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行征信中心电话:求医不如求已2——选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1:13:15

求医不如求已2——选摘

 

 

治疗一切慢性病的关键就是健脾

肝脏的火气要借助胆经的通道才能往外发

敲完胆经后头痛失眠,是邪气被赶到三焦经了,再敲三焦经

胆经揉肝经之气郁,心包经通肝经之血郁

皮肤干就是因为肺气不外行

打通督脉和膀胱经,是改善身体状况的最好捷径

俞是通道的意思。俞穴可直接与相关的脏腑相通。

气郁生痰,气有余既火

经脉所过,主治所病

小儿之患,非肝即脾

舌乃心之苗

冲脉是妇科主脉

男子以气为根,女子以血为本

经脉所过,主治所及

月经时出现的症状多与肝胆有关

内分泌失调从三焦经寻找出路,主气所生病者,是人整个体腔的通道,有名而无形。

肾气虚则补肺,肾阳虚则补肝,肾无火则补心,肾无血则补脾,肾阴不足直补肾

天筋藏于目,地筋隐于足

凡和摇动、震颤、拘挛、强直、抽搐、火气、眩晕、抑郁等有关的病症,都与肝经有关

震动长强和会阴二穴,将任督二脉接通,人体就会阴阳调和

五输穴——井、荥、俞、经、合穴

          井穴——阴经“井”属木,阳经“井”属金。主心下满

多位于手足之端。意思是水的源头

          荥穴——阴经“荥”属火,阳经“荥”属水。主身热

多位于掌指或跖(脚掌)趾关节上。意思是迂回的小水

          俞穴——阴经“俞”属土,阳经“俞”属木。主体重节痛

多位于掌腕或跖关节部。意思是灌注。

具有健脾祛湿,舒筋活络,祛风止痛的功效

          经穴——阴经“经”属金,阳经“经”属火。主喘咳寒热

多位于腕踝关节以上。意思象宽广的江河,畅行无阻

善治咳喘之症,无论寒性、热必、阴虚、发热。可清肺化痰、理气镇咳

          合穴——阴经“合”属水,阳经“合”属土。主逆气而泄

多位于肘膝关节附近。意思是江河之水汇入大海

善治脏腑之病

 

 

春天——常敲胆经、三焦经以通肝气,刮痧或按摩心包经,以行肝血,在后背膀胱经刮痧或取嚏法散表寒。

取嚏法——过敏症、虚寒症、气郁症、皮肤诸症

冬天——冬三月,此谓闭藏;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温,无泄皮肤;逆之则伤肾

风从颈后入,寒从脚底生

畏寒体质补阳,虚火体质滋阴

敲胆经、按太冲能够缓解肝脏压力,加速肝脏排素

 

引血下行——推腹、跪膝、金鸡独立、转关节

养生法——每日搓脚心百次、赤足走路、撞丹田

转关节——改善心脏供血不足,降压。除宿便、治失眠、肝斑、黄褐斑、面色灰暗等

敲带脉——治便秘、调理不正常月经、快速减肥和美容。调经止带及疏肝行滞,消除诸经在此处的血淤积热,善治各种疝气疾患

坠足功——补肾法。“缓带披发,大杖重履而步”

膀胱经锻炼法——经常敲打臀部和大腿后侧(承扶—委中),最有利于排出体内湿毒

肝郁消解法——是乳腺增生、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痛经、黄褐斑、偏头痛等原因

1、常揉太冲至行间;

2、从肝经根部推到曲泉穴100次;

3、每日敲带脉300

4、敲大腿外侧胆经3分钟

5、拨动阳陵泉1分钟

6、揉地筋3分钟

健脾——1、经常按摩小腿脾经,点刺公孙穴,

2、喝粥药。健脾最快的是山药薏米芡实粥、红枣、牛肉、四季豆,

3、中药可选参苓白术丸、补中益气丸、人参健脾丸

健脾去湿——1、参苓白术丸、玉屏风散

            2、山药薏米粥

 

