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德诺学说:「北斗」發力 導航中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8 20:46:45

「北斗」發力 導航中國

收藏 發給朋友 來源: 求是網    發布者:飞虎 瀏覽17次 時間:2012年1月27日 15:02

12月27日,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新聞發言人、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冉承其宣佈: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當天開始正式提供試運行服務,服務範圍覆蓋我國及周邊地區,北斗系統的性能將在應用服務中接受考驗。

服務範圍覆蓋我國及周邊部分地區,定位精度約25米

據介紹,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中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並與世界其他衛星導航系統兼容共用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可在全球範圍內全天候、全天時為各類用戶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導航、授時服務,並兼具短報文通信能力。

到目前為止,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已發射了10顆衛星,建成了基本系統。系統在保留北斗衛星導航試驗系統有源定位和短報文通信服務基礎上,從12月27日起,開始向我國及周邊部分地區提供連續無源定位、導航、授時等試運行服務。

冉承其說,經前期系統測試,北斗系統試運行服務期間主要性能包括:服務區從東經84度到160度,南緯55度到北緯55度之間的大部分區域;位置精度為平面25米,高程30米;測速精度每秒0.4米等。

據介紹,按照「三步走」的發展戰略,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建設正穩步推進。第一步業已完成,2000年建成了北斗衛星導航試驗系統,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擁有自主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第二步,建設北斗衛星導航系統,2012年左右形成覆蓋亞太大部分地區的服務能力;第三步,2020年左右,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將形成全球覆蓋能力。

2012年,按照北斗系統組網發射計劃,將發射6顆組網衛星,進一步擴大系統服務區域和提高服務性能,形成覆蓋亞太大部分地區的服務能力。

冉承其表示,到時候北斗的定位精度將達到10米左右。

作為國家空間信息基礎設施,已在交通運輸、救災減災等方面廣泛應用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航天高科技工程,也是我國國家空間信息基礎設施,對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有重大意義,也是國家綜合實力的標誌。冉承其說,隨著人們對衛星導航需求越來越大,沒有自主可控的系統,發展安全將缺少保障。

以2003年開始正式提供服務的北斗衛星導航試驗系統為例,已在交通運輸、海洋漁業、水文監測、氣象測報、救災減災和國家安全等諸方面得到廣泛應用。特別是在南方冰凍災害、四川汶川和青海玉樹抗震救災,以及北京奧運會和上海世博會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冉承其介紹說,交通部門目前正在嘗試進行基於北斗系統的車輛管理,包括重點解決客運班車、旅遊包車和長途運輸危險品車運行中的監管問題,以減少道路交通事故,降低交通風險。氣象部門也正在開發基於北斗的大氣海洋空間預警應用,以提高空間氣象預警能力,降低災害危害程度。廣東省也在推進基於北斗的公務車輛管理,取得明顯效果。湖南、上海等地也都在積極開展基於北斗的應用。

冉承其說,北斗系統還沒有完全建成,要到明年10月份才能把「第二步」全部建成,建成一個區域型的北斗導航系統。試運行是為了盡早滿足我國和周邊地區的需求和盡快推動北斗應用。隨著後續衛星數量的增加,系統穩定性、可靠性將進一步提升,地面終端研發的成本也將下降,這些都將推動北斗的巨大應用,提供更加可靠、優質的服務。

目前廣東珠三角地區已經有不少民營電子企業專門從事研發基於北斗的相關應用,一些北斗應用終端已應用在路測和跑車試驗,性能都非常穩定。冉承其表示,全國上下高度關注自主研發的衛星導航系統,各行各業廣泛應用,北斗的應用前景將會更加廣泛。

北斗系統面向全球免費,與其他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兼容共用

目前全世界有四大衛星導航系統,也就是美國的GPS,俄羅斯的格洛納斯系統,歐洲正在建設的伽利略系統,以及我國的北斗系統。

冉承其說,在四大導航系統中,在精度和成熟度上,GPS最為領先;俄羅斯正在加緊建設的格洛納斯系統目前已基本建成,即將提供服務。伽利略系統正在建設之中,尚未提供服務。

據介紹,從建設模式上,北斗系統與其他三大系統不完全一樣。它首先建設了北斗導航試驗系統,先解決了衛星導航系統的有無問題。而作為北斗導航試驗系統的特色和優勢,短信服務在北斗導航系統建設時被接續。短信服務讓衛星導航系統不僅可以告訴用戶他什麼時間在什麼地方,還可以讓用戶告訴別人他自己在哪裡。短信和衛星導航結合,是北斗的獨特發明。

冉承其說,中國政府一直致力於不斷建設、不斷完善為全世界提供免費的衛星導航服務,強調和承諾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向全世界提供的服務都是免費的。

同時,冉承其說,中國從開始建設北斗系統以來,一直堅持既是中國的北斗,也是世界的北斗,積極推動兼容共用,可以讓全球用戶可靠使用。從大眾消費來講,國內有相關企業正著手研發北斗終端和北斗兼容終端,也就是說,用戶既可以單獨使用北斗終端,也可以兼容使用GPS和北斗系統。

「多一個北斗,多更多幫助,用戶獲得的服務更加安全可靠。」冉承其說。

北斗織網,起步晚但不落後(鏈接)

早在上世紀70年代,中國就開始研究利用衛星進行地面定位服務,但受制於當時國力不足等多方面原因,這項名為「燈塔」的研究計劃擱淺了。

1983年,我國科學家陳芳允和一位美國科學家同時提出利用地球同步衛星進行導航定位的設想。我國在開展多年預研後,於1994年全面啟動導航系統的研製。2000年10月31日,我國自行研製的第一顆北斗導航試驗衛星被成功送入太空。

2003年5月25日,又一顆備份衛星升空,這標誌著中國已經自主建立了完善的衛星導航系統,以及北斗導航試驗系統工作的完成。至此,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擁有自主衛星導航定位系統的國家。中國的「北斗」起步雖然比GPS晚了20年,但在技術上並沒有落後很多。

2011年,中國航天完成了19次宇航發射,其中包括3顆北斗導航衛星。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宇航部部長趙小津介紹,隨著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快速組網,由此帶來的發射密度非常高,平均每年大概要發射7至8顆導航衛星,在2020年前,將研製發射30餘顆北斗導航衛星,形成覆蓋全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