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地方志:释迦牟尼生命历险记(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4:22:14

真正一无所有的活法

    在这真正一无所有的国度里,识无边处天神们的"无边之识"似乎成了一种包袱、一种累赘而被进化所逝弃掉了。

    它们的生涯,就是活在"什么也没有"的永恒心识中。

    当它们依着缘起法则而心识产生变化、类似识无处天的神灵时,那么一个有形或者无形宇宙就会现前。

    因为一无所有的状态,可以让这里的天神们说有就有,要无就无。

    在这种有、无自在的天国里,这里的天神既不含糊无,更不稀罕有;这种有、无自在的能力,使这里不会再有任何有形或无形的概念了――这时有就是无,无就是有――没有哪个神会去区分什么"有""无"。

    它们终其一生活在永远恒定、宽坦无比的心境上,即便在一个物质时空的原子上住上了所有的这类天神,它们也不会有任何拥挤的感觉。

    无所有处天的神有着六万大劫的寿命,那是一个几乎无法想像的长远日子。就生命存在本身来说,再惬意也不过如此了,这种生命进化的高层次里,除非它们自己生命终了,否则没有任何灾难可以伤害它们。

    这种既没有生命灾害又没有时空灾害的国度,除了其中的居民自我警觉以外,否则这是个安全的无药可救的地方。

    无量光和无量寿早已是它们所确认的事,既然一切无所有,那么生、老、病、死、忧、悲、恼、苦也没有,这样的存在里,谁还能不认为自己早巳解脱了!

    空无边处、识无边处,还是被时空和心识两种"无边处"所牵绊,而像无所有处天,既没有空和识的问题,更没有边的问题。

    这种既无空、识的问题,又没有边际问题的大神们,谁还能让它们觉得自己有无明呢?

    一切人类和天神们所能想像到的问题,碰到无所有处天神们的"无"字诀,就像是冰雪碰到了恒星之火一般溶化得无影无踪了。似乎看来它们已经达到了终级的解脱,其实是所有的问题都被无所有处的"无"禅定之力封藏了起来,并非它们真正没问题。

    一旦到了生命终了,它们"无"不了的时候,所有罩在"无"下面的问题都全爆发出来,轮回仍然无法避免。

    在这无所有处天里,喜见以它令人难以想象的大智慧,牢牢看清"无"可救药的病症,越过了沦落的危险之坑,死后投生到无色界宇宙的最高天国。

 

 

万物起于此,也终于此

    非想非非想天国是娑婆宇宙中所有生灵进化的最高终点站,在这个天国里,禅定的力量被发展到最顶峰,由此种力量生成的"宇宙"与生命已经只是一种单一的存在――心识本质的存在。

    在八万大劫的无比长远寿命里,这里的天神们只存在于一件事、只注意一件事,那就是由无明(迷惘的本质)所造成的意识点。它是不动的,但仍存有,还有迷惘的本质,只是意识力不动,无明就在这里。

    这其实是诱发一切的起点,若从修行的角度来看,这是无明最原始的品种。

    它拥有出生和轮回万有的潜能,它能衍生出无穷无尽品种的无明病毒。因此可以说它就是生死的本质的存在之初始点。所以,它是万有的始点。

    非想非非想处天虽然未出轮回生死的我执无明范畴,但是这已是轮回的终点站,再往外跨出一步就立即解脱生、死的苦牢了。

    所以,它同时又是万有的终点。

    对于未得佛的正见的生灵来说,投生到这三界之顶,简直是自找等死之路。在这完全不能思维的天国中,神们会在历经八万大劫近乎无尽的时光后,直到临死前的存在"破裂",使禅定出现了裂痕,因此,想要仓皇补救,但为时已晚。

    从非想非非想处天堕落的天神们,据佛陀讲,它们多半会和无记(不善也不恶)业明显的生灵一道,成为畜牲道的一员。

    在投生畜牲道之后,搞不好恶性循环的生命轮回链条现前,再直接堕落到地狱受无边的剧苦,出地狱后再往上进化,也会像扛着大石爬险山一样吃力。

    佛陀在谈起这一段生命经历后,说:

    只要打破这里的无明,之后就会进入悟境,进入悟境之后才能够超出时空和轮回。但是在非想非非想处定中,心识定于一点,完全是定,但是不是思维的所谓"想",因为已经没有办法再思维,也不是没有"想",而是已经是单一的存在,此定会入定很久,而且是最根本的无明,所以在此境界中很难改变、突破而入开悟之境。所以要开悟的话,最好不要进入这个定,这个定根本没有办法开悟,无法产生智慧。