推天河水——从孩子左手心沿小臂中线一直推到肘窝的曲泽穴(逆推心包经)为一次。每次要推至少300次。对于夜里手脚心发热,汗出烧不退,烦躁难眠,夜咳不止等热性病最为有效。若是畏寒怕风,神倦易困的虚寒体质,则万不可用。

逆推心包经——泻肝经之火,补脾经之血。肝火得泻,心里清凉,脾经得补,胃口大开。

 

晕车——1、心下有水气,叫水气凌心

        2、胃肠有积食,叫宿食阻膈

        3、气不下行而上逆,叫浊气熏蒸

消浊气——肠胃浊气——胃脘胀,揉足三里、公孙

          肝胆浊气——太冲、阳陵泉

中风、脑溢血急救——在病人出现中风症状时,拿针扎十个手指头,每个手指头挤出黄豆大的血,可立即缓解,免于中风。

去虚寒——艾灸中脘、关元、足三里

补气血——按太冲和行间

补肺虚——艾灸是秋天补肺虚之妙法。可灸命门、肾俞、关元、太溪。

排寒气——取嚏法

——后背发凉、怕风——先后背刮痧同时热水泡脚,再喝生姜红枣汤或胡椒白萝卜汤

改善肠胃功能——山药薏米粥,商丘、大都

锻炼肝肾功能——最好的方法是两腿分开劈叉

增加肾功能——艾灸关元穴、肾俞、太溪

顺气消痰——敲带脉或推腹以舒肝健脾,同时揉“消气穴”阳陵泉

去湿要穴——曲泉、阴陵泉

筋——膝为筋之府,要经常跪着走以养筋

      阳陵泉为筋之会,要常拨动以舒筋

      脊椎督脉上有个筋缩,要多用掌根揉以伸筋

膀胱经膝国下有承筋,要多用拳峰点按以散筋

防治众多疑难杂症万能法——打通督脉和膀胱经

打通督脉最简单方法——1、暖脊功——抱成团在地上打滚,以头臀为两头,像小船两边摇

                      2、平躺,曲膝,双膝轮流向左右倒,左右各算一下,每次200

壁虎爬行法——锻炼全身,增强体质

叩首法——对颈椎病、头痛、耳鸣、近视眼、黑眼圈都有疗效。慢性鼻炎即时通窍

震动尾闾法——最善治风寒感冒,尤其对过敏性鼻炎。

踏步摇头法——锻炼的主要是督脉与膀胱经,此为舒筋柔肝之法

早期强直性脊柱炎可配合其它补肾法

开通大周天——躺在床上,左、右两手劳宫穴相对放在关元上,舌头顶住上牙堂,全身放松,用意念使气血流通。

敲肝胆经后睡眠不好原因——1、三焦经和心包经不通

                          2、疏通肝胆经后的排病反应

指甲上出现数条棱状纵道——可能患有神经系统衰弱等脑系统疾病或酒精、药物中毒

身体排毒——先敲带脉,再敲胆经,敲后拨动胆经的阳陵泉,拨动时如脚部有麻感,可使毒素从脚尖排出,没有麻感继续敲和拨动,直到有麻感

 

 

药食物

 

四种常用调心药——柏子养心丸、天王补心丹、牛黄清心丸、人参生脉饮

加味逍遥丸——肩膀酸痛、偏头痛、乳房及两胁胀痛

平肝舒络丸——臀部及大腿外侧疼(心包经刮痧亦可)

玉屏风散颗粒——不出汗或出汗后怕风用

                内增脾肺之气,外御风寒之侵,表里兼顾

                汗流不止,多为气虚不固,可经常服用

霍香正气水——发热无汗、吐泻交加

              此药偏温热,外散风寒,内消寒湿。

参苓白术丸——去湿,健脾补肺,平和无偏。痰多不渴。

              化痰涎,去湿浊,无出其右。

              太渊+商丘

补中益气丸——升提肝肾之气以补中气。若肝肾本虚的人就不适宜了。

              取嚏不出者可服以增心肺之力。

人参生脉饮——皮肤干燥,喷嚏无力,可强心润肤

附子理中丸——鼻常流清涕,体内多有湿寒,胃寒肚冷

 

