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莉亚的师姐:曾仕强《透视灵魂看人生》1?(全文?转自简易人生的博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01:03:20

曾仕强《透视灵魂看人生》1 

(全文 转自简易人生的博文)

 注:不知何故?重复文较多。

【目次】
  序    i
    前首    v
  一、从香格里拉说起   
    1.楔子
    2.一切都是人为的花样
    3.假定香格里拉是一个人
    4.香格里拉真的变成一个人
    5.人类可以无中生有
    6.灵魂是一切的根源
    7.三种不同的思维方式
    8.灵魂创造了心智和身体
    9.心智和身体违背了灵魂
    10.最好以心智为中心
  二、一切都是能量的变化
    1.宇宙是一个能量场
    2.大霹雳造成万物
    3.生命是怎么来的
    4.能量的特性是「诚」
    5.诚则灵表示诚与能相通
    6.正宇宙和反宇宙
   7.先有宇宙才有反宇宙
   8.能量的神秘性
  9.人为的介入更增加复杂性
   10.能量界的三大规律
三、灵魂创造身体
    1.做好先天人生规划
    2.选择合适的父母
    3.带着中阴身投胎
    4.透过DNA来主导
    5.做男做女由自己决定
    6.身体必然会腐坏
    7.生命的期限有弹性
    8.形相体能都会改变
    9.后天的环境很重要
    10.身体毁坏有不同的情况
  四、身体与灵魂的关系变化
    1.身体与灵魂三部曲
    2.人生的任务在求得好死
    3.灵魂的三种状态
    4.绝对宇宙和相对宇宙的关系
    5.相对宇宙可能毁灭
    6.人类也可能灭绝
    7.身体受欲望引诱
    8.反过来囚禁灵魂
9.形成坚牢的多重心身
10.灵魂面临强大的挑战  
  五、灵魂开启心智    093
  1.人体内原本有心
  2,先天很固定而后天很有弹性
  3.神鬼都在我们心中
  4.高能量为神低能量则鬼
  5.得道高人可以往返两个宇宙
  6.人死后一边为神一边为鬼
  7,心智判定好死或不好死
  8.灵魂逐渐和能量界区隔开来
  9.心智和灵魂的三种关系
  10.神魔鬼怪都是一体两面
六、算命改运都是可能的事
    1.人一生下来就有命
    2.命表示一生的可能选择
    3.所有的命都具有相同的要求
    4。改变命运具有很大的风险性
    5.改变命运的三大要则
    6.命和运的关系
    7.能量的命都是一样的
    8.圆满是一种精神状态
    9.命运的某些配套
    10.命不可违,改运便好
七、—切都是一念之差
    1.灵魂退居关键性地位
    2.心智产生正负强弱的念力   
    3,慎用诅咒的力量     
    4.每人都有一个功过格        
    5.集体功过构成共业      
    6.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7.有没有灵魂自己决定   
    8.疾病的原因由自己认定      
    9.要不要快乐在一念之间      
    10.成什么样的鬼也由自己选择
八、人生是一连串的不得不   
    1.我们不得不生而为人   
    2.我们不得不做出选择   
    3.命运即是一连串的选择   
    4.选择父母很不容易   
    5.选择师长十分重要   
    6.选择长官影响很大     
    7.我们不得不与环境互动   
    8.大家不得不善用能量   
    9.不得不重视灵界的信息与反应
    10.不得不扩大自身所处的环境
九、心智必须负起一切责任   
  1.以吉为中的概念   
  2.人死后心智必须接受审判   
  3,男人要过五个关卡   
  4,女人也有五个关卡   
  5.男女都应该长一些心眼   
  6.看出冰山在海平面下的真相  
  7.随时保持正向的思考   
  8.我们是一个控制系统   
  9.尽力做一个自主的人   
  I0.凡事先想好后果才做决定  
十、人类的未来只有一条路可走   
  1.科技发达带给人类莫大的威胁
  2.人类必须负起有意识演化的责任
  3.首先要认清自己的职责   
  4.用心清理自己的观念   
  5.见仁见智中要坚定自己的信念
  6.在核子大战之前衡情论理   
  7.好好发扬安身立命的精神   
  8.主要关键全在一个德字   
  9.接近神明将其光芒散播人间  
  1 0.慎终追远以求民德归厚   

结语   
主要参考书目   


灵满人间

—一《透视灵魂看人生》序


    在四十年前,人们谈到健康,常常指的就是身体健康,大约到了三十年前,人们发现心理因素也会影响健康,因此人们谈到健康时,就常说「身心健康」。到最近一二十年,人们又发现影响健康的因素除了身和心之外,「灵」,又是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所以,谈到健康,人们就会强调身、心、灵的健康。


    中国人早就相信这世上有灵。在远古的时代,人们就相信这世界上有灵,到了殷商时期,人们也热衷于祖先崇拜。祖先,就是人死后的灵,祖先崇拜,就是要祭拜灵。殷商时期的人们不但要祭祀祖先,且认为天地万物都有灵,这个灵被称为神,例如山有山神,河有河神,树有树神,门有门神,万事万物都有神,这个神就是灵,因此可以说真是灵满人间。


  从东汉开始,中国出现本土的宗教——道教。道教讲究驱妖捉鬼,不管妖或鬼,都是灵,所以道教是相信世间存在许许多多的灵。在东汉同时期,佛教也传入中国,佛教拜佛,佛实际上也是一种灵,只不过是善灵,佛教也承认有鬼,鬼即是恶灵,所以佛教也认为世间有灵。到了明代,基督教传入中国,基督教是认为有圣灵,也有恶灵,所以在中国人心目中,灵是存在的,虽然灵有各式各样的灵,但是灵这个东西是被大家认同的。


    从十九世纪开始,科学开始昌明,人们相信科学是万能的,所以人们认为认何事物都必须经过科学的检验才能相信是真实的。然而「灵」,却是目前科学技术无法检验的,这主要是因为科学讲求普遍性和同一性,科学实验的证明,在亚洲做,在欧洲做,在美洲做,都应该是相同的;同一个实验在今天做,在明天做,也应该有相同的结果,这是科学的普遍性和同—性。然而「灵」在目前科学技术上很难达到普遍性和同一性,所以在目前科学研究上,灵,到底是什么东西?性质又是如何?内容又是什么?它如何运作?在今天的科学技术上都还得不到解答,因为每个灵的显现都不一样,灵的活动方式也都不一样,所以目前无法对灵的研究上达到普遍性和同一性,今天的科学技术,仍旧无法对灵做彻底的了解


  然而目前科学技术不能了解灵,并不代表灵不存在。科学的发达是近两三百年来的事,可是宇宙却已存在了千万年,到今天为止以目前的科学技术,要去探究宇宙的奥秘,恐怕实际上连十分之一的宇宙奥秘都达不到。虽然我们今天的科学研究技术,已经解决了许多古人所不能了解的宇宙谜团,譬如说日食,月食等。今天用科学的方法都能解释,然而目前的科学技术还是只能解释一个现象的表面,我们可以思考这个表面现象背后,究竟是什么造成了这个现象,目前的科学至今还是无法能完全解释。譬如说台风,今天科学研究认为台风是气流所造成的,也就是海洋中气压的高低会造成台风。然而我们要问,为何台风要在这个地方形成而不是在另外地方形成?台风的路径为何会飘忽不定?为什么没有一个台风会跟另个台风走完全相同的路径?为什么气象人员不能真正测出台风要往那个方向走?气象人员只能在较近距离预测台风如何走,距离较远点的台风就都不能测出其路径会如何走,只能观察其未来各项变因,做现有科学技术的预测,这就是目前科学技术尚未成熟发展到能对台风完全掌握与了解。再譬如说地震,科学家认为地震是地底板块移动造成,这是其形成原因,但是我们要问,为什么是在某时间点上这个板块会移动而另个板块不移动?为何这个板块会在今天移动而不在去年移动?这也是目前科学家限于今日科学技术尚不能回答出来的。所以今日科学不能回答的问题,远比能回答的问题多的多,因此虽然今天科学技术上对于灵的问题能解释的部分非常少,但是我们不能就因此就说灵是不存在,因为若是这样说,反而不合乎科学本身的求知精神。


    由于中国人相信世间有灵,所以许多自称为通灵人士应运而生,他们用各种各样的方法表示自己能通灵。究竟他们是否通灵?外人不得而知,人们常常被通灵人士所困惑,真假难辨,不过灵既然是存在的,人们自然应该多加关注。但我们仍呼吁,人们绝不能乱信部分通灵人士的夸张叙述,然而人们也不能完全忽视灵是存在的事实。所以我们对灵,必须关切,因为灵确实会影响到每一个入的生活。


二00五年五、六月间,我第一次见到曾仕强教授。我素来就久闻曾仕强教授的大名,曾仕强教授是研究「中国式管理」的专家,也曾经出版了许多有关中国式管理的专书,非常畅销,曾教授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也相当高。不过我却在《觉行杂志》内,看到曾仕强教授发表一系列关于心灵问题的文章,大为惊奇,仔细拜读之下,非常佩服会教授对于心灵的看法,于是我跟内人吴涵碧女士谈到了这一系列文章。涵碧正在为台湾商务印书馆主编博雅文库,所以到处寻觅好书,她也觉得曾仕强教授的文章非常有趣且生动,于是涵碧跟我就很冒昧去拜会曾仕强教授。和曾教授见面,发现曾教授为人非常风趣,学识非常渊博,他不仅是擅长于中国式管理的理论与实务,且对于心灵与人生的关系也研究了一十二年,现在才刚刚开始要发表他的研究心得,而这个研究心得被我们发现了,我们非常有兴趣,请求曾教授在对于心灵方面的问题能写一本专书。承蒙曾教授慨然应允,愿意在暑假进行写作,于是才有这一本书《透视灵魂看人生》的问世。这本书对于灵魂与人性这个课题有深入浅出的剖析,文笔非常流畅,且说理非常透彻,是一本非常具有可读性,又有启发性的好书。我跟涵碧是除了曾仕强教授夫人之外的第一位读者,我们很荣幸能把这本书纳入博雅文库之中,我们相信这本书会带给读者许多思考的空间,许多新的知识,也能启发读者许多新的智慧。没有人类以前的宇宙,是一种景象,我们称之为自然。有了人类以后,世界逐渐在改变。而且愈变愈快,似乎愈来愈以人为主。至少人世间的事情,应该由人来解决,已经成为十分明显的事实。
    现代科学发达,证明宇宙的根源是「能」。人与宇宙万物,无不由于「能」而产生。当年老子所说的「道」,与孔子所揭发的「诚」,实际上就是现代科学所说的[能」。不能因为所用的名词不一样,便把它们看成不相同的东西。甚至于释家所说的「空」,太极所指的「一」,哲学家心目中的「无」,以及一般人所说的[天」、「上帝」、「神」、「梵」、……「佛祖」,应该都是同样的体系。
    科学愈发达,一方面愈证明人类的无知,对很多事物,原来这么不了解;一方面却凸显古圣先贤高明的智慧,居然能够在科学尚未发达时,就说出那么正确的答案。只是我们智慧未开,一直到现在还没有完全看懂。


长久以来,人们试图编造一些故事,来满足求知的欲望。听的故事愈多,愈觉得人类的知识十分丰富。现代科学的功能,好像就在揭开这些故事的面纱。不断地告诉人们,我们的认知偏差、知识不足,甚至于错误百出。科学愈发达,证明人类愈无知。需要更加努力,以发掘真相,获得真知。
    然而,瑞士数学家佐拉(Leonhard Euler)说得十分明白:


  科学能保证带给我们幸福吗?它保证我们可以获得真相。问题是,我们有了真相,果真能得到幸福?


  十八世纪时,人们十分相信,科学会解决人类所有的问题。二十一世纪刚开始,就引起科学家的反省:科学研究是否应该有一些限制?特别是复制羊桃莉( Dolly)所引起的种种问题,令人不禁怀疑,这样持续发展下去,人类到底将何去何从?我们不可能反对科学,却实在至感无奈!因为科学自身,也有真有伪,难以明辨。
    法国文学家雨果( Victor Hugo,1802-1885)说过这样的话:科学是真相的渐进线( approaching line),一直不断地靠近,却无法触及。
    科学家在追求真相的过程中,往往有一种隐隐约约存在、却又说不清楚的「某些东西」。社会上各行各业,到处都觉得似乎有一只看不见的手。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一时大意,把「赛因斯」( Science)译成「科学」,以致种下恶因,导致今日大家对科学的误解。当初如果考虑得更为深入,设想得更加周到,把它翻成「学问」,包括科学,哲学,社会学、心理学、军事学,甚至于神学、灵学以及所有人类想得出来的种种学问。而科学不过是学问中的一种,便不会产生这样的困惑。西方人做学问,以分科专精为本。把科学当做全部的学问,还情有可原。中国人自古就知道天地万物出于一元,世界是一个整体的存在,不可能也不应该分割。学问必须是整全的、总合的,为什么把科学看成学问的全部呢?可见当初翻译的无心之过,造成今日大多数人对科学的误解,实在相当可怕。


    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对于科学,我们的态度也应该如此。科学已经知道的部份,称为正科学。科学尚未知晓的部份,不妨暂时称为负科学,而不一定是不科学或者非科学。我们从科学发展史来看,每隔一段期间,便有很多的负
科学变成正科学。
   我们抱持这样的心态,来研究身心灵的互动关系。凡是能够依据科学知识来说明的,当然要用科学的说法。遇到目前科学仍然难以理解的部份,就用说故事的方式来试着解说。希望以更宽广的思维,来加以包容。


    生物科学最大的贡献,应该是:证实在生物世界中,多样并存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物种多元化,个体也应该多元化,才能够生生不息,持续地发展下去。


    半个世纪以前,作者在台湾师范大学修习汪少伦教授开设的「人类幸福之路」课程,谈及多重宇宙与人生的相关问题。当时听得一头雾水,实在不甚明白。正因为这样,所以一直把教材保存起来,舍不得丢掉。在工作与教学之余,不断接触各


种教训与历练,于二十世纪末年,写成「人类自救三书」,分别为「远离浩劫的策略」、「智慧是最大的神通」,以及「人类光明的未来」。经过多位高明先进的指点,获得许多宝贵的经验。王院长寿南教授、涵碧女士热心鼓励。好友志仁、亦青、明正诸先生,慷慨分享亲身的深刻体验。内子刘君政教授,长期共同研讨。长子以德提供很多有关生物科技的资讯。人类自救协会的同道好友,特别是明达、志辉、智雄三位,经常聚会交流。使得这一本小书,能够早日问世。承蒙商务印书馆惠予出版,在此敬伸谢忱。尚恳各界先进朋友,不吝赐教为幸。

曾仕强  序于明道阁
二0 0六年元旦

前  言

诺贝尔奖得主,麦可·毕夏(Mrcbael  Bishop)说:人类的智慧,终将能够掌控可怕的癌症,最后甚至于可以解开这种致命疾病的秘密。这位生化科学家十分相信,人类很可能有办法克服癌症。


但是站在心灵研究者的立场,我们更加相信:人类克服癌症之后,必定会产生更为严重的疾病。因为「人必有死」的规律,使「上天」不得不再创奇迹,来置人于死地。


「上天」是什么?就是我们常说的「能」。


人有「身J-「心」,「灵」三大部份。我们不习惯于使用单名词,所以分别称为「身体」,「心智」,「灵魂」。而「能」的后面,也加上一个「量」字,成为「能量」,这些复名词的使用,无非在使原先的单名词,更为容易说清楚,听明白,而且便于记忆和传诵。


「身体」-「心智」-「灵魂」,是心灵哲学的基本观念。我们很难使用其它更为基本的概念,来加以解释。否则这些字眼,就不可能称为基本概念。我们希望,看完本书之后,能够有更清楚的了解。就好像「人」.「桌子」、「基因」、「飞机」,「红花」这些名词一样,各人自有不同的体认与和理解。


我们常把「宇宙」和「人生」连接在一起,合起来说。宗教,哲学和科学共同的目的,都在解决宇宙人生的问题。人类知识的追求于发展,无非以此为目标,企求获得合理的解答。


  没有宇宙,那里有人生?


