三阴交(双)
患处

心俞(双)
膈俞(双)
风池(双)
檀中、巨阙
神门(双)
患处

三焦俞(双)
脾俞(双)
风池(双)
下脘、气海
绝骨(双)
患处

厥阴俞(双)
胃俞(双)
气海俞(双)
不容(双)
少海(双)
患处

三焦俞(双)
脾俞(双)
委中(双)
天枢(双)
照海(双)
患处

肾俞(双)
膀胱俞(双)
督俞(双)
内关(双)
涌泉(双)
(1)
患处

肾俞(双)
膀胱俞(双)
百会
哑门
列缺(双)
涌泉(双)
(2)
患处

心俞(双)
膈俞(双)
肝俞(双)
天池(双)
间使(双)
患处

心俞(双)
膈俞(双)
肝俞(双)
天池(双)
间使(双)
患处

每日灸一组穴,十二天为一个疗程。必须严格按拟方穴位排列的前后顺序施灸,不得随意改动。先阳后阴的灸规,先灸背部每次25分钟,再灸胸腹部穴,每穴灸30分钟,再灸四肢穴灸25分钟(足三里(双)穴、涌泉(双)穴应各灸30分钟)。头部穴灸30分钟。根据具体病情:第十组穴初灸1—5个疗程可灸上边(1)五穴,待下肢腿部气血已开始活动时即可改灸下边(2)六穴。每个疗程完之后可休息1—2天。也可不休息,再从第一组开始循环灸治,直到病愈为止。
收藏分享
1、
马少群先生生平事迹
天津名老中医马少群先生(1903—1992)曾在30年代以函授方式从浙江宁波“东方针灸学社”学习日本温灸术,马少群改进了日本温灸术,自成一体创马氏温灸法,尔后九年,为人治病,虽然每每获效,尚不知温灸可治难病大症。至1943年,相继患美尼尔氏病,高血压,神经衰弱,胃部不适,求治于中西医,服药达十二年之久,终归乏效,几乎丧失治疗信心。在坐以待毙之际,经夫人启发,再度研究温灸以图自治,实不得已而为之,不想,仅仅半年疾病就全部祛除,一年后体健,寿享九旬。并且在以后数十年里,马老在临床治病屡获奇效,治愈大量疑难杂症。最后岁月里,在学生帮助整理下出版了《马氏温灸法》。
值得一提的是,1976年3月,叶剑英元帅身患心脑血管病,经中西医治疗效果不佳,延请马少群先生用温灸治疗,第一次治两个月,第二次治疗半年后病体痊愈,身体完全康复,后寿至90岁。
马氏温灸法至今在国内已经流传了几十年,由于种种原因,该疗法一直仅流传于民间,技术仅被极少数掌握,很多从事中医多年的医者甚至还从未听说过。此法对脑血管病有独特效果。对急慢性脏腑病,疑难杂病,老年病,妇科病等也有良好治疗效果。
马氏温灸法可一次同时灸数个穴位,施救过程中勿须手持,固定于穴位之上,坐卧均可治疗,还可以边灸边看电视,看书等,病人温灸时甚至可以走动,非常方便,每次温灸时间可以自行调整,治疗过程中病人只觉得温热舒服,而且非常安全,容易让人接受。
2、
马氏灸治要决
1)病初灸局部,病久重整体。
于病患的初期,“邪正相争”的矛盾一般尚以局部为主,此时仅施灸患处,局部穴位,往往可顿挫病势,是个简易,快捷的灸法。但对于慢性病不能单纯地这样治。因为此时病久传化,上下痞涩,阴阳失和,往往病情已不限于一经一脏一腑,因此灸治慢性病,必须重视整体配穴,以期灸通脏腑,经络,灸通上下,调平阴阳,从而达到根除疾病的目的。
2)灸贵于早,贵于恒。
