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江山一统地理全图:未来什么专业最有前途?什么人才社会最紧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0 06:56:48

未来什么专业最有前途?什么人才社会最紧缺? 来源: 张健柏的日志

   我作为一个家长,如果期望为孩子有针对性地选择未来最有发展前途的专业和领域,我会做什么样的分析思考呢?这就必须深入了解未来的中国社会,到底最缺乏什么人才了。

 

一:“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观念的历史来源。

   人类数千年来的文化教育历史上,从来没有像现在中国人这样“重视工具理性”的。理工科专业人员,无非就是古代的“工匠”罢了;在中国这样的国家,传统上工匠们(技术人员)从来就没有什么地位;只有研习“经世致用”的“大人之学”,也就是研习管理和统治学问的人,才最受社会欢迎,最有社会地位。

   这种教育传统,与美国的当代教育价值观很相似。为什么美国的精英阶层子女,对读理工科并不“感冒”?为何国外的理工科专业,往往是没有出路,没有背景的贫困家庭子女才去读的大学?是在美国很缺乏发展机会的“外国人”(留学生们)才喜欢选择的专业?

   美国人普遍认为理工院校是性格有缺陷,缺乏人际交往能力,喜欢傻读书的呆子们才去的地方。想要让读书获得更好的“人生回报”,美国人基本上倾向于选择文科各专业。而耶鲁大学等精英大学,更露骨地“公开鄙视专业技术教育”。他们设置的课程,以各种文科内容为主(历史,文化,哲学等等),还公开宣称:以培养的学生“不学无术”“不懂专业技术”为大学教育自豪的资本,这不是很奇怪吗?

   有些中国家长,把比尔盖兹的成功,说成是“学计算机很有前途”,其实只不过是比尔盖兹喜欢玩电脑,不是学的,而是自己玩的。他的计算机老师都不懂他在干什么。他的成功,并不是技术的成功,而是管理的成功。当年他卖给IBM的dos系统,并不比尔自己的发明,而是另外一个技术天才的发明;但是那人不愿意跟IBM搞管理的“俗人”打交道,就把版权卖给比尔,比尔改进后卖给IBM;而他能够与IBM公司搭上关系,是因为他的母亲是IBM董事会的成员,显然她“推荐介绍”一下的作用是巨大的。这样比尔才十几岁,就成了白手起家的百万富翁。因此很显然,他是靠“人际关系”获得的成功;他的微软公司成功,靠的是吸纳全世界最优秀的人才来工作,以及不断“收买”竞争对手。您说比尔盖兹是技术专家还是管理专家?

   还有上大学后就退学组装电脑的戴尔公司的老板戴尔,难道他的“技术”很天才吗?不是,而是他的“市场发现和利用”的眼光很好,而且他的管理方式很有效,很独到。仅此而已。

   因此,我们发现:即使是“高科技公司”的成功,依靠的核心竞争力并非“高科技”,而是“低科技”。是靠思维方式,靠对于人性和人心的理解,靠管理的能力,创新的能力而取得成功的。只懂科技的人,一辈子只能做别人的工具。

   中国的情况,似乎与全世界都完全相反,连政客们都是“工程技术背景”居多。为什么会这样怪异呢?

    略懂一点“大学行情”的中国家长都知道,目前大学生就业问题很严重,好一点的工程专业基本不愁工作;但是理科生就很麻烦,选择面比较狭小,往往只能去当教师等,工资收入和社会地位以及发展前景,要明显低于工科类毕业生。

   普遍就业最差的专业,就是中国的文科专业,他们中的多数,只能进入中小学靠糊弄下一代过日子;凭本事去自谋职业很艰难;这些学生中家长有些关系的,纷纷靠考公务员,找关系等等安排就业。但作为“文科生”群体,的确普遍是日子不太好过。中国文科很差劲的原因,也是历史造出来的;请参考我的文章:千万不要读文科一:中国学生的专业选择和文科教育问题思考

  不过读书的“投资回报”最差的,就是艺术类各专业了。大多数学生混完“艺术大学”出来,只能做“万精油”,到处打杂。日子过得很艰难。由于思维受到的破坏最严重,生活也乱七八糟的。

   因此,除了超级无知的父母依然热心把孩子送入艺校,以及学文科外,大多数理性一些的家长,还是很强调“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中国式特色教育”。真的如此吗?