  易经序卦传开宗明义,便指出「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人是万物当中的一种,所以离不开天地。


  宇宙如何形成?天地从那里来?成为研究身、心,灵的首要问题。


  现代科学,认为大约两百亿年前,宇宙产生一次创生的激烈大爆炸。—般人对大爆炸的认知,不过是在地球上的某一个地方,引起巨大的爆炸。但是,宇宙这一次创生的大爆炸,却是各地同时发生,从一开始就充满整个空间的大爆炸。为了使这一次大爆炸,和一般大爆炸区分开来,科学家特别称之为大霹雳( Big Bang)。


「无极」或「道」的概念,可以用来形容宇宙未爆炸前的状态。依据现代科学的理解,应该解释为「没有任何物质,却充满能量的空间」。「无极」大爆炸之后,形成「太极」。


「道」大爆炸之后,造成「非常道」。宇宙这个原本「没有任何物质,却充满能量的真空」,大爆炸之后,创造了另一个「真空」,称之为「混沌」(Chaos)。


大爆炸后的「混沌」,不断地产生各种变化,造成万物。「太极」出现之后,两仪、四象,八卦、六十四卦也同时产生。「道」成为「非常道」之后,一生二,二生三,接着三生万物。现在,宇宙中每—个原子,包括人类和所有万物,都是这个大爆炸所生成的星尘,所造成的。众生平等的概念,从这一个角度来看,殆无疑义。


佛家的「空」,原来也是「没有任何物质,却充满各种因缘」,和「无极」、「道」是一样的。由于当初使用这些名词的时候,彼此并无沟通,大家也缺乏足够的知识。以致原本相同的体系,由于使用的文字不同,造成不一样的说法。从此相争不休,互相排斥,竟至不能兼容。


一九四八年,乌克兰天文物理学家伽莫夫(Georgc Gam-ow)首先提出大爆炸的观念。英国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完成了一系列关于大爆炸的理论。


梵蒂冈(VaticanCity)公开宣称「大爆炸理论符合圣经」。因为圣经记载「上帝创造了宇宙」,天主教认为这一次创生的大爆炸,是上帝主导的。


梵蒂冈并未说明大爆炸的原因和作用,科学家也只研究大爆炸的种种现象,不涉及大爆炸的原由。但是,大爆炸前后,宇宙充满了能量的变化,似乎没有异议。


「上天」-「上芾」,「无极」、「道」-「空」,在某种层面上的意义,都是能量。只是它的内涵,超越了现代科学所能理解的范围。


能量普遍存在,滋养着万事万物,成为一切事物的根本基础。宇宙万物万象,都是能量活动及运化的结果。能量包容一切,无一人、无一物、无一事可离开能量而存在。能量伐表整体,全部。在人类身上,借着呼吸也能转化,称为灵魂;在一般动物体上,能依直觉而行事,称为本能;在无生物体上,只能吸收或放出,称为本性。


所有神,佛、仙、魔、鬼,怪,都是能量的转化。我们为了扩大物理学界的能量解说,特别称之为能量界,也就是—般人所说的灵界。能量界透过能量的变化,在不同的时空背景,表现出「上天」、「上帝」,「无极」,「道」、「空」、「砷」,「梵」,以及「第一因」,无非在表示宇宙万物的根本源头。并不是能量界在这些体系之上,成为他们的更高主宰。能量界是这些体系的全部,而道些都是能量界的部份。


这个没有任何物质,却充满能量的真空,怎么能够创造另—个充满万物的空间呢?就是透过这一次大爆炸的能量波动。


而这么巨大的能量波动,以及后来的大小能量波动,基本上都是能量界的作用。


灵魂是什么?长成什么样子?具有那些特性?我们逐渐会明白,却可能受到认知的局限性,不能够完全搞清楚。


在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潜藏一股无限的能量及智慧。这股无限的智慧及能量,乃是生命及宇宙万物的共同源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灵魂。


  附:灵魂的无奈

「灵魂」这个名饲,是大多数科学家敬而远之的东西。既不能证明它的存在,也无从否定。尽管越来越多的科学证据,指出人体内确有某种独立于肉体之外的部分。对于灵魂离开身体的报告,也时有所闻。但是,由于不容易重复实验,依然得不到科学界的支持。

各种宗教,都认为灵魂是和肉体对立的那一部分。甚至肉身死灭后,灵魂还能够独立存在。

古代希腊,印度和中国,都相信灵魂不灭的说法。人们敬神,怕鬼,也害怕妖魔。迄今科学昌明,灵魂的问题,仍未获得彻底的解答。其实,世界上每一样东西,并没有特定的名称。人们为了合理的交流和沟通。随着话言的发展,对眼前的许多东西,冠以不同的称谓,久而久之,每一样东西,好像都有一个或更多的名称。

一九七O年以前,心灵学从来不曾在科学的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诸如心灵感应,超感效应的等心灵现象,科学家大多避而不谈。虽然在有心人士不断鼓吹之下,近年来心灵学的研究方法,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突破了往日极度盲从与过份冷漠的二分法陷阱。但是真正研究心灵学的人士,即使有了发现,也不敢过度宣扬,一方面怕被人滥用,一方面也怕受到科学家的嘲讽。


在人类出现以前,能量是宇宙的主宰。表现在自然的规律上面,万物都依照本能行事。—切都自然而然,并没有「神」或「不神」的问题。


人类出现以后,由于灵魂带给人类若干特殊性,包括创造力与自由意志的自主性。宇宙的重心,逐渐由天地自然,转移到人类身上。


赞天地之化育,是灵魂赋予人类的特殊能量。人的事情,由人自己来处理。人的力量,已经能够和自然规律相抗衡。世界上出现了「天定胜人」与「人定胜天」的拉锯战。有些事情,证明人定胜天:而有些事情,却令人不得不承认天定胜人。俗语说:「大富由命,小富由勤。」意思应该是以「小富由勤」为出发点,尽力而为。用来证明「大富由命」的可能性,和孔子所说「尽人事以听天命」,完全相同。


灵魂要有所作为,不得不透过身体。人的躯体,成为灵魂有所为的工具。身体的所作所为,基本上都应该以灵魂为依归。—般动物依本能而生存,人类却依据灵魂的指示而行事。人为万物之灵,应该更为尊重灵魂。


人类刚开始的时后,发展出一套神话。便是透过神的旨意,来指导人们的生活。那时候「神」是灵魂的代言人,灵魂透过神明来发号司令。使人的身体,按照神明也就是灵魂的指导,表现出适当的行为。


灵魂把身体创造出来,原意是利用身体,当做表现的工具。想不到身体有形有象,又有七情六欲。花样逐渐繁多,以致成为人们注意的重点。反而喧宾夺主,取代了灵魂的地位。以致灵魂控制不了身体,逐渐丧失应有的主导权。


人类的无奈,即在创造出某种东西之后,不久便成为这种东西的奴隶。创造金钱,很快就成为金钱的奴隶。创造机器人,很快变成机器人的奴隶。创造大哥大,同样使得大部份的人,都变成大哥大的奴隶。电动玩具更是如此,成为今日儿童最大的奴役者。不但不能够利用这些东西,来造福人群。反而为了这些东西,增加自己很多负担,也添加了不少的麻烦。就算悔不当初,也无可奈何!


身体要吃要穿,要消化也要排泄。人们为了这些看得见的物质生活,逐渐不理睬灵魂的呼喊。人类成为「被囚禁的灵魂」,相当于肉体将灵魂囚禁起来,使灵魂失去自由。并且形成灵肉之间的种种不协调,甚至于产生严重的冲突,逼得灵魂不得不另想妥适的办法。


原来只有身心,两大部份的人类,再次把心的部份,划分为「心智」与「灵魂也就是灵魂让出部份空间」,创造出「心智」。希望透过心智的灵明,来制约身体的妄行蠢勤。使其不致为了欲望的满足,而毁坏了自己。因为身体遭受毁损,灵魂也将英雄无用武之地。


灵魂创造身体的时候,原本把智的功能,保留下来,由灵魂主控。那时候心和灵紧密合作,所以称之为心灵。人们在漫长的一段时期,只知道人由身体和心灵两部份组成。人的生活,便是身体与心灵的对待。后来心和灵不得不分开,成为心智和灵魂,原本的身心两大部分,一下子变成身,心,灵三大部分。


灵魂交由心智约束身体,哲学也逐渐超越神话。哲学家的言论,成为灵魂的新代言人,也是大家言行的准则。人们以哲学代替神话,似乎也获得相当的成就。


不料好景不常,灵魂创造了心智,而心智却步上身体的后尘,逐渐超越灵魂。依样画葫芦地喧宾夺主,企图取代灵魂的地位,成为人的主宰。一切以心智为主,不但心想事成,而且心想境成。「我思故我在」,便是典型的心智至上。好像灵魂为身体与心智所瓜分,自身已不复存在。神话不见了,宗教信仰也随着没落。哲学家退守象牙塔中,不再为人们所重视。


心想事成,原来是一件好事。但是原先的设计,应该是心智服从灵魂,才能够心想事成,否则就会事与愿违。也就是心智代表灵魂,随时做出妥善的决定。


然而,心智逐渐挣脱灵魂的主导。反映在科学从哲学分割出来,却翻脸不认哲学的事实。哲学这位母亲,生了很多子女,便为这些子女所遗弃。人们唯科学是从,形成唯科学主义。已经造成很大的不安,主要在于「把自然科学的精神,用在人文社会方面」。求真而不必求美,求新求变却不必择善固执。心智打着求知权利的旗帜,大声疾呼知识就是权力,活像当年孙悟空大闹天庭那般,搞得宇宙不得安宁,人类也难以祥和幸福。


凡事「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以喜欢不喜欢,代替应该不应该?若是同样能够心想事成,请问自然的规律何在?天理还有没有作用?


现代人身、心,灵三者的互动,已经出现了重大的危机,面临严重的考验。到底三者之间,应该以那一种为主?能不能由人来决定?还是必须惊动人以外的力量?成为人类今后何去何从的问题。不能不特加戒慎,以策安全。


且让我们冷静下来,看看身,心,灵的实际状况,研究如何加以调整?我们的切人点,打算从「香格里拉-(Shangri-La)着手。让我们真正站在人的主场,对自己的身体,心智和灵魂,获得更为深入的了解。倘能因此做出合理的调整,找出心灵改革的有效途径。大家共存共荣,携手走上人类幸福的大道,那才是最理想的心想事成。



一、从香格里拉说起



1.楔子


「香格里拉」是二十世纪文学名著《失去的地平线》(Lost Horizon)所描述的人间乐园。作者是英国作家詹姆士?希尔顿(James Hilton,1900-1954),他依据著名探险家约瑟夫?洛克( Joseph F.Rock,1884-1962)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撰写的探险经历,写出这一部令人着迷的文学巨着。
洛克是美籍奥地利植物学、地理学、人类学家,在一九二二年到一九四九年这二十七年间,以国家地理杂志撰稿人、美国哈佛大学植物研究所教授的身份,先后到过中国西南部的云南、四川一带,进行科学考察与探险的活动。由于他的深厚素养,使他的探险经历更为世人所重视。


他第一次进入四川省木里县的贡嘎岭地区,就把当地的美丽风光、淘金热、大喇嘛的威势,向外界做出相当深入的介绍。大家普遍相信,洛克的这些描述,应该是香格里拉的主要灵感泉源。但是,自从中世纪开始,西方基督教就盛传有—位长老,在东方统治着一个富庶而强大的王国。为了寻找这一个王国,许多传教士前仆后继地到东方探险。鸦片战争爆发以后,传教士更是蜂拥来到亚洲大陆。这种企图把福音传给世人的理想,是不是也成为希尔顿的创作灵感?我们实在很难加以论断。
《失去的地平线》于一九三三年出版后不久,便获得英国著名的霍桑登(Hawthornden)文学奖。在美国出版界创造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出入意料的销售佳绩。好来坞( Holly-wood)哥伦比亚(Columbia)电影公司又把它拍摄成为令人喜悦的电影。由于媒体的推波助澜,香格里拉的名字,响彻云霄。内容风靡全球,成为人们最大的诱惑。


它所描绘的世外桃源,是—个在金字塔形的壮丽雪山下,由喇嘛统治的神秘小王国。蓝天白云,衬托出青山绿水,还有喇嘛寺、尼姑庵、道观,清真寺和天主教堂。人们笃信宗教,生活宁静而安祥。山谷中出产大量黄金,赖以创造富裕的生活,享受现代文明的便利。


香格里拉的诱惑,造成很大的商机。印度政府抢先于一九七五年向世界宣布:位于印度境内,克什米尔( Kashmir)喜马拉雅( Himalayan)山冰峰下的巴尔蒂斯坦(Baltistan)镇,就是大家所憧憬的香格里拉。很快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大批游客,成为最热门的旅游圣地。


大家对巴尔蒂斯坦和小说中的描绘,做出比较之后,有人赞赏,也有人失望。于是尼泊尔政府,再接再励于一九九二年宣称,以「香格里拉」的名义,向全世界开放木斯塘( Mus-tang)。但是,根据书中的交待,「香格里拉」位于喜马拉亚山东南麓的中国藏区,地处雪山环抱中的某个神秘峡谷。一九九六年,新加坡国家电视台、新加坡报业集团和中国旅游界,成立「云南迪庆访问团」。聘请数十位专家,分别从文学、民族学、宗教学、语言学、地理学、藏学等领域,对云南省的迪庆地区,进行大规模调查和深入的考察,发现当地的地理景观、人文特点,和「失去的地平线」所描述的,完全一致。


云南省政府于一九九七年九月十四日正式宣布:香格里拉在云南迪庆。能不能获得世人肯定,仍有待观察。


2.一切都是人为的花样


地球上没有人类的时代,是一种样子。有了人类以后,又是另外一种样子。「人」的出现,使地球产生划时代的改变。没有人类以前,地球以「天」为主。我们所说的天,实际上包括地在内,也就是「天地」的意思。天地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无生物的主宰,没有「天地」这样的环境,万物根本不可能存在。人类出现以后,地球以「人」为主。虽然说没有天地,就不可能有人类。人类仍然应该不忘根本,敬天顺天也事天。然而,人间的事情,还是让人来做主,比较合乎天理。


释迦牟尼出世的时候,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口说:上天下地,唯我独尊。这个「我」字,如果解释为「个人」,未免口气太大。若是解读为「人类」,那就十分恰当。因为有了人类以后,上天下地的事情都要以人为主。人为什么可以改变天地的样子?由于人具有一般动物所缺乏的「创造性」和「自主性」。人能创造出自然发展不出来的东西,人可以发挥独有的自由意志,做出其它动物做不出来的事情。有了人类的创造力和意志力,地球上的一切一切,几乎都充满了人的花样。于是,人类的行为,对全球所有的事物,构成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希尔顿这位作家,创造了《失去的地平线》这本小说,把其中的人间乐园,取名为「香格里拉」。
我们不能说没有希尔顿,就不可能产生香格里拉。因为其他的小说家,也可能把它创造出来,只是名称不一定叫做香格里拉,说不定取了其它的名字。但是,我们可以肯定地说:世界上原本没有什么「香格里拉」。英国作家希尔顿,凭他的灵感,把它创造出来。这个世界才有「香格里拉」这样的概念。