灸贵于早。一般是就急性病症而言。而慢性病症的灸治又应持之以恒。一些陈年痼疾,在灸治数月以后方见效果的情况是有的,因此医患双方均要长期用灸的思想准备,还有一些慢性病患者,当灸治若干时日,病情明显好转后便以为问题不大了,遂止灸,这常常导致病状复燃。故马少群先生每每叮嘱慢性病患者,想要除病根,少则两三个月,半年,甚至要更长的时间地灸下去才行。症状已消失,还不能以为是病已根治,须以穴位触诊再做验证。病治好了,如果身体仍显虚弱,也应继续用灸,培养元气。总之,施灸不单是为了解除症状,而更要以除病,健身为最终目的,故须持之以恒。
3)灸贵通腑气。
各种慢性病,故病久脏腑传化,一般均会导致腑气的呆滞,灸治每有必要先通腑气,这样可以使肠胃的吸收,排泄功能趋于正常,则机体气血生化有源,体内淤滞及病理产物易于化解、排出,各种病症均能随之而好转,故中脘,足三里等为治疗各种慢性病的必用灸穴。
4)灸贵引导,先后有序。
慢性病日久,常常导致病体上盛下虚,上热下寒,而“盛”及“热”又最为患者所苦,针对这种情况应先重灸病体中下部穴位。等中下部灸通,则“上盛”“上热”之邪自可下行走泄,病情也就随之松动,这就是灸法的引导功能的功用。当中下部灸通之后,再酌情增加上部穴的灸量,则上下皆和,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灸法先后有序。内热盛,脏腑积滞重的病例灸法类似,此等宜先灸四肢穴,等四肢经穴灸通,再增加躯干部灸穴,如此灸治会较为顺利。
5)久病羸弱者,以“小火”为先。
遇病久而羸弱,进食少,体热(喜凉恶热)者,马少群先生一般嘱其先以下五日穴灸治:一日中脘,足三里;二日环跳,阳陵泉;三日风市,申脉;四日肩髃,曲池;五日风池,绝骨。五日后在按其病在何脏腑,酌选穴灸治。遇病久而羸弱,进食少体寒(喜热恶寒)者,先生则嘱其按以下四日灸治:1日中脘,足三里;2日下脘、天枢、气海;3日关元、三阴交,4日内关、照海。4日后再按其病在何脏腑,选穴灸治。对这样的患者,前十五天的灸量为:腹部每穴灸20分钟,背部和四肢每穴每次灸15分钟。等灸至患者进食增多,感觉体增长之后再使用通用灸量。此因虚甚则滞甚,故只宜先小通小补,否则病体不能受艾火而行之,可出现口干,咽痛头晕,不思饮食等反应。
6)兼病兼治,急者先治。
单一病患,可按各病常规灸法灸治,然而慢性病兼病的情况较为普遍,比如患者高血压的同时尚患糖尿病,患咳喘病的同时,患有牛皮藓等等,如此可将不同病患的常规灸法的穴组合并灸之。当然如兼病而以某一病患为主时,现灸治主要病患也是可取的,特别是兼有外感(感冒)、大便不通等急症时更应先顾于此,并按以下灸法灸治之。
治外感:灸风门(背部);阳陵泉(下肢)各25分钟,日灸二三次,以微出汗为度。
治大便不通:灸承山(背部)25分钟,左大横(腹部)30分钟,日可两灸,以大便通为度。
3.灸量掌握
马少群先生以其数十年的温灸经验为依据,总结出温灸每穴每次的一半灸量是,头面部穴灸20分钟;背部及四肢穴灸25分钟;胸腹部穴灸30分钟。
4.灸药配方
毛少群先生习惯于在施灸时将少量灸药掺入青艾绒,其配制如下:生五灵脂24克,生青盐15克,夜明砂(微炒)6克,乳香3克,没药3克,大葱根干蒂6克(笔者常以桂枝等量代替),木通9克,白芷6克。以上药味共研细末即成所用灸药,可与500克青艾绒配用,若一日一灸,大概可使用一个月时间,灸药应装瓶防潮,防走气味。
5.施灸操作及有关事项
(1)
