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超女装图片大全图片:into the wild 荒野生存 逃避放弃还是自由解脱?我们逃避的其实是理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4 01:42:21



















长踞《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两年以上,同名电影由肖恩·潘执著10年倾情编导。

  我们究竟是谁?

  我们究竟何在?

  什么是生命中必要的事情?

  生活从来都不诗情画意。

  因此,无论如何

  记得给自己留条回来的路

  令人震慑……让人感动……一个探索人类心灵深处某种追寻的动人故事。

  ——《纽约时报》

  任何想流浪荒野、拥抱自然的人,都应该读这本扣人心弦的书。

  ——《华盛顿邮报》

  之所以想把他的故事说给更多人听,因为这个孩子身上有种东西在闪光。他在短短时间内,获得如此丰富的人生体验,令我羡慕不已。

  ——肖恩·潘

 

 

1.
  There is a pleasure in the pathless woods;
  There is a rapture on the lonely shore;
  There is socity, where none intrudes,
  By the deep sea, and music in its roar:
  I love not man the less, but Nature more...
  -Lord Byron
  无径之林,常有情趣;
  无人之岸,几多惊喜;
  世外桃源,何处寻觅,
  聆听涛乐,须在海里:
  爱我爱你,更爱自然...
  -拜伦伯爵
  
  2.
  two years he walks the earth
  两年来他行走于这个世界
  no phone,no pool,no pets
  没有电话、游泳池,和宠物
  no cigarettes
  也没有烟
  ultimate freedom
  至高无上的自由
  an extremist,an aesthetic voyager.
  他是个极端主义者,是个唯美主义的漂泊者。
  whose home is the road.
  他以路为家。
  no longer to be poisoned by civilization.
  不再被文明社会所荼毒。
  he flees,
  他逃跑了,
  and walks alone upon the land of to become,
  然后行走在大地之上,
  lost in the wild.
  湮没在荒野之中。
  
  3.
  有些人认为他们注定得不到爱
  Some people feel like they don't deserve love.
  他们静静的走向没有感情的未来
  They walk away quietly into empty spaces,
  试图断绝和过去所有的联系
  Trying to close the gaps to the past.
  
  4.
  大海唯一可以给我们的就是无情的海浪
  "the sea's only gifts are harsh blows,
  有时候 海浪会来得很猛烈
  "and, occasionally, the chance to feel strong.
  现在 我对大海知之甚少
  "now, I don't know much about the sea,
  但我知道这就是它所存在的方式
  "but I do know that that's the way it is here.
  我还知道 活着是多么的重要
  "and I also know how important it is in life
  不必真的很强壮 却要觉得自己强壮
  "not necessarily to be strong, but to feel strong,
  哪怕只有一次 也要去证明自己
  "to measure yourself at least once,
  哪怕只有一次 也要最原生态中去发现自我
  "to find yourself at least once in the most ancient of human conditions,
  独自一人面对冰冷的石头
  "facing the blind, deaf stone alone
  只靠你的双手和大脑
  "with nothing to help you but your hands and your own head."

 

 5.
  你还年轻 不能一直游戏于血与火之中
  You're a young guy! can't be juggling blood and fire all the time!
  你知道吗 这就是最真实的
  You know, this is nature.
  
  6.
  我决定要这样一直走下去
  i've decided i'm going to live this life for some time to come.
  自由和单纯的美太美好而匆匆流逝
  the freedom and simple beauty is just too good to pass up...
  有些人会问 为什么现在行动 为什么不等等呢
  Some may ask, "why act now? why not wait?"
  回答很明了 世界不会等你
  The answer is clear. the world could wait no longer.
  
  7.
  我曾经历了许许多多
  "i have lived through much,
  现在 我似乎明白了什么是幸福
  "and now I think I have found what is needed for happiness.
  在乡下恬静的隐居
  "a quiet secluded life in the country,
  尽可能对人们做些简单而有用的善事
  "with the possibility of being useful to people to whom it is easy to do
  
  good,
  尽管那些人们并不习惯我为他们做了这些
  "and who are not accustomed to have it done to them.
  做一份真正有用的工作
  "and work which one hopes may be of some use.
  最后休息 享受大自然 读书 听音乐
  "then rest, nature, books, music,
  爱戴周围的人
  "love for one's neighbor.
  这就是我对幸福的诠释
  "such is my idea of happiness.
  在这些之上,有你作为我的伴侣,也许还有我们的孩子,
  And then,on top of all that,you for a mate,and children perhaps.
  一个人还能再渴望些什么呢?
  what more can the heart of a man desire?
  
  8.
  孩子 你在逃避什么啊
  Son, what the hell are you running from?
  这问题我也可以反问你
  You know, I can ask you the same question!
  不过我已经知道答案了
  Except I already know the answer!
  你知道了?
  You do, do you?
  我知道 法兰兹先生 你得回去面对这世界
  I do, mr. franz! you got to get back out in the world!
  从你那个寂寞的房子里出去 还有那个小车间
  Get out of that lonely house, that little workshop of yours.
  出去转转吧 真的
  Get back out on the road! really!
  罗恩 你还能活很久
  You're going to live a long time, ron!
  你应该彻底改变你的生活方式
  You should make a radical change in your lifestyle!
  我是说 人类新的灵魂来自于新的经历
  I mean, the core of man's spirit comes from new experiences.
  
9.
  Rather than love,than money ,than faith, than fame ,than fairness give me
  
  the truth
  不要爱情,不要金钱,不要信仰,不要名誉,不要公平,只求给我真实!
  
  10.
  you are wrong if you think that the joy of life comes principally from
  
  human relationships.
  如果你认为快乐的生活主要来自人与人的关系那你就错了。
  god placed it all around us.it's in everything.
  神把快乐置于身边的每一件事情中。
  people just need to change the way they look at those things.
  只需要换一种方式去思考。
  
  11.
  I actually try not to be found.
  我不想被找到
  I'm gonna be all the way out there, all the way fucking out there.
  我只想离开,远离。
  Just on my own. You know, about getting out of this sick society.
  就我一个人,你明白,离开这个恶心的社会。
  To call each thing by its right name.
  用正确的名字去称呼每一个事物。
  by its right name.
  用正确的名字。
  
  12.
  When you forgive,you love.
  但是,当你懂得原谅,你便懂得了爱。
  and when you love,god's light shines on you.
  当你懂得了爱,神的光芒亦会照耀着你。
  
  13.
  Happiness only real when shared!
  幸福只有被分享才是真实的! 
  I have had a happy life and thank the lord. goodbye and may god bless all!
  谢谢上帝,我的一生是幸福的。再见,上帝保佑你们!
  what if i were smiling,
  如果我能微笑着,
  and running into your arms,
  拥入你们的怀抱,
  would you see then,
  你们是否会看见,
  what i see now ?
  我此刻的所见的景色?

 

14.
  
  《Society》
  
  It's a mystery to me
  这对我是个难解之谜
  We have a greed With which we have agreed
  我们总是贪婪索取
  You think you have to want more than you need
  你的欲望总是多过需要
  Until you have it all you won't be freed
  终日为自己的欲求羁绊
  Society, you're a crazy breed
  碌碌俗世,光怪陆离
  I hope you're not lonely without me
  没有我的存在,希望你不会寂寞
  When you want more than you have You think you need
  当你的欲望多过需要
  And when you think more than you want Your thoughts begin to bleed
  当你的欲望多过需要 你的思想开始滴血
  I think I need to find a bigger place
  我需要找寻一个更大的空间
  'Cause when you have more than you think
  因为当你的欲望多过需要
  You need more space
  你需要更大的空间安放
  Society, you're a crazy breed
  社会,你是疯狂的温床
  I hope you're not lonely without me
  没有我的存在,希望你不会寂寞
  Society, crazy indeed
  社会,你是疯狂的温床
  I hope you're not lonely without me
  没有我的存在,希望你不会寂寞
---------------------------------------------------------------------------------

“我宁可不要爱情、金钱、信仰、名誉、公平,也要事实的真相”——卢梭。

1968年生人的克里斯就是为了“GIVE ME TRUTH”,寻找他内心的事实真相而死于1992年的美国荒野上的一个废旧公共汽车里,终年24岁。他有着百万家财的父母,有一表人才的容貌,刚刚大学毕业的他是全美国能有资格去哈佛继续深造的为数不多的高材生之一。但他却选择了荒野生存,他死前在木板上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亚历山大·超级旅行家(1992年5月)。

 

Chris,放弃了名牌大学的学位.放弃了去哈佛深造的机会.放弃了所有的城市中的名与利,放弃了父母赠与的新车."没有钱活得更自在"就这样他烧掉了所有的钱,轻松上路.没有畏惧.去最纯的大自然中寻找自我.他的生命.只有在他旅行的那两年中,发挥了最大的光辉.没有过多的行李.只有一个破旧的宽大背包.有生活必须品和几本书.远离都市.远离喧哗.远离肮脏的一切.
  Chris是个理想主义者.他选择了他的路.义无反顾.没有是非之分.也许为了逃避.也许只是想要流浪.在路上.
  旅行中他遇到了许多人.有时候没有钱大概真的会轻松自然.不需要太多防备.可以轻松地和每个人交谈.所有的感情都自然而然地变得纯真起来.他不断地行走.和每一个感情深刻地人告别.告别友情.告别爱情.也许孤独.但从不会寂寞.他只是想看见一个真实的世界.
  看看我们,还有多少时间.还有多少青春.一次次地想上路,又一次次地推托.我是那么渴望旅行.那么渴望自由.却有太多羁绊.这也是我喜欢这部电影的原因之一.旅行."哪怕只有一次也要去证明自己 .哪怕只有一次 也要最原生态中去发现自我
  

主角是因为误食了野生甜豌豆中毒导致厌食而死的。
 

 "我羡慕他.然而始终做不到.但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也会抛弃本不该附加于我的东西.追求自由.执着.
  "有些人会问为什么现在行动为什么不等等呢
  
  Some may ask, "why act now? why not wait?
  
