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嘘高雄足下:大牌跨国酒店集团在华频繁“婚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6:28:07
来源:南方都市报 时间:2012年1月27日 10:07    分享:

  摘要:12年的“婚约”只维持了6年,酒店业主与跨国品牌运营方不仅“婚变”分手,而且纠纷升级最终对簿公堂。

  除三亚酒店业主与跨国酒店品牌拆伙外,近年来,类似的事件还在上海、北京、厦门等地频繁上演。 南都漫画:张建辉

  12年的“婚约”只维持了6年,酒店业主与跨国品牌运营方不仅“婚变”分手,而且纠纷升级最终对簿公堂。南都记者近日获悉,位于海南三亚亚龙湾的华宇皇冠假日酒店的业主方“华宇旅业有限公司”,与全球排名首位的酒店巨头“洲际酒店集团”之间的纠纷正进入白热化。双方目前已结束合作,但由于矛盾难以协调,洲际酒店集团已向法院对三亚华宇提起侵权诉讼,并被法院受理。

  在过去的两年里,中国每年大约有1600家新建饭店投入使用,总投资接近4000亿元。但除香格里拉和半岛酒店外,世界排名前位的酒店巨头在中国拓展均采用品牌输出的轻资产模式。然而随着规模的扩大,跨国酒店集团的管理质量频遭质疑,其与本土开发商也逐渐从“蜜月期”转向矛盾高发阶段。

  “婚变”事件频繁上演

  在此之前,华宇已正式向洲际发出解约通知,双方交接完毕,三亚华宇皇冠假日酒店现已改名为亚龙湾华宇度假酒店。

  对于最终的分道扬镳,华宇集团酒店业务负责人李涛表示,根据该公司当初与洲际的约定,酒店每年的R G I底线至少达到0.8,这意味着,与周围多个同类别酒店的业绩相比,至少达到平均水平的80%.然而在长达6年的时间里,该酒店R G I指数从来没有高过0 .8,仅0 .4左右。双方合作破裂时,三亚华宇皇冠假日酒店年收入只有8000万元,而2007年周围部分同类型酒店已达到每年2亿元的收入。

  但洲际却认为其指责没有反映事实的全部。该集团透露,在“分手”之前,洲际曾因三亚华宇长期拖欠管理费提出中止合同,但应业主要求决定继续合作。而“华宇单方面对外披露不实信息,对其名誉造成了损害”,洲际已经提请法院,对其正式起诉。

  记者留意到,这并不是三亚酒店业主与跨国酒店品牌的首次拆伙。此前,位于三亚湾的原三亚湾凯宾斯基酒店已更换管理集团,变身君澜度假酒店;而位于大东海的原玉华苑海景酒店也已变身半山锦江酒店。除海南外,近年类似的事件还在上海、北京、厦门等地频繁上演。

  各大跨国酒店集团撤牌不断

  据悉,洲际是目前全球最大、网络分布最广的专业酒店管理集团,拥有洲际、皇冠假日、假日酒店等多个国际知名酒店品牌和超过55年的国际酒店管理经验。从1984年进入中国,它现在是中国占最大份额的跨国酒店品牌,占据中国跨国品牌酒店12.5%的市场,管理的酒店有170家。

  然而自去年开始,洲际却开始陷入与业主“婚变”的漩涡。2011年8月,它与东莞富盈酒店集团结束大约1年的合作;三个月后,洲际再与三亚华宇结束了长达6年的合作。此前,洲际曾与湖北天安假日酒店合作,最终解除合约。2008年初,厦门海景酒店的业主新加坡丰隆集团与洲际分手。

  其实,遇到这种麻烦的不只洲际。南都记者调查获悉,2008年7月,温德姆旗下的豪生在上海兴荣豪廷大酒店试营业1个月后退出管理;2009年8月,厦门索菲特大酒店运营一年后就更换了索菲特品牌;而2010年,开业5年的北京棕榈泉万豪行政公寓更换管理方。从1997年至2011年,万豪在顺德、沈阳、深圳、北京、香港、广州等城市均有撤牌的历史。

  酒店疯狂扩张催化“短期效应”

  在过去的两年里,中国每年大约有1600家新建饭店投入使用,总投资接近4000亿元,但外资投资的酒店物业占比不到4%.除香格里拉和半岛酒店外,大部分跨国酒店集团都采用轻资产模式。数据显示,2007年底,跨国酒店在中国管理的酒店为480家,2008年底这个数据增长到516家,至2010年其规模总量已超过1000家。

  “希尔顿进入中国市场已经22年,但2010年12月31日之前,他们在中国只有14家店。”希尔顿中国区有关人士透露,到2013年,该集团准备将中国的酒店数量增加到48家。喜达屋目前在中国区拥有约74家开业酒店,还有80多家酒店正在筹建中,计划2014年在中国区总体酒店数量将超过150家。

  “从半岛管理北京建国饭店,早期跨国酒店集团非常敬业的,管理水平有目共睹。”华美酒店顾问有限公司、首席知识管理专家赵焕焱表示,当初这些品牌为保证投资者利

  益,不惜撤销个别门店以保证供求关系。在这种游戏规则下,某高端品牌的进驻,前期需要严格的评估和市场调研。

  然而随着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火爆,酒店大规模的扩容,跨国酒店集团逐渐在追求短期效益和长远口碑的关系中产生动摇。为与同行、统一集团旗下不同品牌之间竞争,很多跨国酒店品牌放低了管理门槛。“高速扩张让管理水准下降,包括人力资源、后台支撑等都有所削弱。”万达目前跟5-6个跨国酒店集团合作,是国内拥有酒店品牌最多的单一集团。万达集团的董事长王健林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坦言,就目前来看,各个品牌管理水平差不多,“没看出来谁比谁更好,也没谁比谁更差。”

  业界视点

  中国本土酒店品牌的机会与挑战何在?

  对跨国酒店品牌管理质量的质疑及摩擦无疑给本土提供了空间。记者留意到,无论是三亚,还是其它区域的高星级酒店,在更换管理集团后,大部分选择了本土品牌。

  或许这意味着中国高星级酒店成立自主品牌的时机正在到来。据悉,2012年,万达开业的五星级酒店将达到45家,王健林曾表示,不排除未来万达在借助跨国品牌壮大后,利用自己的物业资源打造自己酒店品牌的可能性。而与此同时,上海开源集团已在民营高星酒店自主品牌方面,建立起连锁规模。

  但“不容忽略的是,由于地方政府的投资倾向,跨国酒店品牌仍然享受超国民待遇,中国国内酒店管理集团还不能享受公平待遇。”赵焕焱表示,与此同时,部分国企属下的酒店管理集团,也习惯将手中的酒店转交跨国酒店集团管理,这种不经营管理的“酒店集团空壳”公司,不仅加重了国有资产的成本费用,同时还给酒店行业其他投资者以不好的“示范效应”。

  这种短期效益是一种短视行为,它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本土酒店品牌的发展,而且令中国高星级酒店业严重依赖国外品牌,实际上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南都记者田爱丽

  标 签: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