更重要的是,一旦有了这样的概念,又有那么多人对它产生兴趣。我们就算把它否定掉,或者用各种方式,禁止它的传播。或者把它说成迷信,恐怕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我们所看到的,是大家有了「香格里拉」这样的概念之后,更进一步,依据它所提出来的标准,去寻找真实的人间乐园。把它当做是真的,好像它就会变成真的。出版界的精心策划,电影界的广为宣传,以及印度政府的推出巴尔蒂斯坦,全都是人搞出来的花样。


人类尚未出现之前,地球上纵然有美丽的景色,也由于没有人欣赏,而提不出「香格里拉」的构想,更引不起「那里才是真正的香格里拉」的激烈争夺战。


所有动物当中,只有人类会玩这种花样。我们可以这样说:「世界上,惟有人类,最喜欢装神弄鬼,也最擅长装神弄鬼。」愿来不存在的东西,对其它动物来说,永远不可能出现。但是,对人类来说,那就不一定了。说不定那一天,就可能出现。说快很快,说慢也可能真的很慢。要看人的灵感,什么时候出现?出现在什么人身上?加上天时、地利、人和的种种配套,就出现了。


总结—句话:—切都是人想出来的。


我们常说「心想事成」这句话,样样都是人的心,所想出来的。「心想事成」这一句话,最好不要把它当成祝愿语、祈使句。它应该是叙述语,说明句。心一想,事就成了。


附:诸葛孔明擅长装神弄鬼


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记载七星坛堵葛亮设祭坛借东南风的故事。孔明先向心急如焚的周瑜,承诺登台作法,借三日三夜东南大风,助都督用兵。周瑜喜出望外,遵照孔明的指示,下令差道五百精壮军士,往南屏山筑坛,拨一百二十人,执旗守坛。孔明亲自指挥,布好阵势。于甲子吉辰,沐浴斋戎,身着道衣求雨。这一段过程,显然是孔明有意装神弄鬼,所编造出来的,如果换成现代的科学话言,应该这样叙述:


孔明对天文气象,研究甚深。知道隆冬季节,吹的是西风北风,很少有东南风出现。但是天气变化莫测,即使在隆冬,偶尔出现短暂的东南风,也很有可能。于是向周瑜都督建议,在江边南屏山开旷处,设置气象观测站。由士兵轮流值班,一旦东南风起,立即向都督禀报。周瑜欣然接受,派人速建观测台,果然测得东南风,立即把握黄金时间,火攻曹操大军。


诸葛亮为什么不如实地提出建议,却要显现鬼神不测的法术呢?因为蜀吴初次联盟对付曹操,双方的人马十分悬殊。假若不采用这种方式,恐怕周瑜不肯轻易接受他的建议,那就会影响到作战的效果。所以才三番两次,用装神弄鬼的方式,先向曹军借箭十万支,以增强周瑜对他的信心。再透过鲁肃的协助,使周瑜相信他可以祭坛借风。在周瑜下令置他于死地之前,巧妙地离开险地。在民智未开,科学知识不普及的时代,诸葛亮采用这种方式,应该是令人折服的良好策略。

一、从香格里拉说起



1.楔子


「香格里拉」是二十世纪文学名著《失去的地平线》(Lost Horizon)所描述的人间乐园。作者是英国作家詹姆士?希尔顿(James Hilton,1900-1954),他依据著名探险家约瑟夫?洛克( Joseph F.Rock,1884-1962)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撰写的探险经历,写出这一部令人着迷的文学巨着。
洛克是美籍奥地利植物学、地理学、人类学家,在一九二二年到一九四九年这二十七年间,以国家地理杂志撰稿人、美国哈佛大学植物研究所教授的身份,先后到过中国西南部的云南、四川一带,进行科学考察与探险的活动。由于他的深厚素养,使他的探险经历更为世人所重视。


他第一次进入四川省木里县的贡嘎岭地区,就把当地的美丽风光、淘金热、大喇嘛的威势,向外界做出相当深入的介绍。大家普遍相信,洛克的这些描述,应该是香格里拉的主要灵感泉源。但是,自从中世纪开始,西方基督教就盛传有—位长老,在东方统治着一个富庶而强大的王国。为了寻找这一个王国,许多传教士前仆后继地到东方探险。鸦片战争爆发以后,传教士更是蜂拥来到亚洲大陆。这种企图把福音传给世人的理想,是不是也成为希尔顿的创作灵感?我们实在很难加以论断。
《失去的地平线》于一九三三年出版后不久,便获得英国著名的霍桑登(Hawthornden)文学奖。在美国出版界创造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出入意料的销售佳绩。好来坞( Holly-wood)哥伦比亚(Columbia)电影公司又把它拍摄成为令人喜悦的电影。由于媒体的推波助澜,香格里拉的名字,响彻云霄。内容风靡全球,成为人们最大的诱惑。


它所描绘的世外桃源,是—个在金字塔形的壮丽雪山下,由喇嘛统治的神秘小王国。蓝天白云,衬托出青山绿水,还有喇嘛寺、尼姑庵、道观,清真寺和天主教堂。人们笃信宗教,生活宁静而安祥。山谷中出产大量黄金,赖以创造富裕的生活,享受现代文明的便利。


香格里拉的诱惑,造成很大的商机。印度政府抢先于一九七五年向世界宣布:位于印度境内,克什米尔( Kashmir)喜马拉雅( Himalayan)山冰峰下的巴尔蒂斯坦(Baltistan)镇,就是大家所憧憬的香格里拉。很快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大批游客,成为最热门的旅游圣地。


大家对巴尔蒂斯坦和小说中的描绘,做出比较之后,有人赞赏,也有人失望。于是尼泊尔政府,再接再励于一九九二年宣称,以「香格里拉」的名义,向全世界开放木斯塘( Mus-tang)。但是,根据书中的交待,「香格里拉」位于喜马拉亚山东南麓的中国藏区,地处雪山环抱中的某个神秘峡谷。一九九六年,新加坡国家电视台、新加坡报业集团和中国旅游界,成立「云南迪庆访问团」。聘请数十位专家,分别从文学、民族学、宗教学、语言学、地理学、藏学等领域,对云南省的迪庆地区,进行大规模调查和深入的考察,发现当地的地理景观、人文特点,和「失去的地平线」所描述的,完全一致。


云南省政府于一九九七年九月十四日正式宣布:香格里拉在云南迪庆。能不能获得世人肯定,仍有待观察。


2.一切都是人为的花样


地球上没有人类的时代,是一种样子。有了人类以后,又是另外一种样子。「人」的出现,使地球产生划时代的改变。没有人类以前,地球以「天」为主。我们所说的天,实际上包括地在内,也就是「天地」的意思。天地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无生物的主宰,没有「天地」这样的环境,万物根本不可能存在。人类出现以后,地球以「人」为主。虽然说没有天地,就不可能有人类。人类仍然应该不忘根本,敬天顺天也事天。然而,人间的事情,还是让人来做主,比较合乎天理。


释迦牟尼出世的时候,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口说:上天下地,唯我独尊。这个「我」字,如果解释为「个人」,未免口气太大。若是解读为「人类」,那就十分恰当。因为有了人类以后,上天下地的事情都要以人为主。人为什么可以改变天地的样子?由于人具有一般动物所缺乏的「创造性」和「自主性」。人能创造出自然发展不出来的东西,人可以发挥独有的自由意志,做出其它动物做不出来的事情。有了人类的创造力和意志力,地球上的一切一切,几乎都充满了人的花样。于是,人类的行为,对全球所有的事物,构成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希尔顿这位作家,创造了《失去的地平线》这本小说,把其中的人间乐园,取名为「香格里拉」。
我们不能说没有希尔顿,就不可能产生香格里拉。因为其他的小说家,也可能把它创造出来,只是名称不一定叫做香格里拉,说不定取了其它的名字。但是,我们可以肯定地说:世界上原本没有什么「香格里拉」。英国作家希尔顿,凭他的灵感,把它创造出来。这个世界才有「香格里拉」这样的概念。


更重要的是,一旦有了这样的概念,又有那么多人对它产生兴趣。我们就算把它否定掉,或者用各种方式,禁止它的传播。或者把它说成迷信,恐怕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我们所看到的,是大家有了「香格里拉」这样的概念之后,更进一步,依据它所提出来的标准,去寻找真实的人间乐园。把它当做是真的,好像它就会变成真的。出版界的精心策划,电影界的广为宣传,以及印度政府的推出巴尔蒂斯坦,全都是人搞出来的花样。


人类尚未出现之前,地球上纵然有美丽的景色,也由于没有人欣赏,而提不出「香格里拉」的构想,更引不起「那里才是真正的香格里拉」的激烈争夺战。


所有动物当中,只有人类会玩这种花样。我们可以这样说:「世界上,惟有人类,最喜欢装神弄鬼,也最擅长装神弄鬼。」愿来不存在的东西,对其它动物来说,永远不可能出现。但是,对人类来说,那就不一定了。说不定那一天,就可能出现。说快很快,说慢也可能真的很慢。要看人的灵感,什么时候出现?出现在什么人身上?加上天时、地利、人和的种种配套,就出现了。


总结—句话:—切都是人想出来的。


我们常说「心想事成」这句话,样样都是人的心,所想出来的。「心想事成」这一句话,最好不要把它当成祝愿语、祈使句。它应该是叙述语,说明句。心一想,事就成了。


附:诸葛孔明擅长装神弄鬼


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记载七星坛堵葛亮设祭坛借东南风的故事。孔明先向心急如焚的周瑜,承诺登台作法,借三日三夜东南大风,助都督用兵。周瑜喜出望外,遵照孔明的指示,下令差道五百精壮军士,往南屏山筑坛,拨一百二十人,执旗守坛。孔明亲自指挥,布好阵势。于甲子吉辰,沐浴斋戎,身着道衣求雨。这一段过程,显然是孔明有意装神弄鬼,所编造出来的,如果换成现代的科学话言,应该这样叙述:


孔明对天文气象,研究甚深。知道隆冬季节,吹的是西风北风,很少有东南风出现。但是天气变化莫测,即使在隆冬,偶尔出现短暂的东南风,也很有可能。于是向周瑜都督建议,在江边南屏山开旷处,设置气象观测站。由士兵轮流值班,一旦东南风起,立即向都督禀报。周瑜欣然接受,派人速建观测台,果然测得东南风,立即把握黄金时间,火攻曹操大军。


诸葛亮为什么不如实地提出建议,却要显现鬼神不测的法术呢?因为蜀吴初次联盟对付曹操,双方的人马十分悬殊。假若不采用这种方式,恐怕周瑜不肯轻易接受他的建议,那就会影响到作战的效果。所以才三番两次,用装神弄鬼的方式,先向曹军借箭十万支,以增强周瑜对他的信心。再透过鲁肃的协助,使周瑜相信他可以祭坛借风。在周瑜下令置他于死地之前,巧妙地离开险地。在民智未开,科学知识不普及的时代,诸葛亮采用这种方式,应该是令人折服的良好策略。

3.假定香格里拉是一个人

网络时代,大家很擅长虚拟。反正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别人自行分析,也各人自行负责。何况虚拟的事情,弹性很大,自由度很高,更容易获得自我的满足。


虚拟其实就是假定,自古以来,人类就习以为常。下雨时假定有雨神,打雷时假定有雷神。信不信由你,要怎么假定由我。若是相信的人愈多,那就显得愈逼真。


我们现在假定「香格里拉」是一个人,他的名字就叫做「香格里拉」。「香格里拉」本来就是一个名字,代表一个适令人类居住的理想乐园。活蹦乱跳,十分吸引人。


如果「香格里拉」是—个人,按照我们的习惯,他的心在那里?身又在什么地方?有没有灵魂呢?


一个人,基本上由身,心、灵三个部份组成。身指身体,心即心智,而灵则为灵魂。


身体比较客易辨认,我们通常把身体当作这个人的一切,最起码也是这个人的代表。


香格里拉的身体,大家一想,原来就是《失去的地平线》这一本小说。从小说中看到的香格里拉,长得秀丽悦目,却又体格强健,荷包里装满了诱人的金子。


大家认识香格里拉,是从这一本希尔顿所写的小说。换句话说,希尔顿是香格里拉的父母,把香格里拉生下来,并且抚育长大,使大家有缘来相识。


希尔顿怎么会写出《失去的地平线》这一本书呢?不管大家如何猜测、推论,真正的答案只有希尔顿心里明白,至少也要经过他的认可,才能够成立。


但是,无论如何,我们说它来自希尔顿的灵感,应该是大家都能够接受的说法。为什么叫灵感呢?我们常把出乎意料的东西称之为「神」,神来之笔表示精彩得让人喜出望外。灵感原本就是神感,来自神的感觉。由于「神」字被高度神化之后,人们不敢用神感这样的字眼,只好改称灵感,以表示对神的尊敬。


希尔顿的灵感,便是香格里拉的灵魂。有了希尔顿的灵感,使他写成了《失去的地平线》这一本小说。而他的灵感也创造了香格里拉,成为香格里拉的灵魂。


我们可以说,先有希尔顿的灵感,才造就了香格里拉的诞生。而香格里拉的灵魂,创造了他的身体。


那么,香格里拉的心智在那里呢?


愣严经说得好,「颠倒」就是心。凡是正变反,而反变正,—颠倒,心就出现了。


最初,我们以身体代表「心」,认为脑筋一动,手足配合,东西就做出来了。后来,究竟什么是心?心在那里?逐渐引起大家的注意。找了很久,思虑得很多,还是找不到,想不通。心在那里?那里都是心。


不颠倒,以为《失去的地平线》这一本小说,便是香格里拉的心。一颠倒,便发觉「香格里拉」道部电影,原来也是[香格里拉」的心。香格里拉起心动念,想要和广大的读友见面时,他就现身为小说,以引起读友的兴趣。而当他改变心意,想要同各地的影剧爱好者见面时,他又摇身一变,成为卖座的电影,与观众欢聚一堂。他心里最清楚明白,他仍然是他,叫做香格里拉!


4.香格里拉真的变成一个人

以上所述,香格里拉的身,心、灵,全都是虚拟的,没有一样是真实的。但是,人类喜欢弄假成真。有了这些虚拟的小说和电影,仍然不能满足。


在大家热烈期待中,果然心想事成。大家的心愿,终于促成香格里拉的灵魂,第一次投胎,成为克什米尔的巴尔蒂斯坦镇。那一世的香格里拉,为他的父母印度,创造了近七亿美元的旅游收入。第二次投胎,便是木斯塘,同样的为他的父母尼泊尔,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旅游者。这一次再度投胎,成为云南的迪庆,能不能和前面两世一样,为他的父母中国,完成他先天的任务?按理说应该相当有把握。除非香格里拉的心,已经产生很大的变化。


巴尔蒂斯坦是「香格里拉」这个「人」第一世的「身体」;木斯塘是第二世的「身体」,现在迪庆又成为他的第三世的「身体」。转世的速度,实在快得惊人。


这样一来,就实体的层面来看,我们可以说:巴尔蒂斯坦是香格里拉,而香格里拉却不是巴尔蒂斯坦。因为巴尔蒂斯坦不过是香格里拉某一世的名字,并不代表香格里拉每一世,都叫做巴尔蒂斯坦。


香格里拉是不死的灵魂,而巴尔蒂斯坦、木斯塘,则是这个不死的灵魂,在第一世和第二世所寄寓的身体。当一个身体毁坏之后,把它丢弃掉,再换一个新的。


灵魂不死,但是身体必定有寿命的限制,也就是有一定的使用期限。当巴尔蒂斯坦死亡的时后,木斯塘才有新的机会。


当木斯塘逐渐丧失光芒而死亡时,迪庆又成为香格里拉所选用的新的躯体。到底能够维持多久的生命,现在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那就是迪庆要不要现代化?大批的旅客,能够保持原来的面貌吗?