    这就是娑婆宇宙最高存在、生命最高存在的最高定产生的最孤寂的结果。

    喜见在非想非非想处天的生命自然也只能是无果而终。

    但大乘佛教并不承认释迦牟尼佛是在我们人类当中"才"成佛的,而说他是在无限久远以前就成佛了。之所以又变成了"喜见"再一道一道地轮回,是因为释迦佛乘愿再来,特意要和我们娑婆宇宙的生灵们结成眷属,好成就他的娑婆净土。

    如此一来,本师的这个"轮回"过程我们称他为喜见、喜见菩萨、喜见佛似乎都可以。

    那么本师在完成这个过程以后,他自然是要回到兜率天的内院做最后身菩萨(作为菩萨的最后一世),为下生到人类社会成为佛陀做好准备了。

    此时,他是释迦文菩萨。

 

释迦文菩萨的个人打算

    释迦牟尼佛未成佛之前,为最后身菩萨,居住在兜率天宫,当他要从天上降生人间时,首先做了四种观察:时机、土地、种族、生处。

    首先观察时机,什么时候人间适合佛陀诞生呢?在佛法中以"劫"来表示时间单位,一增劫和一灭劫称为一小劫。增劫是生命善性循环的进化,指人寿从十岁起,每过百年增加一岁,一直到人寿八万四千岁。接着就是生命恶性循环的进化,每过一百年减少一岁,一直到人寿只有十岁,这段期间是减劫,这是一个大概的说法。但宇宙并不是这么固定的变化,这是以一个简单的规则来观察的大变化,所以会有出入,但整体而言的趋向是如此。

    寿命多长的生灵适合修行呢?如果人寿8000岁,大概没什么人想修行,因为活得太长了,不易感受到生死的无常,以为时间多得很。只能活十岁的寿命,也非修行的好时机,好不容易有听闻佛法的机会,要修时已经来不及了。当释迦文菩萨要下生时,当时人类寿命大概不到一百岁,很容易感受到生命的无常,也还有时间修行,是很恰当的时机。

    接着要观察国家,在2500多年前,有两个地方的精神文明已经有了高度的发展,一个是印度,一个是中国。当时的中国和印度相较之下,又显得太重视现实了,对宇宙外在、生命形态等等不感兴趣。而且印度文明已经建立了一套梵我的思想,把一个无明、无常的世间建立了一完整的架构,还有很实际的修法。它观察到人类渴望无限自由的需求,于是建立了"梵"的观念。在时间上,相对于人渴求相续无尽,它建立"常"的观念。在空间上,人希望不断地扩张,所以它建立了"我"的概念。为了满足人类这三个需求,而建立了"梵我合一"的修法,把人类从无明中所产生的强烈动力,建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这时,佛陀如果诞生于此地,刚好可以把这个架构打破,当时的修行人在平时的修持基础上,已具有相当程度的智慧和定力,如果在根本的见地上一扭转过来,往往就能证入圣者之流。

    如果佛陀当初投生在西藏阿里山的话,可能只能跟猴子讲话,和它们说佛法它们也不懂,也没有机缘。如果投生在非洲还有一点意思,当时的非洲文明比美国还高,美国在那时是属于比较蛮荒的地方,今天当然不可同日而语,这就是无常。在蛮荒地区的众生,他们的生活只是为了单纯目的――生存,无法更深入探索生命更向上一层的目的,所以也非宣扬佛法的适当之处。

    地方决定之后,接着要观察种性。当时的印度人分为四个阶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因为雅利安民族非常敬神,常举行祭祀,并有许多繁琐的仪式,于是产生了以祭司为专业的僧侣婆罗门;刹帝利是指执掌国家政治、军事的士族;农、工、商等平民百姓称为吠舍;被征服的荼卢异族受人轻贱,从事卑下的职业,称为首陀罗。

    如果要具备宣扬佛法的力量,投生于吠舍、首陀罗两个种性是不适合的,阻力太大了。婆罗门阶级虽然有很高的社会地位,但宗教的包袱太大了,如果出生于婆罗门,佛陀就必须为此种性的利益来说法,若宣说不同的义理,所遭到的压力也是很大的。最后,他选择了刹帝利阶级,因为利帝利族受人崇敬,拥有独立的军事、政治力量,而且比较没有宗教包袱。

    种性决定之后,再观察生处,什么样的父母具备生育菩萨的福德呢?

