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诺陶斯级装甲巡洋舰:学者回顾2011:全球经济在动荡中加速变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0 01:35:09

学者回顾2011:全球经济在动荡中加速变化
2011年世界各国经济出现集体减速的征兆,世界经济下行风险明显增加,总体形势十分严峻。但可以预计的是,在新的一年里,只要有关国家能够积极携手有效应对,世界经济还是能够避免“二次探底”,仍有望维持低速增长态势。

    一

    当前影响全球经济运行的主要因素:一是债务危机和金融风险仍将继续存在。从欧债危机看,2011年欧债危机影响范围进一步扩大,截至目前欧盟所采取的救助措施并没能有效阻止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蔓延,受到波及的欧元区国家数量日益增多。欧债危机呈现从公共部门向银行体系蔓延的趋势,市场对于欧洲银行业资产质量下降所带来的信用风险的担忧程度加深。从美债危机看,美国政府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100%,形势更加严峻。欧美债务水平较高是长期积累的结果,解决问题一方面要依靠各发达经济体进行彻底的社会福利和保障制度改革,从而扭转以财政赤字维持国民高福利的局面;另一方面则需要各国实现更为均衡和持续的经济增长来提高政府的偿债能力。然而,从目前情况来看,各发达经济体国内改革步履维艰,债务问题短期内难有改观,债务危机将是发达经济体长期面临的问题。

    二是全球将面临较大通胀压力。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仍将高位剧烈震荡。受目前全球流动性过剩加剧以及中东北非地区局势动荡等因素影响,大宗商品价格持续攀升。目前发达经济体经济复苏进程放缓,通胀压力开始逐步增大,同时新兴经济体通胀形势依然严峻。尽管与发达经济体相比,新兴经济体已经率先实现了全面复苏,并进入经济快速增长期,但由于应对金融危机出台的大规模刺激措施所造成的负面效果开始显现,同时发达经济体持续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全球流动性泛滥,新兴经济体国内的通胀压力不断加大。

    三是政策因素影响全球经济走向。在欧美债务危机不断深化和蔓延、全球经济面临巨大下行风险的背景下,各主要经济体政府将刺激经济增长作为决策优先考量的因素。一些国家的货币政策已经由收紧转向宽松或者由宽松至进一步宽松,全球面临新一轮宽松的货币政策。此外,政府更替导致的政策不确定性增强和大选之前的政治博弈也是市场面临的另一个不确定性因素。2012年是大选之年,美国、法国、希腊、俄罗斯等国家都将面临政府更替问题,出现政治周期与商业周期叠加的现象,这也是影响2012年全球经济运行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二

    尽管由发达经济体主导的全球经济金融格局还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持续,但长期积累的全球经济失衡和利益分配不公在金融危机的持续作用和影响下,将推动全球经济增长格局和发展路径出现新的变革。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迅速从美国向世界各地扩散和蔓延,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扩散和蔓延,从经济领域向社会领域扩散和蔓延,危机带来了“国际同步震荡”。时至今日,所有发达国家都未能幸免于难,美国面临着经济衰退的风险;欧洲经济停滞,还面临着债务风险;日本经济遭受地震、海啸和辐射重创,昔日引领全球经济的3大经济体自顾不暇。然而,在国际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衰退双重压力下,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进程并未发生逆转,率先走出复苏并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经济实力对权力分配和格局变化起着决定性作用。事实表明,美国在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中遭受到了多重挑战,具体表现为:美国第一经济强国地位受到挑战;美国经济发展模式受到广泛质疑;美国主导国际经济和政治秩序能力受到冲击;“美元本位”受到广泛抨击等等。美国等发达经济体普遍面临金融危机和经济停滞,新兴经济体群体性崛起,世界将再次经历一场实力转换和权力再分配的激烈变化,新兴经济体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也不断加强,这必然会加速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经济政治旧格局的变革。