「香格里拉」是不死的「灵魂」,到现在为止,已经投胎了三次。而且每一次都投胎为「人」,每一世都有不同的「身体」,而分别取出不一样的「名字」。


「身体」是有期限的,我们称之为「寿命」。使用的期限届满,便宣告死亡。只要灵魂不死,就可以一次又一次地投胎。每一次都选用不同的身体,而且用坏了就加以丢弃。


「香格里拉」的「心智」在那里?可以说就在《失去的地平线》这一本小说。其中所有关于人、事,地、物的描绘,都是「香格里拉」的「心智」。


「心智」成为「灵魂」和「身体」的媒介。


当「心智」出现时,我们才有所依据,用以判明「灵魂」和「身体」的关系。换句话说,当我们评鉴「身体」的种种表现,是否符合「灵魂」的原来需求时,必须以心智做为依据,当做标准,才能获得答案。


世界上那—个地方(身体)最符合「香格里拉」(灵魂)的标准?最好的评鉴依据,当然是「失去的地平线」(心智)。这样,身、心、灵三者的关系,应该相当清楚。只要心智不改变,香格里拉永远是那个样子。


但是,心智一旦有所改变,香格里拉就会变成不同的样子。我们常把心智和灵魂合在一起,说成心灵。可见心智和灵魂的关系,看起来比身体更为密切。心智和灵魂都看不见,而身体则是活生生的,谁都看得见。

5.人类可以无中生有

世界上原本没有香格里拉,是希尔顿这—位作家,从无中生有,把香格里拉创造出来。好比我们本来没有汽车,是喜欢无中生有的人,经过长期的摸索、试验,才设计、制造出来。


就像人造卫星一样,也是无中生有的成果。人类具有创造力,所以能够无中生有。


问题是香格里拉创造出来以后,大家能不能接受?也就是打从心里头,相信有这么一回事,还是根本不相信?相信的人愈多,香格里拉活在更多人的心里,当然活得更久。换句语说,有人相信香格里拉,它就会存在。若是大家都不相信,认为不可能有这样美好的地方。《失去的地平线》这一本小说,就像很多、很多小说的命运那样,一阵子便从大家的记忆中消失掉。没有人印刷,没有人发行,也没有人阅读,香格里拉很快就不见了。无中生有,可以存在很久,也可能很快消失,回归无的原点。关键在于人的心智,是不是接受?能不能认定?


香格里拉相当幸运,获得大家普遍的推崇和喜爱。


相信的人愈来愈多,香格里拉就愈来愈神。以致很多人愿意为它塑身膜拜,而费尽心力。先是小说获得畅销,扬名四海。继而电影打动人心,传播全球。然后印度政府,趁着信徒众多的良好时机,把巴尔蒂斯坦塑造成香格里拉正神。果然香火鼎盛,各方信徒接踵而来。


人类具有自由意志,各有各的想法,很难一致,也不需要如此。现代的生物科学家已经证明:在生物世界中,必须多样并存,才能够生生不息。不但物种要多元化,个体也应该各有差异。见仁见智,本来就应该这样。


有人欣赏巴尔蒂斯坦,认为符合香格里拉的标准,果然是正神,值得膜拜。也有人不以为然,认为不如小说中描绘的那么诱人。于是尼泊尔政府,便挺身而出,指称木斯塘才是正神,希望大家不要上当。这一号召,也获得许多游客热烈的回应,香火相当兴盛。


香格里拉就是香格里拉,原来并没有引起争夺的念头。但是,当香格里拉的心智,和广大人们的心智相碰触,彼此交流的时候,居然出现不一样的反应,不同的人群,各有各的正宗香格里拉,因而造成门派的争端。各是其是,而以其它门派所说的为非。恐怕是香格里拉始料未及的状况,好像谁也没有办法加以掌控。


时至今日,相信还有很多人,根本不知道香格里拉的事情。然而,香格里拉既然被无中生有地创造出来。尽管还有那么多人,不知道它的存在,无视于它的价值,甚至于想要加以否定,或者蓄意加以鄙视,大概也无济于事。因为已经有那么多人深信不疑,难以动摇了。


当然,如果由于某种特殊的缘故。大家再也不相信香格里拉这个无中生有的故事,认为在现实世界上,绝对不可能找到。因此对这种梦想,也逐渐不加以理会。愈来愈少人注意,也愈来愈没有去传播它。有朝一日,香格里拉就真的不见了。从无中来,又回归于无。


最好的办法,似乎是再创—个比香格里拉更吸引人的人间乐土。取而代之,永远比强制消除来得有效。因为人性似水,只能够顺应着去疏通,很难逆向去堵塞


6.灵魂是一切的根源

对中国人来说,「香格里拉」是一个外国人在小说中描写的理想王国,地点在中国的横断山区。有人说这个概念,源自藏传佛教中,有关「香巴拉」的传说,因此主张正本清源,用「香巴拉」来取代。但是,果真如此,「香格里拉」的神韵,必然尽失,再也唤不起人们普遍的向往。自古以来,有很多关于人间乐园的构想,包括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在内,并未引起像「香格里拉」这样深远而广大的效果。由此可见,灵界有很多灵魂,而人们所知道的,显然极少极少。这种情况,其实和地球上几十亿人口,可以说人人都有名字。但是著名的人士,也不过寥寥无几,是—样的道理。


尽管「香巴拉」与「香格里拉」,都是同一类型的灵魂,甚至于更为正宗。人们却只知道香格里拉,忘掉了或者根本不认识香巴拉。我们只能够讨论香格里拉,把它当做人间乐土的代号,今天称之为代言人。


长久以来,人们便有「净土」、「桃源」、「乐园」的想象。一度以桃花源为代表,后来则以香格里拉而名闻天下。这种品牌效应,在灵界和人世间,原来也异曲同工,知名度同样重要。我们理想中的乐园,为了让中国人接受,表现为桃花源。为了让西方人更容易了解,化名为香格里拉。而在西藏地区,则取名为香巴拉。同一灵魂,在不同地区,为求适应起见,化身为不一样的神明。我们实在不必要为这样不相同的名字,便把它看成不一样的灵魂,加以排斥而引起纷争。


当然,一向平静的人间乐园,由于香格里拉打响了知名度,成为世界名牌,因而产生十分强大的能量。吸引很多人的兴趣,使大家由景仰、膜拜,而引起很大的争夺。其它的品牌,逐渐为它所兼并。共同以香格里拉为号召,实际上却各有不同的特色,形成不同的门派。


香巴拉和桃花源,看起来都是人间乐土。但是最初的出发点,并不相同。前者从游牧生活着眼,代表牧民的理想。后者以农业文明为主,代表农民的向往。香格里拉则是工业化社会,人们在物资生活并不匮乏的情况下,亟欲逃离现代都市的一种心声。


无论如何,香格里拉,香巴拉和桃花源,都是创造人间乐土的灵魂。没有这样的灵魂,人们就不会那么热衷于寻找香格里拉,到底在什么地方?终于在大家努力之下,把它的「身体」,一一寻找出来,供大家欣赏。


真正的香格里拉,究竟在那里?答案应该是:从来没有人到过的地方。听起来着实令人难过,也觉得相当尴尬。现代交通发达,喜欢旅游的观光客和心存领先的冒险家,可以说是无远弗届,那里还有人类足迹尚未踏过的土地?我们的意思,只是指出:凡是人类到过的地方,已经遭受到相当的污染。就算真的是香格里拉,也将逐渐丧失原有的面貌。灵魂一经人们的解说,往往失真而具有世俗的商业味道。实在非常可惜,也十分无奈。


灵魂是—切的根源,却由于看不见、听不到、也摸不着,一直备受很多人的质疑。看来我们的思维方式,也应该先做一番的了解,才有办法明白灵魂的真相。

7.三种不同的思堆方式

人类的思维方式,几乎各不相同,也各有所长,但是,归纳起来,不外乎下述三大类型,分别说明如下:


(1)一分法


这种人的脑袋,只有—个圆圈,里面毫无所有,如圆1。我们说这种人根本没有脑筋,似乎并不为过。他们听到任何事情,不需要经过思虑和判断。不是立即相信;便是马上拒绝,表现出不相信的态度。只要这个人的态度始终保持一致,无论相信或不相信,都属于一分法的思维方式。

     

 

  (2)二分法


这种人的脑袋,一个大圆圈,里面还有一条直线,如图2。我们说这种人有脑筋,可惜转不过来,也没有过份。他们听到任何事情,都会经过自己的判断。有些相信,而有些并不相信。这种不是相信,便是不相信的二分法思维方式,使他们表现得是非分明,并显得很有主见,信心十足。

   

:二分法的思考障碍

二分法,原本是一种近似值的表示方法。四舍五入,可以省略许多计算上的麻烦。二分法思维,则是一种常见的思考习惯,很容易情绪化的人,最常使用。十七世纪时,科学与基督教会誓不两立。法国数学家笛卡儿(Decartes,1596-1650),认为精神的本质是思维,与物体完全不同。等于向教会承诺科学与神学二元划分,不彼此干涉。这种心物二分法的主张,使科学界放弃了解释物质界的元素如何表现于心灵世界的权利。

以身体为我,其实合乎科学,也合乎常识。我们通常所说的我,便是这个饮食男女的肉体。法院拘提人犯,即是把这个人的身体捕获,便告完成。

我的身体与我,简直是二合为一,无从分离。如果真的是这样,人实在太渺小,太没有意义,也太没有价值了。我希望不朽,身体做不到。我追求自由,身体受到很大的限制。我在衣食往行之外,还需要文学,艺术,音乐,历史,宗教,身体都无法提供。我们在身体的需求之外,还有精神方面的需要。有时候为了追求精神上的满足,甚至拒绝肉体的需求。可见我除了身体的我,尚有精神的我。

精神的我,显然不是自然的身体。不受任何束缚,可以广大无限,时间和空间都不能加以限制。可见我的范围,必然超越我的血肉之躯,那是什么?是我的心灵或精神。  

(3)三分法


这种人的脑袋,—个大圆圈,里面有—条弯曲的弧线,如图3。我们说这种人脑筋十分灵活,随时都在转动,而且转得过来。他们听到—件事情,既不相信,也不会不相信。他们好像相信,又似乎并不相信。看起来是非不明,实际上是慎断是非。不随便相信,也不随便不相信。换句话说,有些事情可以分是非,有些事情则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因而姑且信之,信到差不多就好。


很多人喜欢二分法,认为这样才是理性主义的表现。是非分明,一点也不含糊,表示非常有自信心。


实际上,二分法并非理性主义者应有的态度,因为我们的认知能力,十分有限;我们的判断力,非常薄弱;而我们的选择能力,通常都很不正确。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凭什么分辨是非呢?可见得我们的是非,并不是明智的判断,却经常是感情用事,所下定的结论。只有感情主义者,才会随着自己的感情,来判断是非,不管自己有没有能力,也不在乎所论断的是非,有多少准确性?


当然,一分法也很危险,相当于下赌注,而且所下的赌注,也太大了。凭什么不经思虑,判断,便马上可以分出是非呢?


听到灵魂这—类的字眼,立即完全接受或者严厉的拒绝,便是—分法的思维方式,所采取的偏激态度。


若是经过自己的判断,就加以分辨。不论是接受或者拒绝,基本上都属于二分法的感情用事,相当武断。


到底有没有香格里拉?—分法的是或否,二分法的判断,都不甚合理。因为我们既没有能力肯定,事实上也没有能力加以否定。只要平心静气,问问自己依据什么来论断,便知道这两种思维方式,都不见得可靠。


最好的方式,应该是三分法的判断是非。反正再看看,说不定真的有,也可能根本不存在。逐渐弄明白之后,再来明辨是非,岂不是更加合乎理性主义的要求?


香格里拉是灵魂吗?失去的地平线真的是心智?巴尔蒂斯坦、木斯塘,迪庆算不算身体?它们之间如何互动?怎样才能密切配合?且以三分法的态度来面对。


8.灵魂创造了心智和身体

当希尔顿在小说《失去的地平线》中,为世人划出一个美丽的世外桃源,为了成就这—个香格里拉的梦想,希尔顿巧妙地给山谷中蕴藏着大量的金矿,使喇嘛们在经济环境恶劣的雪山峡谷里,获得安享宁静祥和,却不落后于现代生活的物质基础,也就是能够生活的条件。


香格里拉是指与现代工业社会相对立的一个理想王国,风光明媚,有草地、森林、田园、雪山,保持田园式的宁静,并不忘追求适度的物资生活。灵魂固然灵活、灵巧而且灵光,却苦于没有工具,可以随时展现才能。


香格里拉为了达成自己的愿望,首先以一种特殊的灵感,打入希尔顿的脑海里。使希尔顿备受鼓舞,奋力完成《失去的地平线》这本小说。相当于香格里拉这个美丽的灵魂,把自己所需要的心智,透过希尔顿的生花妙笔,向世人展现出来,吸引了大众的眼光。


人人都有心智,主要的作用在认知、判断和选择。把构想或问题提出来,经过仔细而深入的思虑,做出合理的判断,然后选择当时最为合适的态度或行为。心智的活动,表现在大家以「失去的地平线」做为依据,到处寻找合乎这个标准的地方。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心智活动的结果,终于创造了有形有体的身躯。


身体是灵魂居于展现实力,完成任务的需要,才构造而成的工具。它的形体、功能和特性,都由灵魂来主导,目的在配合心智,共同把灵魂的理想使命,付诸实施。身、心、灵三者合一,原来是灵魂创造心智和身体的最初目的。香格里拉(灵魂)创造了「失去的地平线」(心智)和巴尔蒂斯坦(身体),完成了为印度政府创收近七亿美元旅游收入的任务。三方面密切配合,当然功德圆满,皆大欢喜而且获得大众普遍的激赏。


灵魂是不灭的,香格里拉永远存在。若干古代文明遭受长期不明原因的湮没,几乎已经不为人知,好像并不存在一样。结果有朝一日,又被开发出来,才知道它们依然存在。只是不为众人所知,已经相当漫长而已。


心智是可以改变的,但是不去改它,它也就永远如此。


《失去的地平线》只要不改动内容,—版又一版地发行下去,永远是同样的版本,丝毫都不会改变。如果大家发现这本小说的内容,已经不符合现代的需求,必须做出某些改变,才更有吸引力。也许经过审慎的过程,改变了局部的内容,展现出香格里拉的新面貌,也未可知。心智不改变,香格里拉永远是这个样子。心智—改变,香格里拉就会相随心转,改变成另外一个样子。我们常把心智和灵魂合在一起,说成心灵。可见两者的关系,非常密切。灵魂是心智主要的依据,而心智则是灵魂的评鉴标准,用来考察所创造的身体,是否合适?


身体是灵魂所需要的使用工具,而凡属工具,都有其局限性,使用的年限与各种条件的限制,包括损坏与折旧在内。无法像灵魂和心智那样,可以长期使用。


巴尔蒂斯坦这个身体,很快就损坏了。木斯塘也有一定的寿命,不久使告衰亡。新生的迪庆,已经引起大家的注意,如何爱护和保持,使其使用的期限能够更长!