  回答很明了 世界不会等你
  
  The answer is clear. the world could wait no longer."
  世界不会等任何人.为什么不行动起来呢.我们胆怯.所以只能在这样那样的电影,书籍中找到慰藉.关于旅行的书我看过许多.每次都唏嘘不已.然后依然过自己的生活.我还有等到什么时候呢.我不知道.在我等待的时候.已经有多少人收拾行囊准备上路.而我.永远只是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

---------------------------------------------------------------------------------

我也是个对诗意姿态流浪的意淫狂,但是下面这篇博客对我太具说服力了,忍不住一而再的推荐。
  http://seawaver.blogbus.com/logs/47460851.html
  ---------------------------------------
  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
   ——尼采
  
   预定机票、联系朋友、打点行装,准备好相机、电池、旅游指南、剃须刀和避孕套,暂时逃避现实生活,在被赞美的风景里浅尝辄止,是一种被普及的生活方式。还有一种古老而忧伤的出走方式,叫做流浪。
  
   “十一”是许多人外出旅行的黄金周,也是我的电影周。今天谈论的电影和流浪有关,这是一个真实的事件,一个20世纪90年代的、轻口味的“在路上”。主人公Chris(自名Alex)家庭优越、学业有成,可他毅然抛弃了存款和前途,独身一人上路前往梦想中的Alaska,并最终死在冰天雪地中。评点这么有趣的故事,我的习惯是猜想别人的看法,罗列完毕后再开始旁若无人的自言自语,有点傲慢自大的评论方式,请各位海涵了。
  
   很多人会觉得,这小子挺不靠谱的,不过他也真敢干。从影片的记叙来看,Chris绝对不是一个专业的徒步旅行者,他没有什么象样的户外装备,幸好不断有人接济他一些必需的工具;他也没什么和陌生人打交道的本事,幸好他遇到的嬉皮士、退伍军人和收容管理人员都不坏。如果不是这些幸好,我们的英雄主义小青年可能会死在墨西哥边境或德州沙漠。我媳妇就说,这小子幸好在美国混,要是在中国的无人区,杵路边站到死也打不着顺风车。一个人徒步旅行可不像节假日出游那么简单,更何况赤手空拳去荒郊野岭。
  
   有一些人可能会大声叫好,因为影片恰当的满足了他们心底的流浪情结。壮美的自然风光、粗砺而质感的旅途感受让这部片子有着丰满的煽动性,为流浪的乌托邦打造一个现实的入口。电影也许不能鼓舞他们下定决心踏上流浪旅途,但足以让观众对Chris决绝的勇气和悲剧的命运报以赞美和同情。大家想做而不敢做的事,Chris勇敢的去做了,虽然没能坚持到一个美好的结局,意淫狂们依然心潮澎湃:自然太美了!流浪太帅了!将来,我一定要去哪里哪里哪里哪里…然后埋头于案牍之中,过两天就忘了这茬。
  
   还有个别人可能要想的深些,不止于这两种浮光掠影的观感。首先需要质疑的是,Chris的流浪在动机上是否值得思考?他有多少可靠的精神资源?表面上是他的父母失和,家庭关系出现不可弥补的裂痕,实际上是青年人本身在阅读和思考之后,有了迥异于父母和一般人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在今日的中国青年中也很常见,无非是觉得社会虚伪、人情可笑、工作的无意义之类。但有趣的是,有了这么一丁点脱俗的认识后,青年人便觉得自己傲然物外了,有了一种“世人皆醉我独醒”的自信。读书的目的,一在求知,二在解惑,如果只是沉醉于先贤的文笔和思想,继而对现实世界左右看不顺眼,倒未必是什么好事。
  
   Chris崇拜的三位大家,托尔斯泰、杰克·伦敦和梭罗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的一生都在竭力逃脱世俗。托尔斯泰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自己的庄园,到了晚年还因不堪烦扰而离家出走;杰克·伦敦被称为“马背上的水手”,一生的历险故事数之不尽;梭罗极力推崇自然生活,并身体力行的在瓦尔登湖边建造了一间木屋独自生活。Chris似乎只领略到了大师们的精神光辉,却忽略了他们传奇人生下的累累基石。杰克·伦敦从小是一边做苦工一边读书的,少年时期就练就了许多生存技能;梭罗则是理论加实践的动植物专家,他花了几十年研究自然现象,另外在数学和地理上颇有造诣。相形之下,在Alaska的丛林里误食毒草的Chris是否有点准备不足呢?
  
   其次要问的是,Chris的流浪是否得偿所愿?我们都不奢望一个完美的故事,他能够一直快乐的流浪下去,到很老很老什么的,但最起码能够证明:无论结局如何,他并不后悔自己的抉择。Chris原本相信,生命的快乐只能在新鲜的经历中寻找。这个信念如此坚定,当他遭遇Jan和Rainey的友情,Tracy的爱情和Ron的亲情之后,哪怕再受用,最后还是拂了衣袖。可是当弥留之际,他给世界的遗言是:“Happiness only real when shared(若无分享,并无幸福)”,他死的充满遗憾和孤独感。唉,这个结局难免会打击理想主义的青年们,也许他们并不在乎结局,他们爱死了那种“为自己而活”的诗意姿态。
  
  
  
   如果我以上所说的部分都在你若有所思的范围内,那么我们可以交个朋友,讲点朋友之间的闲话。我有位朋友曾说,希望有那么一个人,拥有自由流浪的灵魂和脚步。有这样一个传奇人物在那摆着,哪怕自己的流浪梦想无法实现,起码还有的憧憬。那么让我们看看,成为这个传奇人物的必要条件:
  
  1、他没有父母。即使有,也是那种从未赋予他爱和温柔的冷面家长,不然总有一天,他会担心父母的晚年生活。
  2、他没有爱人。即使有,也如浮萍劳燕,朝云暮雨后相忘江湖。若有一个女人始终念着他的名字,哪怕郎心似铁,他也会记起曾经的温柔。
  3、他要有强健的体魄来对抗饥寒,要有坚韧的心志去抵制诱惑。
  4、他要有一定的自然知识,包括天文、地理、潮汐、气象、动物、植物…
  5、他要有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避免被欺骗和伤害。
  6、他要有很强的生存技能,敢于并善于茹毛饮血、就地取食。
  7、他需要无限充沛的精力和矢志不移的信念,两者缺一,他最终会厌倦流浪生涯。
  8、他能够忍受真正的孤独。人是社会性的动物,切断社会关系就是切断情感来源。他要真正的爱这个世界,才能超脱于普通人的人生境界,和自然、人生、宇宙完成心灵的对话,而不至于坠入虚无之中。到这种地步,可以说是哲人了。
  
   综上所述,一个在真正意味上的流浪者,应该是一个父母双亡、妻离子散、知识渊博、体格健硕、意志坚定、思想成熟、饱经风霜而童心十足、精于世故而不通世故的哲人。我用这么一个长句子不是为了搞笑,而是让你看到这种可能性的微乎其微。这既需要天赋,也需要机遇,既需要意识,又需要行动。所以,绝大部分人的一生只能在“流浪”和“回归”之间来回奔波。当我们年轻时,当我们有想法时,我们出走远方,寻找未知的风景和意外的惊喜;而当我们疲惫时,当我们受伤害时,我们回到家乡,回到母亲或情人的怀抱,回到熟悉亲切的生活之中。我们都是半途而废的流浪者,区别只在于周期。有人走的远,有人走的近;有人的心思重,有人没心没肺;有人回归是为了照顾受孕的新娘,有人回归是因为出门时忘了关煤气。
  
   在我最郁闷的时光里,每年都要单独出门远行。带很少的钱,坐最破的车,住最烂的旅馆,一天走好几个地方,却吃不上一顿饭,反正怎么折磨自己怎么来。不过很没出息的是,我的周期只有二十天。两个多星期的跋涉后,我就会想念亲人和朋友,想念家乡路边热气腾腾的小吃,甚至连原本厌恶的人和事物,都在记忆中渐渐有了温度。这不算什么流浪,因为你终将回家,而且你很清楚这一点。
  
   有一种流浪是用脚步丈量天涯海角,还有一种流浪是将思想放逐于无尽苍穹。经历过出走的冲动和旅途的疲惫后,我似有所悟:最美的景色永远在梦想的远方,再远的脚步也走不出迷乱的心房。流浪是一种姿态、一种生活方式,咳,这话谁都会说,其实这说法浪漫而简洁了。凯鲁亚克一众写诗、吸毒、滥交,沿海岸溜了一圈后作鸟兽散,如此“在路上”能否称之为流浪,我并不以为然。流浪是一件高成本的事儿,而且还有着极高的投机风险。买张车票提个行囊,转悠一圈回来就跟妞吹嘘:我流浪去了——您花的那个价,也就买个标签而已。有些人把生命、爱情、信仰都搭上了,也终究是其意难平。流浪的艰险之处,不在于高山疾流、沼泽荒漠,而在于心情和思绪枝枝蔓蔓的缠绕着渴望自由的灵魂,永无尽头。
  
   每一个浪子都应该懂得,他最终将为一意孤行付出代价。无论任何实质的“流浪”,都会不可避免的带来伤痛。父母的白发、爱人的眼泪、亲子的呼唤暂且不说,且问你在抛弃一切之后,能否正视生存的困境和孤独的折磨,在另一种人生中重获与自然对话的能力,和内心长久的平静。推翻现实回归自然的努力和不甘平庸直抒胸臆的态度固然可贵,但我也看到太多对流浪的溢美矫饰,引领着一代代年轻人轻妄的迷恋。对心态成熟的人来说,流浪是一场心灵的洗礼,若不然,流浪不过是一次掩耳盗铃的逃避现实。

 

---------------------------------------------------------------------------------

 

 這不是影評,只是說明關於現實中Christopher McCandless其人的,應該被知道的重要事實。
  也許是我好事,但我認為事實很重要——如果你不是單純地討論電影藝術本身的話。
  
  1,Chris不是誤食毒果而死,是餓死的。
  2,他臨終并未寫下『Happiness is to be shared』這樣的話。
  
  Chris的日記中最後寫下的字是:“美麗的藍莓。(Beautiful Bluberries.)”
  而他的正式遺言是:我過得很快樂,感謝主。永別了,愿上帝保佑!
  (I HAVE HAD A HAPPY LIFE AND THANK THE LORD. GOODBYE AND MAY GOD BLESS ALL!)
  
