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关于美食的书:龙文化与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01:34:53
  ――龙年说龙

 

姚有志 李如龙

 

  作者简介:姚有志,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和战略研究部原部长;

  李如龙,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和战略研究部副主任。

 

图腾信仰和崇拜是存在于世界各地、各民族中的普遍现象。然而,世界各国、各民族的图腾,多为现实中的动物,如虎、豹、鹰、犬等等。中华民族的图腾也是一种动物,那就是龙。所不同的是,龙不是一种现实世界实存的动物,而是中华民族的祖先凭借伟大想象力塑造和组合起来的一种神奇无比的动物。中华民族图腾崇拜的标记是龙,因此被称作“龙的传人”。

龙,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最伟大、最鲜明的标志,是几千年来华夏文明的一面旗帜。中华文化的源头是龙文化,中华文化的发展也是龙文化的发展。龙文化喻意深刻,内容丰富,从精神实质上说,至少包含以下内容:

威武雄壮,气慨非凡。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谁也没有真正见过,谁也说不清楚。中华民族的祖先从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出发,没有从现实的动物中选中任何一种作为图腾标志,却从想象中虚构出龙,并赋予了龙统帅的职能,压倒一切的气势和舍我其谁的精神。龙,作为权威的象征,从原始社会末期始,便荣登官场的最高层,社会以龙来命定官名,如龙师,龙帝,以龙来代表官位。到封建时期,皇帝被称作“真龙天子”,即上天派到民间统治百姓的“龙”。当然,统治者用“龙”的名义来规范自己高高在上的社会地位,是对龙文化、龙精神的假借,是龙文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不和谐内容。

神通广大,隐现不测。中华民族祖先心目中的龙,是一种无所不能,变化多端的动物。祖先虽然让龙常住水中(大小龙王都是江河湖海之中的主宰),但龙的能力却不是一栖的,而是多栖的,陆上能行,水中能居,空中能飞。龙的变化深不可测,“变动不居,周流六虚”,“大者吞云吐雾,小者隐介藏形”,它可以成人,也可以作仙、为神、成怪,因循变化。含藏养晦时,“潜龙勿用”;有所作为时,“见龙在田”;大展宏图之时,则“飞龙在天”。龙,是最神灵活现的,最健全健康的、最有能耐的动物,神龙见首不见尾。这是中华民族驾驭自然理想的生动体现。

容纳百川,沐浴万物。中国龙不是凶恶的,而是良善的,是伟大的、吉祥的、令人崇拜的标记,上古时期代表了万人敬信、无所不能的“人格化”帝释,一定意义上代表着上天的意志;人类文明进化之后,龙则象征着自然之天,赋予了“龙”更丰富的文化内涵。龙在总体上是大度的、包容的,驾驭并造福于人类社会的。龙具有胸怀博大,至中至正的德性。

秀丽多姿,尽善尽美。龙喜水属水,云行雨施,浸润万物,在因应和改造自然中显现龙的秀丽风姿。龙文化属柔性文化。它不仅是善的,而且是美的。中国的语言文字中,常常用龙来比喻事物的美好。如形容人的仪表超群出众为“龙章凤姿”;形容人的行动矫健为“龙行虎步”;形容人气宇轩昂、壮志雄才为“龙骝虎视”;形容人歌啸吟咏、声音嘹亮为“龙吟虎啸”;形容人才华出众为“龙跃凤鸣”;形容英俊少年为“龙驹凤雏”;形容气势奔放、雄壮豪迈为“龙飞凤舞”等等。这充分体现了龙文化对“大美”的崇尚与追求。

以一贯之,和谐统一。龙文化是中华民族之魂,是中华文明之“根”。这条“根”纵古贯今,成为民族团结和凝聚的重要纽带。中国人可以天南海北,到地球的各个角落,但无论走到哪里,“根”的意识是不会淡漠的。龙文化造就和促成了讲统一、重凝聚、求和平的政治传统。

力量无比,活力永恒。中国龙代表了宇宙生命的本源,其生命精神体现了这一本源的无比功能、价值和活力。它体现了天地的“生生之德”,这种生而又生的天地大德,反映出了中华民族“生生不已、自强不息”的创造性生命精神。龙文化的这种“尊生”传统,反映了中华民族注重“人道”效法“天道”;倡导尊重和发扬创造性的生命精神,强调全面发挥人的潜能,参赞天地之化育,理性地适应并进而主宰天地的理想追求。龙,是力之本,智之源,是智慧和力量的象征。在中国人的心目中,龙是永恒的,龙的精神是永恒的,她所体现的创造性的生命精神及所蕴含的活力是永恒的。

总之,龙及龙文化所体现的精神,是生机勃发的精神,和谐统一的精神,仁义礼智的精神,真善美好的精神,亿万斯年万古长青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

然而,中华民族发展、演进的历史,并没有始终如一地体现龙文化的积极精神。在上下五千年的漫漫历史过程中,龙的精神不时遭到统治阶级的曲解和摧残。统治阶级对龙的精神的曲解和摧残,不仅严重影响了龙文化的普及与发扬光大,而且大大阻碍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如果说,中国在古代可以故步自封,吃龙文化的老本的话,那么,当世界进入近代,特别是当西方列强东进与古老的中国发生碰撞的时刻,中国龙已经显得遍体麟伤,疲惫不堪,无力抗衡,丧尽了昔日的雄风。在西方列强的威逼和奴役下,中国龙已经变成蜷曲呻吟的病龙,中国的龙文化,龙精神也在压抑和摧残中变得支离破碎了。所以,曾经为人类文明做出卓越贡献的中华民族,被西方列强讥讽为“东亚病夫”。有资料说,号称中国近代四大军事家(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李鸿章)之一的李鸿章1896年8月访问英国时,无国歌可奏,奏的是《采茶歌》;无国旗可升,升的是龙旗。对于中国来说,升龙旗故然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但实际上,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是处在国际社会的最底层。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仁人志士们为恢复中华民族的尊严,同中外恶势力进行了不屈不挠,前赴后继的抗争。直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义革命胜利和新中国成立,才使中国人民挺起了自己的脊梁,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民族已经觉醒并走上了复兴之路,标志着龙精神的回归。但是必须看到,新中国建立后的近半个世纪,中国在建设与发展中取得了重大成就,同时,世界形势也发生了深刻变化。由于历史方方面面的原因,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许多方面还很落后,振兴中华的伟业还远远没有完成。

中国是一个有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又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不曾中断历史进程的文明古国。中国是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又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不曾实现完全统一的大国。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以及中国对世界和平与进步事业所做的贡献,与中国的大国身份还不相称。经过几代人的奋发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完全振兴,是亿万“龙的传人”所肩负的神圣使命。为此,必须弘扬龙的精神,普及和升华龙的精神,把龙的精神化为巨大的实践力量。必须着重指出,在近现代中国革命和建设史上,以毛泽东为领袖的中国共产党人,从精神气慨、思想理论、方法智慧和道德理念各个层面,全面升华了龙文化和龙精神,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毛泽东思想。我们今天倡导的革命精神、奋斗精神、牺牲精神、创新精神、改革精神、开放精神以及统一和谐的精神,本源是龙文化,内容则属于中华文化范畴。所以在异常复杂的当代国际环境下,龙文化、龙精神目前尚有进一步开发的余地。中华文化更需强力回归和普及。作为每一个有责任感的龙的传人,都应继承和发扬龙文化的优良传统,学习和掌握中华文化的精髓,为中华民族振兴大业做出积极的贡献。可以说,龙文化的积极精神发扬光大之日,就是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真正实现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