9.心智和身体违背了灵魂

《失去的地平线》是香格里拉的「心智」,按理应该百分之百地呈现香格里拉的真实状况。然而,语言文字,本身就是很大的障碍。尽管希尔顿才华洋溢,也竭尽心力,能不能把香格里拉的真相,描绘得十分精准?恐怕希尔顿自己,也要谦虚地摇摇头,实在太难了。


灵魂创造心智的时候,如果不赋予创造性,就会描述失真而令灵魂失望。若是赋予创造性,则心智自我发挥,难免有过与不及的地方,也令灵魂相当困惑。


光有心智,作用并不大,效果也不很显著。《失去的地平线》这本小说,就算十分畅销,毕竟只是一本小说,不能够亲身观赏,实际体验,不过是一种梦想。


要求美梦成真,心想事成,必须具有真正可以行动的身体。所以灵魂明知身体难以掌握,控制,也要冒着风险,把身体创造出来。有合适的工具可以使用,才华于焉展现。


灵魂为了身体的灵活性与创造性,另外还赋予相当程度的自主性,务求与自己所创造出来的心智相配合,以期相得益彰,如愿地完成这一辈子所要完成的使命。


然而,身艘既拥有七情六欲,又有无穷无尽的需求。灵魂和心智控制得住的时候,同然是最有效的工具。万一控制不住,由于物欲高涨,致使身体不顾灵魂和心智的指挥,而胡作乱为,灵魂和心智又将如何因应?


巴尔蒂斯坦为了吸更多的游客,势必做出很多修改。对于环境的破坏和气氛的改变,已经顾不得原有的构想和宗旨,弄得大家逐渐矢去信心,不再认为这就是原先心目中的香格里拉。身体把灵魂囚禁起来,使灵魂不见天日。也使得这个人,失去应有的品格和形象。


心智对于身体的偏差行为,相当不以为然。几度用心加以矫正,身体却愈来愈不接受心智的意见。依然故我,变成以身体为中心,置心智于一旁,而徒叹奈何?


行为由观念而产生,然而偏差的行为,有时行之日久,也会反过来影响观念。由于一念之差,导致心智和身体有志一同,共同违背灵魂的本意。


要不是身体有其局限性,寿命的大限来临,便会宣告死亡。巴尔蒂斯坦一直保有香格里拉的美名,很可能大家在失望之余,把香格里拉带给人们的美梦,也放弃了。不再追寻人间的乐土,却安于熙熙攘攘的现实社会。


巴尔蒂斯坦这个身体毁坏之后,香格里拉的灵魂,终于脱离身体的囚禁,带着修复的心智,重新投胎。又构造木斯塘这个身体。使原先的理想,得以恢复应有的面貌,散发可爱的光辉。这才吸引大家的注意,再次点燃希望的火花,把木斯塘当做新的香格里拉。


香格里拉的身体,按照心智的记载,应该蕴含着丰富的金矿。依据人类的实际经验,不管什么民族,那一种文化背景,黄金都经常与人类的贪婪和罪恶相连接,而难以分离。恰恰与《失去的地平线》所描绘的世外桃源,大相径庭。不知道有多少人的淘金美梦,将在香格里拉的理想王国中破灭,最后耗尽青春,空手而返。


心智和身体若不尊重看不见的灵魂,其结局大多十分离奇而悲惨。应孩怎样良性互助?自然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10。最好以心智为中心

我们借用电脑的概念,来看看灵魂、心智和身体的关系。


计算机中的中央处理器(cpu)、内存(memory),输出输入装置等电路及机械零件的总合,称为硬件( hardware),好比人的身体。光凭这些东西,计算机并不能发生作用。必须要有使用上的程序,也就是计算机系统的标准作业程序,称为软件( software),有如人的心智,才能够产生作用。硬件与软件齐备,若是没有人加以操作,亦属徒然。这一只负责操作的手,便是灵魂。


巴尔蒂斯坦、木斯塘和迪庆都是硬件,共同以「失去的地平线」为软件,而香格里拉则是那一只看不见的手。没有香格里拉的操作,就不可能造成「失去的地平线」那样轰动的小说,也不可能出现巴尔蒂斯坦、木斯塘的缔造旅游佳绩,以及迪庆的堂皇声明。


灵魂固然是一切的根本,毕竟看不见、听不到也摸不着,如果没有心智的控制,在身体上表现不出原先的理想面貌和行为,我们将永远感觉不出灵魂的存在。


身体的表现,并不能保证一定依据心智的指导。有时候硬体出现了问题,影响到软件的作业程序,也可能产生偏差的后果。完全看身体的言行,不一定可靠。


最好的办法,应该是以心智为中心。促使心智配合灵魂的旨意,并且妥善掌控身体的言行,当然产生良好的互动。三方面一体,才是晟为妥善的身心灵整合。


以心智为中心,我们才有所依据,来判明灵魂和身体的关系,是不是和谐融洽,朝向一致的目标?换句话说,评鉴身体的表现,是否符合灵魂的本来需求?必须以心智为依据,当做标准,比较具体而实际可行。


香格里拉的主要内涵,在于人类与大自然和谐共生,不同民族和平共存,各种宗教并存互重,社会安宁平静。大山谷的深处藏有丰富金矿,但是人们必须适度开采,为未来子孙保留一些宝贵的资源。香格里拉的最大任务,在唤醒人们,灵魂原本是美好的,却由于有了身体以后,逐渐表现出丑陋的面貌和态度。自然的美景,禁不起人为的污染,很快就会被破坏。


这些内涵和任务,必须透过心智的宜示,身体才能够知所遵循。有了心智的媒介,身体与灵魂互助良好。正如计算机软体,促使硬件和使用者之间,妥善配合。


计算机软件不断推陈出新,然而形体、构造和功能,基本上十分相近。巴尔蒂斯坦,木斯塘和迪庆,—代比一代精彩,而基本条件,则彼此大抵相同。使用者再热心认真,负责,若是软体不合适,效果就不可能良好。所以软体程序,居于关键的地位,实在非常重要。


中华心学,儒家心传,并非唯心论,却是十分重视人的心智。孔子主张「敬鬼神而远之」,尊敬鬼神而保持安全的距离,以免受到迷惑。不讨论那些—般人搞不清楚的事情,希望还没有懂得奉事人的道理,不必急于谈论奉事鬼的道理。但是祭神的时候,一定要相信神在那里受祭。所以他说:「若不能亲自参加条祀,虽然有人代表致祭,也好像没有祭祀过一样。」他要我们知天,敬天、事天,都是寄望于我们的心智,能够公正清明。

1.宇宙是一个能量场


我们说宇宙是一个能量场,并没有加上「大」、「巨大」或「超特大」的形容词,来加以描述。因为宇宙本来就可大可小,大起来极大,小起来又极小。古圣先贤,用太极来表示。「太」这个字,由「大」和「?」组成。「大」极了,加上小「.」极了,当然叫做太极。能量能够膨胀,也可以收缩。可大可小,并非固定不变的。宇宙是能量变化的场所,所以称为能量场。


英语中的能量,写成energy。它由两个希腊字组合而成,分别具有「在……之中」和「功、劳动」的意思。合在一起,便是「加进去后能够做功的东西」。


希尔顿的灵魂,来自宇宙中的能量。我们可以这样说,宇宙能量和希尔顿的脑袋互相感应,使他产生一些灵感。把这一部份的能量,转化成《失去的地平线》这一本小说。「失去的地平线」也是一种能量,吸引电影界的注意,把它拍成电影,促使大家热心地寻找真正的香格里拉。而香格里拉也形成一种能量,使大家找到了巴蒂斯坦、木斯塘、以及迪庆这些令人向往的胜地。


任何实体或非实体,物质或精神,看得见和看不见的,都具有能量。因此我们可以扩大范围,把能量解释为:各种事物以及彼此之间的讯息和互助关系。


宇宙间各种讯息及关系,都是能量的变化。宇宙的本质,就是能量。一切人。事,地、物,都是能量的变化。能量可以和能量互勤,也能够和能量转化而成的物质互动,产生各种关系。能量也可以封闭起来,保持既不增加也不减少的守恒状态,这时候并不产生任何关系。产生关系的开放系统,和不产生关系的封闭系统,都能够互相或在内部传送和吸收某些讯息。基本上都是活的,而不是死的。在天上,呈现日月星辰、昼夜,以及季节气候等现象。在地上,形成山河、动植物等形体。在人事上,彼此利害的调和与冲突,产生吉与凶的变化。


能量进入希尔顿的脑袋,产生《失去的地平线》。投入美国出版界,缔造销售奇迹,引起好莱坞的注目。拍成令人激赏的影片,将香格里拉深植在世人的心目当中。这一连串的变化,以及所造成的后果,莫非都是—种关系。有些人一直到现在,还没有看过,也没有听过香格里拉的大名。然而香格里拉并不至于受到这些人的影响,而有所减小或毁损它的美名和价值。正如我们的肉眼,根本看不见能量,因此有人相信,也有人不加以理会。还有一些人,经常把能量挂在嘴边,却搞不清楚它的真实状况。我们常常接触到机械能,内能、电能,光能,原子能,化学能等等,属于科学已经知道的能量,可以称为明能量。还有迄今尚未明白的能量,不妨称为暗能量。人类最好面对自己的局限性,体认自己的认知能力,毕竟相当有限。不可能完全了解,所以出现某种程度的神秘性,也是必然的。不必大惊小怪,或者故意拿来吓唬人,弄得自己也神经兮兮,很不自在。


能量是一个统一的名称,包含已知的和未知的,全部涵盖在内。有明有暗,有开放的也有封闭的。                                                                2.大霹雳造成万物

宇宙的情况,正如《三国演义》开宗明义所说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而且分分合合,随时都在变动之中。

我们姑且把宇宙譬喻为一付扑克牌,整整齐齐,完完全全地安放在桌子上。总有一天,遇着这么一个孩子,好奇或者顽皮地把它的封套扯开来。猛力向高空抛去,让扑克牌四方八面地散开,逐渐飘荡下来。掉落在地面上,形成一片混乱。原先黑桃、红心、方块、梅花分门别类的状态,也被爆破掉,杂乱无绪。经过一段时间,又来了这么一个人,弯下腰来,细心地把遍地散落的扑克牌收集起来。然后耐心地分门别类,再度依照黑桃、红心,方块、梅花的类别,由A到K,整整齐齐,完完全全地装妥在封套里。又过了一段期间,过着这么一个醉汉,顺手抓起一付扑克牌,向高空用力抛出去…,历史不断重演,但是每一次的情况都不太一样。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保罗·斯坦哈特( Paul  Steinhardt)教授与英国剑桥大学尼尔·图罗克( Neil  Turok)敦授共同提出的「循环宇宙J模型(Cyclic Universe Model),认为宇宙处在循环不断的历程中。现在的宇宙,是在上一个宇宙尘埃中诞生。换句话说,大霹雳并不是宇宙的起点,也不是宇宙的终点,却是宇宙的前后两个不同阶段,中间的过渡。宇宙的上一个阶段,经过一次大霹雳,好像扑克牌被抛向高空后散落一样。形成下一阶段,有如散落的扑克牌,被人捡起来,重新装好。然后又经过另一次大霹雳,再次飘落满地,又形成—个新的阶段。这样循环不断,持续地变化下去。宇宙与我们的身体一样,不但充满了活力,而且不断地新陈代谢,可以说是活生生的,并不是死板的,静态的。

我们身体的变化,是由于细胞不断的改变。宇宙的变化,则是能量持续转化的效应。二十世纪二O年代,天文学家爱德温·哈勃( Edwin Hubble)利用「距离我们观是地点较远的星系,颜色比距离较近的星系要称为红一些」的红化(RedShit/)理论,观测到地球以外的星系,都逐渐红化的现象。表示这些星系,都离我们愈来愈远。也就是说:现有的宇宙,正在逐渐地膨胀。红化的原因,和波长有关系。在白光的光谱中,蓝光位于短波的一端,而红波则位于长波的那—端。光波变长的红化现象,证明宇宙正在膨胀。以致各个星系之间的距离,愈来愈远,愈来愈红化。

宇宙膨胀到什度程度,才会大爆炸?科学家并不知道。我们只能说宇宙固然生生不息,但是宇宙的每—个阶毁,也就是这一次大爆炸与下一次大爆炸之间的时间距离,是有限的。到底有多长呢?应该是「不一定」的,而不是固定的,才合乎宇宙动态的常理。就好像人必定会死亡,然而这一辈子活多久?谁也没有把握。宇宙必定会毁灭,这一次什么时候会灭绝?应该也是谁都虽以预料。

大霹雳所造成的星尘,全都是能量,转化成为万物。万物同源,所以众生平等。原本是相同的根源,应该彼此平等。可惜一生下来,便全都不平等了。各色各样的星尘,各有各自的规划,构成了多元的世界。但是从本质看,可以归于一,那就是能量。也就是星尘,并没有什么分别。

3.生命是怎么来的


哈佛大学有一个研究「宇宙生命起源创新计书」(Orig-ins of Life in the Universe Initiative)  ,主持人刘戴维(DavidR.Liu)教授预期「把生命的起源,分解成非常简单的系列逻辑事件,并不需要神明的干预」。


到目前为止,进化论和创造论相持不下。另外还有一种智慧设计论(intelligent design),也加入争议。


进化论认为:物种是数以百万年的漫长期间,逐渐进化而成的。这种说法,被认定是基本的科学理论。


创造论(creationism)说:上帝创造万物。


智慧设计论指出:地球上的生命太复杂,以致不可能由进化而来,暗示有—个更高的力量,在从事设计。


我们把这三种主张,综合起来。因为这些说法,都有相当的道理,不应该有所偏废,以免顾此失彼。


想一想:当烟火在天空爆炸开来的时候,是不是一开始十分迅速向外飞散,接着散开的速度逐渐减缓下来呢?大霹雳开始,有如那一付被扯开封套的扑克牌,被猛力摔向高空,四方八面地散开,然后逐渐减缓,向地面上到处飘落。如果主持大霹雳的,是无所不知、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上帝,当然可以创造万物。把大霹雳,变成万物,就是伟大的创造。


这些被同时创造出来的万物,随着速度减缓,各自发挥「适者生存」的优势,逐渐进化。我们必须把这个「适」字,做出正确的解释。并不是「弱肉强食」叫做「适」,而是「适合于生育」的意思。凡是不合适于生育后代的生物,自然灭种而不存在。进化的目的,在于改变自己,以增加繁衍的能力,否则就要遭受淘汰。


先创造后进化,是人类尚未进化之前的自然景象。宇宙的能量,转化成万物,称为创造。万物被创造出来之后,各自进化,由于优胜劣败,所以适者生存。人类的进化,分成两个层面:一是身体方面,一为心灵方面。人体的潜能,和心灵的意念,不断地发挥功能。所产生的智慧,已经逐渐改复世界的状况。如果说这是智慧设计,所产生的效果,并不为过。


那么,从事设计的更高力量,究竟是什么呢?其实就是宇宙中的能量,并没有什么神秘的东西。


能量具有潜在的活力,可以便物体动起来、热起来、活泼起来。这种活力,成为生命的起源。机械能使机械动起来,电能使器具做功,光能使某些东西发出光亮,化学能促使各种原料产生变化,都成为具有活力的生命。


我们不能说宇宙充满了能量,因为宇宙到底有乡少能量?并不是固定的数值,而是变动的。由于质能互变,能量可以和物质互相转换,所以能量可以产生万物。


有生命的能量,便是我们所说的生物。一般动植物的能量,表现为他们的本能。高级动物所特有的能量,特别称为灵魂。无生物的能量,也可以传递若干讯息。生物与无生物,都与能量有关。换句话说,万物包括生物与无生物,基本上都是由能量构成,我们把能量看做生命的起源。即使没有生命的物质,一旦转化成为能量,也可能产生不同形态的生命,具有不同程度的活力。

4.能量的特性是「诚」


从物质的层面来说,宇宙的本质是「能」,也就是「能量」。从早期科学所发现的分子世界、原子世界,一直到近代所知道的粒子世界、量子世界,可以说这是一个波的世界。波即是能,所以说宇宙的本质是能量。


附:能量是所有东西的基本本质


西洋哲学大约在公元前六世纪发生于希腊,始祖泰利斯( Thales,624-546B.C)说了一句现代人不会注意的话:「水是所有东西的物质本原(material cause)。」


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表示了三个基本哲学观念:


(l)所有的东西都只是它一时的形式,背后有一个基本本质( Fundamental Substance)。本质这个名词,现代纯粹用来指称物质,当时并没有道样的限制。


(2)所有的东西都充满了神,但是人们解答问题,不能依靠神话或神秘主义,必须回到它的物质本原。


(3)所有的东西,一定可能还原到一种本原。至于是不是水?根本不需要太过认真。他提出这样的假定,说不定抛砖引玉,把真正的本原引出来。


近代物理学所说的括,实际上和前迷的观念一致:


(1)能量是所有基本粒子的本原,它的全量不会改变,基本粒子从这个本原而形成.