  那些所謂的『回家』幻覺,所謂的『懺悔』或者『大徹大悟』之類的情感不屬於Chris,是編劇所強加給他(或者說賦予這個角色)的。
  
  Chris的獨行生活和死亡在當時的美國是受到社會關注的事件:一個本應有為的青年逃離社會野外生活,五個月後卻餓死在Denali國家公園。
  
  可以說,電影是用最後杜撰的話來安慰那些想要出離卻不敢出離的人們。
  它似乎不好意思告訴這個乖順如羊的社會:那個早死的逆子活得很痛快,並且毫無悔悟之心。
  它最後只是帶著小羊領略一下美國大好河山,並且告訴他們珍惜現在乖順平凡的生活——看那隻狼最後都想當羊了。

---------------------------------------------------------------------------------

Christopher Johnson McCandless (1968.2.12-1992.8.18)
  
  从小在Virginia的Annandale长大,父亲Walt McCandless是一名为NASA工作的天线专家。母亲Wihelmina Billie Johnson最早是父亲的秘书,后来帮助他开了家很成功的咨询公司。从小时候开始, Chris的老师就发现他有着非同寻常的意志力。随着他慢慢长大,更增添了强烈的理想主义和身体耐力。在高中的时候他是跨县联队的队长,他鼓励队友将跑步视为一种精神锻炼——“奔跑着以反抗黑暗的力量,世上所有的邪恶和仇恨”。
  
  1986年,Chris毕业于W.T. Woodson高中,1990年毕业于Emory大学的历史和人类学专业。他不错的背景和学业成绩掩盖了他愈发增长的对美国社会空虚的物质主义的蔑视。Jack London,Leo Tolstoy和Henry David Thoreau的作品对他影响很大,他梦想着离开社会过上Thoreau那种独居静修的生活。
  
  大学毕业后,他将自己积攒的25k$全部捐给了著名的慈善机构Oxfam International,开始以Alexander Supertramp的名字旅行。他途径Arizona,California和South Dakota——他在那儿的一个谷仓工作了一段。Chris在定居和独居的状态间交替生活,有时候他在现实社会中做一份工过群居生活,有时候则过着没钱、几乎不与人接触的日子,有时候在野外找些吃的。他经历了几次冒险,如在洪水泥石流中丢了自己的车,划独木舟沿Colorado River而下直奔California湾。Chris以这些最低装备的冒险为傲,一般不做特殊准备。
  
  多年来他一直有一个去Alaska冒险的梦想。离开大陆,离开文明社会,带一本旅行日志记述自己面对自然的力量的时候的身心。1992年4月,他一路搭便车来到Alaska的Fairbanks。最后见到他的人是James Gallien,他驾车将Chris从Fairbanks载到Stampede Trail。Gallien特别关心这个没什么装备,又对Alaska荒原没什么经验的Alex,他试图劝说Alex推迟这次旅行,甚至要载他到Anchorage去购买些装备。但McCandless拒绝了他的帮助,只收下了一双橡皮靴,两个金枪鱼三明治和一袋棉签。在徒步Stampede Trial一阵子后他在Denali国家公园附近发现了一个被猎人们废弃了的公共汽车,开始了他的独居生活。他当时有袋10磅大米,一支Remington半自动步枪和不少22LR子弹,一本关于当地植物的书,其他一些书籍以及一些露营设备。他认为自己能靠采集植物和打猎活下去。尽管他没多少打猎经验,还是捕猎到了些小动物如豪猪和鸟类。有次他成功地猎到头驼鹿,但没能成功地将剩余的肉保存好。在当地人们通常将肉切成细条后再风干,而他却按照在South Dakota遇到的猎人朋友的建议,试图用烟熏的方法。他的旅行日志总共记录了113天,从喜到忧。7月的时候,他已经成功地在公车上生活几个月了,当他打算离开的时候,发现由于Teklanika River涨水,路已经不在了。
---------------------------------------------------------------------------------

 

被现实囚禁得久了,就会忘记人应该有梦想,而且还会嘲笑其他抱有梦想的人。

“如果我们承认人生可以被理性掌控,生活的可能性就被全部摧毁”If we admit that human life can be ruled by reason, the possibility of life is destroyed.

能死在迈向目标的路上总比碌碌无为,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人更有意义吧。

苍蝇的生活是没什么目标,空有一身技能却只是用来躲苍蝇拍,尽管苍蝇也很讨厌自己的生活现状,但是却无力去改变,为了生存,为了繁衍后代它必须要多在阴暗的角落,日复一日吃着很恶心的东西。
  有一天她看见一只蝴蝶想飞出这个城市,他大喊:不要飞出去,城市外面没有剩饭剩菜!
  ————它不知道蝴蝶是去寻找鲜花的。

主人公是有心理障碍的,他成长在一个缺乏爱的环境当中,他似乎也是一个不懂得如何爱的人,比起他来,我倒觉得那对老情侣和科罗拉多河岸边的情侣更为健康一些
  他想要抛弃社会,逃开世界,去阿拉斯加之前,他还是说着幸福不存在于人际关系之中
  但最后他明白了人与人之间所需要的联系,明白了社会之于人的意义
  一个人想要逍遥其实真的不难,只要你抛得下责任和感情,但是幸福在于分享,分享意味着人与人的联系,牵绊和承担

 

我觉得他的选择很勇敢,至于最终的结局已经不是电影的目的,因为每一条路都不会尽善尽美,选择了,就要承担可能的后果。我终于明白为何那么多人喜欢这部片,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那无比自由的荒野,只是有些人已经习惯了将它掩盖,而Chris用自己的行动让他得到了所追求的解放。正如同很多人喜欢看英雄片,Chris其实也是一个英雄,他让我们的懦弱与逃避显得多么的无地自容。

 

主人公花了那么大的努力,实际上还是没有逃出现实生活的羁绊,他不愿用原来的名字、不愿和妹妹联系、不愿和别人谈起自己的家庭。对于家庭这一点,他是在逃避,是一种懦弱不是洒脱。他一路走来什么都不怕,没什么挡得住他,因为它无牵无挂。但最终他却饿死在了车厢中,因为车厢束缚住了他,自从他找到车厢后,就不再前进了。

 

chiris其实是很简单的一个青年,他因为对家庭失望而转而寄希望与阿拉斯加,和有些有着同样心理问题却迁怒于整个社会和无辜旁人的过激行为想比,他的行为和结果至少没有伤害太多的人。也不能说他的选择幼稚或者错误,我想他的死亡原因倒是很回归人类的初始状态,在人类发展的初级阶段,他这个死法恐怕是人类死亡排名第一的原因。影片有一种善意的中肯,并没有极端的宣扬什么。我唯一的担心是,主人公的父母还健在,不知要接受世人怎样的评论。

 

事实是我们只有在自己的世界中才不会孤独.可问题是我们在只有自己的世界中却难以生存,于是我们苟且偷生,生吞了孤独,却又被它活剥.
    因此对每一个憎恨吃屎的人来说,与社会决裂前都有一个要问自己的问题 : 你是否已经强到了对这一切说fuck off ?
    我们是不举的衰神,我们自己掂量了一下自己,决定还是把头默默的低下去继续,其间用很多精神食粮和爱情信仰调调味,让它容易下咽一些.
    而成为了传奇的人物们却不接受这样的活法,他们说,即使活不下去,也要活的happy.

单从chris本人出发来看,他确实超越的其他人,超越了他自己,真正的找到了他的那个比本质还本质的东西,和那些在另一端本质的很多人来说,他真的是太稀有了,太宝贵了。以至于人类不但要从文字载体记录下来,还要导演花了上十年的时间才把它拍成电影。
  这个社会能否不像另一个本质那样坏,有一点点的变好,才能对得起chirs,他也并不是远离人群,他也最后知道happiness ishappy when it is shared。
原著中最后的感悟是"HAPPINESS IS ONLY REAL WHEN SCARED

我觉得这部影片宣扬的并不是像LZ所说的那样,反而当他写下SCARED,当他面对无法跨越的河流,当他说他饥饿,质问他的猎物在哪的时候,我知道他的人生观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部影片被分成MANHOOD,GETTING KNOWLEDGE等几个部分,讲述的正是年轻人逃避社会,寻找心灵归宿的故事,他在途中遇到了不同的人,他在经历一些事,他在慢慢改变,当他相通HAPPENISS IS REAL WHEN SHARED的时候,他已无法回头,但为什么他最后写下I HAVE HAD A HAPPY LIFE AND THANK THE LORD. GOODBYE AND MAY GOD BLESS ALL! ? 是因为他死前的这1年多,他的人生观有了转变,不在沉浸于痛苦的过去,学会了原谅,他的灵魂得到了洗礼,他领悟了人生的真谛,他体验了,他找到了归宿,他感谢他的人生

所谓强者,就是能够不理会不想理会的一切, 仍能没有后顾之忧地沉浸在自己世界中的人

 

斯宾诺莎说的:"无知的人不仅在各方面受到外部原因的扰乱,从未享受灵魂的真正和平,而且过着对上帝、对万物似乎一概无知的生活,活着也是受苦,一旦不再受苦了,也就不再存在了。另一方面,有知的人,在他有知的范围内,简直可以不动心,而且由于理解他自己、上帝、万物都有一定的永恒的必然性,他也就永远存在,永远享受灵魂的和平。"(《伦理学》,第五部分、命题XLⅡ)
   这样,圣人由于对万物自然本性有理解,他的心就再也不受世界变化的影响。用这种方法,他就不依赖外界事物,因而他的幸福也不受外界事物的限制。他可以说是已经得到了绝对幸福。
  "
  若你已经强大到可以对这一切说fuck off, 又何必into the wild?荒野与厅堂,有区别吗?

 

人不能独自生存,极致的自由意味着极致的孤独.
 我们只是不愿意活在别人的世界,却又没勇气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直到死亡。
只有经历完全不同的体验才会令自己的心灵得到升华。
不正是那些转瞬即逝的相遇带来的美好体验,完美的教会了每个人孤独的含义?