    当然,要注意的是,尽管美国等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速普遍放缓,并不意味着美国作为世界头号强国的地位以及对现行国际经济政治秩序的主导作用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仍然是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他们拥有先进技术、丰富资金资源和高素质的劳动力资源,且有着极强的自我修复和调整能力,世界经济格局的根本性变化还将是一个长期的复杂过程。

    世界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突出表现为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新兴经济体在全球经济中所占比重不断提高,以及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不断增加,全球经济结构已经发生深刻变化。具体表现为:

    其一,新兴经济体在全球经济中的权重不断上升,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人承认,新兴经济体崛起是一种不可逆转的长期发展趋势。据统计,新的“金砖国家”国土面积占世界领土面积的30%,人口占世界人口的42%,经济总量大,2010年占全球GDP的18%,贸易额占世界总量的15%,成为不可忽视的新兴国际经济力量。亚太地区的重要性也日益升高,其人口总数、GDP总量均居世界第一,仅APEC成员人口即达27亿,占全球40%,GDP和贸易总额分别占全球的53%和54%。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亚太地区在全球经济中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更加明显。野村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保罗·谢尔德预计,2012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将达三分之一,整个新兴市场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将达四分之三。经济力量是权力分配和格局变化的基础,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比发达国家以更快速度增长,南北差距将趋于缩小,世界经济格局乃至政治格局势必发生改变。

    其二,伴随经济实力的增强,新兴经济体在全球事务中的地位和参与引导能力不断提高。随着新兴经济体实力增强,他们积极参与到应对经济危机、全球治理、气候变化、反恐怖主义等一系列重要的国际协调工作中,推动了全球经济向着更加公平公正的可持续发展方向前进。当前,“二十国集团”正处于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有效机制向促进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平台转变,新兴经济体在全球金融监管改革、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等重大经济、金融事务中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其三,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地位和实力上升,其全球责任意识也在不断提升。新兴经济体的崛起说到底是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作用的结果。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金砖国家”、“钻石十一国”、“展望五国”和“灵猫六国”等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崛起,国际经济力量对比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以新兴经济体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强烈要求和主张在国际事务中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并开始有一些话语权。

    三

    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暴露了国际金融体系存在的缺陷,也揭示了全球经济治理的不足。为提高经济危机防范能力,亟须完善和创新全球经济治理。对世界经济而言,尽管新兴经济体已在经济总量和贸易额等指标上占据世界经济舞台的重要份额,但是在金融产品、市场成熟度、市场规模、市场的深度和广度上,与发达经济体仍不可同日而语,建立一个更公正、更合理的国际经济治理结构体系,并使之充分地反映世界经济格局的变迁,将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

    由于现行全球经济治理的缺陷集中表现为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全球经济治理改革的重点也应该是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同时推进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治理结构的改革。全球经济治理改革的原则是促进国际金融市场的基本稳定,并使得国际贸易的收益能够在参与国之间形成合理分配,能够促使国际资本向发展中国家流动。国际贸易和投资治理结构改革的原则,不应该是通过抑制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来维持全球经济的平衡、适应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而应该是为了通过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远期改革方向是建立超主权的国际货币,但短期内现实的改革方向是货币多元化,通过形成区域内主导货币来减轻美元的压力;加强主导货币与美元的协调,保持汇率的相对稳定;加强监管,防止金融机构的高风险投资;加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体系的改革,增强权利与义务的对称性。在保持汇率基本稳定的前提下,消除各种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措施,增进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

    当前,面对欧债危机、经济增速放缓、金融动荡等严峻形势,各国开始意识到全球治理的重要性,“二十国集团”合作机制的出现,标志着新兴经济体在全球治理体系中地位的上升已是不争的事实。而中国作为新兴经济体的代表要积极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积极倡导全球治理机制的改革和构建,共同创造一个公平与合理的国际发展环境。 (作者陈文玲 颜少君,单位分别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中国劳动关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