    中国的主流教育选择,为什么会与全世界相反呢?

   这就不得不了解“中国特色”到底是什么了。中国重视理工科的“传统”,其实是49年以后的一系列事件导致的“价值观重构”。

    毛泽东这人不懂理工科,他擅长是文史专业:仅仅【资治通鉴】他就熟读了几十遍,他是“中国历史文化专业”的毕业生。但是,这个人却很奇怪:他文史起家,却反对别人学文科;更喜欢篡改历史,为己所用;估计是他怕出现“竞争对手”,看来他人格特别阴暗,属于“过河撤桥”的阴险品种。他不仅建国后大杀开国功臣,还要防止自己“千秋万代”后别人学他一样“搞革命”,从文史中得到“创新智慧”,怕后代的江山坐不稳。

   他不懂理工科,却特别“钟情”于理工科。他要求大学里面,只需要开设理工科专业就够了,而且要短期有效的,实际上就是只要职业培训班就够了。别的专业,特别是文科专业都可以统统取消。他对于文科各专业都非常反感,对于中国的“非理工科”教授等,不是整死,就是整惨!他大办“五七干校”,把教授们发配到农村去住牛棚,很多人被折磨致死。

   实际上,在毛的统治下,中国的文科专业只剩下一个专业,所有不同名目的文科专业,内容都一样,都是“马毛主义政治思想专业课”。所有“文人”的唯一价值也只有一个:为他和他的政权,政策等大唱赞歌。

   毛的铁腕,也把他这种“教育理念”贯彻到了中国人的骨子深处。刚解放时为了快速稳定政权,他开展了“三反五反”,杀掉了近一百万“反动分子”。其中很多人就是有点文化的读书人,或者地方贤达等等有社会影响力的人。这显然就是用鲜血来告诉人们:有思想,有文化,是很危险的!

   后来文革时期,又“发动群众斗群众”,大搞文字狱。有点思想,有点文化的人,这个时期死了很多。特别是解放前能够上好一点学校的人,都是“家庭背景有问题”的人,很多人在文革期间被迫自杀。后来他搞的文字狱,是中国历史上最残酷最荒诞的记录,只要有一点“思想反动”的迹象,就可能遭遇大狱,甚至杀身之祸;各位看看张志新,遇罗克案等,就知道那时候国人的惊怕程度了。再不懂的人,去找找【芙蓉镇】这个电影看看,就知道那个时代的荒诞---有文化就是有问题,有思想就是反动派。而无知和流氓,却是“革命”的象征。

   有个教师在墙上写标语,把“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的标语,写漏了一个“产”字,就被判为“现行反革命”,差点枪毙,后来蹲了十年的大牢,改革开放后才放出来。类似的事情很多;当年文字狱的厉害程度,是“前无古人”的。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文人们要么“夹着尾巴做人”,其实这样也不能自保,别人还是会把他供出来做牺牲品的。最好的“自保策略”,就是出来当狗,帮当权者咬人;各位看了巴金的回忆录,就知道这段中国文人们不堪回首的痛苦历史了。其中很多人不会咬人,或者不愿意咬人,就必须学会另外一项本事:“唱赞歌”,无论什么政策出台,都不用思考,大唱当权者的赞歌。这个角色演得最好的人,就是新中国的“伟大文人”郭沫若。他的话剧【屈原】,创造了一个无畏的,独立思考的英雄屈原;塑造了一个阿谀奉承,随风摇摆的反派人物,典型的“无行文人,无耻小人”宋玉;可在现实中,这个曾经公开大骂蒋介石的年轻“屈原”,却在毛时代成为了标准的“宋玉”。

   这个战战兢兢的时代,大家都发现了一个真理:无论你是什么观点和思想,都是不太可靠的;今天的“亲密战友”,明天就是“人民公敌”;今天的“革命路线”,明天就是“反革命集团”。有思想,有立场就是危险的标志;怎么办呢?于是大家都发现了:要么完全放弃自己的思想,随风摇摆;要么去搞技术,才是最安全的;无论哪一派上台,都要技术,都要干活吧?