 

"只有深切的孤独的见证过一个伟大的存在,一个壮丽的瞬间,才能体会所谓的幸福终归需要分享的意义。
    没有经历过的话,无从理解,也不要装作理解。"
  Alex经历了, 可是他死了。幸好我们还活着,所以我们分享
you don't need to be strong, you just feel strong....

只有分享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理想主义者极少能够顺利融入社会的,就好比我。不喜欢主流的生活,不想像大多数人一样过活。这样的想法使得我一直活在痛苦中,如果我没有责任感,那我就没存在的意义了

 

不一定说那些生活在现代节奏,每样事打理的特别有条理的人就不孤独,而是他们掌握了调节的方法。我们凡人要做的就是不断寻找自身的价值,让自己活的明白点,追求内心的冀望。金钱,名利就成了附属品。

 

拥挤的人群不一定代表丰盈满足,人们在写字楼里,在宴席中,在24小时灯火通明的大都市,不是也常常会感到空虚迷茫?只不过,人们以为是自己拥有得不够,因为贫乏而失落,于是更急切地去寻找更多的填充物,而不是一无所有的荒凉之地。


有人说,我们是不举的衰神,绝大多数人没有和这个社会较过一次真,只是选择默默地接受由别人创造的社会、思想、规则甚至邻居的看法。我们自己掂量了一下自己,决定还是把头默默地低下去继续,其间用很多精神食粮和爱情信仰调调味,让它容易下咽一些。
成为传奇的人物却不接受这样的活法,他们说,即使活不下去,也要活出我自己。

也许,这么多人言辞激烈地苛责克里斯,是因为克里斯让他们想到从前的自己。曾经年轻、敏感、叛逆、偏激的自己。莫名心惊。莫名失落。

 

Chris在心灵上的所得:1、自己真正想要的是卢梭似的隐居田园生活;2、对于家庭又找到了归属感;3、HAPPINESS IS ONLY REAL WHEN SHARED。对于自然在青年在熏制鹿肉失败以后已经有清醒的认识,其实就是冷酷。而他的死完全是由于经验准备不足的意外。如果说导演真正宣扬和支持,那就是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寻找自己内心的归宿。Chris做到了,得到了。所以整个电影弥散着的淡淡的幸福的基调是贴切的。比起那些有梦不敢做,成天抱怨最后浑浑噩噩的众生,他起码是无悔的。Chris代给这个世界是精神这才是每年都有那么多人去那辆巴士去悼念他的原因。个人导演还是很好的把握了这一点。

 

Alex只是从头到尾的作为一个人,他自己这么一个人,在寻找着自己的真实
  他没有单纯的说我要回归自然我要像个最原始的野人一样的生活
  他要的只是摆脱一切的过往一切的过去与社会强加在他身上的束缚去探寻何为真实
  这不是很多人所自己为是的争论的他是个疯子就只想摆脱社会的文明想要回到最原始的自然中去生活还自信满满的抨击他既然要成为野人还好意思要用人类社会的产物枪而不是自己削磨的树枝来捕杀猎物
  我想问说这话的人你要不要拿着他穿的衣服他住的车他吃的米来建立你那坚实强悍的论证呢?
  别人要的什么都没有看懂
  就别学着别人的样去把“鄙视“的单词高挂
  
  他在这种及至中探求他的真实
  如果说他最初因为混乱因为其他各种各样的原因他得不到幸福
  那么最后的最后即使他在那个卡车之中为饥饿而孤独的死去
  他也至少领悟到了他自己人生的真谛他所追求的幸福
  那么内心能充实,即使那充实不是最美好甜蜜的感受,地死去
  他也多少好过如此之多盲目地活着到死抱着内心巨大的空洞在温暖的床上死去的人吧

  
  当然 我的这种比较是建立在我的价值观上的
  或许很多人就是宁可什么也不想的过完一生
  或许很多人就是要为着金钱地位来彰现他们的生命
  或许很多人就是要平凡的感受生活的安稳
  
  但是 我却也质疑
  这些人真的是在过着他们想要的人生面对他们的真实吗?
  或者只是他们这样让自己相信着

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几个人士真正快乐着的呢?
  他们真的觉得自己有真实的活着吗?
  或许一次次的成就或者其他一个个的瞬间能让我们感受到快乐
  但是它们之后却也总伴随着更深的空乏感或者是更深刻点的痛苦寂寞感
  
  但是 我们却还是这样麻木的活着
  抛不下这个社会给我们构造的一个生存的体系
  因为它是“好的“ 定下了那么几十几百条路 我们照着走就知道结局
  人类是惧怕那种未知感的 我们会为了逃避一种百分百不可预知明天的生存模式
  所以我们貌似心安理得地生活在这些固定的模式中
  却完全忽视了自己最真实的需求
  冒险者 于是诞生了
  如果说有人要认为Alex是为了逃避而走上这条路的
  我可以同意
  不过面对有人的评价“天真,幼稚,自负,自我膨胀,一厢情愿?”
  你会觉得一个这样的人可能会在那样的严酷之下持续两年的征途吗?
  所以,即使说他是逃避了,
  我也相信他是有那个勇气去逃避“作为一个社会人的麻木与懦弱“而挑战一个不可预知的未来的人并那么勇敢的经历这一切
  与我们逃避的“真实“而言
  谁在体验生存?

 

再加上一段个人的经历
  5月底的一天,带上两双鞋,2个600ml的水瓶,两根香蕉 和3个巧克力派,一天内下到大峡谷谷底colorado河然后再回到south rim
  不是没有户外知识
  只是在那样的地方当时有个冲动就是最简单的完成一次行程
  大峡谷午后暴烈的太阳
  我是在最后几个小时的回程中切实地感受着邻近死亡的感觉
  我绝对不掩饰的说我当时恐惧到极点
  肉体和精神的折磨我现在无法想象与描述
  但是当时我却毫无疑问的经历着最深的绝望
  我想了很多东西那时
  但是却在那一天最出乎意料的挑战中我发现到
  我有那么的庆幸 我是在做一件我任着本能去做的事情的时候死的
  而当时我不是躺在一个我所从不切实感受的熟悉的世界中迎接死亡的
  
  .
  所以 对Alex所选择的一切
  我不知道他在那最后的一刻究竟有没有后悔
  但是我会相信如果他没有迈出这一步他临死的时候将面临无法抑灭的悔恨
  
  我现在没有那样的能力去全然地追求我的真实
  但是我绝对地崇敬McCandless对真实的追求
  

 我觉得根本就没有必要逃避,也永远逃避不了。从你出生的那一天开始,从你听到的第一声人类语言,你就再也无法与人类的社会相脱离,永远纠缠徘徊与人类文明的污浊黑暗与光辉璀璨。这个世界这是因为有了光明与黑暗,美丽与丑陋,善良与邪恶,追求与失望,才使之成为真实存在的世界,才使我们的生命不至于成为毫无意义的泡影。见到不满,积极而有魄力者,可以任意妄为地将它改造成你所期望,满意的世界,虽然永远不可能达到;懒散的家伙,可以在自己的世界观里使之找到调和,构建精神的完美境界,达到中国传统哲学的至善之境

“If you want someting in life,reach out and grab it.”理想主义者的幼稚?我想追求梦想才应该是本片的价值观,不仅仅是局限于剧中主人公求生荒野的梦想。生活中一切的梦想,我们都要义无反顾的追求,人活的时候就要让自己的人生发光,哪怕一次也好,因为人,会死很久的。

 

如果說到具體點的話,那就是最後Chris認識到了自我,成長了,但是化凍的河水卻阻止了他回家的步伐,但不知道為什麽有些人就是沒有看到而在不斷的批評這部電影,對於觀衆來説,同樣也都認識到了這些東西,同時對於家人失去親人的體會會更深,那麽,這些東西就很是足夠了。
  人生是什麽,就是Chris在電影裏面前期說的truth,中期說的experience,也就是到最後所體會安靜的小屋,有一些精神上的富足,書,音樂,在這些上面是有一個伴侶,安靜而祥和的渡過自己的一生,其他的再多的東西也都是虛幻。

人才是自然界中唯一具有毁灭自我倾向的物种。人才是自然界中唯一会不因生存需求而杀死同类的物种。人类曾今几次将地球推在毁灭的边缘(核战争)并且在将来仍很有可能做到这一点。
  自然界的美好是因为人类的自我意识,我同意除去这一点自然界是冷酷而简单的。Tim Treadwell死于灰熊爪下是一个悲剧。但如果他生活在人类社会他将生不如死。LZ也承认人类社会其实就是一个Jungle,弱肉强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要比自然界残酷。丑陋,肮脏,腐败的多。
  苍蝇确实是进化史中最成功的例子之一。但你不能强迫所有动物必须都像苍蝇那样生活。有些动物天生就脆弱,没有苍蝇那样顽强的生命力适应各种环境。它们并不完美,有些过不了寒冬。有些的食谱并不像苍蝇那样广泛什么都吃。它们有可能在将来会消失。但不能就此说这些物种的存在是没有意义的,这些脆弱的物种就因该集体灭绝--毕竟这个世界上不应该只有苍蝇。

 光活着就是珍惜生命么?

看不懂这部片子的人,很悲哀,但幸运.

