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舰队:广卫路:一段悲壮的往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19 20:55:39
广州街巷的前世今生

 

□叶曙明

广卫路这名字,源远流长,可以追溯至明代。当年朱元璋平定天下,在每个通都大邑都设立卫所(即驻防军队)戍守。广州的左卫右卫在今吉祥路与广卫路交界处。吉祥路在开辟为马路前,分为三段,北段为莲塘街,中段为洛城街,南段为卫边街(意即在左右 卫的旁边)。左右卫这种驻防制度,清雍正年间便裁撤了,但卫边街这名字却保留了下来。

开辟广卫路时,取了其中一个“卫”字。而“广”字的来源,则是因为清代赫赫有名的书院———越华书院,设在今广中路那儿。清末推行新政,实行教育改革,书院停办,越华书院改为广府中学,后来又改为省立第二中学。1926年,学校打算迁往阳江,不料在收拾行装时,一场大火,竟把全校烧为焦土。上世纪20年代末政府扩建马路,把遗址所在地命名为广(府)中(学)路,以作纪念。而这一带的马路,也都冠上了“广”字,如广卫路、广大路、广仁路。

卫边街有个邝家祠,是明末抗清志士邝湛若殉难之地。邝湛若是南海人,才高八斗,诗词书法无不精通,性格放浪不羁,官拜中书舍人,专掌诏诰呈奏之事。清兵入关后,尚可喜、耿仲明统率大军,南下围攻广州长达10个月。当时邝湛若刚好因公务到广州,陷于城中不能出。城破后,清军大肆屠城,广州尸积成山,血海翻腾。邝湛若自知不能幸免,遂抱着心爱的绿绮台琴回家,途遇清兵,把刀刃架在他脖子上。邝湛若面不改色,从容问道:“这是什么东西,也能这样玩耍吗?”清兵也被他逗乐了。

邝湛若回到寓所邝家祠海雪堂后,把家藏的书籍器物陈列四周,然后正襟危坐,抚琴啸歌,一心等待清兵来杀他。当其时,海雪堂外,全城火光熊熊,哭声震天动地;海雪堂内,琴声如泣如诉,四弦一声如裂帛。邝湛若最后抱琴绝食而亡,至死神色如常。后人有诗哀挽:“城陷中书义不辱,抱琴西向苍梧哭。”

传说邝湛若死后,化为厉鬼,飞砖掷瓦,夜夜怒鸣,邝家祠无人敢住。后来人们在旁建了一座舍人坊,纪念这位以身殉道的气节之士;朝廷又加以追谥,并在祠中祭祀,那些怪响才逐渐沉寂下来。经过上百年的时间消磨,广卫路一带成了戏院林立的地方,歌台舞榭,丝竹管弦,笙歌四时不绝。舍人坊不知怎的被人叫成了社仁坊。民国开辟马路时,同样取了一个“仁”字,遂成了广仁路。

邝家祠在民国时做了织布厂,生产的“爱国布”,畅销广东和南洋各地。而今天许多人都听说过广卫路以前有邝家祠,但却并不是因为邝湛若,而是因为康有为。当年康有为为了推行维新变法主张,在长兴里开设万木草堂,聚徒讲学,从事政治活动。1892年万木草堂曾一度迁到邝家祠。时至今日,邝家祠海雪堂已是人琴俱杳;广州人曾十分熟悉的庆春、怡园、锦园、听春、丰庆诸戏院,也早就曲终人散,荡然无存了。

(倩茹/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