    在《大方广大庄严经》卷一中如是说:

    其王之圣后千妃中第一

    端正无逾匹故号为摩耶

    容貌过天女支节皆相称

    天人阿修罗观之无厌足

    清净离诸过而无秽欲心

    言词甚微妙质直复柔软

    身体常香洁一切无可恶

    含笑不频蹙知法具惭愧

    无傲慢谄曲及以嫉妒心

    离邪净诸业行慈好惠施

    世间女人过其身悉超越

    一切诸天人无有能匹者

    具足诸功德宜应怀大圣

    曾于五百生恒为菩萨母

    其王亦如是多生以为父

    母请持禁戒经三十二月

    梵行积威德其身常光明

    圣后所游履斯处自严饰

    天人阿修罗无能欲心视

    一切咸亲敬如母如姊妹

    以此清净业威仪比圣贤

    令王擅名誉悉散咸归伏

    功德两相称是为菩萨母

    更无诸女人堪为佛母者

    经文中所赞叹的就是释迦族的净饭王及其王妃摩耶夫人。释迦文菩萨如此观察之后,就从兜率天降神投胎。其中有一个重点要注意,在投胎的过程中,他"不失正慧"。一般的生灵投胎时,都是以染垢之心投胎,与一切邪慧相应,也就是和歪邪、扭曲的智慧相应,和分别心相应。菩萨不同,因为其正念不失,所以整个过程他都很清楚明白、自主地入胎、住胎,乃至出胎,三事清楚。一般人如果能三事清楚,自然会发起宿命通。

    菩萨从初入胎到整个住胎期间,出胎的过程,完全正慧不失,清楚明白;而一般人入胎时以染垢心入胎,见到父母交和,如果贪爱父亲的,则生为女身,如果贪爱母亲的,则生为男身。

    释迦牟尼佛在其最后身菩萨,要从兜率天降生时就示现瑞相:菩萨的母亲摩耶夫人当时正持守八斋戒,在床上躺着休息时,忽然做了一个奇怪的梦。

    她梦见四大天王将她睡着的卧床整个抬起,来到雪山上的大平原,名为"悦意石",平原上有一株大娑罗树,四大天王将王妃安置在树荫下,由天王的妃子们为其在阿耨达池沐浴更衣,除去人间的垢秽,并以天花庄严其身。又在附近白银山中的黄金宫殿中,朝东铺好天人的卧床,请摩耶夫人卧在床上。

    接着,她看见一只洁白的六牙巨象从黄金山上走到白银山来,它银色的鼻子上还执著一枝白莲花,高吼一声,进入黄金殿后,在摩耶夫人的卧床右绕三匝,从她的右胁钻进去,安住在胎内。

    这个瑞相,是不是说佛陀是六牙巨象投胎的呢?不是的,示现六牙巨象的瑞相,是因应当时印度人的思惟。所以佛陀的父亲净饭王请婆罗门解梦,婆罗门就告诉他:这是王后怀孕的瑞相,而且怀的是个男孩。这个孩子将来如果在家过世间人的生活,将会成为转轮圣王;如果出家修行,将会是成为引导世间生灵觉悟的佛陀。

    在怀孕时,摩耶夫人的身体产生了奇妙的变化:她的身体外形看起来虽然和原来没什么两样,但实际上已经超过所有的世间,已等同时空,能完全容纳十方菩萨受生的种种庄严宫殿。当菩萨从兜率天宫将要降下神识时,有十佛刹微尘数的菩萨,都与菩萨发起相同的大愿、相同的行持、相同的善根、相同的庄严、同样的解脱、同样的智慧,同样的地、诸力、法身、色身,乃至普贤菩萨的神通、行愿,皆完全一样,无二无别。这样的菩萨前后围绕,又有八万龙王等,一切的世间主都乘坐他们的宫殿前来供养佛。菩萨这时以神通力,与诸位菩萨示现所有的兜率天宫,每一宫中都示现十方世界的影像,以方便度化无量的生灵,使诸位菩萨都能远离种种懈怠,无所执著。又以神力放出大光明,普照世间,破除种种的黑暗,灭除种种苦恼,使生灵都能明白、辨识宿世所有的业行,永远出离恶道。