(2)能量能够连成运动,变成光、热,张力,它是世界上所有东西的基本本原。


(3)要把闪耀不定的现象,和一种基本本质的观念调和起来,是十分困难的,能量是「一」,所有东西代表「多」,能量的一,经由运动而变成多。

  

能量看不见,摸不着,只能透过光波和声波,来引起人的主意。所有宗教,几乎都以光和声来显现神置,便是这个道理。有人看到了光,有人听到了声,所以才相信。光是电磁波,无远弗届。声属机械波,有距理的限制。光和声都是能量,传达的方式不同,本质相同。


从精神的层面来看,宇宙的根本是「诚」。在人类初生,甚至古代早期,「诚」是人类自然具有的精神。与生物的本能,无生物的本性,原本都是相通的。


孔子以后,世道人心愈来愈弱,「诚」才逐渐为大家所重视。中庸说:「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自诚明的意思,是由至诚而自然明白的,叫做全然天性。自明诚的途径,刚好相反。从明白道理,然后才至于诚的,那就是教化。


接着又说:「诚则明矣,明则诚矣。」表示这两种情况,最后是一样的,称为「诚明」。诚能发光,使人光明磊落,自然发出无比的光辉。诚也能发声,说出来的话大家都听得进去,而且十分喜欢。至诚的人,可以预知未来的事情。便是以「诚」和宇宙万物相通,所获得的功效。和神明一样的灵光和灵通,所以中庸说:「至诚如神」。


能量的特性,就在于「诚」。能量之所以能够变化,即在于中庸所说的:「诚则形,形则着,着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能量转换成物质,就有形象。形象显着,很容易和其它物质产生磁场,而且相互感应。有了明显的感应,就产生变动,发生各种进化或转变的作用。


曾国藩先生说过:「心里面没有一念的时候,便叫做「诚」。换句话说:「动一念即不诚。」诚才有物,不诚便无物。我们今天常说的信息( information),其实也是一种能量的型式。信息化社会,最重要的莫过于诚。人之所以能够赞天地之化育,参与宇宙变化的工程,而成为万物之灵,即在掌握「诚」的要旨。


能量具备「诚」的特性,表现在「对称」、「平衡」、和「动态」这三个永远不变的作用上,说明如下:


(1)对称


世界上有阴就有阳,有宇宙便有反宇宙,而有物质也就有反物质。每一种质点,几乎都有一种反质点存在。这就是能量的对称,两边的数量相对地维持均衡。由于能量一直在变动,所以不可能绝对均等。


(2)平衡


高向低流动,使低变高;高又向低流动,以求平等。如此往复循环,为求保持对称而变动。对称本身也是变动的,永远需要努力,以求取平衡。


(3)动态


对称之中求平衡,平衡之中求对称,以致能量永远处于流变和建构之中。保持动态的平衡,才能够维持对称的活动状态。


各种人、事、地、物以及彼此之间的交互关系,可以说时时都在变动。但是所有的变化,目的都在追求对称和平衡。


然而,一旦达到绝对对称和平衡,就会呈现静态而失去动态,那样一来,宇宙即会爆炸而毁灭。

5.诚则灵表示诚与能相通


我们常把「诚则灵」解释为「求神拜佛的时候,心要诚,祈求才会灵验,而有求必应」。实际上「诚则灵」的意思,应该是「当我们心中没有丝毫杂念的时候,我们的智慧就会充分展现。使我们对于一切事理,都能够通达明了而没有错误。这种诚即明的状况,和宇宙磁场相通,对于未来可能产生的变化,和神佛一样的明白清楚。这时候所获得的讯息,和未来相印证,当然十分灵验」。我们照镜子,如果镜子清净光明,镜子里所呈现的影象,必然十分逼真。明镜的清净光明,不是外面来的,是它本来具有的。镜子上面的灰尘盖得很厚,丧失照的作用。我们只要把灰尘拭除,便恢复原来「能照」的功能。人的聪明智慧,是与生俱来的。心地愈清净,智慧愈高。愈容易达到诚明的地步,所以愈加灵验。


宇宙是一部大计算机,一切信息,都在因特网上面。我们的脑袋,则是世界上最好的个人计算机。随时随地,都架设在肩膀上,用不着插电。只要调整好自己的脑波,便可以上网,寻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比所有的计算机,都迅速、方便而有效。我们所要做的,不过是放松,不要施力,也不能紧张。然后花一分钟时间,在内心想象自己的心愿,或者想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获得成效的情景于是闭上眼睛,自两肩以下,全部放松,保持混沌的状态。自然轻松上网,找到自己当时所需要的讯息。能量是相对的,有正便有反。宇宙射线中,有电子( Electron),带着阴(负)电荷,环绕在原子核外的轨道上。也有反电子( Anti-electron),其质量与电子相等,而所负的电荷相反,为阳(正)电,后来称为「阳电子」。世界上有阴就有阳,有电子便有反电子,有物质就有反物质,有宇宙也免不了有反宇宙。科学家相信:在太空深处的某个地方,可能有一个和我们现在所居住的宇宙相反的宇宙。如果有那么一天,这两个宇宙发生撞击时,世界末日便会出现。有人类也有可能有反人类,当人类与反人类相遇时,会不会同归于尽?那就不一定。因为一九六0年代,科学家用高速器实验结果,证明正、反质子相撞,并不会完全毁灭,却产生一部份新的质点。原子能之母费米( Enrico Fermi,1901-1954)在意大利从事电子与反电子撞击实验,结果两者的质量完全消灭,转化为伽玛射线(Gamma ray)的放射能量。换句话说,有时候相反的东西,也能够获得统一,形成二合为一的共存现象,不一定要毁灭。


要了解能量,明白它的互动、转化和维持的道理,只有「诚」才做得到。离开这个字,方向就错了。变成装神弄鬼,胡说八道,而不是诚明一致的圣灵。


希尔顿诚则明,把香格里拉描述得那么动人。大家诚则灵,把香格里拉找出来。至于那些不关心也没有兴趣的人,希尔顿和香格里拉不过是一种封闭的能量,引不起感应,好像并不存在一样。信息有正有反,看各人的搜寻方向而定。方向对了,便得到正面的信息;方向错了,就获得负面的信息。


我们说人各有志,而且要彼此尊重,便是各人依照自己的意向,和不同的能量互动

6.正宇宙和反宇宙

汪少伦先生综合东西圣哲与现代灵学家的观点,写成「多重宇宙与人生」书。首先指出「绝对宇宙」与「相对宇宙」这两种宇宙,具有不一样的情境。


绝对宇宙以绝对灵魂为其构成的最小单位。绝对灵魂不是任何一种东西,却可以变成所有的东西。具有极大的伸缩性,伸展时与绝对宇宙合而为一,收缩时能够自由出入于最小的原子或粒子。由于千变万化,所以享有绝对的自由,彼此之间绝对平等,—切都绝对光明。


绝对灵魂的形象,可以用「光」、「无」或「力」来显现。绝对灵魂的光,合有无形的灵气,所以用「无」来代表,不同于一般的空气。充满了放射力,也称为灵力。地面上所有生物及无生物,都由绝对灵魂而产生。光、无、力三者,不但浑然一体,而且名异实同。


绝对宇宙既然为绝对灵魂所构成,其性质和绝对灵魂相同,具有光、无、力的形相,说明如下:


①绝对光明。光无所不照,无所不穿,因此绝对光明。我们常说的无所不知,实际上即是这种特性。


②绝对生命。无产生一切生命,即为无所不生。生便是善,所以也无所不善。我们常说的无所不在,便是这种能生一切,而又一切皆善的特性。


③绝对能力。力由能而生,集合宇宙间所有的能,便成为我们常说的无所不能。    上帝无所不知,无所不在,无所不能,是绝对宇宙的代表。上帝创造宇宙万物,便是光、无、力的绝对发挥,也是绝对宇宙三大特性的绝对表现。


绝对灵魂具有绝对自由和绝对平等,必须大公无私,才能保持浑然一体的常态情况。一旦稍有私心,启动私念,想要自己形成一个小宇宙( Microcosm),不再和其它灵魂共组大宇宙(Macrocosm)。就会立即从整体中分裂出来,变成「诸行无常」的相对灵魂,因而造成「变动不居」的相对宇宙。绝对灵魂所具有的绝对光明、绝对自由和绝对平等,也随着改变为相对光明、相对自由与相对平等。浑然一体的绝对宇宙,由于绝对灵魂的妄动私念,变成万象纷陈的相对宇宙。由于相对灵魂的光、无、力,强弱互不相同,以致出现多重多级的现象。


原本只有一重的绝对宇宙,形成多重多级的相对宇宙。前者呈现正圆形,如图4。后者呈现相对多重的椭圆形,如图5 。有如太极生两仪之后,有阴有阳。相对的男女、智愚、强弱、善恶、贵贱、美丑、富贫、天地、日月、寒暑、始终、上下、先后、生死、昼夜、冷热、明暗、有无、刚柔、吉凶、利害、动静、高低、成败、简繁、难易、快慢等等现象,都同时出现。绝对圆满成为相对不圆满,幸福成为苦海。反宇宙是大霹雳之前的绝对宇宙,正宇宙则是大霹雳之后的相对宇宙。反宇宙浑然—体,圆满、和谐、整合。正宇宙分裂无常,缺陷、冲突、分离,造成灾祸不断、人心失调、社会动乱,人类前途难以预料。



圆4  绝对宇宙    圆5  相对宇宙

7.先有反宇宙才有正宇宙


绝对宇宙有如—付完整的扑克牌,由于完全对称而平衡,反而丧失了动态的作用。原来那一股波动起伏的潜在力量,恰似一位勇猛有力的人,将扑克牌向高空掷去,造成大霹雳。爆破的星尘,好似那些散落各地的扑克牌,彼此呈现相对的情况,造成了相对宇宙。


先有绝对宇宙,然后才产生相对宇宙。牛顿( Issac New-ton,1642-1727)的见解,比较符合绝对宇宙。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1955)的相对论,较为晚出,却更合乎相对宇宙的情况。一般人从绝对宇宙而来,比较倾向于绝对。对于相对的事物,反而不容易了解和接受。因而带来很多烦恼和苦难。易经的阴阳,六、七千年前就已经提出,迄今仍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爱因斯坦于一九0五年发表狭义相对论,一九一六年公开一般相对论,到现在又有多少人知道他在说些什么?东方的伏羲氏和西方的爱因斯坦,这两位「曲线世界」的创导者,似乎都和一般大众,生活在直线的想象世界,有很大的距离,以致曲高和寡吧!伏羲氏的生平,受到很多责疑。爱因斯坦在校读书时,日子也不好过。经常被同学骂为「笨蛋、糊涂蛋」,还要以神经衰弱为借口,申请退学。


牛顿的运动三律:惯性定律;加速度和质量成反比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都是建立在绝对空间和绝对时间的概念上。著名的英国哲学家洛克( John Locke,1632-1704)评论人类的理解能力( On Human Understanding)时,即已指出:「我们把一组棋子放置在棋盘上,然后把这个棋盘从这个房间拿到另一个房间,我们会说棋盘上的那一组棋子是不动的。」棋子安放在棋盘上面,看起来一动也不动,却没有想到整个棋盘,已经从这一个房间栘动到另一个房间,人类经常如此自以为是。


一般人对于时间的看法,也是抱持着绝对的观点,譬如:时间从无穷的过去流向无穷的未来,构成亘久不变的长流,永远不中断。全界的一分一秒,都对照标准时间校正过,因此它的长短应该是同样的。当两个人对话的时候,就时间来看,应该是「同时」,而且是「现在」。时间是客观存在的,不论我们做什么,或者什么都不做,时间都是固定地一分一秒地流走,不快也不慢。这些认识,说起来就是「绝对时间」的观念。看起来好像真的是这样,实际上在相对宇宙,未必如此。

时间和颜色一样,如果没有眼睛的辨认,便没有颜色的感觉;没有事件发生,也就没有一分一秒的时光。无所事事的人,根本不觉得时间的流动。地球上的时间,和其它星球上的时间不一样长短。因为地球绕太阳一圈所需要的时间,与水星绕太阳一圈的时间并不相等。水星上的时间观念,应该和地球上不同。两个人对话时,不一定同时,因为纽约的晚上刚好是台北的早晨,既不同时,也无法肯定是现在。时间是主观的,有时快有时慢。若是没有钟表,也将难以断定早晚。相对时间,配合相对的空间,构成相对宇宙的各种相对现象。我们已经从绝对宇宙来到相对宇宙,是不是应该调整自己的观念,相信如果没有能量的话,时间和空间都可能消失呢?