通气——加味保和丸、木香顺气丸

 

山药薏米粥——补益中气佳品。健脾胃,生气血,平和持久。

养阴——乌鸡、鸭肉、甲鱼、银耳、百合、莲藕

六味地黄丸

补益——羊肉、香菜、萝卜汤

大枣——补血力强

小枣——补血健脾,益气通便。活力强,暑日以小枣为佳

梨与白萝卜止咳——脾胃虚寒则不适宜喝梨水,应选择白萝卜水对症。两者皆有化痰之效,但梨水滋阴润肺化痰,萝卜水散寒顺气化痰,一寒一温,当辨别用之

 

 

经络穴位

 

中府——中气之府,是中气汇集的地方,调补中气的要穴

太渊——肺经原穴,补中气之力最强。按摩、艾灸显效。上肢关节痛+心包经俞穴大陵

鱼际——肺经荥(火)穴,点按可去肝火引起的肺热咳嗽。发烧,咽喉肿痛

尺泽——肺经合穴,可治上实下虚的高血压症、哮喘、遗尿

劳宫——补心血最快,当刮痧出现不适时,按揉左手心劳宫即可缓解

十宣——十个指肚,最能开窍醒神,一直做高热昏厥时急救的要穴

十井——十个指甲旁。病在脏者,取之井。井主心下满。刺激井穴最能调节情志,怡神健脑

蠡沟——治疗阴道瘙痒要穴

太冲——肝经俞穴。膝关节肿痛、行走困难+胆经俞穴足临泣

散肝火,补心血,安心神,利水道,刺激时一定要朝行间的方向去揉

章门——会聚五脏的精气,可常按

大钟——按摩治咽喉肿痛

地筋——可修复肝

大敦——肝的井穴。治因肝气郁结引起的心下满

隐白、厉兑——脾、胃井穴,治脾胃不和引起的心下满

商阳——大肠经井穴,治因大便不通引起的心下满

前谷——小肠经荥穴。上火引起口疮,小便短赤

液门——三焦经荥穴。牙龈肿痛、眼红赤

支沟——肝火旺引起咳嗽

内庭——胃经荥穴。口臭,大便燥结。

少海——心经荥穴。心烦不眠,五心烦热。耳鸣手颤及精神障碍

太白+太溪——脾经、肾经俞穴。白天倦怠嗜卧,无精打采

束骨+陷谷——膀胱经、胃经俞穴,感冒引起的肢体酸痛

经渠+昆仑——肺经、膀胱经经穴,外感咳嗽

复溜——肾经经穴,肾虚咳喘

支沟——三焦经经穴,肝火旺引起的咳嗽

商丘——脾经经穴,肺气不足的咳喘

足三里——胃经合穴,胃气上逆的呕吐

阳陵泉——胆经合穴,胆游击战上逆的嘴苦

尺泽——肺经合穴,肺气上逆的咳喘

阴陵泉——脾经合穴,脾虚便溏腹泄

阴谷——肾经合穴,肾虚遗尿,遗精

 

心经——对调节情志有巨大作用

极泉——可使心率保持正常,还能治劳损性肩周炎

神门——促进消化,助睡眠,预防老年痴呆

少府——泻热止痒,清心除烦,通利小便。

 

小肠经——主液所生病者。凡与液有关的病都可从小肠经寻找解决办法。

          调控产妇乳汁分泌的重要经络。

          液——包括月经、乳汁、白带、精液及现代医学说的腺液,如胃液、胰腺、前列腺和滑膜分泌的滑液等

 