    菩萨为了救护众生,就普遍示现在他们面前,做种种神通变化,示现这种种奇特的事。一切的菩萨与眷属都进入摩耶夫人的身中,在她的肚子里游行自在,有时以三千大千世界为一步,念念之中,又有十方不可说世界的如来处的与会菩萨,以及四大天王、三十三天,乃至色界的诸位梵天王,为了看看菩萨处胎的神通变化,都前来恭敬地供养,听闻受持正法,于是也都进入摩耶夫人的身中。

    他们虽然都在她的肚子里,奇怪的是,夫人的肚子却能完全容受这广大的神众,身体虽没有变得更广大,却也不会觉得很狭窄。

 

 

佛陀成道的事迹

    佛陀降生后,有一天,他发现整个生命的问题,不外乎就是:

    在老、病、死的严密控制下,生命毫无意义。

    为了救治他所珍爱的妻与子、家与国,他很清晰的明白,如果他不能使自己的生命实现超越,根本拔除这三苦的话,他是绝对无法有效救治和他恩爱相处、难分难舍的亲属们。

    特别是他早年过逝的母亲和已经年迈的父亲,不由他来救治,又该由该来救治呢?

    尤其是和他情深义重的妻子――在轮回中像陀螺般打转的――耶输陀罗的恩爱之亲,让他无法坐视自己年轻貌美的妻子,毫无办法地变老,衰病,终至死亡。

    因此他下定决心,趁着自己年轻如明月般的智慧光明,以及山岳般牢固的道心,独自一人夜遁莽林,苦心修道。

    希望由他的努力,可以救度他的妻子、家国以至于他所能照顾所及的任何地方。

    为了达到这个崇高的目的,他必须心无旁骛,于是他隔绝对于亲近的挂念,如同面对即将黎明前的黑暗。

    于是他历经六年艰苦卓绝的努力,终于揭开了生命的根本黑幕――我执的无明。

    由于我执无明的爱染,使得这个世界里的生灵,最终处在了生死轮回的大苦海中。

    佛陀不仅发现了这个生死之根,并且坚决地斩断了这个病根,他在35岁的盛年就成就了。无明对他而言,就像一棵已经截断主根的大毒树一般,枝叶渐次凋零。

    这种源自无上正等正觉的智慧,使他的大悲心有能力救度他的妻子、家国以至于与他有缘的所有生灵,永远解脱。

 

佛陀的祖国为什么会灭亡

    可是我们地球是处在善与恶、光明与黑暗的世界。伟大的佛陀曾受异教徒的迫害及提婆达多的反叛。最后虽然异教徒显出其笨拙和愚昧,提婆达多自取灭亡活生生陷入地狱,但人间却不会因此而相安无事。佛陀早就预知到自己祖国的命运,生在人间的佛陀,仍是心爱着祖国的。他的祖国覆亡的因果是这样的:

    早在乔萨弥罗国的波斯匿王还没有皈依佛陀之前,曾向释迦族求婚,释迦族因雅利安种族的优越感,很不愿把本族的女子嫁给别族的人,但又慑于乔萨弥罗国的强大实力而不敢拒绝。当时王族中的摩诃那摩(后来继净饭王接掌国政的就是他)自告奋勇地说道:"我们迦毗罗卫国的国力难与乔萨弥罗国为敌。我倒想出一个妙计来了,我家有个婢女名叫末利,虽是贱族人,却长得十分美丽,我们就骗波斯匿王说,她是我的女儿,把她嫁过去算了。"

    就这样,这名女奴成了波斯匿王的宠妃,人人夸奖她是第一美人。

    佛陀知道这件事后,深为忧虑。种下欺骗之因,必有灾害之果。这是宇宙间不可避免的铁则,佛陀也无可奈何。

    不久,末利夫人生下一个男孩,叫做琉璃太子。琉璃太子八岁的时候,奉父王之命到迦毗罗国来学习射箭技术。那时候,正是佛陀被迎回国说法的前夕,迦毗罗城特地新建一座讲堂供佛陀说法,这座讲堂被视为神圣庄严的所在,不许闲杂人等进出。

    八岁的琉璃太子看到如此庄严堂皇的讲堂,一时好奇走了进去,却被释迦族人见到,认为奴婢所生的孩子亵渎了圣地,即刻命人把琉璃太子足迹踩过的地方挖掘七尺,重换净土。

    虽然只是八岁的孩童,也知道这是莫大的侮辱。琉璃太子咬牙切齿地发誓说:"等我登上王位,一定要灭了迦毗罗卫国,消灭释迦族。"