    于是,完全放弃了自己良心,愿意跟风,唯领导是从的人,就去“玩政治”,“搞管理”,做当权派;遗风至今犹存,中国人的“一把手”基本上一手遮天,享有无限荣光。在“上级”面前,“下级”只能无条件放弃自己的思考和原则。

   至于不甘心去当哈巴狗,有点小个性的人,只能去当工人干活了---学技术。全民就自然形成了“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中国学术追求理想”。中国的文科因此就死了,直到现在也没有活过来。

   我当年考大学的时候,虽然很喜欢文科,但是作为理科专业毕业的文革前老大学生,父母都非常反对我考文科专业;尽管我父亲的文科很不错,我的古文基础得益于父亲收藏的老版本古书。他们反对的理由,绝对不是“文科专业不好就业”,那时候都是国家包分配的,不存在就业难题。他们的真实理由是“学文科很危险,不小心就进监狱,被打成反革命,被打成右派”等等。我小时候偷看过父亲写给母亲的“私密情书”,第一句统统是引用“毛主席语录”,后面说的都是一些毫无激情的家常话;这是一个连写情书都“不安全”的时代,怎么敢有“自己的思想”呢?这是他们这代人一个时代的烙印。直到现在,我的父母依然无法建立自己的思维,只善于“跟党走”;没党指挥了,就“跟广告走”,跟新闻走;他们现在关心的“健康理念”和“健身方式”,就这样常常这样闹自相矛盾。这可是文革前的老大学生呀!

   这个时代(毛时代)终于过去了。可是,留下的烙印却无法消失;悲哀的是:现在中国已经发现最奇缺的人才是文科人才,最需要的专业是管理专业。但是现在中国人已经不会培养文科人才了,连教授都不会,都不懂了。文科各专业培养的人才,连毛时代都不行。毕业生连拍马屁都不会的。我们依然抱“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理念,却已经忘记了它的来源和背景。

 

二:中央领导的呼吁:中国最需要创新人才,最缺乏管理人才!

   中央领导呼吁的,往往就是未来的热门。比如当年发股票,中国人不懂,不肯“尝新”;结果政府只好呼吁人们买“爱国股票”,结果没几年,这些股票赚了几十倍的利润。6000点的时候,政府呼吁“股市疯狂”,要冷静入市。听话的人就避免了一次大灾难。可惜中国人往往“不听话”!

   十几年前,朱镕基去美国耶鲁大学演讲,特别动情地说:中国现在最缺乏管理人才(其实也就是耶鲁说的“善于思考的领袖和公民”人才)。如果没有管理人才,我们的企业,我们的国家,上上下下都在“摸着石头过河”,这是很危险的局面。中国大学里面虽然开设了很多“管理专业”,其实全都是“骗子专业”。教的老师,毕业的学生,都根本不懂管理。因此这个专业很快就成为“烂专业”,毕业生没有人要。   

   总书记胡锦涛,在不少会议上都公开强调:中国要培养创新人才,以应对10-20年后中国必然面临的诸多危机和困难的局面。

    温家宝也一样,他看到了中国教育的各种问题,急于搞教育改革,想要培养新一代的创新人才。可是,他的教育改革委托错了对象。想要教育部来主持“教育改革”,想要他们“自杀”?这无异于与虎谋皮,怎么可能呢?

   教育部对于【南方科技大学】这种严格按照国际标准来办学的民间教育力量都敢公开的“不批准”,这还是一个搞理工科的“科技大学”呢。因此教育部怎么可能会真正执行党中央的“创新教育”政策呢?