 只能说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人,人生,在本质上是孤独的,无奈的,所以需要与人交往,以求相互理解。然而相互理解果真是可能的吗?不,不可能,宿命似的不可能,寻求理解的努力是徒劳的。
  

人类在自然界里死了,是再自然不过的事,这是自然和人类本来的面目。
  克里斯有他的执着和梦想,比起在城市里追求金钱和名利的梦想比起来 实在没必要被谴责或嘲笑。
   我不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接受这种价值观 ,但是他曾让我感动 ,感动是不能被代替的真实情感和灵魂共鸣

他不是在逃,不是厌世,电影里放逐荒野是理想的化身。

电影里有句话,if you have any dreams in life,reach out and grasp it(大意),如果有梦想,请站起来去实现,至于是不是准备好了,这个是个个性化的问题,但是总体来说,鼓励人去实现梦想,这是好的,在我看来比浑浑噩噩的取得些别人所羡慕的社会地位,而后终老要有意义得多。就像《big blue》里的雅克抱着海豚离开,谁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重要的不是意识形态,不是价值观,而是理想主义者实现理想的这一步,人实现其梦想的这一步。

克里斯托并非是一厢情愿的将自己的情感加之与自然之上,至少在我看的时候,我完全没有这样的感觉。他只是做了选择,是选择充裕的物质还是自由的身心。所有的外在因素,比如压抑的家庭,其实只是在坚定他的选择。我只是佩服他的勇气。其实他所遇到的一切外力,我们每个人都曾有过,甚至更甚,而他选择了出走,我们则选择继续。如果我有这样的勇气,你说我是逃避也无所谓。这种逃避是需要代价的,我们都懂,CHRIS也懂。荒野只是一个象征,是压力下的一个出口。而我们常常没有勇气往出口迈哪怕是一步,因为我们怕付出代价。

人生最大的幸福,不就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不被生活所左右吗?

自然也好,社会也罢,这个片子绝无评判高下之意,而只是依循Mcandless的生命轨迹,去贴近他勇敢面对内心、寻找人生真意的旅程。
  
  走向荒野只是Mcandless追求内心快乐的个人方式。人生正是这样一个旅程,他只是比常人更富于勇气去寻求一个纯粹忠于自己的旅行。
  
  即使他这么勇敢,也还是会为一个错误而付出无法挽回的代价。但是,他只是倒在追求幸福的路上。而这一点才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所在。

人新的灵魂是来自对冒险的热情,简单点就是对新鲜事物的体验,感受

 

人为什么会建立社会?村落、办公室、公司、城镇、国家,现在还有联合国?本质原因?自然。。。什么是自然?我觉得,自然界绝大多数生物,都不是群居的,这样才更健康,更符合自然规律,除非利益上的万不得已。也就是说,群居或说建立社会,是个物质和理性上的妥协。而不一定是精神上的必需或说感性的追求。所以,追求绝对自由,跟同类保持距离,是基因上的生物的天性。而人类走到今天,只不过仍是初级阶段,仍需要为了利益而越聚越紧。但我们的内心呢。人生处处是选择,理性和感性的冲突,或说物质和精神的冲突。要钱,还是要尊严?至少在现在,大部分人都选择的精神服从物质需要。但总有极少数人,做出了在常人看来不理性的选择,选择宁失去物质利益(极端就是生命),而成全精神上的胜利,大部分人会说这种人是傻子或疯子。但物质是什么,精神又是什么,物质终究是精神的一个手段,而不是目的。

 

 哦,一句话,只要是人,就有屁股。
  有屁股,就一定会坐到自己利益那一伙,
  就算嘴上如何正义凛然,屁股觉得不会向别的阶级倾斜----“个人主义至上!”这句话,中国几亿产业工人,绝对说不出来,因为他的工作,要和大家协作,集体才有利益。
  反而呢,作家、文化人们一定要喊的,为啥?
  一个没有个人特色的文化人,不如死人,很多人宁可死了也要轰轰烈烈的炒作一把!
  
  更简单的说,如今的社会,看似文明,如今的人们,自诩开明,当触到她的敏感的心,一样要骂你没商量!
  
  走人荒野,此片的角色原型,按中国人的一般看法,无疑是有病。
  数千年的中华民族历史传统不说,就算改革前,如果中国有这么一个非要远离人群的家伙,也绝对是稀罕动物。
  北大荒是好,没有一种集体力量支撑,有没有人去开荒?!
  没有。瘴疠涝泽,个人的力量微不足道。
  中国人现实,大家都以为是贬义,其实,这是多少先人在历史的苦难中,慢慢遗留下来的生存哲学而已。

所以,并不是“勇敢的为了理想而战斗”取决一切,而恰恰是树立的不同价值观在决定着人行为的走向和意义。人类的许多恶行都是在“为了理想而战斗”的口号下做出的,很多时候,一群人的理想,就是另一群人的末日。
  我讨论整个电影的核心目的,就是在质疑“勇敢的为了理想而战斗”究竟有多少盲目,功利和疯狂的因素在内?我们是不是有能力衡量理想在社会与世界中对他人和自己的意义,再去实现,还是所有人都是自己“理想”的俘虏,早已失去判断的可能?
  其实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应该尽量排除的是对善恶二元的道德判断,排除所谓的伟大崇高的字眼,才可能认清“勇敢的为了理想而战斗”究竟意味着什么。我的判断是,这个思维模式是我们这个世界运行模式的主流之一,对它的反复强调实际上实在不断的刺激人本身征服欲望的发酵进而达到生存和发展的目的。勃发的是咆哮的兽性,无论它在普通道德层面上体现为“善”还是“恶”,这才是人的本性之一。

 不原谅,最终还是会伤害自己。原谅别人,原谅自己

我们只是个什么都放不下的俗人,面对像chris那样什么都可以放下的人,我们有什么资格去评断呢?
  
 自由从来都是相对的.个体自由与群体和谐之间,一直是斗争和妥协的运动。寻找超脱群体、超脱世人的绝对自由,结局就是被世界所孤立,如果这样还能快乐,那么他不被定义成精神病,就会被定义成超人。人是自然的,也是社会的。人的一生,就是在对群体的妥协和斗争中,寻找自由和快乐。唯其如此,才叹生之不易;唯其如此,才会珍惜少之又少的自由和快乐时光。

 Alex的信仰是:“快乐不是来源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帝将快乐放置于我们周围每一件事当中,人们灵魂的精髓来源于新的经历”。
  
   极少有人能像他一样,去实践自己的信仰.
  
有些事年轻时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

可是如果他不体验,就不会懂得社会生活的美好,就像一个人穷人没过过有钱人的生活,他每天都幻想过有钱人的生活,但他成为有钱人之后,或许他只喜欢过穷人的生活,那他幸苦地奋斗成有钱人的过程就白费了吗?不是的,这时他偿便了所有味道就懂得自己真正要的是什么,他便有选择的权利……
  
  而且片中该同学也做好了回到人类社会的准备,念完名牌大学,找工作养活自己不成问题……他只是不走运送了命……
  
  他如果回到人类社会绝对是个完人,他工作的时候一定没有忧虑,因为他不怕失业,他不怕没有朋友,不怕没有恋人,不怕没有亲人,连无人区他都可以生存下来,可以忍受寂寞,回到社会还有什么难得到他呢?

 

Alex对父母的失望,让他内心对自由的诠释无限放大。他的确在逃避。但这种逃避从某种角度来讲,是一次救赎。即便生命终结前流下了两行悔恨泪水,但他一直在自己选择并热爱的路上行走。这段过程在他不算长的人生轨迹中增添了辉煌。死亡比自由大吗。没有谁能证明。
  
  在现实社会中,在喧杂的人群中。那种孤独,才是可以磨灭人类灵魂的无形悲剧。

when you forgive,you love

想起另一部片子——摩托日记,讲切格瓦拉的,当固执的人成为时代的符号,他的固执就变成 英勇的坚持
    想起另一部片子——单车环岛日记,讲一台湾残疾男青年的,当弱势群体在干正常人的事时,他的固执就变成 高贵的挑战
    
    INTO THE WILD
    希望自由的人看了,会更向往自由
    希望家庭的人看了,会更珍惜家庭温暖

每个人年少时都是有着不同的反叛,理想,只是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方式而已。alex逃离父母的虚伪,是他对现实的不满,他选择用自己的能力在荒野中生存,只是他沉醉在自我编织的完美理想中。
  他的思想确实他不同时间的旅程中变动着,由天真回归理性。由朋友所诉说对儿子的思念,他似乎也开始体会父母的温情,由他与老人的对话,他似乎也领悟到老人的智慧,当他准备回归时,残酷的自然让他无法回头。

 

我们的灵魂需要出生证,身份ID来证明,我们的财产需要银行来确保安全,我们的身体不能保持足够的温暖需要布料来遮盖,我们天性中的自卑感要靠各种化妆品来弥补……
  
  我们真的自由吗?
  

最后他写下的话是:“谢谢GOD我度过了一个愉快的人生……神保佑你们所有人。”
  
  “分享幸福才会得到真正的快乐……”
  
  他度过了一个惊世骇俗的人生,最后却写了这么平凡的话。而,在真实事件中平静死去的这部电影的原型,在相机里留下了他灿烂的笑容给别人。那种笑容是你终生难忘的。

 

 这部电影触及到哲学上的G点:绝对自由是什么。很多人用一生去验证它,但是更多中庸的人活在其中,有的到死都无法开悟。
  
  电影台词句句值得品味和研究。电影拍出精神境界触及到灵魂深处。
  
  请别用为父母尽孝那套理论太评价这部电影,这是硬伤。人自出生了那刻开始就有了罪。叔本华说: 每个人都被判了要生活下去。佛陀也说过:一切情绪皆苦。
  
  主人翁是个幸福的人。这一辈子有这么一次,我觉得他的死,很完美。他完成了他自己的人生价值。他用他的经历,去触动了很多人,提醒了很多人。
  
  多么希望我们不要开悟,永远愚昧地生活在这个肉若强食的社会里,去想着怎样去爬上高位,获得名利。
  
  或许我们才不会去想什么是自由,什么是纯粹,什么是干净,什么是爱。
  一旦开悟了,却又无法去实现,这辈子多么挣扎。

 

我向往Alex那样的生活,抛弃身份、抛弃羁绊、回归自然,体验着生命的无限,不顾任何人的感受,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情,完完全全为自己而活。但我没有他的洒脱,我不能抛弃我的爸妈,他们养我不容易;我不能抛弃朋友,因为就像Alex最后写的,”Happiness only real when shared”;我不能抛弃工作,没有稳定的物质生活,我生存不下去。
  
  其实我还是为别人而活,至少是在很大程度上。我会为了彰显自己的品味,把最深奥的书放在书架上最显眼的地方;我会在豆瓣上给《游戏规则》打五星,虽然我看不懂;虽然我不会买名牌就为穿出来显摆(周围这样的人很多,我瞧不起),但我有时会把名牌的牌子遮住,我和他们又有什么分别?在乎的还是别人的看法。
  