后溪——治腰膝痛、肩膀痛、落枕、后脑痛、颈椎病、神志病

        艾灸可治麦粒肿,连灸三炷可效。病在左取右。灸后一天,麦粒肿通常可自行消退

养老穴——眼花目暗、眼睑下垂、听力减退、肩酸痛痛、起坐艰难、脚步沉重、降血压、

支正——专门治扁平疣,用灸法,每日艾灸5炷,连灸一周。

天窗——最善开窍醒神。

 

心包经——通治上、中、下三焦的病症。多用于治疗与心脏、心血管有关的疾患。

          主治手心发热,心跳不安,胸闷心烦,喜笑不休,臂肘曲伸不利。

 

曲泽——肘横纹上。有滋养肝的功效。心包经的合穴,属水,水能养木又可去火,专用来以水灭火,以水涵木,以缓解木旺强直,肝火过盛之症,最善治痉挛性肌肉收缩、手足抽搐及心胸烦热、头晕脑胀等“肝风内动”之症,即冠心病、高血压等。

郄门——腕横纹上5寸。心包经的郄穴。治心绞痛。

内关——腕横纹上2寸。万能穴。治心、胸、肺、胃等疾患要穴。

        用于心慌失眠,止呕、晕车、慢性胃肠炎

大陵——此穴生土最多,健脾要穴,最利泻火祛湿,善治口臭。足跟痛

劳宫——及时补充气血。

内关与公孙合用——对心慌失眠、头晕、呕吐、慢性胃肠炎有显著疗效

 

肝经

大敦——(井木穴)足大趾外侧趾甲角旁一分。治疝气特效穴。疏肝理气作用最强。

        善治因气郁不舒引起的妇科诸症,如闭经、痛经、崩漏,更年期综合症;男子阳痿、尿频、尿失禁的要穴。慢性肝病。

此穴艾灸效果最好。

指甲轻掐此穴有通便之效。

行间——(荥火穴)(荥主身热)。属火,肝经子穴。足大趾、次趾的缝纹端。

        “泻行间火而热自清,木气自下。”

        善治头面之火,如目赤肿痛,面热鼻血等,掐此穴对眼睛胀痛尤有显效。

        还治心里烦热,燥咳失眠、生殖器的热症,如阴囊湿疹、小便热痛、阴部瘙痒等

        痛风引起的膝踝肿痛。

太冲——(俞木穴)治高血压、心脏供血不足、月经不调、咳喘、感冒和各种炎症。可令志定神安,心平气和。发烧上火时可去热;身体虚寒时可增温。

中封——(经金穴)足内踝前一寸。保养人体精血之要穴。

        可抑制肝火过旺,通利小便、固精。善治脚软无力,步履艰难之症,配合足三里佳。

        “中封主治遗精病,三里合灸步履艰”

曲泉——(合水穴)屈膝,在膝内侧横纹上方凹陷中。肝虚之症可用曲泉补之。善治膝关节疼痛、降压和各种湿症,不论湿寒、湿热、风湿、湿毒。

        肝虚——易倦乏力,阳痿早泄,心恐善惊,血亏不孕,头胀眩晕,眼花目涩

 