   而且,体制教育系统内,其实也没有人真正懂得“创新教育”是什么。因此,真要搞教育改革,还必须借助“教育体制外”的力量。体制内的教育局们,其实是“最不听话”的人。他们往往最不愿意改变,最不愿意放弃自己的既得利益。但是,最终他们会被历史抛弃的,也会被中央基于国策的需要而抛弃的。

 

三: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雷文,为中国社会开出的“药方”。

    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雷文,在2006年的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对中国校长们说:中国的经济面临危机。因为当中国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准之后,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就不会显现,只有维持创新的动力和实力才有可能继续保持经济高速发展。“如果不在创新上寻找突破的话,中国经济将会在20年后重蹈日本覆辙”指日本90年代失去了发展的动力,至今只能苦苦地维持)。

   而要具备创新的能力,需要的就是因为创新,必须鼓励学生具有批判性的独立思考能力。”理查德雷文说。这是至理名言,也是美国教育成功的核心要素。他把这个观念告诉中国的同行,实在是苦口婆心,真实不虚的。

   其实,我们的国家领导已经发现了这个问题。胡锦涛多次强调中国教育要“培养创新人才”,可惜让现在的体制学校去“培养创新”?他们根本不会,不懂;只会“因循守旧”。目前国内唯一懂得系统地教育培养创新思考人才的今日学堂,居然一个镇上的乡教委负责人(镇中心学校校长)都想要来学校指指点点的;因为他们实在看不惯我们这种“不考大学,不要文凭的怪异教育学堂”。

   不过,也别怪这个乡镇教育干部无知了;大城市的知名大学校长,也和农村乡镇干部一样无知。某知名大学的校长,就“响应耶鲁大学校长的号召”,公开发言说:他们大学正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的教育:“为了鼓励创新精神,该校特地推出一本《素质证书》,学生参与的所有校外活动都会被记录下来,并以此作为推荐免试读研的考量依据。”以为参加一些课外活动,就是“批判性思考教育”?就是“独立思维教育”?这实在是中国大学闹出来的教育大笑话。不知道耶鲁大学校长知道这些“中国大学校长”对他呼吁的“回应”,居然是如此精彩的教学政策,对此会做何评价?

   不过,有心的家长,从这些相关信息中,很容易就会发现:未来中国最稀缺,社会最需要,领导最重视的人才,一定就是具备批判性思考的人才。既然中国教育界人士普遍不懂思维教育,未来真正懂得思维教育的学校,就是最受追捧的学校。

   其实,这就是我自信满满地宣称:十年后,今日学堂将会是全国最优秀,最被推崇的明星学校,将成为中国的耶鲁和哈佛的现实依据。这个结论,并不是我胡乱“创造美好愿景”的结果,而是我们所做的事情,是中国的国家需要,是社会的需要,是家长们的需要;将来学堂成为“榜样教育学校”,是必然的结果。我们作为中国思维教育的先行者,必然会获得这样的荣誉,除非我们放弃了成为这样的学校。

   但是,即使我们放弃了,中国其他地方,也会有相同的学校站起来的,因为中国实在太需要这种教育了,这是历史的趋势所致。中国的最高领导,已经知道了教育的方向;但是他们暂时还只能相信“自己的人,自己的教育部”,总有一天,中央的领导会发现,教育部的教育,根本就靠不住。这时候,中央一定会全面地放开民间教育的。这就是民间教育“百花齐放”的时候了。这个时间也不长了,因为今天教育部的教育,已经烂得不成样子了。

 

四:今日学堂“不学数理化”大有深意----我们不培养工具,我们培养人!

   家长们应该知道一个简单的商业原则:只有成为稀缺资源,才会在未来社会中得到最大的自由度,才能如鱼得水,自在自由地生活。

   中国教育的稀缺资源,绝对不是“文凭”。这文凭的价值曾经很高,一个大笨蛋只要有文凭,就可以混得很好。但是,中国教育体系已经用最快的速度来败坏掉文凭的名誉;这个每年以600-700万份的速度来大量颁发的“大学文凭”,将来(实际上已经是)这个社会上“最不稀缺的资源”。你现在还苦苦地逼孩子追求这种烂市了的东西,以为真有什么用处吗?太傻了吧?