    佛陀回国以后,知道了这件事,更是忧心忡忡慨叹不已。

    琉璃终于长大成人,等不及父王让位就篡夺了王位,年迈的波斯匿王出奔到迦毗罗卫国,不久就病死在那里,释迦族人顾念旧情,以王者之礼予以厚葬。

    琉璃太子登上王位后,积极准备,一心想要讨伐迦毗罗卫国。

    佛陀知道共业的果报机缘即将成熟,但为了拯救祖国,他只有尽力而为了。佛陀独自一人在琉璃王军队必经之路的道旁,选了一株枯树,就在枯树下坐禅等待。

    琉璃王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地开来,已经走到佛陀附近,他本来对释迦族的人切齿痛恨,但因佛陀是已成正觉的智者,是人人尊敬的众生之父,因此不得不勉强下马,趋前问讯道:"佛陀,那边有很多枝叶繁茂的大树,您为什么偏偏坐在这棵枯树下让太阳晒呢?"

    佛陀神色庄严地猜道:"不错,那些枝叶繁茂的树下可以遮荫,但是,亲族之荫更胜于树荫。"

    佛陀的意思是指亲族之间都会自相残杀,还谈什么其他呢?

    虽然是暴戾的琉璃王,听了佛陀的比喻,居然也受到感动,心想:过去两国交战,只要遇到出家的比丘,就会收兵,何况我今天见过佛陀,又听到这沉痛的比喻,还是暂时收兵回国吧。

    佛陀见到琉璃王率军返国,于是慢慢站起身来,没有兴奋,只是抬头仰望天空,佛陀知道因果循环,乃是宇宙间的自然法则。于是默默地走了回去。

    琉璃王回国以后,想想还是不甘心,又再次率军来犯。不料,又在半途遇见佛陀,如此共有三次,到第四次出兵时,佛陀知道释迦族的共业果报终难避免,无法挽回,对祖国人民不知追悔觉悟,虽深表惋惜同情,但已爱莫能助。

    佛陀忧形于色的对阿难说道:"释迦族在七天之内将遭遇厄运。"

    摩诃目犍连是佛陀弟子中具神通的人,他曾请示佛陀,能否拯救释迦族的厄运,佛陀告诉他:宿世罪业的果报,没有人可以代受。可是,目犍连助人心切,仍想以神通之能力营救他们,他用钵盛装五百个释迦族人,从天空中出来,出城一看,五百人全都化为血水。至此才觉悟到佛陀所说的因果报应的法则是无法违悖的,神通依然敌不过业力。

    琉璃王的大军把迦毗罗城团团围住,摩诃那摩王召集群臣计划,有的主张誓死抵抗,有的认为与其使生灵涂炭,不如开城投降,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国都被围,外无支援,琉璃王的军队开始攻城,士兵们死难临头,而且存粮即将告尽。再最危险的时候,曾经有一个释迦族的十五岁的少年神射手迎战敌人。他差一点射死了琉璃王。但他的勇敢行为并没有得到积极的肯定,反而大部分人认为他这样干更会激怒琉璃王,且有违善业云云,最后此少年不得已只能出城逃离。于是摩诃那摩王下令开城投降,他对琉璃王要求道:"你我两国谊属姻亲,名义上我总是你的外祖父,我实在不忍见到无辜的人民被杀,我要求你答应我一件事。"

    "什么要求?你倒说说看,"琉璃王盛气凌人地说。

    "你不是要杀释迦族人泄愤吗!可是城里的几万百姓一下子也杀不完。我请求你让我潜到水底去,在我升出水面以后,没有来得及逃的,就任凭你杀戮,如何?"

    年轻的琉璃王,认为这个办法倒很有趣,就不加思索的答应了。当摩诃那摩潜入水中的时候,琉璃王就下令准许城内的百姓逃离。一时,城里的人扶老携幼,没命地仓皇逃跑,狼奔彘突,哭泣呼号,那种情景真是惨不忍睹,残暴的琉璃王居然引以为乐。当城内的几万百姓已经逃得剩下没有几个人时,琉璃王才觉察到时间过了这么久,怎么摩诃那摩还不浮出水面来?他命人潜水下去察看,不多久,潜水的人感动得泪流满面地禀告说:"我在水底发现摩诃那摩王把自己的头发缚在树根上,他永远不会浮上来了!"