胆经

风池——此穴为风邪窝积之处。凡和风沾边的病都与此穴有关。点按时闭眼效果最好。

青少年近视眼,此穴特效穴;治足跟痛要穴。

        可治感冒、头痛头晕、羊角风或身体抽搐痉挛、风疙瘩、脑血栓、小儿抽动症、帕金森症、鼻炎、眼疾、耳鸣、牙痛、面部神经麻痹。

肩井——最善通经活络、消肿散结,善治不通则痛之症。偏头痛、胃脘痛、乳房疼痛有即时缓解之效。善治牙痛

        肩井与合谷——同时按压,可快速止牙痛

        肩井与环跳——合用,可缓解坐骨神经痛

风市——直立,手垂于两腿外侧,中指尖处为此穴。

善治各种风症,与风池近似功效,亦可治头痛眩晕、耳鸣耳聋、安神。

        用按摩棒稍重一些点按此穴一分钟便会产生睡意。

        在此穴刮痧,有祛风止痒功效。

中渎——风市下二寸。中焦的排污通道。

        是治疗胆结石、胆囊炎及胆绞痛的要穴

阳陵泉——胆经合穴。筋之会穴。调和肝脾。最善舒肝解郁,与太冲合用,效果更好。

善治胆囊之病,对嘴苦之症有特效。

与筋有关的病都可通过刺激此穴改善。如小儿抽动症、肋间神经痛、肩肘关节痛、急性腰扭伤等及妇女月经不顺、内分泌失调、更年期综合症。

阳陵泉堵塞,肝的浊气不能循胆经而出,便会郁结于体内致病

 

脾经

隐白——井木穴。足大趾趾甲根内侧角。最善止血。或艾灸止血。

亦可治小儿肚子不舒服引起的夜啼。

常揉可防止流鼻血。

大都——荥火穴。足大趾本节后内侧陷中。善治脾虚大便无力,心中有火不欲食,腰痛、腿抽筋

太白——俞土穴。健脾要穴,能治各种原因引起的脾虚,

        有双向调节作用。按揉腹泻可止,便秘可通。

        还可调控血粮指数,高者可降、低者可升。

公孙——脾经络穴。

        妇科诸症要穴。如痛经、不孕、崩漏及眉骨痛、高血压、手麻、腰痛

血海——妇科常用穴之一,通治各种与血有关的疾病,不管是出血、淤血、贫血、血不下行

        专能止痒,用艾条熏

三阴交——生殖病专穴

地机——糖尿病必选

阴陵泉——专祛湿毒

商丘——最善消炎

 

三焦经——焦虑不安、不知所措可按摩此经。多与情志有关。可防更年期缩合症。

          属火。主治头面部如头痛、耳鸣、耳聋、咽肿、喉痛、眼睛红赤、面部肿痛。

          风湿关节炎特效

液门——荥水穴,津液之门。无名指、小指缝间。

        最善治津液亏少之症,如口干舌燥、眼涩无泪。

        荥主身热。解头面烘热、头痛目赤、齿龈肿痛、暴怒引发的耳聋诸症

        还善治手臂红肿、烦躁不眠、眼皮沉重难睁、大腿酸痛疲劳诸症。

中渚——俞木穴。手背四五掌骨间。

        最能舒筋止痛。腰膝痛、肩膀痛、臂肘痛、手腕痛、坐骨[刘经痛、偏头痛、牙痛、耳痛、胃脘痛、急性扁桃体炎及四肢麻木、腿脚抽筋、脸抽眼跳等肝风内动之症。

外关——络穴。腕背横纹上2寸。解胸中郁结之气、外感风寒、风热。

        治落枕、肩周炎、感冒、中耳炎、痄腮、结膜炎,月经不调、心烦头痛、厌食口苦、胸胁胀满、五心烦热,失眠急躁,脚踝扭伤、

        善调情志病,舒肝利胆、散郁解忧。

        防治太阳穴附近长黄褐斑和鱼尾纹及青少年假性近视,防衰老。

外关与阳陵泉==逍遥丸

外关与丘墟==小柴胡汤

支沟——外关上1寸。与外关近似功效。可舒肝解郁、化解风寒,

善治急性头痛、急性腰扭伤、胆囊炎、胆石症、小儿抽动症

善治便秘。特效治疗肋间神经痛,也就是岔气。

 