就前的准备:取出温灸盒德内筒,装入拌好灸药的艾绒,用手指轻轻按一按表面的艾绒(不要按实),然后将内筒放入外筒,用火点燃中央部的艾绒(并不见火苗),放置室外,过18-25分钟后,灸盒底面触之烫手且烟已比较少,此时便盖上顶盖,取回使用。要注意,预燃不够,则施灸时艾火易灭,预燃过渡则使用时艾火不耐久。
(2)
施灸:将灸盒(底面向下)隔几层布放置在灸位上即可,以被灸者感到舒服,热度足够又不烫皮肤为佳。如果过热,则增加隔布层数,若已隔多层布仍觉过热,可用布块罩在灸筒上面,这样出烟和进入空气减少,灸盒的温度即可减低,不够热则减少隔布,或将顶盖敞开片刻(但要小心不要让筒倾倒)。
(3)
进食后不要马上灸,不要空腹灸,其它时间均可灸,灸后宜避风寒,这样可避免风寒邪气乘穴道大开而侵入。在施灸后还要注意穿衣保温。
(4)
副作用:温灸的副作用很少,只有少数患者,于灸后可见头晕口干,咽燥,鼻出血,纳呆,乏力等现象发生,上述情况应减少灸量。若施救过程中患者有些异常反应,可能属于施救不当,如反映强烈,医者须及时明辨酌情处理。
6.马氏温灸主要穴位独特经验摘要
1)
百会穴:慢性病患者的体质多为下寒上热,下虚上实,卒灸百会等头部穴,某些患者可出现头晕,口干,耳鸣等反应,且必觉头脑轻松,灸量20-25分钟。
2)
风池:偏头面痛,用于降高血压较好,治严重的眩晕宜配悬钟灸量20-25分钟。
3)
曲骨:治各种妇科病,如子宫下垂,子宫肿瘤等,宜治尿频,灸量30-60分钟。
4)
神阙:使脑溢血昏迷及脑血栓昏迷患者复苏,须长时间灸此穴。慢性病,不论何症,多宜灸此,治急证宜效,以其助护元气尔。灸量30-60分钟。脑溢血及脑血栓昏迷患者,可灸至苏醒止。
5)
章门:所治甚广。因脾虚,脾气呆滞所致症宜灸之,无论痞、症瘕、肝积肥气,及各种肝胆病症皆宜灸之。灸量30分钟。
6)
期门:所治甚广。如肝气盛、肝炎、肝硬化、肾炎、肋膜炎、脾肿大、伤寒不解。热入血室及喘息等症。大凡各脏腑有淤滞,治须调肝者,宜灸此穴配太冲。灸量30分钟。
7)
灵台:哮喘发作时速灸灵台配身柱、太溪。灸量30分钟。
8)
风门:配阳陵泉治四时感冒,初觉有异便急灸之,往往立愈;能退感冒等引起的高热。
9)
照海:高血压、半身不遂、关节炎、便秘、水肿、癫痫昼夜发及夜发均可用。灸量25-30分钟。
10)悬钟:高血压及各种属于上热下寒,上实下虚症,灸量25-30分钟。
7.高血压,半身不遂及关节炎常规灸法
一日中脘(单穴)灸30分钟,足三里(双穴)各灸30分钟。
二日环跳(双穴)各灸25分钟,阳陵泉(双穴)各灸30分钟。
三日风市(双穴)各灸25分钟,申脉(双穴)各灸25分钟。
四日肩髃(双穴)各灸25分钟,曲池(双穴)各灸25分钟。
五日风池(双穴)各灸25分钟,悬钟(双穴)各灸25分钟。
六日身柱(单穴)灸30分钟,腰阳关(单穴)灸30分钟,三阴交(双穴)各灸25分钟。
七日委中(双穴)各灸25分钟,照海(双穴)各灸25分钟。
八日百会(单会)灸25分钟,哑门(单穴)灸25分钟,列缺(双穴)各灸25分钟。
注:
1)高低血压、半身不遂、关节炎均可按此法灸治;
2)高血压患者在1-7日穴灸4个循环后在开始灸第八日的穴,灸百会,哑门对降血压及减轻头晕头痛等均有良效,然灸之过早,会经脉未通,艾火不能流行,聚于头部,而致头晕头痛等症加重,故宜先灸通中下部的穴道,再加灸头部穴。
3,以上穴循环灸至愈,每日灸脐(神阙)3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