8


8.能量的神秘性


物理学家为了了解并改造物质世界,发现我们无时不在使用能量。要观察能量的变化,最容易的方法,莫过于检查物质的状态,有没有产生改变?使物质发生改变,必然要有改变的方向,因此我们推知:能量的变化,必须有方向、有目的、也有标准。


从绝对宇宙走到相对宇宙,既属于能量的改变。那就必然有方向,由绝对的圆满,走向相对的不圆满。有目的,以相对宇宙的不圆满,来凸显绝对宇宙的圆满。有标准,过与不及,都将产生重大的变化。


宇宙有三种自然的力量,就是能量的流向,所表现出来的作用。这三种自然力,分别为:


(l)万有引力


是一种分子与分子之间的吸引力,持续不断地把各种分子聚集起来,使其紧密地凝结在一起。能量具有聚合、凝结的性质,表现出万有引力。


(2)电磁力


是一种原子与原子之间的力量,由于同性相斥、异性相吸,形成可聚可散的相对关系。各种原子持续不断地相斥相吸,因而有聚有散地产生不同的变化。


(3)强交互力或弱交互力


是一种原子核里面,短暂而不持续的力量。不但有强有弱,所产生的变化也比较复杂。但是在诸多变化之中,仍然具有某些不能改变的规律。


这三种能量的自然作用,目的在求动态中的均衡,并且尽力加以保持。一旦失去平衡,就会继续在互动中寻求再度的均衡,以恢复圆满的标准。


我们可以这样说:能量原本是完美的,必须藉由各种不完美的状态,来证实能量自身的完美存在。


但是,能量一旦呈现完美的状态,—切的变化便会停顿下来。而所有的关系,很可能毁灭而不存在。由于没有矛盾,不可能产生能量变化,以致能量本身也不存在了。然而,我们已经知道,能量是不灭的。所以我们推知:能量不可能呈现完美的状态。而能量的目的,又在追求完美。因此不停地变化,以保持无过无不及的完美状态,而持续地互动。用哲学的说法,应该是:能量为了证明自己是完美的,必须透过种种的不完美,来彰显自己确实是完美的。绝对宇宙和相对宇宙之间的互动,正是表明这样的关系。若有若无,说无却有。这种能量的神秘性,老子当年已经说得十分明白。他先说:「道可道,非常道。」道就是宇宙,有常道和非常道两个。常道即绝对宇宙,非常道便是相对宇宙。可以言说的,不过是相对宇宙。不是语言文字所能够描述的,才是绝对宇宙。接着指出:道是恍恍惚惚的,说无又有,说实又虚。在恍惚之中,具备了宇宙的形象,也涵盖了天地万物。其中有一切生命物质的原理与原质,从古到今,一直在从事创造万物的活动。老子所说的道,用现代科学的名词来说,即是能量。能量的变化,有一些恍恍惚惚的部份,叫做微扰( perturbation),科学家也没有办法弄清楚。能量保持若干神秘性,对人类来说,实际上有很多好处,不必急于突破。


9,人类的介入更增加复杂性


由于人类的势力,不断地增强加大。人为的力量,可以和自然力相抗衡。并且毫不犹疑地,抱持人定胜天的必胜心理,大胆地向自然的力量挑战。人为的力量,也有下述三种,分别说明如下:


(l)意志力


是一种由心智发出的念力。意志力十分坚强的时候,竟然可以无坚不破,无念不成。我们常说「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便是指人的意志力,足以克服万难,达到「心想事成」的神奇地步,令人不可忽视。


2﹞行动力


是一种由人的体能所产生的实践力量。人类具有旺盛的行动力,如果运用得妥当合理,可以赞天地之化育,真正成为万物之灵。若是运用得不妥当,则使人类成为万物之贼,很可能破坏自然,造成全球毁灭的恶果。


(3)延伸力


人类把意志力和行动力配合起来,不断创造,制作出各式各样的人造物。包括人造卫星、核子导弹、火药、计算机、人造纤维、电子产品、汽车、飞机、火车、塑料等等。总合起来,称为延伸力,范围日渐扩大。


自从十九世纪工业革命以来,科技日愈发展,人造物愈来愈多。人类的意志力、行动力以各种延伸出来的力量,愈来愈强大,已经到了失控的程度。可惜大部份的人,仍不知觉醒,还是沉醉在科技的美梦中。


科技带给人类很多很多好处,却也带来极大的威胁。老子当年推崇虚无而神妙的道,说它永恒而不穷竭。指的便是宇宙的能量,具有三种自然力。成为天地的根源,具有无穷无尽的作用,可以永存不绝。为了预先防患人为的过份干扰,特别倡导「无为」。希望为政者常使百姓无知无欲,以顺应自然。宇宙如果顺应自然,不造不设,充份放任万有引力、电磁力和强交互力或弱交互力,自然地产生作用,好像是无所作为,实际上却能够生成万物,简直就是无所不为。他主张「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因为知识愈多,知的欲望便一天一天的增加。知识愈来愈丰富,却不能够妥善地加以应用,反而用来巧夺豪取,为害人群社会。还不如把求知的时间和精力,用来修炼自己,增加自己的能量,以减少知欲。倘若减少又减少,真的把知和欲都损尽了,没有了「为」的动性,使意志力、行动力和延伸力都减低到合理的地步,最后便达到无为的境地。那时候万物各得其所,各逐其生,即是无为无所不为。能量界既然赋予人类,具有意志力、行动力和延伸力,我们就应该合理的加以发挥。老子已经指出「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的相对情境,当然不可能反对「有为」。他的主张,是人类必须体合天道,顺应自然,以「无为」的态度来处事,实行「不言」的教诲。换句话说,人为的力量当然可以发挥,只是发挥的时候,必须充份遵守自然的法则,也就是确实按照能量的变化原则,做到老子所说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以求生生不息。

10.能量界的三大规律


大霹雳使整个太空,散掷出含有能量的粒子,比原子还要小。当宇宙逐渐冷却,这些元素粒子组合起来。形成带正电荷的核子,外面连接带负电荷的电子,创造出成百以上的化学元素。现在宇宙中所有的物种,不论是微生物、植物或动物,都是由这些化学元素所构成。强烈地支持所有生物体,都源自一个共同祖先( common ancestor)的主张。我们把所有能量发生作用的能量场,称为能量界。是为了方便我们对于身、心、灵的研究。也和一般人通称的灵界,做出某种程度的区隔。


无生物的本性,生物的本能,以及高等动物的灵魂,基本上同源,所以众生平等,全都来自绝对宇宙。


由于能量的变化,演化成为相对宇宙。通常称为坠入红尘,其实就是投入纷纷扰扰的世界。


绝对宇宙与相对宇宙,都是能量活动的场所,共同构成浩瀚无穷的能量界。彼此之间有三大规律。兹分别说明如下,以供参考,做为自我约束的依据。


(1)一切有定敷

中古世纪的哲学家,都认为生物体被赋予一种神秘而神圣的生命力( life-force)。这种生机论(vitalism)的论调,已被现代科学所摒弃。生物化学家,指出生物体的分子,共同遵守一套「生活状态的分子逻辑(the molecular logic ofthe livingstate) 」。换句话说,能量界有一套共同遵守的游戏规则。我们常说的「一切有定数」,应该解释为「在共同的游戏规则下,各自寻找利基,做出最合适的变化」。要变,就应该按照游戏规则而变,称为演化或进化。不变,那就是依据原先的规定,而循序渐进。变或不变,都由自己依据共同的规律而做出决定,所以依然是一切有定数。


(2)自作自受


  完全接受既定的游戏规则,一成不变地随着演进,结果就成为命定论者,接受宿命的安排。完全接受既定的游戏规则,节能够发挥自己的利基,做出合理的演变,结果就成为创造论者,不完全依据宿命的规划。这两种活动,都合乎—切有定数的规律。但是,要走那—条路,由自己决定,也由自己承受所造成的结果。这种自作自受的规律,使得大家自我约束,负起完全的责任。


(3)互依互赖


从个体来说,完全是自作自受,与他人无关。但是就整体而言,则是相互依赖,彼此息息相关。植物界和动物界,都互相依赖,藉由环境转换能量和物质。所有的能量,遵循「—切有定数」的不变规律,个别「自作自受」地运作,却必须「互相依赖」,共同构成生态网络。牵一发而动全身,彼此互相影响,却又各自承受因果关系,这才是整体的一切有定数。


能量界看似千变万化,实际上十分有条理。以上三大规律,初看起来似有矛盾,事实上具有互补的作用。在矛盾中起变化,使能量生生不息,永远不灭。


原来以天地为本,现在逐渐转移到人的身上。以上三大规律,照常不变。我们先来看看,人自己的变化。

1.做好先天人生规划


生物化学的研究,发现有生命与无生命的物质,实际上都由无生命的分子所组成。


在我们的环境中,有很多无生命的物质,譬如石头、细砂、水,通常由相当简单的化合物,任意( random)混合而成。它们只有本性,并没有本能,更谈不上灵魂。很多有生命的植物和动物,由细胞构成。它们有本性,也有本能,却不一定有灵魂。必须经过修练,通过相当的考验,才能够发展出灵魂的活力。高级动物如人类,当然有灵魂。可惜有很多人忘记了,仅凭本能而生活,弄得和一般动物一样,不配称为万物之灵。

人的灵魂,有自主性和创造性。由于灵魂无形无体,产生不了实际的功能。因此创造身体,成为十分重要的工作。为了有效地加以控制,灵魂在制造身体之前,必须做好完整的人生规划,才知道如何安排自己的身体。务使将来执行这一套先天带来的人生规划时,得以合适而有效。


我们把这一套先天带来的人生规划,称为天命。意思是依据能量界共同的游戏规则,也就是按照灵魂自己累世所获得的慧和业,把这一生所要完成的任务,分别订定下来。主要内容,有下述三项:


()此生所为何来?


这一辈子所要完成的任务,主要有那些?逐一条列,按照优先秩序,把最前面的三个,当做重点。各人自有不同的任务,不必和别人做比较。


(2)如何完成任务?


此生所为何来?是人生的目标。有了具体的目标之后,应该寻求合理的方法。有方法的目标,才是可行的。把方法确定下来,保证目标能够如期完成。这样的天命,才有实际的意义和价值。


(3)如何做得更好?


能量是变动的,所做的计划,不可能一成不变。有弹性,才能发挥创造力。可以做出有限度的改变,使自主性获得发扬。持续求改善,精益求精,好还要求更好,原本是灵魂的本性,十分符合能量界的要求。


后天的人生规划,是我们长大以后,依据自己的意愿,配合自己的条件,以及环境的情况,所做出来的。我们长期考察,发现后天的人生规划,如果和先天带来的,十分相近,其达标率通常都很高。若是相去甚远,那就难以实现。我们的身体,大多配合先天的人生规划的要求。因为那个时候我们对于身体各方面的设计,都是依据先天人生规划而来的。可见我们从事后天人生计划时,也应该看看我们自己的身体状况,不能过份勉强。


不论如何,灵魂创造身体时,必须受到三大限制:


(l)有使用期限


身体是人类有限性的来源,配合人类有限的寿命,不可能长期使用而不损坏。譬如人的耳朵,从一出生开始,便开始退化。


(2)配有感官


人类的感官知觉作用,同样相对有限,使人无法认识实相。这样的安排,目的在促使人类设法转化后天的感觉,返回先天的纯粹灵感。要求不为感官所迷惑,必须经常自省。


(3)承受各种痛苦


身体是七情六欲的表现工具,也是痛苦不安的根源。灵魂透过心智,使身体承受各种痛苦不安。目的在警告人类,藉以提醒自己,必须重视精神生活,加强品德修养,做人才有价值

 

2.选择合适的父母


一般人总认为父母把子女生下来,生育的决定权,在于父母而不在子女。事实上,有很多人想生,却生不出来。想生男的,结果每一胎都是女的。不想生的时候,反而避孕无效,说什么意外生下来的。其实是子女选择父母,想躲都躲不掉。要不要投胎为人?出身在什么样的家庭?选上什么样的父母?要不要兄弟姊妹?要什么样的兄弟姐妹?都是子女依据先天人生规划的实际需要,经过精挑细选,才决定来投胎的。


选择的方式,是以基因(gene)为生命的基础。把父精母血,当做原材料,来筛选自己所需要的DNA。


一九O九年,丹麦生物学家乔安森( Wilhelm Johannsen,1857-1927)根据希腊文「给予生命」的意思,把人类生命的基础,命名为基因。灵魂把一种特殊的化学物质,叫做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 DNA),用来定位人类的基因( genome)。我们身髓的每一部份,都由DNA所造成。决定这个生命,这一生的命。便是我们所说的天命,也就是先天人生规划。人人都有天命,只是不一样而已。人人都有DNA,排列组合各有不同。


一九五三年,英国物理学家弗朗西斯·克里克( FrancisCrick)和美国生物学家詹姆斯·华生(JamesWatson)发现DNA的结构,也就是每种基因的组合,很像螺旋状的分子楼梯。


科学家已经知道,全部三万多个人类基因,都固定地依序排附着在DNA楼梯上面。而DNA则神奇地包含在每个人类细胞中心,宽度不到千分之一吋的细胞核里面,用来主宰人体内所有的变化。换句话说,我们身体的—切变化,都必须服从DNA的命令,构成我们的天命。


另一方面,灵魂又把蛋白质(protein)当做执行生命活动的物质。蛋白质的外形,像是扭曲的长项链,由氨基酸(ami-nc acid)分子组成。灵魂赋予DNA的功能,即在能够制造出两万五千种以上的蛋白质,并且各不相同。细胞把蛋白质内数目众多的氨基酸成份连结起来,负责执行我们每时每刻的生命活动。胰岛素( insulin)是细胞制造出来的一种蛋白质,用来促使血液中的葡萄糖转化成为细胞所需要的能量,使细胞得以一直发挥应有的功能。


我们的身体,能够由无生命转变成有生命的活动,主要是蛋白质的功劳。依据DNA的密码,产生各种不同功能的蛋白质。这些不同功能的蛋白质组合,形成我们的运。可以改变,但必须接受命的限制,也就是DNA的命令。在合理的范围以内,蛋白质的变化,可以由我们自己来操作。


选择父母的时候,对于父母的DNA和蛋白质,必须做一番考察和比对。把自己这一生的命和运,同时安排进去。运能够改变,而且由我们自己来改变。运气就是「各人的气,由各人自己负责运行」,运得好便是运气好,运得不好运气当然也不好。怨不得天,也尤不了任何人。由于命的限制,人的一生,只能做出有限度的改运。DNA由自己安排,所带来的命运,也由自己承受,合乎自作自受的规律。当初灵魂把父母选择出来,并没有这么多的名堂。人类为了了解自己的真相,才不辞劳苦,分门别类在各个细节上,加上这么多的名词,供我们应用。


 

3.带着中阴身投胎


圣经中「魂」(nephesh)的语源,是「呼吸」的意思。


人的生命,借着呼吸调气来维持。气是人人都有的生命力,一口气不来,人的生命力便宣告终止。缺乏水和食物,人类尚可存活几天的时间。但是,只要几分钟无法呼吸,人们就会立刻死亡。

一般人看到「气」这个字,马上联想到「空气」。事实上,空气不过是后天气」。还有一种「先天气」,看不见,摸不着,也闻不到,很难用语书文字来形容。可以说是一片虚无,却能够发挥很大的妙用。灵魂进入母体内,当然不能呼吸后天气,只能依赖这种先天气。先天气就是一种能量,比光,电、热更为原始,更为基本。却能够透过高山峻岭,以及各种物质,而毫无阻碍。胎儿在母体子宫中,随着母亲呼吸。虽然名为呼吸,实际上并不是呼吸后天气,而是先天气的作用。怀胎十月,到了出生时,肚脐带被剪断,先天气不来。这才啼哭带动呼吸,开始学习呼吸后天气。


女性在出生以前,体内存有一百万个以上未成熟的卵子,真正能够成熟的,不过是其中数目有限的卵子而已。经过青春期后,每个月有一个卵子在卵巢里成熟而排卵,发出信号吸引精子,等待受精的瞬间来临。


男子的精子,比卵子更小,形状像蝌蚪。射精时约有—亿到两亿的精子,但是能够安全游到卵子附近的,只有全部的五千分之一左右。当被选中的精子进入卵子中时,卵子的表面会在这一瞬间产生变化,不让其它精子再进入。失去尾巴只剩下头部的精子核,拥有父亲的基因。加上拥有母亲基因的卵子核,开始为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新生命,制造新的基因组合。


接下来受精卵以很快的速度,反复进行细胞分裂。按照灵魂所带来的中阴身,形成脑、神经,脊椎,眼、皮肤等的原型。由于还没有人的特征,所以称为胚胎。


中阴身相当于造人工厂中所用的模型,用来塑造自己所需要的身体。长得多高?胖瘦如何?五官形状有什么特征?面貌和体态如何搭配?手脚是否正常?五脏六腑的功能如何?都经过事先的设计,做成模型,由灵魂带入母亲的子宫,准备按照模型,制造出合意的人体。


一般的模型是固定的,顶多有一些地方,保留若干弹性,可以随机变动。但是中阴身的材料十分特殊,不但可大可小,弹性极大。在母体内配合胚胎的需要,逐渐调整大小。出生以后,还能够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各方面做出改变。而且一生的形态,都包含在内。随时在面貌、体态和功能方面,做出合乎预期的变换。


我们一生当中,身体的所有变化,都在中阴身的掌控之中。后来又添加很多因素,才使得中阴身的功能,受到很大的干扰,我们在谈心智发展时,会详加说明。往昔的人,以中阴身为主要的模型。现代人所受的干扰太多,导致很多身体的问题,诸如过份臃肿、脊椎侧弯、发育异常等,不能把所有的责任,全部推到灵魂上面。


身高、体重、性能,都是我们自己事先规划、审慎决定的,我们为什么抱怨?凭什么不满意?又怎么可以没有信心呢?自作自受,在这方面并不例外。

 

 

 