肾经

太溪——俞木穴。肾经原穴。大补穴。

        腰酸膝软,头晕眼花、足跟痛、失眠、耳聋、耳鸣、支气管哮喘、小儿抽动症、经期牙痛、肾虚脱发、内耳眩晕症、高血压、遗精、遗尿、假性近视。

照海——治疗眼疾、咽喉痛、利尿消肿要穴。可治中风偏瘫的足内翻。

        照海合申脉穴——治疗失眠和神经衰弱。

复溜——经金穴。本经母穴。可生肾水平肝火。太溪直上2寸。让死水重新流动起来的意思。

        此穴专能通经活络,利水消肿,去腐生肌。

        可治气血淤阻的慢性腰痛、膝关节肿痛、水肿少尿、月经不下、泌尿系统感染、溃疡伤口不愈诸症。手脚麻木、眼皮下垂、眼痛散光等

 

胃经——多气多血

足三里——合土穴。长寿第一要穴。治疗各种胃病道选。消肠胃浊气。

          足三里+中脘拔罐+点揉公孙——即时缓解胃病

          刺血拔罐可治慢性胃病

          刺激足三里,可降低血糖、提升胃下垂、肌肉萎缩、痛风、高血脂、醉酒。

1、  强壮穴,能增强体质,对所有疾病都有效

2、  通治一切与肠胃有关的病症

3、  中老年人艾灸更佳,小儿不灸此穴

丰隆——化痰穴,凡是嗓子不有痰咳不出,点按此穴。

 

肺经——主治各类咳嗽

云门——两手叉腰时此处有一个三角窝。止咳平喘,善治肩臂痛麻,颈淋巴节炎等

中府——肺脾两经的会穴。治疗支气管炎及哮喘要穴。

        治脾虚腹胀、气逆痰多、食欲不振。若与后背肺俞同时点按,即时止咳。

天府——两臂张开,掌心相对平伸,在鼻尖点一墨点,用鼻尖再点臂上,点到处是此穴。

        善治所有鼻炎。

尺泽——合水穴。肺经合穴。

善清肺热,治热性咳嗽,对咽喉炎和扁桃体炎特效

治疗气喘要穴

因饮食不洁引起的吐泻有卓效

治鼻衄、遗尿、腰扭伤、高血压等

孔最——统领人体诸窍,凡窍之病谐治。肺病郗穴,郗治急症。

如耳鸣、鼻塞、鼻衄,和急性咽炎、咳嗽、扁桃体炎

        治痔疮要穴

善治毛孔开合,为热病汗不出之第一要穴。

太渊——俞土穴。肺经母穴。治一切肺虚之症。脉之总会,治种种心脏虚弱及动静脉病症

        治虚寒咳嗽、脾虚咳嗽,特别是表现为咳声无力、遇寒即咳、口吐清稀白痰者。

鱼际——肺经荥穴,荥主身热,

可清肺热、利咽喉、滋阴凉血,适合热症。对咽喉疼痛、咳嗽痰少者最效

治哮喘要穴。经常按压有预防效果

每次点揉5分钟,专治小儿消化不良

太渊—孔最——这段为止咳点,找最敏感处按摩

 

大肠经——人体血液清道夫。多气多血之经,阳气最盛。皮肤病都可取大肠经。

          刮痧和刺络的方法,最善祛体内热毒。平时敲打可清洁血液通道,预防青春痘

三间——俞木穴。食指近拇指侧根部,第二掌指关节后。

最善通经行气,上可通达头面,下能通腹行气。可作为日常保健穴

        治三叉神经痛、齿痛、目痛、喉肿痛、肩膀痛、泻泄可止,便秘可通、消炎、止痛、抗过敏

阳溪——经火穴。翘起拇指,拇指根与背腕之间有一凹陷处。

        最善解头痛及眼痛酸胀,但按摩时要闭眼。

        最善通经活络。经常按摩并配合金鸡独立,可有效防止脑中风和高烧不退等症

手三里——曲肘取穴,在肘横纹头下2寸。可增强体质,是人体强壮穴

          善治胃肠病,与足三里并有效果更好

          善治腰膝痛,无论急慢性,点按。

          善消肿止痛。头面肿、牙龈肿、肩臂肿

          鼻炎要穴。

曲池——治痒。通治各种皮肤病;降血压

偏历——善消水肿

肩髃——最散风寒

臂臑——能除眼疾。常揉可防白内障,治麦粒肿

 