  我到底是应该更多的为自己而活——徜徉在书和电影的精神海洋里自得其乐;还是为了别人的认可,花更多的时间(在我看来就是浪费生命)在赶酒场、打麻将这种交际场合里,以谋求更高的职位、更多的金钱、更多注视的眼光?身处北方的国企,想当官,独善其身是不可能的。同一年进单位的大学生,时常双休日就支个桌在寝室打麻将,还总邀我入局,我谎说不会,他们就说“有哪个局长不打麻将的?想当局长必须打麻将”,我笑笑说“我宁可不当”;我们所长一天三顿酒,高血压和糖尿病都已经上身,照样举杯不辍,“朋友”大都是在酒桌上认识的,这我有切身体会,但我面对酒局总是能躲就躲,去了也只喝一瓶啤酒,绝不多喝。如果参加工作前这个问题摆在我面前,答案毫无疑问是前者。但现实是残酷的——我想挣更多的钱,让积蓄都花在给我买房的爸妈过上更好的生活,实现我爸的汽车梦;我想有更高的地位,让我的成绩受到肯定,我的存在受到关注,我的意见受到重视。绝不希望混得不像样子,都没脸参加同学会;也不想一飞冲天,而丧失最后一批纯粹的朋友,同学的友谊。

 

我的座右铭:坚持理想,面对现实。

难道当理想照进现实注定只有一种结果吗,我不愿意接受,中国人就是活得太现实了,好像只有一条阳关道,挤的头破血流也不敢越雷池半步。在人性善良的前提下,如果人们都为自己而活,这个世界其实会更美好,没有遗憾。

昆德拉曾经写过,人类存在的整个价值就在于超越自我,存在于自我之外,存在于他人之中并为他人而存在。
  
  人活着,几分为自己,几分为他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比例,也不好评价。要尊重自己的想法,又要顾及别人的感受,左右折腾,所以才说人是社会的动物。

 "这样的电影,就是我为什么爱看电影(也包括书)的原因,人的经历如此的有限、平凡、单调,但电影能带来无穷的体验,搞笑的、离奇的、悲伤的、惆怅的,让平凡的自己时常扮演各种不平凡的角色,感受不同的人生,就像多活了几辈子。"

 

CHRIS选择自己的生活,无可厚非
  
  只是最后结局不够圆满,毕竟活着,才有希望。
  
  只是我们受的枷锁更牢一些。
  
  我们面对现实,接受5000年历史给我们的多多少少的思维定势。
  
  我们向往自由,但更容易接受这血淋淋的现实
  
  “别做梦你已二十四岁了
  生活已经严厉得象传达室李老伯
  快别迷恋远方
  看看你家的米缸
  生活不在风花月
  而是碗里酱醋盐
  去面对那些生存的硝烟
  你可知人情冷暖
  你可知世事艰险
  天真是一种罪
  在你成人的世界
  生活不在风花月
  而是你辛辛苦苦从别人手里赚来的钱
  
  可又让我怎么能
  不做那些梦
  那些梦......”

 

停留在感受别人的体验的人是懦弱的,我宁愿一辈子为超越生活而奋斗,至少我们尝试过
  我需要真实的感觉,不是书不是电影,更不是靠酒精音乐迷幻剂来维系我们的臆想

 


生活的勇者
  人生就是一场妥协,而Alex面对生活现实和自己的梦想时候却没有思豪妥协,他是一位勇者,绝对的生活的勇者。同意lz的看法,他的结果不重要,意义在于他对生活的体验,正如那句老话,生活在过程,而不是结果。中国人,中国文化,根子里的都是中庸之道,面对领导我们自然地拍着违心的马屁,是我们中国人的特长。而敢于坦然面对自己的纯洁的内心的人,并且去毫不妥协的做的时候,他便是生活的勇者。

人总是活在自己有限的生活里,幻想自己如果不是这样,可能会过上的其它生活。然而我们短短的一生,实在承受不了太多的可能。很多时候,我们听人说说,也就完了,回家之后,该干啥干啥。你或许根本不用理睬《在路上》是一种什么生活,也不用去呼应《荒野的呼唤》,你不会有什么损失。说不定你甚至由此保全了性命,你会去找一份体面的工作,然后娶妻,生子,供房,和你的同事一样去健身,开一个博客,写一些不咸不淡的东西,你甚至会在网络上与人争论,并认为这很重要。可是你也要知道,人生或许有很多可能,你或许会在黑暗中背负重担,你或许在当初的十字路口走了另一条,就会成为一个不同的自己。可怕的是,这样的十字路口还在你的面前不断出现,可是到了后来,我们的生活已经在追随惯性,没心没肺地活着,不再理睬远方的呼唤。可是你千万不要以为你属于人类的大多数而沾沾自喜,你怎么知道什么时候,你也会被一些你自己都无法理解的因素,甩出你自己的轨道?

大哲人亚里士多德说:喜欢孤独的人不是神灵便是野兽。在这里,我看到了更多似乎在灵体上一样的“神的乞儿”。一直在乞求孤独,一时又惧怕孤独。把自己关在只有自己的世界里,固执地认为这里才是最快活最安全的。其实,我们可能只是少了些面对的勇气。孰不知当你在你的小世界里关自己禁闭时,门外有多少为你担心为你牵挂的人

 

 

理查德•扎克斯在《西方文明的另类历史》一书中,向我们揭发梭罗这位俨然已成神话的隐居者道,“这位自然之子在周末的时候还是要跑回家去,并且把家里装点心的坛子舔个干干净净。”事实可证,梭罗母亲和姐姐居住的康科德村离瓦尔登湖仅两英里,她们还每周六给他送来满篮的食物,很多朋友是那里的常客,甚至还有团体在梭罗的小木屋前举行过party。“就在梭罗隐居的时间里,这个被称为“寂寞之所”的地方,有阵子甚至一下挤进过25位访客。”
  但我并未因此而鄙夷梭罗的虚伪,无论如何,他活下来了,并给我们留下一本美妙绝伦流芳千古的《瓦尔登湖》。(Chris也绝未想到永居荒野,这个大男孩仅仅只想做一次冒险,然后写一本跟《瓦尔登湖》一样伟大的书罢了。)
  更何况,身体的隐居和心灵的隐居,实际上是两回事。

 

克里斯托弗并不可怜,甚至他在很多方面让人很羡慕,羡慕他的,都是像我们这些拘于钢铁森林、能有假期远游就谢天谢地的人,但效仿他似乎又不是什么值得赞赏的勇敢举动,他的人生像是一次争议性十足的试验,结果有了,世人却没法评判和得出结论。生存在荒野需要上苍的怜悯和一流的运气,而文明也不是恶臭难闻、弃之唯恐不及的一堆屎

 

以前,我拿这部电影推荐了两类人,一类是我自己归为比较现实的人,他们都说看了没感觉,其中包括我父亲,他严肃的批评了alex的不孝顺与不懂事和不可理解,其中不孝顺我同意,其他的就保留意见了。因为我们的代沟不止好几个。另一类,是我认为比较有理想,有志但在现实面前很无力很脆弱的人,他们都很欣赏alex。他们和豆瓣上的众多文青一样推崇alex,说是真正的强人就要"if you want sth in life ,just reach out and grab it"。

 

搞户外的人觉得alex太不专业,你搞户外连野生植物有没有毒都分不清?!但又有谁可以在流浪前把钞票都烧掉?这就是最不专业的流浪者抒写着最专业的流浪精神和最决绝的告别。

 

逃避是因为不如意,因为你们不满足我,所以我要离开你们。貌似很决绝,却是一种弱者的生存之道,不该是理想主义的借口。但alex却理想的活,将理想主义的活法进行到底,就是死。也诠释的貌似伟大。这就像我们这些理想主义者,向世界伸手要和平,要民主,要和谐,要爱。得不到就愤青。就上网骂,没事发个帖子,让楼下保持队型。感觉自己很牛逼。但不知道,牛逼是暂时的。这个世界依旧是黑的,要光明应该自己来造!我们有没有alex的勇气?如果没有就不要幻想。
  
我们一直企图在无边的黑夜里制造光明,但黑夜却无情的将所有光明抹杀。alex的死去终将被遗忘,但黑夜依旧。身边仍然是高俗的整改,大胆的制假贩假,和谐的口号此起彼伏,但民主在哪里,诚信在哪里,都在十万八千里。北方很寒冷,黑夜依旧黑。有时候,我们真该像条狗,吃快跑快,见风使舵,见人对笑脸,背后骂他傻逼,比最低速的狗还俗。让俗狗都怕你。最后,如果我们幸运的话,一切尘埃落定,黑夜初见光明,我们成了先驱的狗,被记住或被遗忘,这时再把狗的良心拿出来晒晒,称称少了几斤,再来接受来自"人性"的呼唤吧。
  
中庸的生存,还是永不妥协?

生命就是一段旅途,周而复始地从一段开始到另一段结束,然后再从另一头选择另一种方式再开始……前赴后继来回往复,那就是生活。你遇见谁,离开谁,以何种姿态去迎接然后说再见,那都是生命中无可预知又天生注定的,谁都无权更改。我们能做的,就是在自己所处的时间和空间里,尊重和善待每一个出现的人,并坚持自己所喜欢的,无所畏惧
  《练习曲》里面有一句话:“有些事情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

 

“不要因为路途遥远,就忘记了自己为什么而出发”
  
  “一个人知道自己想去哪儿,全世界都会给他让路”生命活着的本质目的是为了理想,没有理想的人,他和咸鱼有什么两样?可是太多的人在这个物质年代里迷了路。小的时候老师让大家说自己的理想,有人想当科学家,有人想当宇航员,可是上了高中进了大学即将毕业,还有多少人还在坚持自己的理想,还有多少人会像海子一样骄傲的做自己世界的王?

如果沒有風,要翅膀有什麽用

 

在乡下恬静地隐居,尽可能对人们做些简单而有用的善事尽管那些人们并不习惯我为他们做这些,做一份真正有用的工作,然后休息,享受大自然,书,音乐,对周围人的爱。在这些之上,有你这个伴侣也许还有我们的孩子。一个人还能指望些什么呢?