4.透过DNA来主导


细胞( cell)是活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单元,最小的生物由单一细胞构成,人体则由10的14次方个细胞组成。细胞有很多不同的类型,大小、形式和专门性的功能,都有很大差异。各种类型的细胞,都保留其个性和独立性。


尽管细胞活着的时候,是具有生命的。但是构成细胞的DNA,蛋白质和糖脂质,全都没有生命。有生命的细胞,和没有生命的物质,既然那么不相同。为什么无生命的分子,会转化为有生命的细胞呢?人在生和死的那一剎那之间,为什么重量一下子减少了一些?生命体的重量,为什么比无生命部份的总和还要多?这就是能量的作用,也就是灵魂存在与否的最有力证明。


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是由无生命的分子组成的。把这些组成生物的分子,拿来做个别的检定,很容易发现它们和无生命的物质一样,必须遵守物理和化学的定律,也就是自然法则。能量转化为生物时,都有一定的目标和计昼,才能够准确地完成任务。从这个角度来看,可以说所有生物,都有不同的天命,代表各自不同的任务。不能说只有人才有天命,而动植物却没有。


众生平等,是指绝对宇宙而书。人未出生之前,灵魂是平等的。出生之后,有了身体的局限性和特殊性,以及所要完成昀任务并不相同,所以就不平等了。一直要等到死亡之后,灵魂离开躯体,才能恢复平等的地位。若是生前罪恶深重,业障甚多,恐伯死后也不可能享受平等的地位,这才是人人都应该高度警惕的。


在相对宇宙中,所有生物的遗传信息( genetic informa-tion)都不一样,所以各自发展,成为不相同的生物。在传递各自不同的遗传信息过程中,DNA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我们把不同的遗传信息,通称为遗传密码。


细胞分裂的时候,DNA巧妙地拷贝自己,复制一组新的基因,传给子细胞。使得细胞不断分裂,仍能保有原来的遗传信息,而不致走样。为了方便起见,灵魂把先天带来的人生规划,分解为细小而神秘的遗传单位,藏在细胞核里面。形状有如腊肠,成双成对地安放着。


早在一八六六年,奥地利神父门德尔(Gregor Mendel,1822-1884)已经发现这样的结构。一九00年,三位植物学家,德国的柯伦斯(Karl Correns,1864-1933)、奥国的谢马克( Erich Von Tschermak)以及荷兰的德佛里斯(HugoDeVries,1848-1935)各自研究,却同时发现这种十分明确,而且可以预测的遗传模式。一九0四年,美国科学家萨顿( Wal-ter Sutton)把这种构造物称为染色体(chromosome)。囚为必须先用特殊染料,来加以染色,才能够在显微镜下观察得到。生物化学用染色体这个名词,来泛指病毒,原生细胞,或者高等动物的真核细胞中储存遗传信息的分子。人类细胞的四十六个染色体中的DNA分子,并非同等大小。但是含有的基因,却是数以千计,并且可以复制。


灵魂透过DNA的主导,巧妙地把这一生的所有规划,巨细无遗地安排下来,符合「一切有定数」的规律。因为有太多的人,一辈子不动脑筋,没有任何创造。他们只是盲目地接受命运的安排,岂非也安安稳稳过一生!

5.相对宇宙可能毁灭

所有的「末世论」,都应该有一个先决条件,那就是「人类会灭绝」。如果人类不可能灭绝,便不可能有末世出现。我们并不是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在人类身上。但是「天」代表绝对宇宙,「地」表示相对宇宙,而「人」是所有居于天地之间的万物,共同认定的总代表。因为万物之中,只有人类拥有高度的自主性和创造力,足以赞助天地进化,也能够破坏自然,造成毁灭。


「末世论」和「人类灭绝论」,看似相同。实际上有很大的差异,不能不加以探讨,以求有所因应。


科学家证实:宇宙有三种可能的归宿,如图9 。一种是持续稳定地加速膨胀下去,造成星系群间和星系团间的距离,越来越大,终至于大解体( Big Rip)。一种是持续稳定地膨胀,并不增加速度,可以廷长大解体的期限。还有一种是由于重力的吸引而减少膨胀的速度,终至于塌缩。换句话说,不论宇宙是持续稳定地膨胀,或者加速或减速,结果都将毁灭,重新来过。这种说法,合乎循环往返、生生不息的宇宙。绝对宇宙经过大爆炸,成为相对宇宙。相对宇宙由于大解体而毁灭,回归绝对宇宙。


    图9  宇宙的三种归宿


现在的宇宙,正走到稳定解体、加速解体、或者大塌缩的分界点。可以说正当末世,所以末世论十分盛行。各式各样的末世理论,相继提出,令人触目惊心。


实际上,宇宙由生成到毁灭,并没有固定的期限。就好像我们的身体,有使用期限,却没有一定的保用期间。谁都知道身体会毁坏,但却不知道什么时候到期?


宇宙不是静态的,它不停地膨胀。不论是看得见或看不见的自然现象,不论原子内部或者外层空间,宇宙中的物质和能量,都在无情地消散。有如蒸气那样,消散在无尽的虚空中。可是,太阳正慢慢地烧尽,各处的热气逐渐冷却,宇宙正走向最后的「热的死亡」(Heat-Death),于是无光、无生命、无热、无时间、也无空间,各种自然程序都将停止。必须经过很久很久,才能够重建新生。


很久很久,到底是多久?答案是快起来很快,转眼便成为事实。慢起来很慢,也许要等几亿、几十亿年。


末世论是真实的,但是离开我们太遥远了。很多人不理会,不把它当一回事,认为与自己无关。加上反正大家都碰上,又不是自己一个人倒霉。天塌下来有高个子先顶住,担心那么多做什么?以致说者谆谆,而听的人藐藐,不但不放在心上,反而斥为胡言乱语。


身体也是这样,总认为自己还年轻,怕什么?拿身体来完成任务,就觉得身体健康十分要紧,不能受折磨。拿身体来享乐,却丝毫不担心,会乐坏了身体。反而倡导趁着年轻,不要留白。用身体换取金钱,也认为理所当然。甚至于大声呼喊:反正要死,怕什么?



6.身体必然会腐坏


身体最大的特征,便是「无论怎样照顾,如何锻炼,都必须腐坏」。人必定会死亡,指的是身体的腐坏。


灵魂创造身体的时候,已经赋予这种特性。居于「有能力把身体创造出来,就应该有能力使身体消失」的要求,使我们的身体,不致破坏自然的循环系统,才符合「创造」的原来旨意。可惜人类在发挥自由意志和创造力的时候,竟然忘了这个要则,因而屡闯大祸。


世界上大部份的生物分子,都是碳化合物( Compoundsof Carbon) 。人体内除了百分之七十五以上的水份之外,碳占有活细胞个体重量的百分之五十到六十左右。氮占百分之八到十,氧占百分之二十五到三十,氢占百分之三到四。这些元素,都不可能无限量供应。所以人的寿命,必须受到限制。以免人类的数量超过地球的负荷,造成更大的灾难。幸好我们的身体,是在母体内制造出来的。所用的原料,完全能够腐坏。


灵魂便利用这种特性,配合自己先天人生计划,给予使用的年限。


由于能量不灭,所以灵魂不死。我们所说的死亡,不过是这一生所使用的身体,使用的年限已经到期。好像我们租用房屋,租期届满时,一定要迁移。否则就要打官司,甚至于被赶走一样。灵魂才是真我,身体只是这一辈子的工具,最好称为「义我」。好比人的手脚,若是被截断了,还可以装上义肢,继续使用那样。


能量不灭,真我永远不会死亡。身体必会腐坏,所以义我利用到相当的期限,便会毁损或腐坏。人的死亡,实际上只是这一辈子所使用的身体,由于使用日久,已经腐坏。把它丢掉,准备换—付新的。这样看来,死亡值得欣喜,有什么令人伤悲的理由呢?当然,使用这么久,难免产生浓厚的感情,觉得再老旧,再损毁,终久是自己的,丢弃时心中不免难过,那也是人之常情


庄子说过:「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气就是呼吸的先天气或后天气,前者从日常饮食中摄取,存在于人体中,以维持生命。同时也存在于虚空中,懂得吸取的人,可以随时吸收运用。后者则是我们日常吸取的空气。呼吸是人类后天生命的根本,表示灵魂仍然存在于身体之内。灵魂暂时离开身体,叫做「出神」。佛教所说的灵魂( purusa),合有神我的意思。即指灵魂是身体这个我的神,神不守舍,只是暂时的现象。一旦长久离开,那就是死亡,表示这一辈子结束。


身体有如我们灵魂出外旅行时,所居住的旅店。打道回府时,把房卡缴还,根本用不着舍不得离开。因为回家(绝对宇宙)是唯一安全的道路,而且家也是最值得留念的温暖地方。相信没有人寄居旅店时,会动脑筋更换地毯或装璜,或者购置新床等等。但是,人们往往不了解这种关系,热衷于美容、拉皮,整容,甚至于改头换面,不但花费大量金钱,而且浪费很多精力。我们不反对为了完成先天的使命而对身体做出合理的调整,却十分不赞成纯粹为了后天的审美或私人原因,而大费周章,徒然扭曲了人生的目标。身体会腐坏,我们必须珍惜爱护,以维持效用,却不能为了美丽而伤害健康

7,生命的期限具有弹性


身体固然有使用的期限,我们的生命并不是「命中注定」的定数。事实上身体的使用年限,也不是人人相同,或者各自固定的。人生之所以有趣,即在人人都知道迟早会死亡,却真的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死亡?以及死在什么地方?怎么死去?因为一切都是变动的,可以商量的。否则人的自由意志和创造力、自主性,又有何用?


明朝的黄坤仪先生,原籍江苏省吴江县。原本命中注定活到五十三岁,没有孩子,官做到县长。但是他喜欢做善事,积极修福积德而改变了命运。结果享寿七十四岁,无子得子,并且高中进士,官位也追赠到尚宝司少卿。后来他写了一本书,取名《了凡四训》。把这一段改变命运的事实,原原本本,真真实实地写出来。大家读了,都十分感动。为了尊重起见,特别尊称他为了凡先生。


了凡先生从小父亲就过世,母亲叫他放弃读书去学医,以便谋生,同时也可以救人济世。有一次在慈云寺,遇见一位精通命理的孔老先生。告诉他将来要从政,劝他赶快去读书。又说两人有缘份,要教他算命。并旦把他的未来,列出一张清单。县考可获第十四名,府考为第七十一名,将来当上四川的县长,五十三岁八月十四日丑时,寿终正寝。这一生没有子女,也注记清楚。


自此以后,凡是遇到考试,考中的名次,都和孔老先生所预测的,完全相同。官场上的经历,也和清单所交代的,十分相近。使他非常相信,进退有命。因而死心塌地,接受命运的安排。打算依循定数,如期而终。


从北京回到南方,到栖霞山去拜访云谷禅师。在禅堂里打坐,由于什么都不想,反而心定下来。坐三天三夜,都不觉得疲倦。云谷禅师看他年纪轻轻,有这等功夫,实在难得。请问他为什么不起妄念?他回答说:孔老先生已经把一生的流年,都批定了,而且奇准无比。就算要妄想,也起不了妄念。云谷禅师笑着说:我当你是了不起的豪杰,原来不过是凡夫,这般迷信!


于是云谷禅师教导他改变命运,他也听得十分用心。并且遵照云谷禅师的教诲,认真地去实践,终于改变了命运。把身体的使用期限,延长了二十一年之久。


现代的DNA,也遭遇到同样的问题。有些人很热衷于检验DNA,希望早日发现自己有没有致癌的基因?结果证实带有这种基因,却没有治愈的方法。弄得恐惧害怕,等于提前遭受到折磨,到底有什么意义?有些人则拒绝接受检验,不幸癌症病发,这才怨天尤人,不断自责,为什么不早日筛检?又有什么用处?大多数人,处于两难的尴尬立场,预知未来的后果十分可怕,却对未来的预测,充满了期待。我们应该怎么办?留待后面再来仔细讨论。我们先明白一件事:人的寿命,是预先规划的。命中注定,活多久算多少岁。但是,居于任务的需要,是可以商量的。和谁商量?和自己的灵魂商量。了凡先生的岁数,表面上看起来,是云谷禅师延长的。实际上云谷禅师所做的,不过是启发的工作。真正付诸实行,把了凡先生的寿命延长的,还是了凡先生自己。天助己助者,求人不如求己,这才是延寿的有效途径

.形相体能都会改变


 

 

 





7.身体受欲望引诱


现代经济挂帅,人们考虑任何事物,似乎都离不开金钱。钱财以外的各种关系,好像都被冲淡了。加上中国自古以来,所倡导的尊天敬德、珍惜资源、天人合一的生存智慧,又为过度耗费地球资源的美国式生活价值所取代。东方人培养直觉、谦逊、谨慎、远虑的教育方式,也被美国人重视积极、行动、攻击和个人利益的教育方式所淹没。我们并没有否定经济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但是经济活动是否最有价值的生活要素?则不那么容易认定。因为人生在世,目标在求得好死,并非经济因素能够完全决定的。人的身体,有耳、目、口、鼻、手足这五种感官,原本是用来接触外界的工具。外界事物,也对准这五种感官,提供声、色、香、味、触五类信息,以了解宇宙和人生。这五种感官所获得的讯息,必须整体配合,经由心智的分析和分析,才能做出合理的判断。相当于达成有效的协议,再藉由身体的动作,产生适当的反应。这种理性的身体作用,很快就被伴随而来的欲望所扰乱,以致产生各种偏差。


人类的欲望,也是灵魂安排的。在先天的人生规划中,人们至少包含四种基本欲望:即为生存欲望、异性欲望、权力欲望与合群欲望。而这四种欲望,又都具有绝对倾向。在生存方面,凡有利于个人生存的,不论衣、食、住、行,无不极力追求。在异性方面,现代心理学家也指出人类具有多偶倾向。而且男人希望自己身边有几个女人,却又不愿意自己的女人去爱别的男人。因此争风吃醋,造成很多纠纷。在权力方面,人人追求自由,希望外来的干涉越少越好。却又尽力追求地位和权力,希望他人接受自己的干预。在合群方面,企求自己所属的组织,势力越大越好。对于别人的组织,则视为结党营私,全力加以否定和排斥。


有了欲望,好像就很难维持合理的程度。这种安排,原本是用来帮助自己修身用的。看看自己怎样以理智来指导感情,以理性来引导欲望。实际的情况,却大多不如理想。身体受到欲望的引诱,常常走向偏道,而难以自拔。人人总是提醒自己,不要被名利冲昏了头。但是名利当头的时候,具的没有几个人把握得住。


欲望原本是用来考验身体的,身体却似乎忘掉了这种作用。反而以满足欲望,当作无比的快乐


人生是为了吃饭,还是吃饭是为了人生?生产是为了做人,或者是为了生产而做人?原本十分清楚的事情,也由于身体挡不住欲望的诱惑,而引起很多的争议。


「灵魂」与「肉体」开始了「灵肉之争」,孰轻孰重?各有不同的主张。我们不必强调以肉体的幸福来换取灵魂的完美,却也不能坐视肉体只顾自己欲望的满足,却忽略了灵魂的要求。我们只希望,人们要有整体性的概念。灵魂和身体,都是这个整体性的部分。最好能够兼顾并重,在灵肉的冲突中,寻求合理的调和。使灵肉都为我们这个整体的人所用,以完成令生令世所要完成的任务。欲望并不可怕,时刻加以合理的节制,不使其过分膨胀,以肉体的健全来增长灵魂的生命,即为上策

后一篇:曾仕强《透视灵魂看人生》2(全文 转自简易人生的博文)后一篇:曾仕强《透视灵魂看人生》3(全文 转自简易人生的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