膀胱经

委中——治疗腰背痛要穴

昆仑——治头痛、腰痛、足跟痛

        点按有催产之功,孕妇禁用。

        降压。金鸡独立时两侧昆仑拔罐效果最好

 

 

郄穴——专治急性病。

梁丘——胃经郄穴,治突发胃痛,揉。

金门——膀胱经郄穴,急性腰痛,点。                               

 

 

消气穴——太冲

疏筋穴——阳陵泉

强胃穴——足三里

健脾穴——公孙

腰痛穴——飞扬

补血穴——劳宫

补肾穴——太溪

 

 

 

 

症状

 

春天嘴苦——小柴胡丸或冲剂

腿抽筋、爱腹泻、经常困倦——逍遥丸、参苓白术丸、大红枣、山药薏米粥

晚十一二点肩膀疼痛加剧——按太冲

流鼻血,去内热——心包经刮痧

春天孩子感冒发烧——推天河水500

暖脚——每晚盐水泡脚、跪膝法、金鸡独立、走路

高血压——跪膝、敲打左侧心包经、点揉尺泽,转关节

喝了山药薏米粥胀肚——腹中浊气太多,可喝碗白萝卜汤。胃寒加胡椒粉。或按摩小腿脾经和公孙穴

胃痛——刺激梁丘、足三里或地机,接通足部十二指肠反射区和病灶点的线路

肝硬化腹水——山药薏米各50克,每日煮粥,疗效明显

贫血——山药薏米芡实粥+大枣

缓解颈椎痛——1、调理好整条脊椎。

2、用掌根按揉前胸骨天突到鸠尾。

3、后背的肺俞、厥阴俞、心俞刮痧或在督脉上找与前胸骨痛对应的地方刮痧

4、敲打腰骶骨处

5、足底颈椎反射区按摩

肩周炎——双臂握住索环,以自身的重量下坠,左右前后晃动,每次10-15分钟

脖子酸痛眼发胀——揉风池

鼻炎——1、鼻流清涕鼻塞易喷嚏者——病在膀胱经和肾经,治宜祛风、寒清脾湿。

刮痧后背督脉、膀胱经到皮肤温热、

2、鼻流浊涕花无香饭无味——病在胃经和胆经,治宜清肝火化痰浊

        3、秋冬遇风喘咳者——艾条灸背俞,沿风门、肺俞、脾俞、肾俞,灸到穴位痒

        4、怕风怕冷易过敏者——取嚏法,喝姜枣汤助力。

        5、过敏性鼻炎——病根在肾,艾灸关元穴、肾俞、太溪可以增加肾功能,有效缓解或治愈

        6、激活膀胱经和胃经

缓解咳嗽——适时按揉极泉和少海

降压——敲胆经、胃经和脾经、肾经、肝经及曲池穴

治痘痘——一要健壮脾胃,消除生痰之源,二要打通经络,给湿毒以出路。可山药薏米粥、参苓白术丸。如果肩膀还僵硬,可刮大肠经、小肠经、三焦经

支气管病症——按摩复溜穴、太溪穴特效

心肾不交的失眠——睡前剪十个小方块的活血通络膏贴在十个指头。

阴道瘙痒——源于肝胆湿热。

蠡沟穴、曲泉、阴陵泉。平日再喝绿豆薏米粥解肝毒。

舌上生疮——在心包经、心经、小肠经上找痛点。

黑眼圈——多为肝气郁结、胆经气血不畅所致

产后乳汁不下或量少清稀——小肠经经络堵塞不通,培补气血(吃猪蹄和鲫鱼汤)的同时,刺激小肠经相关穴可促进乳汁分泌

足跟痛——1、大陵穴

          2、点揉手掌根部与足跟相对应部位的痛点。同侧治。