亚历山大的妹妹说:哥哥用四年的时间去完成了父母要求的一项极其荒唐,乏味的责任.我不知道这句话被许多大学们看到后,会不会觉得浑身都痒痒,也许会有那么两个被刺的一跳八尺高,背着包就去公园露宿了.但有没有想过,亚历山大还能做到尽其责,尽以A的成绩毕业,尔后这也是一种解脱,他完成父母最大的期望,这也催使他内心被压抑的灵魂逃出牢笼,去飞翔自己的人生.

我们也许会迷茫,这不可怕,但请保持移动。这是生命的激情,就像《燃情岁月》中,崔维斯策马离弃所有的人,一走了之,当时光飞逝,他再度回来,金灿灿的夕阳下,奔马而来的不又是一条好汉吗?
  
  有人说,亚历山大这样离去,让家人和朋友坠落在悲伤的岁月当中,是太不负责任的表现,可好好想想,当你连自己的心都快麻木或是悲痛到无法跳动的时候,你是继续麻木,还是选择挣脱缰绳,责任,只有大多时候是为了爱别人,有些时候,我们更要爱的还是自己。内心当中那个真实的自己,好好爱这个人,好好做他。

亚历山大选择的是我梦想的生活,虽然23岁生命是个无情的悲剧,可对于他的价值来说,却已经超过很多人更长的人生,这是自由的一生,极少人能活得这么自由,没有时间,没有身份,没有社会,没有人与人的伤害(这TM真了不起)。许多的人终其一生,也无法做到这样,电影呈现给我们残缺的生命,也展示了一次完整真实的人生。很多的时候,我们做一切都是在为他人而生活,他人的趣味,他人的价值,他人的意义,整日被无聊,空虚的阴囊压着,像个蛋蛋似的晃晃悠悠,所有的意义都是没有意义,物质,物质,都是物质,就连精神需要也成了物质需要的一种理由和借口,在这些时候,我们都是废人.毫无价值。

在男主人公的流浪旅途中他遇到的最后一个朋友是一位失去妻子与爱子的老人,老人脱离社会,一心在自己的小工作室中进行着皮革雕刻,大半辈子的光阴都是这样的周而复始,即使想出去旅行也因为怕错过订单而不敢成行,人生乏味而充满畏惧。对于老人的人生,24岁的超级流浪者却不敢认同,鼓励老人改变现实生活的同时,他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的看法,他说:“你到底要逃避什么?你必须得重新融入社会,走出那寂寞的房子,走出你的小工作室,重新上路!你还要活很长时间,你必须给自己的生活方式来个大改变,人要靠体验新事物来保持活力,但你看看自己,一个固执的老头子,屁股都不挪窝。如果你认为人生的快乐源于人际关系,那你就大错特错了,上帝将快乐赐给世间万物,快乐无处不在,我们能从任何事物中体验快乐,我们要做的是改变看待事物的方法。”是的,多半时候,我们要做的是改变看待事物的方法,快乐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只是看你是否想抓住并拥有它。

 


---------------------------------------------------------------------------------

 16岁那年,在以色列长大的本-沙哈尔,获得了全国壁球赛的冠军。在长达5年的训练中,空虚感如影相伴,他一直觉得生命中缺少了什么。虽为此闷闷不乐,但他仍坚信:无论身体或心理都要坚强,才能最终取胜;而胜利,一定会带来充实感,也能让自己最终幸福。 

  终于,本-沙哈尔如愿以偿,夺冠后的他欣喜若狂,和家人、朋友举行了隆重的庆贺。那时,他对自己的理念更加深信不疑:成功可以带来快乐,过去所受的种种苦痛,都是值得的。 

  “可就在那天晚上,睡前我坐在床上,试着再回味一下无限的快感。可是突然间,那种胜利的感觉,那种梦想成真的喜悦,所有的快乐,都消失得无影无踪。我的内心,忽然又变得很空虚,只有迷惘和恐惧。泪水涌出,不再是喜极而泣,而是伤心难过。在如此顺意的情况下,尚不能感到幸福的话,那我将到何处,去寻找我人生的幸福?” 

  他极力让自己镇定,并告诉自己这只是暂时的神经过敏。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仍没有找回快乐;相反,内心的空虚感越来越重。慢慢地他发现:胜利,并没为他带来任何幸福,他所依赖的逻辑彻底被打破。“从那时起,我开始对一个问题非常着迷:如何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本-沙哈尔注意观察周围的人,谁看起来幸福,他就向谁请教。他读有关幸福的书,从亚里士多德到孔子,从古代哲学到现代心理学,从学术研究到自助书籍等等。最后他决定去大学主修哲学和心理学。 

  他的幸福观,逐渐清晰起来:幸福,应该是快乐与意义的结合。 

  “一个幸福的人,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可以带来快乐和意义的目标,然后努力地去追求。真正快乐的人,会在自己觉得有意义的生活方式里,享受它的点点滴滴。” 

 

本-沙哈尔竟然从汉堡里,总结出了4种人生模式。 

  当年,为了准备重要赛事,除了苦练外,他须严格节制饮食。开赛前一个月,只能吃最瘦的肉类,全麦的碳水化合物,以及新鲜蔬菜和水果。他曾暗中发誓,一旦赛事完了,一定要大吃两天“垃圾食品”。比赛一结束,他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奔到自己喜爱的汉堡店,一口气买下4只汉堡。当他急不可待地撕开纸包,把汉堡放在嘴边的刹那,却停住了。因为他意识到,上个月,因为健康的饮食,自己体能充沛。如果享受了眼前汉堡的美味,很可能会后悔,并影响自己的健康。望着眼前的汉堡,他突然发现,它们每一种都有自己独特的风味,可以说,代表着4种不同的人生模式。 

  第一种汉堡,就是他最先抓起的那只,口味诱人,但却是标准的“垃圾食品”。吃它等于是享受眼前的快乐,但同时也埋下未来的痛苦。用它比喻人生,就是及时享乐,出卖未来幸福的人生,即“享乐主义型”;第二种汉堡,口味很差,里边全是蔬菜和有机食物,吃了可以使人日后更健康,但会吃得很痛苦。牺牲眼前的幸福,为的是追求未来的目标,他称之为“忙碌奔波型”;第三种汉堡,是最糟糕的,既不美味,吃了还会影响日后的健康。与此相似的人,对生活丧失了希望和追求,既不享受眼前的事物,也不对未来抱期许,是“虚无主义型”;会不会还有一种汉堡,又好吃,又健康呢?那就是第四种“幸福型”汉堡。一个幸福的人,是即能享受当下所做的事,又可以获得更美满的未来。 

  不幸的是,据本-沙哈尔观察,现实生活中的大部分人,都属于“忙碌奔波型”。

 

人们习惯性地去关注下一个目标,而常常忽略了眼前的事情 

  本-沙哈尔经常讲“蒂姆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晃动着许多人熟悉的影子。 

  蒂姆小时候,是个无忧无虑的孩子。但自打上小学那天起,他忙碌奔波的人生就开始了。父母和老师总告诫他,上学的目的,就是取得好成绩,这样长大后,才能找到好工作。没人告诉他,学校,可以是个获得快乐的地方,学习,可以是件令人开心的事。因为害怕考试考不好,担心作文写错字,蒂姆背负着焦虑和压力。他天天盼望的,就是下课和放学。他的精神寄托就是每年的假期。 

  渐渐地,蒂姆接受了大人的价值观。虽然他不喜欢学校,但还是努力学习。成绩好时,父母和老师都夸他,同学们也羡慕他。到高中时,蒂姆已对此深信不疑:牺牲现在,是为了换取未来的幸福;没有痛苦,就不会有收获。当压力大到无法承受时,他安慰自己:一旦上了大学,一切就会变好。 

  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蒂姆激动得落泪。他长长舒了一口气:现在,可以开心地生活了。但没过几天,那熟悉的焦虑又卷土重来。他担心在和大学同学的竞争中,自己不能取胜。如果不能打败他们,自己将来就找不到好工作。 

  大学4年,蒂姆依旧奔忙着,极力为自己的履历表增光添彩。他成立学生社团、做义工,参加多种运动项目,小心翼翼地选修课程,但这一切完全不是出于兴趣,而是这些科目,可以保证他获得好成绩。 

  大四那年,蒂姆被一家著名的公司录用了。他又一次兴奋地告诉自己,这回终于可以享受生活了。可他很快就感觉到,这份每周需要工作84小时的高薪工作,充满压力。他又说服自己:没关系,这样干,今后的职位才会更稳固,才能更快地升职。当然,他也有开心的时刻,在加薪、拿到奖金或升职时。但这些满足感,很快就消退了。 

  经过多年的打拼,蒂姆成了公司合伙人。他曾多么渴望这一天。可是,当这一天真的到来时,他却没觉得多快乐。蒂姆拥有了豪宅、名牌跑车。他的存款一辈子都用不完。 

  他被身边的人认定为成功的典型。朋友拿他当偶像,来教育自己的小孩。可是蒂姆呢,由于无法在盲目的追求中找到幸福,他干脆把注意力集中在了眼下,用酗酒、吸毒来麻醉自己。他尽可能延长假期,在阳光下的海滩一呆就是几个钟头,享受着毫无目的的人生,再也不去担心明天的事。起初,他快活极了,但很快,他又感到了厌倦。 

  做“忙碌奔波型”并不快乐,做“享乐主义型”也不开心,因为找不到出路,蒂姆决定向命运投降,听天由命。但他的孩子们怎么办呢?他该引导他们过怎样的一种人生呢?蒂姆为此深感痛苦。 

  为什么当今社会有那么多“忙碌奔波型”的人呢?本-沙哈尔这样解释:因为人们常常被“幸福的假象”所蒙蔽。 

  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是这样的:假如孩子成绩全优,家长就会给奖励;如果员工工作出色,老板就会发给奖金。人们习惯性地去关注下一个目标,而常常忽略了眼前的事情,最后,导致终生的盲目追求。 

  然而一旦目标达成后,人们常把放松的心情,解释为幸福。好像事情越难做,成功后的幸福感就越强。不可否认,这种解脱,让我们感到真实的快乐,但它绝不等同于“幸福”。它只是“幸福的假象”。 

  这就好比一个人头痛好了之后,他会为头不痛而高兴,这是由于这种喜悦,来自于痛苦的前因。“忙碌奔波型”的人,错误地认为成功就是幸福,坚信目标实现后的放松和解脱,就是幸福。因此,他们不停地从一个目标奔向另一个目标。 

  在本-沙哈尔看来,寻找真正能让自己快乐而有意义的目标,才是获得幸福的关键。

他们把物质与财富,放在了快乐和意义之上 

  在课堂上,本-沙哈尔不断地向听讲者发问: 

  我们可以不停地追问“为什么”,来反思自己所追求的东西:可以是大房子、升职或任何其他的目标。看看要问多少个“为什么”,才能落到“幸福”的追求上?问问自己,我做的事情,对我有意义吗?它们给我带来了乐趣吗?我的内心,是否鼓励我去做不同的尝试?是不是在提醒我,需要彻底改变目前的生活? 