   中国教育的稀缺资源,也绝对不是“知识”,即使是“实用性工具理性知识”。中国的文科各专业,传授的伪知识当然是无用的,甚至是有害的。但是中国的理工科各专业,就算是有用吧,但是由于也是可以“大量培养”的。因此也不可能是未来的“稀缺资源”。只不过找一个饭碗还可以罢了。

   只有一种东西,在中国特别稀缺,就是思维教育。也就是耶鲁大学校长说的“批判性思考,独立思维的能力”教育。在这次在大理教育交流会上,我和学堂老师展现的“思维教育”模式,让参会者们发现:原来自己从来没有接触过思维教育,不懂思维教育。国人的思维教育基础几乎是“零”。很多人第一次发现什么是思维教育,原来思维教育如此有趣,如此有价值。

   既然国内这么多人都不懂,很自然,这一定就是“稀缺资源”。就是自己要让孩子去掌握的东西。

   如果你的孩子,来到学堂居然要放弃“思维教育”,而去追求“知识教育”,实在就是“买椟还珠”了。因此,来到我们学堂的家长,居然要求孩子去学“数理化”等知识?简直就是疯子和傻子。

   今日学堂培养的,就是未来最缺(其实也是现在最缺)的人才---懂得思考,也懂得思维教育的人才,懂得精英教育的人才。如果未来中国需要真正的思维教育,需要真正的精英教育,其他教育模式内都找不到这种人才的,只有今日学堂出来的毕业生,很可能是首选的,全国到处都抢的“最佳人才和最佳师资”;今日学堂很可能就是将来中国精英教育力量的“黄埔军校”。因为,目前我唯一发现的国内重视思维教育培养的学堂只有我们。因此,很可能您的孩子是未来某所精英大学的校长,或者是某个重要部门的干员。您的孩子今天正在“黄埔一期,黄埔二期”等受训。您干吗要他去学什么劳什子的“数理化”?想要他一辈子就当个工具来使用吗?为何不去您的孩子去做未来的主人呢?

 

五:人际关系课程,健康课程等等,也是未来的“稀缺资源”。

   中国由于父母普遍不懂“家庭教育”,一味追风“应试教育”,因此我们的下一代,普遍只会应试,连知识教育都没有。更糟糕的是:他们不懂得思考,不懂得做人。而且独生子女的娇惯养育的家庭模式,使得大多数孩子连基本的人际互动观念都不懂。因此,您的孩子如果懂得良好的人际关系互动方式,具有良好的交际素质,您以为他不是“稀缺资源”吗?

 

   在中国,健康知识几乎人人缺乏。将来的社会,您的孩子懂得健康知识,懂得帮助人治疗慢性病,难道您担心她会失业吗?说不定她变医疗大师呢。因为普遍的无知,她掌握的技能即使很普通,可能也会成为“神人”的。就像是于丹的讲论语,讲庄子;其实很浅薄的,甚至是乱讲。不过在更浅薄的国人面前,她就是“国学大师”了。因为她是中国的“稀缺资源”。如果于丹讲讲论语这种无关大体的事情都可以“受到追捧”,您的孩子将来懂得人人都看得很重的:健康长寿真本事,不知道多少人要踏破门槛呢。

   因此,我觉得自己的女儿选择将来想当一个真正的中医,我觉得这倒是一个不错的职业,要比去当公务员好多了。当您的孩子30多岁,还在作为一个下级小官吏苦苦地“熬日子”的时候,她已经成为了一个受人尊重的,成熟的好医生了。

   其实,即使您的孩子要当公务员,想要混得好?也得好好学习“人际关系”,学习“心理和行为学”,学习“人性,人类文化学”。否则,天天忙了还是白忙活。只会溜须拍马?这种官升不大的,只能当跟班。

   当然,如果您的孩子想当公务员,自然需要一个中国的文凭。这也很简单,下一次,我就教教家长们:怎样轻松混一个中国的大学文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