    摩诃那摩为了拯救族人而牺牲自己,就连那生性凶残的琉璃王也为之黯然良久。

    琉璃王占领迦毗罗卫国后,益发骄狂,甚至谋害了他的长兄祗陀太子。最后,他还是免不了受到业报,他的宫殿被火所焚,他和自己的爱妃被活活烧死。

    此后,迦毗罗卫国和乔萨弥罗国的国土,都归入摩竭陀国的版图。摩竭陀国的国君阿奢世王,自从皈依佛陀后,确实能施行仁政,爱护百姓。

 

佛陀最后为我们说了些什么

    无常本来是世间的实相,生灭是自然的道理。

    佛陀顺着法性进入涅?,这是法的自然表现。

    佛陀在他的应身年龄到了八十岁的时候,带着阿难行化到遮婆罗塔,许多比丘也都聚会到这里,佛陀对大家说:

    诸比丘!今天在这里和你们相遇很好。我告诉你们,自从我成道证得正觉以来,爱护比丘及一切弟子,教化大众,赐福给大众,把欢喜布施给人,以慈悲对待一切众生。我说法度生,没有想到过辛苦和休息。

    我要讲的,对你们都已讲过,我没有想你们弟子是我的,众生是我的,我可以命令大家,我不过是你们当中的一个,常常和你们大家在一起。我要讲的都讲了,佛陀没有秘密,我不会给人压迫,要人来服从我。你们要知道,所有的佛都是不摄众(控制大众)的。

    我应身的年龄老了,旧的车子要坏,用修理来保养,不是永久的办法。我在三个月后,于拘尸那迦罗城的娑罗双树间将依着法性进入涅?,获得无上的安稳,我会永久的照顾你们,照顾未来一切信仰我的众生。

    佛陀涅?的确实日期一发表,弟子们大惊,在弟子们的心中,顿觉日月无光,天地旋转起来。佛陀又说:

    你们不要伤心,天地万物,有生就是无常之相,无论怎样逃不了这个定律。我过去不是向你们说过吗?所爱的必定有散失的时候,会合必有分离的时候,人间精神与物质所合的身体,既是无常的,就不能如人们所想的自由。肉体的生命不能永久长存。我不是常这样说吗?

    要佛陀的应身永久的住于世间,这是违背法性的自然规则。我是宇宙真理的示现者,我当然不能违背法性的自然规则。你们假若要我永久住于世间,而你们却不依着我所指示的教法而行,就算我活了千千万万岁,又有什么用呢?你们若能依我的教法而行,就等于我永久活在你们的心中,我的法身慧命,会遍于一切处和你们及未来的众生共在一起。

    二月十五日夜,西山上高悬着一轮满月。佛陀进入拘尸那迦罗城。他吩咐阿难在娑罗双树间敷座设床,头朝北面朝西。

    佛陀看看时间要到,他慈祥地对诸比丘和皈依的弟子们做最后的叮咛:

    诸弟子!你们不要悲哀,我在世上就是把肉体的生命活上数千万年,和你们共同在一起,但有会合就有别离,这是不变的道理。

    我要度的众生皆已度尽,还未度的众生,皆已作了得度的因缘。现在已没有让肉体继续存在的必要,你们随顺我的教法而行,就是我佛陀的法身常在之处!

    佛陀度化了他的最后一个人类弟子须跋陀罗。然后,他保持狮子卧的姿势趣入了涅?。

 

 

无死亦无生的生命本质

    我们大家陪伴着喜见、释迦文菩萨、释迦牟尼佛度过了生命的生死历程。

    从佛陀发愿化作喜见光临娑婆宇宙开始,直到他又回到我们人类当中再一次示现成佛,教化49年,80岁上离开人世,我愿意将这样一个伟大的圣者,以生和死两种方式的交替出现将他再现出来。

    对佛陀来说,其实从始至终都没有生或者死这样一回事;但生死对我们却有着无与伦比的重要意义。

    所以,他愿意再来,用这种方式亲近我们,度化我们。

    那么,我们呢?

    我游走于经论中,搜集和编写着佛教宇宙观和生命观的资料,有一天晚上,心头忽然闪出一偈,在这里与朋友们共享,并作为本篇的结尾:

    无生即无死,无死焉有生?

    生死两不论,疾入狮子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