  本-沙哈尔的哲学老师在他毕业时,给了他一点忠告:“生命很短暂,在选择道路前,先确定自己能做的事。其中,做那些你想做的。然后再细化,找出你真正想做的。最后,对于那些真正、真正想做的事,付诸行动。” 

  本-沙哈尔也这样教他的学生,如何寻找能发挥自己优势和热情的工作。 

  用以下3个关键问题,先来问问自己:一,什么带给我意义?二,什么带给我快乐?三,我的优势是什么?并且要注意顺序。然后看一下答案,找出这其中的交集点,那个工作,就是最能使你感到幸福的工作了。 

  10多年前,本-沙哈尔遇到过一个年轻人。他是一名律师,在纽约一家知名公司上班,并即将成为合伙人。坐在他的高级公寓里,中央公园的美景一览无余。年轻人非常努力地工作,一周至少干60个小时。早上,他挣扎着起床,把自己拖到办公室,与客户和同事的会议、法律报告与合约事项,占据了他的每一天。当本-沙哈尔问他,在一个理想世界里还想做什么时,这名律师说,最想去一家画廊工作。 

  “难道说,现实世界里找不到画廊的工作吗?”年轻人说不是的。但如果在画廊工作,收入会少许多,生活水平也会下降。他虽对律师楼很反感,但觉得没其他选择。 

  因为被一个不喜欢的工作所捆绑,所以他每天并不开心。在美国,有50%的人对自己的工作不甚满意。但本-沙哈尔认为,这些人之所以不开心,并不是因为他们别无选择,而是他们的决定,让他们不开心。因为他们把物质与财富,放在了快乐和意义之上。 

  “金钱和幸福,都是生存的必需品,并非互相排斥。”他说。 

  他进一步说,通常在越感兴趣的事情里,人就越能发挥自己的天赋,越能做得持久。人一旦有了热情,不但动机坚定,连做事效率也会提高。举例讲,一个热爱学习的学生,可以在学习中享受创造的愉悦,而这快乐的成果,还可以帮他取得好成绩,助其获得未来的幸福。在亲密关系中也一样,两个人共享着爱情的美好,并促进彼此的成长和发展。 

  许多研究表明,一个幸福的人,在生活的各个层面上都会很成功,包括婚姻、友谊、收入、工作表现以及健康。幸福与成功,存在强烈的相互作用,无论是工作上还是感情上的成功,可以带来幸福;而幸福本身,也能带来更多的成功。 

  本-沙哈尔总结出这样3种工作境界:赚钱谋生、事业、使命感。 

  如果只把工作当成任务和赚钱的手段,就没有任何的个人实现。这样每天去上班,只是必须而不是想去,他所期盼的,除了薪水,就是节假日了;把工作当事业的人,除了注重财富的积累外,还会关注事业的发展,如权力和声望等。他们会关心下一个升职的机会,期望从副教授到终身教授、从教师到校长、从职员到主管、从编辑到总编辑;假如,把工作当成使命,那工作本身就是目标了。薪水、职位固然重要,但他们工作,是因为他们想要做这份工作,动力源自内心。工作是一种恩典,而不是为人打工。他们对工作充满热情,在工作中自我实现,获得充实感。他们的目标,正是自我和谐的目标。 

  有一项研究,是针对医院清洁工的。一组人觉得自己的清洁工作很无聊,没啥意义;但另一组人,觉得很有意义,做得很投入。他们与护士、病人以及家属交谈,想办法让医院员工、病人舒适。他们看待工作的角度更高,并在其中找到了意义:我不仅仅是个倒垃圾和洗衣服的人,正是我的工作,让医院正常运转,帮助病人更快地康复。 

  就像第二组人,由于在日常工作中找到了使命感,因而从中也得到了更多的意义和快乐,他们与服务对象的关系,也不再是简单的金钱关系。有时候,人们并没有换工作,或改变工作环境,他们所做的,只是赋予了工作本身更多的意义,从中发现乐趣,因而也提升了幸福感。 

  可以想像,一个因为家长的压力而学法律的人,是无法在其中找到长久快乐的;相反,如果是基于对法律的热爱而成为律师的话,那他在维护公义的同时,也会觉得很幸福。 

  “一个在工作中找到意义与快乐的投资家,一个出于正确动机的商人,绝对要比一个心不在焉的和尚,高尚和有意义得多。”本-沙哈尔笃定地说。 

  不同的人,会在不同的事里找到意义。如创业、当义工、抚养子女、行医、甚至是打家具。重要的是,选择目标时,必须确定它符合自己的价值观、爱好,符合自己内心的愿望,而不是为了满足社会标准,或是迎合他人的期待。“真我的呼唤”,就是使命感。 

  “那真是神奇的时刻。”本-沙哈尔用一段话,描述这种美妙的体验:我甚至形成了一种迷信,世上确实有看不见的力量在帮我。只要你追随自己的天赋和内心,你就会发现,生命的轨迹原已存在,正期待你的光临,你所经历的,正是你应拥有的生活。当你能够感觉到自己正行走在命运的轨道上,你会发现,周围的人,开始源源不断地带给你新的机会。 

  “在追求有意义而又快乐的目标时,我们不再是消磨光阴,而是在让时间,闪闪发光。” 


 我也有不快乐的时刻,因为我们是人 

  一天,在哈佛的食堂,有个学生走到本-沙哈尔面前,问他:你就是那个教人如何快活的老师吧。学生接着又说:你要小心,我的室友选了你的课,如果哪天我发现你并不快乐,我就要告诉他,别再上你的课。本-沙哈尔看着这个学生,笑着道:没关系,我现在就可以告诉你,我也有不快乐的时刻,因为我们是人。 

  “总有人问我,你能帮我消除痛苦吗?可是为什么要用这种态度来对待痛苦。痛苦,是我们的人生经验,会让我们从中学到很多。人生的成长和飞跃,经常发生在你觉得非常痛苦的时刻。” 

  漫漫人生,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会面临悲伤的时刻,比如经历失败或失去,但我们依然可以活得幸福。事实上,期盼无时无刻的快乐,只会带来失望和不满,并最终导致负面情绪的产生。 

  一个幸福的人,也会有情绪上的起伏,但整体上,能保持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他经常被积极的情绪推动着,如欢乐和爱;很少被愤怒或内疚,这些负面情绪所控制。快乐是常态,而痛苦都是小插曲。 

  刚开始讲“幸福课”时,本-沙哈尔很想扮演一个无所不知、幽默的人,一个完美的导师,为此,他特地跑到喜剧演员培训班学习。但他不是那种能开激烈的玩笑,做夸张表演的人。无论怎么学,他也达不到想要的戏剧效果。 

  想让自己当一个完美的老师,他发现这样即害了自己,也害了学生。“每次都很紧张,怕被发现面具下真实的样子,结果把自己搞得很累。这样不仅害了我自己,也伤害了学生,等于给学生树立了一个‘完人’典型,告诉学生走一条永远走不通、错误的路。打开自己,袒露真实的人性,会唤起学生真实的人性。在学生面前做一个自然的人,反而会更受尊重。” 

  本-沙哈尔希望他的学生,学会接受自己,不要忽略自己所拥有的独特性;要摆脱“完美主义”,要“学会失败”。 

  为了更好地记住“幸福课”的要点,本-沙哈尔还为学生简化出10条小贴士: 

  1.遵从你内心的热情。选择对你有意义并且能让你快乐的课,不要只是为了轻松地拿一个A而选课,或选你朋友上的课,或是别人认为你应该上的课。 

  2.多和朋友们在一起。不要被日常工作缠身,亲密的人际关系,是你幸福感的信号,最有可能为你带来幸福。 

  3.学会失败。成功没有捷径,历史上有成就的人,总是敢于行动,也会经常失败。不要让对失败的恐惧,绊住你尝试新事物的脚步。 

  4.接受自己全然为人。失望、烦乱、悲伤是人性的一部分。接纳这些,并把它们当成自然之事,允许自己偶尔的失落和伤感。然后问问自己,能做些什么来让自己感觉好过一点。 

  5.简化生活。更多并不总代表更好,好事多了,也不一定有利。你选了太多的课吗?参加了太多的活动吗?应求精而不在多。 

  6.有规律地锻炼。体育运动是你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每周只要3次,每次只要30分钟,就能大大改善你的身心健康。 

  7.睡眠。虽然有时“熬通宵”是不可避免的,但每天7到9小时的睡眠是一笔非常棒的投资。这样,在醒着的时候,你会更有效率、更有创造力,也会更开心。 

  8.慷慨。现在,你的钱包里可能没有太多钱,你也没有太多时间。但这并不意味着你无法助人。“给予”和“接受”是一件事的两个面。当我们帮助别人时,我们也在帮助自己;当我们帮助自己时,也是在间接地帮助他人。 

  9.勇敢。勇气并不是不恐惧,而是心怀恐惧,仍依然向前。 

  10。表达感激。生活中,不要把你的家人、朋友、健康、教育等这一切当成理所当然的。它们都是你回味无穷的礼物。记录他人的点滴恩惠,始终保持感恩之心。每天或至少每周一次,请你把它们记下来。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905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