脚踝扭伤——用力点按外关穴,可即时缓解症状。

肋间神经痛(岔气)——用拇指重力点按支沟穴,即时见效。

胃痛——点按胃俞、胃仓

心血管问题——厥阴俞、膏肓

咳嗽(止咳)——点按肺俞、魄户

脑溢血半身不遂后遗症——患者手握拳不能伸开,通过按压患者的手指甲根,可以使手伸开,如果每天压一次,经过按压七八次,即可。

具体做法——施术者用两手的大拇指甲,按压患者的患侧手指指甲根,要求是必须压到指甲根上,不能压指甲肉上。位置找好再轻轻地一使劲,患者的手指当时自己就伸开了,压的时间不要超过30秒。

按压顺序——先压中指和拇指甲根,再压食指和无名指甲根,最后重复压中指根配合小指甲根,前后共压3次即可。

口腔癌病例——初秋未成熟的生黄豆治好了此病。203

功能性子宫出血——练习小周天,按摩血海、三阴交、阴谷、隐白等穴。

血压低——煮冰2、莲子、银耳、大枣粥,空腹吃,连续一周会有改善,长期可治好。

心绞痛、冠状动脉堵塞——经常按摩心经和小肠经,推腹和按摩太冲及胆经的阳陵泉

心悸、心慌——按压左手内劳宫及从太冲向行间4穴按摩;经常刮心包经;备上人参生脉饮及丹参滴丸,以免心血不足。

发烧——按太冲,把火泻掉。

生气手脚拘挛——按太冲

打嗝——取嚏法

慢性鼻炎——脾肺两虚之症。

            常流清涕为肺气不足,肌表有寒,用取嚏法、补中益气丸(补脾肺)、吃大枣

止肺痛——一咳肺就痛。揉经渠和偏历,迅速止痛

肾虚、阳痿、早泄——坐着配合呼吸做20分钟缩肛

眼睛痒、涩——揉风池、风市、足底眼睛反射区

鼻孔堵塞——按委中

过敏性鼻炎——取嚏法、按隐白穴

慢性咽喉炎,咽喉有异物感、早上咳浓痰——合谷、曲池、颊车、丰隆按摩

利水消肿——阴陵泉、三阴交、复溜

产后奶少——脾不生血,常吃山药薏米粥

腰酸痛——在酸处拔罐,同时按摩太溪、复溜

排便费力——脾虚,山药薏米粥

睡眠少——肝火旺,石斛明目丸

改善婴儿体质——补脾法和远八卦法

干咳——揉太冲、丘墟、支沟

小儿发烧病例——按风池(痛)、推前额,分推眉骨各100下,向外揉太阳穴50下,分别向指尖方向推无名指,清肺经,清天河水300下,睡前泡脚。215

荨麻疹——肝内毒素太多从皮肤排。经常按摩肝经、肾经,早睡早起,背部膀胱经刮痧一周一次

孩子喉咙上火沙哑——按摩脚上的喉、气管、胸部淋巴反射区

更年期心慌气闷失眠——敲打或按摩三焦经

不出汗——后背刮痧再刮大肠经,然后多揉小腿脾经

心慌——心脏气血不足,症在心经和心包经,可揉少海、神门、劳宫和内关

口臭——1、脾胃功能弱,服加味保和丸,敲打胃经,按公孙穴

        2、伴牙龈出血的是心包经堵塞所致,沿心包经刮痧

痔疮——用纸巾垫住肛门按摩

腰痛如折——先后背脊椎刮痧,后膀胱经刮痧,再刮委中。

慢性腰痛揉飞扬,突发揉金门。昆仑、申脉治腰痛效果也好

痛处拔罐。痛点在脊柱上多揉肾经复溜

湿疹——风热之邪导致。按揉血海

鼠标手、颈椎病、肩周炎——刮痧和按摩胳膊和肩部